靈感範文站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一

與大多數人一樣,我總會在某些時刻不自覺的陷入自我厭惡與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偶爾也會覺得生活中存在諸多無奈,若是能換一種活法是不是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又或者對於人生的意義越來越模糊……

想要改變,卻又無從下手,最後只能長嘆一聲:“我又能怎麼樣呢?“

直到某一天我在書店裏偶然發現了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書中阿德勒闡述的對自我的解放、對幸福的論述都讓我有種耳目一新、醍醐灌頂之感,一如胡慎之在推薦序中所說:“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

例如書中所說:“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無論是誰,無論你的年齡多大身處何種地位做着什麼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都是無法逃離的存在。而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在期待着他人的表揚,害怕他人的批評,害怕被他人所討厭或者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從而不斷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去迎合他人價值觀以及評判標準。因此,各種各樣的煩惱就此衍生,疲憊感也隨之而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呢?

書中大致給出了幾個方向:

其一、課題分離。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丟開別人的課題是解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線的關鍵。

其二、要有“摒棄現在的生活方式的決心”,書上說:“重要的不是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你之所以想要變成其他什麼人,就是因爲你只一昧關注着‘被給予了什麼‘。其實,你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

其三、要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因爲害怕而止步不前,卻不知這樣的我們在他人眼裏更顯卑微,所以,何不大膽的向前邁進,成就一個更好、更自信的自己!

關於人生的其他許多課題,書中都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相信細細品閱後的你定能從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問題答案。

被討厭的勇氣閱讀心得體會 篇二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介紹關於“自我啓發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學書籍。該書以青年與哲人對話的形式,探討了一系列問題,如“我們的不幸在自哪裏”、“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裏”、“如何獲得幸福”、“如何處理人生的課題”,給出了阿德勒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

不同於弗洛伊德與榮格的“原因論”(通俗來說,是指一切的結果都是過去的原因導致的),阿德勒則認爲一切的行爲都是基於我們的目的產生的,我們的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真正對我們有影響的,不是過去所發生的客觀事實,而是對客觀事實我們所投射的主觀看法。井水的溫度是恆定的,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都是10攝氏度,可在夏天的時候我們覺得它清涼,冬天覺得它溫暖。它的溫度沒變,可是我們的主觀感受變了。所以當事情發生已經成爲既定事實,如何看待它,就成了將會影響我們行爲的主觀問題。要去溫暖地擁抱它,還是冷漠地疏遠它,這就成了我們自己人生的課題。“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地對他人抱有期待的。我們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喜歡,受到他人的認可,也因此,我們逐漸地在他人的王國裏淪落。阿德勒則告訴我們,追求別人的認可欲求是我們煩惱的來源,我們把別人的認可這個別人的議題,誤當作了自己人生的議題。我們爲自己沒有達到別人的期待感到不幸,爲自己沒有做到別人理想中的自己感到痛苦。因此,我們在別人的王國裏小心翼翼地乞討,並以此爲榮耀。

如何獲得幸福?阿德勒的答案是首先進行課題分離,搞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他人的事情。這不是在疏遠人際關係,相反,這是在尋找人際關係新的入口。在完成課題分離的基礎上,做到“他者信賴”,把別人當作是自己的夥伴,不去幹涉別人的決定,只要給出中肯的意見即可。最後,做到“他者貢獻”,當你把自己和別人建立起共同體的感覺,爲這個共同體做出自己的貢獻,便可以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感不依賴於他人的認可,而是純粹基於自我內心,因此就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

回過頭來,這本書爲什麼會取名叫做《被討厭的勇氣》。是因爲作者認爲阿德勒的哲學是基於勇氣的哲學。懷抱勇氣去面對過去的不幸與痛苦,擁有勇氣去接受生命的平凡,不去追求別人的認可,即使這份勇氣被討厭。因爲人生就應該是這樣,人生沒有地圖,我們一路走,一路被辜負,一路點燃希望,一路尋找答案。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擁有那一份被討厭的勇氣,珍惜當下的力量,在每個日子裏起舞。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三

當第一次看到被討厭的勇氣這個名字的時候,自己真的是不能夠理解其含義,難道說被人討厭還需要勇氣嗎?

