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

研究動機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一)

一個邏輯概念都有外延與內涵。外延越大,內涵就越小。這裏所說的“研究”是指科學研究,而不是指政策研究、市場研究、股票研究,而是單指科學研究。這就縮小了外延。

科學研究中研究動機是第一位重要的,尤其是對於應用基礎研究、工程研究更是如此。最近參加的一次討論班,激發我來寫這篇博文。

研究動機由大到小,有科學研究的動機、某項目的研究動機、某課題的研究動機、某一篇文章的研究動機。課題申請書要寫課題的研究動機,而我這裏談的是寫一篇科學論文,如何寫出研究動機。

在論文的序言裏,一定要寫清楚你的研究動機。否則讀者就不知道你研究的是什麼問題。亂七八糟一大堆,人家就不看了。要說清這問題,非用一個例子不可。但用例子,很容易讓讀者以爲很專業,而不願看下去。我就用一個能望文生義的例子吧。如果要寫一篇文章,題目是“在超速測試中提高小時延缺陷的故障覆蓋率”。在序言中,你就不要大談“測試”如何重要,也不必談“超速測試”如何必要。你要談的是:在超速測試中,現有的檢測小時延缺陷的方法,故障覆蓋率怎麼樣的不高,爲什麼會不高。你現在要提出一個辦法提高覆蓋率。然後,在你的實驗結果中列出:人家的故障覆蓋率是多少,你的覆蓋率達到了多少。這就有力地說明了你的工作達到了你預期的目標。

我發現:我們現在的許多論文不是這樣,而是從大帽子談起。一寫網絡方面的論文,就先寫信息時代如何如何,網絡如何重要。其實你要寫你的文章究竟是想解決網絡方面一個什麼具體問題。有人寫信息安全方面的論文,序言裏就寫信息安全如何重要。這個還需要你寫嗎?任何人都承認。問題是你想解決信息安全裏什麼問題。最後,你再用數據說明,你的確在某一種程度上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或者是有所進展。人家審查你的文章,首先是你提的問題是不是有意義、是否真是個問題。然後是看你的文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或緩解了該問題。

要寫好論文,首先就是要有清晰的研究動機。

科技論文的幾種類型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二)

昨天發表的“研究動機”是想作爲“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系列博文的第一篇,想把本人讀、寫論文的一些體會,和大家分享。今天要談的是科技論文大概有哪些類型,算作第二篇吧!這絕不是一個分類,因爲本人讀、寫的論文有限,不能以偏概全。

(1)新概念

在論文中引進新概念不容易。例如,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2001)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創造很多。 他和E. F. Moore在1956年的J. Franklin Institute上發表了“Reliable Circuits Using Less Reliable Relays” 一文。此文新在不光是定義了可靠電路,而且證明了用不可靠元件可以組成任意可靠的電路。這是很新的。因爲當時人們普遍認爲,元件越多,系統就越不可靠。但是,他說不然。這個證明當然很難。我們有的文章,雖然熱衷於引入新概念,但是,只有一個籠統的很不確切的敘述,而且,定義完了就完了,既無定理,又無結論。這樣的概念就有玩概念之嫌。因爲關於這個概念,你什麼結論都沒有,有什麼意義呢?沒有定理的定義是沒有意義的。

(2)新方法

提出新方法的文章很多。例如,在無線條件下的路由算法,就有許多文章。在提出新方法的時候,你 一定要說明:你的方法新在哪裏?這新方法有什麼好處?否則,這新方法就沒意義。你也許需要和一種已有的方法進行對比。在對比的時候,應該是公平地對比。不能把人家的方法實現得很糟糕,故意壓低人家方法的性能,以顯示你自己。

(3)改進與推廣

這一類的文章是最多的。就是說,基本的思想是人家的,不過,你找到別人的文章有毛病,需要改進,或者,可以推廣(包括概念推廣、方法推廣、應用推廣等等)。有人諷刺這是“鑽文獻的空子”。我倒不這麼看。能夠改進和推廣人家的東西也是好的。這常常是形成科學研究主流的動力。科研應該善於跟隨主流,在大河中乘風破浪。

(4)系統實現

在工程領域,系統實現也是可以寫文章的。但是,你的系統實現必須是有相當的工作量、有創新點、 有實驗指標的。一個買來的系統,聯起來,做個實驗,不好寫文章。你自己編了一些程序,剛調出來,沒有測試、沒有實驗結果、沒有與類似系統的比較,也不好寫文章。

(5)綜述

我們有些研究生,讀了幾篇文章,就想寫綜述。其實,那不是綜述,那是讀書筆記。綜述是在對一個領域有了獨到的見解以後,指導該領域研究的文章。所以,好的雜誌會邀請某領域頂尖科學家寫綜述,好的會議會邀請傑出專家做特邀報告。

(6)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也應該算作科技論文的一部分。因爲科普文章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向大衆宣講科學技術。這是很不容易的。有的科普文章純粹是故弄玄虛,甚至宣傳僞科學。有的則是人云亦云,毫無新意。

當你想寫科技論文的時候,建議你想一想,我這篇文章屬於哪一類?

