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

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4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

第1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

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 導入新課:

大家回憶一下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引導學生齊背)。詩人爲何說“君問歸期未有期”?(停頓) “好男兒志在四方”古代許多文人立志遠圖,報效國家或羈旅他鄉,然而古代道路崎嶇坎坷,交通工具落後,親友之間一別多年再會難期,正所謂“歸期未有期”所以他們更重別離,因而備酒餞行,折柳相送,以詩相贈,來表達離愁別緒。所以,多數送別詩情調低沉,那麼,李白的是否也是這樣?咱們今天就賞析一首送別詩 ——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瞭解李白(引導學生回憶交流,略)

三、誦讀與品味:

1、學生自讀體會

2、引導學生展示

3、誦讀語調交流

老師: 誰來點評一下這首詩的語氣?

學生1:老師,我覺得這首詩雖然是送別詩卻毫無哀傷之意。

學生2:我也有此感覺,所以讀的.時候應明快達觀一些吧。

老師: 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2:描寫的景物空闊遼遠,“蕭蕭班馬鳴”中的“鳴”顯出一種豪氣,而“蕭蕭”豪邁中蘊涵着淒涼。

老師:你能給大家作個示範嗎?(此生讀詩)。

老師(面向大家):讀得如何?———全班掌聲響起。

老師: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對你表示讚許。———下面咱們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來,開始。

老師:看來大家感受比較深刻,讀得很好。大家是怎樣理解詩人情感的?(停頓)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作者也是運用他們最精練的語言來表達其最深摯的情感,能否從其他的地方舉一些語言運用精練的例子?

學生3:“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

老師:好在哪裏?

學生3:這裏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寫活了,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老師:說得好!還有嗎?

學生4:“僧推月下門”中的“推”與“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說門是僧人自己關的,表現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則說明還有其他人但是卻能產生以聲襯靜的效果。

老師:有道理,認識很深刻。

學生5:老師我能舉一個非詩歌的例子嗎?

老師:當然可以。

學生5:《風雪山神廟》中“那雪下得正緊”中的“緊”字,寫出了風的緊雪的急,還烘托出當時那種緊張的氣氛。

老師(微笑):看來你是一個細心而善於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實他們剛纔所說的是動詞和形容詞,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的詞語?下面咱們就具體品味一下這首詩的語言。請再讀一遍這首詩,找一下詩中都有哪類詞語。

學生6:名詞、也有動詞、形容詞。

學生7:還有數詞和量詞。

老師:請舉例說明。

學生7:名詞有“青山”、“白水”、“孤蓬”、“浮雲”、“落日”、“斑馬”、“遊子”,數詞和量詞有“一”、“萬”和“裏”。

老師:其他的呢?

學生8:動詞有“橫”、“繞”、“徵”、“揮手”。

老師:這些詞都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鐘)

學生9:青山和白水,比較明麗,然而孤蓬、浮雲、斑馬給人飄泊不定之感,與遊子相照應,但是我卻不明白,既然這樣,爲什麼還寫那色彩明麗的山水呢?

老師:大家說呢?(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李白是什麼性格的人呢?

學生9: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是比較樂觀的人。

老師:那麼,這首詩送別詩,有沒有哀傷之意呢?

學生9:沒有。這正表現了李白的豁達與樂觀

老師:所以這首詩雖爲送別詩卻感而不傷這就是源於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老師:那些動詞呢?大家認爲哪些更好?

學生:“橫”、“繞”

老師:好在哪裏?——(學生疑惑)。

老師(引導):首先要看這兩個動詞前後分別連接的是什麼詞。比如說“橫”,前後連結的是名詞,綜合考慮,然後再跟“繞”的運用對比。

學生10:“白水繞東城”, 水是動的,那應該是“繞”把水的動態寫出來了吧。

老師:說得很好,“橫”呢?

