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信息技術國培心得

目錄

信息技術國培心得
第一篇:信息技術國培心得第二篇:2014高中信息技術國培心得第三篇: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第四篇: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第五篇: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信息技術國培心得

(請繼續關注好 範文網)

頂着有點料峭的寒風,我踏上了開往省會石家莊的火車。因爲從xx年2月18日開始,我將參加爲期10天的由河北師範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承辦的“國培計劃xx——中西部農村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國中信息技術培訓班。

報到後,安排好食宿,躺在牀上,我開始期盼第二天早點到來。因爲這次培訓是“國字號”培訓,這樣的機會對我們這些普通農村教師來說真的是太難得了。尤其是信息技術學科這樣的“國小科中的國小科”(袁志平語),很少有出門學習的機會,更別說是聆聽國內在信息技術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現場授課。短短的10天時間,課程安排的滿滿的。每天都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的運動,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時代。整個培訓期間,我每天都早早趕到教室,儘量佔據前排位置,希望能和專家近距離的接觸。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很多時候還要承擔其他瑣事。比如幫其他學科教師製作課件,攝像錄課,學校的網絡運行維護及打印等文祕工作。以至於信息技術教師更側重於計算機能力的提高學習,反而忽視了作爲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訓練。在績效的環境下,學校領導看的是教學成績,這些瑣事好像又不算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量。可這些工作你又不得不幹。以至於信息技術教師成爲介於“教師”和“教輔”之間的邊緣人。地位如此尷尬,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牢騷滿腹。對於這種現狀,爲我們授課的專家教授均深有體會。石家莊九中的李新良老師用了最經典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來安慰我們,中央電教館的劉雍潛教授一針見血的指出,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信息技術教師轉變觀念,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本校教學改革和創新,取得效果後自然地位就升上去了。這些專家教授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架子,他們平易近人,話語親切,讓人聽了如沐春風。華南師範大學的柯清超博士妙語連珠,他的精彩講座總是博得學員們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短短十天,讓我們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除了認識上的提高,我們更接觸了一些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沒有用過甚至沒有聽過的先進軟件技術。石家莊軍械學院的李錚錚老師爲我們介紹了moodle這一全球流行的網絡課程平臺,河北師範大學的王潤蘭教授爲我們介紹了思維導圖這一開發大腦潛能的先進工具。這次培訓,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理念是根本,技術是支撐”。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爲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出了更明確的方向,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壓力。

培訓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在今後的工作我將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促進我校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實現。

信息技術國培心得(2):

一、國培的組織紀律

這次培訓有着嚴格的紀律,不能曠課,10天總共60學時,如果曠課達3學時,將沒有成績。如果違反紀律將受到嚴格的批評。所以大家都積極上課認真聽講。

培訓每天早上6;00起牀,6;40洗漱完畢,出門,步行20分鐘左右到食堂7:00多一點到學校食堂吃飯,7:30就餐完畢,7:40到教室上課,喝點水,基本上很緊張的。每天上課時間早上8:00——11:00,下午13:30——16:30,中午在機房上機,寫心得或者瀏覽一下網頁,沒有睡午覺的習慣了。晚上上課的時間是17:30——20:30.

長春晚上飯館20:00鐘關門,好像沒有夜生活。晚上8:30下課,步行20分鐘左右回賓館。9點多回賓館基本上很快就到睡覺的時間了。

經過10天的學習,學員按照紀律和平時操練評出優秀學員和優秀班幹部。每個小組優秀學員1人,總共9人,優秀班幹部1人。

爲了給學員交代清楚要做的事宜,培訓者爲每位學員發放培訓手冊一本,上面有課表及上課時間地點,同時對有每位專家的簡介,還有住宿賓館到學校的路線圖。保證每位學員不會因爲找不到上課的地方而耽誤學業。堵住了故意曠課學員的任何理由。

每位老師配發了胸牌,座位固定,桌子上有桌牌上書學員姓名,曠課了一眼就知道是哪位學員,回答問題了就知道是哪位學員,哪位學員不認真聽課一看桌牌就知道了,哈哈,好厲害的管理喲。

個人認爲,這次國培的紀律挺嚴格的,同時個人感覺東北師大作爲部屬院校,有着嚴格的師德要求。聘請的每一位老師能嚴格的要求自己,老師上課不遲到不早退。連續3小時的課,老師一直站着講授,並且中間只休息一次,課間休息的10——20分鐘,老師還站着和學員交流溝通。說實在的,這些老師很辛苦!

