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

第1篇:《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

《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

《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螞蟻搬豆》這首兒歌深得幼兒喜愛。我先讓幼兒欣賞故事,理解歌詞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學唱歌曲,幼兒學起來就比較容易。因爲有了對歌曲的理解和喜愛,幼兒也特別樂意去嘗試表演,如:螞蟻急得直搖頭,想出好辦法後,大家一起將豆子擡着走等,活動效果比較好。

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展開討論:你有什麼好辦法幫螞蟻把豆子搬回洞中?幼兒都積極幫小螞蟻想辦法。吳景山說:“用力一搬,就能搬回洞中了。”林振慧說:“叫它媽媽來幫忙,就可以了。”王承恩說:“叫多多的小螞蟻來幫忙,一起搬回洞中。”

幼兒幫小螞蟻想出了許多許多的好辦法。在這次活動中,隨樂曲合拍的做出螞蟻走路、打招呼的動作,合拍這個要求沒有達到。經過反思,如果課前幫幼兒設計好理解的圖譜,那效果就會不一樣了。現在想來,圖譜對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有很大的幫助。

第2篇:《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

這篇《螞蟻搬豆》音樂律動教學反思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一:中班《螞蟻搬豆》活動反思

今天我對全園開展了教研活動《螞蟻搬豆》,這一活動源自於《蔬菜派》這一主題。這首歌曲詼諧有趣、語言質樸、清新、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和仿編。在開展完第一課時後發現,孩子們的興趣未免,所以生成了該活動——《螞蟻搬豆》第二課時。活動以:“還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螞蟻將豆豆搬回家?” 這一問題爲主線,激發幼兒興趣。畫辦法就是我們將這個情感體驗有機的融合到了生動形象的藝術教育中的一個活動。

《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中班幼兒在學習用繪畫、符號的方式,表達想法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用畫圖的方式能讓孩子在表達內容時有更多的自由,獲得滿足和成功感,這樣也能照顧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讓每個幼兒動腦筋想一想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努力爲每個幼兒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並讓其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開展該活動時孩子們的思維還是很活躍的,幫小螞蟻想了許多搬豆豆的辦法,並且還畫出來了,好棒喲!

葛詩語:“將豆豆下面裝一個輪子,將豆豆推着走”

石巖鬆:“可以請來一輛吊車,將豆豆掉着走。”

郝思琪:“拿來一根繩子,將豆豆搬起來拉着走。”

於張賢:“找一個小棒,將豆豆擡着走。”

孟凡俊:“用手滾着豆豆走。”

繆 野:“找一根小棒將豆豆一敲,豆豆就進洞了。”??

還有許多小朋友想的辦法也很不錯喲!尊敬的家長可以回家問一問,你家寶貝想出的什麼好辦法?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二:中班螞蟻搬豆活動反思>>(868字)

本活動是一節中班的音樂活動課,整個活動就在看看、聽聽、說說、唱唱、玩玩中進行。本活動注重幼兒的主動學習,在吸引幼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學唱和理解歌曲內容。活動中除了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兒外,我覺得老師的體態和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提問和應答就是教師課堂語言的關鍵和重點,是引導孩子在教學中學習和思考的重要手段。

每一個問題就像一個“驛站”,是各種過渡性的提問串聯起整個活動的各環節。本活動就有這樣些過渡性的提問:1.小螞蟻呀遇到了一個困難,我們來看看圖片,說說小螞蟻怎麼了?這個提問就有效連接了導入環節和第二環節。2.小螞蟻搬不動豆那怎麼辦呢,你能想想辦法嗎?這個提問就有效地從學唱第一段歌曲過渡到學唱第二段,並啓發幼兒的思考。

教師的提問也必須要有針對性。就比如該問題“小螞蟻呀遇到了一個困難,我們來看看圖片,說說小螞蟻怎麼了?”這個提問明確指出要先觀察圖片,通過圖片猜測小螞蟻的行爲。所以這樣的提問具有明確指向性和針對性。

