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通用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通用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2、過程與方法

(1)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2)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讀,來體會作者的心裏變化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做一個嚴格遵守道德標準的孩子。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2、理解題目意思。師:“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二、初步瞭解課文1、生字讀音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提出來。(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_”“告誡”“抉擇”等詞語)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板書:釣魚放魚啓示)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一)、初步瞭解情感

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對獲得啓示以後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

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後,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後,我對父親是什麼情感啊?)

(二)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2、指導與交流(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繫《江上漁者》體會(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3)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三)父親的情感

1、自讀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2、交流與指導。

三、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爲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四、當堂訓練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遍;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遍。

2、朗讀課文。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啓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談話:假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剛想拿回家,別人卻讓你放回去,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啓發的。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習生字詞

易錯音:沮漪

易錯形:距(拒)紐(扭)踐(線)掙(諍)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描寫“我”和父親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句子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我”回憶了一件什麼事?爲什麼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敬?

(分小組合作學習)

五、教師總結

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知道了父親在鱸魚捕撈的開放日前一個傍晚,在“我”捕撈到一條大鱸魚後讓“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啓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知道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着大鱸魚的_,“我”做出了件難的抉擇,這件事也對你有很大的啓發吧,我就讓我們一起細讀本課。

二、研讀第11自然段

1、請同學們再看題目,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啓示)請打開書,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啓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讀了此段,你想知道什麼?

三、研讀第4──10自然段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邊聽錄音邊默讀邊想。

2、彙報:你讀懂了什麼?

(二)學習第4──9自然段。

1、請學生畫出描寫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學生彙報,指導朗讀。

3、比賽讀:你可以把“我”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

4、討論: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去?

5、你同意父親叫“我”把大鱸魚放走嗎?(學生表態後,進行辯論比賽。)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10自然段,找一找這段話有沒有能說服對方、贏得這次辯論比賽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畫上一個小問號。

2、生彙報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點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_人的“魚”……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魚指什麼?

3、討論:_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

4、父親怎樣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導讀父親告誡“我”的話。)

5、聯繫父親的話,用“因爲……所以……”說說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師點撥: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感悟:這“魚”就是面臨道德抉擇的各種_。

7、聽了父親的話,聯繫自己的生活,或者聯繫課前蒐集到的有些名人因爲從小受到嚴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說說自己受到的啓發。

8、開展全班討論:“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這句話。

四、總結

面對着這樣的父親、這樣的作者,你想對他們說什麼?

五、拓展、延伸

你身邊的人對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啓示?蒐集有關材料,和你的小夥伴互相交流,再寫下來。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按事情發展順序閱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2、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並勇於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才能成爲有道德的人。

教學過程:

一、質疑: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說一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有什麼不懂得問題?

2、除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你還想學會什麼?

二、答疑:

導:就從某的問題入手學課文。這個問題學懂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_人的“魚”

1、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_?自己讀書,劃出有關詞句,讀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作者釣到鱸魚後驚喜、得意。(板書)時說出來的嗎?作者直接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導:還有哪些描寫也襯托出了作者釣到鱸魚的高興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寫:漣漪、銀光閃閃——讀得慢一些,給人以回味。

②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的輕短、活潑。

2、捕撈鱸魚是有時間的,在什麼時間?是放?是留?父親和我對待這條_人的鱸魚態度一樣嗎?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合作讀書。(板書)

①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去。你理解父親的做法嗎?(討論)

儘管作者“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_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_,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賀拉斯說:“父母的美德是的財富。”所以當你爲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②哪些詞句寫出了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誰跟他的意見一樣?你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樣呢?

語言:

①小組合作讀對話。②引讀。③表演

小結: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再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行動:

①“乞求的目光”的擴展。

②放魚動作的朗讀指導。

小結:通過人物動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_人的“魚”

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1、“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特殊的含義)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_?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說。

2、讀作者的啓示,聯繫這個故事說說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3、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着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爲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爲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總結:

1、本文的主要內容。

2、寫法上學會了什麼?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麼?

四、擴展: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_?給你留下了什麼啓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3、同學們還有疑問嗎?

