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篇一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爲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爲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用心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透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樣排列?之後,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搞笑。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潛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爲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樣明白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能夠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爲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爲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用心地參與到活動中。透過讓小朋友自己選取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透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

綜觀整堂課,能透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齊,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就應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之後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搞笑;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就應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篇二

臨近畢業,小朋友們都懷着激動的情緒,心裏有好多話要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個性是對老師,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這首歌曲《老師,老師再見了》中,充分體現了小朋友的情緒和情感。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後,表演潛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學期我班着重於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導而不包”,目的是爲幼兒創造性學習,帶給更多的時間、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力求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歌曲,在我們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體,幼兒在主動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和諧發展,增強自信心。

在學習《老師再見了》的時候,我們讓幼兒回想三年幼兒園的生活,想想立刻就要離開老師上國小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說:“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就會流眼淚了。”有的小朋友說:“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許這羣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但從歌曲中,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儘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這種藝術的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性表達。透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國小生。幼兒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 篇三

表情歌一、活動目標

1、能用動作、表情表現歌曲不同情緒,唱準切分音。

2、體驗編唱歌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表情的面具(高興、生氣、傷心)

2、樂曲《表情歌》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用不同的表情表現歌曲不同情緒。

2、活動難點:唱準切分音符。

四、活動過程

1、練聲活動

2、導入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有趣的表情圖片,看看圖片中的小朋友他們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

(一)出示高興表情圖片

師:看,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裏看出來他是高興的啊?那你高興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二)出示生氣表情圖片

師:看,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裏看出來他是生氣的啊?那你生氣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三)出示傷心表情圖片

師:看,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你是從哪裏看出來他是傷心的啊?那你傷心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3、看面具,玩遊戲

師:現在老師要跟你們玩一個好玩的表情遊戲,老師出示什麼表情圖片,你們就做什麼表情,看誰學的最像。

4、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關於表情的歌曲,歌曲的名稱叫《表情歌》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歌曲唱出小朋友什麼心情,做了什麼動作?

(1)老師範唱歌曲,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唱出了小朋友什麼心情?做了什麼動作?

師:是不是啊,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

提問:小朋友高興時做了什麼動作?(那我們一起來學拍拍手的動作)

師:歌曲裏面的小朋友很高興的唱歌,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情來唱歌啊。(表揚語:小朋友真棒)

5、動作創編

師:歌曲裏小朋友高興時會做拍拍手的動作,那你高興時你會做什麼動作啊,那我們把你高興時喜歡做的動作編到歌曲裏面來唱歌吧。高興的聲音很輕鬆,很輕快,臉上是笑的,那我們用很輕鬆,很輕快的聲音來唱出你高興的心情。

師:那你生氣時你會做什麼動作?那我們把你生氣時喜歡做的動作編到歌曲裏面來唱歌吧,生氣的聲音很緊張,比較快,那我們用緊張,比較快的聲音來唱出你生氣的心情。

師:那你傷心時你會做什麼動作?那我們把你傷心時喜歡做的動作編到歌曲裏面來唱歌吧。傷心的聲音比較緩慢,那我們用緩慢的聲音來唱出你生氣的心情。

師:那我們把剛纔演唱的三段歌曲,連起來完整的演唱一遍。

師:今天小朋友表現的都很好,今天我們學的歌曲有三種心情,你最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教師小結:老師也喜歡高興的心情,我們要保持好高興的心情,高興的心情會給我們帶來健康,快樂,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高高興興的跟同伴們一起玩。

師:今天我們把這首表情歌學會了,那我們回到班上把這首好聽的歌曲聽給別的小朋友聽吧。

6、自然結束

課後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學習歌曲《表情歌》的教學目標是,不但讓幼兒學會歌唱歌曲表演歌曲,而且讓幼兒在此基礎上,啓發幼兒根據各種編新歌詞演唱,並嘗試用不同的表情表現不同的情緒。

音樂是孩子的天性,爲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順利完成本次教學活動目標。首先,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當各種表情的參考圖出現在幼兒眼前時,讓幼兒激起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整首歌歌詞的記憶。然後,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清晰明瞭。組織教學--遊戲導入--學唱歌曲--活動延伸。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除了準備充分之外,以幼兒最喜愛的遊戲方式導入,激起幼兒的學習熱情也是亮點之一,當老師出示圖片幼兒就做相應的“表情圖片”遊戲時,掀起了活動的第一次高潮。其次,爲了讓幼兒成爲教學活動中的主人,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在不同心情時做什麼動作,使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運用的同時,幼兒的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我覺得亮點之二。

