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11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第1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給你一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我和祖父的園子》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園子裏隨心所欲,想做什麼便做什麼的自由令人嚮往,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在通過課文的學習,爲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瞭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後,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整節課以自由、快樂爲線索,“四讀”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昇華:一讀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裏的一切是自由、快樂的;二讀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裏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爲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裏行間中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快樂是因爲有祖父的疼愛,重點品讀對話,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13自然段,體悟寫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瞭解作者生平,昇華對作者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著。

教學這堂課,我感覺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準確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課堂上師生的思維激情碰撞,學生靈動、智慧的語言,聲情並茂的朗讀充分展示了我們東臺實小孩子厚實的語文素養。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比較到位,開課的歡快,課尾的傷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這樣一篇課文僅僅解讀爲自由、快樂,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出作者對自由、快樂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資料的呈現顯得尤爲重要。經過再三推敲,最終選擇了課中的簡短介紹,卻字字給學生以引導和啓示,因此學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這堂課留給我很多的思考:一切設計應由學情出發,併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進作者的心,才能正確把握文本。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教者如何取捨、選擇,從而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到最優。教學中,一節課要讓學生學到什麼,怎麼去指導孩子們樂學樂思,並學有所獲。

第2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

《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多彩的童年生活,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着,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作者爲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1、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裏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麼美好。真的爲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爲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還有最後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爲太陽是什麼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裏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着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薰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着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第3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這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經過前一段學校語文公開課的教學,本人深受啓發。現就語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談談一些體會。

一、師生談話可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在公開課的教學上,往往是借班教學。師生之間的陌生使得師生的關係顯得疏遠,勢必影響下面語文課的深入開展。爲此,很多的教學專家和名師都會通過詼諧幽默的師生談話,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了很好的環境,師生關係融洽,學生放得更開,後面的課堂上會顯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但是,師生談話的話題,最好滲透着本課要學的內容,這樣就一舉兩得了。

二、奇妙的課堂導語,是成功的一半。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的第一課時,一定要有引人入勝的導語。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課文,設計不同的導語。有的可以故事導入,有的可以美輪美奐的畫面導入,有的可以生活實踐導入,有的甚至可以一個詞導入……不管怎設計導語,一定要簡潔、生動、有趣。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也更好地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去。

三、生字的認識是讀通全文的一把金鑰匙。

第一課時,重在初讀課文,讀通全文。要達到這個目標,識字是前提,也是一把金鑰匙。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識字的方式很多,可以出示生字詞,個別帶拼音讀,再去拼音讀;可以開火車讀,再齊讀;可以讓小老師領讀;可以比賽讀;可以教師示範讀……在識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易讀錯的字,進行糾錯,讓學生時刻提醒自己別讀錯。比如,多音字、前後鼻音字、翹舌音字等。

四、抓住個別重點生字進行畫龍點睛地寫字教學。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段教學的重點,應緊抓不放。但第一課時,時間畢竟只有40分鐘,如何在課堂上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識字的教學,這就要教師巧妙地設計,機動靈活地處理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難寫的1-2個生字,重點的指導書寫。可先示範,再描紅。這樣,不僅每課都滲透寫字的教學,也潛移默化地規範學生的寫字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寫字能力會不斷提高,書寫漢字也會越來越認真規範。

五、讀通全文,瞭解大意是第一課時的重要目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瞭解課文大意。爲此,讀通讀順課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在學生已識字識詞的基礎上,將生字新詞帶入課文讀一讀,不僅鞏固剛識的生字新詞,而且再次整體感知了全文。也可以通過分自然段讀課文,並隨機通過評價及鼓勵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讀好課文,讀通課文。爲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課文,在設計識字這個環節時,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分類分層識字,從而潛移默化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內容;也可通過填空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滲透對課文的整體歸納,以便更好地整體感知課文。

六、切入課文細節,挖掘教材,是點睛之所在。

因爲在設計第一課時,有的教師將寫字的教學大部分放在了學完課文後再進行,這樣,就留下了一部分或大量時間,以進一步切入課文細節的教學。對於這個環節的設計,有的教師選擇了某個方面來教學,以突出教學的難點,做好第二課時教學的鋪墊;有的教師選擇了課文開始的部分來教學,以作爲下節課教學的引子;甚至有的抓住課文重點,通過層層深入,以讀感悟,從而突破重點,體悟情感……

