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要的是葫蘆》新版多篇

《我要的是葫蘆》新版多篇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指導讀音“葫蘆”

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出示:葫蘆),它是——(出示:兩張葫蘆圖,後面有生字、音節)

抽生拼音節,你發現了什麼?

2、讀題

你喜歡葫蘆嗎?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葫蘆,他天天都去看葫蘆,總是說——【出示: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感知

是啊,我要的是“葫蘆”,讓我們一起來噹噹那種葫蘆的人,一起走進田裏,那最後我能得到葫蘆嗎?

1、請小朋友們輕輕打開課本,用雙手捧好書,聽老師講一講這個故事。【播放:課文朗讀】

2、孩子們,這個故事你想讀嗎?下面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樹葉上的音節,實在有困難,招呼一下老師,我很願意成爲你的好朋友,開始吧。

三、指導朗讀,隨文識字

(一)指導朗讀第一小節

1、(課件出示: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孩子們,這幾個詞,你會讀嗎?

重點教學“藤”:

延伸:除了“細長的葫蘆藤”你還看到過細長的什麼藤?

2、把詞語帶進句子,誰會讀?

孩子們,這裏有個詞語,咱們可不能小看了它——【出示:長滿了】誰還想讀?請你再讀一遍。我們一起讀一讀。

3、(出示:圖片)喜歡它們嗎?那麼就一起來誇誇它們!(指導讀“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4、(課件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可愛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讓我們帶着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這幾句話,邊讀邊想,讓小葫蘆在我們的腦海裏生根,長葉、開花、結果。

5、教學“哇、掛”字,讓生髮現規律,指導學字。

【出示:哇、掛】誰發現了規律?——同部件“圭”。

寫好這個部件要注意什麼?【出示:動態筆順】

我們來溫習一遍提手旁的寫法,以掛爲例,範寫掛。【出示:動態筆順】

寫字前要注意——(三個一:一尺一寸一拳)

書寫兩字。

我們都這麼喜歡小葫蘆,從哪裏看出你們對小葫蘆很喜歡,喜歡得不得了呢?(課件出示: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誰來讀讀這句話?

反問:幾天?每天!看一次?看幾次!

強調:對!是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孩子們,每天都去看好幾次,看的是什麼啊?是葫蘆藤嗎?葫蘆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蘆,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二)指導朗讀第二、三小節

1、教學“盯”:

【出示圖片:小葫蘆】他深深地被小葫蘆迷住了,緊緊地盯着葫蘆。孩子們,看這個字

【出示:“盯”】,(跟讀音節),誰來用眼神來盯一盯這小葫蘆?讓我們也來盯住這些小葫蘆。

2、教學“自言自語”:

【出示: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自言自語”什麼意思啊?誰來讀出這自言自語的話?

3、“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這句話怎麼理解?

他心中的願望多麼美好啊!既然這麼喜歡,他最後得到葫蘆了嗎?請小朋友們輕輕地讀課文第2和第3自然段【出示:第2和第3自然段】,讀完後小夥伴之間可以交流交流。開始吧——

蚜蟲:是的,蚜蟲是一種害蟲。它們很小,於是,當種葫蘆的人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心裏卻是這麼想的:(課件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指導朗讀: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什麼意思?

是啊,小小蚜蟲,僅僅是爬在葉子上,他的葫蘆還是完好無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沒把蚜蟲放在心上。

4、那麼,他不在乎,誰會在乎這些蚜蟲呢?

葉子在乎,因爲它的汁液正被蚜蟲一點點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蘆在乎,因爲它的養料正越來越少,它也會慢慢死亡。他的鄰居在乎,他不希望種葫蘆的人最後什麼都得不到。咱們小朋友在乎,因爲葫蘆是那麼可愛,咱們也想讓它們變成寶葫蘆呢!

讓我們幫着鄰居來勸勸吧!

【出示句子】

(1)自由讀句子

(2)鄰居說——鄰居着急地說——葉子害怕地說——葫蘆擔心地說——我們一起誠心誠意地說——(抽生說,按小組接着說)

5、種葫蘆的人卻奇怪了——(出示句子)

他瞪大眼睛問——他滿不在乎地說——

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什麼意思?

