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強化社會管理創新主要做法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強化社會管理創新主要做法經驗材料

強化社會管理創新主要做法經驗材料(精選多篇)

強化社會管理創新主要做法經驗材料

社區是基層社會管理的基礎,加強社會管理的重心在社區,改善民生的依託在社區,維護穩定的根基在社區。**縣城市社區管委會針對社會管理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新問題,把加強社區社會管理作爲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切入點,大力推進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着力加強綜治基層基礎工作,走出了一條以加強社區社會管理,提升社會管理整體水平的新路子,讓羣衆切身享受到了社會管理創新帶來的實惠,羣衆安全感、滿意度大幅上升。在今年公衆安全感調查中,**縣城區居民安全感達到98.68%。

一、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爲加強社區社會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縣城市社區管委會在推進社區社會管理創新中,根據新時期加強社區社會管理的新要求,積極適應社會職能社區化、社區黨員屬地化、組織形式多樣化、思想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形勢,圍繞"改善民生促和諧、服務居民聚人心、加強黨建抓落實"的工作思路,通過典型引導、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社區社會管理水平。在加強和創新社區社會管理工作中,街道社區結合實際,推出了創新社區社會管理"一五二四"服務管理模式,着力建設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

(一)健全完善"一個服務陣地"

街道社區以打造羣衆滿意的社區服務品牌爲抓手,積極創新社區服務方式,把服務由居民等、催、憂、求向民思我想、民需我辦、民困我幫、民求我應轉變。通過整合資源,投資50萬元對4個社區原有的辦公活動場所進行了改、擴建維修裝飾,確保每個社區均有一個"便於管理、便於服務、便於居民自治"的服務陣地。健全完善社區服務平臺,將"黨員服務、勞動保障服務、綜治司法服務、社會救濟、最低生活保障、外來人口服務管理"等項目統一納入,實行一站式受理,爲社區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服務,實現了"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規範了社區管理服務行爲,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羣衆。

(二)建立健全"五大組織"

1、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調整組織設置,強化統籌協調,加強黨員分類管理,深化拓展在職黨員在單位爭當業務先鋒,在社區爭當居民模範的"雙崗雙爭"活動,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參與社區建設、服務居民的先鋒作用和社區社會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社區自治組織,着力提升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能力。

3、建立健全社區綜治組織,建強社區綜治陣地,完善組織機制,組織開展社區的各項綜治基礎工作。

4、建立健全社區羣團組織,充分發揮羣團組織在推動社區婦女兒童維權工作、青少年幫教工作、社區救助、教育培訓、豐富社區文體娛樂活動等方面獨特的優勢和作用。

5、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充分發揮民間組織促進社區體制創新、提高社區自治水平、服務居民羣衆、承接政府職能的作用。

(三)全力加強社區"兩項管理"

1、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根據"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劃分社區網格,把四個社區劃分成41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管理員,讓所有條塊力量都聚集到"格",所有服務管理都聚集進"網",推動各類社會服務資源在網格這個基本單元上聚集整合,做到了"人往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聯",形成了以網格化管理爲基礎的全方位、動態式、人性化服務的管理格局。

2、加強社區信息化管理。街道社區積極探索構建以人爲本、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全程化服務的"一本三化"新體系,籌集資金102.6萬元,建立起**縣街道社區管理服務系統。將社區內的實有居住人員基本情況、黨建羣團建設情況、綜治信訪、居家養老服務等信息納入信息平臺,不同部門、不同用戶在登錄此平臺後,根據權限設定呈現相應的內容,在保護社區居民隱私、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時,實現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開,高效使用。同時,轄區41個網格管理員下沉到社區,採集社情民意,通過信息體系上報到街道,街道實時監控各類問題的處置情況,極大地提高了問題的發現能力和處理效率,有效實現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務全方位。

(四)傾心抓好社區"四類服務"

1、抓好以黨建爲主要內容的先鋒惠民服務。按照"一流黨建保障一流社區服務"的總基調,立足"關愛人、服務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理念,開展了以實施"連心、民心、愛心、暖心、怡心"工程,創建"彙集民聲的聚集園、居民辦事的便捷園、社會救助的溫馨園、居民生活的和諧園、文化生活的娛樂園"爲載體的黨建品牌創建活動,構築了社區黨建服務新體系,打造了先鋒惠民服務品牌。

2、抓好以民生保障爲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展社區救助、社區養老、家政服務,保障社區老幹部、老勞模、重點優撫老軍人、殘疾人等服務對象的基本生活。通過採取"一助一"結對服務的方式,定時到服務對象家中開展幫扶、衛生清掃、精神陪聊等家政助老服務和醫療衛生保障、精神慰籍和文化生活服務,最大限度的解決社區服務對象的後顧之憂。

3、抓好以重點人羣爲主要內容的弱勢救助幫扶服務。街道社區注重對重點人羣的人文關懷,建立"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管理中心",給社區服刑人員、刑釋解教人員提供技術培訓和就業扶持;舉辦殘疾人技能免費培訓;爲生活困難家庭辦理城市低保,不斷提升社區爲民服務質量。

4、抓好以滿足居民多種需求爲主要目標的社區社會化服務,培育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爲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如各社區開辦的愛心超市、假日學校、道德講堂、綠色網源等社會服務體系,滿足了居民羣衆多形式、多項目、多層次的需求。

二、大力推進社區綜治組織和陣地建設,爲加強社區社會管理夯實基礎平臺

社區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社區綜治組織在緩解社區居民社會壓力、化解矛盾衝突,維護社區和諧穩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爲此,街道社區整合資源,大力推進社區綜治組織和陣地建設,夯實社區綜治工作基礎,夯實了社區綜治工作的基礎。

(1)建立標準化社區社會管理工作站

根據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的需要,街道社區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羣衆的原則,對社區社會管理載體規範化、標準化作了統一要求。四個社區均將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防邪反邪工作站、禁毒工作站、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站、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調處工作站、法制宣傳工作站"等基層管理職能進行整合,建立規範標準的社會管理工作站,由社區黨總支書記統攬指揮,實現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平安法治聯創、突出問題聯治、管理服務聯動、重點工作聯抓。

(2)整合充實社區綜治力量

四個社區均按照"112211"即"一名綜治指導員、一名綜治專幹、兩名調解員、兩名綜治協管員、一名社區民警、一名大學生綜治社工"標準配齊配強管理人員力量。通過加強培訓指導,實施職業化管理、專業化運作、科學化考覈,確保管理人員盡職盡責。創新推行綜治指導員制度。從全縣幹部選拔考試中,選派4名政治素質高、法律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年輕幹部到社區,確保每個社區均有一名綜治指導員,充分發揮綜治指導員"四員",即"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信息員、法制宣傳輔導員、服務發展聯絡員"作用,有效指導和推進了社區綜治維穩工作。

(三)創新建立"綜治維穩服務隊"

