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多篇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多篇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1

《觀察物體》這節課的知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第一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點把握較好。

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與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

新授開始要求學生在4個相同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基礎上再添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怎樣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擺放物體的多樣化,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空間想象得到訓練,大部分同學擺出了6種,而且說出理由和擺法。因此我們上每一節課都要充分去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當然教師備課時也要把問題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體會物體與視圖之間的聯繫。

課一開始就要學生觀察由4個同樣小正方體擺出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平面圖形,要求學生用鼠標在課件裏指出來,同時教師畫在黑板上的平面圖形要學生上來填出是從什麼方向所觀察到的,逐漸升華到給出6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來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先從正面、側面畫,發現正面和側面的平面圖形是相同的,但從上面看的平面圖形比較難畫,學生通過細心觀察,不要老師指導也能畫出,效果很好。

這節課我讓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進行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圖形,通過想像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又在拼擺中體會多種擺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想像、觀察、動手操作能力。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2

《觀察物體》,設計意圖是,這部分資料是在學生已經能觀察2~3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4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在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潛力和空間想象潛力得到更爲充分的鍛鍊。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忙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係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基本到達了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語言描述上還欠缺,學生的主動探究慾望不強,以及我的教學語言組織得不夠簡潔,嚴密。

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重組教材:

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資料,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此刻我們就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狀況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先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先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二、練習的層次性

爭對以上的教學資料,如何有機的結合,使之渾然一體,我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首先我在進行例題教學時,讓學生在觀察三個不同的物體時,先讓學生擺一擺,從正面,側面,上面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形狀畫在表格裏。然後交流發現,得出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之後我安排了連線練習(想想做做2),這部分是使學生溝通視圖與物體的聯繫,然後觀察三個不同的物體,(想想做做1),提高了觀察的要求,要求:形狀相同的畫一個圖形,形狀不相同的畫三個圖形。立刻給出許多不同的物體,(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狀相同的面,以上練習只是根據由4個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物體來觀察形狀,深化了實物與視圖關係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這部分資料教學較簡單,最後我練習了根據視圖來擺出不同的物體,這部分知識相對較難,這樣設計練習有坡度,體現練習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三、教學語言的描述

在教學語言的描述上,本節課我力求做到了語言規範,在學生上臺用教具擺物體時,儘量在語言描述上表達得清楚,如:三個小正方體橫着擺成一行,然後把一個小正方體擺在左邊小正方體的前面,從視平線上觀察物體的三個面……

四、學生的操作

對於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透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

五、尊重個體差異

對於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潛力和空間想象潛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啓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3

在《觀察物體》的學習中,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透過實際的觀察、比較活動,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且透過活動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決定觀察者的位置,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用心情感。

要想到達這樣的教學目的,僅僅讓學生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顯然是不夠的,把他們明白的這樣一個結論作爲評價這次學習的唯一標準,也顯然是不夠的,而務必考察他們是如何透過自己的活動、自己與同學的合作探究討論過程,只有這樣,這個評價才能是客觀的、全面的。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4

一、回顧教學:

本節教學設計是以觀察學生熟悉的小汽車、茶壺、玩具等物體爲線索,引導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因此,本課教學的着眼點主要放在體現“誘、思、探、究”

新課改要體現“誘思探究”教學思想的。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猜一猜身邊的同學,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用心性,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到達“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爲什麼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的對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求知的慾望,從而用心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之後,我依據新課標“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的思想,運用了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構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我先讓學生透過自己活動,觀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車,親身體驗到“角度不同,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也不同”。這既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充分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感悟並探索出了觀察物體的方法。爲了讓學生靈活變通的運用方法,我又設計了“猜認物體”的遊戲,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潛力。

最後的“畫畫”活動,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思想。數學課中也有施展繪畫才能的機會。學生不但能夠學數學,還能夠畫數學,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超多的學生活動(觀察、操作、合作交流、遊戲),學生透過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手做、動腦思、動筆畫,全員、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用心主動的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會與人合作交流。學習後,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潛力,思維得到了鍛鍊,並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爲了課堂的主人!

二、存在問題(原因)與對策:

1、數學語言講究準確、簡練、到位、本節課我有些問題有點不到位,例如:“透過剛纔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應怎樣觀察一個物體?”學生雖然從前後、左右、上下位置觀察小汽車,但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準確進行表述、這應在教學設計時琢磨教材要認真思考,怎樣提出問題;問題深淺度要到哪一個層次、

2、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空間觀念。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需要觀察物體的左邊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換到右邊就要想一段時間才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我想這就應與學生方位感不強,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在今後的教學不能因爲觀察物體就指導學生觀察,應在每一個知識資料滲透觀察事物的本質、規律、變化、

3、教學安排的遊戲活動要做到有序,及時調控學生紀律情緒、一開始活動學生就活躍起來,老師說要評比小組學生才安靜、課後針對這些狀況,我再次強調小組長的職責,和學生重申課堂活動要求、

三、教學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搞笑、好玩、有新意”,又使每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中學生思維發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善。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5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資料。以前的幾何教學,教材上主要是對形體的具體認識的設計,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必須的落實措施,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較大,而此刻根據“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資料標準編排的“觀察物體”,就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帶給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在我們的環境中,除了看不見的空氣,不定型的水之外,絕大部分東西都有形狀,只是有的形狀簡單,有的形狀複雜,因此,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置身於三維世界之中。他們具有較多的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經驗,上國小後,隨着兒童思維潛力的提高,他們漸漸將這種感性經驗發展爲抽象的概念,漸漸獲得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這是一個體驗、積累和昇華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個包括觀察、想像、比較、綜合、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

