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數學《找規律》評課稿【多篇】

國小數學《找規律》評課稿【多篇】

國小數學找規律評課稿 篇一

終於聽到金老師精美的課。永劫間沒交低年級了,對低年級教學生疏了,分外是如今的孩子有本性、智慧、視野開闊,怎樣上好低年級的課,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釁,內心面不停很敬佩低年級老師,教學要領機動,教學本領新鮮,教學氣勢派頭奇特,講堂調控得非常好,節拍鬆緊分寸拿捏得準,金老師的《找紀律》便是一節很好觀摩課。通過聽課學習,談談一點心得:

一、嚴謹的治學態度。

自從金老師接到上課使命以後,就開始動手備課,對付一個有多年教齡,教學履歷富厚的老師來說,對付上如許一節空開課,應該是小菜一碟,可金老師卻很認真看待,擺設好時間,提前備課,做好充實準備。

從一開始時間的不確定,到末了定下來,金老師沒有任何怨言,她以學校大局爲主,對學校的大型運動讓路,包羅學校的教學、家長開放日、統一天的語文科組公然課冒犯等,金老師都自己排好時間,竄改原來設定的時間來將就、方便全科組的老師團體聽課學習,她不從我私家方面着想,不是抱着應付了事心態,爲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時機,着實衝動。

二、設計遊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金老師設計“找規律”這一案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做遊戲“猜一猜”,讓學生猜下面出現的是什麼水果,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

老師的問題“你是怎樣知道的?”,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學生也馬上會用流利的準確的語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三、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金老師多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特別是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圖形排列並展示,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五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金老師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藉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注重知識梳理,歸納規律

從新課開始,金老師引導學生學習例題,到課堂練習各個環節,都能及時讓學生說出按什麼的規律來排列,整體上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地說出規律所在,其實也就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新課導入就引導學生說出按什麼順序排列,例題在黑板板書以及課件演示都清晰地每組的規律歸納出來,例如彩旗是“紅黃爲一組”

小花是“綠紫爲一組”、燈籠是“紫紅爲一組”等等,通過引導、歸納、板書,使學生掌握規律,並能把規律完成進行表述。

課堂上還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學生學的輕鬆,老師也從容組織課堂教學,課間穿插拍手找規律、聽音樂等,都是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又使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鬆,可見金老師匠心所在。一節課下來沒有感到壓迫、緊迫感,氣氛輕鬆愉快,心情愉悅。

聽完這節課,除了學習金老師有點之外,本人也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1、可以再調整一下課堂節奏,使課堂組織更顯緊湊,增加密度,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有規律的現象,更彰顯課堂的有效教學。

2、在進步方面,金老師計劃了讓學生塗純熟,設定了一條星狀手鍊,讓學生塗顏色。其時我們幾個聽課老師同時討論:要是再放開一點,只要求計同等條精緻手鍊,我想會更發揮孩子積極性,更開闢孩子想象力,從、顏色、圖形、分列等,智慧的孩子頭腦能得到更大生長,使整節課的深度得到提拔,使孩子們的本領得到進一步生長。

一節純粹的數學課。值得學習,值得鑑戒。

找規律評課稿 篇二

本學期聽了胡老師的找規律這一節課,現在說說我的感受。兩節課兩位老師都合理運用了課件,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收放自如,以生爲本,課堂互動良好。在最後的練習方面,練習內容還要甄選一下。找規律的過程要深入到數學的本質。對於一一間隔的排列規律,學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學走到這一步還是淺層次的,是遠遠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爲什麼會存在這樣的規律?要引領學生走到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層面:一一對應,讓學生藉助這個工具,達到對規律的本質認識。

規律的描述不應強求統一,而應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習慣。不少教師教學時,先借助主題圖教學“兩端的物體”“中間的物體”,再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其實教材沒有給出標準的敘述。我想教材的意圖還是讓學生自由表達,只要準確就可以了,不要給學生太多的限制。