總之,教無定法。第一課時的教學,要從多方面的考慮來設計。諸如,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文本的題材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需求、教師的自身素質等都是設計第一課時的重要因素。教師一定要全面考慮,根據實際,恰如其分地選擇某種方式,設計出可行而精彩的第一課時。

第4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隨着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裏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裏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着,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爲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裏的一些故事,讀起來彷彿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裏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時,我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時,學生不由地笑了,他們被新鮮的語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響了,於是我請讀的學生坐下,讓全班同學自由放聲讀起來,發現他們讀地特別有勁,我也暗暗高興,因爲他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感興趣。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裏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裏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麼美好。真的爲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爲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着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說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後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爲太陽是什麼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裏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着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薰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思維自由灑脫,想說的話特別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裏玩着,鬧着,玩累了就在園子裏的那棵大榆樹下睡着了,一覺醒來……”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裏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一篇篇生動的續寫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續寫完成之後再欣賞《祖父的園子》中的精彩描繪,對比之中找到了自身與作者的差距,順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積累,充實文筆,使學生感受更深刻。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着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第5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爲你提供《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的寫法。

根據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一定要多讀少講,要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

《祖父的園子》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我眼中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並找出相關的句子談一談。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着重引導學生感悟院子的五彩繽紛和無限生機。並通過朗讀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

通過朗讀,學生充分感受到園子裏動物植物的自由後,我讓學生抓住“願意······就······”來把作者在院子裏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心情體現出來。比如說:我願意栽花,我就栽花;我願意鏟地,就鏟地;我願意把穀穗當做狗尾草割掉就割掉······這樣一來,學生既走進了作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也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通過閱讀,學生認識到,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正因爲作者有了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所以才寫出了富有孩子氣,富有詩情畫意語言。

第6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給大家帶來《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

第二單元第3篇課文——《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經過本單元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本單元主題“童年”有了一定的情感積累,教學時,在初讀感知環節,主要抓住課文講了幾個有趣的片段,讓學生理清脈絡;在理解課文環節,主要從“走進園子”體會有趣、“走進祖父”體會寬容和愛、“走進景物”體會自由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深入課文和情感,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感受慈愛的祖父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對孩子傾盡愛心和耐心。最後引導學生背誦和積累喜歡的段落,如文中第1自然段以及第16自然段等。

從上課情況看,能很快地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的同學不多,一般都是做過課前預習的同學;主動朗讀的同學也不多,似乎沒有讀書的熱情。不知是因爲到了高年級而害羞,還是課堂氣氛調動得不夠。

看來,下次要多做嘗試,一定要讓學生敢於發言、樂於發言。

第7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希望本站()能夠成爲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題目中最核心的詞語是“園子”。是園子給了蕭紅自由歡樂、幸福的童年,是園子承載了祖父和蕭紅純真、親密而濃厚的親情之美。作者蕭紅在二十九歲回憶故鄉的園子時,仍備感親切與溫暖,那園子是她一生難以忘懷的最溫馨的家。教學中我緊扣“園子”展開教學,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蕭紅童年時代的那個動人的生活環境。學習第二自然段,重在體會園子的特點:樣樣都有,同時感覺作者對童年生活環境的懷念和喜愛之情。學習植物自由生長一段,重在感覺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覺園子的活潑和靈動。

通過學習,學生進入情境,趣味盎然。學習祖孫倆在園中發生的趣事後,在學生情緒達到高潮,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再次讀這一段,感覺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最後通過朗讀語段,和補充材料,引導體會蕭紅夢中的園子,深深體會蕭紅對祖父的懷念之情。

第8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集錦之一,但願能對你帶來幫助。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走進童年。通過引領學生朗讀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爛漫與童年時光的可貴,並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將學生領進課外閱讀的樂園,讓他們走進原著,走近作者,將課內與課外有效的銜接,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裏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嚮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本文的學習,爲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走進她的作品――《呼蘭河傳》,更深層次的領悟她和祖父間的情。初步感悟“蕭紅體”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面對這樣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導學生讀懂作者的心,真正領悟字裏行間的情,課後能靜下心來讀《呼蘭河傳》呢?在備課前我想了很多,儘管這只是一篇略讀課文,可它卻承載了滿滿的語文味兒,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典範。因此在我對《呼蘭河傳》認識的基礎上,又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瞭解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以及找了許多名師上這一課的視頻,借鑑他們的一些方法,最終才把本課的教學設計定稿。