科技論文新在哪裏?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三)

全世界在計算機、通信、電力、電機等方面前10名的雜誌有60-90%是IEEE出版的。可見,一般來說,IEE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水平是比較高的。主要表現在一個“新”字。我們讀IEEE的雜誌文章或比較好的會議論文以後, 如果覺得沒什麼新的,很大的可能是你還沒有讀懂它。我們寫文章,也應該突出一個“新”字。那麼,科技論文新在哪裏呢? 有以下一些情況:

(1)原創性研究

國內提倡科技創新,首先是提倡原創性研究。就是說,你的Idea是original的。例如,P2P是2002年才正式提出來的一種新的分佈式網絡體系結構。這是原創的。最近,IT行業新名詞幾乎天天有,千萬別以爲那都是原創性研究。許多都是商業上爲了吸引顧客眼球而製造出來的。

(2)新方法

爲了解決某一個難題而提出的新方法。這是大量的。例如,集成電路工藝從0.13到90納米,必然要採用許多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藝。在計算機領域,新算法、新數據結構,那是經常出現的。 但是,不要把新編一個程序就看作一個新算法。

(3)新觀察

對於社會、自然、行業、技術方面,從實驗、調研所得到的新看法,是你的新觀察。這些觀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現有網絡協議的情況下,網絡路由存在 什麼問題?不是憑拍腦袋,而是根據實際數據,能夠發現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4)新概念

毫無疑問,提出新概念是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但不要以爲,製造一個新名詞就是新概念。科學技術中的新概念必須有精確的定義及相關的定理。如果基於新概念推不出新的結論,這個新概念就沒用。如果你把舊思想套上一個新名詞,那隻能製造混亂。

(5)新應用

把已有的理論、成果應用到新的領域、新的場合,也是很好的創新,對別人會很有啓發。例如,把博弈論應用於資源分配就很有意義。

最後應該說明的是:雖然綜述並不見得有創新的內容,但是,它起到指導創新的作用,不可小視。

科技論文的組織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四)

科技論文的組織應該包括:題目---摘要---序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大家都是按這個順序來寫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這豈不是有點像“八股文”了嗎?不過,明清時代科舉考試的時候,時興八股文,但那時還沒有科技論文。科技論文這東西似乎也是西方傳進來的。它對形式並沒有特定的要求,但是,按這麼組織似乎更能說清楚問題。所以,就一直被科技工作者所應用。

論文題目很重要,必須恰如其分地反映文章的內容。在浮誇的學術氣氛下,人們總喜歡把題目說得很大,內容是這個大題目下面的一個很小的問題。不是說小問題就不能寫文章,題目就直指這個小問題就好了。小問題的意義並不一定小。

摘要要簡要點,而不是寫些大帽子,從盤古開天地說起。要用簡短的通俗易懂的話說明該文研究的問題及成果。我們的英文摘要問題較多,因爲加了一個英文表達的問題。

序言應該說明研究動機及本論文的組織。爲了說明研究動機常常需要寫些相關工作,有的甚至單列一節寫相關工作。但是,寫相關工作是爲了說明研究動機,不是爲了科普。有的寫張三做了什麼[1],李四做了什麼[2],如此等等,可以寫上十幾篇,既無評論,又與你的研究動機無關。寫這個多幹什麼呢?必須緊緊地靠住你的研究動機。

正文無論如何是你論文的主體,寫一節或幾節都可以。理論性的文章和工程性的文章寫法會有差別。理論性的文章要有形式的描述和證明,工程性的文章要有實驗數據。可讀性是一個關鍵的要求,至少要讓大同行看得懂。