要通過變式去理解規律,形成良好的認識結構。一一間隔的排列形式,除了例題中的兩端相同的情況,還有兩端不同,排成圓形的情況。通過畫圖、實物展示、動畫演示使學生認識到:如果兩種物體一一對應,有剩餘,排在外面的多;如果沒有剩餘,就同樣多。通過變換的形式去認識不變的本質。

找規律評課稿 篇三

xx老師教學的四年級上冊《找規律》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的排列特徵及其規律。課始她利用“手指和指縫”簡單導入,直接而又生動,很快引導學生感悟到“指、縫、指、縫、指、縫、指、縫、指”的間隔排列規律。接着,她創設多種情境,逐步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她利用多媒體手段,鮮活的課件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手帕、柵欄、夾子等等多種間隔排列的物體中,觀察中到事物排列的一般規律,即: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接着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間隔排列的種類,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整堂課,學生學習都很積極,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xx老師的數學基本功也很紮實,教學語言乾脆利索,表現出良好的名師風範。從整體上來說,教學目標很明確,教學過程是精心安排和設計的,教學效果也很好。間隔排列規律教學就是要搞清三點:

第一,什麼是間隔排列。

第二,間隔排列有哪些形式。

第三,每一種間隔排列有什麼特徵,其規律是怎樣的。

由於此課是第一課時,因此,第一個問題學生搞的很清楚。但是對於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學生只是初步感知,還不是很清晰,隨着後面的學習,學生會越來越清晰。建議:本節課上,利用已有的練習資源和教學情境,可以試着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後兩點,步子再大些,比如,間隔排列的物體,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會怎樣?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又會怎樣?當物體圍成一圈時又會怎樣?加強比較教學,在比較中初步體會間隔排列的不同類別的不同特徵,從而更好的揭示規律,併爲下一課打下牢固的基礎。

找規律評課稿 篇四

今天聽了周xx老師執教的《找規律》一課。她分別從猜謎導入,引出規律、創設情境,探索規律、動手操作,感受規律、聯繫實際,尋找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總結評價,延伸規律這十二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猜謎導入,引出規律

讓學生從簡單的猜謎遊戲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通過先出示熊貓、小狗,讓學生猜後面的動物,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爲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教師利用主題圖,爲學生創設了紅花和藍花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動手操作,感受規律

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把獲得的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爲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簡單數學模型。並通過讓學生從前往後看和從後往前看,感知不同的規律。

四、聯繫實際,尋找規律

通過欣賞與廣泛尋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規律的現象,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啓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使學到的知識更加牢固有用,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佈置開放性作業,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晚會時用的禮帽,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用數學知識裝扮生活,美化生活的愉悅。

找規律評課稿 篇五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了一些。

一。聽了宋老師的《找規律》,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剛開始出示魔法屋,房檐上出示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例題的教學中,學生對自己發現的規律進行介紹時,是儘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主動來構建自己數學知識。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繫。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也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宋老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語言也着實讓我感到佩服,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麼自然、自信。本節課,宋老師注重以學生髮展爲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她給學生創設了寬鬆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能夠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維成果,相互啓發,共同發展。教師通過循循善誘,層層引導的教學,把教材中抽象的規律引發爲一個過程,一個讓學生參與觀察、驗證、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學習過程,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值得借鑑的是,孫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的語言,積極鼓勵學生求知的慾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其實作爲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 複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爲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係不大,屬於規律兩種的不同類型,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循環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導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 規律個人認爲是指重複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係,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循環,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環。○△□☆、△□☆○、○△□☆、△□☆○……我可以以二列爲一單元循環排行,所以小編認爲至少要出現三列纔算科學。

(3) 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於循環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爲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二年級學生的生活聯繫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找規律評課稿 篇六

《找規律》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通過活動發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吳老師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過程和體驗,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這部分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重過程體驗,同時在過程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能力。所以吳老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經歷過程。

吳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再過一個多月“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們高興嗎?到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的教室佈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我們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從來也沒有親手佈置過教室,就先去看看人家是怎麼佈置的?(出示主題圖)感覺怎麼樣?問:

1、你們看到了什麼?