看完之後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相比於廣爲大家熟知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思想,阿德勒的思想是目的論。第二,分離課題,不妄加干涉他人的課題,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第三,我覺得就是四個字,活在當下。

1、原因論和目的論

原因論從我們小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它是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給了我們一定的束縛。因爲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瞭解這樣的因果關係。

比方說因爲小時候的經常被欺負所以自己現在性格比較自閉害怕與人相處,站在原因論的立場上那就是小時候經常被欺負導致了你現在害怕與人相處,小時候被人欺負已經是事實,這個事實造成了你害怕見人的另一個事實。

站在目的論的角度應該是這樣的,你的目的是你害怕見人,所以你需要尋找可以讓你實現害怕見人目的行爲、方式。你自卑、小時候被欺負導致你性格內向這些都是你害怕見人給自己提供的辦法。

或許你會說這都是事實,如果說這是事實,是否一個事實造就了另一個你害怕見人的事實。但是難道所有小時候被欺負的小孩子都害怕見人嗎?當然不是。去和別人接觸溝通會讓你感覺害怕,而不和別人溝通會讓你感覺舒服,根本原因是因爲你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如果你的目的是去和別人交流、溝通,是爲了這個目的而爲,我想你所有的想法也會爲這個目的而做。改變自己的目的,改變自己對既定事實的看法。

2、分離課題,分清主次

爲什麼要分離課題呢?分離課題就是爲了分清主次關係,不要妄加干涉他人的課題。比如說你有一個畫畫的興趣愛好,你給自己定了每天畫一個小時的畫,這肯定是你的課題了,因爲這個畫畫是你的事情。比方說有一天你因爲有事沒有畫畫,你的朋友看到了你沒有畫畫讓你趕緊畫畫去。我想你當時肯定不會特別開心,因爲他干涉了你的課題。

我們都不希望被他人所幹涉,反之亦然,他人也不希望自己被幹涉。當你去幹涉他人的課題的時候主觀意識裏是想要別人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做事情的,怎麼能讓人開心呢。可以去引導但是不能無視他人的意願去強加干涉。就好比帶着馬兒到河邊喝水,你可以把馬兒帶到河邊但是不能強迫它喝水。

3、人生只存在於剎那之間,我們的生活只是此時此刻

人生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人生是由每一個剎那的點組成的。因爲我們不可能知道下個瞬間會發生什麼事情,需要怎麼做。所以說盡可能的做好當下瞬間應該做的事情。

最後,不管是目的論、分離課題還是強調人們的生活是由每一個剎那組成這樣的思想,最終實際上還是想要讓我們儘可能的能夠放下包袱,活得輕鬆。只有放下了包袱,我們才能夠活的簡單輕鬆,只有活的簡單輕鬆了才能夠體會到幸福感。我想負重累累的你肯定不會有時間去體會到幸福吧。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此書中有所收穫,還記得這本書的結尾的一句話,“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幸福與否只在我們的意念之間,當你改變了這個世界都會跟着改變,你只是需要有能夠改變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四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和團隊老大說我在看《被討厭的勇氣》,老大又看過了,還和我說有電視劇,但是和書不太一樣。出去好奇我也去看了眼電視劇。

對於劇中開頭年輕女士毫不客氣地買走小女孩極度想要的最後一個草莓蛋糕的行爲我很不理解,甚至生出了“這個人怎麼這麼沒道德和一個小孩搶東西”這樣的想法。

現在終於理解了這就是“被討厭的勇氣”。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勇敢地說“Yes!”而面對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大膽說“No!”,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並不存在誰應該因爲年齡差距、社會地位等原因而讓着誰,這纔是“人生而平等”的真正奧義。

而我自己正是因爲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纔會出現有人和我借了錢長時間不還,而我擔心提醒對方還錢這個動作會影響到我們的關係而遲遲不說,導致自己需要用錢的時候又沒有的情況發生。

實際上大膽的說出來自己需要用錢了,請他把欠的錢還一下,並沒有影響我們的關係,反而不會因爲自己不說而產生這樣那樣的猜忌,以至於兩個人的關係因爲猜忌而慢慢疏遠。

“被討厭的勇氣”是我們需要並且一定要學會的一項技能。這本書通過對話的方式讓生澀難懂的心理哲學變得通俗易懂。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五

《被討厭的勇氣》是我所讀的哲學書中最通俗易懂,最易操作實用的一本哲學書。全文作者岸見一郎參照《理想國》裏面的“對話式”寫法,通過一位“得道”哲人與一位“失意”青年的對話,像剝洋蔥一樣,讓真理越辯越明,讀來給人一種“如師在側、如友在臨”的感覺。