父親我

釣魚得意

放魚不容爭辯依依不捨

啓示嚴格教育道德實踐有道德的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爲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2、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大家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的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即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

文章選入課文時的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揭題設疑。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詞畫出來。

教師板書生字:

放好魚餌拋出釣線湖面漣漪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大魚掙扎小心翼翼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筋疲力盡拉魚上岸父子得意

祈求無果不容爭辯放魚回湖依依不捨

月光如水獲得啓示遇到誘惑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簡單問題道德實踐勇氣力量

教師依次指導學生進行生字學習。

2、詞語的學習。

朗讀中,找出不明白的詞語,請指出來。

教師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下面我們聽聽課文範讀,加深對生字新詞的學習。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

3、大家學習新課的積極性很高,能夠迅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詞。那有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後回答。

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默讀課文,初步瞭解情感

從課文內容的可以知道,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洋溢在文中的是什麼情感?

教師以提問的形式隨機指導,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

2、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課文,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文中的我的情感貫穿於從釣到大鱸魚到把魚放回湖裏去的整個過程,最後我得到的啓示是:

請再次瀏覽課文,找出描寫我情感變化的相關語句。

(2)學生出示語句:

教師引導:釣到大魚時的心情把魚放回湖裏的心情

3、父親的情感

(1)自讀文章,注意文中父親的情感。

我們體會到兒子從釣到魚到放回魚的情感,那麼父親又是怎樣的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又有什麼不同呢?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問題。

重點引導以下句子: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得字可以體會到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中你體會到什麼?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是什麼意思?結合文中的插圖,想想體會當時的情景。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4、全班交流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

四、課堂小結,製造懸念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掉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整個過程並沒有其他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又怎樣影響到我的成長?

五、佈置作業

1、結合老師的講解熟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詞,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把寫錯的字多寫幾遍。

2、溫習釣魚部分的體會。

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裏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麼?

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麼?

(1)要把釣到的魚放掉真的很難很難;(2)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二、學習課文,研讀感悟

1、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你是從課文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

2、讀書後,畫出文中相關的語句。

教師指名回答問題。

教師適時指導:

(1)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誰說說是怎麼得到啓示的?

重點研讀: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畫上橫線。

學生齊讀劃橫線的句子。

懂得這一點很不容易,也許花上數十年時間;懂得這一點又很了不起,它能讓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也是他後來成爲著名建築師的重要原因。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麼?

魚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非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還是放回湖裏,是道德問題嗎?

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着,這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4)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齊讀這個句子,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麼?

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

這種教育其實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說,從小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三、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2、正因爲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啓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啓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這節課對你有怎樣的影響?請同學們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四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3課《釣魚的啓示》。

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基本的表達方法,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同時根據本教研組制定的“如何在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進行深入的探究,爭取使學生成爲最大的。受益者。

三、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啓示”。作爲單元的首篇課文,主要講述34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掉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 “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文中重點句直接點明文章主旨,敘述過程中以“我”的心理變化爲線,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發展過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的描寫,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學中應抓住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能夠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容,能夠較爲準確的從文本中提取信息並進行分析理解,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掌握了生字新詞,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點句和較難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別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學生很難弄清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同時根據本教研組制定的“如何在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發現學生在平時語文學習中,在參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無論是思想還是表達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欠缺,結合本課的特點,我重點在教學圍繞啓示,深入感悟的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了深入文本的對話設計,希望學生在訓練中,閱讀能力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五、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七、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流程

直入啓示,初步感知。

圍繞啓示,品讀感悟。

探究啓示,深入感悟。

強化啓示,明理做人。

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十、教學過程

(一)直入啓示,初步感知

1、配樂朗讀: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後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設計意圖】: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課題導入,直入啓示環節,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瞭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啓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圍繞啓示,品味感悟。

1、細品課題,課文的那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啓示?

