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課堂教學方法精品多篇

課堂教學方法精品多篇

教學方法心得 篇一

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情境的關注,是目前教學模式構建中的重點話題,也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探索的課題。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憑藉教材,順應兒童心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創設生動有趣、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徵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爲教學服務。

一、創設情境的含義:

創設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一定發展的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教材和教育對象的橋樑,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情境教學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創設情境的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恰當的創設情境的途徑。那麼,如何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依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如下幾種途徑。

1、語言描繪情境。

即教師運用語言的渲染、描述和感化作用,創造出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鼓動性的“情緒環境”,以撥動或震撼學生的心絃。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隨着低沉悲痛的哀樂響起,教師以沉痛哀傷的。語言創設情境,向學生展示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場景,讓學生心靈與十里長街上的人們產生碰撞,從而領悟到人們對總理的無比愛戴和深切悼念,爲後文作了鋪墊。

另外,教師的示範朗讀,學生的感情朗讀也是藉助語言來再現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內容和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教學《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作了如下的設計:

師(導讀):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我看到了——

生(補足讀):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師: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我聽到了——

生: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這樣,在師生共創的情境中,學生情感的火花被點燃,豐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覺地沉浸在文本描繪的美好景色中。

以語言描繪爲主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要求教師語言準確、簡練、生動形象,能誘發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感知所學的文本材料。

2、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如教學《畫楊桃》一文時,針對本地孩子不熟悉楊桃這種熱帶水果的實際,我特地把楊桃帶到課堂並指導學生觀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的樣子不同”有了感性認識,在豁然頓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事實就是的做法,同學們嘲笑“我”是錯誤的道理。

用實物演示情境,既可以由老師展示,也可以讓學生來展示。

3、電腦模擬情境

近年來,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幻燈機、投影儀等現代教學設備進入課堂,爲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有利條件。音頻、視頻、圖像等媒體信息,可以將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有機集成,以圖文並茂、聲形輝映的完整形象再現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並達到“感知、理解、運用”的目的。

如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課文講述的是1998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危險,抱着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由於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歷與課文內容有很大距離,我以剛剛發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導入,結合視頻、圖片,在聲與畫的渲染下,把學生的思維拉向地震的慘烈現場。學生一下子被影片中山崩地裂、驚心動魄的地震畫面感染了,爲後文學生體會父親在廢墟中挖掘的艱難做好了鋪墊。

4、圖畫再現情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僅揭示了詩與畫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樣也揭示了文與畫之間的關係。文與畫是相通的。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使文本具體化、形象化,符合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年齡特徵。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指導觀察,加上聲情並茂的講述,便於學生充分地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如《月光曲》一文中,《月光曲》的內容是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的。我是這樣設計訓練的:把皮鞋匠的聯想概括爲三個層次:(1)。月亮升起,海面平靜;(2)。月亮升高,穿過微雲;(3)。月亮高照,風起浪涌。這三個層次用簡筆畫展示如下圖。再通過朗讀感受意境,加上教師點撥,歸納出皮鞋匠聯想的三個畫面內容分別表現了樂曲不同的旋律:“徐緩清幽”---“逐漸增強”---“激昂有力”,樂曲的變化反映了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理解---同情---激動。

5、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就是用演出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體驗感情,感悟語言文字,溫習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個性。如低年級漢語拼音的教學比較枯燥乏味,若創設角色扮演的情境,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如讓一部分學生扮演聲母,另一部分學生扮演韻母,他們各自戴上對應的頭飾找朋友。表演聲母的同學,遇見表演韻母的同學說聲:“你是我的朋友。”然後彼此拼讀出音節。這樣的扮演,讓學生個個興趣盎然,教學效果倍增。

6、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啓動人聯想和想象的藝術,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教師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創設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和鼓動性的“情緒環境”,往往能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至始至終奏響哀樂,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整節課讓學生沉浸在悲傷和哀痛之中,在朗讀和感悟中對周總理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境的途徑。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不僅對激發學生的求職慾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

常用的教學方法 篇二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覆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爲習慣的教學方法。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

8、啓發法

啓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

班主任基本類型評語 篇三

班主任基本類型評語大全

一、有指導方法的評語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計算、觀察、分析的錯誤時,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性指導,讓學生明白正確的解題思路。特別是在解應用題及利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時候,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不明確而產生的錯誤。這時,老師在邊上寫上那麼幾個字,如“先找準數量關係式”“採用逆推方法試試看”“第二步該幹什麼”“你的簡便法的依據是什麼呢?”等評語,實際是向學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改正、找錯,從而真正明白掌握該類型的題目。此時,老師的幾句話,就有“四兩拔千斤”的功效。

