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精選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8篇《伯牙絕弦教學實錄》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伯牙絕弦教學實錄》相關的範文。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精選8篇)

篇1:《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一.預習反饋(略)

二.初讀古文(約8分鐘)

師:已經把它讀通順、讀流利了,誰讀給大家聽,好,漸漸地舉的手多了,請各不舉手的。

生(林雨嫺)讀:全文。

師:首先表揚你,讀得一字不錯,很正確、很流利,不過古文與現代文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讀起來要有節奏,你們再去試試看,能讀出古文的節奏嗎?

生:自由練讀。

師:有誰感覺到自己初步讀出了節奏,試試看。

生(趙文銳):讀

師:我怎麼聽着聽着覺得他把文中一個人的名字斷開讀。

生(齊):鍾子期

師:鍾子期是古文中的一個人名,你再來讀讀第一句。

生(趙文銳)讀第一句。

師:對了,誰接着讀第二句。

生(林祥然):讀3句。

師:他讀得非常投入,但是你覺得他忘記了老師的哪點提醒?

生:只用讀一句

師:你覺得一句該讀到哪兒?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把這一句整個讀出來。

生(丁奕翔)讀第二句。

師:好,你把句子讀清楚了,不過,林祥然剛纔在讀的時候,峨峨兮這兒讀得特別好,我想再聽一遍。

生(林祥然)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大家也來一次。

生(齊)讀:峨峨兮若泰山。

師:你會發現還有半句跟這裏非常相似。

生齊讀:洋洋兮若江河。

師:對了,但是,古文除了讀出節奏之外,語氣詞讀好也非常重要,你找找看,哪些句子裏有語氣詞?

生:自由找。

師:找到了先練一練。

師:陳詩意,你先把有語氣詞的句子拉出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陳詩意)讀: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找得很對,讀得怎麼樣?

生:沒感情

師:要求可真高,我們在現代文裏讀語氣詞的時候,如好--啊,這個語氣詞要又輕又短,那麼古文也一樣,碰到語氣詞要讀得又輕又短。

生:自由讀。

師:請這一大組試試看。

生(一組)讀: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哪個語氣詞不夠好。

生(齊)答:峨峨兮

師:他們不好了,你們在他們的基礎上看有沒有進步。

生(一組)讀: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怎麼樣?

生:紛紛議論

師:看來還是不怎麼樣,看來我們得請個人讀。

生(一人)讀: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師:不對,請大家看黑板,板書:峨峨兮若泰山,有人說是兮若泰山,我想,我這樣一寫,你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該在哪兒停頓,噢,對了,實在兮那兒停頓,這個兮又是語氣詞,那麼,這部分該怎麼讀呢?

生: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聽課的老師們也在讀,這裏怎麼讀是對的,

陳雪華老師:停頓是對的,強弱還要凸現,範讀: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跟讀

師:這樣讀着讀着,是不是覺得文言文讀起來比我們現代文更有韻味。

三.細讀古文

師:很多人在預習本里摘錄下了某些字詞的意思,現在來說說看(指課題)這個伯牙絕弦,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很輕

師:聲音太輕,不過同學們專注地聽,這麼輕的聲音還是聽得清。誰再來說說,朱璟,你來說說。

生(朱璟):很輕講述梗概

師:剛纔老師大概瞭解了,兩個同學講的都是故事的大概,如果我們就看着黑板上的這四個字--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

生(葉豪):伯牙是人名,絕就是斷絕的意思,弦就是現在的琴,就是伯牙把琴摔碎了。

師:他這個方法很好,先把一個字一個詞地拆開來講意思,然後再合起來講一講,誰也能這樣來試一試。

生(林祥然):伯牙是一個人的名字,絕可能是斷絕

師:可能

生(齊):就是

師:繼續

生:絕就是斷絕的意思,弦就是琴,連起來就是一個叫伯牙的人不再彈琴

師:你剛纔說什麼

生:弦不是琴,弦是琴上的

師:對,我們看一個字的時候,先把它的字面意思說對,連起來的時候大家最終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在古文的文章裏頭,還有哪裏提到伯牙絕弦。

生(何璐):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 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找對了,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太輕了

生:有些地方應該拖開

師:你把乃的這裏再讀一讀

生(何璐)讀

生(齊)讀

師:這句話裏僅僅寫出了把琴摔斷嗎?還宣告了什麼?

生:終身不彈琴

師:好,我們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

師:古文我們在國小裏還是學第幾次,

生:第二次

師:曾經還學過一篇

生:楊氏之子

師:這僅僅是我們學的第二篇古文,林老師建議大家學古文要仔仔細細地學,逐句逐句地把它學懂,比如說課文的第一句,我們都讀得很清楚,你懂它的意思嗎,講講看

生(陳勍):伯牙就是擅長打鼓

生:彈琴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會彈琴,鍾子期擅長聽音樂

師:覺得他講的對的舉手,誰有補充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會彈琴,鍾子期很會聽他的音樂。

師:剛纔陳勍理解這句話的時候把這個字理解得特別好。

生:善就是擅長

師:你會發現這句話裏有兩個善,而這篇古文裏又有幾個善,老師把這些句子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句子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善哉……善哉……

師:這麼一遍讀下來,你覺得這裏頭的四個善意思一樣嗎?

生:善哉是好啊

師:兩個善哉都是好啊,第一句裏的善是擅長比較難寫,我建議在句子旁邊寫一寫

生:書寫擅長

師:很多人還要看看黑板上的才能寫對,那就寫兩遍吧。我們讀懂了第一句話,我們把它講出來。

生: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把它記下來,記在腦子裏,

生紛紛背

師:這句話背下來了,哪裏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找一找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師:老師看到很多人在讀這一部分,你是怎麼感覺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生(葉豪):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就是伯牙鼓的琴志在高山,伯牙彈志在高山類曲子的時候,鍾子期他就是說他彈出來峨兮高大得像泰山一般,他要彈流水的曲子時候,鍾子期就會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就是彈得像流水一樣

師:林老師真想提醒你,如果你看註釋時能看得全面的話,會講得更好,剛纔哪一點沒看註釋

生(李奕翰):志在高山,是想着高山,是彈出來的與高山有關,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聽他彈的琴能知道伯牙在想什麼

生(黃炳皓):我感覺傅宏易這裏有點說的不恰當,因爲他說只有鍾子期纔會聽,我感覺應該是隻有鍾子期纔會聽得懂,下面的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也就是說,子期死了後,伯牙在世上找不出第二個聽懂他音樂的人,於是就摔了琴。

師:我看到他們講的時候你在畫畫,你聽到他在講什麼

生:就是說鍾子期死了後,伯牙再也找不了聽懂他音樂的人,就摔了琴

師:我們就把目光聚焦到這部分,看着它,大家通過課外資料已經知道,伯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音樂家,我想,他彈奏曲子的時候肯定不只彈出高山泰山江河一樣的曲子吧,他除了彈奏出這些之外,還會彈奏哪些呢?