2、學習第11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讀並且體會。

4、滲透寫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探究學習。

6、資料引入:鱸魚體長(可達60多釐米),口大,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又小黑斑,以魚蝦爲食,生長快,肉嫩鮮美,棲息於近海,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爲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美國政府規定,在開放日之前不允許捕撈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意圖】:此環節抓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夜晚,來滲透“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同時以第一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釣魚的啓示”來揭示學生思考的點,同時還通過適當的資料引入,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探究啓示,深入感悟。

1、體會作者經歷釣魚時的情感變化?

2、出示課件: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 ),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啓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

3、指名讀3至10自然段。

4、學生填空:當我釣到大鱸魚時,我十分地( 得意 ),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我感到十分地( 委屈 )和(沮喪 ),三十四年後,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啓示,我對父親充滿了( 感激 )

5、滲透課文表達特點。

6、深入學習父子對話內容。

7、師生合作讀書感悟。

8、指導讀書。

【設計意圖】這一訓練,既有利於啓發學生深入地思考父親的心理活動,發展思維能力,又有利於鍛鍊學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的能力。語文味就在這品詞品句中升騰、飄蕩。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適時地針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讀,讓學生真切地從內心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9、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願意將魚放回湖裏的理由?

(1)理由一: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理由二:這條魚又大又美“我”捨不得放掉。

(3)理由三:當他釣到魚的時候沒有人看見。

10、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具有整合教學內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學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語言,從而達到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語言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四)強化啓示,明理做人。

1、學習第9自然段的內容

2、感悟啓示。

3、學習第10自然段內容。

4、教師小結。

5、讀句子,體會“魚”和“漁”

出示句子1:那晚以後,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的魚。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6、聯繫實際,指導行爲

【設計意圖】:聯繫實際,進一步體會父親告誡“我”的話,並從中進一步瞭解“我”的父親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嚴格的,通過對比,進一步體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誠實守信的好公民。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這是父親送給我人生中最爲珍貴的禮物: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這就是釣魚給我帶來的啓示: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3、童心是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結尾分析完後,給學生一個強化主題的思想意識,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昇華,讓學生心中牢記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後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題,做好積累。

(六)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推薦文章:讀一讀同步閱讀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兩篇文章,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啓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正處於從書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學習典型的文章,然後適當做到拓展延伸,既爲學生很好的提供了讀書的素材又讓學生讀後所獲,真正的讓語文課做到活學活用,老師的受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的思想就完全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了。

十一、板書設計

釣魚 得意 側面烘托

釣魚的啓示 放魚 委屈 沮喪 人物心理

啓示 感激

十二、設計特色

《釣魚的啓示》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啓示”,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主要想從培養學生髮現美爲主,把落腳點放在“如何提高國小高年級閱讀能力的研究”上,這樣就想更好的以科研促教研,以學生髮展爲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更好的把一節課跟自己的研究課題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自身素養提高的同時,使學生成爲最大的受益者。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計特色:

1、情境導入欣賞美,能力提高趣爲先。

課文開始,我用這樣的配樂語言直入啓示:那是一個月光明媚,四周靜悄悄的夜晚,離釣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樣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我偏巧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我太喜歡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親堅決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兒子最後依然遵照爸爸的話,放了那條來之不易的大鱸魚,兒子當時才11歲,當然也就充滿了對父親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過去了,那個捕撈鱸魚的夜晚卻讓作者終生難忘。他就是現在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以口述的方式把整個故事融入導入課題,直入啓示環節,使學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對作者有一個簡單的瞭解的同時,更對這個釣魚的啓示充滿無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2、讀懂課文感受美,能力提高要體驗。

《釣魚的啓示》一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中蘊含着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的內在美。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發現這種最崇高的美呢?”教師必須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讀3――9自然段。這一部分的內容是: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這時父子有一段對話,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分角色讀,然後我參與其中和學生合作表演。學生讀“兒子”說的話,老師讀“父親”說的話。在分角色朗讀中,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驗“父親”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態度的堅定;體驗“兒子”的不理解,不服氣,內心的委屈。課文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我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兒子說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在學生入情入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讀讀、議議。學生各抒己見,會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兒子。從而深刻地體會出父親此時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對兒子的關愛,另一方面又要態度堅定地嚴格要求兒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須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從而體會到父親的言行是多麼的高尚多麼的美麗。我想學生的能力提高更需要自己在參與學習中不斷的去體驗。