第一次和班主任鄭老師交流,她就叫我郭老師。我就納悶,這個女人不簡單啊。我報到的時候,在酒店接待我的是她的研究生也就是班主任助理,班主任本人不在。第二天9月21日早上集體合影,我們一組統一去的遲,買車票,所以我站在了最後,進教室,座位也被佔,我坐在了教室的最後面,這一坐就一直坐到學習結束,因爲給我安排的座位也是最後一排。

其中有一位學員比我到得早,但當班主任助理給我講解該注意的問題時,我只是嗯,知道了回答,很快的就將材料領導手,辦理入住手續,而那個來的早的學員還在辦手續。想不到,她們第二天竟然能叫我郭老師,呵呵。40多人啊,一個一個的對號真的很難,況且我的話很少。

二、專題講座對我的影響

10天做了16個專題報告,基本上每個專題爲3小時。其中教育技術學的知名教授有李藝(南京師大)、董玉琦(東北師大)、熊才平(華中師大)、鄭豔林(東北師大)、趙蔚(東北師大)、彭立(東北師大?簡歷不是很清楚);教育學教授有於偉(東北師大)、李廣平(東北師大)、李澤宇副教授(東北師大)、劉曉明(東北師大)。中學高級教師有李冬梅(北京大學附中)、金書輝(東北師大附中)、亓瑞(東北師大附中,教育碩士)、谷方明(吉林大學計算機博士後,就職於東北師大附中);中央電教館培訓部副主任杜光勝副教授;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趙悅(中學高級教師)。

東北師大附中信息技術教學人員:總共13人,教學人員5人,維護與管理人員6人,媒體管理2人。應該說這支隊伍是十分強大的。一箇中學就有8人爲學校教學服務,一個高校又有多少人爲教學服務呢?可以說一些高校的信息化教學走在了中國小的後面,這個話題十分讓人感覺汗顏的。一個擁有1萬5千左右學生的高校到底需要多少網絡技術人員?

三、 小組的團結精神

班上成立了臨時班委會,班主任1人、班主任助理1人、後勤管理1人、教學管理助理2人、生活管理1人、生活管理助理1人,以上由東北師大老師承擔,班長1人、文委1人、黨支部書記1人、支部組委1人、支部宣傳委員1人,每小組設組長1人,以上由學員擔任。大家都熱衷於爲這個小團體服務。

這次國培共48人,分8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每個小組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暱稱”。

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但想法好像挺多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不服輸的想法,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也真想大家在最後總結時說的那樣“吃在一起,行在一起”、“食堂聚餐隨不豐盛,但其樂融融”。我們第六組,剛開始大家不是很熟悉,還有着一點靦腆和拘謹,到後來,隨着交流的深入,大家一起上學,一起吃飯,一起走路,一起討論問題,一起上機,一起做作業。大家感覺是一家人一樣。如果有一個不在,大家會打電話詢問的,雖然電話費是漫遊+長途,但大家好像不在乎電話費似的。

四、學員對我的影響

這次培訓的學員中教授2個,副教授11人,中學高級教師26人。其中高校教師20人,有博士3人。有幾位中學老師讓我很佩服可以說是仰慕,他們的團隊不僅多次在國內拿獎而且在國際上也拿獎,衝出亞洲了。例如南昌縣蓮塘一中的毛老師、成都七中的張老師、青海五中的張老師、柳州二中的陳老師、開遠市一中的胡老師、山東濟寧市第一中學的鄭老師、還有東北師範大學附中的幾位信息技術的老師,當然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更多的和每一位老師交流溝通,有些老師的情況本人不清楚,望諒解。

閒暇之餘,我儘量找來自不同地區的學員進行交流和溝通,收穫良多,感觸頗深。交流較多的高校老師有華南師大的穆教授、浙江外國語學院的方老師、新疆師大的樊副教授、天水師院的安老師、包頭電教館的範老師、遼寧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的高老師、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的宋老師等等,都是良師了。

聽各位老師的觀點和想法,的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本人在好多地方感覺知識不僅僅是欠缺了。向他們學習了好多書本外的知識。

五、談談這次國培的食宿

這次培訓從9月20日——29日,國家給每位學員給了300元的伙食,個人感覺長春的物價特高,每天在學生食堂吃飯一天30元根本不夠,大家都是拿工資的,吃飯還是得自己拿出來點。