1、人最終都生活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都是生活在客觀的世界裏,國中的政治課上,老師就是這麼教我。但作者認爲:世界是怎樣,取決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人最終都生活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裏。井水的長年恆溫是18度左右,但是冬天喝夏天喝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井水冷暖不容否定,但我們無法擺脫自己的主觀。世界之所以灰暗,是因爲我們帶着墨鏡在看這個世界,摘掉墨鏡看世界,就會有刺眼的陽光,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戴上眼鏡,所以改變自己需要“勇氣”。

2、決定我們自己的並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過去經歷的意義。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常常認爲人是很難改變的,遺傳基因、成長環境等就在潛移默化中決定了他的性格。我是一個有諸多缺點且極不自信的一個人,此前一直認爲這與我的成長環境有關,是“過去”決定了我的“現在”。但作者考慮的卻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如一個閉門不出的人並不是因爲不安的情緒導致他不敢外出,而是他先有了“不想外出”的目的而後才製造出了各種不安的情緒。這個結論就好像一個大棒給了我當頭一棒,以前爲自己不能夠更加優秀而找的千萬種藉口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其實關鍵之一就在於此刻的自己沒有“改變”的勇氣,自己想達到“目的”的動力不夠。阿德勒說過這麼一段話“任何經歷本身並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爲自身經歷中的刺激-所謂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3、一切煩惱皆來源於人際關係,而解決煩惱的關鍵就是進行課題分離。我總是拼命尋求認可,希望自己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斷要求別人活成我們期待中的樣子,無論是工作、交友、戀愛還是育兒,我們都在這個煩惱叢生的死衚衕旋轉,找不到出口在哪裏。但作者卻針對這個情況提出了“課題分離”的設想,“希望自己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其實就是對自己不負責,沒有活出“本真”的自我。“倘若自己都不爲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爲自己活呢”。“課題分離”提倡的是我“怎麼活”是我的課題,人家對我活法的評價或指點那是人家的課題,我們無需在意,只有這樣我們纔會體察到“自由”。相對應的,我們期待別人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這是對別人課題的干涉,會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後果。如爲人父母老是希望孩子們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逼迫他看書寫字學特長,其實就是對孩子們自己課題的干涉,孩子們一旦沒有符合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會煩躁、鬱悶,孩子們也會反抗、叛逆。孩子們活成什麼樣,這是他們的課題,爲人父母只是給孩子們提供幫助和引導,而不是無限制的干涉。“課題分離”同樣可以適用在“婚戀”“工作”當中,我愛某個人,怎麼去表達愛那是我的課題,而要不要接受我們的愛,那是別人的課題。工作怎麼做,那是我的課題,對我工作如何評價,那是領導的課題。總之一句話“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花”。

我相信,如果這個社會每個人都能把“課題分離”做好,那麼“烏托邦式”的美好社會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六

上個月有幸拜讀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直接將它列爲我在20_年上半年最值得讀得幾本書之一。這是一本有關阿德勒心理學方面的書,正如標題一樣,是一本給人勇氣的書。它採用對話體的寫作格式。我們正如書中的青年一般,20多歲的年紀,有一大堆困惑。書中的哲人用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一步步循循善誘,給人改變,做自己的勇氣。全書的內容一共有五夜的探討,一步一步由外入內深入人的內心世界,給人以啓發,直面自己內心世界的勇氣。第一夜是探討過去,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很重要;第二夜是探討煩惱的根源—人際關係;第三夜是理清人際關係,課題分離。第四夜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終點是共同體感覺。第五夜是活在當下,賦予自己人生意義。

我最喜歡書中第三夜裏的一段話:“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纔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換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這本書與我而言,最大的感觸是: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面對別人的干涉,要有被討厭的勇氣,這也是我在追逐自己人生中需要付出的代價。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涌流勇進,找尋屬於自己對人生意義的定義。另一方面,也給我想要改變的勇氣,不能因爲害怕不被接受就停滯不前,堅定做那些自己原本就一直想做的事情,告別拖延,凡事都更堅定一些、自信樂觀一些。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七

《被討厭的勇氣》裏面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夢想這件事,但我覺得關於人生是一條直線還是一個點一個點的剎那的問題,其實就是在說夢想。

書裏提到,人生是一個點一個點的剎那,而不是一條直線的“在路上”,它讓人“活在當下”,其實活在當下聽起來是一件很空的概念,但書裏面論述的其實非常好。

對於人生目標這件事,根本不在於什麼遠大計劃,因爲人生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把每一個當下都用盡全力的過好,也就無所謂什麼遠大不遠大的目標了,因爲畢竟“越努力,越幸運”,往往好的結果常常會與有準備的人不期而遇。