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啊!就因爲這一句話,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蟲子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四、寫字指導

孩子們,小蟲不治,變成大病就危險了!下面,我們就來學寫一個“治”字(課件出示:治)

一起讀一讀這個字;仔細觀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學生寫字。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並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並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用具: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出示:我要的是葫蘆】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本課的生字寶寶,現在複習學過的詞語(出示:詞語)

二、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知道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長得怎麼樣呢?【出示:圖一】

2、誰來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出示:葫蘆的生長過程)

3、【出示:我會填】:

()的小花()的葫蘆藤

()的小葫蘆()的葉子

4、那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怎麼做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

導朗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圖二】

2、指導朗讀: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怎麼想?那麼就用惋惜的心情來朗讀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3、【出示: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出示:文中兩幅圖】進行比較。

我們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4、你們說得對,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黃、都落了呢?我們去讀讀2、3段,仔細想一想。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一)學習第二段

1、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那個人是怎麼想的?

【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誰知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哪一句更能說明不可怕呢?請大家把這兩句讀一讀。

2、他要的是什麼?不要什麼?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讀指導。(理解“盯着、自言自語”)

3、是啊,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麼呢?

(二)學習第三段

1、種葫蘆的人這樣做,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出示:第三自然段】請大家讀第三段。畫出他不要葉子的句子。

2、【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知道這話的意思嗎?這兩句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哪個句子更加肯定地說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呢?再讀讀這兩句。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11個漢字,會寫“棵、謝、想”等8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見過葫蘆嗎?大家說說它是什麼樣子吧!

生:

教師給學生呈現課件內容,結合圖片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相關知識,爲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1

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那麼題目中的“我”是誰啊?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範的課文朗讀,爲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瞭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葫(葫蘆)(西葫蘆)蘆(蘆葦)(蘆薈)藤(草藤)(藤蔓)謝(感謝)(謝謝)哇(好哇)(對哇)蚜(蚜蟲)(棉蚜)盯(盯住)(盯着)賽(比賽)(決賽)感(感覺)(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緩慢)(快慢)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2)自學檢查

師:抽4位小朋友每人讀一段。其他小朋友來當小醫生,拿起鉛筆,把他們讀錯的字圈出來。

師:4個小朋友讀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毛病呀?誰來說一說。

師:這個字你會讀嗎?你來讀。請讀錯的人再來讀。一起讀。

(3)糾音後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4)教師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例如: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5)教師請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給予指導,寫完後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錶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四、課後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後,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並思考: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這裏的“葫蘆”和課題中的“我”要的是葫蘆,兩個“葫蘆”的意思是一樣嗎?(句中的葫蘆是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是果實)

(2)“謝”在這裏是什麼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說掛燈籠,這裏爲什麼說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從圖上看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裏一樣。)

師:誰能看圖說說這棵葫蘆的樣子?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兒能看出種葫蘆的人也喜歡呢?哪些詞?

(最後一句)抓住動詞(每天看幾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棵葫蘆長得這麼好,一定會長出大葫蘆,實際是這樣嗎?小朋友來讀第二自然段。

師: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些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蚜蟲怕什麼?是什麼意思?(有幾隻蚜蟲不用怕,沒關係,不要緊。)

師:精讀什麼叫“盯着”、“自言自語”、“賽過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說話,“賽過大南瓜”是比南瓜長得還要大。

讀種葫蘆人自言自語說的話,應該怎麼讀?(用高興的語氣來讀,體會內涵,使感情融入到學生心中。)

師:蚜蟲是什麼意思?(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幼苗、嫩葉的汁液,對植物有損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葫蘆上生了蚜蟲,應該怎麼辦?種葫蘆的人是怎麼辦的?

