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制度化管理新版多篇

制度化管理新版多篇

制度化管理 篇一

企業實施制度化管理有以下重要作用:

1、企業規範化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制度化,制度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矗沒有制度任何管理都難向前推進,企業制度化管理的意義。進行制度化建設和管理就是爲企業管理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礎,從而推進企業管理向圖表化、標準化、流程化和數字化建設邁進,管理工具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應用,促進企業向規範化方向發展。

2、“形成依據制度辦事的習慣”。這是企業制度化管理的根本所在。制度化管理是企業從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是企業由“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過渡的具體表現。企業通過各種制度來規範員工的行爲,員工更多的是依據其共同的契約即制度來處理各種事務,更好制約企業中那些“謀人者”和“投機者”,促使企業的運行逐步走向標準化和規範化。

3、提高員工工作效率。與制度化管理最基本的連接的是程序化、標準化,也意味着透明化。實施制度化管理便於員工能夠掌握本崗位的工作技能,利於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及上下級之間的溝通,使員工最大程度地減少工作失誤。同時,實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於企業對員工的工作進行監控和考覈,從而促進員工不斷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於吸引人才。健全而規範的企業更容易吸引優秀人才加盟:規範的制度最大程度地體現了企業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人們普遍願意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參與競爭和工作;同時規範而誘人的激勵制度是企業贏得人才爭奪戰的最爲有力的武器,管理制度《企業制度化管理的意義》。

5、制度化管理可減少企業管理失控。和瀆職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制度的約束和有效監控。制度使企業的各項工作程序化和透明化,任何工作崗位都處於企業的監視之下,強化了對權力的監控和約束,減少了和遏制員工的不良行爲或危害企業利益的行爲。

6、制度化管理可減少決策失誤。企業一旦形成制度化,企業決策必定程序化和規範化,這樣使企業的決策從根本上排斥一言堂,排斥沒有科學論證依據的決策,企業的決策過程必須程序化、透明化,大大減少了決策風險。

7、轉變員工行爲方式。制度化管理不僅能改變員工的行爲方式,更重要的培養員工好的習慣,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幫助員工樹立革新的觀念,推進企業進行體現轉變。而企業管理體制的改變最終根源在於人的思想的解放。制度的變革必須源於觀念的變革,企業進行制度化管理,可爲企業革新創造偰機。

8、爲企業提升管理奠定基礎,制度化管理要強調合理性,並以尊重人格體現人性爲主體,爲企業人性化管理創造基矗制度化管理才能落到實處並能成功。因此,二者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因爲管理需要制度做基矗而現代管理強調設定的制度要以人爲本。主張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人的潛力。

制度化管理 篇二

一、教學管理與制度化管理的聯繫

正因爲目標管理對管理者的要求相對較高,且在目標的設定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使得目標管理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往往流於形式,在實踐過程中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管理學者們順應管理學的不斷髮展,根據不同發展時期對人性的不同認識,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方式。教學管理過程中除了有明確的目標,還要制定規範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的實質在於以理性的、科學確定的制度規範爲組織協作行爲的基本約束機制,主要依靠外在於個人的、科學合理的理性權威實行管理。教學管理制度就是保障教學系統有效運行的組織形式和行爲規範。用外延方式來下定義,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管理體系(組織結構)和教師教學的行爲準則(教學常規)的總和,它包括教學思想管理、課程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管理、評價與考試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學行政管理等。

二、實現教學制度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制度

雖然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總目標是明確的,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校的工作目標是各有差異的。學校進行教學研究必須以校爲本,即要從學校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出發,通過全體教師共同研究,達到解決問題、提高質量的目的。通過制度化的建設,在學校形成一種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氛圍,這是保證教學改革和教學專業化發展的最有力的內在機制。高校必須緊密結合各院系的專業特色和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各院系必須切實實施學校教學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規範,積極協調教學目標實施中的問題。

(二)建立依制管班的教學機制

班級管理工作是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因爲班級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基本單位,是組成學校這個有機體的不可缺少的細胞。學校的各科教學、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一般都是以班爲單位進行的,即使是舉行全校學生參加的集會或大型活動,也要通過各班做好大量的組織工作。因而,能否搞好學生管理工作將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人和培養人這一宏偉工程的質量。

(三)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

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狀況,直接影響着民主化教學意識的養成,教育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爲此,學校必須改變以往家長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由教師、學生、學生家長、教育專家或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使廣大教師可以通過一種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參與學校管理工作。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功能,達到共同管理、共同轉化學生思想、促使學生進步的目的,從而爲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奠定基礎。