針對新形勢下社區治安力量薄弱、情報信息不暢、羣防羣治工作趨於弱化的現狀,街道社區牢固樹立"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理念,緊密依靠羣衆、發動羣衆,組建"綜治維穩服務隊"。在各社區充分發動羣衆,從老黨員、治安志願者、老教師、老幹部、企事業退休人員中選拔組建由8-10人組成的"綜治維穩服務隊",協助社區民警開展參與安全防範、收集社會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協助人口管理。目前該隊伍總數已達40多人,隊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優勢,有效延伸了隊伍觸角,織密了羣防羣治網絡,帶動了羣衆參與羣防羣治的熱情和積極性,較好地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羣衆滿意"的預期效果。

三、大力推進社區平安和諧創建,爲加強社區社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區處於維護穩定、平安建設的最前線。社區能否安全,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平安幸福,街道社區通過大力推進技防社區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和諧家庭創建,着力提升社區矛盾化解能力,使平安建設這個易碎品真正堅固結實起來,讓社區羣衆的安全感不斷提升。

(一)大力加強社區矛盾化解工作

在每個社區配備兩名調解員,把一批在羣衆中威望較高、有較高調解能力、羣衆信任的老黨員推選爲調解員,這樣不僅確保調解員能得到羣衆認可、具有開展工作的良好基礎,也增強了調解員自身工作動力和責任感。嚴格實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旬排查、日報告制度,發生突發事件隨時報告,無矛盾糾紛實行"零報告",確保重點人員、重點問題的動態情況及時掌握。創新實施"書記大接訪",構建全天候的調解服務通道,有力地將矛盾化解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狀態,有效的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

(二)大力開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將"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作爲"平安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入開展平安家庭知識競賽等系列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以家庭平安推動社區平安,以家庭和諧促進社區和諧。採取穩妥措施,切實解決影響家庭平安的突出問題。通過示範先行、典型引路的方式,精心培育"平安家庭"創建示範戶,利用鮮活的典型和身邊的事例示範、教育、感召社區家庭。廣泛開展道德法律宣傳教育,提高家庭成員特別是婦女的法律道德素質,引導她們依法合理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深入引導家庭成員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第二篇:昆明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預防爲主服務爲先基層爲本

突出解決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昆明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攬,圍繞建成“全國最平安的省會城市之一”的目標,正確處理“第一要務”和“第一責任”關係,樹立新理念、邁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着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使昆明“繞城公路”的擴建改造、數百個“城中村”的拆遷改造、被譽稱“第二義烏”的螺螄灣小商品市場的升級改造等,數十萬人大規模整體平安搬遷成爲典範。去年以來,昆明市又出臺了108項綜合性創新制度和機制,強力推進了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更加激發了全市上下加快經濟穩步發展、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的活力。

一、以預防爲主突出解決社會管理源頭性問題,多元化推進矛盾糾紛“大調解”的聯調聯動機制創新

昆明市牢固樹立“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的理念,堅持不懈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頭防範”上來。

(一)建立“一箇中心”,整合大調解工作力量。昆明市在所屬137個鄉鎮(街道)成立黨委政法委,全面整合基層政法維穩力量,建立由綜治辦、維穩辦、信訪辦、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門組成的綜合治理大平臺,普遍在鄉鎮(街道)建立“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與“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兩塊牌子一幫人馬合併辦公),對矛盾糾紛切實做到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處理、限期辦理。

(二)確定“兩級聯繫”,推進大調解工作前移。市委制定《關於開展重大事項風險評估化解工作的意見》,要求各職能部門對凡事關人民羣衆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改革措施等,都堅持先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切實有效地防止了因決策、審批前因工作不當產生不穩定因素,在全省得到推廣。昆明市還對重大矛盾糾紛採取“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去年以來,由市領導帶頭包案的20起重大矛盾糾紛,通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限期在基層得到成功化解,社會反響好。尤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政法機關兩級幹部聯繫基層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全市137名縣處級政法幹部每人負責聯繫一個鄉鎮(街道),1586名科級政法幹部每人負責聯繫一個村(社區),主動深入基層察民意、知民情、解民憂、順民心、聚民力,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下訪,真正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三)創新“三回訪制”,提升大調解工作水平。針對轄區困難企業貧困重點人員思想負擔重、牢騷怨言多,治安防範難、維穩壓力大的突出問題,昆明市公安機關着力提升做羣衆工作水平,創新“三回訪”制度。一是每日警情回訪制。根據當日110報警、口頭報警、電話報警、來所報警等警情梳理分類後,選定兩名社區民警就治安隱患、出警速度、工作態度等,對報警人及事發地周邊羣衆進行回訪。二是未破案件回訪制。每月15日至20日對當月受理立案的案件,進行梳理並告知辦案民警,辦案民警於當月20日至25日對未破刑事案件向報案人或被害人進行回訪,說明未破案的原因和理由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三是困難企業羣衆回訪制。對困難企業的貧困重點職工,社區民警進行每週電話聯繫一次、每月見面一次、每季度開聯席會議一次的系列回訪,從中瞭解困難羣衆的心聲、困難企業的願

望,發現矛盾糾紛的根源。通過搭建民警與困難職工間的“連心橋”,儘可能地把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控制在萌芽狀態

(四)促進“四調對接”,健全大調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於建立大調解工作體系的意見》,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爲信訪分流、爲公安減壓、爲法院減負、爲羣衆解憂”的作用,大力推進人民調解進法院、進檢察院、進公安、進信訪工作,建立健全了訴調對接、檢調對接、公調對接、訪調對接“四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所有基層法院都在立案庭設立了調解窗口;全市四分之三的基層檢察院都開展了“輕微刑事案件民事賠償部分”調解工作,盤龍區、安寧市還實施了檢察官駐派出所辦公制度,加強對輕微刑事案件的調解和解工作。全市206個基層公安派出所已設立了調解室190個,市、縣兩級公安交管部門全面設立調解室,並大力推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制度。官渡區全面推行在派出所建立“民間治安糾紛聯合調處室”的試點,落實專職人員,同司法所聯合開展治安、民間糾紛的調處工作;區法院加大民事案件審理全程調解力度,僅全年就以調解及經調解後撤訴結案1807件,佔民事案件結案數的44.92%。盤龍區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統首家與公安機關、民政部門聯合建立了“法院、公安機關協助執行機制”和“涉訴特殊困難羣體執行救助機制”,在全市首家開通24小時“執行熱線服務”,並實施舉報獎勵,“清積”各項指標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底,市委、市政府發文明確要求主城區四個區和安寧市不少於1000萬元(其他縣市區不少於500萬元)的標準,建立信訪維穩備用金制度,集中用於信訪案件處理和困難上訪人員幫扶補助。

(五)狠抓“五個落實”,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一是落實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發出十多個文件,建立了“司法行政爲主、職能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今年初出臺了“人民調解以獎代補試行方案”,決定專門安排專款600萬元,每件按普通糾紛100元、疑難案件300元、重大糾紛50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二是落實到加強源頭預防上,着力通暢“三上三下”渠道,既讓羣衆走得上來、電話通得上來、信件捎得上來,又能把幹部派得下去、聯繫卡發得下去、政策帶得下去。盤龍區建立了勞動爭議、物管矛盾、醫患糾紛三個人民調解指導委員。三是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堅持政法綜治部門掛牌督辦,堅持區級領導定期接辦,堅持職能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查辦。四是落實到機制創新上,在全省率先成立盤龍區人民調解學校,並針對路程遠、時間長的實際困難,盤龍區司法行政與有關鄉鎮聯合開展“司法流動調解車”創新做法,進山區、進社區、進廠區、進礦區等處,變被動調解爲主動出擊,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五是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僅盤龍公安分局開展“民警大走訪”及“和諧警民”活動,全年以來就出動民警5013人次,集中幫助困難企業47家,幫扶困難羣衆505人,化解矛盾糾紛478件,偵破案件38起,整治治安隱患197個,推出服務舉措805條,進一步促進了警民和諧關係。