師:樹上長了蚜蟲,鄰居和種葫蘆的人都是什麼態度?誰的做法對?爲什麼?分組討論,互相學習,談出自己的見解,反饋內容,互相評價。

(鄰居告訴他:“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

(鄰居做得對,因爲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爲植物的營養。)

師:“快治一治”是什麼意思?(趕快想辦法消滅蚜蟲。)

師:蚜蟲是害蟲,會吃葉子,種葫蘆的人爲什麼說蚜蟲不用治?(他想,他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上有蟲沒關係。)

師:讀鄰居、種葫蘆人的話應該用什麼語氣?(勸說、驚訝/奇怪、不以爲然)從讀中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結果怎樣?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講一講。

師:讀到這裏,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可惜)指導讀出惋惜的語氣。

三、擴展練習

1、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裏十分難過,他後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後他會怎麼做呢?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從這個故事中你能學到什麼?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四、教師小結

師: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繫的,改變了過去只盯着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一樣,當你有了小錯誤,別人提醒你時,你應當虛心傾聽及時改正,否則也會像中葫蘆的人那樣後悔莫及。

板書設計

4《我要的是葫蘆》

藤----葉----花----葫蘆要虛心聽別人勸告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編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爲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蘆》 篇三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本課有四幅圖,分別有四段話與之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看着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蘆。第三幅圖畫的是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葉子與它的果實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葫蘆或葫蘆的圖片、投影片。

2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或圖片。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中,“蘆、鄰”的聲母是邊音,“蘆”在這裏應讀輕聲,“治”的聲母是翹舌音,“鄰”的韻母是前鼻音,“盯”的韻母是後鼻音,要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會認的字也要能讀準字音。

隨生字“居”的學習,認識偏旁“屍”。

“掛”,可用熟字“蛙”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2寫字教學。

讓學生注意觀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幫助寫好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掛:左窄右寬,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右上邊“土”字的第二橫要長一些。

些:上面“此”要佔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兩部分寬窄要相等。

鄰:左邊“令”字的“捺”要改爲“點”。

感:上下結構,上面的“鹹”不要寫得過長。

(三)詞句教學

第一段,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講什麼內容,然後藉助第一幅圖畫或投影片,指導學生觀察圖中葫蘆的藤、葉、果實的樣子。對照課文理解“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使學生知道,葫蘆藤上能結出小葫蘆,跟長滿了綠葉有關係。因爲葉子能製造充分的養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理解“掛”可用換詞比較法,把“掛”與“長、結”比較,體會用“掛”很形象: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下來,就像掛在那裏一樣。

第二段,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領會種葫蘆的人心裏想的和自言自語的話。重點體會“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句話的意思:種葫蘆的人只看到小葫蘆,一心只想小葫蘆快長,至於葉子上的蟲子他毫不在意。

第三段,可以抓住“奇怪”一詞進行討論:“那個人爲什麼會對治葉子上的蟲子感到奇怪?”因爲他一心想着的是葫蘆,因爲他不懂葉子與葫蘆的關係,因爲他覺得鄰居對他的勸告是不必要的擔憂——我要的是葫蘆,你怎麼勸我治葉子上的蟲?再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到鄰居與種葫蘆的人,他們在對待葫蘆葉子長了蟲的態度是不同的:一個說要治,一個說不用治。

第四段,採用看圖或多媒體演示,結合課文朗讀體會“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並引導學生聯繫上文思考,由於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又不聽別人勸告,結果他一心想要的葫蘆終究沒有得到。因爲葉子被蟲子吃光後,不能給葫蘆輸送營養,葫蘆只能慢慢地變黃,落掉。這都是沒有及時治蟲造成的。

(四)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既有描述,又有對話,是一篇朗讀的好材料。可用自讀、對讀、輪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並讀好以下幾個地方:種葫蘆的人看見小葫蘆掛在藤上的高興心情;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他卻只“盯”着小葫蘆時心裏所想的話以及他自言自語所說的話;鄰居勸他治蟲時的對話。

(五)練習提示

課後練習第三題是讓學生給詞語加上修飾成分。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也可以填不是本課所學的詞語。填好後讀一讀,學生之間可以交流。

課後練習第四題可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朗讀和體會。通過讀句子,讓學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語氣(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讓學生通過對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不同語氣的朗讀,自己體會到:雖然每組句子表達的意思相同,但表達的情感卻不一樣。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六)擴展活動

1如果課文有第五幅圖、第五自然段,該怎麼畫、怎麼寫?

