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精品多篇】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精品多篇】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會用“每天、可愛”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這個故事

說明的道理。繼續培養觀察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教學難點

懂得事物與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道理。

教學準備投影片生字卡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學習生字詞“葫蘆”。

二、初讀課文。

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1、自學。

2、檢查。①。抽讀生字卡。②。指讀,正音。③。齊讀。

三、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由朗讀,標出課文自然段。

2、分段指讀,師生評價。

四、朗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五、作業。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送卡片遊戲。

2、齊讀詞語。

二、閱讀理解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說: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什麼樣?

(具體說說藤、葉、花、果實的樣子)

3、指導朗讀。

①。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出示投影片: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由讀、指讀、齊讀)

②。用“可愛”造句。

③。引讀:種葫蘆的人也非常喜歡小葫蘆,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麼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閱讀理解二——四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

結果怎樣呢?

1、範讀課文2——4段。

2、提問:種葫蘆的人最後得到葫蘆了嗎?請你讀出課文中的句子。

出示投影片4.說說小葫蘆什麼樣子,種葫蘆的人什麼樣子?

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3、自學2、3段課文。

那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一個一個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讀2、3段。

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生了蚜蟲是怎麼想的?

鄰居讓他治蟲,他是怎麼說的?

4、檢查學習情況。

①。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的蚜蟲是怎麼想的?

出示投影片2.說說種葫蘆的人表情、動作、心理、語言。

(小結種葫蘆的人不管葉子上的蟲子,一心盼望小葫蘆快長大。)

②。指導朗讀。(注意“!”)

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③。你看到種葫蘆的人這樣做急嗎?你會對他說什麼?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鄰居什麼樣?(表情、動作、語言)

⑤。鄰居讓他治蟲,種葫蘆的人是怎麼說的?

出示句子:

“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⑥。指導朗讀。他爲什麼會這樣想?點題,齊讀課題。

⑦。分角色讀第三段。

5、小結。鄰居讓他治蟲他聽了嗎?所以葉子上的蚜蟲————,

最後小葫蘆都——————————。

四、你認爲種葫蘆的認錯在哪兒?

五、學了本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六、質疑。

七、練習。

1、在()裏填上合適的詞。

()小花慢慢地()黃了

()葫蘆藤自言自語地()

()小葫蘆一個一個都()

2、課後想一想:

種葫蘆的人第二年又種了一棵葫蘆,他發現葉子上生了蚜蟲會怎麼做呢?

第三課時

一、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說說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三、識記本課生字詞。

1、抽讀生字卡。

2、出示:

滿謝每言治慢變

①自己想辦法記住字形。

②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重點指導:滿謝每慢

③說說這些字的部首?結構?

3、指導書寫。

四、抄寫生字詞。

注意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圖片、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師指着圖片:這是什麼?這麼可愛的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我們讀懂了第14課的這個寓言故事,就會知道了。生齊讀課題:14、我要的是葫蘆。

師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要求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看課件,圖上有什麼?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並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誰認爲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着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讀了第一段後,你明白了什麼?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說說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

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係。“掛了”在這裏可以換成什麼詞?哪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觀看課件,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怎麼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並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6、讀了第四段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出來?預設學生心理:爲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7、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裏找出爲什麼。哪組有發現?讓四人小組集體彙報,並出現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着”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句說什麼。理解“奇怪”,爲什麼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    8、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9、說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預設學生的回答:1、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是很密切的。2、種果實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10、指點、展示: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要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11、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板書:

14、我要的是葫蘆

簡                長滿了綠葉          生了蚜蟲           蟲更多了

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

畫                不用治

變黃都落了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藉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多媒體。

2、好,我們一起來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第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的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着什麼?花謝以後,又怎樣呢?那個人怎麼做的?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個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麼樣的疑問?

3、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爲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着這個問題,自讀2、3自然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板書。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麼疑問?葉子上的蚜蟲,他爲什麼不治?

他想些什麼?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現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個讀,訂正。齊讀,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麼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個讀、男生讀、齊讀。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爲什麼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麼說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了什麼?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麼?    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蘆,盯着是什麼意思?

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可鄰居勸他,他爲什麼不治,他是怎麼說的?我請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麼說的?個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你對哪句話映像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麼了?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麼勸告他呢?

四、總結。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麼好後,後來長了蟲,他不    ;鄰居    最後才使葫蘆變黃落下來,這多可惜。

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設計 篇三

【3】

聽了金珠美老師上的《我要的是葫蘆》一課,覺得這是一堂非常好的課。

一,明確一種思想——以讀品文

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己能讀書的目的。金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把語言的學習, 體會,感悟作爲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在金老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學生能有針對性去閱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金老師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找準一個切入點——以圖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這切入點猶如是照相攝影時尋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裝設計師在衣料上最關鍵的一剪。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金老師從插圖入手,讓學生比較葫蘆枝葉茂盛的樣子與被蚜蟲咬過以後的樣子,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明確一條思路——以“變”理文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爲情感線,或爲敘事線。金老師師要善於把握這條線,並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纔不至於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金老師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麼密切的關係

四,創設一種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要的是葫蘆》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可笑的是他的無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麼喜愛葫蘆,結果卻一無所獲。

金老師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在創設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體會。

五。在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選擇重點詞句段啓發學生的思考與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

六教態自然大方,以親切的微笑帶給學生一種放鬆的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