(四)建立促進教師成長的考評制度

教職工取得的成就與獎勵緊密掛鉤,把目標考覈和目標激勵和總結緊密結合起來。構建目標評價考覈機制,必][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要注意各級評價指標的制定必須要根據教育統計學原理和教育管理科學理論;各級評價指標要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各級評價指標必須相互獨立又互爲一體。首先在制訂考評內容和標準上,要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反映教師創造性勞動的性質和角色轉換的要求以及教學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師的教學研究、教改實驗、創造性教學和校本課程開發以及師生關係引入考評的內容。其次在考評的組織實施上,要努力使考評過程成爲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學會自我總結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最後,考評結果要防止片面化和絕對化,杜絕分數主義,要從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來看待每次考評的結果,爲教師建立檔案,幫助教師全面瞭解自己,明確自己所處的成長階段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高校要積極推進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促使教學管理者牢固掌握現代教育與管理理論,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知識,促使他們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爲教學管理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制度化管理方法 篇三

建立制度,必須充分考慮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建立制度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傳統,必須保證制度能獲得大多數員工的認同和支持,便於制度的順利推行與實施;另一方面,企業的制度並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嚴越好,關鍵在於制度是否可行,是否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在建立制度時,還必須注意制度的量與度的問題。有些制度如果暫時推行不了,可先緩一緩,待制度本身具備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後再予以實施。

推行制度,必須維護其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企業實施制度化管理過程中,應該嚴格保證制度能夠公正、公平、公開地實施,制度面前不能出現特殊化。在企業內部形成人人遵守制度,維護制度,監督制度實施的良好氛圍,保證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不受侵害。[2]

增強創新意識,防止制度僵化

制度創新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員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企業在建立制度時,要爲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及持續改進留有餘地,爲制度創新搭建好平臺。在實施制度化管理的過程中,必須隨着企業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及時對一些制度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使企業的制度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並滿足企業發展和環境變化的需要,從而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正確處理制度化管理與情感管理之間的關係

企業的制度化管理必須與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發揮其作用。如制度化管理使企業承擔着更大的經營風險,而恰到好處地滲透一些情感管理方式可以使這種風險降至最低,而制度化管理的滲透又可使情感管理難以解決的權力失控問題得以迎刃而解,等等。[2]

妥善處理非正式組織的抵制行爲

非正式組織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企業在推行制度化管理過程中,可能會損害非正式組織的利益或對其行爲有所約柬,使得非正式組織對企業的制度化管理過程產生抵制行爲。此時,切忌採取簡單的強制執行方式,而是應該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採取較爲緩和的處理方式如與非正式組織領袖進行溝通,說明利害關係;或在開始時就邀請這些領袖們參與制度的擬定與討論等,使其接受、理解並自覺遵守制度。

要想實現制度化管理,必須從領導班子抓起

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所以說,抓制度化管理首先要從領導抓起,從領導班子的制度化抓起,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制度化管理,必須從領導集體的制度建設開始。一個單位的各項制度建設伊始首先應建立領導們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辦法,只有把這些規章制度建立起來,且領導成員真正遵守,單位才能制定出思想政治工作、業務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而且班子成員帶頭遵守執行,不搞特殊化,給單位的其他成員樹立榜樣,就可以使單位上下共同遵守這些規章制度,上行下效,調動單位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實現制度化管理,收到應有的效果。反之,如果一個單位的領導成員都不能遵守或執行單位的制度,卻要求其下屬去遵守,勢得其反,引起下屬的不滿,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差,執行各項制度走過場,使各項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各項工作成績自然也就上不去了。因此說,領導帶頭遵守執行各種規章制度,是實現制度化管理的關鍵,也是各項工作全面上升的關鍵。

要想實現制度化管理,必須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規章制度

制度是規則,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因此制度首先要讓大家瞭解和認可,否則,就是一紙空文。有的單位制度制定的不少,可是單位成員卻說不清楚,甚至有的制度制定時考慮不周全,在實踐中無法執行;有的制度空洞無物,脫離實際情況,還有的制度自身相互矛盾,這樣的制度是一點也不起作用的。要想使規章制度真正發揮作用,首先要讓單位全體成員都認可規章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要使這些制度深入人心。因此制定規章制度時,都要讓全體成員充分參與和討論,使制度的產生經過“協商--起草--修改--試行--再修改--頒佈”的過程,只有經過這樣的過程的檢驗,纔會制定出單位全體成員都接受的規章制度,這個制度纔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單位的所有成員也心甘情願地接受它的約束,收到制度化管理的成效。

