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反思 篇一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 一類字二類字一共12個生字。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在教學其他幾個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己把生字讀一讀,再安排他們同伴互助學習生字,然後向老師彙報,得到同學幫助的生字是哪幾個?有的學生彙報:“鄰”字讀成了後鼻音,“藤”“盯”字讀成了前鼻音,同伴教會了我“哇”字怎麼組詞。這樣經過學生一彙報,我也就知道這些生字是他們難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這幾個生字當做重點,以多種形式反覆地讀,例如:1.指名讀,讀對了大家跟着讀,同時表揚“小老師,你真棒!”,2.組與組之間比賽讀,3、男女比賽讀,4、開火車讀。經過趣味性的強化記憶,學生最終掌握地比較好了。這樣的生字教學效果使我自己很滿意。

當學生和文本接觸之後,我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我設計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

我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採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你如果也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係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我抓住人物的語言,人物的神態動作來教學。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裏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加以品析。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我追問:“那個人爲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你想讀什麼角色的內容,然後老師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讀,再讓男生和女生對讀,接着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課文,來讀出那位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和後來不聽鄰居勸告,結果沒有收到葫蘆後悔的語氣。學生讀得興趣盎然,對課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了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這是從科學的角度來掌握的,另外也讓學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

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注意做事情的過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緊密聯繫。

篇二:《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於是當葉子上長了蚜蟲,他覺得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後來當鄰居勸說時他也是漫不經心,不加理睬。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 在教學過程,我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選擇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

本課的優點是: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

本科的不足是:在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沒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老師遷強地讓孩子去達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詞語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學生

會改變過來的,教學效果會更好。課堂是靈動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存在很多的變數,需要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總之,很多不足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漸改正與完善。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我上了《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開始上課時,我先用簡筆畫的方式複習了第一課時的內容,畫出來葫蘆藤,綠葉,葫蘆花,小葫蘆。學生被這樣的圖畫吸引了,並且根據簡筆畫說出來上節課積累的詞語:一顆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的形式比起直接出示上節課學過的詞語讓學生再讀一遍的效果強很多。

接下來學習第二自然段,“蚜”“盯”都是形聲字,學生能夠很快用這種方法記住這兩個字,“賽”用換一換的方法理解了它的意思。“自言自語”的意思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老師模擬場景,自言自語說話的樣子讓學生理解,這就是“自言自語”。學生通過對“盯”字的理解知道這個人眼裏只有葫蘆,所以覺得“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讓多名同學站起來讀這句話,齊讀,男女比賽讀,指導讀好感嘆句,並換成陳述句再比較讀。此時完成了課後練習的第二題的一部分。

第三自然段先自由讀,指名讀,評價,學習生字“鄰”——注意:避讓,高低。再指導讀最後三句話,感情一句比一句強烈,最後幾個字一字一字讀,“葫蘆”重讀。同桌扮演分角色讀,老師讀旁白,再讀,學生很感興趣,並能夠讀好反問句和陳述句。再把反問句和陳述句單列出來比較讀,聯繫生活實際說反問句感受不同的語氣。

最後一自然段的學習聯繫課文插圖,再聯繫黑板上的簡筆畫,畫蚜蟲,葉子被吃光,用黃色粉筆讓葫蘆變黃色,用黑板擦一個一個擦掉葫蘆,學生看着我一個個擦掉的葫蘆,有難過有後悔,接着老師趁機提問:種葫蘆的人想要的是葫蘆,爲什麼最後卻一個也沒得到?學生就能理解到葉子,葫蘆互相聯繫的道理。

這一課學習了生字,積累了短語,學會了讀句子不同的語氣,理解了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

語文閱讀訓練要素在教參的單元分析和課後習題裏面體現,備課時要找準出發點,低年級重視老師的示範朗讀,這是最基本的策略。教師要少講概念,學生不懂,要對比,要讀,要感受。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組織語言,隨文識字,看圖理解,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三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於是當葉子上長了蚜蟲,他覺得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後來當鄰居勸說時他也是漫不經心,不加理睬。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

本課的優點是:

(1)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

(2)充分發揮學生質疑的能力。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爲什麼?在這個問題的引出,我是讓孩子自己讀標題,質疑的基礎上得出這一核心主線問題,進而層層探究沒得到葫蘆的原因。

種葫蘆人得到葫蘆了嗎?導出最後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麼。師再引入“那麼你知道之前的小葫蘆是怎麼樣的?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這麼可愛的、健康的小葫蘆爲什麼到後來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教學設計層次清晰,抓住了課文重點。

(3)讀、畫、說結合。“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長”“長滿”、“綠葉”“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加上板畫細長的葫蘆藤、茂盛的葫蘆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直觀的板畫,讓學生在輕鬆中學會了強調讀、想象讀這兩種朗讀技巧。

