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前言]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共含5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第1篇: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探索角的大小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爲什麼這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繫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觀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願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你能找出它們上面的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麼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紅領巾圖)你在紅領巾的什麼地方發現角?(學生上前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鐘面圖)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課件紅線標示)

師:下面,我們把上面的這些角請出來.(課件顯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二)認識角

1.師:仔細觀察,說一說角長什麼樣子?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以外,還有什麼?

師生共同觀察,還有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2、摸角並感知角.

師:剛纔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角的兩條邊。(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範)。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器。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三)畫角、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並在黑板上示範畫一個角,並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師:爲了便於區別很多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後在它的後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後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四)、練一練(課件)

師: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爲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爲什麼?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師:同學們打開課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角並標出來嗎?試試看。

展示學生作業,集體交流。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師:看來你們已經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來我們來玩遊戲吧!

教師出示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就藏在你們課桌裏面,請你拿出來,玩一玩。在玩的過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師:你怎樣使得角變大、變小?

生:我把角的兩邊拉開,角就變大,我把角的兩邊合起來,角就變小。師:角的兩邊拉得越開,我們就說,張口變大,相反,就是張口變小。你能說說什麼樣的角大,什麼樣的角小嗎?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個角大?(展示兩組角,第一組可直接判斷大小,第二組是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

師:第二組無法直接判斷大小,要怎麼比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上前比,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那個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我這兒還有兩個角(張口一樣大,一個邊長,一個邊短),你們觀察一下,哪個角大?

生:邊長的角大。

師:怎樣知道哪個大?

生:兩個重合。

比兩個角。課件演示

師:哪個大?這說明了什麼?

師生共同小結:角的大小隻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總結評價內化延伸

師:學了這麼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五、聯繫實際,瞭解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祕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祕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記作:∠1

讀作:角11

教學反思:

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和分類的知識入手,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能很快將圖形分成兩類,一類有角,一類沒有角,這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爲後面的探索知識創設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瞭解:角是尖尖的。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到數學層面,教學讓學生在剪刀、紅領巾、鐘面等實物上找角,並利用課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抓住角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摸角、畫角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累操作活動經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概念,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聯繫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最後再次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

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不足:

1、讓學生畫出不同的角,學生的思維受先前老師示範性的影響,有的學生畫出的角張口方向都是朝着同一個方向,可以將問題的指向性再明確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在探索眼睛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的比較方法時,先讓學生討論後說一說方法,再讓一個學生上臺比給其它學生看,學生操作的全員參與面小,可以讓同桌合作,用活動角做出一樣大的角,使學生不得不思考怎樣操作才能做一個一樣大的角,從而進一步體驗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第2篇: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猜你正在找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徵,並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隨後的試一試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角的基本特徵。第二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下來的試一試讓學生通過做活動角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含義。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爲第1、2題,意在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爲第3、4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它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一些常見多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爲學生在第二學段繼續認識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爲學生繼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積累感性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3、學會用尺子畫角.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實物角逐步抽象出幾何角,並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三角板、硬紙條、圖釘、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師問:平常大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就先請大家看一個動畫片(課件播放幾何王國動畫片)

2、師:動畫片看完了,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這些圖形分別叫什麼?這幾個圖形中有一個新朋友角,它也是幾何圖形的一種.那到底什麼是角呢?爲了弄清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3、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們先來明確本節課的目標,請大家一起來讀學法指導。

二、小組探究合作

請大家以學法指導爲方向,以你們的提前預習爲基礎。三人爲一組,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完成你們手中的小組探究合作卡。

三、小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認一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展2:

探究二:畫一畫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種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數一數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紅角的藍角相等嗎?

四、談談收穫

1、每一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穫也不少,接下來誰來談一談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根據大家的收穫,在幾何王國中還有這樣一首兒歌,請你們看一看。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知識,體驗知識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做到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師恰到好處地引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1、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做到了內容多但有結構、有層次。

本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來說較大。要教會學生指角、認角、找角、比較角、分辯角等許多知識。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亂,並儘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活動餘地,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於是,我在課堂中始終貫穿認一認,找一找,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探索,成爲學習的主人,加強學生動手操作以及培養初步實踐能力的培養。把能力培養納入課堂中。

3、在練習的設計上注重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首先,練習的設計能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增強形象感,直觀感。這些都是爲了進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當然,任何課堂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學生整體照顧的不夠,尤其是在學生展示環節。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在練習的反饋上也不是很透徹和全面。另外教師的語言也有不恰當之處。教師在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性還有所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這些都有待於今後的不斷積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提高。

第3篇: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本站提供的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教材簡析:

“認識角”是國標本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64-66頁的內容。本課是第1課時,主要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感悟角是有大小的,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教具準備:活動角、多媒體課件、白紙等。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紙、一個圖釘、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角

談話:數學王國裏住着一羣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們要來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大家歡迎嗎?(……)瞧!(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一羣三角形娃娃邊唱邊跳走過來的情形。)他們來了。(課件動畫:一個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條邊。)……咦?這個三角形娃娃怎麼少了一條邊呢……原來調皮的三角形把一條邊給弄丟了,出示,它少了叫它---角。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找“角”娃娃,並與“角”交朋友,好嗎?

二、探索新知,認識角

1、抽象角,認識角。

(1)從實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幫我們請來了很多“角”娃娃,“角”娃娃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意嗎?(出示多媒體畫面:長方形紙、三角板、鐘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這些小客人嗎?看誰的眼睛最亮!

