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一季度經濟和社會事業工作調度會彙報材料

一季度經濟和社會事業工作調度會彙報材料

一季度經濟和社會事業工作調度會彙報材料

 

一季度,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對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趕進度,提速度,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現將工作彙報如下:

一、一季度工作開展情況

1一季度全鄉經濟工作情況

一季度以來,全鄉GDP增長8.6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0.64億元,同比增長7.88%;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0.59億元,同比增長7.63%;完成招商引資0.51億元,同比增長8.2%。3月份圓滿完成全鄉經濟普查工作。

2、“三大攻堅戰”開展情況

全面開展十二查十二看工作,認真落實扶貧政策,科學制訂幫扶措施,紮實開展幫扶結對,嚴管扶貧資金使用,鞏固脫貧效果,強化搬遷對象入住,全面推行資料電子化,扶貧工作整體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目前全鄉未脫貧114戶256人,貧困發生率由5.32%降低到1%。通過健康扶貧、產業扶貧、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等扶貧手段,實現了扶貧特惠保100%全覆蓋、新農合參保100%全覆蓋,發放貧困學生生活補助217人次,解決貧困人員就業21人次。全面落實河長制、庫長制。深入開展人居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倡導移風易俗,成立村級紅白喜事理事會,引導村民自治。

    3、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一)掃黑除惡工作。對有價值線索進行全面排查。重點對已打擊對象、羣衆信訪件和羣衆反映比較強烈的對象進行梳理排查。對全體村幹部、黨員、兩代表、村級後備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仔細甄別,查有無涉黑涉惡。固本強基,抓平安創建,實行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加強義務巡邏、聯防聯控和鄰里守望。突出案件偵破,形成高壓態勢。一季度,全鄉共摸排線索14條,收到區紀委交辦線索1條。其中上報區公安分局3條,區掃黑辦1條。(二)禁毒攻堅工作。開展禁毒攻堅工作以來,多次召開黨委會、禁毒領導小組會,專題研究禁毒攻堅工作。大力宣傳禁毒的危害性,從嚴打擊涉毒犯罪,已強戒3人,刑拘1人,收治1人。落實六幫一(班子成員、幹部、村幹部、輔警、醫生、監護人)和村級責任,全覆蓋開展清隱行動。(三)信訪維穩工作。紮實開展“三無”單位創建工作,落實以村爲主的信訪工作機制,落實信訪工作五包一責任制,變上訪爲下訪,積極處理和化解矛盾,一季度化解1起歷年積案(蔡家村楊選華)。(四)基層消防工作。建立健全全鄉消防安全管理、責任、保障、考評機制,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完成全區首個鄉鎮專職消防隊掛牌,15名專職消防隊員、消防車全員到位在位,提前實現“基層消防上臺階”的目標任務。

4幹部作風建設情況

多次召開鄉村幹部大會,學習(貫徹落實《進一步嚴明紀律“約法三章”》)(邵市發[2019]3號)、《關於進一步規劃公務接待的規定》(邵市辦發[2019]2號)、《關於嚴格執行嚴禁“提籃子”謀取私利規定建立“四不一報告”制度的通知》(邵市辦發[2019]6號)、《關於進一步嚴肅津補貼發放紀律的有關規定》(邵市紀發[2019]1號)等文件精神,落實上級有關廉政建設政策。進一步制訂和完善了《板橋鄉財務制度》、《板橋鄉機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就鄉機關和村幹部分別出臺了詳細問責規定,有利提升了鄉村兩級幹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執行力。

5、基層黨建工作情況

制定了基層黨建年度工作計劃,多措並舉推進“五化支部”建設,現10個村全部通過區委組織部首批驗收,蔡家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整頓取得顯著效果,作爲全區典型進行推介。做好村集體經濟和基層黨建“千萬億”創建活動,橫衝村申報湖南省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9年3月,板橋鄉基層黨建辦榮獲全市組織系統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18-2019年冬春訓組織全體黨員學習《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更好的推動基層組織工作的開展。

二、下階段工作思路

1、抓好底線工作不動搖。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綜治民調、安全生產、衛生健康、環境整治等工作,要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能馬虎大意,要統籌兼顧,重要落實。舉全鄉之力,推進S231的建設,確保7月底順利通車。

2、以鄉村振興爲落腳點。將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以鄉村振興爲切入點,抓好項目申報,尤其是窄改寬、白改黑、電力增容、五小水利、特色小鎮建設等,搶佔先機。針對美麗鄉村建設,實行一村一名班子成員聯點、每季一評比的方式強力推進。抓好環境衛生整治,提升文明衛生水平。按照市區委經濟工作的會議要求,做好“板橋”這一區域性農業品牌。

3、以鐵的手腕維護穩定。掃黑除惡、禁毒攻堅、信訪維穩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繼續保持綜治和信訪工作常抓不懈,禁毒攻堅工作認真開展。同時將在優化經濟環境案件中充分挖掘線索,繼續保持從嚴打擊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堅持案情一月一通報制度,營造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發展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