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一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齊,提出“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始,我從“玩”字入手引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針對孩子好玩的天性,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愛玩的活動,在玩中有什麼感受,從而自然引入新課的資料。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學生與學習資料的聯繫,容易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爲資料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忙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爲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潛力得以提升。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二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我就是朝這個要求做的。

課一開始我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爲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我從文尾出發(最後一自然段)幫助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麼,並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麼成績。緊接着,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

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於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接下來,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尊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想一想:爲什麼?其中穿插了《列文虎克磨放大鏡的故事》,穿插了《活雨滴的故事》。使文章的前後聯繫更加緊密。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文章學到這裏,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玩出這麼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麼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爲,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後的祕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着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穫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學生讀後會感慨頗多。

整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1、注重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

2、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注重整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努力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由表及裏,對詞語的品味由缺少感覺到體會出其精妙,對文章的表達由沒有關注到有所領悟,對讀法、寫法由有所知到能夠用。

3、教師的“教”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注重發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於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範,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三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後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穫;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後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麼發現。

課後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主要是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明白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閱讀,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至於課後的小練筆並不很理想,我認爲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以後這方面要加強。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四

《玩出了名堂》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對於這樣的文章,孩子普遍比較感興趣。在課的設計中,我用一個“玩”字貫穿始終。在初讀課文時,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現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針對這點,在課的開始,我就從課文整體入手,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的遊戲和玩中的體會,然後讓學生玩鏡片,由此定準“玩”和“名堂”兩大基調,讓學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在講讀課文中,我主要採用了“讀悟法“進行教學,不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就在這充足的時間、空間中。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的最後,也就是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啓迪之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我讓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學生從文本走到文本外,有超越了文本。

但在課堂中,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整節課下來,比較輕鬆,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啓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的思維侷限於一個圈內,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着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五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透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爲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樣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資料,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樣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爲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麼新發現,之後又有什麼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麼?之後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瞭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爲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述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理解。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於課堂。這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六

20xx年3月19日星期四第一節課是語文課,我在組內上了一節研討課,課文是魯教版第六冊第九課《玩出了名堂》。

上完課,我們組內聽課老師一回到辦公室就聚在一起,共同研討這節課的無效教學表象。第三節課,我們全組語文老師又對此課進行了全面、細緻的二次研討。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對這一課不足之處又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從內心裏我也非常感激這些在我專業成長之路上給予我幫助的組內老師。

本課的教案是在“個性---共性---個性”三環節的備課的情況下生成的,可以說是集組內七位老師教案之精華,博衆家之長,補自家之短。有句話說的好:“預設是一種狀況,而生成則是另一種狀況。”經過大家的研討,我對在本課教學中出現的無效教學表象進行了深刻反思並積極思考出瞭解決方案。本課的無效教學表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小組合作學習時,沒有留出組內成員獨立思考的時間。

2、小組合作時,出現了個別同學沒有參與學習的情況,老師沒有注意到,從而出現組內答案不統一的現象。針對以上兩種無效教學表象,在組內老師的羣力獻策之下,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制訂出了以下解決方法:針對第一種無效表象,我想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後,再讓組內成員進行合作學習。對於第二種無效表象,在小組合作交流完畢後,小組長要檢查組內每一個成員的完成情況,這樣就不會出現在本課教學中小組成員勾畫“列文虎克‘玩’的句子”的不完整性。如果在交流中出現無法說服對方觀點而僵持不下時,小組長可以舉手示意巡視中的老師幫助,教師這時可以點撥、引導……使其組內成員達成一致,最後,小組長檢查全組成員是否答案相同。這樣,上述無效教學表象就不會發生了。

教師只有在不斷地上課、反思之中,才能越發變得成熟起來。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啓發。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教學媒體】

1、生字詞卡片或製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蒐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麼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並讀題)讀題後你想到了什麼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⑵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蒐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三、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 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爲是浪費時間的行爲,你們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⑶ 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瞭解他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好嗎?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⑵ 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

⑶ 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 聯繫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麼看法?

⑸ 帶着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閒、待、閱”。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五、課後作業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八

我在教學《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時,課前首先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談談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在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並提出思考題: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集體討論解答,這樣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爲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是以 “玩”字貫穿全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中要緊扣“觀察”這一主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細心觀察,有所發現。我遵循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遊戲中的體會,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在第二課時教學時,由於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講述這個故事了,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交流感悟和小練筆上。學生相互交流了受到的啓發和感受後,又進行了二十分鐘的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還未下課就已有學生寫完了,我讓這些學生站起來讀自己的作品,學生興趣很高,從孩子們的字裏行間中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和收穫,下課時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寫完了。看來,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樂學易寫。

不足點:在課前同學們都能說出自己玩得如何精彩,可在第二課時小練筆時很大一部分同學記的是“流水賬”,學生說的精彩寫的平鋪直敘。怎樣扭轉這種局面呢?我有些困惑,但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不懈努力,一直探索。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篇九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齊,提出“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透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我就是朝這個要求做的。

課一開始我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爲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我從文尾出發(最後一自然段)幫忙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麼,並透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麼成績。緊之後,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

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資料。於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能夠幫忙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資料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資料,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接下來,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尊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想一想:爲什麼?其中穿插了《列文虎克磨放大鏡的故事》,穿插了《活雨滴的故事》。使文章的前後聯繫更加緊密。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又幫忙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文章學到那裏,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玩出這麼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麼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爲,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後的祕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着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穫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項事業,務必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學生讀後會感慨頗多。

整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1、注重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潛力,養成閱讀習慣。

2、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注重整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努力使學生對資料的理解由表及裏,對詞語的品味由缺少感覺到體會出其精妙,對文章的表達由沒有關注到有所領悟,對讀法、寫法由有所知到能夠用。

3、教師的“教”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注重發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於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範,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