誰來說說,你從哪裏找到了角?並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結:原來調皮的角就藏在這些物體中,小朋友真聰明。

師(驚喜狀):這會兒,角娃娃藏到教室裏來了,你能在教室裏找到它嗎?

生:……

(2)折角,體會角的特徵。

出示一張白紙。

師:角跑到老師這張紙上了,你能幫老師找出來嗎?

這張紙還能變出很多角呢,誰會變出一個角來?請小朋友拿出一張紙折一折。

請學生將紙對摺,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師:小朋友,用你折出來的角對着自己的手心或臉,戳一戳,試一試有什麼感覺。”(師邊說邊示範)

爲什麼會有痛的感覺呢?(……)對,因爲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兩邊還戳人嗎?有什麼感覺?(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樣子。

小朋友,角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藏在物體的身上,還能從物體身上走下來呢。(學生睜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課件動態演示角從剪刀、三角尺、鐘錶上移下來的情景)學生髮出驚歎聲。

2、演示畫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剛纔小朋友找到了許多角,老師也找到了一個,並把它畫在電腦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畫的?(課件動畫演示“手握鉛筆”畫角的過程。)

誰來說說你看到老師剛纔是怎麼畫角的,先畫什麼,再畫什麼。你能自己畫一個角嗎?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有意識讓學生畫開口方向不一樣的角。)

那你知道這個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線叫什麼嗎?它們就藏在數學書第64頁裏面,趕快去找一找吧。

學生交流後,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練一練,鞏固角。

a.數學王國的圖形娃娃聽說我們在學習角,都爭着說自己是角。誰說得對呢?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b.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想想做做”第2題。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

1.圖形王國裏兩個角在爭吵,都說自己大。到底誰大呢?請看屏幕。

學生爭議後,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兩個角重疊。(頂點對齊,其中的一條邊對齊。)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們學得這麼認真,給我們送來了一件禮物,看!(動畫演示鳥銜“活動角”的一邊不斷活動的情景。)

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老師也有一個這樣的角,因爲它的兩邊可以活動,所以我們叫它——活動角。

拿出你們的活動角(老師和學生的活動角兩邊同樣長),誰能上來拉一個和老師同樣大的角。

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和老師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個同學再過來拉出一個比老師拉的角大一點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師小的角嗎?小結: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師生比活動角的大小:邊一樣長的活動角相比,邊不一樣長的相比。交流:你有什麼發現?

(2)讓學生拉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提問:如果老師把你的活動角的兩邊給剪掉一段,你還敢和老師的角比大小嗎?

討論:你認爲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小結: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4、活動角的應用

你在生活中見過像這種大小會變化的角嗎?說給同學聽聽。

你知道剪刀、扇子設計成活動角有什麼作用嗎?

四、鞏固拓展,應用角

1、拿出兩支鉛筆擺角

⑴擺出1個角⑵擺出2個角⑶擺出4個角

學生擺,師指導。

2、數一數有多少個角?

3.最後“角娃娃”送給我們一把金剪子,讓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看還剩幾個角?我們動手做一做吧。

五、總結評價,延深角。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學得快樂嗎?你能用角說一句話嗎?

第4篇: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希望本站()能夠成爲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l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徵。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徵辨認角。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

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着學生的發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師交待收集的場地範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②學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饋。(引導學生邊說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現,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麼發現?

(2)學生彙報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①尖尖的。

A.示範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麼嗎?想給它叫什麼?(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髮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③、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說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節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製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後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製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於它你瞭解了多少?(鼓勵看書)

2.延伸:關於角,你還想知道什麼?

師: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瞭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

第5篇: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

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爲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於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爲困難。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個活動的角。

【學具準備】

活動角、球、圓柱、長方體、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並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裏,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

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着重以下幾方面考慮:。

1、藉助直觀形象,運用多媒體的特殊功能,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爲本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並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兩棵樹圖片(樹幹由一些竹竿支撐着),提出疑問:你知道爲什

麼這兩棵樹要用竹竿支撐着嗎?有什麼作用?

2、課件演示竹竿與樹幹、地面之間形成了夾角,引出“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感覺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角的興趣。)

3、出示剪刀、扇子、鐘面圖,引導學生知道身邊的物體就有角,引出課題。

二、聯繫生活,探索新知

(一)認識角

1、摸角:

讓學生分別摸一摸,仔細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長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圖形上有角?

2、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觀察到的角是什麼樣的。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圖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從而感受到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

3、出示一個角,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再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組成,小結角的特點。

4、學生用小棒擺角,再展示。

5、找角:學生與同桌討論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的動態過程,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二)標畫角

1、質疑,引出標畫角。

2、示範標畫角。

3、學生在兩個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標畫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體驗中反思,準確、科學地掌握標畫角的方法,深化對角的認識。)

(三)比較角的大小

1、引導學生玩一玩活動的角,感受角是怎樣變大、變小的。

2、引導學生小結: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3、讓學生把剛纔在兩個三角形中所標畫出的兩個不同的角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角大?是怎麼比較出來的?

4、讓學生在數學書上找一個角,再和課桌上的一個角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角大?引導學生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國小生缺乏感性的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於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特設計實際操作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三、鞏固知識

1、判斷下面的圖形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

2、比較每組中兩個角的大小。

3、拓展練習:找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得到昇華,檢測學生的認知效果。)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總結過程中相互啓發、共同發展,自覺地將知識系統化,並在自我評價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五、欣賞角

給學生欣賞一組圖,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

(設計意圖:用美麗的圖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角爲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再一次體會角無處不在,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二年級下冊《認識角》教學設計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