3、理解昇華表達美,能力提高要拓展。

在學生還沉醉在感悟父親的行爲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啓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啓迪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會做人。最後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此時,文字靜靜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裏是那麼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着,默唸着這句話。我相信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築起。我想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也需要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學習與拓展。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五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啓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啓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啓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該不該放魚,學生思想上可能有掙扎。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從人物心理活動及變化入手,體會“我”所獲得的啓示的意思。

第一課時

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1、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四單元,請同學們翻開課文57頁,認真閱讀單元導讀,想想要怎樣學習這一單元。

2、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板書:①整體把握;②體會關鍵詞句

一、板書課題,理解“啓示”(從釣魚這件事得到的啓發)

二、學前閱讀,掃清理解障礙

1、爲了讓大家更好理解課文,咱們先閱讀《爲什麼要禁捕》和《鱸魚》兩篇文章。

2、知道爲什麼要禁捕嗎?(定時禁捕是對魚類繁殖、生長進行保護。)

三、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不懂的字問同學或查字典。

2、學習生字。(投影出示。讀。強調“鉤”與“釣”的寫法。)

四、品讀課文,整體感悟

1、再次閱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體會,或者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

3、導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教師重點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導:我們一般什麼在時候去釣魚?作者在什麼時候去?晚上釣魚,這叫刺激,浪漫。我們要把這種夜幕出垂、明月東昇、泛舟湖上的情調讀出來。你讀得老師心裏也起了漣漪,知道漣漪的意思嗎?不但要讀到看到漣漪,還要心裏有漣漪。)

(2)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導:看得出你是釣魚的能手,說說讀的時候該注意哪些詞?不知有沒有釣魚高手呢?釣魚專家?)

(3)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通過你的讀,讓人覺得這條魚很大,但還不夠大,誰能讀大一點?誰能讀得?)

小結:通過朗讀上面兩段話,如果讓你寫“釣魚”的一個片段,你會寫嗎?要注意什麼?(要注意用上準確的動詞;還要注意周圍的環境;自己的心情)

(4)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父親是用什麼語氣說這句話的——低沉、斬釘截鐵、語重心長、意味深長…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分角色讀)

(5)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把魚放回湖中,我情願嗎?從哪裏看出來?再讀一遍,把不情願的感覺讀出來。)

(6)轉眼間34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段話寫什麼?我的啓示是什麼?)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誰能告訴我,課文圍繞“釣魚的啓示”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誰能用簡短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提出疑問。

現在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閱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麼?有什麼疑問。

教師梳理或直接提出待探究的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啓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怎樣學好本組課文?(整體把握;體會關鍵詞句)

2、上節課我們已經基本把握了整體內容,這節課我們要通過體會關鍵詞句來解決我們的疑問。)

二、深入探究,感悟心理變化

1、投影出示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啓示?

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對爸爸感興趣的同學探究父親的心理變化,對“我”感興趣的同學探究“我”的心理變化,自主閱讀3——9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

3、師生共同探討。着力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理解。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

(可這樣引導:①學生交流“心理變化”,教師板書: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②比讀3、9自然段,對比釣魚的喜悅和放魚的不捨。)

(2)父親也喜歡這條魚,也經歷着道德的考驗,但從父親的話裏看出,父親的態度是堅決的,體現了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可這樣引導:父親的心理又是怎樣的?你能從對父親的描寫中發現什麼嗎?)

4、小結:從父親和“我”的心理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堅持要我放魚,而“我”

希望的是不放,你們認爲該不該放呢?

5、辯論:該不該放魚。

5、小結: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是作爲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至於放與不放,大家想想,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一個重要呢?

三、聯繫實際,感悟“啓示”。

1、導語: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啓示。誰來讀一讀“我”的啓示?

2、引導學生感悟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在放與不放之間,作者作出選擇容易嗎?(聯繫“我”放魚心理之掙扎、抉擇之艱難、實踐之無奈來體會。)

(2)閱讀“拓展”中的《舉手》《巧克力的誘惑》《冰棍的呼喚》等文章,感受“實踐起來卻很難”。

(3)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就象那條鱸魚一樣,使我們難以作出抉擇。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會有怎樣的誘惑呢?

