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詩經蒹葭的原文翻譯精品多篇

詩經蒹葭的原文翻譯精品多篇

詩經蒹葭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一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前言」

《蒹葭》這首詩出自《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對於此詩所表達的主題歷代皆有爭議。《毛詩正義》認爲是譏刺秦襄公不修禮儀;今人高亨認爲是戀者情歌;《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則認爲此詩是秦穆公求賢詩,伊人指大周功臣姜太公。

「註釋」

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ùhuí)從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阻,難走。

溯游:順流而涉。遊,通“流”,指直流。

宛:彷彿。

萋萋:茂盛的樣子,文中指蘆葦長的茂盛。人教版爲“萋萋”,蘇教版爲“悽悽”。

晞(xī):曬乾。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處,指岸邊。

躋(jī):升高,這裏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樣子。

已:止,這裏的意思是“幹“,變幹。

涘(sì):水邊。

右:迂迴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翻譯」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悽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爲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裏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爲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裏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裏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爲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爲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祕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着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裏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爲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爲珀芥也。

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詩經蒹葭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蒹葭

作者: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①蒹葭(jianjia):蘆葦。蒼蒼:茂盛樣子。②伊人:那個人。③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④溯游:順流而下。⑤悽悽:茂盛樣子。(6)晞(XT);幹。(7)湄:岸邊。(8)躋(ji):登高。(9)坻(Chi):水中小沙洲。(10)采采:茂盛樣子。(11)已:止,幹。(12)涘(si):水邊。(13)右;彎曲,迂迴。(14)沚:水中小沙洲。

譯文

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未乾。

我心思念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邊。

賞析

爲了自己心愛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境界,一種指向理想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境界。爲了練習飛翔,他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追求,寧願餓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是對凡夫俗子超越,是向盡善盡美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主人公所追求,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火光,迷途中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譯文 篇三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蒹葭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四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萋萋 一作:悽悽)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註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爲: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幹。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迴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賞析:

意境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衝擊;讀者可以從這裏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裏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爲它二“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着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徵,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徵,這大致上就是象徵性詩歌意境的建構過程。

賞析 篇五

爲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爲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願餓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蒹葭》原文及譯文 篇六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蒹葭》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爲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裏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爲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裏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裏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爲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爲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祕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着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裏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爲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爲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蒹葭》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很大。在這裏,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爲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屬於《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蒹葭》原文 篇七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譯文及註釋 篇八

譯文

蒹葭面對摧殘不能夠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風吹着該怎麼辦。

只是在極短的時間裏盛開花朵,很快葉子就會沉入水中。

在形體柔弱的時候春風拂過都嫌來得早,在生長成密叢時夜裏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敗後花葉搖落,還擔心歲月虛度。

註釋

①蒹葭:植物名,即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一般生長於沼澤、河沿、海灘等溼地。

②摧折:摧殘折斷。

③自守:保衛自己,堅守自我。

④若何:怎麼辦。《新唐書》有“詔不許,若何?”

⑤花戴雪:暗指花開。蘆葦花爲灰白之色,花開如同頂着白雪。

⑥蹉跎:失意,虛度光陰。

⑦江湖後搖落:此處江湖引申爲退隱。賈島《過唐校書書齋》詩“江湖心自切,未可掛頭巾。”

詩經蒹葭原文及翻譯 篇九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着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註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爲: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幹。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迴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