生:

師:這裏僅僅寫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個有名的音樂家應該還能彈出豐富多的曲子,他還會志在什麼?

生:泉水 高山 森林 草原 密林 樹林 樹林裏的動物

師:看來,自然間的很多景物都會在伯牙的琴上流淌出來,我覺得在學這兒的時候,如果讓你來填,你會怎麼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密林,鍾子期曰:善哉,密密兮

師:我覺得有一些人是單鄭逢在預習的時候摘錄在本子上,可供大家借鑑

出示: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依依楊柳 滾滾波濤 淙淙流水 綿綿春雨

師:讀錯這個字了淙,正音

我們再去讀讀這些美妙的詞語

生齊讀。

師:現在再去填,你會怎麼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月亮,鍾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白玉盤

生:伯牙鼓琴,志在草原,鍾子期曰:善哉,青青兮若草原

師:還會彈奏出,有些同學讀了一些詞語,就能把它用起來,運用詞語的能力很強,這樣吧,我們把書上圖畫空白的地方寫下來。

生寫。

師: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讀一讀。

師:有人在打哈欠有人在伸懶腰,有沒有同桌寫的不一樣的舉手,先來聽聽這些寫的不一樣的同學,看誰是放聲朗讀

生:伯牙鼓琴志在青煙,鍾子期曰:善哉,嫋嫋兮若青煙

生: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鍾子期曰:善哉,汩汩兮若清泉

生:伯牙鼓琴志在花木,鍾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師:聽到這兒,我發現你們三個人總是把鍾子期割裂開來,希望下一個不會了

生: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鍾子期曰:青青兮若芳草

師:像他這樣該怎麼讀,大家讀一遍

生:青青兮 若芳草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師:又有問題,該怎麼讀

生:皎皎兮 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水,鍾子期曰:善哉,清清兮若清水

生:伯牙鼓琴,志在雲煙,鍾子期曰:善哉,嫋嫋兮若雲霧

師:鈴聲響了,同學們講了那麼多,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課先上到這兒,後來他們兩個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樣的事,下節課再學習。

[《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篇2:《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一、欣賞圖片,找出要求,明確單元主題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並說出感受。

師:其實生活中不論是一首歌一幅畫,還是一篇文章一部電影,都是美的藝術,都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和啓迪。在第二單元中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走進藝術的殿堂,感受藝術的魅力。打開第二單元導讀,快速讀讀,看導讀爲我們的學習提出了哪些要求?

學生讀導讀,劃出學習要求。

師:明確了學習內容和要求,我們一起學習本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生齊讀課題,師強調“弦”字讀法。並投影出示沒有標點的古文。

師:這是一篇什麼文?

生:文言文。

師:大屏幕上的文章沒有標點,這就是古時候的文章,它需要你憑藉自己的理解來斷句讀,自己試試。

生練讀。

師:有什麼感受?

生:不知道在哪停頓。

生:很難讀。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

師:現在老師降低難度,加上標點,你再來試着讀一讀,注意這次要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生練讀師指名讀。

師:你讀得很準確,句子也很通順。有幾個生字老師想提醒大家注意。

師板生字,並讓學生跟讀書空。

師:知道峨字的意思嗎?

生:高。

生:巍峨。

師:怎麼知道的?

生:課文下面的註釋有。

師:課文的後面有一些生詞或者生字的解釋,這就是註釋,看註釋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那若字又是什麼意思呢?聯繫上下文想想。

生:像,好像。

師:誰能聯繫這兩個生字的意思,說出“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

生:高高的像泰山一樣。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認識了生字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大家讀得很不錯,有一句大家節奏把握得很準,注意了兮和若之間的停頓。

投影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師:知道兮字的意思嗎?

生:語氣詞相當於啊。

師:它是和峨峨連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讀到這時要稍作停頓。像老師這樣,師範讀。

生跟讀兩遍。

師:大家覺得這樣讀比剛纔更怎樣了?

生:比剛纔更有感情了。

師:現在老師也這樣有感情的爲大家範讀文章,你仔細聽,用心感受。

師配樂朗誦。

師:你也像老師一樣投入感情的讀讀,注意在老師劃斜線的地方稍作停頓。

出示劃出節奏的古文。

生練習朗讀。

指名讀。

生:他讀出了韻味。

生:他讀的很有感情。

師:誰能再來試一試,比他還有感情。

生再讀。

師:你真的讀出了古文的味道,我們也被感染了。現在我們男女生配合讀,一起感受古文的魅力。

男女生配樂朗讀。

三、再讀課文,讀懂讀透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先來看看題目,誰知道絕的意思。

生:斷絕。

師:伯牙斷絕了什麼?

生:伯牙斷絕了琴絃。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

生:伯牙不再彈琴了。

師:伯牙在楚國當時是一流的琴師,前途無量,爲什麼不再彈琴了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抓住重點詞語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讀讀課文,同桌互相說說文章的大概意思。

投影文章並在重點字詞下加點。

生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查字典讀課文,同桌互相講故事。

指名講故事。

師:你的故事講的很流暢,如果能把加點的字詞理解透徹,故事內容就會更生動了。現在我們交流一下,你讀懂了哪一個生字詞?

生:我知道了第一句話中的善字的意思,是擅長的意思。

師:能說說整句話的意思嗎?

生: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琴。

師: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麼意思嗎?

生:好啊。

生:真妙啊。

師:這是子期對伯牙的讚美之詞,我們還可以怎麼理解?

生:真棒啊。

生:太妙了。

師:我們應該怎樣朗讀這句話呢?

生:用讚美的語氣來讀。

師:我們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還讀懂了那個生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峨峨和洋洋是高高和廣大的意思。

師:這兩個詞是用來形容高山和江河的。

生:志的意思是想。

師:你的理解能力很強,文中的念字其實和它的意思是一樣的。

生:我知道了也是心裏想到的意思。

師:這兩個字體現了伯牙心裏想到了什麼就能彈出什麼,可見伯牙的彈奏水平怎樣?

生:很高。

生:鍾子期必得之的必是一定的意思。

生:是都的意思。

師:大家的理解都可以,古文的解釋是豐富的。

師:理解了這些重點字詞之後,誰能結合理解再來講講這個故事?

生講故事。

師:這次你的故事講的更充實了。

四、品讀課文,讀情悟境

師:理解了內容,現在誰來說伯牙爲什麼不再彈琴了呢?

生:因爲子期死了,伯牙覺得世界上再沒有知音了,所以摔破琴扯斷絃,不再彈琴。

師:用文中的話怎麼說呢?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投影展示這句話。

師:什麼樣的人稱之爲自己的知音呢?

生:瞭解自己的人。

生: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

師:伯牙爲什麼把子期當作自己的知音呢?快速讀讀課文從中找到答案並劃出來。

生讀課文,劃出答案。

生:我認爲這句寫出了他們之間的知音之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感嘆地說:“真妙啊!就像寬廣的江河在我心裏流過。”

師: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麼?

