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本科教學質量工作小結

全校上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堅持以問題爲導向,謀求本科教學工作新突破,在思政育人、教學改革、雙創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以及質量保障等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狠抓落實,取得了良好成效。

本科教學質量工作小結

(一)堅持立德樹人,紮實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市在教育部指導下,率先開展“課程思政”試點工作。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後,**市全面推廣“課程思政”建設,並啓動相關試點項目建設。學校積極響應,做好頂層設計,並紮實推進該項工作。

1.頂層設計思政教育課程體系

爲了更好地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國家和**市教育改革要求,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學校逐步構建起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真正實現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化。

2.積極踐行“課程思政”改革

基於對思政教育教學體系的頂層設計,按照“抓好試點、穩步推進、逐漸展開”的工作思路與原則,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積極踐行“課程思政”改革:首先,通過完善激勵機制與協同機制加大思政課教學團隊建設,構建思政教師、專業教師、輔導員、管理人員、校內外專家協同聯動的“全員育人共同體”。其次,緊抓教材、教師、教學三大關鍵要素,繼續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必修課+形勢政策課)示範課建設。再次,聚集全校優質資源,開設“******”與“******”兩門校級試點課程,推動思政選修課程與綜合素養類課程的深化改革;遴選“******”、“******”、“******”等25門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試點,試點課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環節、教學方法等方面制定了具體建設方案;還採取了“校內建設+在線引進”思路,共引進6門優質創新創業類課程、5門優秀傳統文化類課程。

以上具體措施已然形成輻射效應,使得全校上下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上達成了共識,積極思考和探尋現實可行、育人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路徑,爲接下來課程思政改革試點的全面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聚焦教學改革,深入落實“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

學校在及時總結前期先行先試、全面履行本科教學規範工作經驗及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注重實效,漸次、協同、柔性推進”的工作思路與機制,並聚焦教學改革,將教學改革的整體化設計與長效機制建設作爲深入落實“激勵計劃”的重點舉措。

1.構建課內外聯動機制

首先,在全校範圍內推進本科生導師制。導師主要負責學生成長、學業進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工作,具體包括:主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制定課程學習和個人學習計劃,對考研、出國和就業的學生予以分類指導,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指導學生開展學習研究和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其次,建立基於課程全覆蓋的教學團隊。各二級學院(部)在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科學分析和對教師進行合理組織的基礎上,組建覆蓋所有課程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遵循合力育人理念與目標,結合學生特點與個性化需求,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並建立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溝通機制,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2.深化課程教法改革

改革深處是課程,隨着全校上下對激勵計劃認識的不斷昇華,學校不斷完善以教學績效爲導向的激勵分配製度,鼓勵教師積極探索“以學生爲中心”、“自主互助研討式”的教學方法改革,鼓勵採用啓發討論、問題探究、案例分析、科研訓練、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線上線下、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改變單純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素質。學校繼續以“校級精品在線課程”立項爲抓手,帶動校內翻轉課堂方法的推廣與應用。

學校持續加大課程考覈方式改革,以試點課程建設和教改項目爲引領,不斷強化學生學習過程性考覈和評價,培養學生髮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覈方式上還鼓勵教師根據專業特點、課程性質以及教學目標,採取多種形式考覈,注重實效性。

3.推進教育教學成果培育

爲深入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積極培育優秀教學成果,併爲下一屆省部級、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推薦申報奠定紮實基礎,學校啓動了“校級優秀教學成果培育”工作,制定了“分類指導,分層遴選,重在培育,務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共確定了27項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立項。

在培育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緊密結合國家和**對大學人才培養的要求,緊密結合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緊密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的實際和鮮明的教學特色,不斷加強對教學成果的梳理、總結和凝練,立足於各學科發展,充分體現和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特色,彰顯了學校的鮮明特色亮點。

(三)優化培養體系,精準突破創新創業教育瓶頸

學校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師資、學科競賽等方面存在的具體瓶頸問題,進一步健全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1.健全課程體系

