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11年大學聯考語文二輪專題複習學案:教材中的寫作素材積累(一)

七彩教育網 http://

2011年大學聯考語文二輪專題複習學案:教材中的寫作素材積累(一)

2011年大學聯考語文二輪專題複習學案:教材中的寫作素材積累(一)

一、精選精編50例

1、《再別康橋》:現實與天堂的距離,理想與黑暗的反差,曾經的回憶是最美麗的溫暖,於是,你輕輕的招手,悄悄的揮袖,感嘆一聲,竟成了文學史上經典的徐氏康橋.

2、《死水》: 如火的熱情,表達的卻是零度的冰冷,銅綠的翡翠,鏽滿的竟是傷心的冷豔,滿眼的繁華理想,看到的是一汪絕望的死水,忍不住大痛哭一聲:我的中國。

3、普希金《致大海》:用詩人的激情戰鬥,即使換來的是溪流般的磕磕碰碰,也絕不回頭,目光指向大海的自由與光明,用生命刻在劍鋒上的光芒,追求至高無上的愛情,即使命喪黃泉,也依然活在情深處。

4、舒婷的詩:五百年的繁華綠意,五百年的肅穆愁眉,用前世一萬次擦身而過,換取今生的一次回眸。望夫崖的憂傷化作滔滔的江水。

5、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塵世的憂傷化作優美的詩句,個人的感傷上升到人類的關懷,願每個人都有一個燦爛的前程,卻把自己拒絕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天堂之外。

6、朱自清《荷塘月色》: 外面的世界的光線很暗,於是,走進清華園看河塘,用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傷從文學的門廊走過。

7、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水泥森森擠兌了人們的心靈空間,李樂薇詩意的將精神家園建上空中,建在遠離了車馬之喧的眉黛之山。

8、史鐵生《我與地壇》:不能承受生命之痛,殘疾的軀體,在輪椅上思考,從大自然中得到啓示,死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應該健康的活着,恪守並遵循生命的軌跡。

9、馬丁.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用愛搽亮種族的鏽區域,用仁慈圖繪種族的灰色彩,告訴人們,什麼是自由、民主、平等與光明,用最嘹亮的歌喉唱響古老的黑人靈歌。

10、史懷哲《我的呼籲》: “非洲之父”,一個充滿理想的法國男人,一生致力於非洲的醫療事業,挽救人的生命的同時,還不斷地呼籲,請敬畏生命,譜寫了一曲高昂的生命之歌。Y

11、魯迅《〈吶喊〉自序》:國人精神的麻木石作者心中難以言表的傷痛,清醒者的吶喊換來的雖是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寂寞。可老槐樹下,依然有毀壞鐵屋子的希望,依然有撐起民族的脊樑。

12、《〈寬容〉序言》:誰能走出寧靜地無知山谷,走出自我的早已習慣的幸福,在荊棘的路途開拓新的天地,用生命換來殘酷的光陰,即使血色,也爲後來人重重的記下你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形象。

13、《〈名人〉序言》: “我願證明,凡是行爲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這個在用音樂舞蹈精神的男人,將生活的苦難看到一粒灰塵,看一眼就輕輕地彈去,彈去一地純潔。

14、《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看清局勢,胸有成竹,捨身救國。y

15、《勾踐滅吳》:勾踐矢志不移,存恤愛民,終於流芳百世。

16、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學習是人生的必須得生存方式,要愛學還要善學。

17、魯迅《爲了忘卻的紀念》:用青年的激情演繹文學的人生,用帶刺的思想指向敵人的心臟,可墨黑的夜讓紅色的血液流淌不止,讓魯迅的悲傷流淌不止。讓我們也悲傷不止。

18、《讀<伊索寓言>》:九個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或演繹或推理或改變條件,讀出不同的

七彩教育網 全國最新國中、高中試卷、課件、教案免費下載

新意。你的寓言呢?

19、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良臣還是明君,愛民還是暴民,憂思還是安逸,你看到了什麼?