2、這些彩旗、彩花、燈籠是不是隨隨便便、亂七八糟放的?讓學生去看、去說,當時學生特別興奮,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學生七嘴八舌,議論開了,雖然話語不夠標準,但是他們感悟到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

接着去找找彩旗的規律:(出示課件: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後一面沒有顏色)。請大家猜一猜,最後這面彩旗會是什麼顏色?看看對不對(課件:最後一面變成黃色)?。你們是怎

樣想的?(課件:出示規律的劃分線說說彩旗的規律是什麼?再採用2人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彩花、燈籠和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二、蘊涵情感和數學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裏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裝飾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爲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就用“六一慶祝圖”作爲課的開頭,讓學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規律,在課堂中其實也要蘊涵數學美,因爲美就在我們身邊。

三、增強運用意識,讓學生自己去“聯繫生活”。

加強運用意識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因此吳老師在課中設計了“說一說生活和學習中的規律”這一壞節,有學生說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有規律的,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音樂中的節奏也是有規律的。這樣,把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說過馬路時的紅綠燈是有規律的,有的說人行道上的斑馬線是有規律的,有的說教室裏的電燈排列有規律,還有的人的兩隻走路時也是有規律的。讓學生感受了生活中處處有規律。

這一節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

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美當中,感悟着各種有規律的排列。

找規律評課稿 篇七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的內容,並能初步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更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運用了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

王老師在《找規律》一課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特點,有簡單到複雜有層次的進行教學。注重探索規律的過程。出示了例題之後,放手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後逐一彙報,課堂上得到了“列舉”、“計算”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老師先讓學生用有序列舉方法找到答案,再引導學生研究了框2個數,接着馬上研究如果框3個數結果又會怎樣?在這兩次操作的基礎上,部分學生對於這類問題的規律已經有所感悟了,於是,在第三個問題“如果每次框4個數時,不少學生根據規律已經能直接想到答案了。之後,老師把活動中“每次框幾個數”“平移的次數”“得到幾個不同的和”作爲表格欄目,引導學生結合每一次操作的過程和得到的具體數據進行填表和思考。用表格的方式呈現數據,便於簡明地反映“每次框幾個數”、“平移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這幾組數據的關係。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將各次活動得到的感性認識加以適當提升。提出“平移的次數和每次框出幾個數有什麼關係?”以及“得到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有什麼關係?”這兩個問題,啓發學生作進一步思考和交流。並通過老師啓發性的提問,幫學生理清了思路,這樣便能引導學生順利發現並概括相應的規律。本節課學生是自主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圖形覆蓋問題的規律。

最後,老師在本節課中讓學生直接用找到的規律計算進行解答;我想是不是還可以介紹直接框出最後一組數,直接得到答案。對於這兩種方法,讓學習自主感悟到這兩種方法各自的優勢所在,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有選擇的使用最爲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解答。

找規律評課稿 篇八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中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顯得複雜一些。此次找圖形的規律以循環排列爲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和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透徹理解與掌握不是易事。周老師精心設計教案,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

一、藉助多媒體,精心準備課件。

本節課周老師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等功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突破重、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讓學生參觀綿洋洋家的客廳入手,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的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既形象又具體。

三、提供充足的規律素材

周老師的這節課,循環規律的模型不僅僅停留於最基本的3行、4行圖形一組,還進行了變式,由方陣式的規律每組3行、每組4行、每組5行到橫式的規律。同時規律的素材有圖形構成的、有數字構成的,在觀察規律時還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順時針、逆時針看,體會不同的順序的循環規律,還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規律,讓學生頭腦中表象的循環規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建議:

1、課前導入時,遊戲有點複雜,顯得有點不流暢。可以把欣賞時的視頻放在此環節,這個遊戲放在鞏固練習,這樣既可以放鬆情緒,又可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2、通常,數學課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弱,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第()個移到最()面,其它依次向()移()格”這樣完整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