生:無論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說出來。

師:他們真是心意相通。

生:我還能讀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師:從哪可以看出來。

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師:如何理解。

生:伯牙心裏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裏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師:能用自己的話形容伯牙的彈奏水平嗎。

生:出神入化。

生:獨一無二。

生:登峯造極。

師:大家的詞彙真豐富。請同學們看圖,此時伯牙身邊青松翠柏,雲霧繚繞,他在動情地彈奏一首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着陶醉着,並讚美着,能猜想出子期眼前出現了怎樣的高山流水嗎?

生:巍峨的高山,澎湃的江河。

師:帶着你這種感受讀讀。

生讀。

生:子期眼前彷彿出現了高聳入雲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江河。

師:讀出你的這種感受。

生讀。

師:你讀的很有氣勢,誰還能讀出這種氣勢。

生自由讀。

師:如此豐富的畫面,我們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到的呢?

生:峨峨和洋洋。

師: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卻讓我們浮想聯翩,這就是古文的魅力呀,我們再來讀讀體會一下這種魅力。

生讀。

師:伯牙的音樂來源於大自然,那他的琴聲肯定不僅僅表現了高山流水,還有可能表現大自然的哪些場景呢?

放音樂生閉眼想象。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藍藍的天空,自由的飛鳥。

生:蒼茫的大地上,鬱鬱蔥蔥的森林在旺盛的生長,林間歡快的動物們在高興的飛奔。

生:我彷彿看到了皎皎明月掛在天空,徐徐的清風迎面而來,好一個寧靜淡雅的夜晚。

師:能不能用子期一樣的語言讚美一番呢?

師生配合讀。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

生:鍾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

師:這就是心意相通的知音啊!知音相遇心情怎樣?

生:激動高興。

師:帶着這種感情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齊讀。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情意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伯牙絕弦》感受到了伯牙與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情意,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感受一下。

生讀。

師:世事難料,就是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知音,卻染病而死,離伯牙而去,試想一下此刻伯牙心情怎樣?

生:悲傷。

生:難過。

生:悲痛欲絕。

師: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生讀。

師:我真的體會到了伯牙的悲痛心情。爲什麼如此悲痛呢?

生:因爲再也沒有人聽懂他的心聲了。

師:是啊,當他彈琴心裏想到高山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像子期一樣讚美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高山。

師:當他彈琴心裏想到流水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像子期一樣讚美他。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所以伯牙才……

生: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伯牙此時斷絕的僅僅是琴嗎?他還將什麼一併斷絕了?

生:前途。

生:音樂。

生:心靈。

師:是啊,他將自己的心靈大門關閉,留給自己的是無邊的痛苦和孤獨。

師:讀一讀,體會這種感情。

生讀。

師:讀出了伯牙的悲痛。

二、誦讀課文,讀出感受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感受這份高山流水深相知的情意。

生齊讀配樂。

師:關於伯牙與子期之間成爲知音的傳說在哪部書中有記載呢?資料袋介紹的很清楚,請同學們讀一下。

生讀資料袋。

師:正是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者樂曲高妙。

三、課外拓展,加深理解

師:據史料記載,子期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作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

投影這首詩歌。

師生配樂讀讀。

四、展開想象,課堂練筆

師:短短的一首詩,把伯牙的痛苦心情展現無餘,可是人生路漫漫,伯牙能這樣一直消沉下去嗎?如果此刻,你置身於春秋時期的楚國,作爲伯牙的新朋友,你會如何勸慰他,開導他積極樂觀的面對今後的生活呢?結合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把你想對伯牙說的話寫下來。

生寫。

全班交流。

師:正如大家所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只要我們用欣賞的眼光,讚美的口吻對待周圍的人,你就會擁有很多的朋友,這節課大家學的認真,讀得投入,真是“善哉,善哉”,課文能否背上來呢?

學生練習背誦。

檢查背誦。

篇3:《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我一直堅信:解讀決定設計。如果說每一個教師遵循的教學理念各有側重,那麼對文本的解讀可謂千姿百態。因此,每次面對新的文本,我首先考慮的不是設計,而是反反覆覆地對文本進行透視: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爲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雖是文言,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可藉助註釋進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本課難點在於理解 “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爲何摔琴?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擁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聲以及他通過琴聲所傳達的心聲都有子期能夠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嚐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難覓,他絕望地摔碎了瑤琴,從此也向整個世界封閉了心靈的大門。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是多麼重要,多麼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卻是難上加難。可能我們並不缺乏聊天說笑、吃飯娛樂的朋友,但真正心靈相通的知音卻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謂“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永遠不放棄對知音的尋求,不被人理解時也能夠坦然地面對孤獨,擁有知音是人生的幸運,沒有知音也不會陷入絕望的深淵。

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宿命。我們尋求着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但這份溫暖卻總是那麼難以企及。即使我們曾經有幸感受到這份幸福,但因爲人生中種.種難以預料的因素,我們的幸福往往轉瞬即逝,反而加倍地承受着失去的痛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是一場人生的悲劇,是一個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嘆息,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

閱讀這個文本,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篇4:《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課前文字遊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詞語遊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你能照樣說一個這樣的詞語嗎?要求後面兩個字是疊字。

板書:

楊柳依依

生1:白雪皚皚。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樂融融。

生4:春風習習。

生5:書聲琅琅。

師出示:

清風徐徐 明月皎皎 楊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煙裊裊 流水潺潺 春雨瀟瀟 白雪皚皚 雲霧濛濛 霞光灼灼

有沒有注意,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生:這些詞描寫的都是美麗的景物。

師:平時有意識地積累,一定對我們的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揭題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讀到的《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與我們平時讀到的文章不一樣。有時,我們也把文言文簡單地稱爲古文。與古文相比較,我們今天常見的文章就叫白話文。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開始喜歡古文,喜歡古文特有的味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二、整體讀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大聲讀,按照自己的節奏,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文言文的朗讀跟現代白話文的朗讀不一樣,光讀通順了、讀流利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現在再讀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學生再讀課文。

師:請一個同學讀。

指名一生讀課文。

(該生讀得通順流利。)

師:真是不簡單!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老師沒有做任何講解,就能讀得這麼通順,這麼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再指名一生讀課文。

師:真好!我最欣賞她讀的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還有一個地方:鍾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強調得好!第三個地方: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讀得好!看來同學們讀課文沒問題了。現在齊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放慢節奏試試。

學生放慢節奏再讀課文。

三、初解絕弦

師:讀得越來越有味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經有了。那麼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見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們: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怎麼解?

生:伯牙從此不彈琴了!

師:好一個從此不彈琴了!“絕”怎麼解?