但我也體會到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由於老師的語速太快,讓幼兒聽的不是很清楚,在今後的教學當中老師應該要放慢速度,這樣幼兒聽清楚了才能學到東西,還有的不足之處就是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還不是很強,導致在學唱歌曲環節中,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小部分幼兒在我的再三鼓勵下,才自由表演起來。在以後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幼兒對音樂的大膽表現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篇四

《套圈》這個活動是一個老教材。在教學時讓孩子在熟悉四拍子基礎上,再學習套圈遊戲。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四拍子的節奏。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多種玩法。體驗和同伴合作遊戲所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不僅讓孩子學會遊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體驗成功的經驗。

既然是一首四拍子的曲子,我就不想以已往的教學模式把孩子套牢了,而是把這節課設計成了遊戲教學,融音樂與遊戲爲一體,來發展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己探索套圈的玩法,然後逐漸發展到與同伴合作。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着音樂,幼兒憑着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爲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幼兒兩兩一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套住對方的任何一個部位。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於音樂表演中。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肢體語言不夠優美,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活動時間沒有控制好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方面。

幼兒音樂遊戲作爲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綱要》要求,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對音樂的感受力是培養幼兒音樂素質的基礎,採用遊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這節音樂遊戲活動是我對音樂課的一次有益嘗試。總的說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 篇五

《三條魚》案例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幼兒小班的孩子社會性關係已不限於母親和親人之間,而是擴展到和同伴的關係上,他們很願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像水中的魚兒一樣自由自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歡快的樂曲中感受擁有朋友的快樂。

2,使幼兒體會“憂愁”和“快活”的不同感受。

3,領會一,二,三條魚的含義。

4,使幼兒能根據歌詞的含義做出相應的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一,幼兒對歌詞的咬字發音,尤其“愁”字。

難點二,舞蹈過程中1,2,3,數的互換角色上。

活動準備

音樂,小魚缸,三條小魚

活動過程、

故事講述:有一條小魚,它沒有朋友,每天都是孤孤單單的游來游去,沒有別的魚兒和它說話,沒有魚陪它做遊戲,它很傷心,(哀傷的音樂)。取出魚缸,小朋友發現一條魚在水裏遊真的很孤單。老師開始唱第一段歌詞邊做動作:一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

老師提問:爲什麼這一條魚很孤單,他爲什麼會發愁呢?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它呢?

幼兒思考引出:小魚需要朋友。

老師取出第二條魚放入水中,老師提問,第二條魚放進去以後會怎樣,魚的感受是什麼,小朋友的感受是什麼,得到關鍵詞,快樂,高興,開心。老師唱第二段歌詞並表演動作:兩條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

老師提問,如果想讓小魚更加開心我們可以怎樣做?

老師再在魚缸裏放第三條魚,一起數一數,如果小朋友是最開始的那條魚,你會開心嗎?小朋友回答完,老師接着唱第三段歌詞: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活活做朋友。歌詞隨着遊戲的展開更加深刻,教師引領小朋友以表演的形式熟悉歌曲,在中間畫圓,小朋友依次表演,可分組進行。

教學反思

1,過程中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很到位,也能準確地感受不同的情緒,但感染力欠缺。

2,老師將這個活動完成了,但沒有關注到孩子想象的空間,比如,孩子還會選擇更多的魚,4,5,6,7,8,100,1000,等等,孩子們還可以說說平時職到的魚類。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 篇六

