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新版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一

國中生,在語文學習中,他們能經過自學以及在必要的時候藉助於工具書能自我學懂教材中的古詩,體會詩人蘊涵在詩中的思想感情,證明他們已具備了相當的獨立閱讀本事和理解本事,他們的想象本事、思維本事、學習聯繫生活的本事都已比較強。經過了解,在他們的課內外學習中,我國燦爛的古典文化僅有“古詩”爲他們所知、所學,而“宋詞”,他們還從未曾聽說過、接觸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學生應具有充滿活力、充滿活力、充滿健康向上的進取心態,又應溫文爾雅、有必須的內涵和文學的涵養。“宋詞的閱讀與欣賞”能夠使學生盡情感受我國厚實的古文化底蘊,能夠加強學生的文化積累和修養,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表達,能夠使學生受到藝術的薰陶和感染,能夠打通學生認知世界和文學藝術的聯繫,並訓練他們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感悟力、敏捷的思維和開闊的思路等,充實學生的心靈。

自唐代以來,社會上流行一種新的音樂——燕樂,它節奏明快,曲調優美,熱烈活潑。配合流行音樂的歌詞也相應地發展起來,這就是長短句形式的詞。詞的發展經中、晚唐文人的試作和五代詞人的努力,使這種新的文學樣式在藝術上漸漸走向成熟。而到宋代便進入了繁榮興盛的時期,藝術成就臻於高峯,因而同唐詩和元曲一樣被列爲代表一個時期的“時代文學”永遠被人們珍視熱愛。時代文學每每是一個藝術創新的過程,產生了瑰麗的藝術世界,出現了繽紛的藝術風格。宋詞有婉約詞,也有豪放詞,但這兩大風格類型又遠遠不足以包容宋詞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宋詞的五光十色,輝煌璀璨,構成了詞體文學的範式,成爲我國珍貴的文學遺產。

自宋代以來,每個時代的人們總是按照自我的審美觀念去解讀和欣賞宋詞,去認識古典藝術世界之美,去發現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質,爲那些善良、完美的情感而引起共鳴,爲那些熱情奔放的歌聲而激發進取的精神。這些古典作品至今猶閃耀着藝術生命之光,令人驚歎和喜愛。因而,引領學生走近宋詞,去感受宋詞的無限魅力,於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是一種美麗的學習。經過宋詞的閱讀與欣賞,學生必將體悟到一個不一樣於以往的語文世界(文學世界),必將會被喚起空前的探求古文化的濃濃情趣,也必將收穫以往的學習、生活經歷所不曾帶給他們的東西。

宋詞的閱讀與欣賞,能陪伴學生進入古典藝術美的境界,給人帶來盡善盡美的期望,使人獲得心靈的小憩,以新的活力與新的精神走向未來。

1、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學的瞭解。

2、學生能夠了解宋詞的由來和發展概況以及在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瞭解宋代的詞人和作品大略情景,明白20個以上傑出的詞人和他們的代表作。

3、使學生對宋詞產生仰慕之情,激發學生探求我國古典文化的願望和興趣。

4、學生能夠明白宋詞基本的風格類型,瞭解宋詞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

5、滿足學生的閱讀興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文學積累,提高文學修養。

6、學生能背誦40首以上優秀的作品(無論長短,題材提議廣泛,風格趨向多樣)。

7、經過宋詞的閱讀和欣賞,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本事。

8、學生能夠在必須的情境中或者必須的場景中聯想到相應的名句,實現積累基礎上的適當運用。

1、教材資料的選編原則:從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景出發,選擇思想資料健康的、情感蘊涵豐富的、能激發人進取的;藝術價值高,能給人以較高的藝術享受的;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的優秀詞作品。

2、編排的原則:

(1)以不一樣詞作者的作品爲序;

(2)以不一樣題材、不一樣風格的作品爲序;

(3)以時間爲序。

3、課時的安排:

全部課程共10講,一個學期完成,每週1講(包含2課時)

第一講:宋詞的由來、宋詞的創作以及在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閱讀和欣賞晏殊的《浣溪沙》、《蝶戀花》兩首名詞,瞭解詞人的概況,品評這兩首宋詞。

第二講:閱讀和欣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瞭解蘇軾在我國古典文學——詩、詞、

文等方面的傑出造詣,瞭解蘇軾的詞的風格,並經過品評《念奴嬌赤壁懷古》直觀感受豪放派詞的意韻。介紹蘇軾的另一些詞作:《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等,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