生:“絕”就是斷絕。

師:“絕”就是斷絕,“伯牙絕弦”就是伯牙斷絕了琴絃。但是這個同學剛纔卻直接說伯牙從此再不彈琴了。他解釋得真好!他不是機械地按照下面的註釋進行翻譯,而是變成了我們現在能夠理解的、經常在用的表達方式來說,看來他是真正讀懂了題目的意思,他真會學習。我們學習文言文就要這樣學會變通。

師:文章的題目就提到了伯牙絕弦,那麼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絕弦?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裏也提到了伯牙絕弦。

師:文章的最後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絕弦。這裏的絕弦僅僅是把琴絃弄斷,不再彈琴了嗎?它意味着什麼?它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生:宣告了他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知音了。

師:他永遠地告別了彈琴,徹底地放棄了彈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裏的絕弦不是一般的絕弦,實際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將永不彈琴,徹底地放棄彈琴!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讀課文,你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對這篇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絕弦

1、何謂知音:

師:現在再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還有哪些地方沒讀懂?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意思是說,伯牙非常擅長彈琴,鍾子期非常喜歡聽伯牙彈琴。

師:這裏的“善”字怎麼解?

生:擅長,喜歡。

師:真好。有沒有注意這個“善”字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

生:四次。

師:每一次出現都是一樣的解釋嗎?

生:不是。善鼓琴,善聽,“善”都是善於,擅長的意思。

師:後兩個“善”字?

生:感嘆詞!

師:感嘆詞?但我們解釋的時候不能直接解釋成“感嘆詞”,要善於變通啊!

生:這裏的“善”就相當於“啊”!

師:有不同意的嗎?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師:“善哉”就是對別人表示讚歎,“哉”是一個語氣詞,相當於現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讚歎,我們變通一下,用現在的表達方式,肯定不只“好啊”這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怎麼說?

生:我們還可以說“真棒啊”!

師: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錯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厲害啊!

生:妙極了!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裏的“善哉”可有多種解釋,不論是“好啊”還是“妙啊”,還是“棒啊”還是“行啊”,都表示讚歎。我們看出來了,四個“善”字用法不一樣。古漢語中一個字有多種用法,在我們現代漢語中也往往有這種現象。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彈出了高山的感覺,鍾子期就說:“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樣高大,就像泰山一樣巍峨!”

師: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對你說一聲“善哉”!同樣,後面一句你應該也能讀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了流水,鍾子期就說:“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樣光大!”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生:我對他有補充。這兩句話說明伯牙彈琴的技藝很高超,他心裏想到什麼,他的曲子中就能夠透露出什麼來。

師:他能夠用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懷,的確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的時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遼闊,表現了出來,鍾子期就聽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倆心靈相通一樣,可見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師: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那麼我們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的確是善鼓琴,鍾子期的確是善聽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從這兩句看出了伯牙的確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就彷彿看到了——

生:我就彷彿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師:於是你就怎樣讚歎?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現在你還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就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就彷彿看到了長江黃河!

師:於是你就怎樣讚歎?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真好。伯牙善鼓琴,我們的資料中也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生:還會表現鳥語花香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秋天落葉滿地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無邊無際的藍天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天繁花似錦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冬天雪花紛飛,白雪皚皚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秋風習習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清晨朝陽四射、霞光灼灼的壯麗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天楊柳依依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雨綿綿、詩情畫意般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鳥在枝頭歌唱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春天竹子拔節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秋天果實累累的景象。

師:好!作爲一個善鼓琴的人,作爲楚國有名的音樂家,正如同學們所說,他的琴聲一定表現了很多很多動人的情景。

(出示課件。)

師:他的琴聲一定還表現了那徐徐清風——

生: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潺潺流水,瀟瀟春雨,皚皚白雪,濛濛雲霧,灼灼霞光!

師:現在你們都是鍾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風!

師: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師: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我們都是鍾子期,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鍾子期曰——

生: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鍾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師:志在炊煙——

生:善哉,嫋嫋兮若炊煙!

師: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師:志在春雨——

生:善哉,瀟瀟乎若春雨!

師:志在白雪——

生:善哉,皚皚乎若白雪!

師:志在雲霧——

生:善哉,濛濛乎若雲霧!

師: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師: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生:知音!

師: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

板書:

知音

生:知音!

2、相遇相知:

師: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之前,他還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

師:不缺少讚美,那他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爲伯牙想到什麼子期都能知道。

師:那別人呢?

生:而別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內心深處的感覺。

師:也就是說,不能真正聽得懂伯牙琴聲的妙處。

生:別人的讚美都是空虛的讚美,並沒有真正的瞭解、懂得伯牙內心深處的感情,沒有聽得懂伯牙彈奏的曲子的韻味,而鍾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鍾子期視爲知音。

師:你能設想一下別人那些空虛的讚美是怎樣的讚美嗎?

生:別人會說:伯牙,你真厲害!真不愧是我國有名的音樂家!

師:可是伯牙的琴聲到底好在哪兒,卻說不出來,所以這樣的讚美是空的,是不着邊際的。

生:別人的讚美始終是膚淺的,是表面的,根本說不出哪裏好,只是說你好,沒說出哪個部分好,而鍾子期卻說出他的哪個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師:那你說別人的那些膚淺的讚美到底是怎樣的讚美?

生:伯牙,你的琴聲真是太美了,沒有人能彈出這麼美的琴聲!

師:儘管這樣的讚揚是很高的評價,但這樣的讚美卻沒有像鍾子期這樣真正道出伯牙琴聲的妙處。所以這樣的讚美是膚淺的,是毫無價值的。

生:別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樂家,所以聽到別人讚美,就都覺得伯牙的琴聲一定是非常棒的。

師:別人讚美就跟着讚美,卻並沒有真正聽出美在何處,所以這樣的讚美也是沒有什麼價值,是嗎?

生:鍾子期是最能體會和了解伯牙內心深處是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別人卻沒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爲自己的知音。

師:也就是說只有鍾子期能真正聽得懂伯牙琴聲的妙處。可以想象,在遇到鍾子期之前,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去說——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當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去說——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伯牙聽到那些毫無價值的、沒有意義的、空虛的、膚淺的讚美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心情?

生:一種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來聽他彈琴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他琴聲的韻味。

師:他的內心充滿了失望!

生:他還有一種無奈!因爲他想表達的情緒的高潮部分卻無人能夠聽懂,因此他感到無奈!

師:他感到一種無人能夠理解的無奈!

生:我想伯牙這時候肯定感到寂寞,因爲他想到聽他彈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聽懂他內心所想,因爲他感到寂寞!

師: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憂鬱、很失望,充滿渴望的!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內心深處是怎樣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個跟他心有靈犀的人!

篇5:《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師:心有靈犀可能是對知音最好的註解。正如這個同學所說,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遇到一個真正的——

生:知音!

師: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萬次地發出一種呼喚,他呼喚什麼?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處啊?

師:然而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樂的,一定要在音樂事業上走得更遠,一定要有成就,是鍾子期帶給他的希望。

師:因爲有了知音,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爲終於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興奮的,因爲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師: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萬千,這萬千的感慨又彙集成一句話,他一定會對鍾子期說什麼?

生:他一定會說,知我者,乃鍾子期也!