二、以服務爲先突出解決社會管理根本性問題,剛性化推進流動人口“大綜管”的聯管聯控機制創新

昆明市自2014年1月開始,在全省首次推行了“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的戶籍“二元制”登記管理模式;2014年,建立了《昆明市流動人口ic卡暫住證管理暫行規定》,實行與戶籍人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爲流動人口的生活與就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今年3月,提出了《居住證管理條例》草案,積極探索以村(社區)爲依託平臺、以民警爲主力牽頭、以信息資源爲管理手段的社會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模式。草案一經公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精細盤點,確保大綜管“五個百分之百”目標。相關部門採取廣播、展板、發宣傳單材料等形式,專門印製了《致出租房和租住人員的公開信》、《出租房主須知》、《出租房屋信息採集表》和《流動人口信息採集表》等,製作出租房統一標誌,廣泛宣傳和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官渡區以出租房底數100%清楚、房主情況100%有數、租住人員動態情況100%明白、租房區域治安狀況100%掌握、警務信息100%錄入的“五個百分之百”目標,全面了採集流動人口相關信息,逐步完善流動人口登記管理工作。五華區在全市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實現了“三個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堵卡盤查工作中引入移動警務覈查系統,率先完成賓館飯店二代證讀卡器百分之百的安裝,率先推開了網吧二代證讀卡器實名上網登記,其創新暫住人口管理和盤查採集的新模式,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

(二)服務到家,打造大綜管“關坡管理模式”典型。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務,即通過構建一個電子信息平臺,爲房主發佈出租房屋信息,爲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租房和用工等信息,爲房主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諮詢。其次是提供便民服務,爲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辦理、發放ic卡暫住證的服務。再次是提供家教服務,福德派出所牽頭在福德鎮關坡村爲務工人員籌辦了一所“小紅花幼兒園”,每學期招收200-300名學前兒童,收費僅爲180元/人月,共招收了1500名,爲流動人口安心務工解除了後顧之憂。“關坡管理模式”堅持把服務放到首位,變被動服務爲主動服務、靜態管理爲動態管理,增強了外來務工人員對暫住地的認同感,羣衆對轄區2014年治安評議滿意度爲99.81%。

(三)親情優勢,試行大綜管“外警協管外口”警務。官渡區關上街道辦轄區的貴州普定籍流動人口較爲集中。對此,他們與普定縣警方協商,共同設立“普定縣公安局駐昆警務工作站”,試行“外警協管外口”的新型警務模式,以“教育、維權、管理、服務”爲工作宗旨,以“流出地警察協助流入地公安機關管理流動人口”爲主要形式,具有兩頭共管、雙向互動、多方受益的特點。警務工作站充分利用和發揮“老鄉警察”的親情優勢,開展爲普定在昆流動人口提供法律諮詢,代辦各類證件等便民服務,積極調處流動人口之間的矛盾糾紛,依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通過試點工作共登記普定籍流動人口3500人,符合條件錄入微機2014人,發放警民聯繫卡4000張,幫助化解矛盾糾紛數十起,爲減少流動人口的違法犯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督促整改,建立大綜管“倒查考覈獎懲”制度。昆明市城區各級公安機關普遍建立了流動人口、出租房案(事)件倒查機制,按照“從案到人,從人到管理,從管理到問題,從問題到經驗教訓”的組織實施原則,對涉及暫住人口在轄區出租房的發案情況,做到每案必查、每人必查,不斷推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盤龍公安分局自今年開始,每月從相關部門調取上月發生在轄區的所有刑事、治安案(事)件中租住在出租房內的涉案流動人口信息,倒查瞭解案(事)件發生的原因,深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倒查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派出所對出租房房主的管理責任意識,做實做細了暫住人口、出租房的基礎工作臺帳,確保了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

(五)強基固本,健全大綜管“社區服務管理”機構。市委決定自今年下半年起,在社區全面設立“流動人口和出租房服務管理站”;管理站協管員按轄區流動人口500:1的比例配備;管理站工作經費及協管員的報酬,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這一強化基層流動人口管理體制建設的傾斜政策,有利於對社區重點人員、重點羣體動向的及時掌握,對治安複雜地區的及時防範。

三、以基層爲本突出解決社會管理基礎性問題,網格化推進社會治安“大防控”的聯防聯治機制創新

昆明市積極探索“打擊破案是功勞,防住發案是政績”的新思路,着力在強化社會治安防控的社區基點、羣衆防線和擴大覆蓋面上下功夫。

(一)推進警務前置,強化大防控社區基點。一是在抓“科技強警”上做文章。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的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6000萬元用於科技強警。全市視頻監控探頭累計達13.34萬個(佔全省的60%),建設安裝機動車牌識別系統83套,全與110和屬地派出所聯網,對社區複雜區域、公共複雜場所、治安複雜小區、道路複雜地段等重點部位,基本實現24小時監控的預知、預警和預防。近三年全市社會治安總體平穩,去年全市命案和“兩搶”案件,從2014年前的年均450起、100多起分別下降到200起、20起。二是在抓“社區警務”上下功夫。市委政法委提出“以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爲契機,加強社區警務工作;以社區警務工作大加強,促進重點地區治安秩序大好轉”的思路,把社區警務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抓社區民警到位,科學合理劃分警務責任區;抓組織領導到位,市局每月、分縣局每半月、派出所每10天研究一次社區警務工作;抓監督措施到位,嚴格執行紅黃綠牌掛牌整治制度;抓工作成效到位,對考覈排名居末位的派出所所長、教導員實行“無理由問責”。三是在抓“警務前置”上求突破。在官渡區轄內的勞務市場,每天有五六千名務工人員聚集,是雲南省最大的流動人口“聚散地”、治安問題“突出地”和違法犯罪的“淘金地”。官渡公安分局主動推進警務前置,在勞務市場門口設立“外來務工人員服務點”警務崗亭,負責每天的值守,專門爲務工人員解答勞務用工、合同簽訂、勞資糾紛、維護自身權益等問題,受到社會好評。四是在抓“服務窗口”上花力氣。昆明市在廣泛設立的便民中心公安窗口開展“零距離”服務,按照審批提速、服務提質、形象提升、企業和羣衆滿意度提高的目標,堅持“從人民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不滿意的事情改起”,設立戶口辦理、特種行業、消防、禁毒四個業務窗口,做到人員進中心、項目進中心、公章進中心、值班領導進中心,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爲羣衆提供優質的服務。五是在抓“無盜樓院”上出成效。把平安創建延伸至“一戶、一梯、一單元,一樓、一院、一區片”,積小勝爲大勝、積小安爲大安。今年3月起,公安西山分局以轄區的樓院爲基本單元,以社區民警爲主,對所轄區域的人防(保安員及樓棟長選配等)、物防(單元門安裝及固定設施安全等)和技防(視頻監控探頭及紅外報警器安裝等)情況全面“盤點”,開展“無盜樓院”創建競賽。三個月來,全區有18天爲“兩搶”警情零接報;第一批814個“無盜樓院”順利掛牌,羣衆反映好。