五、打寫

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左右爲難的事嗎?你是怎麼做的,寫一個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

板書:

整體把握

體會關鍵詞句

13釣魚的啓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何

實踐起來很艱難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感悟本文在心理上的活動描寫,體會“我”的心情,釣魚帶給我的啓示是什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懂得嚴格要求自己做講道德的人。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在心理活動方面的描寫,體會“我”的心情,從中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做講道德的人。

教學難點:

釣魚帶給我的啓示是什麼?

教學設計:

(一)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業餘愛好是打排球,你們有什麼業餘愛好,能跟老師說說嗎?

生1:我的愛好是打籃球

生2:我的愛好是踢足球

師:昨天我們還認識了父子倆,他們的業餘愛好是什麼?

生:釣魚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釣魚的啓示)

師:你們還記得他和父親什麼時候釣魚嗎?

生:傍晚

師:讓我們也一起享受一下那晚的景色吧!出示文字(晚霞輝映的湖面上賤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師:我想請女同學讀(生讀)

師:男同學想不想試一試呀?

生:想(齊讀)

師:全班同學想不想齊背一下呀?(全體背)

[閱讀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夠,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

(二) 讀中感受,體會父子心情

過度語:是呀!多麼美麗的傍晚,在皎潔的月光下釣魚,怎能不讓人興奮呢?尤其是釣到了大鱸魚,更讓人感到欣喜,就在這個時候,父親對我說了什麼?

師: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嗎?誰來讀一讀?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裏去。”

師:這麼大的魚,父親不喜歡嗎?

生:喜歡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父親喜歡這條魚?彆着急,讓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找一找。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中,才能對人物的心情有所瞭解,有所感知,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在課堂真誠交流,去感受當時的情境]

生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腮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生2: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師:其中有一個字最能代表父親喜歡這條魚,是什麼字?

生:盯

師:你釣到這麼大的魚,捨得嗎?

生:不捨得

師:那文中的小作者捨得嗎?

生:不捨得

師:請讀(2—9)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作者不捨得的理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便迫不及待的再一次投入到讀書中去,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對學習有了積極性]

師:把你所畫的多讀幾遍,一會展示給大家聽。

師:誰來讀一讀呀?

生1:“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師:誰來評一評?他讀的怎麼樣?

生:我認爲他讀的很平淡,沒有讀出“我”當時的心情。

師:你能讀出這種語氣嗎?勇敢的試一試。

生:“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師:你讀的的確不錯,看來小作者的心情很着急。

生2彙報:“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師:“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3:非常傷心,捨不得呀。

生4:小作者是多麼想留住這條魚呀。

師:應該怎麼讀?換做是你,你該怎麼問?

師:自己試着讀一讀(生練讀)

師:誰來讀出這種語氣?(指名讀)

師:男同學想不想在讀?(男生讀)

師:你們真了不起,讀出了“我”的心情。

師:下面咱們接着彙報。

生1:“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乞求”,是什麼意思?我的心情又是怎樣想的?

生:“乞求”是哀求的意思,多麼希望父親能同情我呀!

師:讓我們在他們父子的對話中,去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出示文字:(男同學讀父親的話,女同學讀小作者的話,老師讀旁白)

師:我認爲咱們讀的還不夠好,能擁有自信的再次試一下嗎?(女同學讀父親的話,男同學讀小作者的話,老師讀旁白)

[在讀對話中,去感受父子倆人的心情,使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印象中的父親更加嚴厲]

師:還可以從哪兒體會到我不捨得這條魚?

生:“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他放回到湖裏去。”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受嗎?

生:小作者是多麼捨不得呀!

師:就連這種乞求父親都不滿足我,是父親不愛我嗎?

生:不是

師:那他這麼做是爲什麼?讓我們讀一讀父親的話,誰想讀?

生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裏去。”

生2:“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師:從父親的話中,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交流)

生:我覺得父親是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師:你可真會發現,哪那句話能體現出來呢?能讀一讀嗎?