結論與摘要不同。摘要是要吸引人家來讀你的文章,而結論是人家讀完文章之後,給他一個簡潔而完整的印象。最好有數字來說明你的成果, 而不是空洞地說“提高了效率”、“性能更好”之類的空話。參考文獻必須列出你在文章中引用了的文章、與之比較了的文章。一篇都不能拉。但是,也不能把與你文章無直接關係的文章都列上。現在有些雜誌爲了提高自己的影響因子,要求作者把某些文章列爲參考文獻。列不列應該根據文章的需要,而不是根據提高影響因子的需要。但是,我們的作者常常有一種誤會,以爲多列國外文獻就顯得自己文章水平高。這是不對的。國內文獻不一定水平不高,何況你如果的確是在國內文獻基礎上做的,你就必須列上它。

科技論文的可讀性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五)

科技論文必須有讀者。因此,讀者的興趣是雜誌接受你的文章的首要條件。像IEEE Transactions的文章,要求每篇文章有一定的讀者羣,或者是至少5年內讀者會有興趣。它可以是很專業的,但基本上屬於某一個學會下面的某一個專業委員會。

科技論文包含的技術內容必須有一定的創造性和深度。其內容對理論工作者或實際工作者有所幫助。其中還有一項,是作者簡介寫得好不好。其實作者簡介完全是公式化的。但有的作者,寫了學位,沒寫是在何處得到的,什麼專業的,這都不規範。

可讀性(Readability)對科技論文非常重要。它不但要求小同行能看懂你的論文,而且要求大同行也能看懂。我當JCST執行主編的時候,有人出來反對這個要求,說“科技論文本來就很專業,看懂的人本來就不多。”這話有點似是而非。像一些數學論文,能看懂的確實可能不多。但是,對於信息技術類的文章,你必須讓相關的工程師看得懂。否則,文章的實用價值就可疑了。其實,高深的技術不是難懂,至少其結果和優越性很容易懂,而發明過程及其理論基礎可能高深一點。所以,IEEE Transactions把被審文章的可讀性分成以下幾類:

___ Readable with ordinary effort.

___ Paper is self-contained, but considerable effort is needed.

___ If the definitions of certain concepts, terms and symbols were included, readability would be improved.

___ Less than half the paper is readable.

___ Unreadable

這裏有兩點值得提及。一是文章應該是自包含的。這就是說,對於一個大同行,讀懂你的文章不需要另找參考文獻,先讀完參考文獻,才能讀懂你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比較完整,讀下去自然如流水,而不是那麼疙疙瘩瘩。另一點是論文中的概念、術語和符號都必須有定義。這是作者常犯的毛病。例如,英語縮寫現在用得很普遍,什麼PDF,PLA,SOC等等,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解釋。這些縮寫在文章第一次出現時,應該用括號加以說明。至於公式和程序中用的符號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是用英文寫文章,對可讀性關係極大。我們母語是中文,用英文寫文章,難免有困難。這方面的主要事項,我想想,是否還需要另寫一篇。

科技論文的英文表達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六)

承網友的鼓勵,就英文表達加寫一篇。

國內一些較好的雜誌,現在附了英文題目和摘要,目的是讓國外讀者也能瞭解文章的大概內容。摘要要說明 本文的研究動機、類型、貢獻和實驗結果,各用一句話說明。一般都introduce某個概念,present某個方法,propose某個主意,或者provide某個系統的描述。很少用bring out, discuss, analyze等這樣的動詞。我發現,我們寫摘要喜歡寫得模糊一點。你說它錯吧,它不錯;你說它對吧,又不知所云。寫英文不能這樣寫。儘可能直來直去。一般來說,只要中文摘要寫得好,英文沒有語法錯,應該問題不大。

寫英文的文章對我們母語是漢語的人來說,比較困難。我雖然已經發表了125篇英文文章,但是,實際上我還是寫不好。聽、說、讀、寫,寫是最困難的。不過,我覺得我在斯坦福大學的訓練對我幫助很大。麥克勞斯基教授的研究組出文章是有嚴格手續的。先要把想法向他彙報,如果他認爲尚可,就下週到討論班上報告,聽取意見。然後自己寫。寫好以後,交給他指定的一位博士生修改。然後送給他的Research Associate修改定稿,最後由他過目,才能投出去。不像我們現在有些學生,離截稿日期只有一週,甚至幾天,還讓我幫他修改,這當然幾乎不可能,投出去的文章就可能英文錯誤百出,實在不行只好拒絕。記得我在論文中用到circuit on gate level。這位博士生認爲不對,應該用at gate level。我不服,他說你到人家論文上去找例子,看有誰用on。我找不到,這事給我很深的印象。on,in,at這些前置詞的使用,必須特別小心。我們英文寫不好,就儘量用簡單句,不要用很複雜的帶許多從句的長句子。你的目的是讓人家看懂。你幾乎不可能用精彩的文筆取勝,要靠你的技術內容。你覺得很得意的句子,可能常常是人家看不懂的句子。對於第一次寫英文文章的同學,我還是建議先寫中文稿,至少寫中文提綱,然後再寫英文稿。當然,英文稿並不需要是中文稿的譯文。等你寫了若干篇,基本上可以用英文思考了,再直接寫英文稿。 下面提幾點我經常看到的毛病,供大家參考。好像在網上專門有文章,列出我們常犯的一些錯誤。我這裏寫得當然不全,但我有研究生論文的例子。