(二)尊重首創精神,強化大防控羣衆防線。一是建立全省首家民間綜治維穩志願者協會。在西山區永順里社區有8家公共戶單位代表和40多個樓(棟)長成爲首批會員。協會積極引導社區居民從本身做起、從自家做起、從小事做起,主動參與營造社區平安和諧美好家園。盤龍區金辰街道組織77名退休人員承擔志願者義務治安員,通過整合方方面面的社會資源,使社區有了“正規軍(民警)”、“協防軍(協管員)”、“保安軍(保安員)”、“自願軍(黨員、退休幹部、低保人員爲主力的義務巡防隊)”。這一新“四軍”扭成一股繩的專羣結合隊伍,成了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大防控”的聯防聯治的一支有生力量。西山區還推行“兩搶一盜”舉報獎勵機制,對在轄區內現行抓獲或提供線索抓獲盜竊違法犯罪分子,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財產及羣體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的羣衆,予以2014-12014元不等的獎勵。去年以來,共兌現獎金51.7萬元,有效激發了廣大人民羣衆參與打防違法犯罪

行爲的積極性。二是建成全省首個綜治宣傳“法治公園”。在五華區月牙潭公園中心廣場宣傳區設立主題宣傳牌,法治宣傳走廊設立百十塊宣傳牌分列在近千米的林蔭道兩側。宣傳欄目圍繞人民羣衆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採取選登“法律知識、法治工作、法制漫畫”等方式進行宣傳,並每月對宣傳欄內容進行更換;同時,以該“法治公園”爲輻射,在全區11家街道辦事處分別建立起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街道和法治社區等宣傳陣地,進一步夯實了社會和諧穩定的法治基礎、羣衆基礎和社會基礎。三是開設全省首家平安社區網站()。在盤龍區金實社區設立平安社區網站,同時開展網上每週三信訪日,進行網上信訪、平安創建、禁毒防艾、綜合治理等專題諮詢。今年以來網站點擊17000餘次,網上解決轄區居民難題15件,受到中央綜治督導組領導的肯定和好評。去年以來,全市組織開展爲期6個月的“網站備案、文明上網”專項活動,通過創新網絡社區巡查處置機制,對本地網站、論壇建立24小時的巡查處置。目前已備案本地網站2014個,納入管理的論壇及留言板95個,已對數百名網絡評論員進行了培訓。

(三)把握特殊區域,強化大防控擴大覆蓋面。一是“冰凍療法”治頑症。北京路派出所創新“冰凍療法”整治治安頑症,針對長期滯留在昆明火車站的輕微違法人員,不間斷地依法實施治安傳喚,有效壓縮違法犯罪的時間和空間;針對火車站周邊打架鬥毆、強買強賣等暴力違法犯罪活動,第一時間傳喚,並反覆教育延長“冰凍時間”;針對部分違法人員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或鑽法律空子的情況,每次進行痕跡採錄並確定重點預防,在其違法犯罪活動由量變到質變後便從嚴打擊。自2014年實施“冰凍療法”以來,北京路派出所治安傳喚違法嫌疑人11562名,治安處罰614人,破獲刑事案件102起,實現了擠壓違法犯罪空間,走出了一條流動人口居多的治安重點整治地區集約高效打防“兩搶一盜”的新路子。二是“三色警示”促多贏。五華區對轄區居民小區治安狀況進行“紅黃綠”三色等級評定。去年8月以來,以當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零發案成績,連續被評定爲“綠色治安良好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不斷贏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反之,被評定紅、黃牌的小區的物業公司,則隨時面臨業主的不滿訴求甚至呼籲撤換的壓力。通過不斷向小區內部治安延伸及向臨街商業鋪面的拓展、“警民對話欄”與業主的對話交流、組織三色等級管理經驗交流等,激勵了物業公司相互間的良性競爭,切實加強了自身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增強了廣大業主自我防範意識和治安監督能力,形成了“小事找物管人員、不出小區,大事找責任民警、不出社區”的解決訴求良好機制;轉變了派出所由被動的全時警務爲主動出擊的實效警務,警務模式和警力投向以“警力圍着警情走”爲標準而得以科學調整,走出了一條居民相對聚居地區民警、物管和業主實現綜治“多贏”的新路子。三是“保安聯動”築平臺。針對華山街道辦轄區內省級國家機關、大專院校校園、名勝古蹟公園、娛樂餐飲飯店多的特點,五華區確定治安防範“工作範圍向外延深,外保內保相互促進”的社會管理思路,搭建翠湖周邊“打防控聯動平臺”。“平臺”以翠湖公園爲中心輻射周邊1平方公里的區域,組合27家單位的保安和保衛力量與派出所的協管巡防力量,組成一支350多人的社會防控員隊伍;在轄區治安複雜地段配掛“治安防控燈箱”,建立150兆局域通訊基站爲防控員配備防控對講機,加上116個流動“防控點”、“卡點”、“報警求助點”的網格化布警格局,構建了“以通訊保障爲支撐,內保單位保衛力量聯動,點線相連面相聯,家家相助戶戶照應”的專羣結合治安防控網絡,提高了全局穩控的覆蓋率和抓捕現行的捕現率。2014年以來,防控員共協助民警當場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53名,破獲各類案件200餘件。去年該轄區“兩搶一盜”案件立案分別爲29件和66件,同比分別下降43%和37%;同時,調解矛盾糾紛180餘起,救助羣衆120餘人次,有效預防和控制了各類案(事)件的發生,走出了一條安全保衛重點部位的“羣衆隊伍專業化發展、專業隊伍正規化推進”的大綜管新路子。

下一步,昆明市將按照全國綜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着力提升高位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紮實有效促進各地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動員全社會關注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檢查督導,建立激勵機制總結推廣社會管理創新。

第三篇:昆明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昆明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6寬容潤滑了彼此的關係,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掃清了彼此的顧忌,增進了彼此的瞭解。

預防爲主服務爲先基層爲本

突出解決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昆明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攬,圍繞建成“全國最平安的省會城市之一”的目標,正確處理“第一要務”和“第一責任”關係,樹立新理念、邁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尤其是着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使昆明“繞城公路”的擴建改造、數百個“城中村”的拆遷改造、被譽稱“第二義烏”的螺螄灣小商品市場的升級改造等,數十萬人大規模整體平安搬遷成爲典範。去年以來,昆明市又出臺了108項綜合性創新制度和機制,強力推進了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更加激發了全市上下加快經濟穩步發展、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的活力。

一、以預防爲主突出解決社會管理源頭性問題,多元化推進矛盾糾紛“大調解”的聯調聯動機制創新

昆明市牢固樹立“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的理念,堅持不懈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頭防範”上來。