本節觀察物體的課,資料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自己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1、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透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幫忙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忙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從面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忙學生構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透過讓學生觀察、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說出從某個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是觀察物體的前提。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我以“簡單的活動,真實的感受,有效的學習”這一想法爲指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於學生坐在教室裏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時看到正方體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這一資源,巧妙設問,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疑惑,在疑惑中構成感受。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不僅僅認識了抽獎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更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觀察的位置決定着觀察的結果,爲後面的學習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悅的氛圍。但是因爲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費了時間。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6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創新的思維火花、熱烈的氣氛都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具體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上努力體現“三性”

(一)主體性

張揚、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理應成爲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基於這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着“自主參與──獨立學習──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去獲取和領悟感性材料中的簡單數學問題。如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並配以輕柔愉悅的音樂,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活動中,繼而讓學生獨立沉浸在豐富的學習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勵學生自己選取觀察的方向,再畫一畫,畫好後又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座位,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所畫的物體,最後,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互相啓迪,體會到在實際的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二)探究性

本節課注重爲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讓學生自己帶東西到課堂上來,有玩具汽車、飛機、水壺、鍾、塑料椅子、絨毛玩具等物品,再從中選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如應用拓展的練習“擺正方體”,看着組合圖形的三視圖把圖形擺出來,這樣的操作活動對於需要教師點撥指導的學生來說,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透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這節課中,超多地創設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之中,“學以致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上課伊始的猜冰箱,課中觀察玩具、用品,給熊貓照相等,都採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聯繫生活,開闊視野,同時延伸學習,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某一個面,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其觀察立體實物的潛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本課的所有教學環節都注重藉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爲知識載體,意在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二、需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觀察物體”的資料主要是對簡單物體正面、側面、上面形狀的觀察,因此本節課選取了超多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觀察,旨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但同時,生活中有些柱形體的幾個面沒有明顯的區別,這些物體的觀察又如何與本課的學習目標有機結合,它們的尺度該如何把握,都是有待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本節課課末的拓展練習中已涉及觀察三視圖後襬出組合圖形,這個要求有必須的難度,但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卻是極其有效的。課堂上四人小組透過討論思考,都能擺出正確的結果,可見一年級學生已能基本到達此要求,那麼在今後的學習中“圖形的認識”又該如何編排?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呢?這也有待教師進一步思考。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7

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選定一個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潛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捐款箱、電視櫃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離開位置觀察、拍照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僅獲取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帶給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透過觀察文具盒、小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物體,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帶給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但是,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先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本節課學生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了,但是學生活動的有些沒有章法,我就應認真思考,如何在新課改實驗中,教學既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學的"活而不亂"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8

在備課時,我透過研究教材,發現這節課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狀況是不同的,提醒學生要多角度的觀察物體才能瞭解物體的真實面貌,並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潛力和推理決定潛力。根據教學資料,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三個環節。

1、觀察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結合學生平時經常用的透過觀察決定物體異同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兩個盒子,並故意將不同的一面背對學生,學生很自然決定這兩個盒子完全相同,這時我並沒有將不同的一面展示給學生,而是讓一個學生到盒子背面觀察,提出不同意見,在其他學生都感到奇怪並急於觀察時,我將兩個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就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從而導出課題。這樣的設計不但將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與數學知識緊密聯繫起來,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觀察慾望,爲整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2、探究新知。

當學生有了觀察的慾望後,我設計了觀察同學的活動,引導學生從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狀況,體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看到的狀況是不同的。然後我又設計了觀察玩具老虎的活動,讓透過學生變換自己觀察的位置,進一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看到的狀況是不同的”。在學生有了親身體會後,我讓學生總結自己的體會,找出自己的觀察方法,把自己的生活體驗上升爲理性認識,將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繫起來。

3、練習體會。

這一環節裏,透過“想一想”和“連一連”的活動,讓學生體會、理解、鞏固觀察方法,然後透過用學生喜歡的賽車及其圖片,進行“猜一猜”的活動,把觀察的位置擴展到六個方位,將所學的知識擴展延伸。

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自己的遊戲、活動中體驗生活,發現規律,總結數學知識,真正體現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活中的數學”。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9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10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潛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在上課之前我反覆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體課件,總覺得有些欠缺,之後我發現不管如何直觀都沒有具體的實物直觀。於是我跳出了課件和課堂的侷限,決定把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排列座位,整節課堂以活動爲主,以實物觀察和動手實踐爲主。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分四個不同的方向讓學生觀察,並把自己觀察到的形狀講給大家聽,這樣就產生了分歧,讓無法理解的進行換位觀察,透過實物觀察,學生自己發現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積累了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經驗。

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透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把數學課商城活動課,學生感到新奇搞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然後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的形狀不同。發揮的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透過觀察想象站在物體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體形狀,然後進行觀察圖形的決定。透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夥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潛力和空間想象潛力。

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最後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增強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出物體的正面、側面、後面。活動二:透過觀察小猴子不同面,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側面、上面、下面及後面的認識。活動三:透過讓學生運用學具小組活動,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活動四:透過照片進行決定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站到相應的位置去。活動五:進一步進行活動,透過照片和站好的位置進行決定是誰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