1。不能用and或數字作爲句子的開頭。

2。如果不用複數,必須用a或an。用the必須有明確的特指的名詞。用it必須有所指。

3。逗號後面要空一格,句號後面空兩格。少用;,:等標點符號。不要一逗到底。只要是一個句子就要用句號。我們中國人喜歡把if放在句子的前面,這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按照他們的習慣,先說結論,接着是if如何如何。

4。and前後應該並列。一般不能前面是一個名詞,後面卻是一個動名詞短語,中間用and。

5。Chinglish要防止,例如,。。。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6。論文中儘量少用第一人稱。論文基本用一般現在時,即使引用人家的文章也用現在時,不用現在完成時或過去時。

7。不要濫用縮寫, 尤其不要自造。除非非常常用的縮寫,第一次出現時要有說明。題目中最好不用縮寫。

這些都談不上是什麼原則,什麼規律,只是從我所見到的一些例子中抽出來的。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科技論文中的分析與綜合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七)

分析與綜合這兩術語大家經常用。但是,真要說它們的定義,那可是哲學範圍裏的事。形式邏輯裏面就有分析與綜合。我在國中教幾何的時候,就常常告訴學生如何分析和綜合。爲了求證某一個命題,你就必先證明什麼,或作一根輔助線,然後你再證明什麼,直到你達到了一個已知的命題,你就找到了證明的方法。這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就是分析。但你寫證明的時候,恰恰與此過程相反,是從已知到未知,最後達到你要求證的結論。這個過程就是綜合。

在科技論文中,你寫的研究動機就是你欲達到的目的。爲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最好)如何如何,只有做到如何如何,我們就可以如何如何,這就是你的新想法。舉個例子吧!譬如,你寫一篇無線路由算法的文章,你會說,在無線的環境下,路由有困難,因爲節點可能是運動着的。過去通過基站的路由有什麼什麼問題。我現在要提出一個新的路由算法,可以克服此問題。主要原因是如何如何。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接着,你會用框圖或類Pascal語言或其他的形式描述,列出該算法。再用實驗數據說明你的程序正確,得到的數據達到預期效果。這個過程當然就是綜合了。

科技論文中的分析與綜合是缺一不可的。我看到一些同學投的論文,不講算法的主要想法,上來就是程序框圖,並且按框圖的順序,一個框一個框的解釋。這就常常使人模不着頭腦,不知你想幹什麼。有的是上來一大堆公式,用幾個符號定義什麼幾元組。後面就與這些公式、這幾元組、這個自動機不搭界了。這樣看似綜合,但無結果。當然也有另一個極端。大寫我的想法如何如何,能解決什麼什麼問題。但是,沒總結出任何結論,沒有任何實驗數據,缺少了綜合過程。

科技論文中的分析和綜合都是不可缺少的。

如何讀論文?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八)

在某網上看到一篇博文,是一位博士談他的學習經驗。說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要讀7000篇論文。我嚇了一跳,平均一天要讀6篇論文呀!太不可思議。不過,讀論文的確很重要,讀不好論文就不可能寫好論文。讀論文可以分爲兩種:粗讀和精讀。翻一翻,瀏覽個標題和摘要,不算讀了論文。粗讀只要瞭解文章的研究動機及取得的進展就可以了。這常常是爲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瞭解大同行的工作情況。自己並不想做那方面的工作。精讀則不然。你必須全部掌握這篇文章。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一句話:“讀文章要經過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這話說得很深刻。你先看見一篇文章,不過幾頁,當然很薄。但是,當你精讀它以後,你會發現它包含的內容很多。你需要對它的“顯 然。。。”後面的結論,自己給出證明;你需要弄清楚它的定理證明的每一步;你需要對它的定理給出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這樣一來,包括你的讀書筆記在內,那已 經是很厚的一本了。當你完全搞清楚了整篇文章以後,你就可以用一句話說明該文的貢獻了。這就由厚變薄了。只有讀到這個水平,你才能在它的基礎上創新。

