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蘇州民間習俗禮儀【精品多篇】

蘇州民間習俗禮儀【精品多篇】

蘇州喇叭 篇一

喇叭,一種常見樂器。民間有關喇叭的歇後語還真不少,其中最爲熟悉的有兩句:窗戶口吹喇叭——名(鳴)聲在外;畫上的喇叭--沒法想(響)!誰能想到,這兩句歇後語竟會應驗在同一人身上。

蘇州話中的“喇叭”,不單指樂器中的喇叭,還有特殊含義。譬如:指把事情搞糟、耽誤事情、耽誤時間等情況,統稱爲喇叭,或喇叭腔。還譬如:事情一開始挺好,後來越弄越僵,越弄越不靈光,蘇州人就會說:“開頭蠻好,弄弄就要喇叭腔了。”

相傳,江蘇崑山陸家浜的吹鼓手早在南宋時代就名揚江南。當時,陸家浜鼓手中,有個非常出名的人叫阿福,擅長吹喇叭。他不但會吹長喇叭、短喇叭,而且更擅長吹彎喇叭。

由於阿福吹喇叭出了名,在蘇州一帶,人們都叫他鼓手阿福,後來索性叫他“彎喇叭”。 “彎喇叭”功夫確實到家,他練就—囗穩氣功夫,可以邊吹邊吸氣,使喇叭響聲經久不息。近代江南笛王陸春齡也有這本事,就是呼和吸放在一起,其實就是擅長透氣。

這年,太倉縣雙鳳鎮廟會,來請陸家浜鼓手前去助興,“彎喇叭”當然也去了。班子一到雙鳳鎮,竟碰上了好幾班鼓手,要唱對臺戲。陸家浜鼓手不甘示弱,要顯露鋒芒,比苗頭,打擂臺,不好輸給別人。所以陸家浜鼓手看着阿福,意思阿福是班子裏最厲害的人,今天就看你的了。 “彎喇叭”來了勁兒,胸脯一拍:“待會兒看我的。”等行鄉開始了,鼓手班子各自坐上一條船,順着搖船擺盪的節拍,拿出看家本事吹奏起來。 果然“彎喇叭”最吸引人,從東市梢吹起,一直吹到西市梢,喇叭聲音沒停過,氣口掌握的好,指法又是奧妙,吹出來的喇叭強而不吵、實而不虛、快而不亂、慢而不斷。 雙鳳鎮南北兩岸,人山人海,人們都跟着陸家浜鼓手船,還喊着:“‘彎喇叭’真有道理!”“‘彎喇叭,吹得最好!”“阿福靈光格!”

這時,阿福得意洋洋,屏氣屏得面孔通紅,喇叭吹得更加響亮。雙鳳鎮有三裏多長,再加船多搖得緩慢,鼓手船足足一個多時辰才停下。“彎喇叭”當然也吹了―個多時辰,喇叭聲也—直沒停,響了一個多時辰。 哪裏知道,船剛想靠岸,“彎喇叭”阿福一下倒在船艙裏,立不起身來了,囗噴鮮血,不要說再也沒法吹響喇叭了,當即竟閉上眼睛死了。

你們想想,吹喇叭是從喉嚨裏用力氣吹響的,又不是現在的電喇叭,阿福一連吹了一個多時辰,儘管他有穩氣之功,但終因疲勞過度,力盡精竭而亡了。 “彎喇叭”要面子,結果命也送掉了。“彎喇叭”一死,蘇州一帶老百姓十分震驚,在民間相互傳說着“彎喇叭”是窒息死的。 從此,人們把一切不順利的事,都說成了“窒死彎喇叭”。蘇州人有時還說:“三年不接客,接到一個彎喇叭。”是指店老闆開門做生意,結果顧客挑來挑去也沒買,生意也沒做成功。

因此,蘇州人嘴中的“喇叭”,不僅指樂器,對辦不好的事情、耽誤了事情或者事情的結果不好,就稱“喇叭”、“喇叭腔”、“彎喇叭”、“窒死彎喇叭”、“三年不接客,接到一個彎喇叭”,非常有趣

端午節習俗 篇二

1、佩掛香囊

端午節,蘇州風俗要戴香囊。吳中風俗歷來競尚麗巧,舊時繡制香囊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每到端午節前夕,閨閣女子媳婦妯娌們就要早做準備,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設計好新奇的文飾,再巧加刺繡。

2、懸掛菖蒲

菖蒲是有說法的哦,尖尖的菖蒲葉,喻爲劍;上面綁個大蒜頭,喻爲榔頭。大概的意思就是說,防止大鬼小鬼進屋裏來。買回來的菖蒲,按照老蘇州寧的做法需要用一小塊紅紙包紮一下,然後用繩子掛在門口。現在省事了,就直接拿紅色塑料繩捆住,掛門口。

3、穿五毒衣

蘇州的端午節有個很重要的習俗,就是給七歲以下的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圖案的“五毒衣”,同時還要掛上裝滿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頭鞋。由於端午節通常在農曆五月份,而這時蘇州地區即將進入梅雨季節,天氣溼熱,蚊蟲出沒,人也容易長一些痱子、癤等,而孩子抵抗力差,給他們穿戴這些衣服配飾,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體健康

4、蘭湯沐浴

與穿五毒衣一樣,蘭湯沐浴也是一種寓意健康的習俗。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用艾草、菖蒲等幾十種花草和藥材,泡製後用湯水沐浴,洗過之後據說可以達到蚊蟲不侵的效果。這一習俗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只有在江南一帶,才被稱爲“蘭湯沐浴”,體現出一種江南地菖蒲、艾草、野蓬,還有大蒜頭,區更爲精緻的文化特點。

年俗 篇三

端午食糉

端午食糉是蘇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在蘇州小巷深處,朱門半掩,廳堂裏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鹹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裏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龍舟競渡

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爲,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

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當爲“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詩人邵長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歎。到清朝,蘇州端午龍舟競渡盛極一時,地點衆多,“龍船,閶、胥兩門,南、北兩濠及楓橋西路水濱皆有之。”

喝雄黃酒

五月自古被稱爲毒月、惡月,百事多有禁忌。道觀,寺廟向施主贈送佩帶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因爲艾草、菖蒲以及雄黃都有驅蟲殺毒作用,過端午節洗艾水澡、懸艾、纏五色絲、飲雄黃酒等,成了普遍的習俗,都是爲了驅邪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