要實現制度化管理,必須建立相應的考覈機制。

在一個單位,只有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規章制度還不夠,還必須建立與這配套的相應的考覈制度。考覈是檢驗規章制度落實情況、評價規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於操作的方法。同時考覈工作也需要規範,也要建立制度,而且必須是更具操作性和標準化。在考覈的過程中絕不能走過場,流於形式,而是應該把考覈細化、量化,並建立檔案,使各項規章制度的考覈真正落到實處,不漏過一個管理和考覈對象。單位上下都認真遵守執行各種規章制度,每個人既是制度執行者,同時又是別人執行制度的監督者,使單位上下形成一個制度管理的立體網絡。由於有了考覈這個監督機制,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制度管理的作用,從而確保其他工作的全面進步。

制度化管理 篇四

與傳統的權威管理方式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優越性。

1、個人與權力相分離

在制度化管理中,職務是職業,不再是個人身份,所有的管理行爲都是按照規章制度來的。制度化管理就擺脫了傳統管理中的隨機、易變、主觀、偏見的影響,具有優越的多的精確性、連續學習方法性、可靠性和穩定性。

2、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體現

制度化管理是以理性分析爲基礎,制定出管理規章和制定,它是一種不徇人情的管理體系。

3、適合現代企業的需求(稍具規模)

傳統的管理由於過度的依賴個人的能力及關係,採用任意、主觀、多變的管理方式,不適合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現代企業需要有準確、連續、穩定的步驟來保證協調工作一致,從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在由人爲的傳統管理方式逐步轉變爲制度性的管理方式,讓企業對人的依賴性降低,從而減輕管理過程中的可變性。

企業制度化管理 篇五

現在許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制度化建設和進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許多企業還處於有制度卻形同虛設,制度化建設也只是保留在口頭階段。那麼影響企業制度化建設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是什麼,企業該如何進行制度化建設和制度化管理呢?

導致企業制度化建設和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來之於制度本身:

1、沒有對制度進行指導和制約的“根本大法”。

2、制度本身沒有成爲一個體系,各個制度沒有明確的效力規定。

3、新舊制度相互重疊,相互衝突,相互矛盾,導致無法執行。

4、只有實體制度,沒有保證制度實施的程序制度。

二、沒有明確“立法”。“執法”主體。有的企業沒有明確企業的制度管理部門,而且制度到底有誰來制定,有誰來監督執行也沒有明確部門。這樣就不可避免出現各個部門在制定本部門的制度時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和其他部門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門的角度去制定制度,就會出現同樣的事情不同部門所制定的制度卻相差甚遠,當然各個部門在本部門內部來執行本部門制度還可以,但是一個事情一旦跨部門就麻煩了,因爲沒人要知道依據那個制度執行合適。

三、來之於企業領導人。如果企業領導人對企業的制度化建設和管理不去重視,企業的制度化建設和管理恐怕就很難開展。

五、來之於企業的培訓。有的企業雖然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成了一套完善制度,但是卻不對員工進行培訓,只是等出現了問題纔想起來搬出制度,把制度當做了救火工具。

六、制度要自成體系,並且要明確個各個部分制度的效力。包括制度的生效和廢止時間,制度對那些員工有效,那個制度可以制約另一個制度等。

七、建立實體制度的同時建立相應的程序制度。

八、有專門的部門負責企業的制度管理工作。在制定制度時負責各個部門制度的協調;對企業的制度進行彙編;發現新舊制度衝突。矛盾時要及時宣佈廢止舊制度,確保新制度的執行。

九、企業領導人和管理層要重視企業的制度化建設和管理,並且要帶頭執行,以形成上行下效的效果。

十、制度制定完畢要進行培訓。要讓員工先“知法”,企業可以建立員工手冊,手冊中可以將企業的制度收編進去。這樣也可以確保新近員工能很快適應企業,進入工作狀態。

另外更重要的是企業在制定制度時要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能讓制度凌駕於國家的法律法規之上。否則這些制度都將無效,反而會給企業惹上麻煩。

制度化管理 篇六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業裏的一對陰陽關係,也是企業的二大命脈,二者缺一不可。企業有項目(事務)就需要人,企業沒有項目(事務)就不需要人,企業沒有項目或者沒有人都不能成爲企業。

