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多篇】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多篇】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一

本學期仍以學校校本課程爲依託,以學生發展爲主線,以學生心靈成長需求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施閱讀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孩子們剛開始國小生活,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2、對學生進行健康的興趣愛好,誠實守信、尊敬長輩、愛護花草等生活習慣,培養安全意識。

3、營造吟誦兒歌、童謠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4、會賞析、吟誦一定數量的經典兒歌。

5、通過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兒歌的感受,大膽表現自己,積極培養學習兒歌的樂趣和願望。

三、教學措施。

1、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節儉及愛衛生的好品德。

2、將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誦讀形式,引領學生從讀詩、背詩、賞詩中培養讀書興趣。

此外,還要結合本班實際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活動形式力求生動活潑,富於童趣。

四、教學進度附下表:

教學進度表

一、二、三週:講文明,懂禮貌

四、五、六週:誠實的孩子人人愛

七、八週: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週:愛父母,尊長輩

十一、十二週:課間活動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專心聽講

十五、十六週:愛護花草樹木

十七、十八週: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二

暑假裏,校領導針對我校學校實際,組織部分骨幹教師編寫了兩套校本教材:《國小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國學經典閱讀》。並將在本學期進行校本課程的教學。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本事和課程開發水平。爲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爲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爲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總體目標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核心,以學生髮展爲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從小積澱祖國語言文字,增強語文素養,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

三、課程實施的提議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突出該課程的特性:

1、突出課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資料的主要來源;要緊扣兒童行爲習慣培養要求,以正確的行爲習慣觀念引導兒童開展行爲習慣養成的實踐活動。

2、突出課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程資料要讓兒童感興趣,並涉及到學習、生活、遊戲各個方面,涵蓋兒童的全部生活時空。要從學校擴展到家庭,從課堂擴展到社會,在學校、社會、家庭的配合和聯結中交互構建,彈性延展。

3、突出課程的實踐性

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行爲習慣實踐活動爲課程呈現形態,重視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要經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實踐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良好行爲習慣養成,而非單純地講教材;兒童更多地經過實踐,理解良好行爲習慣的要求,並在生活中主動加以體驗、實踐,養成良好的習慣。

4、突出課程的活動性

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養性,在活動中修身,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這不僅僅貼閤兒童行爲習慣的養成規律,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學校的“活動育人”特色。

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遵循習慣養成教育的原則

1、從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開始

寧少勿多,寧易勿難;注重行爲細節,循序漸進,反覆訓練。

3、先做後知,重在實踐。

好習慣是養(天天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所以,能夠不明白,但必須去做。

2、嚴格要求,堅持就是勝利

嚴格要求:養成貴在嚴格,沒有嚴格就難養成,所以,身教爲先,耐心細緻;絕不姑息縱容,決不敷衍。堅持就是勝利:不斷重複,養成好習慣的祕訣就是重複,好習慣不在難,能夠從簡單的開始,但要不斷地重複。持之以恆,永不放棄。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好習慣在堅持中養成!

五、具體措施

(一)切實做好培訓工作

爲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校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爲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切實抓好實驗進程

我校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教師必須按照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按照學校對各科的課時要求之規定,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

(三)切實搞好教師大賽及評價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校本課程教師的教學展示課活動,經過大賽的評比,使每位教師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課程,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提升教師的研究本事的同時,更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課程。

教師考覈評價

(1)定期查閱教案,聽課評價,作出意見反饋,給予指導。

(2)召開學生座談會,開展學生評教師活動,並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改善教學。

(3)任課教師交流感受,互補互學,取長補短,及時反思、總結。

(四)切實組織好學生展示

依據不一樣年級所學校本課程資料的不一樣,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考覈評價

(1)檢測對良好行爲習慣知識的掌握,以試卷答問形式進行。

(2)日常行爲舉止的觀察檢測,以此爲重點,學校定期講評,及時鼓勵,加以強化。

(3)學生自我檢測,互相交流收穫感受。

(4)學生互相評價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掌握學習知識與培養行爲密切結合,重在行爲培養。

(5)綜合評價分爲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等級評定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共同評定。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爲學生的個性發展供給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三

本學期我校的“校本課程”定爲“閱讀教學”,而閱讀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加大閱讀量,開拓閱讀面,激發閱讀情,提高閱讀質。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不僅僅要“讀進去”,還要“吐出來”,更要“說開去”。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獲得多種信息,獲得獨特體驗,在交流中張揚學生的閱讀潛能、語言表達力。

二、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意識和本事。在閱讀時間、形式、速度、方法、資料諸方面都能有較大的突破。

2、培養學生的智力水平。在語言得到豐富積累的同時,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思維水平,提高各學科的學習水平。

3、“作文”和“閱讀”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爲深化優化課改實驗的最佳支撐和組合。

三、閱讀速度及資料:

1、提倡朗讀,每分鐘不少於50至60字。

2、閱讀淺近的文學語言類讀物,如童話、兒歌、寓言、故事。

3、要閱讀一些數學讀物;自然、社會科學類讀物。如:《十萬個爲什麼》,也能夠選讀一些適合學生的“有聲讀物”。

四、方法及措施:

1、提倡課內閱讀爲輔,課外閱讀爲主的方式。

2、組織閱讀小組,小組內閱讀層次互補。每個小組裏要選定組長,負責領導監督管理本小組的閱讀進程。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四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爲指導,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以學生髮展爲本,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功能,優化學校課程結構,開創學校特色品牌,提高辦學水平。

二、課程目標:

1、採用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領全體學生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努力創建學校的教育特色。

2、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技精神。針對我校實際,確立“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動手、善於合作”的校本課程目標。

3、以學校爲基地,與外部力量合作,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集中體現“以學校爲本”的理念,主要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

三、課程內容:

主要有分學校篇、家鄉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環保篇。三年級主要學習學校篇和家鄉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學理念做引領,指導具體活動實踐

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2、建立合理的激勵評價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同時,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覈相結合。採用恰當的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五、具體課程安排:略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五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方面還很幼稚,有待加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介休文化,通過對這些介休風俗的瞭解,增強對介休文化的熱愛,對介休的熱愛。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包括《愛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風景篇、風俗篇、特產篇五部分內容。

三、教材分析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教學講義,教學內容以“瞭解介休”“愛我介休”爲主題,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四、教學目標

1、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2、通過學生誦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3、通過對介休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2、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爲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4、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樂趣。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歷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晉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彥博、介休歷代名人簡介

第五次介休綿山、張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廟、其他風景名勝簡介

第七次風俗篇的“醋仙”王來福——認乾親

第八次風俗篇的兜肚肚——清明節的習俗

第九次特產篇的貫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產篇的銀條菜、介休鹿茸、義安老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