2續編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編好故事以後,說給同桌聽一聽。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出示實物,引出課題。

出示葫蘆,問:誰知道這是什麼?我們今天要學的新課,就是與葫蘆有關的故事。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看圖,學文。

學第一段從整體入手,看圖讀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啓發學生思考:小葫蘆這麼可愛和“長滿了綠葉”有關係沒有?讓學生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內在關係。學了第一段,可以直接學習第四段。通過看圖學文,思考:那麼可愛的小葫蘆怎麼會變黃、都落了?以此激勵學生去探究原因,自然進入第二、三段的學習。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的方式,探究出那個人錯在哪裏。最後可以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些什麼體會。

(三)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利用已有的識字知識分析記憶字形,有重點地指導生字的讀音和書寫。

(四)完成課後練習。

(五)進行擴展活動。

讓學生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他會想些什麼?想好之後可以同桌或分組交流。也可以假設種葫蘆的人第二年又種了一棵葫蘆,讓學生編一個故事講給同學聽。

五、參考資料

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開白色花。果實因品種不同而多樣,大致中間細,上、下部膨大,像大小兩隻連在一起的球。嫩時可食用,幹老後可做容器或供觀賞。葫蘆,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我要的是葫蘆 篇四

教學目標: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 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 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  一  課  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麼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窪) 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  二  課  時

一、說話: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

?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1、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後的感受。那個人喜歡他的小

葫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爲什麼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麼美的小葫蘆,最後變成什麼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麼?小組討論彙報。

10、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指導,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說說你覺得他倆誰說得有道理?爲什麼?

四、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爲它做些什麼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續編故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在本課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

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

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

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 篇五

生字 會讀的  不會讀的  多音字

喜歡的詞語

喜歡的句子

讀懂了什麼

不理解的地方

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他看到葫蘆落了,會想些什麼?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蒐集與本課有關的知識