師:知我者,子期也!傳說,俞伯牙與鍾子期之間有着深厚的情意,伯牙曾爲等待子期在江邊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視爲兄長,最後一次相見兩人依依不捨,灑淚而別。此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生:我覺得不只是音樂方面的知音,他們已經是一對生活上的知音。

師:他們已經成爲一對人生的知音!

生:我覺得鍾子期和俞伯牙不僅是音樂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爲鍾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聲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關心俞伯牙,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生命中的知音。

師: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相遇絕不僅僅是音樂方面的心有靈犀,他們的相遇是一顆心和另一顆心的相遇!

生:他們有一種心靈上的交流。伯牙是善於彈琴的,他總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現在琴聲裏面,而這時鐘子期在旁邊默默地聽着,能夠努力使自己領會琴聲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們都能夠互幫互助,這對於俞伯牙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大的快樂和幸福!因爲有這麼好的知音在自己身邊!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而那樣能夠完全瞭解自己的知音,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夠遇到,真是太難得了。知音歡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歡樂、非常融洽的場面,是嗎?現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請同學們感受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

生:(飽含深情地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這個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麼歡樂的相聚,多麼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3、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是怎樣的痛苦,這是何等的決心!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再無知音了呢?

生:伯牙認爲鍾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鍾子期沒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終身不復鼓了。

師:伯牙覺得除了子期再也沒有別人了,是嗎?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已經建立了一種非常深刻的友誼,子期死後,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來作他的知音了。

師:世再無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生:因爲只有子期才能聽懂伯牙的心聲,聽懂伯牙心中在想什麼,子期一死,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師: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聽到的讚美都是虛的,不着邊際的,膚淺的,是嗎?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關係是很好的,就像親人一樣,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鍾子期給他帶了希望,結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對生活也絕望了,所以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了解他的人了。

師:說得真好。在伯牙看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人了。伯牙不由得會想,當他鼓琴志在高山,再也無人能像子期那樣贊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無人像子期那樣去讚歎——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樣沉重的打擊,這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最爲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生:他在斷絕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他在音樂道路上輝煌的前程!

師:音樂所帶來的樂趣全都斷絕了。

生:伯牙在斷絕琴絃的時候,同時也斷絕了他的心絃!他認爲已經沒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

師:好一個斷絕心絃!絕得不僅僅是手上拿的弦,絕的分明是自己的心絃!

生:伯牙在斷絕琴絃時也斷絕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嚮往。

師: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斷絕了!

生:伯牙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他的注意,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他的希望,能夠點燃他的希望之火。

師:也就是說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向整個世界關閉了心靈的大門。

生:我覺得還斷絕了他的快樂!因爲以前鍾子期聽他的琴聲,子期都能聽得出伯牙琴聲的好處,現在鍾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傷心!

師:所有的快樂都隨着子期的離去而化爲泡影!伯牙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希望,斷絕了快樂,斷絕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尋!只留下一片無邊無際的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你再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死的不是別人,而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這個知音一死,在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知音了!再讀這句話。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篇6:《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古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讀這個課題?

生:伯牙絕弦。

師:念得真準,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難唸的“弦”你也念準了,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課題)

師:“絕弦”是什麼意思?

生:“絕弦”是彈完這一曲,這一生就再也不彈琴了。

師:那麼“伯牙絕弦”呢?

生:伯牙是個人,他把琴絃割斷,從此再也不彈了。

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把課本翻到第137頁,按照自己的感覺至少讀三遍,努力把它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以上)

師: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

生:伯牙和子期。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文啊,你們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點評:學習的起點在哪裏?學情。初讀的標準是什麼?正確。“畢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對學習起點的自覺尊重,也是對初讀標準的堅定捍衛。“生本理念”,既非一廂情願的“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儘可能多的要求學生”,而是“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與“儘可能多的要求學生”的融爲一體。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爲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生:鍾子期去世了,伯牙認爲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絃也剪了,這一生再也不彈琴了。

師:這裏的“謂”是什麼意思?

生:想。

師: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確實不太好懂,沒有註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書。(出示)你覺得“謂”在這裏應該是什麼意思?

謂:①稱爲;②認爲,以爲;③評論。

生:認爲、以爲。

師:那麼“乃”呢?

生:“乃”是“於是、就”的意思。

師:理解了之後,我相信能讀得更好。

(生朗讀此句,讀得準確而且有韻味。)

點評:“預設”越是精細,“生成”越是精彩。這是我一貫的看法和課堂經驗。問題在於,我們“預設”什麼?預設目標、預設重點、預設流程、預設語言、預設練習、預設提問、預設板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唯一不足的,卻是對“學情”的預設。學情還能預設?如果說前述的種.種“預設”是某種預先設定的話,那麼,學情顯然是無法預先設定的。但是,學情卻可以設想,也必須先做某種設想,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學設計上的生動呈現嗎?我們看“謂”字的教學,顯然是預設精細所生成的課堂精彩。預設學情,方能對症下藥。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比較難讀?

生: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是因爲要在字和字之間分開,尤其是這個“兮”字後邊要做一下停頓。

師:你知道了怎麼斷句。我想問問你,爲什麼要在“兮”字後邊斷句?

生:因爲註釋裏說“兮”是個語氣詞。

師:你看,藉助註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後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不信我們來找個同學讀讀。(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讀,讀得很有韻味。)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好“哉”和“兮”後邊的停頓。(生齊讀)難讀的句子都會讀了,誰能一口氣把這篇古文讀下來?

(生朗讀全文,很有韻味。全場掌聲。)

師: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讀成這樣,我真想說一句:善哉。(笑聲)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範讀,全場掌聲。)

(生齊讀,朗讀明顯有進步。)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師:我們能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生: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體會到。

師:怎麼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就說:好啊,高高的猶如泰山一樣。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就說:好啊,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師:這兩個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當中“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麼個不一樣,你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生:這裏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當中的“善”是“擅長、善於”的意思。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

師:你會聯繫上下文學,真好。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裏很常見。這裏的“善哉”是子期聽了伯牙琴聲後一種由衷的稱讚。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

生:好啊!

師:在古代就說成——

生:善哉!

師:誰來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這種由衷讚歎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得很有韻味)

師:善哉!“哉”字後邊一延長,好像琴聲都落到心裏去了。我覺得你不僅“善哉”讀得好!你這個“峨峨兮”“洋洋兮”也讀得真好啊!當你讀着這個“峨峨兮”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怎樣的畫面?

點評:對古文詞義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一爲“意思”、一爲“意象”、一爲“意蘊”。有些詞,解到“意思”爲止,可矣。如“哉”“兮”等。有些詞,既要疏通意思,也要還原意象,如此處的“峨峨兮”“洋洋兮”等。還有些詞,則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蘊”三個層面上求得融會貫通,纔算切實妥帖,如後面的“志”“念”等。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高高的泰山,顯得很巍峨。

師:巍峨高聳的泰山,請你再讀,讀出這種畫面來。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高聳人云的、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

師:體會得真好,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

(男生齊讀,很豪邁、很有感覺。)

師:不愧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不愧是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第二句誰來讀?