教學中,我把這節課的內容劃分爲四大板塊。板塊一:整體感知,鳥瞰園子;板塊二:眼中園,樣樣都有;板塊三:心中園,一切自由;板塊四:夢中園,光芒四射。這四大板塊也是教學中的四大環節,整節課就以這四個環節推進,不難看出,這個設計是層層遞進的。由於有了課前的充分準備,在課上我帶領孩子們盡情地在園子裏走了個來回,用評委彭老師的話說,孩子與我都在園子裏暢遊了一節課,彷彿自己就是園中的一員。

上完本節課後,我們組織了評課、議課,所有觀課老師都發表了自己獨到的看法。結合觀課老師的評課和自我反思現將本課中的得失總結一下,老規矩,還是先談談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顯了年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索信息。在本節課中,我安排了兩次默讀,並在默讀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默讀時要圈畫關鍵詞,做批註。對於這樣的長篇,默讀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突顯了教材特點,半扶半放,抓重點詞。

課堂中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始終都是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如在感悟祖孫情時,主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能體現祖父對“我”的愛語句,在學生充分默讀、圈畫後進行交流,並拓展了祖父幹什麼,我就幹什麼的片段。

3、突顯了本體特徵。

語文課就要充滿濃濃的語文味,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一。在課堂上,學生時而瀏覽課文,時而默讀片段,時而在我的引領下深情朗誦。特別是在體會園子的自由時,通過個別讀、範讀、師生對讀、接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把教學推向了高潮。讀後順勢讓學生寫,園子中還有什麼也是自由的。

4、突顯重難點。

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可見,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應該在略讀課中得到訓練和提高的。何謂學以致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這些話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係,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精讀課是爲學,略讀課是爲了用。老師平時在精讀課加強指導,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讀書中訓練和運用讀文能力,最終達到能自主閱讀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課堂中,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圈點勾畫重點詞句,深入領悟“蕭紅體”的文字魅力。

5、突顯方法的指導。

雖然課文篇幅很長,但我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採用了提領而頓的教學策略。在品析重點詞句時,適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如作者描寫園子是個大花園時,沒有直接寫園裏的花兒,而是寫蜜蜂和蝴蝶,就勢學習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

6、補充原文。

爲了將學生引進文學巨匠的樂園,在教學中多次穿插《呼蘭河傳》中的章節,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也彌補了課文的空白。

課堂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沒有完美這一說,課後細細回想課堂中的一些細節,發現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因爲我有個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字寫得難看。因此只要有人聽課,我一般都把板書精簡成電報式,從不在黑板上多寫一個字。本課中的寫作指導方法――側面描寫、借景抒情等都沒有板書,只是一帶而過。若板書了,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其次,在課堂上沒有大刀闊斧的放手,將課堂還給學生,還是我引得較多,顯得有些匆忙,若一個問題提出,學生沒有及時答上來,就立馬指手畫腳。最後一點就是課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點段時用時過長,導致後面草草收尾。說明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無涯,學無涯。要想成爲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師,我還得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庫,修煉內功。常反思,多讀書,多積累,多向名師名家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氛圍,力爭早日成爲一名語文味十足的語文人。

第9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爲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

以下是薛髮根在“教海探航”頒獎會議上對《我和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反思,最近,我在博客上連續對他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和思考,旨在發掘名教師在備課、洗課、上課上的研究資源,進而啓發自己與同仁。