我要的是葫蘆 篇六

★ 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經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爲植物的營養。葉子被蚜蟲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蘆得不到營養,就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 蚜蟲:是一種昆蟲,身體很小,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農業害蟲。種類很多,如棉蚜、菸蚜。通稱膩蟲。有的地區叫蜜蟲。★繞口令:葫蘆架,掛葫蘆, 大虎二虎一起數,大虎二虎擡頭數。 大葫蘆,小葫蘆。大虎數數有三個, 一、二、三、四、五,二虎數數有兩個。 葫蘆架上掛着五個小葫蘆。★ 續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在那又細又長的藤上,長着許許多多嫩綠的葉子,不久開出一些雪白的小花,慢慢地花謝以後,又長出了一些小葫蘆,真是可愛極了!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看小葫蘆。有一天,他看見小葫蘆長大了,可高興了!他一邊摸着小葫蘆,一邊說:“小葫蘆呀,小葫蘆,快快長,可千萬別再像去年那樣落了!”又過了幾天,他突然發現有幾個小葫蘆顏色有點黃,仔細一看,發現葉子上長了幾隻蚜蟲。他生氣地說:“就是你們這些小壞蛋,害得我去年沒有收成葫蘆。今年又來了,看我怎麼治你們!”於是他拿來農藥,噴灑在葉子上。過了一天,當他再去看葫蘆的時候,蚜蟲全沒有了,那幾個葫蘆的顏色也不黃了。風兒一吹,小葫蘆搖晃着小腦袋,像在對他點頭,他笑了。沒過多久,葫蘆藤上掛滿了又大又嫩的葫蘆。後來,他收了滿滿一筐葫蘆,樂得嘴都合不攏了。葫蘆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心臟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嫩時作蔬菜用,長老後硬殼可做器皿。昆蟲對人類有什麼貢獻 小小昆蟲對人類有着特殊的貢獻。蠶和柞蠶所吐的絲,可以紡織色彩斑斕的綢緞。蜜蜂可以釀蜜,在營造蜂巢時,用的材料就是自己身上分泌出來的蠟。蜂蠟是製造蠟燭、蠟筆、複寫紙和化妝品的重要原料。自然界中有特殊貢獻的昆蟲,有的還鮮爲人知。蚜蟲是人們最討厭的一種昆蟲,但倍蚜蟲卻受人歡迎。在我國中南和西南地區的深山密林中,枝杈中間長着倍蚜蟲結的“果子”——五倍子。其實它是倍蚜蟲爲了“生兒育女”所營造的窠,叫做“蟲癭”。五倍子是一種良藥,可用來治療瀉痢、止血、解毒。五倍子又是提取單寧酸的最好原料,主要用於紡織工業中。此外,我們用的藍黑墨水,也是用五倍子配製而成的。在我國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密林中,有一種紫膠蟲,這種介殼蟲身上分泌出來的膠質,看上去像一片黃褐色的“小瘤子”,叫做紫膠。紫膠又名火漆,在橡膠工業和航空工業上有特殊的用途。白蠟是白蠟蟲的幼蟲——一種介殼蟲身上分泌出來的物質,經過加工處理後的白蠟,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  ——本文選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全球通》昆蟲是怎樣發聲的 秋天,我們可以聽到各種昆蟲的“歌聲”。白天,知了的鳴聲不絕於耳;入夜,蟋蟀、金鈴子的歌聲又此起彼伏。聽着這動人的音樂,你或許會問:昆蟲是怎樣發聲的呢?原來,昆蟲的“歌喉”就是它們身上特有的發音器。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蟋蟀、金鈴子、蟈蟈的翅膀,就會發現它們的雙翅都是相疊的。上翅基部的下表面有一條帶齒的橫脈,形似小銼而被稱爲音銼;下翅的上表面剛巧在音銼的下面,形成尖的摩擦緣。當兩翅升起分開時,就引起摩擦緣摩擦音銼發出聲來。而昆蟲世界中的蟬卻不同,它那自得其樂的“知了、知了”的鳴聲,是從雄蟬腹部發出來的。在雄蟬腹部兩側,各有一個大而圓的音蓋,下面生有鼓一般的聽囊和發音膜,發音膜內壁肌肉收縮振動時,蟬就發出聲來了。蟬的腹部還有氣囊的共鳴器,在發音膜振動時就會產生共鳴,而音蓋則可調節聲音的高低。昆蟲的鳴叫是爲了吸引異性。在昆蟲世界裏,只有雄蟲纔有發音器,一旦雄蟲唱起了“情歌”,雌蟲便會循聲而來尋求配偶。  ——本文選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全球通》葉子與葫蘆 葫蘆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其中根、莖、葉是爲植物提供養料,而葉子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的。植物體的葉子具有呼吸作用,將體內的二氧化碳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交換,爲植物的生長提供能源;葉子還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子將體內的水分散發到空氣中,這樣就可以促進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另外,葉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進行光合作用,生產植物生長所必須的“食物”。葫蘆是植物體的果實。如果葉子生病,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呼吸、蒸騰、光合作用,植物體就不能得到充足的養料、水分,果實就會因爲缺少養料、水分而不能很好地生長,因此沒等到成熟就落地了。葫蘆長大成熟後也會自動落地,爲什麼會有瓜熟蒂落的現象呢?原來,果實成熟的時候,在瓜果的底部或者果柄上,會出現一個特殊的結構,叫“離居”。由於果實成熟後,植物體內的物質發生變化,使果柄部原來吸得比較緊的植物細胞發生分離,再加上果實本身的重力、風等外力的作用,就會在“離居”處斷裂,造成落果現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瓜熟蒂落”,瓜熟蒂落是植物生長的自然過程,有利於植物種子的傳播和繁殖後代。  ——本文選自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國小生提高學習成績的500個語文故事》