(女生齊讀,很有感情。)

師: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啊!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寬廣的“江河”。呼應着上邊的泰山,這裏的“江河”也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裏是有特指的,我覺得咱們班的同學肯定能猜出來。

生:我認爲這裏的“江河”是指長江和黃河。

師:你的古文底子真厚。這裏的“江”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江——長江,“河”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河——黃河。想到這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跳出了哪些詞語或者詩句?

生:我的腦中跳出了“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我聽你說這兩個詞語的時候,一點波浪都沒有。(笑)

生:(很有氣概地)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就是這樣“波瀾壯闊、波濤洶涌”的江河,請你來讀!

生:我想到了一句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生朗讀)

師:正是這樣磅礴雄偉的泰山,正是這樣洶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讀。(齊讀)

師:無論你伯牙彈什麼,我鍾子期都能知道。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講——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這裏“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句子當中的哪個字意思一樣?

生:這裏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樣,都是“心裏想”的意思。

師:沒錯。有時候咱們可以用現代詞彙去代替古文詞彙來理解古文的意思。無論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鍾子期必得之。我想問問,鍾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麼?

生:伯牙心裏的想法。

師:看來善聽的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還聽懂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裏的心聲。這樣想來,鍾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的也不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說出了伯牙的心聲。

生:它不僅說出了伯牙的琴聲,還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懷。

師:什麼樣的志向?什麼樣的胸懷?

生:像泰山一樣屹立在人間的志向,像江河一樣心胸寬廣、能撐萬里船的胸懷。(全場掌聲)

師:原來鍾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裏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樣的胸懷。

師:這樣想來,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僅僅是想,那是“志存高遠”的志,“胸懷大志”的志啊!(板書:志)

點評:伯牙引子期爲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這是何等的志向與懷抱?!唯五嶽之尊、萬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實,詩以言志、歌以言志、樂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國文化中向來是一種傳統。課文中釋“志”爲“心裏想到”,雖近學情,卻廢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爲心願所往。作爲名詞的“志”,乃志向懷抱之義;作爲動詞的“志”,乃心中嚮往之義。兩者皆有“藏於心中的長遠打算”之義。知音,實乃知志也。

師:老師課前去查過資料,我發現好多古書上都說到伯牙琴藝妙絕天下!許多人都以聽到他的琴聲爲榮幸,他們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聲的美妙,但是伯牙寄託在琴聲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

生:不能得。

師:唯有誰能得之?

生:鍾子期!

師:誰能必得之?

生:鍾子期!

師:這纔是——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念)請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心充滿了無邊的寂寞與孤獨。可是在這裏,無論你彈什麼,無論你寄託着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鍾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拿出課前發下的練習紙,請你順着“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寫。(出示)

“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練筆,背景音樂《知音》。)

點評:練筆設於感慨“得遇”,好處有三:第一,從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巔峯情感已經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第二,從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對伯牙的不吐不快卻做了某種類似於“休克”的藝術處理,這一文本的未定點、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第三,從課堂的角度看,學生爲伯牙代言,將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盡情傾訴,營造出課堂教學的高潮,而這一高潮旋即與接下來的“子期死”形成一種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學充滿了震撼心靈的張力。嗣後的課堂實踐證明,此練筆確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語文教學,焉能放逐“設計”?

師:你想伯牙得遇鍾子期,什麼感覺?

生:非常高興。

師:是啊,欣喜若狂啊!怎麼說?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間知音唯有鍾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全場掌聲)

師:以前我是欲覓知音難上難,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師:(激情朗讀後)好啊好啊,先生你聽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和情懷簡直和我心裏所想的——

生:(齊答)一模一樣。

師:志想像猶吾心,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用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

生: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師:(板書:心)是啊,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纔可以叫做——

生:知音。

師:(板書:知音)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着來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生逐句對讀,讀完後換角色再對讀。)

師:就是這樣的心靈相契。讀着讀着,你發現這些語言有什麼特點?

生:感覺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後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師: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師:這樣的形式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

生:一個聽!

師:一個傾訴——

生:一個迴應

師:寫得多妙啊!讓我們彷彿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諧!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點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是,對語文教學而言,不但不能忘言,更應辨言、悟言、得言。語言形式從來就不只是一個形式問題,語言形式是更高層面的語言內容,正如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所悟到的那樣:一句伯牙,一句子期,這樣的形式不正是知音在心靈上“精誠默契於蒼穹”的自然寫照和深刻呼應嗎?

破琴絕弦祭知音

師: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了第二年中秋再來相會,終於等到第二年的中秋,當伯牙興致滿滿地趕來與子期相會,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樂《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時高山默默,流水無語,天地之間也爲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從此還有人能知我之志嗎?(擦去板書:志。)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念嗎?(擦去板書:念。)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心嗎?(擦去板書:心。)

生:(齊答)沒有!

師: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難覓啊!(擦去板書:知音。)一起讀!

(生齊讀此句)

師:伯牙絕弦,那是絕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願望,這真是一曲肝腸斷,天涯無處覓知音啊!

(生再次齊讀)

點評:語言形式是更高層面的語言內容,教學形式又何嘗不是教學內容的更高表現呢?擦去“志”、擦去“念”、擦去“心”,終至於擦去“知音”,簡單重複的教學形式的背後,卻透出一種錐心的痛、破碎的美、穿越靈魂的巨大的孤獨。

千古傳唱懷知音

師:同學們,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蕩氣迴腸。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傳誦着它!課文後邊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學生閱讀資料)

師:同學們,伯牙和子期,這知音的故事感動和溫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中國人。就在故事發生300多年後的戰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齊讀!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時間在流逝,500多年過去了,秦朝的《呂氏春秋》依然爲我們呈現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最美好的瞬間(出示)——男生一起讀!

男生:(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1000多年後的唐代,人們在古詩中也都爲那伯牙的破琴絕弦嘆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讀!

女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篇7:《伯牙絕弦》教學實錄

教師:爲什麼六年級有那麼多班,獨獨選擇你們班,我憋了很久。

學生:這不簡單嗎,因爲我們班是最優秀的。

教師:這麼自信的話,爲什麼不自信的說。你們平時喜歡聽歌嗎?戴眼鏡的喜歡周杰倫的,你們呢?

學生:不喜歡,因爲聽不清楚。

教師:我特別喜歡,這裏有首曲子,聽一聽,閉上眼睛,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

(教師放音樂。)

學生:流水潺潺。

學生:聽見了樹林裏鳥叫。

學生:青蛙叫。

生:歡樂的心情。

生:蝴蝶翩翩起舞。

生:所有動物在起舞,天籟之音。

教師:真是一羣會聽的孩子。只要用心聽,就會與它心心相印,今天我們就學一首與音樂有關的文章。(出示課題)這是發生在2000多年前,初秋時候的一個故事,誰來讀題。

生讀生評:不夠自信。

教師:清晰響亮,字正腔圓。

另一生讀,師評:頭一次學就把最難度的字音讀這麼正確。

(點評:當聽錢峯老師說要上古文,覺得吃驚:國小生能理解古文嗎?古文如此難懂,該怎麼上?一上課,錢峯老師幽默的言語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而且錢老師叫學生讀課題時,能及時灌輸進古文的朗讀方法:字正腔圓,爲學生下面整讀全首古文的方法奠定了基礎。但我個人認爲,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中,都有古文的學習方法,錢老師在點評完後,我認爲可以再次點撥:我們學古文還要注意什麼?一個幫助學生收集積累經驗,而且可以爲下文學習古文提供有效的方法。)

生朗讀整首古文。

第一次讀感覺如何?