(4)在教學過程,我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

此外,本課的不足是:

(1)教師的提問欠精。

“我要的是葫蘆,這個人究竟得到葫蘆了嗎?”“以前的葫蘆是什麼樣子的?”“到後來小葫蘆怎麼樣了”“這麼可愛的、健康的小葫蘆到後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

教師設計的問題過雜、過碎。以後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模棱兩可的提問使問題繁雜,不成體系,又浪費了課堂的時間。設計一個核心主線問題,如:“這個人究竟得到葫蘆了嗎?爲什麼?”問題簡單明瞭,課文分析抓住重點,教學設計結構清晰,學生也一目瞭然。

(2)朗讀的指導欠方法。

當每種情緒分析出來後,學生還是讀不出感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引導?在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沒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老師遷強地讓孩子去達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詞語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學生會改變過來的,教學效果會更好。課堂是靈動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存在很多的變數,需要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總之,很多不足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漸改正與完善。

(3)寫字指導上不夠紮實有效

本課要寫的兩個字“言”“每”,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觀察間架結構佔位已經不是難點,關鍵孩子所說的這些佔位是否能落到實處。加設一些同桌相互評評字那塊寫得好那塊寫得不好的評價。可以更有效的落實寫字的指導!“每”的筆順是重點,應在學生寫之前就重點強調,學生寫後再次糾正。

(4)教師的評價未落到實處

評價方式單調,只採用了大組之間競賽的形式。但是大組之間競賽還因爲教師過於緊張而使評價並未落到實處。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探究多樣化的評價手段!

(5)學生的日常常規規範不到位

學生在課堂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過於想表現自己、亂說話、不尊重他人,不會傾聽的問題都在本班存在着,以後要加強對班級常規的管理及訓練!

(6)教師牽引過多,並未將學習的自主權真正交給孩子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應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在課堂中只是一個引領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牽着孩子的思路在走。當孩子的思路與自己的教學設計相偏離時,總是力圖尋找孩子的思路與自己教學設計的切合點。教師牽着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理解去探究文本。再做學情分析時,我清楚的知曉這樣短小的寓言,孩子完全能自讀自悟出其中的寓意,但是自己總是捨不得放手。我想我以後的教學思路應該有所改變。“扶中有放”讓孩子們按自己獨特的感知去理解文本。課堂是屬於孩子們的,我應該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課堂的主人——每一個孩子!

最後,特別感謝王主任對我一點一滴的指導,這節課,您足足給我一字一句一個表情一個動作詳詳細細指導了三四遍。講課的前一天晚上,聽了一天課,評了一天課的您。六點多,仍然走到班級教室,爲我指點困惑,鼓勁加油。真心的向您說一聲謝謝!

也特別感謝教研員王紅英老師,喜歡您的優雅,喜歡您對新課標純熟的把握,喜歡您對孩子心理學習狀況清晰的把握,喜歡一語就道破我課的優點及不足……一個問題牽動整篇文章的理念深深存放於心間,識字寫字紮實有效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有重點的指導朗讀更讓我豁然開朗!謝謝您的點撥,希望您能多多指點我,讓我儘快實現成爲一名優秀語文老師的夢!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篇四

首先,這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爲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係、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這篇課文的語言很豐富,語言點很多,加之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情態描寫,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變化及應用、如何能夠在讓孩子們在一節課中掌握這些語言點,並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設制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把自己就當成那個種葫蘆的人,從種葫蘆人的角度出發來理解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活動,神態、並能夠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之中。

課堂的整體氣氛及效果都還不錯,對語言點的落實及把握也能夠落實到位、但教師對學生問題的導語及過渡語有點生硬,不夠童趣,沒有考慮到二年級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詞彙量、像在強調反句語“有幾個蟲子怕什麼!”的朗讀時,爲了突出反句語語氣,我問他們,這個種葫蘆的人認爲有幾個蟲子沒關係,不可怕,不用怕、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來,有些人說要不當一會事,有些人說,他不把蚜蟲放在眼裏、其實這樣已經夠了,說明孩子已經理解了、結果我總結了一下“要讀出不屑的語氣”,他們不理解“不屑”的意義,反而不知所措。

課程在細節上的處理有些不足之處,比如由葫蘆的圖片導入課文,讓孩子看圖來說說葫蘆的樣子、意圖第一是爲了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第二爲了強調細節描寫,怎樣把物體描寫得更具體,更生動、第三爲了引入課文,看看課文中的葫蘆是什麼樣子的、再一次強調對事物的細節描寫、但在操作上出現了問題,課文中描寫葫蘆的語言是一句話,而我爲了能讓孩子說出葫蘆的樣子,給孩子的語言提示也是一句話,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還說,難度有點高、許多孩子說不出來、如果當時給出的語言提示是詞語,比如()的葫蘆藤()的葫蘆葉……他們回答的積極性也就會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