20、王勃《滕王閣序》:江水悠悠,歷史悠悠,可生命短暫如虹;剎那間的輝煌造就了一部歷史文化,後人只有仰望,悲噓。y

21、韓愈《師說》:天、地、君、親、師,所謂“師”者,父母也。傳道、授業、解惑。師,是一道過河的橋,一葉渡江的舟,嘔心瀝血,只爲讓學生走的更遠飛的更高。古人尊師,後人呢?

22、杜牧《阿房宮賦》:秦國,永遠的強者,永遠的輝煌,可也是永遠的奢靡的笑柄。於是告訴人們,儉守天下,愛民應如子。

23、蘇洵《六國論》:佔六國天時、地利,卻不佔人和,面對強者,請直起自己的胸膛,無使積威之所劫!

24、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世之奇偉,詭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人之所罕至。無限風光在險峯!y

25、歸有光《項脊軒記》: 軒室裏的溫馨,瀰漫着血濃於水的親情。愛情深似海,如樹,亭亭如蓋矣。

26、龔自珍《病梅館記》:梅樹的殘疾,是人思想的殘疾還是社會的扭曲,龔自珍感嘆一聲,療梅,請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

27、屈原《離騷》: 爲國的忠貞,雖九死猶未悔,以香草,芰荷爲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詐,君王昏庸的壓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羅江上的一道忠魂,五千年來,飄在每年陰曆的五月初五。

28、《孔雀東南飛》:愛情的美好讓人間的每一個凡夫俗子銘刻骨髓,可封建禮教殘酷的竟讓一個天地男子柔軟如絲。雙雙徇情,夜夜啼鳴。y

29、陶淵明《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 不爲五斗米折腰,毅然跳出塵網,守拙歸園,從此,構建文人的“烏托邦”式的理想的精神的桃花源,爲多少仕子詩意棲居築上一道籬笆。

30、曹操《短歌行》:領兵南征北戰,渴望一統天下,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難求,嘆一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1、《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這個飄逸的詩意不羈的坎坷的詩人,飄然把自己的理想浪漫在天姥山的上空。

32、白居易《琵琶行》:商人的愛情總是站在天平上,對女子而言,一邊是悠閒,一邊是傷悲。於江州司馬,泣的是否就是自己的影子。 y

33、王維《山居秋暝》: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在自己的詩畫意境中,隨意的擷取山村一片明月,看村姑浣衣,看蓮動下漁舟,看人間的溪雲起落。

34、杜甫《登高》《蜀相》《兵車行》: 百年多病之軀,歷經滄桑,用渾濁的的淚眼,淒涼的心境,悲萬里清秋,憐天下蒼生,以沙鷗的姿勢深沉棲在頓挫之中。

3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已是夢中的往事,朱顏的凋落猶如昨夜的風雨,打溼了曾經的美好,夢醒時分,愁如春水。

36、柳永《雨霖鈴》:登科落第,對長亭晚,滿腔心緒化作千種風情,執纖纖細手,酒醒處,傷感冷落飄零。y

37、李清照《一剪梅》:國仇家恨,婚難業孤,黃花秋月中尋尋覓覓,悽風哭雨成一座亂世中的極致美神。

38、辛棄疾《永遇樂》: 金人的鐵蹄踏破中原,也踏痛了多少愛國志士的忠魂。曾經,橫槍槊馬,金戈錚錚,氣吞萬里;而今,斜陽草樹,雨打風流,往事不堪回首。

39、姜夔《揚州慢》:春風揚州,繁華似錦,翠柳堆煙,自胡馬窺江,水寒山瘦,冷月

無聲,梢問一聲,橋邊紅藥,誰賦深情。

40、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求知的渴望,樂觀向上的態度,對人類的真摯友愛,一隻醜陋的小鴨,在精神的上空飛翔成一隻白天鵝。