《碰一碰》小班音樂遊戲反思

找一個朋友,碰一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碰哪裏?碰鼻子”。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有趣的和夥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腳,開心的笑着,遊戲着。幼兒能邊唱邊與同伴合作遊戲,剛開始時幼兒只記得去尋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記了唱歌,通過兩位老師的示範孩子們不但能很好的邊唱邊遊戲而且更好的掌握了遊戲的規則。《碰一碰》 這個音樂遊戲,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整個活動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各環節銜接自然。而且由於採取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遊戲。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玩耍”“碰觸”的熱情,同時對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去碰一碰,所以當執教者提示孩子們找一個朋友碰一碰,很多的孩子都圍到老師身邊,顯得很興奮,所以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加者,能夠真正做到師幼的有效互動。活動在高潮中結束,孩子們仍然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特別快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圍繞一個主線,一音樂貫穿着堂課,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篇七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對於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可以爲我們更好的從事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通過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應該是互相構建、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通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銳的覺知和借鑑達到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是師幼雙方都能達到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繫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爲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啓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繫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裏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樂着……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說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爲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爲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裏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說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說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說話”。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有趣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說詞,幫助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可以經歷一種更爲豐富也更爲主動的學習。又如,圍繞音樂主題開展,我在探索區投放了平面鏡、放大鏡等材料,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放大鏡鏡像產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拿着鏡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鏡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鏡子會反光,放大鏡也會反光的”“鼓鼓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小了,扁扁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大了”……在自由的科學探索中,幼兒不僅認識了放大鏡鏡像變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內容。

(二)讓幼兒用音樂“說話”。

要培養幼兒的樂感,就必須讓幼兒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樂“說話”,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活動不限定於一次完成,而是在一個連續的過程性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並將經驗遷移到新的材料中,讓幼兒結合自己對新材料的理解,運用動作、創編和合唱等多種方式盡情地用音樂語言表達個人感受。

1、爲歌曲配動作。

根據該音樂素材的特點,即雙聲部說唱的地方有問奏音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聽辨歌曲中的問奏,創編照哈哈鏡的滑稽動作。藉助幼兒間的思維互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麼滑稽動作表現照哈哈鏡時,幼兒開始只是用諸如踮腳尖、半蹲等動作來表現形態上的變化,但是隨着活動的深入,幼兒的創意越來越多,從身體動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橫生。同時,在爲歌曲配動作時,有些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做滑稽動作,結果出現了混亂,但我並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時找到了原因——幼兒過於熱衷滑稽動作而忽略了音樂。於是,我肯定了幼兒在動作上的創意,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傾聽樂曲,並根據音樂的變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與音樂相協調。

2、爲歌曲編歌詞。

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將創編歌詞的學習融人到變化橡皮筋的“魔術”當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兒創編興趣。如:圓滾滾、胖墩墩,長又細、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寬寬的、扁扁的,瘦瘦的、長長的;長又細、圓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長又長、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創編完歌詞後,以遊戲“照鏡子”的形式說唱歌曲。

3、雙聲部合作演唱歌曲。

運用小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組用歌詞伴唱,另一組有節奏地說歌詞,兩聲部同時合作說唱歌曲,將歌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貫徹整合教育理念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思考、審視、反省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蘊涵的“以幼兒發展爲本”思想,在音樂主題教學組織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發展幼兒的個性、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最終實現“審美與快樂”的音樂教育理念。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 篇八

活動目標:

1、在玩土豆的遊戲情境中,嘗試冥想,感知休息的節奏。

2、能夠用語言和動作有節奏地表達,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1、複習兒歌《土豆》

1、問:你們都喜歡蔬菜嗎?你喜歡什麼蔬菜?

2、強調Erhua

3、通過圖片讀兒童歌曲《土豆》。(介紹PPT)

2、音樂遊戲“土豆”

第一步:說唱“土豆”(有節奏的說唱兒童歌曲)先聽音樂,然後試着用音樂說唱,最後是有節奏的說唱兒童歌曲的精神。

總結:精神說唱是偉大的!

第二步:唱土豆(邊唱邊打手勢)

1、演示手勢PPT,講解手勢的含義。

2、讓孩子邊讀兒歌邊做手勢。

3、經過幾次的音樂練習,我們正式突破了障礙。

第三關:吃絲(初步嘗試冥想,感知休息的節奏)

1、問:這張照片和前一張有什麼不同?

2、試着用冥想的方法來表達第四層次吃絲:吃電影(鞏固冥想的方式,感知休息的節奏)。試着用冥想的方法來表達電影是在第五層被吃掉的:絲綢片被吃掉(表達絲綢和電影被冥想吃掉),伴隨着音樂一起表演,大膽的運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在。

第六關:吃土豆(小組完成兒歌),依次完成小組表演,吃蠶絲片。

擴展活動

(獨立試玩音樂角落的“土豆”遊戲)展示“土豆”節奏圖集,激發幼兒在音樂角落嘗試新的節奏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