教師提問的方式、提問契機、提問的語氣對教學效果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對孩子的思考更有着牽引的作用。比如在本活動觀察第一段圖片環節,孩子沒有看懂第三幅圖片。只是粗淺的知道小螞蟻在搖頭,那爲什麼搖頭呢?孩子不明白。這時老師及時追問:“小螞蟻搬不動豆,那可怎麼辦呀,它心裏會是什麼感覺啊?”老師利用帶有焦急語氣的提問,結合焦急的面部表情來引導幼兒懂得第三幅圖的意思原來是“急得直搖頭。”

活動中也應避免單一的提問模式。以往在故事教學中存在着一個傳統的提問模式——教師先是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要求幼兒認真聽;講完故事以後提問題,如“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的每一段發生了什麼事?”“故事裏面有誰和誰?”“他們都說了些什麼?”最後還要問“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這種提問模式形式過於單一,影響幼兒聽故事的新奇感和敏銳感。同樣的,本音樂活動,歌曲的內容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但我並沒有像以往的故事教學一樣單一地聽、說、提問。而是出示歌曲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通過幼兒主動地觀察、理解來滲透歌詞內容,引導幼兒理解歌曲。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三:中班音樂活動《螞蟻搬豆》反思>>(647字)

在教學活動中,我是由螞蟻搬豆的故事引出了這個音樂活動。通過故事引出歌曲內容,顯然孩子們對這個音樂活動更加的感興趣了,在教學活動中歌詞的理解也容易的多了。由於歌曲的教學簡單了許多,很多小朋友都非常想表演。

在教學活動中,你有什麼好辦法幫螞蟻把豆子搬回洞中?對於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孩子們都討論的非常的積極。想出了許多的好辦法,蕾蕾說:“可以請螞蟻媽媽來幫忙。”能能說:“可以請多一點的螞蟻來幫忙。”喆涵說:“我會幫助螞蟻請一大羣的動物來幫忙,這樣螞蟻就能把豆運回洞裏了。”雄說:“我也可以去幫助小螞蟻一去搬豆,這樣他就不會滿頭大汗了。”通過這樣一個話題的探討活動,孩子們充分的展開了自己的想象,說出了自己想法。

然後,我們又通過了孩子們想的辦法進行表演。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但是在本次活動中,也有許多的不足,教具準備的不夠充分,很多孩子都想進行表演,螞蟻的頭像沒有,所以表演的時候下面看的小朋友不能很直觀的看出來。在我講故事的時候,我覺得也是可以藉助圖譜來講這個故事,這樣在音樂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藉助圖譜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能夠更加的方便。其實圖譜還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螞蟻搬豆這個音樂活動的表演,孩子們知道了團結力量大,當你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時候可以請小朋友來幫忙,在音樂活動結束後很明顯的有許多小朋友知道了這個道理。音樂活動之後,我讓孩子們進行了桌面遊戲,在收拾雪花片的時候孩子們就會邀請好朋友來幫忙一起收拾,這樣雪花片也是收拾的非常的快,所以在這個音樂教學活動目標中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四:中班《螞蟻搬豆》教學反思>>(958字)

中班幼兒的自控能力弱,遊戲規則意識還未形成,常常引發一些不安全的事件,所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懂得有秩序地參與活動是很重要的。另外爬的動作,是一種手腳協調地、交替地、有節奏的運動,這種活動不僅有利於幼兒身體兩側肌肉健康發展,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幼兒大腦兩個半球的發展。幼兒很喜歡在地面上爬動,根據幼兒這一活動的特點,我們設計了遊戲活動《螞蟻搬豆》,希望通過活動訓練幼兒的身體平衡力,教育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培養初步的遊戲規則意識,使他們的身體素質在愉快的遊戲中得到提高。

《螞蟻搬豆》內容詼諧有趣,深得幼兒喜愛。我先讓幼兒在欣賞完故事後,幼兒對故事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因爲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和喜愛,幼兒也特別樂意去嘗試表演,如:螞蟻急得直搖頭,想出好辦法後,大家一起將豆子擡着走等,活動效果比較好。