第三講:閱讀和欣賞李清照的名篇《聲聲慢》、《如夢令》,瞭解李清照的生平,瞭解她的“易安體”的特點,感受李清照的詞中蘊涵的獨特真切的情感。介紹李清照的另一些詞作,如《武陵春》等。

第四講:閱讀和欣賞辛棄疾的名作《摸魚兒》、《魂奴兒》、《青玉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感受辛棄疾的詞作的風格,瞭解辛棄疾的生平。感知辛棄疾的另一些詞作。

第五講:閱讀和欣賞歐陽修的《蝶戀花》、《生查子》兩首詞作,瞭解歐陽修的生平和創作以及其他的詞作等。

第六講:閱讀和欣賞柳永的《蝶戀花》、《雨霖鈴》、《八聲甘州》三首代表性的詞。

第七講:閱讀和欣賞范仲淹的《蘇幕遮》、《漁家傲》,瞭解范仲淹的詞風。

第八講:閱讀和欣賞秦觀的《鵲橋仙》、《望海潮》兩首名作,瞭解秦觀的創作。

第九講:閱讀和欣賞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訴衷情》,瞭解陸游不僅僅在詩作上有傑出的創作,在詞的創作上也爲後人所敬仰。

第十講:閱讀和欣賞范成大的《眼兒媚》,瞭解范成大在宋詞創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講:閱讀和欣賞文天祥的《酹lei江月和友驛中言別》和岳飛的《滿江紅》,感受詞中透出的浩大氣勢。

4、開發教師及對象

主講教師:郎豔紅

授課對象:9年級學生

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真正的主體,學生擁有自我的選擇權,決定自我的學習過程,課程目標的實現是由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完成的。

挑選好課程資料,並印好教材。

創設良好的閱讀、欣賞氛圍。

做好第一節課前的前測工作,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景,瞭解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知曉情景和興趣情景,以利於課程的順利實施。

班級組成:30人(每班送5人)

教學場地:東多媒體教室

講授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

個別輔導

評價原則:注重課程實施的過程和結果及目標的達成,注重學生的內在收穫和體驗。

評價標準:能背誦10首優秀的宋詞,能說出10個著名的詞作者和他們的作品;朗誦宋詞準備充分,認真進取,朗誦過程中感情充沛,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受到內心的藝術薰陶和生活態度的進取影響。

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二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方面還很幼稚,有待加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向學生介紹我們的介休文化,通過對這些介休風俗的瞭解,增強對介休文化的熱愛,對介休的熱愛。

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包括《愛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風景篇、風俗篇、特產篇五部分內容。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自編教學講義,教學內容以“瞭解介休”“愛我介休”爲主題,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1、學習介休的古文化、認識瞭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蹟、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2、通過學生誦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3、通過對介休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1、培養學生熱愛介休的情懷。

2、瞭解介休的名勝古蹟及風土人情。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爲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4、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樂趣。

第一次介休歷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晉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彥博、介休歷代名人簡介

第五次介休綿山、張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廟、其他風景名勝簡介

第七次風俗篇的“醋仙”王來福——認乾親

第八次風俗篇的兜肚肚——清明節的習俗

第九次特產篇的貫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產篇的銀條菜、介休鹿茸、義安老黃酒

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三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着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爲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省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爲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爲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展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爲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1、總目標

導語:教學計劃是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重保證。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爲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爲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國小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爲: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3、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計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先在語文學科中試編《古詩文誦讀》、《名人警句集錦》等。

課程選擇:選修課和活動課,教材以選擇爲主,選修課以學校開發的校園文化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門課程外,我們認爲,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是多樣化的。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爲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 長:宋新停(校長) 全面負責語文科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樊磊(教導主任)。

審議教師申請的《校本課程綱要》,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其中教科室:負責課程實施的設計指導和理論指導。 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 員:語文教師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

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於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三)採用“三板塊”形式,進行全員性通識培訓。

(1)理論學習

購買有關課改的書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探索》。我們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提出了面向21世紀, 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2)專題研究

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信息,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爲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對外展示:每學年結合市級的各種教研活動對外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絡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爲核心的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主要建立了三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爲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覈相結合。要恰當的採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3、投入機制:要有基本投入,要捨得投入,要優先投入。以上計劃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進程,適時進行調整。

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四

暑假裏,校領導針對我校學校實際,組織部分骨幹教師編寫了兩套校本教材:《國小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國學經典閱讀》。並將在本學期進行校本課程的教學。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爲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本事和課程開發水平。爲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爲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爲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核心,以學生髮展爲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從小積澱祖國語言文字,增強語文素養,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突出該課程的特性:

1、突出課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資料的主要來源;要緊扣兒童行爲習慣培養要求,以正確的行爲習慣觀念引導兒童開展行爲習慣養成的實踐活動。

2、突出課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程資料要讓兒童感興趣,並涉及到學習、生活、遊戲各個方面,涵蓋兒童的全部生活時空。要從學校擴展到家庭,從課堂擴展到社會,在學校、社會、家庭的配合和聯結中交互構建,彈性延展。

3、突出課程的實踐性

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行爲習慣實踐活動爲課程呈現形態,重視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要經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實踐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良好行爲習慣養成,而非單純地講教材;兒童更多地經過實踐,理解良好行爲習慣的要求,並在生活中主動加以體驗、實踐,養成良好的習慣。

4、突出課程的活動性

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養性,在活動中修身,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這不僅僅貼閤兒童行爲習慣的養成規律,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學校的“活動育人”特色。

1、從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開始寧少勿多,寧易勿難;注重行爲細節,循序漸進,反覆訓練。

3、先做後知,重在實踐。

好習慣是養(天天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所以,能夠不明白,但必須去做。

2、嚴格要求,堅持就是勝利

嚴格要求:養成貴在嚴格,沒有嚴格就難養成,所以,身教爲先,耐心細緻;絕不姑息縱容,決不敷衍。堅持就是勝利:不斷重複,養成好習慣的祕訣就是重複,好習慣不在難,能夠從簡單的開始,但要不斷地重複。持之以恆,永不放棄。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好習慣在堅持中養成!

(一)切實做好培訓工作

爲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校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爲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切實抓好實驗進程

我校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教師必須按照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按照學校對各科的課時要求之規定,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

(三)切實搞好教師大賽及評價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校本課程教師的教學展示課活動,經過大賽的評比,使每位教師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課程,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提升教師的研究本事的同時,更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課程。

教師考覈評價

(1)定期查閱教案,聽課評價,作出意見反饋,給予指導。

(2)召開學生座談會,開展學生評教師活動,並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改善教學。

(3)任課教師交流感受,互補互學,取長補短,及時反思、總結。

(四)切實組織好學生展示

依據不一樣年級所學校本課程資料的不一樣,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考覈評價

(1)檢測對良好行爲習慣知識的掌握,以試卷答問形式進行。

(2)日常行爲舉止的觀察檢測,以此爲重點,學校定期講評,及時鼓勵,加以強化。

(3)學生自我檢測,互相交流收穫感受。

(4)學生互相評價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掌握學習知識與培養行爲密切結合,重在行爲培養。

(5)綜合評價分爲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等級評定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共同評定。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爲學生的個性發展供給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古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五

校本課程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僅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讓校園成爲學生個性發展的主陣地,爲此,結合我校實際,現擬定本實施方案。

爲充分展示我校用心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學生朝氣蓬勃的氣質,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挖掘學生特長,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我校結合學生實際於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利用週三七、八節課,向全校學生開設校本課程,特制訂活動計劃。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x

1、趣味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活動就是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潛力、素質。培養學生愛科學的好習慣。

2、自立性和導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參加自已喜歡的強項,教師要認真安排活動資料,有目的、有計劃指導好學生,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3、實踐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潛力,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動口,勤動手,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獨立思考,培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4、參與和競爭意識相結合的原則

活動課上,力求學生要有用心參與競爭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把活動資料安排的合理化,新穎化、創新化,讓學生學起來感到善思、搞笑、樂學、有益。

5、安全穩定原則

各項目的老師務必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落實點名制度,活動中不得隨意增減學生,保證隊伍的穩定性。

(略)

爲了增強輔導效果,切實提高第二課堂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協調、健康地發展,進一步強化我校的素質教育,加強校園體藝2+1項目的實施,爲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爲此,校園對第二課堂活動實行“六定”的管理辦法。

定學生:各組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可自己選取參加一項活動,組織報名,確定人員,落實人數。

定資料:各組要按照校園的統一安排,結合本組實際,依據教師特長與學生特點在規定範圍內確定活動小組的名稱及資料。

定地點:協調好各活動小組的活動場所,要盡力排除外界干擾,持續清靜的學習與輔導環境。

定時間:全校各個活動小組建立以後,每兩週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輔導教師要保證充分的輔導時間,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曠課。

定輔導教師:每個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務必輔導好一個小組的課外活動,保證輔導質量。

定目標:輔導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實情,根據輔導項目及特點,確定本組輔導目標,學期結束,輔導教師要彙報輔導成果,向家長彙報,在學期終按此目標進行評估。

教務處,德育處在校本課程活動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督促檢查,並進行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