由於一次接待的人員比較多,一下子找一個能接待50人的賓館很難,據班主任講,她聯繫了多次才找到這個賓館,由於離東北師大淨月分校比較近,所以我們就在淨月校區上課。第一次住的地方是淨月會館,標間,無星,由於該會館每天接待大量的人員,晚上吵吵嚷嚷,樓道里跑步聲很大,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起了很嚇人的,有些學員休息不好,於是到了9月26日,在班主任多次協調下,我們搬到了長春市的名人酒店。離東北師大舊校區較近。於是我們就到本部上課,由於時間比較緊,遺憾的是沒有很好的參觀東北師大本部校區。

淨月校區上課的地方在計算機學院,由於是在教學樓,所以參觀的地方較多,本部上課的是圖書館,一進校門就是圖書館。上機的地方在逸夫教學樓,圖書館後面。

據說名人酒店是五星級,但我感覺稍微比原來好點,比如與淨月會館比樓道鋪有地毯、房間燈光集中控制、用中央空調(淨月會館獨立空調)、有浴缸、被子夠長(本人想不通,東北人都是高個,淨月會館的被子蓋不住一個人,賊短,老闆不知道怎麼當的。)、牀大了一點、有冰櫃、擦鞋的東西、賓館裏面有些收費項目(比如方便麪、伏特加、啤酒、飲料等等),當然收費也高了很多,具體高多少偶不知道。

我們吃飯的地方在學校食堂,淨月校區學生數量少,食堂比較大,吃飯容易,本部學生多,吃飯排隊很費勁,且價格比較高。

六、關於這次國培的宣傳的探討

個人感覺這次國培沒有一點商業活動,應該增加一些商業性的贊助。其實像這麼大的活動,找幾個贊助商,提供一下服務,比如視頻攝製、活動場面照相等活動還是挺不錯的。

七、國培給我的思考

如果說這次培訓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提升了教育理念、促進理論知識的發展,這是冠冕堂皇的話語,個人感覺不是真實的。通過這次培訓更深層次得是轉變了我的工作思路和教學的想法,也就是如何培養信息技術大學生?作爲高校的教師應該給學生教點什麼?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書本知識、教學計劃或者教學大綱內的教學內容?技術發展的後來會是怎樣,還需要教學生基本技能的技術?等等,一直得思考。思考也許沒有結論、沒有結果。但的確能給人一種積極的意義。

第二篇:2014高中信息技術國培心得

篤學尚行 止於至善

——記2014年高中信息技術國培

廣西柳州三中 覃筱傑

2014年10月,我有幸到江蘇無錫江南大學參加高中信息技術國培研修。

提到江南,總想起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雲樹繞堤沙,令人神往。看到江南大學的校園,更讓我領略到江大“生態校園,曲水流觴”的設計理念,不愧於“輕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譽。從學校隱性課程的角度來說,每天在這樣的校園裏學習,景物和人文的浸潤影響,效果並不亞於本次國培所開出來的專家講座。

25號,我們迎來了第一位學科專家張劍平,他作的專題報告是《用ict支持有意義的學習》。ict是基於國際視野的一個提法,國內通常是指it,但it並不能完全包含的我們當前的課程內涵。張教授的講座,就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全部的的生活都是問題解決,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ict支持下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問題是真實的,學生通過有意圖的,主動的,合作的問題解決過程,最終構建自己的知識圖景。

張教授認爲技術可以並且應該成爲有意義學習的工具,應該變革“從技術中學習”爲“用技術學習”。技術對學習的重要作用表現在以下5點:

1. 作爲支撐知識建構的工具

2. 作爲探索工具支撐學習者在建構中學習

3. 作爲背景支撐做中學

4. 作爲社會中介支撐在對話中學習

5. 作爲智能夥伴支撐在反思中學習

接下來,張教授用一些學術前沿的應用實例來解釋了這5點作用,其中第1點的工具實例提到了思維導圖。我今年參與了柳州市“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這個課題的研究,因此對這一點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是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思維導圖作爲一種新興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實踐研究中,主要做了以下兩個方面:

1、思維導圖作爲一種學習策略。例如在講計算機的組成這一章,在進行這一章的教學時,我在課前安排預習,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後嘗試用紙和筆畫出計算機組成的思維導圖。上課時,通過設置任務,由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完成對本節知識點的理性認識和能力的提升。完成課堂教學後,我讓學生再次用電腦軟件novamind繪製出本章的思維導圖。學生在第二次製作思維導圖時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整個知識體系更爲清晰完整,並且用軟件可以方便地添加圖形和顏色,更有利於學生記憶。學生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識別組成知識的基本概念,努力發現並理解節點與節點關鍵詞之間的多種聯繫。再次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有充分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結構,這個過程其實就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學生死記硬背。另外,學生利用軟件製作思維導圖,既能考查他們對概念的理解程度,還能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提高自學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加強計算機操作能力。

2、頭腦風暴。例如,在學習網站結構規劃時,我使用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中關於柳州螺螄粉的片段。然後各小組分組進行討論。討論時,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同學作記錄員,專門記錄組內同學的觀點。記錄員用novamind軟件記錄,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觀點,大家都面對同一張圖,知道現在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從而圍繞

它展開討論,並且討論之後及時形成決議。小組討論結束後,再在全班展示交流,理清了思路,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雖然大,但是在教學實踐應用中,還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1、學生必須學會熟練使用思維導圖。這是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條件。我所在的學校在本學期初就啓動了“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這個科研課題的研究,所有的科任老師和班主任都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來教學生如何使用思維導圖。這是我的教學實驗得以順利進行的原因。

2、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思維導圖,教師要謹慎選擇,精心設計,最重要的是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思維導圖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還很多,就目前來看,它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尚處於摸索階段,實踐經驗不足,要想發揮其教學優勢,達到有效促進教學的目的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張劍平教授還有一個觀點是我非常贊同的,就是信息技術作爲合作交流的工具時,應該儘量地使用社會性軟件。我聽了不少公開課,也看過不少教師自已開發的教學軟件。爲了搭建一個學生合作交流的平臺,保證它的穩定性和流暢性,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可否認這些軟件也確實做得很好很漂亮,但我一直在想,爲什麼我們不能用象qq這樣的軟件呢?它可以即時通訊,qq空間裏可以放學生自己的作品和文章,羣空間和羣論壇可以上傳教學資源,發起討論專題和投票,教學軟件要求的大部分功能qq都可以實現。而且最主要的,它的門檻低,我們不需要專門抽時間來教學生怎麼用。

最後,張教授介紹了一種變革的教學模式:微型學習。以實用短小的內容組塊來呈現學習內容並組織學習活動,強調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相對短小的、鬆散連接的、自包含的知識內容或模塊。這給了我很大的啓發,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強調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但是信息素養的提升是必須有一定技術基礎的,這些技術基礎在教學中怎麼處理?象以前一樣佔用課堂時間來一步步教學生用軟件是不行的,那是不是可以將一些相對實用的操作技巧象可汗學院那樣錄製下來,提供給有興趣的學生自學呢?實際上在城市的生源中,相當大比例的學生都有手機,如果他們有興趣,完全可以在手機上通過看視頻短片,有針對性地學習。本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有相當比例的操作任務採用屏幕錄製的方式來給予學習支持。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也是一個小小的信息技術“可汗學院”。這將是我未來工作努力的一個方向。

27號,我認識了浙江瑞安的特級教師邊楚女,她給我們做了題爲“漫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專題講座。邊楚女老師給我的衝擊力很大,可能因爲她是一線教師,她對我們所經歷的和正在經歷的,有深刻了解。看到邊老師時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她整個人散發出象珍珠一般柔和的光芒,沉靜內斂,但你可以感受到她柔弱外表下強大的內心力量。開口講話,更充滿魅力,腹有讀書氣自華,說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女子。

邊老師對教師專業化成長有自己獨到的“三格論”,她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給我們闡述“三格論”:

1、“入格”:能夠用較合適的教學法教給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情感。

2、“出格”: 不再拘泥於既成的教學框架,更注重教學的效能,且有自己的見解和創新,在本領域內成爲骨幹教師。

3、“風格”: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歷煉中形成較爲穩定的教學風格,有自己獨到的教學觀點,在學科領域內有較高知名度,並能引領同行,成爲專家型的教師。

對這三格,邊老師不是泛泛而談,每一格應該做到什麼程度,她都給出具體的衡量標準:比如教學設計能做到什麼程度,上什麼級別的公開課,論文獲獎或發表情況等等。入格和出格需要花多長時間也有個估計。聽了講座之後,我的感觸是:要達到風格這個格子需要