生:這些詞語讀起來不順口。

生:難讀。

師:短短的五句話但不好讀,不好懂,跟老師一句一句讀。(師讀生跟讀,自由讀,指生讀)怎麼沒有掌聲呢?真是讓我歎爲觀止,第一次讀就這麼正確通順。(一生讀停頓讀得好)了不起,第一讀正確不算,還讀出古文的味道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除了讀正確,我們也要讀出古文的節奏來。

(點評:如果說錢老師上課的幽默與大氣吸引了學生和在座的老師,我覺得此時錢老師能採用這麼簡單的教學方法更讓我感動。如果是家常課,我一定也會讓學生跟我讀幾個來回,但要在這麼一種賽課中,讓學生連續跟自己朗讀兩遍,需要多大的氣魄和勇氣。而且正是這麼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讀出了古詩特有的韻味,品位出了古詩詞的節奏美。一個簡簡單單的跟讀,跟讀出了多少學生對古文的喜愛。當老師再次個別抽讀的時候,看着他們那自信的小臉,投入的表情,禁不住自己也想去秀一次。所以我認爲,學習古詩詞,教師有時需要有“給”的氣魄。)

師:幾遍讀下來,咱們一定知道,整篇文章寫了哪兩個人?

師:讀讀第一句,你對他們有何理解?

生:伯牙喜歡彈琴,鍾子期喜歡聽。

師:哪個字告訴你?(善)讀讀,僅僅是喜歡嗎?

生:善於。

師:讀出他們的特點。(朗讀句子)伯牙善鼓琴這個鼓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彈的意思。

師:這說明你會發現啊。看來讀古文結合下面的註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解方法。剛纔我們知道,一個善於彈琴,一個善於聽。同學們,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句子也告訴我們伯牙善琴,鍾子期善聽?

(生默讀劃。)

板書:

(點評:葉聖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育二十韻》裏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你細讀文本的時候,不要把一個字輕易地放過去──作者爲什麼用這個字、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要去細細地體會它的神韻所在。比如錢峯老師,抓住一個善字來理解古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去感受、體會伯牙的琴技,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出鍾子期與伯牙是知音。正是一個善字的教學,上出了語文課的語言味,也讓我突然明白:原來古文也可以讓學生去朗讀體會,琢磨字詞。減少教師的分析講解,即使是字詞的體會,也是可以讓學生從朗讀體會,“入情人境”的進行朗讀,是有效感悟的基礎。)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師:細讀第一句,從什麼地放體會出伯牙善於鼓琴鐘子期善聽?

生:伯牙彈琴,鍾子期一下子就能聽出來內容是什麼。

師:真好,你把古文內容理解了。

生:伯牙彈琴技術非常高超,如果伯牙沒有把全部意念在彈琴上,鍾子期就不會聽出內容。

師:哪個詞看出是全部意念?(志)讀句子。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的腦中浮現出了什麼樣高山?

生:巍峨具大的高山。

(生讀,一共讀了四位學生:我看見了高大的山;雖然讀的不是很清楚,但我聽到了;齊讀。)

師:你看,那麼多畫面僅用一個“峨峨兮”表達出來。這古人寫話就是簡單而簡約。從鍾子期的話中哪裏還能看出他善聽?

生:我從志在高山,伯牙心裏想的是高山,鍾子期話裏也是高山。

生:我還從“善哉”讀出。因爲善哉表示感嘆,說明鍾子期已經非常強烈的感受到伯牙彈琴的是高山。

(請生感讀。)

師:我分明聽出了你的朗讀中對伯牙的讚美。誰也來讚美?

(連讀三位生。)

師:泰山讀得特別好,能說說爲什麼嗎?

生:泰山很高。

生:泰山很高大,因爲孔子曾經說登泰山而走天下。

師:讀出王者的風範來。(指生讀嘆詞一句)剛纔同學一個哉就能發現這麼多,細心學生還發現一個語氣詞。(兮,請生讀)爲什麼一個句子連用兩個語氣詞?

生:因爲鍾子期強烈感受到伯牙琴聲中泰山的巍峨。

(生讀。)

師:同學們,兩個善哉在文章兩字的意思一樣嗎?

生:上面一個善是善長,而這裏是讚美。再次讀。

師:如此動聽的琴聲,子期想這樣讚歎。

生讀。

師:同學們,讀書就應該剛纔這樣,從字裏行間去體會,在這句我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那麼,這個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放入句中朗讀出來嗎?

出示第二個句子: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你的江河讀的特別突出,能說說原因嗎?

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樣,也是讚美。

(生再讀。)

師:聽出了江河的浩蕩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讀的特別好,能說說原因嗎?

生:江河都是很長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裏想着,鍾子期把他聽出來了。

(生再讀。)

師:高山也罷,流水也罷,善琴的伯牙所彈,善聽的鐘子期都能聽懂。這就是。

出示: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知

師:結合剛纔的兩個句子,這個是什麼意思?

生:我讀懂了不管伯牙心裏想着什麼,子期都知道。

師:哪裏看出來?

生:念。

師:剛纔上文也有一個跟念相近的詞,誰發現了嗎?

生:志。

師:真好,能聯繫上下文,上下都聯繫在一起理解。

(生讀句子 。)

生:我認爲重點應該是“必”,說明伯牙所念,子期都知道。

(生讀 。)

師:是啊,同學們,當伯牙志在高山(生讀)當伯牙志在流水(生讀)當善琴的伯牙所彈,子期必得知。這就是(讀對後一句) 。

(點評:“學語文,要有強烈的語文意識,要用語文的眼睛看問題,用語文的耳朵聽聲音,用語文的心感受語文。”這是此次省優質課上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一番話。短短數語卻擲地有聲。我想這是王崧舟老師對如今語文教學方向的一次高瞻遠矚的引領,也是對本次語文優質課的一個總體評價,而這句話也更是該我們全體語文老師所牢牢銘記,反覆咀嚼的。錢峯老師在簡潔凝鍊、短小精悍的古語言中細細品味其豐富的內涵,理解兩個“善”字的不同意義,辨別找到“志”與“念”的近義關係,明白古人連續用語氣詞的用心所在,讀出了語言背後人的心情,猜測了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將古文的意境淋漓盡致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打動了學生,也打動我們聽課者。正是對教師有強烈語文意識的體現,上出了語文課的“厚實、豐實”。 )

出示伯牙與子期初時的話,配樂。此時,伯牙心情如何?