教海探航的活動近幾年我都參加,再累再忙都會如期的參加。昨天一直在想怎樣才能上得更好。在學校裏一直沒上過。在泰州時有三個板塊。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讀課文,概括,體會是怎樣寫具體寫形象。第二是作者在園子裏的生活是怎樣的。第三點是作者是怎樣寫好的。只上了兩個板塊。我回家後反思,這樣上效率不高。我的目標沒有達成。我一定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表達方式,一定要讓學生寫作,這是我一直主張的過程。寫一定要充分,15-20分鐘,要有醞釀的過程。我怎麼樣才能省下時間讓學生寫呢?在張家港上時,先讓學生談我對祖父的園子有哪些瞭解。我與祖父生活的園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做了些什麼。學生找了摘花……我與祖父在做同樣的事時有什麼不同,學生找出哪裏等詞,找出這些虛詞,因爲虛詞是表達情感的。再用一個詞概括童年生活。第二板塊,作者既然寫童年生活,爲什麼還要寫其它呢,這些與童年生活有什麼聯繫。寫園子裏所有的……

這裏寫自由,前面也是寫自由,這裏的寫法有什麼不同,前面是描述,這裏用了排比的句式,願意怎樣就怎樣,學習蕭紅這種特殊的寫法,用了10分鐘時間。一下子就切入主題,比較冷。我就琢磨,這樣上有什麼問題,讓全體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語文的狀態,有什麼方法。這兩節課我到底讓學生幹什麼,我教什麼我知道了,讓學生要動,讓所有的學生要參與。讓所有的學生都要動起來,我反覆地看這篇課文,生字要學,生字與內容一梳理,發現有了三種,一組是詞語,是寫豐富多彩的園子,第二組是寫很多莊稼,韭菜等詞是生字,在孩子與祖父的園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眼中的園子是不一樣的,成人關注的是做什麼,孩子關注的是有什麼。

第三組孩子在裏面幹什麼,我整理出來了。三組詞用出來了,這裏有一個草帽這個詞,怎麼讓他寫。既要讓他寫,還要讓學生歸類,讓學生有這樣一種意識,詞語只有歸類,學生纔會意識、進行記憶與運用,所以用了第一個環節,默寫。因爲學生不一定會默寫,所以允許讓學生看課文。學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記憶深刻,只有他在寫不出來的時候,纔會特別注意。我們要研究怎樣讓學生進行高效的記憶,語文老師從來不強調高效的記憶。第二個板塊這些昆蟲與莊稼在作者的眼裏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在確定了教學內容後,關鍵是讓學生如何去學,我們要關注讓學生如何活動。首先讓學生讀得充分。要讓學生讀得有感情。指導不能刻意,要自然。上課要與課文的基調結合,要讓學生讀出什麼,讀到什麼程度。要讀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讀懂。讀出怎麼寫的,這纔是本質的。語文關鍵是要讓學生懂得言語的表達方式,這纔是語言學習的本質,不然學習不能課文的精髓。這纔是真正能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的根基。第一個學生讀得沒感情,所以讓學生推薦一個,讀得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批評。第二個學生讀時讀得很好,所以我讓學生說她爲什麼讀得這麼好,這個學生說得很好,有感情,有想象。真正有感情的朗讀離不開想象,否則是機械的,無效的。第三個學生的讀搖頭晃腦,這個學生很有表情。以前教材中有表情朗讀,當學生的表情發生變化時進入了真情。所以讓學生進行有表情的朗讀。

開始學生沒表情,後來有表情讀了,這種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巧妙地引導學生朗讀,如果學生水平很低,這時候就要老師讀。朗讀完後,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每個學生的感情不一樣,應該保持學生獨特的感受。然後體會作者的寫法,每篇文章的寫法,總有那麼一處兩處是獨特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學生從每篇文章中學一點,學生表演的方法就逐漸豐富了。第三個板塊讓學生將課文寫莊稼自由快樂的寫法進行牽移。從課堂上來看,學生都能基本運用了。學生能用願意怎樣就怎樣,當然有學生有創造性,尤其是那個學生寫到天空藍悠悠的。這個學生的語感。要讓不同學生都有發現的究竟。運用得多了,就變成自己的了。表達與閱讀理解是融爲一體的,閱讀課有表達。

最後一句話是看看學生的敏感度,學生的語言這種細微的差別你不提示,你不放大,學生就會忽略。學生就會麻木。如果你經常點,學生的語感就會發展起來。現在我們發現對語感是很木訥。教學內容要集中,要精妙,要取捨,教學過程要讓所有學生動起來,讓所有的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逼迫學生,人在逼迫的情況下潛能就會發揮。只說不練的課堂是不行的,哪怕寫一個詞,寫一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養成了用筆去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嚴密,更全面。如果學生即興地說,學生的思維常停留在一個層次,所以語文課要養成用筆思維的習慣。