(一)建立“一箇中心”,整合大調解工作力量。昆明市在所屬137個鄉鎮(街道)成立黨委政法委,全面整合基層政法維穩力量,建立由綜治辦、維穩辦、信訪辦、人民法庭、司法行政、公安派出所等部門組成的綜合治理大平臺,普遍在鄉鎮(街道)建立“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與“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兩塊牌子一幫人馬合併辦公),對矛盾糾紛切實做到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處理、限期辦理。

(二)確定“兩級聯繫”,推進大調解工作前移。市委制定《關於開展重大事項風險評估化解工作的意見》,要求各職能部門對凡事關人民羣衆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改革措施等,都堅持先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切實有效地防止了因決策、審批前因工作不當產生不穩定因素,在全省得到推廣。昆明市還對重大矛盾糾紛採取“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去年以來,由市領導帶頭包案的20起重大矛盾糾紛,通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限期在基層得到成功化解,社會反響好。尤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政法機關兩級幹部聯繫基層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全市137名縣處級政法幹部每人負責聯繫一個鄉鎮(街道),1586名科級政法幹部每人負責聯繫一個村(社區),主動深入基層察民意、知民情、解民憂、順民心、聚民力,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下訪,真正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三)創新“三回訪制”,提升大調解工作水平。針對轄區困難企業貧困重點人員思想負擔重、牢騷怨言多,治安防範難、維穩壓力大的突出問題,昆明市公安機關着力提升做羣衆工作水平,創新“三回訪”制度。一是每日警情回訪制。根據當日110報警、口頭報警、電話報警、來所報警等警情梳理分類後,選定兩名社區民警就治安隱患、出警速度、工作態度等,對報警人及事發地周邊羣衆進行回訪。二是未破案件回訪制。每月15日至20日對當月受理立案的案件,進行梳理並告知辦案民警,辦案民警於當月20日至25日對未破刑事案件向報案人或被害人進行回訪,說明未破案的原因和理由以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三是困難企業羣衆回訪制。對困難企業的貧困重點職工,社區民警進行每週電話聯繫一次、每

月見面一次、每季度開聯席會議一次的系列回訪,從中瞭解困難羣衆的心聲、困難企業的願望,發現矛盾糾紛的根源。通過搭建民警與困難職工間的“連心橋”,儘可能地把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控制在萌芽狀態

(四)促進“四調對接”,健全大調解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於建立大調解工作體系的意見》,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爲信訪分流、爲公安減壓、爲法院減負、爲羣衆解憂”的作用,大力推進人民調解進法院、進檢察院、進公安、進信訪工作,建立健全了訴調對接、檢調對接、公調對接、訪調對接“四位一體”(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的大調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市所有基層法院都在立案庭設立了調解窗口;全市四分之三的基層檢察院都開展了“輕微刑事案件民事賠償部分”調解工作,盤龍區、安寧市還實施了檢察官駐派出所辦公制度,加強對輕微刑事案件的調解和解工作。全市206個基層公安派出所已設立了調解室190個,市、縣兩級公安交管部門全面設立調解室,並大力推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制度。官渡區全面推行在派出所建立“民間治安糾紛聯合調處室”的試點,落實專職人員,同司法所聯合開展治安、民間糾紛的調處工作;區法院加大民事案件審理全程調解力度,僅全年就以調解及經調解後撤訴結案1807件,佔民事案件結案數的44.92%。盤龍區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統首家與公安機關、民政部門聯合建立了“法院、公安機關協助執行機制”和“涉訴特殊困難羣體執行救助機制”,在全市首家開通24小時“執行熱線服務”,並實施舉報獎勵,“清積”各項指標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去年底,市委、市政府發文明確要求主城區四個區和安寧市不少於1000萬元(其他縣市區不少於500萬元)的標準,建立信訪維穩備用金制度,集中用於信訪案件處理和困難上訪人員幫扶補助。

(五)狠抓“五個落實”,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一是落實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發出十多個文件,建立了“司法行政爲主、職能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今年初出臺了“人民調解以獎代補試行方案”,決定專門安排專款600萬元,每件按普通糾紛100元、疑難案件300元、重大糾紛50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二是落實到加強源頭預防上,着力通暢“三上三下”渠道,既讓羣衆走得上來、電話通得上來、信件捎得上來,又能把幹部派得下去、聯繫卡發得下去、政策帶得下去。盤龍區建立了勞動爭議、物管矛盾、醫患糾紛三個人民調解指導委員。三是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堅持政法綜治部門掛牌督辦,堅持區級領導定期接辦,堅持職能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查辦。四是落實到機制創新上,在全省率先成立盤龍區人民調解學校,並針對路程遠、時間長的實際困難,盤龍區司法行政與有關鄉鎮聯合開展“司法流動調解車”創新做法,進山區、進社區、進廠區、進礦區等處,變被動調解爲主動出擊,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五是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僅盤龍公安分局開展“民警大走訪”及“和諧警民”活動,全年以來就出動民警5013人次,集中幫助困難企業47家,幫扶困難羣衆505人,化解矛盾糾紛478件,偵破案件38起,整治治安隱患197個,推出服務舉措805條,進一步促進了警民和諧關係。

二、以服務爲先突出解決社會管理根本性問題,剛性化推進流動人口“大綜管”的聯管聯控機制創新

昆明市自2014年1月開始,在全省首次推行了“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了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的戶籍“二元制”登記管理模式;2014年,建立了《昆明市流動人口ic卡暫住證管理暫行規定》,實行與戶籍人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爲流動人口的生活與就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今年3月,提出了《居住證管理條例》草案,積極探索以村(社區)爲依託平臺、以民警爲主力牽頭、以信息資源爲管理手段的社會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模式。草案一經公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精細盤點,確保大綜管“五個百分之百”目標。相關部門採取廣播、展板、發宣傳單材料等形式,專門印製了《致出租房和租住人員的公開信》、《出租房主須知》、《出租房屋信息採集表》和《流動人口信息採集表》等,製作出租房統一標誌,廣泛宣傳和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官渡區以出租房底數100%清楚、房主情況100%有數、租住人員動態情況100%明白、租房區域治安狀況100%掌握、警務信息100%錄入的“五個百分之百”目標,全面了採集流動人口相關信息,逐步完善流動人口登記管理工作。五華區在全市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實現了“三個率先”:即率先在全市堵卡盤查工作中引入移動警務覈查系統,率先完成賓館飯店二代證讀卡器百分之百的安裝,率先推開了網吧二代證讀卡器實名上網登記,其創新暫住人口管理和盤查採集的新模式,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

(二)服務到家,打造大綜管“關坡管理模式”典型。首先是提供信息服務,即通過構建一個電子信息平臺,爲房主發佈出租房屋信息,爲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租房和用工等信息,爲房主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諮詢。其次是提供便民服務,爲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辦理、發放ic卡暫住證的服務。再次是提供家教服務,福德派出所牽頭在福德鎮關坡村爲務工人員籌辦了一所“小紅花幼兒園”,每學期招收200-300名學前兒童,收費僅爲180元/人月,共招收了1500名,爲流動人口安心務工解除了後顧之憂。“關坡管理模式”堅持把服務放到首位,變被動服務爲主動服務、靜態管理爲動態管理,增強了外來務工人員對暫住地的認同感,羣衆對轄區2014年治安評議滿意度爲99.81%。