生: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師:這說明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生:對我要求很嚴格。

放掉了這條大鱸魚,值得嗎?

生:值得

師:爲什麼?(小組討論)

[給學生充分的選擇時間,給學生自主的學習環境,這是心靈自由馳騁,情感相互交融,思想彼此砥礪,創新自然生成的必由之路,在討論中感受,會有所啓迪]

生1:放掉了這條大鱸魚是值得的,因爲這是一個道德的問題。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啓示》課件 篇七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啓示》作者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使學生懂得,自覺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素養。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寫得特別細膩,教學中應着重感受他愉悅──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學生缺乏閱讀材料,對於一些規則尤其是生態保護方面的規則瞭解甚少。因此,課前需要蒐集有關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一些真實的反面資料。通過將近四年的培養,學生已經具備了自能讀書、擅長批註、樂於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蒐集了哪些有關規則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生交流蒐集的資料。師補充有關名言和美國的一些生態規則。板書課題:釣魚的啓示。)

(“閱讀,歸根結底是閱讀自我。”設身處地的閱讀文章,會更多地涉及讀者個人的生活體驗。生活體驗越豐富,理解就越豐富、越深刻。蒐集、交流材料豐富了學生的已知經驗,爲閱讀文本作好了鋪墊。同時強化了學生蒐集資料的意識。)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詞,逐步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學生讀課文後指名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回顧學習方法學生自學交流

1、師:上單元我們又學習了兩種自學方法:第一種是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

生:看問題的上文;看問題的下文;從全文整體內容理解。

師:第二種是做批註筆記,能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課文。如何做批註筆記呢?

生:畫出自己喜歡的重點詞句,記下不懂的問題,做簡單的歸納概括,在課文旁邊或者頁下寫一兩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師提出自學要求:

⑴ 再讀課文,在文中空白處做批註筆記。

⑵ 小組內交流體會。對於仍有困惑的問題小組代表記錄到黑板上。

3、學生自學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實踐自學方法。

4、小組內交流讀書體會,組代表將困惑記錄到黑板上。

(自學、做批註和小組內交流爲學生提供了自由朗讀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交流體會,形成對話

1、各小組代表交流組內體會,其他成員可以補充。

2、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創設對話情景,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⑴ 師:請同學們讀37頁金鑰匙的內容。怎樣能使自己深入課文,對課文產生深刻的體會?

(學生自讀)

生:把課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

師:請同學們把文中的詹姆斯換成“我”,然後深入讀課文2~12自然段。

(學生練讀課文2~12自然段。)

⑵ 指名學生讀課文。

⑶ 師:請同學們進行細緻評價,如果覺得讀得好,說說好在什麼地方,如果有不足之處說說應該怎樣讀,爲什麼?

(學生進行細緻評價。)

⑷ 再指名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設身處地體會,讀出作者的情感。

(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進行指導,體現了“以生爲本”的教學思想;第一人稱的閱讀方法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產生深切的體會。評價促讀使學生的理解與讀書渾然一體,鍛鍊了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3、展開辯論深化思想:

⑴ 魚到底該不該放呢?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實話實說。

(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該放或不該放。)

⑵ 根據學生觀點,將全班學生(或按座次)分爲正反兩方。

正方:必須放魚。

反方:不必放魚。

⑶ 展開辯論:

辯論過程中,老師作好方向引導,如,激發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河水的乾涸,生物的滅跡等方面來體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全班參與辯論,發揮了集體智慧,給更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體現關注全體學生髮展的新理念。“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在辯論中學生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⑷ 總結辯論,昇華思想:

師:“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纔不同於動物。”遵守規則應成爲每個人內心的一種意識,不受環境和人爲因素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更美好。你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麼啓示?根據感受寫出自己喜愛的規則名言。

(學生書寫名言並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張貼學生寫的名言。)

(“語文課不僅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爲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五、積累拓展

1、小組內合作鞏固生字生詞。

2、做摘錄筆記。

【總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學習和實踐,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交流學習中也以學生爲主體,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交流空間,然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進行有重點的引導,使得學習過程有層次,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