爲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植根課堂,學校採取“校本建設+在線引進”思路,健全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羣。本年度,學校共建成《******》、《******》、《******》等爲代表的26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覆蓋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及社會實踐,課程建設注意將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科學素養教育相融合;引進創業基礎、創業進階、創業技能培訓、實踐與案例分析等四個課程模塊10餘門在線課程,並完善網絡課程學習近平臺,推動優質課程資源向面上輻射。

2.提升教師能力

爲增強教師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學校不斷完善教師培訓制度,依託教師發展中心,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的必備內容;嚴格執行新進教師全員培訓,針對剛進校的年輕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缺少實踐經驗問題,將青年教師派到企業,進行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校院兩級邀請各行各業有豐富創新創業經驗的人士開設講座,並鼓勵中青年教師赴行業進行考察交流;鼓勵具有專業知識的教師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或實施專門化培訓,開展新教學教法的研究和嘗試。

3.強化學科競賽

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抓手,學校建立了以校級賽事爲基礎,以市級賽事爲重點,以國家級賽事爲引領的學科與專業技能競賽的參賽和指導體系。學校近幾年從以下幾方面來推動此項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

(1)抓重點。有選擇的開展專業類重點學科競賽,如******學院的******大賽、******學院的******競賽等。經過幾年的發展、積累,指導教師隊伍越趨成熟,各項比賽成績不斷提升。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爲例,我校近三年成績在全市各高校中名列前茅。

(2)創氛圍。組織開展數學、物理、外語等基礎學科的校內比賽,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積極參與**市教委主辦的各項賽事,連續兩年承辦**市******大賽並獲得圓滿成功,申辦**市大學生******設計競賽。通過舉辦校內、市級的多項比賽,在整個校園營造起良好的創新氛圍。

(3)廣發動。大力組織學生參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比賽,通過這些比賽檢驗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階段性成效。如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經過積極宣傳、廣泛動員,我校學生踊躍參與,參與人數、項目數在位居**同類高校前列,最後也獲得可喜的成績:榮獲市級******獎,同時學校也獲得優秀組織獎。

(四)依託專業認證,持續完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是一種以教育新質量觀爲指導的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其中,以學生爲中心、以產出爲導向、持續改進機制三個核心理念滿足當代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強化了工程技術與人文、社會、法律以及環境等相融合的培養機制。

本學年,學校以******專業全面啓動認證工作爲契機,重新審視人才培養目標,建立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機制,不斷完善以學生爲中心、以實證爲基礎、以成效爲核心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具體措施如下:

1.構建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機制

學校以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文件規範爲抓手,在制度中從課程、專業、學院、學校四個層面明確了教學質量持續改進與考覈體系。具體包括:(1)在課程層面,通過學生、督導、同行、領導、自我評價等五個維度形成理論課程達成度、實驗實習達成度、綜合素質達成度等各類畢業要求達成度專項評價,保證每個具體教學環節實現相應畢業要求。(2)在專業層面,通過用人單位調查、校友追蹤訪談、第三方專業調查等評估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達成度,並根據反饋意見持續改進相應教學環節。(3)在學院層面,形成學院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案,並向教務處提交學院自評報告。(4)在學校層面,教務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在做好各學院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審覈工作的基礎上,實現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完成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審覈與評估。

2.推行校院兩級質量監控體系

明確校院兩級質量監控職責,學校在教學質量監控中發揮主導作用,二級院(部)發揮主體作用;建立校院兩級本科教學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年度報告發布制度,接受社會評價和監督;推行校、院兩級督導制,各教學單位要組建起由老中青專家組成的專兼結合的學院督導組,聘任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教學效果和教書育人等方面都得到師生認可的在職和退休教師作爲督導委員;改進督導評教從“以督爲主”向“督導結合”轉變,將督導工作面向拓展至“督教、督學”,不斷完善督導工作機制;根據教學工作量和教學質量評估結果,科學評定院系教育教學績效,動態調整其人力資源配置、運行和發展經費預算,以及績效分配資源等。

3.健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與反饋機制

遵循“以學生爲中心”和個性化發展的理念,改進現有“五維一體”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更多地引入能夠反映學生學習感受和學習效果的測評指標,使學生評教從“評教”向“評教評學”相結合轉變;進一步促進評教方式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鼓勵教師借鑑與嘗試兄弟高校微信評教等創新做法,讓教學評價更加全面、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