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翻譯 篇一

知心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

在這暮春三月時他要東去揚州。

他乘着一葉小舟影子隨碧空而盡,

只見那滾滾長江向天邊奔流。

全詩賞析: 篇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李白十分敬愛孟浩然,此番送別,情自依依。然雖爲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係。“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裏,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着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着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爲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教學建議 篇三

(一)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共同蒐集相關資料,瞭解詩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等,爲學習古詩做好準備。

2、教師還可以準備樂曲《送別》《駝鈴》和古箏曲《陽關三疊》。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這首詩中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是這4個字,教師要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認識這些字,並通過出示詞語、詩句等方式,引導學生聯繫語境進行認讀。這四個字在結構上都是左右結構,筆畫也較多,在認讀上有一定的難度,其中“辭”是平舌音,“唯”讀第二聲,讀音容易出現錯誤。

由於這些字的筆畫較多,會給書寫帶來困難,這就需要做到課前預習要充分,課後的鞏固要到位。這四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鶴”字的左半部分是一個撇而且是出頭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辭”的右邊的“辛”下面的橫要短些;“唯”字要注意與“惟”“維”字的區分,但也要強調,在取“單單、只”這個意思時“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讀指導

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是要讀出難捨之情,古詩的誦讀要注意語速的疾緩。如,“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要讀得徐緩而舒展,給人餘音

繚繞之感,意味着友情長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這首古詩背誦下來。

3、閱讀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如《贈汪倫》《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師可以向學生簡要介紹: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爲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爲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堪稱送別詩中的,被人們傳誦至今。

(2)理解感悟古詩。

在理解詩意上要突出後兩句。後兩句是寫景,也是抒情。“景”與“情”有着密切的聯繫。孤帆漸漸地遠去,最後消失在淺藍色的天際間,只見長江浩浩蕩蕩滾滾東流和藍天連接一起。讓學生想象這樣的情景:朋友乘船而去,你目送朋友的船隻離去,看啊,看啊,一直到船隻消失在天水之間。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詩人久佇江邊目送朋友的船隻,這種景象飽含着詩人與朋友難分難捨的情意。

啓發學生想象李白送別朋友的畫面,除了採用調動學生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推想、利用插圖等方法外,還可幫助學生開拓想象的思路:從時間上思考,繁花似錦的三月是個怎樣的季節;從方位上思考,黃鶴樓下,長江之畔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自然景物上思考,“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是個怎樣的景象;從人物送別這件事去思考,詩人久佇江畔目送友人,他的內心有着怎樣的想法。

4、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個訓練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在深入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直到能夠熟練地朗讀並背誦下來。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2)“理解加點的詞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這個訓練是在學生經過查找資料、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理解加點的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詩句的意思有較大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品味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根據畫面寫詩句。”這個訓練中的兩幅圖分別是課文所描寫的兩句詩,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題中的文字:“下面兩幅圖畫,各描繪了本課哪兩句詩的內容?請寫在下面。”然後觀察畫面的景物,經過認真地分析和探討,確認這兩幅圖畫各描寫的內容恰好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積累。”這個訓練是積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作者借送友人抒發自己胸懷的詩。寫這首詩時,王昌齡正被貶到江寧,心情無疑是苦悶的。

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行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爲他餞行,並寫下這首詩。

前兩句寫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後兩句。朋友此番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裏有詩人衆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象他們也同樣思念着自己。他囑託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5、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很多的地名,如:廣陵、黃鶴樓、揚州等,同時還有表示方向的詞語,如:西辭、下等,學生在理解詩意的時候容易造成混淆,阻礙對詩的理解,教師要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個地理方位圖,標清方向及地名、物名,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首詩是如何表達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的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等詞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講解 篇四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遊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係。“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緊承首句,寫送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揚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季節。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當。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遊自然十分欣羨。“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愉快與嚮往。但李白又是富於感情的詩人,當友人揚帆遠去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裏,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着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麼敬佩,兩人的情誼是多麼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着詩人鮮明的形象。“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後終於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麼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這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爲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絕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賞析 篇五

這首送別詩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所以如此,是因爲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爲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繫,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着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着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裏的世界,還幾乎象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再說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裏進行的。李白心裏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爲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着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着江水盪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爲了點題,更因爲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呢?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爲濃郁。煙花者,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決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固然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何嘗不是煙花之地呢?“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爲“千古麗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着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着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爲傳神地表現出來了。

知識擴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 篇六

陽春三月,繁花似錦,燦爛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武漢,蘭花還沒有盛開,晨風中已經飄來了絲絲的香氣,空氣格外清新。

“老孟,你真的要走啊?”李白說道,孟浩然說:“我等你辦完事再去揚州,葡萄都曬成葡萄乾了。”李白笑道:“哈哈,曬成了葡萄乾,也好下酒啊!”孟浩然上了船,對李白說:“我在揚州等你。”李白迴應:“好,等我辦完事馬上來找你。”船慢慢開始划動,孟浩然又說道:“你辦完事可別忘了來揚州找我啊!”李白說:“放心,我不會忘的。等我到了揚州,我們痛快的喝上幾杯。”孟浩然說:“好。”船越行越遠,孟浩然似乎要說什麼,卻已經聽不見了,李白無法把孟浩然送到揚州去,所以他只能目送了。孟浩然的小船應經不見蹤影了,可李白還愣愣的站在那,一聲鳥鳴,他纔回過神。揮筆寫道: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篇七

1、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頻頻揮手,一起在那告別了黃鶴樓,他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2、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着天邊奔流。

詩文賞析 篇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李白十分敬愛孟浩然,此番送別,情自依依。然雖爲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裏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着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