(三)親情優勢,試行大綜管“外警協管外口”警務。官渡區關上街道辦轄區的貴州普定籍流動人口較爲集中。對此,他們與普定縣警方協商,共同設立“普定縣公安局駐昆警務工作站”,試行“外警協管外口”的新型警務模式,以“教育、維權、管理、服務”爲工作宗旨,以“流出地警察協助流入地公安機關管理流動人口”爲主要形式,具有兩頭共管、雙向互動、多方受益的特點。警務工作站充分利用和發揮“老鄉警察”的親情優勢,開展爲普定在昆流動人口提供法律諮詢,代辦各類證件等便民服務,積極調處流動人口之間的矛盾糾紛,依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通過試點工作共登記普定籍流動人口3500人,符合條件錄入微機2014人,發放警民聯繫卡4000張,幫助化解矛盾糾紛數十起,爲減少流動人口的違法犯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督促整改,建立大綜管“倒查考覈獎懲”制度。昆明市城區各級公安機關普遍建立了流動人口、出租房案(事)件倒查機制,按照“從案到人,從人到管理,從管理到問題,從問題到經驗教訓”的組織實施原則,對涉及暫住人口在轄區出租房的發案情況,做到每案必查、每人必查,不斷推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盤龍公安分局自今年開始,每月從相關部門調取上月發生在轄區的所有刑事、治安案(事)件中租住在出租房內的涉案流動人口信息,倒查瞭解案(事)件發生的原因,深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倒查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派出所對出租房房主的管理責任意識,做實做細了暫住人口、出租房的基礎工作臺帳,確保了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

(五)強基固本,健全大綜管“社區服務管理”機構。市委決定自今年下半年起,在社區全面設立“流動人口和出租房服務管理站”;管理站協管員按轄區流動人口500:1的比例配備;管理站工作經費及協管員的報酬,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這一強化基層流動人口管理體制建設的傾斜政策,有利於對社區重點人員、重點羣體動向的及時掌握,對治

安複雜地區的及時防範。

三、以基層爲本突出解決社會管理基礎性問題,網格化推進社會治安“大防控”的聯防聯治機制創新

昆明市積極探索“打擊破案是功勞,防住發案是政績”的新思路,着力在強化社會治安防控的社區基點、羣衆防線和擴大覆蓋面上下功夫。

(一)推進警務前置,強化大防控社區基點。一是在抓“科技強警”上做文章。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深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的意見》,市財政每年安排6000萬元用於科技強警。全市視頻監控探頭累計達13.34萬個(佔全省的60%),建設安裝機動車牌識別系統83套,全與110和屬地派出所聯網,對社區複雜區域、公共複雜場所、治安複雜小區、道路複雜地段等重點部位,基本實現24小時監控的預知、預警和預防。近三年全市社會治安總體平穩,去年全市命案和“兩搶”案件,從2014年前的年均450起、100多起分別下降到200起、20起。二是在抓“社區警務”上下功夫。市委政法委提出“以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爲契機,加強社區警務工作;以社區警務工作大加強,促進重點地區治安秩序大好轉”的思路,把社區警務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抓社區民警到位,科學合理劃分警務責任區;抓組織領導到位,市局每月、分縣局每半月、派出所每10天研究一次社區警務工作;抓監督措施到位,嚴格執行紅黃綠牌掛牌整治制度;抓工作成效到位,對考覈排名居末位的派出所所長、教導員實行“無理由問責”。三是在抓“警務前置”上求突破。在官渡區轄內的勞務市場,每天有五六千名務工人員聚集,是雲南省最大的流動人口“聚散地”、治安問題“突出地”和違法犯罪的“淘金地”。官渡公安分局主動推進警務前置,在勞務市場門口設立“外來務工人員服務點”警務崗亭,負責每天的值守,專門爲務工人員解答勞務用工、合同簽訂、勞資糾紛、維護自身權益等問題,受到社會好評。四是在抓“服務窗口”上花力氣。昆明市在廣泛設立的便民中心公安窗口開展“零距離”服務,按照審批提速、服務提質、形象提升、企業和羣衆滿意度提高的目標,堅持“從人民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不滿意的事情改起”,設立戶口辦理、特種行業、消防、禁毒四個業務窗口,做到人員進中心、項目進中心、公章進中心、值班領導進中心,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爲羣衆提供優質的服務。五是在抓“無盜樓院”上出成效。把平安創建延伸至“一戶、一梯、一單元,一樓、一院、一區片”,積小勝爲大勝、積小安爲大安。今年3月起,公安西山分局以轄區的樓院爲基本單元,以社區民警爲主,對所轄區域的人防(保安員及樓棟長選配等)、物防(單元門安裝及固定設施安全等)和技防(視頻監控探頭及紅外報警器安裝等)情況全面“盤點”,開展“無盜樓院”創建競賽。三個月來,全區有18天爲“兩搶”警情零接報;第一批814個“無盜樓院”順利掛牌,羣衆反映好。

(二)尊重首創精神,強化大防控羣衆防線。一是建立全省首家民間綜治維穩志願者協會。在西山區永順里社區有8家公共戶單位代表和40多個樓(棟)長成爲首批會員。協會積極引導社區居民從本身做起、從自家做起、從小事做起,主動參與營造社區平安和諧美好家園。盤龍區金辰街道組織77名退休人員承擔志願者義務治安員,通過整合方方面面的社會資源,使社區有了“正規軍(民警)”、“協防軍(協管員)”、“保安軍(保安員)”、“自願軍(黨員、退休幹部、低保人員爲主力的義務巡防隊)”。這一新“四軍”扭成一股繩的專羣結合隊伍,成了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大防控”的聯防聯治的一支有生力量。西山區還推行“兩搶一盜”舉報獎勵機制,對在轄區內現行抓獲或提供線索抓獲盜竊違法犯罪分子,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財產及羣體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的羣衆,予以2014-12014元

不等的獎勵。去年以來,共兌現獎金51.7萬元,有效激發了廣大人民羣衆參與打防違法犯罪行爲的積極性。二是建成全省首個綜治宣傳“法治公園”。在五華區月牙潭公園中心廣場宣傳區設立主題宣傳牌,法治宣傳走廊設立百十塊宣傳牌分列在近千米的林蔭道兩側。宣傳欄目圍繞人民羣衆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採取選登“法律知識、法治工作、法制漫畫”等方式進行宣傳,並每月對宣傳欄內容進行更換;同時,以該“法治公園”爲輻射,在全區11家街道辦事處分別建立起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街道和法治社區等宣傳陣地,進一步夯實了社會和諧穩定的法治基礎、羣衆基礎和社會基礎。三是開設全省首家平安社區網站()。在盤龍區金實社區設立平安社區網站,同時開展網上每週三信訪日,進行網上信訪、平安創建、禁毒防艾、綜合治理等專題諮詢。今年以來網站點擊17000餘次,網上解決轄區居民難題15件,受到中央綜治督導組領導的肯定和好評。去年以來,全市組織開展爲期6個月的“網站備案、文明上網”專項活動,通過創新網絡社區巡查處置機制,對本地網站、論壇建立24小時的巡查處置。目前已備案本地網站2014個,納入管理的論壇及留言板95個,已對數百名網絡評論員進行了培訓。