二、有激發興趣的評語

恰當的評語,不僅能給學生指導學習方法,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如,對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不妨寫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真聰明!你肯定還有高招,因爲你是老師的驕傲!”表揚優生但也不能責罵較差的學生,相反,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有進步,繼續努力!”“看到你在進步,老師真爲你高興,因爲你付出了勞動”“你準行,老師相信你!”這樣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充滿了希望,從而逐步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有激勵思維飛躍創新的評語

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如果能在留意學生解題正誤同時,注意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的精妙之語,給學生以點拔,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啓發學生拓展思路,發揮潛能。特別是“一題多解”的應用題,利用評語,“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見解的獨特性,對“一題多解”有的同學只用一種方法的`,則寫上“還有其它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寫上“了不起,有創造性!”的評語,學生看了高興,還對前幾種方法進行分析,比較找出規律。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創造性學習的動力。

四、利用持續不斷的評語,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班主任評語要短小精悍,應具有穿透力,必須客觀地,辨證地看待學生,要以小見大,但不誇大其詞,不掩飾錯誤,在評語中不僅要評價學生的作業情況,同時還要讓學生知道你是不是真正地瞭解她、關心她,老師是否喜歡他,真實地、堅持一分爲二的觀點,客觀及時的指出他們的缺點,誠懇地提出改進的意見與希望。鼓勵性地評語融進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啓發、引導、激勵、鞭策學生,使學生不僅在學習上有所突破,同時也受到了鼓舞和教育。

教學方法心得 篇四

教育,是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須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身積極主動的發展。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髮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身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發展。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運用了三種主體性教學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對一個教師來說,善於爲學生營造寬鬆愉悅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教師與學生關係和諧了,學生自然地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也就會自然地形成。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減輕學生心靈重負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情感交流活動比較多,在教學中,要注意這種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樂課之前,我經常用錄音機播放音樂,或面帶微笑和學生輕鬆地談話,或敲一敲打擊樂器等。一上課,我以親切隨和的教態和學生一齊聽着音樂參與做律動,這樣創設了一種愉悅、合作的學習氣氛,而學生在一種激奮情感的驅使下,很快產生了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情感的心理需求,這就爲後一環節的教學,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如在教第一單元《動畫城》中《小機靈的歌》一課時,教師彈奏《西遊記》插曲《一個師傅仨徒弟》,在導入新歌時教師說:“難聽出來了,這是哪部動畫片的插曲?如果聽出來,就跟着音樂模仿一下動畫片人物的動作。”教師彈着學生熟悉的《西遊記》插曲,學生都很認真地聽,有的學生走到臺前模仿起孫悟空、豬八戒的動作,嘴裏還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因爲學生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片中的人物,教師在創設了讓學生進行音樂體驗的氛圍後,又調動他們的音樂學習經驗,用較爲熟悉的《西遊記》插曲引人,進行了情感與音樂經驗的雙重鋪墊。當學習《小機靈的歌》時,學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動參與,積極交往法

主動參與,有助於學生自覺掌握科學知識和相關的思想方法,獲得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發展的主動權,形成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關係和諧,和學生平等相處,有了真摯的情感,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才願意接近老師,願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師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親切和藹的教態,都是對學生的信賴。有了平等和諧的音樂氛圍,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願意去表現自己,才能主動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如在一年級實驗班有一個男同學,上音樂課不願唱歌,不願跳舞,非常靦腆,老師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動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還是不唱,最後我鼓勵他上課坐得那麼好,聽得那麼認真,肯定在心裏早已經聽會了,看會了,然後我讓組裏的其他學生唱歌,讓他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結果他不但不爲難,接過樂器伴奏起來,效果很好,我及時鼓勵他,最後他不但用打擊樂器伴奏而且還唱起了歌,這時全體學生爲他鼓掌,這次鼓勵,使這個學生以後積極地參與到了音樂活動中。

三、激趣表現法

只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活動形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爲國小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如在課堂上有時我這樣提問:“老師和你一起唱這首歌好嗎?”“有誰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你挑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這種平等、友好的態度,學生容易接受,樂於表現。在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研究怎樣表現歌曲時,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表現方式。在分組展示時,有的學生選擇用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或用不同樂器未同一節奏,或用相同樂器擊不同節奏;有的用表演動作表現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對唱、小組對唱、領唱等),還有的用圖畫、色彩表現歌曲等,形式豐富多彩,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個性,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調控能力、獨立判斷決斷能力、自學能力,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有了競爭意識、學會與他人交流,培養了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還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學生素質的形成和提高,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在這個內化過程中,我們必須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淺談現代教學方法的變革趨勢 篇五