植物生長離得開葉子嗎 樹木都有葉子,可是在南京中山植物園的溫室裏,卻長有兩株一年到頭都不長葉子的綠色植物,它叫綠玉樹;哪怕綠玉樹的枝頂上偶然長出一些很小的葉子,過一段時間也會枯萎。所以,人們叫它“光棍樹”。爲什麼綠玉樹會出現僅長樹幹及枝條,而不長葉子的現象呢?綠玉樹的老家在非洲,那裏氣候十分乾旱,雨水稀少。假如綠玉樹也像氣候溼潤以及雨水充足地方的植物一樣,長出許多的葉子,那它早被自然界淘汰了。因此說綠玉樹這種只有綠色枝條、不長葉子的現象,主要是它同乾旱作鬥爭最爲巧妙的辦法。植物爲了生存,除了頑強的生命力以外,還要採用各種巧妙辦法去適應大自然。植物和乾旱作鬥爭的最常用辦法就是“節約開支”,就是減少葉片的蒸騰作用。我們都知道,植物葉子上有很多細小的氣孔,這是植物蒸騰的主要門戶,孔口有兩個特別的保衛細胞,呈半月形和啞鈴狀。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孔口就會敞開;缺水時,就會關閉起來,從而減少水分散失。禾本科植物的葉裏,還有一些特別的大細胞,水分充足時就會膨脹,從而使葉片舒展;水分不足時就會收縮,從而使葉片捲成筒狀,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分的散失。但是,這些都是植物抵抗乾旱的“臨時措施”。有的植物爲了能適應乾旱環境,還會作“長遠打算”,在葉面上生有一層覆蓋物(蠟質、角質或絨毛),表面細胞排列很緊,彷彿古代全身披甲的武士。此外,在沙漠或氣候乾旱的缺雨地區,有的植物就不長或者少長葉子,長小葉子,甚至葉子全退化變成針刺狀,從而應付乾旱。例如仙人掌科的植物,它們的祖先與綠玉樹一樣,長期生長在非洲等沙漠地帶,它的葉子慢慢變成爲針刺狀或者毛狀,那就不足爲怪了。不長葉子的植物,除了綠玉樹外,還有中國臺灣的相思樹、木麻黃、梭梭等。它們儘管不長葉子,可是那些綠色的光溜溜的枝條,可代替葉子的機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從而爲自己提供營養。所以,有些植物不長葉子或改變葉子的形態,都是植物在長期自然選擇中的結果。  ——本文選自中國致公出版社《學生萬事通》蚜蟲 昆蟲,身體卵圓形。喜歡聚集在植物嫩芽上吸取植物的汁液,對植物危害極大。蚜蟲種類很多,有麥蚜、高粱蚜、棉蚜、菜蚜、桃蚜等。你知道食蟲的民族嗎 人們看到爬行的小蟲,有時會感到噁心,然而世界上卻有許多民族以食昆蟲爲樂事。日本人所食用的昆蟲多達五六十種。在長野縣,那裏的人將捕捉到的昆蟲,經過燒、煎、炒、煮等方法烹製後食用。他們最喜歡吃雀蜂幼蟲、螺蟲、青蟲、蛾蟲和蠶蟲,甚至把幼蟲和大米放在一起煮着吃。泰國人對吃蟲十分講究,他們吃田鱉時專門選擇雄的吃;吃金龜子時,則在金龜子體內塞滿豬肉、花生、蒜泥等配料。在非洲的尼亞薩湖一帶,當地人以蟻蟲爲主食,他們把蟻蟲壓碎放在模型板內曬乾後食用。利比亞的惹沙末尼斯人則把蝗蟲曬乾碾成粉末後,調配在鮮奶中作爲飲料。在澳大利亞有一種叫“普康古”的成蟲,體內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這裏的人將該蟲捕獲後埋在沙堆內用火燒烤,吃後回味無窮。這裏的居民還喜歡吃一種叫紅蟻的蟲,據說紅蟻腹內的蜜汁猶如葡萄汁一樣甘醇可口。北美的印第安人經常用火烤或煙燻的方法食用蚱蜢,還用蒼蠅的蛹蟲做成一種叫“古查比”的餅來吃。  ——本文選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全球通》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學寫部分生字;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對話,結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通過查閱資料,瞭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二、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提問

1、學生提問,“通過預習,你有什麼問題想知道?”

