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木蘭詩翻譯全文翻譯精品多篇

木蘭詩翻譯全文翻譯精品多篇

木蘭詩翻譯(全文 篇一

全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鬂,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是北宋的郭茂倩編撰的。也是一篇樂府詩。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此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停杼嘆息)

第二段,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爲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爲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鋪排,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奔赴戰場)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十年征戰)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祕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裏,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辭官還鄉)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爲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還鄉團聚)

翻譯

嘆息聲一聲又一聲,木蘭姑娘對着門在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的聲音,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想什麼,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姑娘也沒有想什麼,姑娘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成年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爲此去買鞍馬,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木蘭) 跑遍了東西南北各個集市購買了駿馬,鞍韉,轡頭,長鞭等出征所用的器具。早晨辭別父母上路,傍晚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嘶鳴聲。

(木蘭)遠行萬里,投身戰事,像飛一樣的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鎧甲。將壯士們奮戰十多年,有的英勇犧牲了,有的凱旋歸來。

木蘭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木蘭被記功很多次,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扶持着出城迎接。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聽說姐姐回來了,趕緊磨刀殺豬宰羊。打開了每一間的房門進去看了看,脫去我打仗時的戰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裙,對着窗戶整理像雲一樣的鬢髮,對着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驚訝:一同出征這麼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兒身。

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腳時常動彈,雌兔的目光時常眯着。雄雌兩兔一起在地上並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評論 篇二

詩歌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爲誰。欲聞所慽慽,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爲烈士雄,今復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今也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著作

《詩藪》:木蘭歌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樑。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齊樑豔語宛然。又出門看火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

謝榛《四溟詩話》:《木蘭詩》雲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北市買長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絕似李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耳 。雄兔腳撲朔……此結最着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文言常識 篇三

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賞析: 篇四

北方民歌和六朝樂府民歌一樣體制大都短小,但這首《木蘭詩》卻是長篇敘事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詩歌描述了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生動形象和高貴品質。全詩風格明朗生動,質樸剛健,堪稱北方民歌中的傑出作品。

《木蘭詩》採用的是順敘手法。作品大致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從軍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歸來。作者在這三個部分中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詳有略,重點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詩一開始即寫木蘭在織布,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就使讀者產生了疑問,不知木蘭爲何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作者自己發問,然後答曰“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詩既是用順敘手法,開始的幾句該是交代木蘭從軍的原因,但作者卻沒有平鋪直敘,而是以木蘭沒有心思織布起頭顯示出她內心的不平靜。接下來本該說明爲什麼內心不平靜,但作者不立刻寫出,而是用了兩個意思相同的問句,隨後又是兩個意思相同的答句,可還是沒有從正面解答問題。但這四句並非多餘,除了具有民歌的風味外,這四句詩對後面說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這樣一問一答,作者才折入正題,“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是徵兵的文書,可汗是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十二卷言卷數之多,“卷卷有爺名”顯屬誇張。至此讀者才明白,木蘭沒有心思織布是因爲可汗大徵兵,木蘭的父親也在被徵之列。父親顯然年老無法應徵,但“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就不能不使木蘭犯愁了。詩一開始就把木蘭放在這樣一個矛盾面前來表現。面對困難,木蘭打算怎麼辦呢?“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到底是個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決心要替父從軍。

這一段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沒有平鋪直敘地述說,而是從木蘭的心理活動入手寫,在敘事的同時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畫,使讀者看到了一個敢於挑重擔、富有責任感的果斷勇敢的婦女形象。

接下來寫木蘭準備出征,用了四個重複的句式,內容無非是買戰馬及乘馬用具。駿馬、鞍韉(馬鞍下的墊子)、轡頭(駕馭馬的嚼子、籠頭、繮繩)和長鞭要分別從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幾個地方買齊,看似不合情理,但卻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準備工作的緊張,同時這四句詩和上面“問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樣正是民歌的特點。正如明代謝榛所說:“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

