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曉》教學課件【新版多篇】

《春曉》教學課件【新版多篇】

活動過程 篇一

1、誦讀古詩《春曉》。

2、欣賞歌曲,理解古詩,用肢體動作表現古詩。

3、分析情境,爲春雨配器。

(1)教師分別演奏三角鐵和沙錘,請幼兒傾聽。

(2)教師描述古詩中的情境,請幼兒根據情境配器。

教師:春天,有時候會“沙沙沙”地下春雨,請你們想一想什麼樂器能表現“沙沙沙”下春雨的情境?

引導幼兒配器,並嘗試用沙錘表現春雨。

(3)引導幼兒用沙錘表現小雨、大雨、雨停。

4、學習演奏方法,看圖譜演奏。

5、梳理圖譜,提出要求,完整看圖譜演奏。

6、脫離圖譜,看指揮分組完整演奏。

2、大班打擊樂——花好月圓教案反思

譯文 篇二

春意綿綿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猛然一覺驚醒來,到處是鳥兒啼叫。

夜裏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風雨聲;

呵風雨風雨,花兒不知吹落了多少?

作者簡介 篇三

孟浩然畫像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爲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遊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爲之擱筆。

後爲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爲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註釋: 篇四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孟浩然的《春曉》賞析 篇五

【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出處】唐·孟浩然《春曉》

【意思】春夜熟睡,天亮了也不知 道,醒來後,聽見處處都有鳥叫。曉:天 亮。啼鳥:鳥叫。

【鑑賞】詩人在春日裏暢然而眠,若不是聽到了窗外的聲聲鳥鳴,根 本無法覺察到天已破曉。詩句描寫以聽覺爲主,加之內心的揣測,春日清 晨的明麗與生機躍然紙上。首句中的一個“眠”字本就顯出了幾分慵懶, 更何況詩人有意無意地完全關閉了感官中最爲重要的視覺,而且自始至 終,他的雙眼似乎從未睜開過。此時此刻,簾幕仍閉,錦衾尚溫,卻能聞得 窗外鳥聲輕啼。可以想見,詩人該是何等閒適與愜意。讀之如聞其聲,如 臨其境。

【用法例釋】

一、用以形容睡醒後聽 到羣鳥爭鳴歡叫的情景。[例]抓好自 然環境的保護工作,北京的鳥兒還是會 重新增多起來的。人們多麼希望有朝 一日醒來,又能重溫“春眠不覺曉,處處 聞啼鳥”的詩境。(黎先耀《尋鳥啓事》)

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春困難耐或酣睡不 醒。[例]這邊幾個托腮凝神,那邊幾個 已伏案而睡,正是“春眠不覺曉”呵。 (呂金鈴《請推開這扇窗》)

【全詩】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全鑑賞詩】

孟浩然有些寫景抒情的小詩,風格閒淡清遠,含蓄爽麗,耐人玩味。他的五絕《春曉》就流傳極廣,也最爲膾炙人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春眠不覺曉”是說,人們已經習慣了冬季的生活,對春天的到來,一時還不大適應,所以多爲春氣所困,酣眠而忘曉。這是人們幾乎都有的但未能以詩的語言道及的經歷和感受,一經詩人道出,即能心領神會,感到異常親切自然。這是一層意思。再者,由於夜間風雨,詩人擔心春花被摧殘、打落,或者爲這場 “隨風潛入夜” 的 “好雨” 的降臨而欣喜,一直未能安枕,直到雨止天晴才朦朧入睡,所以酣眠而不知曉。從中可以見出詩人的雅興和清致。有的注本將“不覺曉”解釋成“不知不覺天已破曉”,則興味蕭然矣。

“處處聞啼鳥”。“啼鳥”是承首句的 “春”字而來,並緊扣了 “春曉”的題面。窗外啼鳥爭喧,還能“處處聞”之,一方面表明詩人的春宵酣夢已經被繁密細碎的鳥聲所喚醒,一方面也意味着天曉和晴朗。詩人用這得以“處處聞”的鳥啼聲把讀者從詩人的芝蘭雅室引向廣闊的大自然: 春天雨後清晨充滿無限生機,這裏是花鳥的世界。花有迷人的色彩和醉人的芳香,鳥有宛轉的歌喉和翩飛的形象。旖旎的春光,爛熳的春色,滲透着詩人歡暢喜悅之情。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意至此忽來一個轉折,但仍有詩人思維的軌跡可尋: 由 “聞啼鳥”而聯想到天已放晴,再由天已放晴聯想到睡前的夜雨,於是發出 “花落知多少”的嘆問。這種嘆問,或是問人,如同詞人李清照濃睡後的“試問卷簾人”,也可能是不經意的自問。因爲此時尚在初曉,詩人醒而未起,未及往觀,故用問句。在這問句中,流露出一種惜春的情意。

近人王文濡評此詩時說:“描寫春曉,而含有一種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唐詩評註讀本》卷三)此話講得不錯,既惜落花,也惜韶光。不過,這種感情表現得比較淡薄,是不關世事的隱逸詩人的感情。清代詩評家認爲“詩猶文也,忌直貴曲”(施補華《峴傭說詩》),主張“短幅中藏無數曲折”(黃氏《蓼園詞評》)。本詩就有這樣的藝術特色。此外,語言清新自然,詩體玲瓏剔透,可謂佳作天成,妙手偶得。

孟浩然《春曉》原文 篇六

春眠不覺曉⑴,處處聞啼鳥⑵。

夜來風雨聲⑶,花落知多少⑷。

說教法 篇七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爲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爲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賞析: 篇八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爲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爲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然後運用想象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一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構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了一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思想着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迴心頭。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

首句“春眠不覺曉”,第一字就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處處聞啼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爲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一覺醒來,只聽見處處有鳥兒在歌唱。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然後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託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

本詩寫春景,不是寫所見,而是寫所聞及所想。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後由讀者體味、再現詩人描繪的意境。構思巧妙,很有情趣。

說教學重、難點 篇九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並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