任何的眼高手低都不配談遠大目標,而真正的腳踏實地又不需要談遠大目標。所以,遠大目標在我看來,本身就是一個僞概念。

我想大約,目前而言,《被討厭的勇氣》確實是改變我的一本書。

我記得9月15號中午才寫了匆匆那年的那種小感嘆,傍晚就接到了父親病發的通知。然後我整個人在之後的時間裏,陷入了一種消沉悲觀的情緒裏,我突然意識到今後的人生將都是減法,我不知道如何去調節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去幫助我的家人。

《被討厭的勇氣》讓我想通了“我怎麼樣才能幸福起來”這個問題。我把我的課題和父親的課題分離開;我儘量去分析什麼是我在干涉人和什麼是人干涉我;我去把關注點擡高,放到時間線裏,去產生自己的歷史眼光,去想以後的生活(我還無法去想宇宙的事情);我去尋找“最好的自己”的感覺,以便把最好的樣態放在每一天……

我想,我不能奢求生活溫柔待我,但我可以溫柔待她,常常微笑,常常感恩,幸福感總不會離我而去的。

《被討厭的勇氣》不是一本故事書,甚至看起來非常像一本雞湯書,但其實它自有其深刻處,我很喜歡亦非常感謝這本書,就算它是雞湯,我也要先乾爲敬!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 篇八

可以說是對於這本書,真是相見恨晚,因爲裏面談及的好多問題我都有,心中很多小九九都得到了解決了。

自我承認是一個內心戲多的人,我做一件事情總會考慮到很多東西沒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我好久沒有給朋友圈的人點讚了,如果我給她點了贊,另外一個人看到我之前沒有點贊怎麼辦,還有如果我在某個人發的朋友圈評論了,她不回我怎麼辦會有點尷尬。

然後總會給自己設置不同的未知困難,比如我想轉租房子房東不同意,我又只能自己轉租房子,又怕合同到期後我不在廣州,然後房東不給我押金咋辦。用一個朋友的話說,你們女生真是醉了,事情還沒有發生,就預想着有個困難在那裏,我跨不過去怎麼辦呀?欸欸,就是這麼事多,我自己看着這些小九九都心煩,太累了。

這是一本治癒系的心理學的書,和弗洛伊德的原因論相反,而是目的論。原因論是發生事情導致結果,就是存在原生家庭導致的心理問題,以過去發生一些難受的事情爲因,導致現在的”我“有不開心的症狀或者說是抑鬱症。而目的論,是”我“遭遇了悲傷的事情,我需要悲傷的情緒來使我堅持我下去,正是因爲我需要纔有選擇悲傷或者抑鬱。而事實是,我可以選擇這次事情作爲一次經驗,我選擇去面對它挑戰它,我至少戰勝了它,是一個勇敢的人。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之前總是找藉口,我現在這種軟弱的性格,就是因爲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也沒有得到過肯定。其實這也是我自己選擇的,不能因爲童年沒有陪伴,我就選擇自暴自棄就埋怨自己,正如不能因爲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誇獎而自我否定。

其實有些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有人說過,”任何事情只要考慮到人的因素都合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是好處還是壞處,取決於你自己的想法,事情的好壞取決於主觀的看法。

文中主要觀點之一是學會課題的分離,如我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從理性上分析,別人怎麼想是別人的課題,我們沒有辦法左右別人的看法,再說了沒有人比自己更在意自己,總是放大自己身邊的小事情,陷入一種過度思考的情況。這裏課題分離我只講了一小部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書哦~~

來接受心理諮詢輔導的人幾乎沒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是苦惱於要滿足別人的期待、滿足父母或老師的期待,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正如太宰治說的,“我想一輩子做個釣魚人,像個白癡一樣生活,你做不到的,你太容易理解魚的心情了。”其實往往是自己傷害自己,所以,也想對那些抑鬱的人說,不要和自己糾結也不要責怪自己,你沒有錯。

文中還提到人生的意義,這完全是一個主觀問題沒有普遍性的答案。我想,就算現在有了答案,也會隨着時間自己的三觀改變而改變,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它意義,你想有它有什麼意義就有什麼意義。

最後,要關注於當下,不要執着於過去,也不要過於浮躁地想要看到未來,當下纔是進行時纔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