根據學生的問題相機介紹葫蘆藤、蚜蟲等知識。

2、教師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討論、講解,指導朗讀

1、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指導看圖:葫蘆長的怎麼樣?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指導看圖,理解“盯”、“自言自語”的意思;

指導朗讀那個人說的話。

2、討論:那個人這麼喜歡葫蘆,他最後得到葫蘆了嗎?爲什麼?

(1)不懂得“蟲--葉--葫蘆”之間的聯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2)不聽鄰居勸告。

指導分角色朗讀。

3、小結、擴展練習

這個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上有沒有蟲,他不懂蟲-葉子-葫蘆之間的聯繫,也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地都落了。(看圖)這時,他會怎樣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爲它做些什麼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編故事)

五、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表演這個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教學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自讀---發現與探究

自讀是學生對課文最初的接觸與認識,也可稱爲初讀。它必然伴隨着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活動。自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根據自己的認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發現問題,或藉助工具自行解決,或留於課堂討論。

因此在這一階段,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去讀。閱讀必然伴隨着發現和疑問,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說說都知道了些什麼?並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瞭解課文大致內容,知道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後來葫蘆被蚜蟲吃光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也能發現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爲他不治蟲,但這些發現只是最淺顯的認識。而課文中牽涉的一個最關鍵的科學知識-----“蚜蟲”對理解課文內容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對蚜蟲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會吃樹葉,可這些小布丁點的蟲如何能毀滅一棵葫蘆呢?因此在初讀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來了解蚜蟲。原來蚜蟲不僅能吸食植物體內的液體營養,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究,學生的認識就更清楚、更深刻,爲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討論---理解與深化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髮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那個人愛葫蘆表現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像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表情朗讀表現出來。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最後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爲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爲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裏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隨後設計創新題,啓發學生思考: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三、表演---積累與創造

表演就是要求學生輔以表情、動作,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通過表演學生不僅能夠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更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因爲用怎樣的動作、神態,用什麼樣的語氣,都要經過學生的思考與創造。在某種程度上說,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適合表演。教師要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讓學生都來做演員,都來做導演,在這一導一演的過程中,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造性也得到了培養。

《我要的是葫蘆》 篇八

教學目標:

1、在反覆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6個生字,並會寫8個字;

2、在反覆的朗讀與領悟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瞭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感悟法,生動的說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教師宜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3、導讀教學法,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自主學習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反覆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6個生字;

2、在反覆的朗讀與領悟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瞭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葫蘆圖片,大家見過這種植物麼?它叫什麼呢?

2、誰知道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呢?(師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蘆生長過程: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在演示的同時,教師口述葫蘆生長過程。

3、有一個人,他和我們一樣很喜歡葫蘆,可他種的小葫蘆還沒有長大,就全部掉了。。。。。。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14課(師板書:14 我要的是葫蘆)生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

1、真不錯,老師還沒有教呢,大家就都認得“葫蘆”了,看樣子,大家一定預習得很好了,老師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會認會讀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蘆”“藤”“哇”“盯”“鄰”生試讀。

3、師教讀生字,並標註拼音,生跟讀。

4、生再讀生字(齊讀)。

5、師擦去生字拼音,學生再試讀。

6、學生開火車讀生字並組詞。

三、朗讀感悟

1、在學習生字的基礎上,生齊聲朗讀課文。

2、師範讀課文,生思考:這個人在幹什麼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麼?

(這個人在在種葫蘆,他的葫蘆全部都掉了)

3、是啊,這個種葫蘆的人種葫蘆全部都掉了,可剛開始,小葫蘆長出來了麼?

(長出來了)

4、你是從哪裏知道葫蘆長出來了的呢?長出來的葫蘆又是什麼樣子呢?(請在課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5、生朗讀這幾句話,師指導朗讀。

(要讀出小葫蘆長出來帶給人們的喜悅心情,以及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6、從剛纔我們所讀的這幾句話中,你能找出來小葫蘆生長的過程麼?

