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篇一

《唯一的聽衆》是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變化》的一篇文章。根據本文的教材特點和學習重點,我在教學這一課時,主要是採用抓重點語句描寫來感悟人物內心的方法。對於學生的學法指導上,主要採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的方式。教學時,我努力抓住課文的兩條線索,以學習老教授的描寫爲主,聯繫“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寫爲輔,力求把這兩條線恰當地揉和起來,以便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老教授的愛護和鼓勵對年輕人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機會,通過聽一聽、問一問、想一想、畫一畫、論一論等多渠道學習與訓練,

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而課文的理解重點就是通過老婦人的語言神態描寫和“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寫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學習課文時,着重品味描寫老教授真誠的語言和神情的語句,展開合理想象。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篇二

核心提示:《唯一的聽衆》這篇文章通過對老人的語言,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教授對“我”的真誠無私的幫助,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課文以兩條主線展開情節,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

《唯一的聽衆》這篇文章通過對老人的語言,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教授對“我”的真誠無私的幫助,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課文以兩條主線展開情節,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本文的重點是品味描寫老教授真誠的語言和神情的語句,體會其心理及其對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進而體會老教授對主人公無私的關愛和主人公對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據這一重點,在深入學習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老教授的語言、動作、神態,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課上,不僅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關愛、鼓勵和幫助,還引導學生學習體會老教授那詩一般的語言,使語文課重語言感悟的同時,又注意語言的表達,語文課上充滿語文味。通過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被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材的美德所感動,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但在教學過程中,對有的句子如“那沙沙的足音,有如悠悠的小令”品悟不夠,學生沒能體會到當時作者找到一處練琴的好景緻而興奮的心情。

《唯一的聽衆》優秀教學反思 篇三

《唯一的聽衆》這一課時的教學完了,走下講臺的我想談談本次教學的得失成敗。

在語文課標中有提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所以我在課堂中極力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引導學生體會語言,關注課文的表達方法,不僅在這堂課中,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訓練學生體會領悟課文中的情感,並學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我在教學中採用引導式教學,探究體會批註,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第一課時,我用音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課文內容,圍繞“唯一”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感悟這位老人對主人翁的重要性。

在第二課時,在精讀課文的環節中,抓住老人的語言、神態描寫,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的時候,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將人物的心理活動借讀者的口說出來,從而掌握寫人文章的特點。

本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設計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了寫人文章的特點,體會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從而學會了感恩,懂得了關愛;從學生的朗讀和課上情緒,可以看出學生感到了文章語言文字的美;閱讀能力、賞析能力、寫作意識等得到良好的培養。

雖有這些可喜的之處,但是縱觀本課堂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學方法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感悟不夠。閱讀要讓學生親力親爲,與文本對話,我由於過於急切,將自己的閱讀代替了學生閱讀,課堂中,讓學生主動來探討課文的時間較少。雖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爲粗淺的。

三、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着一定的障礙。比如,“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這一句,老人爲什麼會這麼這樣?在這裏,我對學生的引導還是不足的。

四、課堂上的語文味的體現,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說課堂上,我安排了一個展開想象,你想對老人說什麼?學生進行了簡單述說。預設中有個練筆,但是由於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說一說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的就不夠了。

經過這次的教學,我想在往日的教學生涯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多積累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篇四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爲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結合備課中教學設計的四個方面,即:學法自動化;朗讀多樣化;理解多元化;問題焦點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法:

臨近畢業的學生已經有六年的閱讀經驗了,足以掌握寫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課堂上學生的確是在實實在在實踐着,他們用筆批註着老教授的語言、神態、動作,“我”的心理描寫,並或多或少地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學生精彩的批註,並及時表揚,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多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我及時進行了肯定與點撥,強化了學習行爲,努力體現了六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當然,在巡視中過程的評價是否對學生思考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造成學生的思維斷路,這也是今後要研究的問題之一。

二、盡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提煉內涵:

範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力求豐富多樣,與教學需求密切聯繫。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於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範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指名讀前學生帶着體會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讀;最後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在梅雨薇同學朗讀不夠完美時,我及時範讀,並讓她再讀,能讓孩子們在本課的朗讀中,明確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課一得。這種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既給了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爲一談。於是,學生劃批、彙報時應以老人爲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閱讀時,除了彙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獲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小提琴手的變化,所以,當大家交流時,很多學生都談到了“我”的變化,而我沒有打斷他們的發言,在尋找到合適的機會後,我指出了應該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寫,談自己的體會。於是,學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談出了不同的體會,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馬”,幸運地是遇到了這麼好的“伯樂”;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沒有給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導,但給予了我源源不斷的信心與勇氣等等這樣精彩的言論。在此基礎上,我總結到:“我們作爲讀者,都爲文中的‘我’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養,有學者風範。她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予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衆矚目的舞臺中央。

四、着力使學生在質疑中明確主旨:

我備課一貫以學生的預習本上的問題作爲調查學生學情的重要憑據,也就是要摸清學生的閱讀起點、疑點。經過統計,本課書在學生質疑中我篩選了4個有代表性的問題。2個直接融入備課,2個作爲課堂相機處理。這兩個問題便成爲了本課的焦點問題:

①我爲什麼不揭穿這個謊言?

②我爲什麼總會想起這個唯一的聽衆?

使學生的閱讀逐漸深入,有了明確的方向,解決了他們真正不明白的'問題。在課上對於第二個問題的研究還是較爲滿意的,但是,第一個問題由於教學時間的原因,挖掘不夠深入,成爲本課的遺憾。

縱觀本課閱讀教學,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認爲學生的發言面較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衆的“角色”,導致課堂氣氛不理想,略顯沉悶,我將深鑽教材,提高設計水平,找準學生起點,提高教學藝術,使閱讀教學不斷進步;那個領夾式話筒靈敏度很高,課堂上我已經習慣了的頻繁手勢總在話筒跟前晃動導致噪音,使我感到有些無所適從,一心掛幾頭,緊湊的課堂節奏似乎不容我去多思考細調整,在40分鐘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可謂是“帶着鎖鏈跳舞”,看來還得像年輕人一樣多有幾分機智和靈動纔是啊!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篇五

1、在我校“同課異構”主題教研如火如荼地拉開序幕之際,我們六年段確立了《唯一的聽衆》作爲研究課題,並展開集體備課,深入討論。這種形式的教研,我們都有同感,既能取長補短髮現問題又能發揚個性發現亮點。在對比中,我們的收穫是累累的。現就自己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進行反思。

這篇課文寫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琴藝糟糕、喪失自信到成爲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是什麼力量使他成才?我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

首先,直奔首尾段,對照變化,探究原因,設置懸念。我先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兩個自然段,然後師生合作:

師:開始,作者連一支曲子都拉不好,

生:後來,作者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

師:開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

生:後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

師:開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沮喪,

生:後來,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小提琴。

師:開始,作者被家人稱爲音樂白癡,

生:後來,他成功的變成了出色的提琴手。

此時,學生心中都會產生一個疑問:“我”爲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於是就帶着強烈探究慾望進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接着,精讀重點段落,潛心研讀,品味語境,體驗情感。爲了讓學生感受老教授循序漸進的鼓勵,我讓學生反覆誦讀老人的四處語言描寫和三處神態描寫的句子,討論交流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地鼓勵“我”,由此“我”的心理和行爲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激勵學生體會每一句鼓勵的話語和每一個眼神都飽含着老人的用心良苦。還設計了說話訓練,激發學生大膽想象:

(1)當“我”拉出像在鋸牀腿的聲音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

(2)當“我”有了幾分信心,每天去練琴,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

(3)當“我”漸漸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樂,她平靜地望着我,彷彿——

同是“平靜”,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下卻包含了不同的含義:從她的眼神裏“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和鼓勵,讀出了老人對“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這樣,學生思路理清了,對老教授這個人物瞭解更加深刻了。