在活動開始時,我引入了節奏歡快、富有童趣的律動,既達到了體育活動前做準備活動的目的,同時又使活動一開始,就創設了一種輕鬆活潑、生動有趣的氛圍,使幼兒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兒對本次體育活動的興趣。我先讓幼兒展開討論:你有什麼好辦法幫螞蟻把豆子搬回洞中?孩子們都紛紛討論開了,積極幫小螞蟻想辦法。有的孩子說:“把豆子切成一小塊一塊的,小螞蟻就能搬回洞中了。”有的說:“小螞蟻可以去請大象來幫忙,只要大象的長鼻子一卷就行了。”還有的說:“可以讓小螞蟻去找一輛車來,然後把豆子裝上車,拉回洞中。”總之,孩子們充分開動起了自己的小腦筋,想出了許多許多的好辦法。而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角色遊戲情景中,讓幼兒積極主動練習手膝着地爬,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然後調整活動量,讓孩子們休息一下。在學習爬行動作時,我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和幼兒一起爬,以自己歡快的情緒去感染每一個幼兒,帶動他們積極參與活動,融在幼兒當中,效果很好。

在這次活動中, 我沒能較好地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有些幼兒思維活躍,有很好的語言表達、歌舞表演能力,他們是幼兒中的佼佼者,對於新的學習內容接受較快,但也有幾個幼兒平時不善言語,自信心不足,接受較慢,所以應該更加註重這類幼兒的培養。

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知道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有困難要找同伴幫助,用音樂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讓幼兒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以此來促進幼兒之間的友好交往。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五:中班社會活動《螞蟻搬豆》反思>>(926字)

本次我組織的是中班社會活動《螞蟻搬豆》,首先我說說爲什麼會選擇這個活動,選擇這個活動時我正擔任中二班的協教老師,通過觀察瞭解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人際交往的技能,並能體驗到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爲了讓班上孩子感受團結合作的作用和快樂,我選擇和設計了《螞蟻搬豆》這個活動。從組織活動過後,我覺得自己選擇這個活動還是蠻貼切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符合現有需要的,孩子們參與性比較大。

本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大膽的講述;難點是嘗試各種方式學習互助與合作,並能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經驗的遷移。在組織活動時爲了更好的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啞劇分段表演的形式,讓幼兒只看前部分,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故事,同時,我積極激發幼兒的思考,鼓勵大膽發揮想象猜測故事的結局,然後看啞劇的後半部分,共同小結出“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但是光讓孩子從思維上理解“團結力量大”是不夠的,《綱要》中指出要調動幼兒參與和不斷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在環境、情境、問題的不斷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中進行主動、有效的學習。因此,我創設了情景,“去小兔家玩”,在路上遇到石頭路,大家一起將石頭撿起來,然後還組織了“搬運糧食”的比賽,進一步讓孩子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團結力量大”的道理。活動具有趣味性,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體驗的機會和快樂。

在這整個活動中,我以不同的身份參與,以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幼兒思考,以支持的者的身份支持幼兒的自主表現,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表演,充分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互動。並且我在活動中關注到了小結並注意了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和集體活動形式的結合,改變了教師講幼兒聽的教學方式,注重了讓幼兒在生活中獲取直接的豐富的有益的經驗。

不足的是:

1、組織幼兒觀看啞劇《螞蟻搬豆》時,我的引導語言沒有分層次,而且對於孩子的迴應給與了躲避,比如:提問“你們看到了誰?”有小朋友回答是“蟋蟀”,當時我由於一下子沒想到蟋蟀與螞蟻的區別,就將這個問題忽略了,直接給了正確的答案。

2、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出示圖片,應該是一張一張的,而不是先出示兩張,再進行提問。

3、活動結束部分,自己覺得時間可能不夠,臨時增加了一個與合作有關的遊戲《吹泡泡》,這個環節有點畫蛇添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