現在,我們許多年青人在讀論文方面,我看到的有以下一些情況:

1。讀完論文以後常常說:“這論文沒什麼。”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論文可能真是“沒什麼”。因爲現在每天出版的論文數量很大,其中有許多是垃圾論文,不值得看。怎麼在沒讀之前鑑別是好論文,還是垃圾論文?一般來說,聲譽比較好的雜誌和會議中的論文應該是比較好的,例如IEEE Transactions上面的論文一般是經過嚴格評審的比較好的論文,每個領域還有幾個公認比較好的取錄率比較低的會議的論文也常常是有所創新的 ;稱職的導師介紹的論文應該是值得精讀的;出自大家的牛人之手的文章應該是比較好的,太差的文章他不會出手。另外一種,就是跟你研究同一個小問題,又跟你的想法非常類似的文章,即使不怎麼好,你也要精讀。即使是挑它的毛病,你也需要精讀。而另一種情況則是你沒有讀懂它。你沒有理解它的精髓。那就是精讀沒到 家。在這種情況下,千萬別一棍子打死它。

2。讀論文只讀定理,不讀證明。其實,你不讀懂證明,你就不理解這個定理的精彩之處。越是難證的定理就越是深刻。那種不證自明的定理其實根本就不叫定理。 有人認爲,讀定理證明比較困難,乾脆我就

承認它得了。其實,這不是承認不承認的問題,而是你理解它的科學創新之所在。學工程的人認爲,我就是用這些定理就 完了。那你是在做科學研究嗎?論文中的公式也類似。不過,現在一些垃圾論文中,故意寫些沒用的公式,擺樣子,讓人看起來很理論。這種作風應該糾正。

3。出自大家之手的開創性的論文,現在常常被人忽略。例如,圖靈關於圖靈機的論文,布爾關於布爾代數的論文,亨.諾伊曼關於神經網絡的論文,申農的信息論的論文,申農關於可靠性的論文等等,現在很少人問津。我覺得,其實這些論文中真正包含了他們做出如此偉大的原創性貢獻的思想,是很值得後人學習的。

關於學術不端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九)

新語絲上揭發了許多學術不端行爲,在國內也炒得沸沸揚揚。就科技論文而言,學術不端行爲主要包括抄襲、造假、一稿多投等。從揭發出來的人員來看,有研究生、青年教師、教授、院長、校長、院士,牽扯麪比較廣。揭發學術不端行爲對淨化國內學術環境、促進創新研究有重要意義。所以,我是新語絲的真實讀者。

學術不端行爲的揭發,對被揭發者影響也很大。在我當JCST執行主編的時候,審稿人發現了一起抄襲,編輯部把它反映到作者單位。單位很重視,要開除那位研究生。這位研究生從外地跑到北京,在我的辦公室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求饒。說:“學校要是把我開除,我就得回鄉下去,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我扶他起來, 說:“這事得由你的學校做決定,我是無能爲力的。”後來,我還根據他的要求,真給他們的院長打了個電話,結果如何我就不知道了。教授、院長、校長碰到這 的問題,一般都是解釋爲“管理不嚴”。但是實際上他們自己所受的壓力,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我認識的一位院士碰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在幾個月後看見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久就癌症去世了。當然,也有的是死不承認,強力反擊,甚至告到法庭。

如何整治學術不端行爲?有人建議要立法,嚴格界定什麼叫學術不端,並規定出相應的處理。我覺得,嚴格定義“學術不端”應該比較困難,而且要法官來裁定學術 問題更是免爲其難。有的公司還開發了各種“學術不端行爲檢測系統”,企圖自動監測你的論文中是否包含學術不端行爲。我對此當然持懷疑態度。 譬如說,什麼叫抄襲?抄多少個字以上就算抄襲?20個字?50個字?社會科學許多文章都是按照中央文件的說法寫的,你還很難找到最原始的出處,你也不好列參考文獻。你說這算不算抄襲?如果我在其中改動幾個無關緊要的字,你說這還算不算抄襲?我們不能說“提倡法制”就什麼都訂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爲。因爲人們的行爲太複雜、太多態了。你幾乎無法都用文字表達出來。你要是用抽象表達,就會有解釋的多義性。

