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

第1篇: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五單元56頁《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

數學是一門重要而應用廣泛的學科。本課時《角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掌握知識,是應用數學的一個體現。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測量、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摺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爲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從學生認知水平來看,由於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爲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因此,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方面: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並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和學法: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着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分藉助形象直觀,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因此,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具體的操作與觀察。教學中必須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爲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除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啓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爲本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並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爲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多媒體應用分析及設計思路

〈一〉激趣導入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學生回顧複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

教師指着三角形說,誰願意告訴大家三角形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

第2篇: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二年級數學上學期角初步認識說課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通過折角、畫角、做角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徵。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個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學具: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爲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探究法。低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爲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知道它爲什麼叫“三角形”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學生指角時多數是點一下)。

師:原來同學們心目中的角是這樣。(在黑板點一下)這是角嗎?看來指角還有很大的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鬆、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四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繫實際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課本封面上的角爲例,質疑:怎樣才能正確的指出角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指角方法,並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通過指角活動,明確角在學生腦子中的印象。

(2)觀察課本主題圖,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徵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爲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讓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2)比一比:並引導學生對摺出的角進行觀察、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讓學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4)說一說:緊接着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彙報,我進行板書,然後讓學生看着板書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樣,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學生對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徵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實踐操作畫角

《課標》指出“本學段學生應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依據這一理念,我將畫角的活動分成三步進行:

(1)看一看: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使學生對畫角的各步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2)畫一畫:在老師的示範下,師生共同畫角。通過老師的板書,有助於規範學生畫角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畫出不同方向的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說一說:引導學生歸納角的特徵和畫角的方法,並編成兒歌: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編兒歌是爲了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好學、樂學的高昂情緒中學習。

4、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借助學具建立出一個直觀的角;然後通過遊戲活動感受角的變化。具體分兩步:

(1)遊戲:誰的手兒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動的角,通過角的變大變小,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這一活動,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認識動態的角。使學生在玩中形象的領會到“角的大小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

(2)遊戲:誰的眼力好?

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兩個遊戲中,使他們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三、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想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層次的練習:

一、基礎練習:

1、慧眼識角;

2、看誰數得快;

3、比比看

二、拓展練習:

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問學生:“用剪刀剪去一個角後,這張紙還剩幾個角?”接着組織四人小組交流。討論。並拿出學具剪一剪。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有助於學生理清知識的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說在,因此我的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