41、蘇軾《赤壁賦》: 朝廷容不下你的八斗才情,“烏臺詩案”的風波漣漪將你傾覆的山高水遠,一爿草屋,一杯辣酒,一支怨曲,再加上一兩清風明月,天地之間,頓時,天地橫貫豪邁之氣,大江東去,淘盡風流無數,赤壁江邊,臨風而立,一立就是千年,轉過煙雲之身,你依然詩遨遊的飛仙。

42、魯迅《祝福》: 一個善良、勤勞的農村婦女,被冷漠的社會剝奪了做人和生活的權力。這樣的悲劇說明了什麼。生活中的柳媽,老女人,是否也是生活中的一股潛流。

43、契訶夫《裝在套子裏的人》: 雨傘、雨衣、車篷、牀帳等別裏可夫的“套子”,五花八門,他躲在裏面戰戰兢兢的生活,並讓人恐懼、窒息。笑過之後,看看你的套子。

44、沈從文《邊城》: 田園式的茶桐養育好純潔的愛情,還有樸素真摯的人性,那一把虎耳草會隨着山歌悠揚在有明月的夜空。

45、孫犁《荷花澱》: 詩意的荷花澱沒有殘酷的戰爭,只有崇高的純美的樸素愛情,只有唯美的喜悅和家國之愛。

46、魯迅《藥》:透過舐犢情深的愛,我們看到了野蠻、愚昧、兇殘、奸猾等社會畫卷,當然,還有希望。藥,能醫好愚昧的人們和扭曲的社會嗎?

47、莫泊桑《項鍊》:生活總是戲劇性的,上帝給了你美貌的同時也給了你虛僞,給了你虛僞,給了你真誠,也給了你枯萎。

48、《守財奴》:金錢的溫暖能換來親情的依偎,鍍金的十字架裏可以有嚮往的天堂。

49、曹雪芹《林黛玉進賈府》:嫺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50、羅貫中《失街亭》:智者千慮也有一失,一步不慎,岐山之功毀於一旦,看來感情的親疏影響事物的成敗。還好,能對事不對人,爲肅軍紀,忍痛割愛,不過,以淚水換取,那馬謖呢。

二、教材中的寫作素材大全之一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們習慣稱他爲“北大詩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曾長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上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的詩人。他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環境下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

◆海子一生短暫卻成就斐然,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他的抒情短詩中的佳作。這首詩共三章。第一章虛構一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兩次說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於墮入塵世成爲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淨、世俗化的背後蘊蓄着某些複雜性、矛盾性的東西。“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託着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

◆孤獨寂寞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既是詩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說:“對於我們,海子是一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王’,一個‘物質的短暫情人’,一個‘鄉村知識分子’。” 他的孤獨並不是社會疏遠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後他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自己,把這種寂寞和孤獨轉移到詩歌創作中去,開闢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這一點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間裏,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這是一個真實的海子。他認爲,詩就是把自由和寂寞還給人類的東西。在其絕命前寫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這是海子在絕望之際對戀人的祝願:“給每一條小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爲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把幸福留給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獨和寂寞,這就是海子。封閉的自己,平時與人交往不多,現實的壓抑,加上幾次都與愛情擦肩而過,使得他更像一個孤獨的孩子。海子實則是一個孤獨的吟唱者,一個內心空靈的詩人,表面上他孤獨,但他通過寫詩,構建着詩歌大廈,獨自品享着寂寞的美麗,他又是一個精神的富足者,永遠沉湎於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園。思想者總是孤獨的,一個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難在生活中找到知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醒,往往意味着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歷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誌着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

2、《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陝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爲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爲本身進行解剖,爲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一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爲什麼要活着?——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爲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的生着,以便不斷地去看它。不是不斷地去看這些文字,而是藉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着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裏,作者花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一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爲:“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裏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裏來”。在他的另一首詩歌裏,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你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裏?/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