生:高興。

師:高興不已。

生:快樂。

師:快樂興奮之極。

生:慶幸,終於有了自己的知音。

師:欣喜若狂。

生:激動。

師:激動不以。同學們,伯牙把這分激動不以,欣喜若狂流淌於高山流水。此時,你就是伯牙,你最想寫點什麼。

(配樂書寫。)

生:子期,你真可謂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和心聲。

師:還能從琴聲中聽出心聲啊“相識半天下,知音只一人”啊。

生:知我者莫如子期。

師:曾經是滿面春風皆朋友,如今是有緣千里終相會。

生:子期,我所念你必定能透過琴聲參透,你真是謂世知音啊。

生:我雖然是宮廷樂師,可我內心的空虛誰知小,今日遇見你實乃三生有幸。

師:你真是走入伯牙內心去了,這正是伯牙想說的。

生:沒想到你一個山村農夫卻聽出了我的心聲。

師:讓我們再在高山流水聽出伯牙的心懷。

(生讀,齊讀。)

師:這心聲,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現在你對這句有什麼新的理解?

(點評:錢老師讓學生補充,如果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麼?拿起筆寫下來。這一讀寫結合,不僅豐滿了伯牙的形象,更將伯牙和子期的深厚情意內化爲學生的語言,積澱下來。正是因爲老師們能把握時機,找準切入,指導有效,形式多樣,才使課堂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達到有效、高效。正是錢老師的課,讓我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本真,引領我們今後要走的方向。所以,這些課值得我們好好回味,細細品味。 )

生:這琴是他們之間的橋樑。

生:子期雖然是山野村夫,但能聽懂子期的音樂。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樣才叫知音啊。伯牙和子期多麼想這樣像高山流水之間相伴而行。他們約定來年再在相識地方相見,伯牙滿懷欣喜趁扁舟而來,然後等待他的是子期的死迅。他多想鼓一段琴給他的知音聽啊。於是,他把千言萬語容入了琴聲。

(播放琴聲。)

板書:

知音

師:你聽出了什麼?

生:伯牙沒以前動聽,但他似乎說:子期啊,你爲什麼不等等我。

生:我聽出了琴聲很悲傷,聽出了伯牙對子期的這份訣別。

生:我看出了他對鍾子期的懷念。

(點評:在通過斟字酌句,迴環誦讀,學生體會到了伯牙和鍾子期的那種知音難覓、相間恨晚的情感之後,老師說:“伯牙把自己這種情景記爲高山流水,一吐爲快。如果,你就是伯牙,你當時最想對鍾子期說什麼?”此時,學生早已融入了伯牙的高山流水之中,早就爲他們的相知而不能相惜而感到無盡的遺憾,學生分明已成爲了伯牙的化身,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就抒發了自己的感想,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不僅是學生的情感,更是伯牙的心聲,將整堂課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

師:悲過悲喜,生別離,可此時,善聽的子期再也聽不到了,能把這份悲傷讀出來嗎?

(生讀。)

師評:悲涼。斷的只是琴嗎?碎的只是琴嗎?

生:伯牙心也碎了。

師:伯牙所念,子期必得知。斷琴絕弦,使得高山流水終成絕響,高山流水依舊,只是山谷之間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倒是“無琴”卻“有情”啊!讓我們記住這段佳話!下課。

篇8:《伯牙絕弦》名師教學實錄

名師講解《伯牙絕弦》教學實錄,一起來看看吧。世界這麼大,並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覓到知音……要知道幸福在過程,從中見證人生的美好,感受人生的溫暖。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課文。

一、高山流水深相知

師:什麼地方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志在高山──

生齊答: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伯牙絕弦》教學建議

生齊答: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生:鍾子期就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

師:伯牙志在流水──

生:鍾子期就像看到了浩蕩的江河。

師:伯牙是個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哪些景色呢?

生:還會有皎皎明月;皚皚白雪;芳草萋萋;大海洶涌……

師:是呀,還會有這些動人的情景。

(出示詞語,讓學生讀一讀。)

師: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師:伯牙鼓琴志在楊柳──

生答:善哉,依依兮若楊柳。《伯牙絕弦》教案

……

師:好一個善鼓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鐘子期。伯牙所念──

生:鍾子期必得之。

師: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

師:是真正的知音,伯牙當時已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前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的,但他聽到的可能只是些恭維的話。

生:只是在恭維他,說他彈的琴聲太好聽了,卻沒弄懂到底好在哪兒。

師:他需要這樣的恭維,表面上的讚美嗎?

生:不需要。

生:只有鍾子期能明白他的心。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那樣說──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沒有人會說──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他聽到的是毫無意義的讚美時心情會怎樣?

生:失落。

生:傷心。

生:憂鬱。

……

師:他的心裏一定會發出呼喚,呼喚什麼?

生:我的知音你在哪兒呀!

師:後來,他找到了知音,面對子期,他的心情怎樣?

生:激動。

生:歡樂。

生:心奮。

生:高興。

……

師:萬千感慨化作一句話,會說什麼?

生:你是我的知音。

生:知我者,子期也。

師介紹伯牙與子期的故事。

師:他們倆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生:不,他們是心靈相通的兄弟。

生:是人生的知音。 伯牙絕弦課文簡說

師:想象知音相聚時那融洽、歡樂的場面,再來感受他們之間的情感。

學生齊讀前四句。個別朗讀,評價。

二、伯牙絕弦謝知音

師:不幸的是,鍾子期染病而死,(出示最後一句話)伯牙──

生齊讀最後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爲什麼伯牙認爲鍾子期死就再無知音呢?

生:再也沒有像子期那樣讚揚的聲音。

生:又回到過去無人理解的情形,聽到的只有恭維的話了。

師:是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鍾子期那樣──

生齊: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沒有第二個人像鍾子期那樣──

生齊: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乃──

生齊: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他絕的僅僅是琴嗎?斷絕的是什麼?

生:他斷的是他的音樂。

生:他斷的心靈的大門,他把心靈的大門給關閉了。

生:他把心裏話融入琴中,隨着琴一同給了子期。

……

師:伯牙斷絃的時候,把自己的美好、快樂也斷了,他對整個世界關閉了心靈的大門,留給他的是無邊的孤獨、寂寞。再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句子,指名學生再讀句子。

師介紹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師播放音樂,學生沉浸在失去知音的痛苦之中,之後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還寫下了一首詩。

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出示:

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學生讀詩之後,又一次深情朗讀課文。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把你最想對伯牙說的話寫下來。

學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生:伯牙,知音千年難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生:伯牙啊,你要堅強地活下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生:我要送伯牙一句話,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能不識君。

……

師:讀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知音難覓,每個人都在苦苦尋覓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世界這麼大,並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覓到知音……要知道幸福在過程,從中見證人生的美好,感受人生的溫暖。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樂,全班學生在音樂聲中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