項目(事務)和人是企業裏的一對陰陽關係,項目(事務)屬於陽,人屬於陰;我們稱項目(事務)爲陽線,我們稱人爲陰線。管理陽線的用制度化管理,管理陰線的用人性化管理。或者這樣說,管理者用制度化管理管理項目(事務),領導者用人性化管理管理人。有些人同時具備二個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領導者。

陰陽相摩相蕩相結合,就是企業的管理過程。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結合就是企業的管理過程。企業管理最難學到最難掌握的地方就是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辯證與結合。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結合才能實現企業目標,創造企業效益。企業目標和企業效益是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結合的產物。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是萬物的道家思想。

例如:企業是一,一里面有二,二就是陰陽;二生三,三就是結果。企業裏的項目(事務)是屬於陽,企業裏的人員是屬於陰。陰陽相蕩相交創造了“三”,“三”就是企業目標和企業效益。這就是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就有新生命的自然之道。

再例如:一顆蘋果樹,有地它才能生,有陽光它才能長。這棵蘋果樹就是天地的產物,把蘋果樹理解爲三。

無陰不生,無陽不長,陰陽交際造化萬物。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業裏的一對陰陽關係,也是企業二大命脈,二者缺一不可。

例如,相同的行業相似的規模,一家企業的制度用到另一家企業則難以貫徹執行,這就是一個缺乏對應的人性化管理體系造成的。例如,一個空降兵到一個企業裏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我們說是水土不服,其實還是一個強化制度化管理,淡化人性化管理的結果。陰陽失調,效果必差。

我們也常常聽到一些企業講人性化管理,但是沒有見到人性化管理的體系也沒有聽到過人性化管理與制度化管理相作用相結合的說法。只聽到過以人爲本就是人性化管理,但是以人的什麼爲本,以人爲本的元素和內容都有哪些,不得而知。這就造成了許多企業難於形成人性化管理體系的根本原因,也造成了企業文化難於生根發芽真正形成的原因。

既然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結合才能實現企業目標,創造企業效益。那麼制度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特徵和區別是什麼?二者怎麼相作用相結合?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通過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職能來完成的。

制度化管理是剛性管理,管理的對象是項目(事務)。制度化管理要能夠掌握項目(事務)的現狀和趨勢,用項目(事務)的規律和標準制定並且理順:“項目(事務)——管理者——效果”這條陽線,設計其流程和節點,編制其計劃和要求。

管理者的職能要能夠體現制度化管理的剛性和原則:明確企業目標和項目,針對企業目標和項目分解任務,設計崗位,用專業的手段制定科學的流程,對每個環節規定標準和要求。例如:管理者要制定企業的組織架構圖,制定崗位職責,制定事的標準和做事的流程,制定計劃,制定預算,制定成本。

人性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管理的對象是人。人性化管理要能夠遵循人的特徵和願望,用人性的規律和需求制定並且理順:“人員——領導者——願望”這條陰線,做好“引到、哄到、推到”讓大家“上道”的工作,這裏的“道”就是企業通往目標的途徑,也是管理者制定的那一條陽線,“項目(事務)——管理者——效果”。

領導者的職能要能夠體現人性化管理的柔性和準則:尊重人的特徵,用人所長,補人不足,領人進步,推人超越。例如:以人的特點、素質、能力給以定位,樹立其個人的目標,設計其職業的上升通道,利用企業平臺和企業目標及執行任務的過程提升其個人的能力,實現其個人的價值和願望。提倡個人的小我和企業的大我融在一起,個人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融在一起,個人的願望和企業的遠景融在一起,個人的追求能夠在企業裏實現。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二者的作用和結合是通過既是管理者也是領導者來完成的。例如,總經理、總監、部門經理這些角色來實現企業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作用和結合。

比如陽線中的“項目”和陰線中的“人員”結合生成了企業組織架構圖。陽線中的“管理者”和陰線中的“領導者”結合生成了企業的授權授崗制度。陽線中的“效果”和陰線中的“願望”結合生成了企業的績效體系。

企業裏的總經理、總監、部門經理這些角色如果不清楚“人員——領導者——願望”這條陰線的原理和規律,就會在管理過程中遇到來自人方面的阻力,造成執行力下降,降低工作效率。

企業裏的總經理、總監、部門經理這些角色如果不善於把陽線和陰線相作用相結合,那麼就不能在管理創新方面發揮作用了。

理解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業裏的一對陰陽關係,二者缺一不可;掌握這對陰陽關係相作用相結合的原理,看到陰陽相作用相結合的結果,將會成爲企業管理上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