(三)把握特殊區域,強化大防控擴大覆蓋面。一是“冰凍療法”治頑症。北京路派出所創新“冰凍療法”整治治安頑症,針對長期滯留在昆明火車站的輕微違法人員,不間斷地依法實施治安傳喚,有效壓縮違法犯罪的時間和空間;針對火車站周邊打架鬥毆、強買強賣等暴力違法犯罪活動,第一時間傳喚,並反覆教育延長“冰凍時間”;針對部分違法人員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或鑽法律空子的情況,每次進行痕跡採錄並確定重點預防,在其違法犯罪活動由量變到質變後便從嚴打擊。自2014年實施“冰凍療法”以來,北京路派出所治安傳喚違法嫌疑人11562名,治安處罰614人,破獲刑事案件102起,實現了擠壓違法犯罪空間,走出了一條流動人口居多的治安重點整治地區集約高效打防“兩搶一盜”的新路子。二是“三色警示”促多贏。五華區對轄區居民小區治安狀況進行“紅黃綠”三色等級評定。去年8月以來,以當月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零發案成績,連續被評定爲“綠色治安良好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不斷贏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反之,被評定紅、黃牌的小區的物業公司,則隨時面臨業主的不滿訴求甚至呼籲撤換的壓力。通過不斷向小區內部治安延伸及向臨街商業鋪面的拓展、“警民對話欄”與業主的對話交流、組織三色等級管理經驗交流等,激勵了物業公司相互間的良性競爭,切實加強了自身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增強了廣大業主自我防範意識和治安監督能力,形成了“小事找物管人員、不出小區,大事找責任民警、不出社區”的解決訴求良好機制;轉變了派出所由被動的全時警務爲主動出擊的實效警務,警務模式和警力投向以“警力圍着警情走”爲標準而得以科學調整,走出了一條居民相對聚居地區民警、物管和業主實現綜治“多贏”的新路子。三是“保安聯動”築平臺。針對華山街道辦轄區內省級國家機關、大專院校校園、名勝古蹟公園、娛樂餐飲飯店多的特點,五華區確定治安防範“工作範圍向外延深,外保內保相互促進”的社會管理思路,搭建翠湖周邊“打防控聯動平臺”。“平臺”以翠湖公園爲中心輻射周邊1平方公里的區域,組合27家單位的保安和保衛力量與派出所的協管巡防力量,組成一支350多人的社會防控員隊伍;在轄區治安複雜地段配掛“治安防控燈箱”,建立150兆局域通訊基站爲防控員配備防控對講機,加上116個流動“防控點”、“卡點”、“報警求助點”的網格化布警格局,構建了“以通訊保障爲支撐,內保單位保衛力量聯動,點線相連面相聯,家家相助戶戶照應”的專羣結合治安防控網絡,提高了全局穩控的覆蓋率和抓捕現行的捕現率。2014年以來,防控員共協助民警當場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53名,破獲各類案件200餘件。去年該轄區“兩搶一盜”案件立案分別爲29件和66件,同比分別下降43%和37%;同時,調解矛盾糾紛180餘起,救助羣衆120餘人次,有效預防和控制了各類案(事)件的發生,走出了一條安全保衛重點部位的“羣衆隊伍專業化發展、專業隊伍正規化推進”的大綜管新路子。

下一步,昆明市將按照全國綜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着力提升高位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紮實有效促進各地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動員全社會關注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檢查督導,建立激勵機制總結推廣社會管理創新。

第四篇: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

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多次開會討論研究,依我鎮實際制定了《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成立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召開了動員大會,試點工作已在我鎮全面展開。

二、在原信訪辦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組建了綜治信訪維穩工作中心,除履行信訪辦的職責外,增加了聯合接訪,現場爲羣衆提供扶貧、低保、法律服務、城建管理、土地承包、爭議仲裁等新服務內容。同時,鎮黨委、政府賦予“中心”交辦轉辦、調處調度、指導協調、情況通報等權能,“中心” 對矛盾糾紛實行“一站式”辦公。在充分發揮鎮、村、組、中心戶長四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作用的同時,還把老黨員、老年人等 “五老”組織起來,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收集反映社情民意、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中來。年初以來,共排查矛盾糾紛30起,調處30起,調結信訪案件4件。

三、創新決策程序。在原有村級事務管理實行“六步工作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審”。即對“六步工作法”做出的決議,鎮黨委進行審覈,有效推進了村級組織的規範運轉,加強了村級組織的民主管理,避免了因決策失誤而引發矛盾糾紛和上訪事件。通過 “ 六步加一審” 的工作方

法,把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部交給羣衆自己議、自己定、自己幹,羣衆的意願得到充分反映,一些長期無法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從源頭上預防了不穩定因素的發生,有力地維護了全鎮社會的持續穩定。

四、在主導產業調整上實現了創新。我們把農民組織起來,變分散經營爲規模經營,以金禾實業有限公司和福元食品有限公司爲龍頭的循環農業已初步形成;在養豬、蛋雞養殖、肉牛養殖、棚菜種植、農機等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我鎮的種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農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建設新農村共創平安鎮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五、在原有“一對一”結對子幫教的基礎上,我們又協調民政、社保等有關部門,實行“多幫一”的幫教措施,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引導、扶助、教育和管理工作。目前,全鎮刑釋解教的20人,在生產、生活上都得到了妥善安置,重新犯罪率下降,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在組建社區矯正辦公室的同時,各村也成立了矯正領導機構,實行村書記負總責責任制。因人制宜,制定矯正方案,努力使之學會生活、學會接觸、學會溝通,學會融入,成爲對社會、對家庭負責任、有貢獻的人。

六、在原街面治安巡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治安防範新措施。一是加強宣傳。在轄區公共場所懸掛橫幅、張貼防盜小知識等宣傳品,組織工作人員、志願者到居民家中宣傳防

盜常識。二是充分發揮治保會,調委會和羣防羣治組織作用,加強巡邏,增強防範能力,做到無失控場所和部位。三是落實“以證管人”、“以房管人”的流動人口治安防範措施。治安、刑事案件明顯下降,確保了全鎮社會治安的持續穩定。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還存在政策宣傳不到位,政務、村務公開力度不夠,羣衆一些訴求解決不及時等;二是部分幹部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和業務知識有待提高。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是在做好管理創新工作的同時,加強理論研究,形成理論成果,用理論指導工作實踐。二是加強宣傳,及時將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報道,營造開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良好氛圍。三是進一步完善受理和調處機制,確保羣衆各種利益訴求都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四是統籌做好各項工作,要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爲動力,統籌做好打擊犯罪、維護穩定、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政法隊伍建設等項工作,尤其要在薄弱環節上下工夫,在開拓創新上下工夫。