第10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小編猜你正在找這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但願你能喜歡。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對很多人來說:童年是一塊糖,總是瀰漫着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掛鞦韆,飄蕩着一串串清脆的歡笑;童年是一架風箏,裝載着五彩繽紛的夢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樂園則是祖父園子裏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裏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這裏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這裏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鳥是自由的,蟲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麼都是自由的,空氣裏瀰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教學課文時,我從介紹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導入:有人說,蕭紅是一朵盛開在中國北方原野裏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家院落裏,她從來不用澆水,任着風吹,任着太陽曬,卻越開越紅……無論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與飢餓,無論她面對多少困苦與不幸,她都用她的筆寫着她的字,大氣的文字。她的命運如此悲慘,那麼她的童年會是什麼樣呢?

在導入文本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的閱讀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爲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在交流反饋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不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纔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爲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裏,一切纔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也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滿心的快樂。遺憾的是由於文章太長,課堂上花了很多時間去讀,後面沒有時間去積累詞語,訓練學生說類似的詞並用詞說話,只能匆匆收場。我想,如果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薰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那麼這樣的語文課堂將使學生受益非淺!

學習完這篇課文後,學生都非常羨慕文中的“我”,覺得“要是我現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該多好啊!”聽了他們的感慨,我不知該爲他們生活在這個年代覺得幸運還是不幸。我想,作爲老師,我是非常希望他們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然而,社會制度和周圍的環境卻決定了他們生活的疲憊和孤單,這是誰的悲哀呢?

第11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本文系列之一《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你可能需要。

溫儒敏教授認爲:“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然而,語文又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無論是面對當前的考試還是學生今後的發展,僅僅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是不夠的。更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語言的積累,多進行練筆活動。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主要來自於課堂,評價課堂質量的高低不是看老師教了多少,教得精不精彩。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對老師所教的內容有沒有興趣。即使老師教得再精彩,可是學生沒有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正如課程論專家泰勒所言:“評價一堂課質量的高低不是看教師教了什麼,而是看學生學會了什麼。”然而無論是今天的這節課還是前幾節課中,都使我產生了一種這樣的感覺:這種課堂並不是我所想要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之中缺乏活力,不夠投入。我不知道是在哪裏出了問題,但是一直都困惑着我。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還是比較濃的,自學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何在教學設計上多下點功夫,充分地發揮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呢?在接下來,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相關的探索,改進教學設計的方案,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近年來,隨着管建剛老師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的口號,以及許多專家提出的“與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口號,導致語文教學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重理解到重表達,這其中確實爲語文教學開拓了新的天地。然而,無論怎麼樣的改變,言語積累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學生的言語積累的質和量不過關,將是嚴重影響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的。然而,這一轉向又給我造成了一些困惑:課文理解的內容在教學中到底應該佔據多大的比重?以言語形式教學爲主的課堂教學怎樣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激活學生學習的生命力?以《祖父的園子》這課爲例,文中第十七自然段的語言表達形式非常優美,語言文字中透露出了一種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這種感覺學生自己一讀也能夠讀懂。但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體會這段文字的言語表達之美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我始終覺得,任何言語形式及的謀篇佈局,最好是能夠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只有學生自己發現的,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這段話改成了詩的形式進行教學:

花 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都是自由的。

通過這樣的改編,學生在朗讀中會看得更加清晰明瞭。學生欣賞了之後,自己就可以動筆進行寫一寫。但是,我始終覺得在課堂中安排這樣的讀寫結合活動,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並不是學生主動想嘗試去寫的。即是說這樣的教學設計並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慾望。但是到底要如何進行改進呢?“假如你就是小蕭紅,你打算寫一段相類似的文字來體現出你當時的自由自在與無憂無慮,你會怎麼寫呢?寫好之後,請在同學面前大膽地展示一下吧,可以帶上你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喲。”進行這樣的改進會不會好一點呢?

教學,教學,無非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才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什麼是好的教學設計呢?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11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