學生8:“橫”描繪出了山的靜態。

老師: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學生11:老師,這樣看來,“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了。也就是說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惜別之情,而“斑馬”又增強了這種感情。

老師:對。大家的發言很精彩。着首詩在同學們的積極探討下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我們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就能夠了解詩人,就能與他們進行時空對話。其實這裏所說的名詞就是詩歌中所說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稱爲意象語言,那麼,什麼是意象呢?大家已經體會到,它首先是客觀物象,其次還寄託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實還有一類語言叫做情感語言,如“鴻雁不堪愁裏聽”、“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還有常出現的獨“斷人腸”等,就直接蘊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詞,如動詞、形容詞、數詞等,我們就稱他爲特定詞語。鑑賞詩歌時,我們都應該認真品味。

客觀物象

意象語言

寄予情感

情感語言 如:其他詩歌中的“愁”、

點撥與展示 :思想情感 “悲”、“獨”等。

動詞,如:這裏的“繞”、“橫”。

特定詞語 數量詞,如:“一”、“萬里”。

形容詞,如:蕭蕭

老師:那麼,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能否體會出來?

學生7:用了較多的意象,應是借景抒情吧。

老師:對,那麼誰能夠從表現手法思想情感上對這首詩總結一下呢?

學生2:這首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老師(點拔):借什麼景呢?也應具體說出來。比如借“孤蓬”、“浮雲”、“落日”、“斑馬”表達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然而詩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麗給人以感而不傷之意,表現出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老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從品味語言入手去鑑賞下面一首送別詩———《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以表現手法和思想內容爲重點。

第2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

給你一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品味詩歌的煉字藝術。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體會詩中那種豪邁而不悲傷的情感基礎。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的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品讀鑑賞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所學過的李白的送別詩,並說說這些詩句分別體現的情感。提示:詩句有《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二、誦讀與品味

1、學生自讀體會

2、引導學生展示

3、誦讀語調交流

三、品讀鑑賞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爲“矗”和“屹”有何差異? “矗”“屹”寫出了山的挺立與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徵。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徵,突出了水流的動態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境。

4、總結: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境中山雄偉的靜態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着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雲,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麼特色? 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羣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新穎別緻,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四、課堂小結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爲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五、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動靜結合 有聲有色

以景襯情 情景交融

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誦讀、體會詩歌語氣並會背誦詩歌,瞭解李白的創作風格。

2、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分析其表現手法,領悟詩歌鑑賞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通過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朋友的深摯感情。

重點與難點: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的感情。

教學方法:引導、交流、點撥。

第3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

在本站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的精選範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李白送別詩的特色,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②熟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送別友人的真摯而複雜的感受,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友情觀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李白這首送別詩的特色

2.把握“孤蓬”這一詩歌傳統意象,掌握重要的表達技藝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爲“矗”和“屹”有何差異?

“矗”“屹”寫出了山的挺立與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徵。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徵,突出了水流的動態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境。

4.總結:

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境中山雄偉的靜態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1.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着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雲,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麼特色?

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羣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新穎別緻,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4.板書設計:

動靜結合 有聲有色 以景襯情 情景交融

第4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

這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國小語文六年級《歐陽定稿》優質教案範文三篇

《歐陽定稿》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的文學家歐陽修將《醉翁亭記》中“滁州四面有山”等數十個字修改爲“環滁皆山也”五個字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國小語文六年級《歐陽定稿》優質教案範文三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文言文斷句的方法,感受文言文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歐陽修煉字的經歷,理解課文的意思。

3.品讀體會課文,學習古人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

教學重點:

1.讀通並藉助註釋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2.品讀體會課文,學習古人對知識的嚴謹態度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介歐陽修,導入新課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至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爲《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他修改文章的佚事。

二、練習朗讀課文

1.組間巡視,隨機指導。

2.指導斷句。

(1)歐公/文/亦是/修改到/妙處。

思考,該怎樣斷句?

交流,指名讀。

(2)頃/有人/買得/他的《醉翁亭記》/初稿。

3.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彙報(指名讀、同桌間合作讀、齊讀)

三、指導學生理解古文的大概意思

1.組織學生通過註釋和聯繫上下文來了解古文的意思。

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課文內容。

四、討論

歐陽修修改前後有何異同?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註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

2.藉助註釋或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

3.體會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古人的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歐陽修修改文章的資料以及朱熹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言:同學們,在瞭解了王安石和賈島潛心推敲煉字,創作時一絲不苟的故事後,大家一定深受鼓舞,在宋代,還有一位的文學家,在寫作時潛心鑽研,深受後人尊敬。他就是歐陽修。今天我們就來讀讀《歐陽定稿》這篇小短文。

1.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輕聲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指導讀文,讀出古文的韻味。注意斷句。

3.有誰查到關於這篇文章的資料,交流一下。

4.文章主要寫什麼內容呢?