此外,課文的語言如詩一般美,爲了培養語感,我除了讓學生同桌合作讀書、小組賽讀、配樂朗讀外,還指導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學生興趣大增,有的想當“唯一的聽衆”,有的想當“我”,讓學生走進文本,再現文本,聲情並茂地表演,入情入境,昇華情感。

這堂課遺憾的地方也不少,如教師激勵性語言不多,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不多,今後,我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

2、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爲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

本文的重點是品味描寫老教授真誠的語言和神情的語句,展開合理想象,體會其心理及其對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進而體會老教授對主人公無私的。關愛和主人公對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據這一重點,在深入學習時,主要抓住這些句子來體會老教授對“我”的鼓勵。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找到相應的句子,但對於隨着“我”的表現不斷變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辭不同,學生體會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還有,先從語言入手,再從神態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體性把握。也許正是因爲理解、體會不到位,使得學生想象老教授當時心裏想的內容顯得單調、空洞。而且縱觀本課閱讀教學,學生的發言面較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衆的“角色”,導致課堂氣氛不理想,略顯沉悶;拖堂的問題一直是我的頑症,在35分鐘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可謂是“帶着鎖鏈跳舞”。我將深鑽教材,提高設計水平,找準學生起點,提高教學藝術,使閱讀教學不斷進步。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篇六

《唯一的聽衆》一課講述了”我“在學拉小提琴時,一位知名的音樂教授對”我“真誠無私的幫助。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爲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的事。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考慮許久,我把重點放在體會老教授的言行,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讓孩子通過老人的語言、通過老教授的眼神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同時提升到”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

教學中,我從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唯一的聽衆指誰,爲什麼稱她是唯一的聽衆?從而將學生的探究引向重點:老人是怎樣鼓勵我,讓我今天能夠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小提琴?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之後,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老人的語言、神態等語句,弄清楚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她爲什麼這麼說。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向同伴彙報……理解老人的真誠、無私。但是,在理解文中老教授三次”平靜的眼神“的含義,學生還只停留在表面,對老教授這個人物的認識還沒達到一定的高度,反思本環節的教學設計,如果適時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充分地體驗感悟,最終讓學生對老教授的認識從善良、真誠到用心良苦、德高望重。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充分,但從讀的效果上還可以有提升,如果藉助一些音像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真實地遊歷於文中,感受老教授的高尚人格,讓學生在用心聆聽中去揣摩我的感情。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轉換角色,懷着同樣的心情讀一讀,在讀中去感悟我的心情變化,然後抓住重點詞進行反覆地誦讀。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讀,老教授的真誠無私就會深深感染了學生,使學生在讀中有所領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最終和作者產生共鳴。

《唯一的聽衆》教學反思 篇七

《唯一的聽衆》是一篇新入選的文章,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爲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而且這個善意而美麗的語言,也感動了每一位學生。

作爲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一定的閱讀經驗了,已經掌握了寫人文章的許多方法。因此,我沒有指導學生如何去學,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批註理解,由於我們已經嘗試了一年的批註閱讀,所以學生們也早就有話可寫了,只見他們用筆批註着老教授的語言、神態、動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寫,並或多或少地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學生精彩的批註,並及時地表揚,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多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我也及時進行了肯定與點撥,既強化了學習行爲,又實實在在地檢驗了學生對於學法的掌握水平。

這篇課文有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兩條主線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爲一談。於是,我引導學生劃批、彙報時以老人爲主,以“我”的變化爲輔,這樣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點,又無遺漏,學生也有的放矢,彙報起來也就頗爲精彩,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馬”,幸運地是遇到了這麼好的“伯樂”;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沒有給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導,但給予了我源源不斷的信心與勇氣等等這樣精彩的言論……在此基礎上,孩子們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可獲缺的努力。更爲可喜的是孩子們能聯繫自身,談自己的親身經歷,不僅學會了感恩,更意識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這節課上下來我和孩子們都受益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