詩歌第二部分寫木蘭踏上了征途。“旦辭爺孃去”以下八句是寫木蘭離別了父母奔赴戰場。這裏用了重複句式,將木蘭從軍的征途分作兩段來寫,句式雖同,但其中地名卻在變換,顯出戰事緊迫、木蘭馬不停蹄地趕去參戰。但作者並沒有忘記他所着力刻畫的英雄人物是個女扮男裝、初次遠離父母的女子,“不聞爺孃喚女聲”正符合木蘭當時的處境和她的身份。明代譚元春評論這句說:“尤妙在語帶香奩,無男子征戍氣。”“無男子征戍氣”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木蘭的形象更鮮明,更富有個性。木蘭能毅然替父從軍,去經受嚴酷戰爭的考驗,說明她不同於一般的女子,但她畢竟還是個女子,對家鄉、對父母畢竟是有依戀之情的。這樣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沒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從軍舉動更富有傳奇性,更引人入勝。

隨後寫木蘭在軍中的征戰生活,但這部分內容寫得極概括,從南征北戰一直到立功歸來,僅用了“關山度若飛”以下六句,可謂簡而又簡。這裏“戎機”指戰爭,“朔氣”是北方的寒氣,“金柝”是軍中用來做飯和打更的銅器。這幾句詩句用律工整。因此後人常常據此懷疑此詩是唐人所作,也有的研究者推測此詩可能在流傳過程中經過唐人的加工修改。但這些說法並無足夠的證據。南北朝時期有不少作品在體制聲律方面已接近唐人的近體詩,當時有些詩已經有了很嚴整的律句。可見這首詩中出現幾句聲調諧和、對偶工緻的律句並不能證明它們出自唐人之手。陳胤倩就說:“‘朔氣傳金柝’數語固類唐人,然齊樑人每爲唐語,惟唐人必不能爲漢魏語。以此知其真古詞也。”

這一段寫木蘭的從軍作戰生活,本來是可以有許多東西寫的,但作者寥寥數語就將這段經歷概括了出來,可見作者的興趣不在於表現戰爭,而在於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第三部分是寫木蘭立功歸來後的情景。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來竭力鋪寫。先寫木蘭立功回來後見天子,天子坐在廳堂上接見了她。策勳是記功勞,轉是勳位的等級,十二轉也是說多,並非實指。這裏的十二轉和唐代官制的一致也是偶然巧合。並不能證明此詩出於唐人之手或經過唐人修改。“百千強”即百千有餘,是形容賞賜得多。可是木蘭並不在乎官位和賞賜,她只是想盡快回到故鄉和親人團聚。明駝指能行千里的駱駝。木蘭不要做官,不要鉅額賞賜,只要借一匹能行千里的駱駝趕回家去,可見其歸心似箭,同時也顯示了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愛功名富貴的優良品德。

經過長期艱苦的戰爭,木蘭終於回到了故鄉。詩歌細緻刻畫了木蘭全家聞訊後的喜悅。這裏依舊用了重複排比的句式,不厭其詳地寫了爺孃、阿姊和小弟的舉動,這種重複排比的句式烘托了歡快喜慶的氣氛。隨後寫了木蘭到家後的舉動,同樣也是不厭其詳地描寫具體的細節,開東閣門,坐西閣牀,充分表現出回家之後的喜悅心情,換裝、打扮後恢復了女子的本來面目,然後出門看夥伴,夥伴大吃一驚,“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一情節頗富喜劇意味。用夥伴的吃驚反襯出木蘭的無比自豪與得意,整個故事的情節也就在充滿喜劇色彩的高潮中結束了,但作者似乎意猶未盡,結尾又寫了四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奇特,作爲全詩的結尾,顯得別具一格,豪邁有力,語氣中充滿了對木蘭這位女英雄的讚美和歌頌。謝榛說:“此結最着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確實如此。

此詩藝術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是敘述情節詳略得當,如寫軍中的征戰生活就很簡括,而寫出徵前及立功歸來則很繁複。這是由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所決定的。作者感興趣的只是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罕見的事情本身。第一部分寫她的焦灼不安與思慮無非是爲了說明她是個女子,因爲男子出征理所當然,不足爲怪,女子出征則不同尋常了。第二部分提到“不聞爺孃喚女聲”也同樣是爲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第三部分寫她不想做官、急於回家和回家以後的種種舉動,更是強調了她是個女子。整首詩的詳略安排都是圍繞這一用意的。其次是作者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並善於在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過程中表現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三是全詩用了不少重複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氣氛,強調了所敘述的情節,又使語言流暢富有韻味,體現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最後是全詩的風格明朗剛健,質樸生動,正如明人胡應麟所說:“此歌中,古質有逼漢魏處。”