悟性和天分。但要入格和出格,是每一個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一次次經歷累積的力量,是推動多米諾骨牌成功效應的必要條件。這種積累,不是我們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和多媒體設備管理工作就能夠完成的,需要我們進行除了專業之外的廣泛的閱讀,天文地理、國學、音樂藝術、政治??只有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具備良好的教學智慧、更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而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則是我們專業化成長的助推器,這次參加國培,我接觸到這麼多的專家和同行,在一次次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受到不小的衝擊,對自己的教學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開始更深入地思考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多上公開課,多參加集中培訓,可以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長。

如果說邊楚女老師是江南柔韌的柳條,那麼李冬梅老師就是北方樸實的柏楊。 李老師在29號給我們帶來了她30多年教師生涯所積累和形成的9個鮮明的教學觀點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李老師不愧是一線的特級教師,她所作的專題充分地體現了樸實無華,但實實在在的特點。她非常瞭解我們的困惑,就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教學問題如學生不做作業怎麼辦?管理問題如信息技術老師在學校雜務多怎麼處理?都提供了可行性解決方案。李老師非常重視教學評價,從課堂教學開始,首先讓學生明確任務的評價標準,然後是教師批改作業,給予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任務設計的開放性、作業批改的及時、反饋交流中教師睿智的點評,整個過程滲透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培養。這樣的評價,強調的是發現並解決“能夠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挑戰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信息意識,錘鍊的是學生的信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的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放性的問題中又遭遇信息道德問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在批改學生作業上認真負責的嚴謹態度,每天她都要花至少3個小時的時間來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給學生反饋。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地實現過程性評價,並且使評價成爲學生學習的動力。

11月2日,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閆寒冰老師。2014年我在做自己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時就接觸到閆寒冰老師的書了,她是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的先驅,很多觀點對我影響至深。她的那本《現代信息技術量規工具》一直到現在還是我的牀頭書,給我的實際的課堂教學量規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次閆老師帶來的專題是《參與式培訓》,我大概記了一下她上課的流程:

活動1:頭腦風暴,要求各小組討論後寫出“理想中的參與式培訓”的特點。教師總結歸納

活動2:寫出學習者喜歡的課程大綱(講授)

第一步:瀏覽“中國小教科研成功階梯”,看看修改後有什麼變化?小組閱讀後發言 教師總結歸納

第二步:閱讀材料,然後進行練習:

將列出來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名稱進行修改。例如:ppt應用 改爲:ppt與課程深入整合,ppt製作教學課件,討論案例

練習:理解不同學習理論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學員閱讀材料,分析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教學原則)教師提問,學員補充

練習:設計一個ppt培訓課程,培訓本校教師(學員討論,使用建構主義教學原則設計課程)教師提問,學員交流,教師總結歸納

??

從這個課堂簡錄來看,參與式培訓真正實現了建構主義的教學。聽閆老師的課,小組內的老師不象聽一般的專家報告那樣,容易開小差,而是全神灌注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我們通過自己親身參與的討論交流,思考問題,設計培訓方案等一系列的活動,通過這個參與式的培訓,真正瞭解到一堂課改的課該怎麼上。閆老師的課給我的啓發是最大的,因爲每次參加培

訓,大概是因爲培訓的容量比較大,大部分專家還是使用一言堂式的講授法。用老方法講新課改,我總是沒什麼感覺,但閆老師的課,聽了真正讓我覺得,課改是對的,是可以走進課堂的,而不是僅僅用來賽教和表演。 這次的學習使我明白了許多: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己任,以愛爲動力,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最後,以江南大學校訓結束我的培訓感言:篤學尚行,止於至善。作爲一名當代教師,我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既要注重科學素養的形成,又要注重人文素質的提高;既強調求真務實、鍥而不捨的學風,又強調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這將是我今後的行爲準則和價值追求。

第三篇: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國培總結

白果國小劉紅桂

這次國培我參加了國小信息技術的學習,雖然歷時不長,但真的是收穫頗多,受益匪淺。此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得就像一次專爲信息技術教師準備的滿漢全席,我每天都貪婪地、如飢似渴地吸納着裏面的營養,不想漏過每一道美味。它們給我帶來的感受、反思、收穫和觸動,用語言是無法表達出來的。可以說是一次洗腦,讓我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體的認知和了解。 一場場精彩紛呈、深入淺出的講座,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高度,如撥雲見日般讓我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專家給我們做的視頻講座,真正地貼近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具體到每一節課的設計,使我大開眼界。在此之前幾乎從沒有看過一堂信息技術的課堂實錄,這課具體應該怎麼上,完全是自己摸着石頭過河,這一次的培訓給了我極具體的指導。對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認識,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真是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個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讓學生接觸網絡,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和需要。此次培訓被稱做洗腦,並不誇張。