一、重視學習方法的探新,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指的是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屬性,其核心是其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能動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學習的選擇性、獨立性和自覺性;學生的創造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性、批判性、自由性、生成性、超越性及其有個性特點的意義建構。而傳統教學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注入式傳授,實際是知識灌輸,重視大運動量的練習、作業,實際上流於機械訓練,學生面對的是教師的權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權話語”,其學習方式就是死記硬背和交差式(爲了交作業)的練習,根本無主體性可言。

現代教學要培養具有自我更新知識能力的終身學習者,這要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應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學法的方向進行。首先,應該積極開展學習理論的研究,學習策略、認知策略、智力技能應該成爲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的熱點。其次,應該注重學法的研究。當代學習方法改革的實驗和創新,異軍突起,佔盡風騷。放眼看來,發現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建構學習、活動學習、體驗式學習、自由學習(即非指導性教學)、問題解決學習等等名詞術語、教改項目、經驗總結、實驗報告、研究論文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

二、重視教法學法的統一,突出師生教學的互動性

學習方法的研究和實驗,極大地衝擊了傳統教學方法重教輕學的觀念,動搖了教師“滿堂灌”、“控制練”、“考法寶”的教學方法體系,出現了教法與學法的整合統一。教師具有主導作用,但不能“主宰”教學活動,“教學教學”不能有教無學,也不能有學無教。因爲教學的本質應該是交往。保持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適當張力,消弭教法與學法的分離,尋求教的活動與學習活動的有機統一,應該成爲傳統教學方法迴應“學習方法”挑戰的對策之一。

思想的磨合激盪,實踐的創新選擇,使“以教爲中心的”教法與“以學爲中心”的學法從對峙走向整合,從分離走向統一,從“一統天下”或“完全取代”走向雙方張力的積極互動。既然已經在“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起來的方法”這一基本觀點上取得了共識,那麼,出現“發現學習—發現教學法”、“自由學習—學導式教學法”、“自主學習—對話交流教學法”、“探究學習—發現式接受式探究學習教學法”、“建構學習—掌握學習教學法”、“活動學習—‘茶館式’教學法的變化就不足爲奇了。當然更重要的是應該倡導“注入式灌輸”向啓發式教學、主導式教學向合作學習教學、接受式學習向有意義學習、學會式教學向會學式教學、講授法向談話法討論法的轉變。所有這些變革,集中體現了“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統一活動的方法”即互助互動的教學思想。

三、重視情知教學的整合,突出教學活動的生命性

傳統的教學重知輕人,先是割裂知識與智力、能力的關係,爾後開始強調知識教學與智力發展、能力培養的統一,這既體現在教學目標上,也表現在教學過程的活動方式即教學方式上。如由傳授教學法發展到“啓發式”教學法,由講授式教學法發展到“講練結合”教學法,由授受式教學法發展到“發現式教學法”,其他如“演示法”、“實驗法”、“讀書指導法”、“談話法”、“實習作業法”、“參觀法”、“示範模仿法”等等,無一不是爲了達到促進學生知識和智力發展的目的,體現出濃厚的主知主義、理性主義色彩。

主知重智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富於理性而單調乏味、邏輯嚴整而枯燥無趣、肅整冷峻而沉悶呆板、有緊張活動而無勃勃生氣;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有目標任務而無求知興趣,有死記硬背而無探索慾望,有機械練習而無求新衝動,有好勝心而少好奇心,有好成績而少好心情,有高分數而無“高峯體驗”。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辨析知識正誤卻不一定能做出善惡美醜的價值判斷,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卻不一定有追求真理的熱情態度,有刻苦勤奮的表現卻不一定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毅力,能遵守教學規範和紀律卻不一定能經受失敗與挫折的考驗,有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卻不一定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樣的人就是所謂“單向度的人”。