總之,《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傑作,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對後人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木蘭詩翻譯一句一譯 篇五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一陣唧唧聲又一陣唧唧聲,木蘭對着門口在織布。唧:嘆息聲,一說織布機的聲音。戶:門。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沒有聽見織布機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息聲。機杼:織布機。惟:只。女:指木蘭自己。

3、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問木蘭你想些什麼,問木蘭你思念些什麼。何所思:想什麼。憶:思念。

4、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木蘭我也沒想什麼,我也沒思念什麼。亦:也。

5、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昨夜裏看見了軍中的文告,皇上大規模地徵兵,軍帖:軍中文告。可汗:古代少數民族對君王的稱呼。大:大規模。

6、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徵兵的名冊有多卷,卷卷都有父親的名。十二:非確指,表示多。爺:與下文“”都指父親。

7、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大哥哥。長:年長。

8、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願意爲此去買鞍和馬,從今代替父親去出征。

9、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在)東邊的集市買駿馬,(在)西邊的集市買馬鞍和坐墊,(在)南邊的集市買嚼子和繮繩,(在)北邊的集市買長馬鞭。東市:名詞作狀語,在東市,下文“西式”“南市”“北市”等同。

10、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清早告別父母離去,傍晚宿營在黃河邊上,沒有聽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黃河濺濺的水流聲。旦:只。辭:告別。暮:傍晚。宿:宿營。但:只。濺濺:流水聲。

11、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清早告別黃河離去,傍晚到了黑山的邊上,沒有聽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胡人的戰馬在啾啾鳴叫。至:到。黑山:同下文“燕山”都是北方的名山。胡騎:胡人和戰馬。啾啾:馬叫聲。

1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座座山。戎機:戰場。關:關卡。度:過。

1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北方寒氣中傳來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將士的)鎧甲上。朔:北方。金柝:古時軍中守業打更用的器具。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鐵衣:鎧甲。

1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爲國捐軀了,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十年:指多年。“將軍……十年歸”的翻譯要吻合本句使用“互文”修辭手法的特點。

15、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回來朝見皇上,皇上坐在朝堂上。(爲木蘭等)記功了很多次,賞賜了許多的財物。天子:指上文的“可汗”。明堂:指古時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策勳:記功。十二:指多。轉:勳級升一級叫一轉。強:有餘。

16、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皇上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願意當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裏馬,送木蘭回故鄉去。欲:想。用:當。尚書郎:官名。馳:使勁趕馬。千里足:指千里馬。還:回。

17、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父母聽說木蘭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外城(迎接);郭:外城。相扶將:互相攙扶。

18、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着門口打扮;阿姊:姐姐。戶:門。紅妝:泛指豔麗的裝飾。

19、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快磨刀朝向豬和羊。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聲音。

20、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木蘭打開自己的房門,坐在牀上,脫下打戰時穿的戰袍,穿上從前的女兒衣裳。我:指木蘭自己。閣:指木蘭的臥房。著:穿。舊時裳:指木蘭的女兒服裝。

21、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對着窗子整理好秀髮,照着鏡子貼上花黃作裝飾。理:整理。雲鬢:像雲那樣的頭髮,形容好看的頭髮。帖:同“貼”。花黃:當時婦女貼在臉上的一種裝飾。

22、出門看火伴, 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走出門口看同伍的夥伴,戰友們都很驚訝:同行十多年,不知木蘭是個女孩子。火伴:“火”同“夥”,指同伍的戰友。皆:都。驚忙:大吃一驚。十年:非確指,指十多年。知:知道。

23、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傳說兔子靜臥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爬搔,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撲朔:爬搔,另一說目光模糊的樣子。

24、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傍:靠近,貼近。走:跑。安:怎麼。我:指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