在學習的同時,我在不斷地對比,查找不足,並且尋找對於我們來說可行的方案。總之,在本次國培計劃中,我深刻認識到了作爲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這次培訓讓我更新了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教學技能,明確了今後成長髮展的方向。幾個月的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

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

對於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是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的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發生變革,而這種變革重要的不在於形式和手段,而在於教育過程中行爲和思想的轉變。現代教育課程學習就是引導教師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並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既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設計的時候,儘可能多的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要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能夠通過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引導教師轉變角色,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過去單一、被

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合作性學習轉變。 學生可以在網絡寬廣的天地中自主探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習慣和情感基礎。

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纔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的教學質量。

以上便是我參加本次培訓的體會和感想,請各位老師指點。

第四篇: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

轉眼已經到了國培的第十一週,還有一週時間就要結束培訓,還真有點捨不得啊。

在過去的第九週中,張志富老師的php網站的構建,相對內容較多,講得也比較深,可能是張老師太想把他所知的一切都教給我們,可惜的是學友們的基礎參差不一,接受程度及與老師的交互活動少了點,感覺好像有點不太好意思面對我們年經的張老師。

在第十週,有劉豫均老師的java編程,讓我們瞭解到目前比較流行的網站製作技術,只是授課時間比較短,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均是老師講授,幾乎沒時間讓我們自己練習,也許也是我們基礎不一的原因,無法系統地接受完全用它來進行網站的製作。

培訓基地還安排了一次去一所中職學校參觀考察的活動。這次活動安排的是杭州比較有名的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這所學校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是杭州市政府命名的五大名校教育集團之一,是浙江省開辦最早的職業學校,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屬的公辦學校。所開設的專業好多都是國家級、省級示範專業,剩下的也是因爲教育局平衡全市教育資源而不再申請成爲示範專業。它有如此大的成就,與其特有的教育模式分不開:學校實施多時空入學、多平臺畢業、多資格就業、多渠道升學的“四多”教育模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專長,個個有發展,人人能成才。教學質量實行學分制管理,提前修滿本專業課程並考覈合格的學生,可以繼續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並取得雙專業畢業證書,優秀學生也可以提前畢業。這所學校還是全省第一所引進iso質量管理的中等職業學校,開展iso9000質量認證工作,向科學管理要質量。通過了iso9000質量認證標準的貫徹實施和國家級重點職校的評估,爲職業教育走向國際化和標準化構築管理平臺,使學校建立了一種體制性、內在性、全員性的質量保障程序,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質量管理方法,並使全校師生達成了一種持續改進的追求。校園文化構建得也不錯,除了學校內設立有三個特色博物館之外,還利用牆面、路燈杆等佈置校園文化。

第十週的最後一天,是李浩君老師給我們上的課,向我們介紹了一款資料管理軟件endnote,方便平時參考文獻的整理和使用,也介紹了目前網站製作流行的技術jsp技術。

第十一週,李老師爲我們介紹了javascript腳本的使用,jsp網站服務器環境的佈置和配置,還介紹了目前大學裏正在學習的比較前沿的一些技術,可惜的是培訓時間太少了,沒能深入地學習和練習這些前沿技術。

總的來說,當感覺到真正有東西可以學的時候,培訓的結束時間快到了,看來以後還得好好地找些資料自己學習了。

臨近培訓結束,既有一種解脫感:終於可以回家了,又有一種不捨:不捨這樣的生活,不捨這裏相處了三個月的朋友們。

有點傷感!

第五篇: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

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國培心得體會

這次參加“國培計劃”的網絡培訓學習,覺得受益匪淺,對於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是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的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發生變革,而這種變革重要的不在於形式和手段,而在於教育過程中行爲和思想的轉變。現代教育課程學習就是引導教師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並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既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設計的時候,儘可能多的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要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能夠通過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引導教師轉變角色,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過去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合作性學習轉變。 學生可以在網絡寬廣的天地中自主探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習慣和情感基礎。

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纔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adiwan小編推薦其他精彩範文:

安徽國培信息技術學習心得

“國培計劃”信息技術培訓心得

國培計劃信息技術能力一至六章學習心得體會

2014信息技術國培小結

信息技術國培學習總結

標籤:國培 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