整治學術不端行爲主要靠自律。

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應該受到行政處罰,甚至法律制裁,但是,整治學術不端行爲主要還靠自律。院士要自律,教授要自律,所有搞科研的人員都要自律。按照本人在這系列文章裏提倡的寫科技論文的方式來寫論文,自然就沒有學術不端行爲。譬如,你的文章必須有所創新,你的整篇的想法就不可能是抄人家的。你引用別人的成果都在參考文獻裏說明了,你就不可能剽竊。在什麼時候,可能會有學術不端行爲呢?那就是:你不是在想爲科技做貢獻,而是在爲個人名利。在上世紀50年代,追求名利是要受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近30年實行市場經濟以後,追名逐利好像變得名正言順了。其實,我一直認爲:工、農、商、學、兵不能混淆。對於搞學問的人來說,不能把名利放在第一位。至於你能得到多少名利,決定於你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才成長的環境,不可苛求。你想趕快出一篇論文好畢業,也許採取抄 襲、造假的辦法,以爲又省事、又速成。你想增加文章被錄取的機會,也許你會一搞多投,一邊投給會議去發表,一邊投給雜誌,讓它開始審。有的人怕自己英文寫不好,序言裏乾脆抄人家一段吧!這是一種危險的賭博。一篇好文章用不着那麼計較時限。不過,一篇文章先在會議上發表,獲得好評以後,加些修改,再投雜誌上發表,這是很正常的。IEEE規定,兩篇文章,只要有30%不同,就不算同文多處發表。在學術圈子裏,學術名聲是至關重要的。學術名聲包括學者的學術成就和學術道德。學術名聲好的學者自然成爲學術共同體的帶頭人。一個學術領域沒有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就不成其爲一個學術領域,那隻能是一幫散兵遊勇,成不了氣候。當然,這裏麪包括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社會環境過於功利、過於集中,學術自由就可能打折扣,學術帶頭人就可能變成行政任命了。這對學術進步是不利的。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結束語

-----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十)

終於在國慶60週年前夕完成了“如何寫好科技論文之我見”系列博文。根據自己平時跟學生常講的一些話,隨手寫來,難免有欠妥之處,歡迎批評。

我寫的這些對科技論文的要求,許多都是參照IEEE雜誌論文的要求來的。有的網友反映,其實IEEE的論文也不見得都有創新,也有許多是垃圾論文。是的,IEEE出版約160種雜誌,每年舉辦600個國家會議,至少每年要發表6萬篇文章。這些文章90%以上都沒用。我國有一位全國人大代表也發表過類似言論,說我國發表的科技論文93%以上沒有用。首先,“沒有用”這個說法似乎過於強調實用。有的基礎性、理論性的文章可能沒有直接使用的實用價值,但它可能有理論價值,或者說長遠來看可能有價值。我們四大發明之一是火藥,而不是化學。火藥更實用,化學更基礎。其次,不能要求發表的每篇文章都很有價值、都能在工業界得到應用。其實,100篇文章裏有1篇很有價值就很好。那麼,爲什麼不乾脆就出那一篇,其他99篇都可以不發表?不,沒有那100篇,就出不來那1篇。這就是有數量纔有質量的道理。所以,我們儘可以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那浩如煙海的數字圖書館。

還有一種反映是說:“你說的那些都是IEEE雜誌的要求,要求太高,我們達不到。”的確,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但是,就說創新吧!你可以在世界範圍內創新,你也可以在中國國內有創新,或者在省內有創新,因而發表在國際級的、國家級的、省內的期刊上。會議水平差別也很大,要求也有很大差距。有的會議因爲招不到文章而苦惱呢!所以,不同水平的論文有不同水平的雜誌和會議供發表。但是,就作者來說,你得有研究動機,有創新之處,有比較完整的組織,有實驗或證明,才能成其爲一篇論文。

最後我要說的一點是:有人說你爲什麼只說寫論文,而把爲國家做貢獻放在一邊?這是一種誤會。爲國家做貢獻的科技工程項目也有許多需要創新的地方,這些創新點也可能需要推廣,讓類似工程少走彎路,甚至有國際科技成果的水平。加之,對世界科技的貢獻當然也是對中國的貢獻,讓中國人在世界科技發展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這不都是對國家的貢獻嗎?不要把寫論文與科技項目對立起來。沒有科技項目的支持不會有好論文出現,沒有高水平的論文說明不了、也顯示不了科技項目的高水平。

標籤: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