五峯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2014年5月20日

第五篇:創新管理 強化機制 永濟市安置幫教經驗材料

創新管理強化機制

進一步拓寬安置幫教新途徑

永濟市司法局

近年來,我們永濟司法局在上級司法行政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指導下,緊緊圍繞中央政法委提出的“社會管理創新”這一理念,努力實現安置幫教工作“程序規範化、措施具體化、幫教社會化、管理信息化、就業市場化”的要求。着力推進安置幫教工作的深入開展,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我們以“和諧迴歸”爲主題,不斷創新管理、強化機制、拓寬安置幫教渠道。2014年以來,全市共登記接受刑釋解教人員201名,幫教率達100%,就業安置率達90%,重新犯罪爲零,實現了釋解人員“出來有人接、接回有人管、就業有人幫、困難有人助”的新工作模式。

我們的做法是:

一、從一個整合入手,做到面對面銜接

安置幫教工作是一項長期、繁雜、艱難的系統工程,單憑主管部門一方面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是社會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源整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市開展安置幫教工作以來,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們成立了由市綜治辦主任爲組長,各鎮(街道)和司法、公安、民政、工商、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安置幫教領導小組;全市10個鎮(街道)和村級、社區也

成立了相關機構,形成了橫向、縱向聯合的三級安置幫教工作網絡,爲安置幫教工作提供了三方面的保障:一是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堅實的財力保障。市政府財政部門每年專項撥款四萬元;三是擇優的就業保障。市人社局及幫教基地多年來實行擇優、推薦就業。

爲使安置幫教工作不脫節,我們做到兩個面對面銜接。即市司法局安幫辦與監所的對接;司法局安幫辦與各司法所的對接。刑解銜接是幫教安置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刑釋解教人員不脫管漏管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採取“面對面”銜接制度,一是在刑釋解教人員出獄前一個月,積極和監所取得聯繫,及時掌握瞭解服刑在監所期間的基本情況。在收到《刑滿釋放人員通知書》和《解除勞教人員通知書》後,及時予以登記,爲以後的迴歸社會管理掌握第一手信息;二是登記後立即下發轄區司法所,要求釋解人員協同家屬到司法所報到,該所根據具體情況將其劃入“三項管理”中的一項,同時與釋解人員簽訂幫教協議責任書,確保迴歸社會的“浪子”有管、有幫、有教,確實感到不孤獨、不彷徨、不苦悶,回到了政府部門溫暖的懷抱。

二、從三項管理着眼,實行多元化幫教

三項管理,就是釋解人員到司法所報到後,司法所根據原犯罪名及在監所期間的表現,將其劃分三類:規範管理、重點管理、專項管理。

1、規範管理,就是對每個刑釋解教人員建立工作臺賬,實行一人一檔、分類列入,建檔率100%,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這是最基本的規範化統一管理。

2、重點管理,就是對於違法犯罪較大的“兩勞”人員,將其列入重點管理之類。這一類人羣,要求各司法所每月要詳細記錄本月的表現情況並跟蹤回訪,因人施教,預防其重新犯罪。

3、專項管理,就是對違法犯罪嚴重或社會影響巨大的釋解人員,在教期間又不服從管理者,我們將其列入專項重點管理。對於這一類人員,要求各司法所每週跟蹤回訪,每週對其再進行集中學習教育,結合其思想動態,有的放矢,予以重點施教。

釋解人員到司法所報到後,工作人員要及時與轄區的村級(社區)以及幫教志願者取得聯繫,建立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村(社區)幹部、志願者以及刑釋解教人員家屬組成的“四幫一”幫教小組,採取定人員、定對象、定任務、定措施,把幫教工作管理落到實處。每月收集幫教小組的幫教信息,整理歸檔,對可能重新犯罪的人員進行及時談話教育,進行心理矯正,將預防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安置幫教工作中,我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堅持抓好落實,使整個安置幫教工作做到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增強了工作的有效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必須做到

“四個堅持”:

1、堅持檔案管理制度。嚴格執行“一人一檔”的要求,記錄刑釋解教人員迴歸社會的表現情況,所有記錄都要在檔案中詳細體現。

2、堅持會議分析制度。各幫教小組每半年召開了一次例會,分析幫教對象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情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3、堅持彙報會議制度。各鎮(街道)安置幫教領導小組堅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村委有關會議,聽取各村委會彙報安置幫教工作開展情況,對存在的困難和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了研究,報請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協同處理,不留死角。

4、堅持排查走訪制度。市安置幫教領導組堅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專項排查摸底走訪,杜絕脫管、漏管的發生,瞭解刑釋解教人員的生活狀況,有衣有食,有業可就,預防重新犯罪。

三、從一個核心下功夫,全力拓寬幫扶渠道

讓釋解人員能“安其心、穩其心”,融入社會就是刑釋解教工作的核心。但是對於釋解人員來說,常年的監獄生活使其失去了重要生活來源,走出監所又往往受到別人的歧視,若不對這些特殊人羣開展正確心理疏導工作,猶如在未癒合的傷口上撒鹽一陣隱痛。那麼怎麼才能使其“和諧迴歸”呢?

用一句話說,生活有保障是關鍵。我們的做法是:一是與公安部門溝通,及時辦理刑釋解教人員落戶手續,材料齊全,隨到隨辦;二是與人社局協調,不定期地開展刑釋解教人員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減免有關費用;三是與民政部門協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爲生活特困的18名迴歸人員辦理“低保”。四是與工商部門協調,支持58名迴歸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減免相關費用。與轄區信用社溝通提供經商小額貸款30餘萬元;五是在街道和社區開展“擇業指導”,積極開展25個公共服務崗位推薦上崗等活動,不斷拓展安置途徑,用真情和關愛喚起刑釋解教人員重塑人生的勇氣和信心。我市開張鎮村民朱某,曾光榮的服役,復員回鄉後,和朋友外出打工期間,一時糊塗,受別人教唆,搶劫了過路者40元而被判四年有期徒刑。刑滿釋放後,情緒低落,也無心掙錢養家,整天呆在家裏,無臉見人。所在轄區司法所人員得知情況後,立即與村幹部取得聯繫,將情況反映到鎮民政辦,用最快的時間爲其辦理了農村低保,並積極爲其找了一份在鎮辦企業打工的工作,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他激動地拉着司法所人員的手說:“感謝政府、司法所人員、給我的關懷,我要好好做人。”

在抓好刑釋解教人員就業能力培訓提升的同時,我們積極加強幫教基地建設。近年來我們以此爲己任,克服種種困難,設法幫扶,建立了兩個幫教基地:一是2014年釋解人

員王利勇創建的“永濟市走好路鞋業有限公司”,現年銷售已突破50萬雙,年產值達500萬元,產品主要銷售福建、漳州、四川等監獄,輻射到全國5省30個市。該基地安置釋解人員15名,現大多已成爲業務骨幹和生產能手。2014年11月份,省廳王水成廳長來基地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青年報》對基地建設做了專題報道。二是創建了“永濟市申華機制木炭加工銷售有限公司”幫教基地,該公司佔地6畝,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年產近萬噸木炭,安置釋解人員25名。公司由全國復轉軍人勞模申志敏牽頭創辦,產品主要是廣泛利用農作物廢料、木材加工業及鋸末,回收再利用,成爲再生能源,是利國利民的環保項目。這兩個基地的建立,使我市安置幫教工作真正有了依託,拓寬了幫扶渠道。

以上六個方面,是我們近年來在安置幫教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工作與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後,我們要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認真總結,不斷創新管理,強化機制,抓好落實,努力做好我市的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