5.請同學們結合註釋以及工具書弄清短文的意思。

6.組內交流

二、繼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歐陽修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1.在組內交流後,全班交流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

2.從“凡數十字”到“五字而已”的修改,你能體會到什麼?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說原文用數十字寫“滁州四面都有山”,具體都寫了麼?怎樣修改的。

這樣修改的好處是什麼?

三、總結全文。

1.讀完本課後,你有什麼感受?

2.聯繫《賈島推敲》《荊公改字》《歐陽定稿》,請你們總結一下,應該怎樣修改文章。

大家可以先討論一下。讓學生明白積極認真、精益求精、反覆誦讀、細細揣摩,是修改文章的基本要求。修改時從字、到詞、到句、到段、到標點都要細緻朗讀,發現問題後進行認真修改。

四、拓展與運用

1.讀下面一段話,修改一下,再說說理由。

2.可以這樣修改:

國慶節期間,公園裏的人摩肩接踵,真是人山人海。讓學生親自實踐一下,體會語言簡練對準確表達意思的好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感悟、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結合註釋和工具書的情況下,自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品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出古文的韻味的基礎上,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自讀感悟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體會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法】

朗讀指導法、多媒體展示法、情境創設法、談話法、評價獎勵法等

【學法】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想象質疑法、實踐法等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於值得推敲的句子、段落。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課激疑

1、同學們,今天的語文列車開向哪裏呢?請大家看黑板,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3、看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呢?(學生自由發言,質疑課題)

4、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一串問號走進文本,請大家把教材翻到105頁。

二、誦讀釋疑

(一)初讀

1、請大家自由讀文,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嘗試讀出文言文的韻律。

2、生範讀。

3、教師相機指導,共析課題。(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律,在你認爲該停頓的地方劃一條斜線)

(二)試讀

1、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節奏齊讀。

2、學生再次自由地讀,以把握文言文的韻律。

3、個別讀,教師相機指導。

(三)譯讀

1、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知道它不像現代文那樣通俗易懂,那誰來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再現文言文的內容的呢?或者說你是怎麼把文言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呢?(生自由交流,教師總結歸納,相機出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那下面就讓我們結合這些方法,再次走進文本,邊讀邊議邊寫,看看你從文章都讀到了什麼?

3、成果彙報。(讓學生彙報自學情況,教師抓住學生的問題走進文本)

(三)文白互讀

1、學生以遊戲的形式,文白互讀,以考驗學生對文言文的記誦和理解能力。

2、師讀白話文,生讀文言文。

三、探究悟疑

1、同學們,文中說歐陽修初稿時,寫“滁州四面有山”總共用了幾十個字,而文中只出現了幾個字?

2、那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965年前,你也當一次歐陽修,看着這四面環山的滁州,(相機出示滁州及周邊地貌)你想怎樣寫“滁州四面有山”的呢?(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發言)

3、嗯,大家有理有據的想象真豐富,用古人的話說哪真是妙哉!妙哉!在和大家一起回到965年前這會兒,老師呀找到了買得歐陽修手稿的那個人,那就讓我們看看歐公最初是怎麼寫的吧?

4、相機出示《醉翁亭記》初稿這段,進而與修改後的對比,讓學生探討那種寫法好,好在哪裏?

5、嗯,大家的精彩討論讓老師明白了文章言簡意賅的好處,明白了簡潔也是一種美。

6、昨天啊老師在批改習作《美德在我身邊》時,讀到了這樣一段話,大家幫老師看看,這段話哪裏改修改一下呢?(相機出示片段,讓學生修改,使學生體會到正確使用動詞在表詞達意上得重要性)

四、討論析疑

同學們,經過上述習題演練,你認爲應該怎樣修改文章呢?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正是有了這種積極認真、精益求精、反覆誦讀、細細揣摩的態度,才使我國文壇上佳作輩出,讓我們把這種推敲精神,應用到習作中,反覆的研讀你的作品,細細品味用詞之妙、用字之妙。

六、板書設計

歐陽定稿

凡數十字

五字而已

字斟句酌 精益求精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4篇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國小六年級語文《送友人》優質教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