這種割裂知、情、意的教學方法,20世紀50年代末就受到教學改革家如贊科夫、布魯納的批評,他們指出,教學活動應該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使學生產生興奮感、自豪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對割裂知、情、意的教學方法也持批判態度,他們指出,人的知、情、意具有統一性,教學活動要滿足人的多種需要,應激發人的潛能,促進認知與情感、意志的統一發展。更尖銳的批判則來自於後現代主義思想家。他們指出,心靈不是信息加工器,而是意識、思維、想象力、目的性、創造性與認知的有機集合體;他們批判傳統教學使人喪失個性,成爲無血無肉無感情的抽象的人,強調教育教學必須關照人的“整體心靈的培育”。

我國以葉瀾先生爲代表的教育理論家將人本的教育思想發展成爲“生命教育”理論,認爲教育是“爲了人們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一種社會活動”,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分門別類知識的增長,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應當是一種生命活動。

在這樣的教育思想理論的背景下,暗示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和對話式教學、體驗式教學、遊戲式教學、實踐式教學以及非指導性教學等紛紛涌現,並日益受到重視。還有發現教學、程序性教學、掌握學習、“探究—研討”教學等教學方式中包含的反饋策略,也被遷移借鑑到各種新老教學方法中。其中,上海青浦教學實驗改革的情意策略、及時反饋鼓勵策略和特級教師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影響較大,爲許多學校教師借鑑採用。所有這些注重情知整合的教學方法的採用以及與這些教學方法相關的人道、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形成和融洽、愉快、活躍、開放、寬容、合作的教學氛圍的營造,必定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產生熱愛之情,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想、靈感、興致和個性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同學和老師對話交流,智力互激,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鳴,從而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提升了智慧,而且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受到鍛鍊,潛能得到誘發,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創造力得到解放,主體性得到提升。

四、重視教育技術的開發,突出教學方式的現代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已成爲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主題。教學理論應該高度關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開發,探索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教學方法改革的策略。

1.出現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形態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的趨勢。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是全新的教學方式。如果說現行多媒體教學還因爲多數是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未能表現出全新形態的話,那麼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教學同傳統課堂教學聽音型、聽說型、聽說對比型、視聽比較型相比,則因其將聽音、聽說、視聽、對話、示範轉播等多種功能結合於一體,而具有了“全新”教學方法形態的特徵。而教學網站、學習網站的始建,網絡課程的開放,師生“在線輔導答題”、“視聽對話”、“網上練習作業及批改”等形式的嘗試,足以說明“網絡多媒體”新型教學方式方法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生命力。

2.出現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充實和完善現代教學方法的趨勢。這裏所說的現代教學方法,一是指上世紀下半葉國外出現的發現學習法、暗示教學法、範例教學法、圖示教學法、程序教學法以及我國上海育才中學實驗的“茶館式”教學法等;二是指新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倡、主張的探究性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體驗式學習以及影響較大的“情景教學法”、“非指導性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上述教學方法如採用網絡多媒體手段教學,有利於創設逼真的情境,呈現生動形象的音、像、畫,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信息資源;在網絡多媒體教學條件下,學生既可以獨立自主地學習、探究和發現,也可以採取有指導的發現和探究學習,可以自主檢索文獻,查詢信息,調取相關材料,也可以同教師或同學網上交流和協商,自由陳述不同意見,表達見解和疑問,還可以在虛擬實踐活動中進行練習和作業;教師的指導、評議、反饋強化可以個別化、及時化,也可以在線“旁觀”無組織的自由學習。

3.出現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的趨勢。傳統教學方法指的是教育學中所說的“常用教學方法”,即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參觀法、討論法、實習作業法、示範—模仿法、練習—反饋法等。這些常用傳統教學方法歷經數百年,自然有其難以被完全取代的地位與作用,但是也確實存在着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而現代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採用,則可以揚長避短,概括地說可以解決呈示信息的效率、效果問題,使演示更加形象、生動、動態和直觀。教與學的網站使學生有充分表達意見的平臺,使作業批改、練習指導反饋更加及時,使複習個別化和因材施教更加現實,使參觀、見習感知突破時空侷限,使實習作業有更加仿真的情境。舉例說,網上“虛擬實驗操作”,既可以提高效率,人人動手,解決傳統實驗設備有限、難以全員動手的問題,又可以節約教學資源。此外,在網絡多媒體技術條件下,反覆練習、及時複習等也更有可能。

屏幕類型 篇六

機箱按照結構劃分可以分爲AT、ATX、NLX、FLEX-ATX等類型,

機箱類型

AT結構的機箱隨着AT主板的淘汰而日趨消亡。而NLX、FLEX-ATX只有某些品牌機上才能看到,市場上很少見到相同產品。所以大家選購機箱多數都是選購ATX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