(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

7、經過了“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這樣的生長過程,小葫蘆應該越長越好,變成大葫蘆啊,是不是這個種葫蘆的人豐收了,收穫了很多的葫蘆呢?

(沒有。)

8、爲什麼呢?課文裏告訴我們了麼?

(“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9、指導朗讀。

(要讀出小葫蘆掉落了,人們的傷心、失望和可惜。)

10、開始小葫蘆不是長的得很好麼?可現在。全落了。這是爲什麼呢?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幾個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11、指導朗讀,並體會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的區別。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帶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現出種葫蘆的人對蚜蟲滿不在乎的態度。)

12、分角色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蘆都落了!這是不是種葫蘆的人的錯誤所導致的呢?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這個故事,看完以後,請大家告訴老師,這個種葫蘆的人錯了麼?錯在哪裏呢?

(種葫蘆的人錯了,他錯在: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

14、葉子都落了,小葫蘆也沒了,種葫蘆的人看見這個景象,會想什麼呢?

(生可自由發言。)

五、小結

種葫蘆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可惜小葫蘆這時小葫蘆已經沒有了。他的錯誤是: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同學們,你們想做這樣的人麼?(不想。)那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且多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六、作業佈置

連線: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帶疑問的語氣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十分肯定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平靜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教學,學生學會寫8個字,並且正確掌握這8個字的讀音、用這8個字組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生齊讀課文,並回憶上節課所學習到的道理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且多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二、學寫生字

1、生讀生字,正確掌握8個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換一換的方法對這個生字進行加工嗎?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單人旁組成信。)

3、師在田字格里範寫“言”。

4、生開火車組詞。

(例:寫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治”字換成提手旁組成“擡”,組詞:擡水、擡頭。)

(換一換:“治”字換成女子旁組成“始”,組詞:開始、始終。)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點水就是“臺”,組詞:中國臺灣、檯燈。)

6、出示“掛”,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掛”字換成三點水是“窪”,山窪。)

(“掛”字換成單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每”字加上三點水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豎心旁組成“悔”,後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臥人旁,就是母親的“母”。

8、出示“棵”,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棵”字換成言字旁,組成“課”,上課。)

(換一換,“棵”字換成頁字旁,組成“顆”,一顆星。)

9、出示“哇”,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10、出示“怪”,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去一去,“怪”字去掉豎心旁,就是“聖”,神聖。)

11、出示“慢”,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慢”字換成三點水,就是“漫”,漫遊。)

(換一換,“慢”字換成草子頭,就是“蔓”,藤蔓。)

三、學生隨堂練習書寫生字。

四、師巡視學生書寫生字,並加以個別指導。

三、作業佈置

組詞:

慢(    )    怪(    )    哇(    )窪(    )娃(    )

漫(    )    聖(    )    掛(    )佳(    )蛙(    )

板書設計:

長出葫蘆藤

長出綠葉

開出小花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

我要的是葫蘆              ↓            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且多

結小葫蘆        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葉子生蚜蟲

葫蘆全落了

教學反思

一、聽了“同課異構”老師的教學展示,我學習到了很多組織教學的方法,也學習到很多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方法。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一些方法,如:全班一起念念小口訣;我的語調抑揚頓挫;用各種方法多多鼓勵孩子。這些方法確實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夠吸引一部分比較懶散的同學的注意力,也能激發一些同學的積極性。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並努力創造新的方法。

二、我們班的特點是:學生思考問題不是很積極,思想惰性比較大。在這節課上我嘗試了多多提出簡單的問題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並適時表揚他們,給予他們鼓勵,這樣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三、在這節課的識字寫字方面,我用了大量的時間,因爲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一味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枯燥、單調的,學生學習中會感到索然無味,產生厭學情緒。而且,在學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時更是容易被攪得一塌糊塗,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在寫作文時可能會錯字連篇。所以這節課教學時我採用了對生字進行加一加,去一去、換一換等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對生字的結構進行分析,並和以前學過的漢字以及生活中見過的字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再結合組詞、說話等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髮現形近字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新字。但環節方面也是比較地單調,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多多變換模式,讓孩子們學得更加有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