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種迴歸。史鐵生眼裏的死,有着回家的溫馨。

◆史鐵生能夠領悟生命的內涵,首先,在於他戰勝了自己的殘疾。前面說過,史鐵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爾?劉易斯,但他們見面的時候,史鐵生卻沒有絲毫卑怯的陰影。因爲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侷限的,9秒99的卡爾?劉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後卡爾?劉易斯輸給了約翰遜。在《我的夢想》中,史鐵生說,“後來知道,跑進9秒79的約翰遜戰勝卡爾?劉易斯是服用了興奮劑,對此,我們該說什麼呢?約翰遜的故鄉牙買加的人們這樣說,‘約翰遜什麼時候願意回來,我們都會歡迎他,不管他做錯了什麼事,他都是牙買加的兒子。’這幾句話讓我感動至深。難道我們不該對靈魂有了殘疾的人給予更多的同情和愛嗎?”在這裏,史鐵生深刻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侷限,而且還有比肉體殘疾更嚴重的靈魂殘疾的人,他們更需要同情和撫慰。因此,史鐵生終於從殘疾的陰影裏走出來。記得原野在《人生》一詩中這樣寫道:人生,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當哭則哭,聲音不悲不苦,爲國爲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淚,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詩人用了樸實的言辭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或長或短,自有論道。而貫穿其中的生命的意義卻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史鐵生在這裏也給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題,人應該怎樣戰勝自己的苦難,開始對生命意義的探求。

◆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那段頒獎詞也許是對他最精當的概括:“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由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絃》改編的電影《邊走邊唱》,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貫穿始終:“千絃斷,天眼開。”這句話的背景是盲人琴師的師傅說過,彈斷的第1000根琴絃能帶來光明。盲人對於光明的渴望,殘疾了雙腿的人對於行走的渴望,從來不會停止,在史鐵生的作品裏,我們始終能夠讀到這樣的渴望,他從來沒有掩飾過。

3、《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衆,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夢想是生命的織錦;人到了沒有夢想的時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時候。沒有夢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貧乏的、空虛的生活。對生活的熱情期望、勇敢追求和執著信念,作爲青春的遺產留在心中。所以,人一定要有夢想,並且要爲之不斷努力。從美國追求平等權利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到我國古代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軀孫中山先生的“以天下爲己任”都告訴我們,成功背後都有夢想的支撐。

4、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的力薦可謂慧眼識英雄,

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晉文公面對風雨突變,亦毅然去之。鄭國終於轉危爲安。

◆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返顧;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慧機智。他的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爲鄭國安危着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義無返顧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都值得我們學習。燭之武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於字裏行間。

◆燭之武“夜縋而出”,隻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辯說服了秦君。他的義無返顧,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都需要在誦讀中表現出來。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燭之武:迂迴曲折,從對方的切身利益出發,說服秦伯退兵,從中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仇敵,只有永恆的利益。古代如此,現代亦然。

◆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挺身而出,爲國家爲蒼生獻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熱。燭之武就是這樣的一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

◆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暢談天下大勢。可以說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準備,燭之武也是如此,儘管懷才不遇,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燭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業,他的心始終沒有放棄過“一飛沖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關注着天下形勢,思考着安定天下濟蒼生一逞抱負的路徑。你想,一個小小的“弼馬溫”,怎麼對晉國的歷史、對晉國國君的爲人那麼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瞭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燭之武的閃光處——“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林則徐)這樣一個才華長久沒顯出來的人,當國家有難的時候他還是出來解國家之圍了。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鬚髮盡白的老者,夜縋而出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當他拄着柺杖走進秦營時又是怎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歲月給了燭之武太多的落寞與不甘,同時也磨礪了他的沉穩與敏銳,對鄭國的最樸素的愛又加固了他的沉穩與敏銳。他與秦伯的交鋒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勝局,幾十年積蓄的能量終於在瞬間有了釋放和爆發的閃亮時刻。 “機會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只是這機遇來得太遲了一點兒,而且是冒着亡國的危險。但如果不是秦晉圍鄭,燭之武恐怕真得“駢死於槽櫪之間”,湮滅於歷史的風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那些鮮活的身影卻依然存留在人們的心頭。像燭之武這樣的識大體顧大局,臨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說就是國家的脊樑!讓我們以古人爲鏡來勉勵自己吧!

本資料來源於《七彩教育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