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3年全國乙卷歷史試題研析心得

2023年全國乙卷歷史試題研析心得

2023年全國乙卷歷史試題研析心得

2023年大學聯考歷史在新老大學聯考並行、新舊課標交替時期,全國乙卷歷史試題保持了相對穩定的風格。結構、題型、題量、難度都相差無幾。立德樹人的考查目標和價值導向貫穿試題始終。同時在史料選取、設問方式、能力要求等方面有了新的變化。試題中的不變有利於學生保持平穩心態,順利發揮自己的水平,也有利於新老大學聯考的平穩過渡;變體現在對學生的靈活思辨、綜合分析、創新思維要求更高。這一變化不僅有利於高校人才的選拔,對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也有明確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下面從六個方面談談自己對2023年全國乙卷歷史試題的粗淺認識。

一、立意較高,緊扣五史,體現立德樹人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考查學生黨史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必然要求。因此全國乙卷中的第29——31題選擇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改革開放史等相關內容,增進了學生對黨史、國史的瞭解,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加強了他們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如選擇題29題,引用1920年陳獨秀的觀點,考查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爲中共建黨奠定階級基礎相關知識點,充分體現黨的建立是符合歷史潮流、時代意願。第31題則考查改革開放背景下北京京劇團“按勞分配”改革對職工積極性的激發,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的信心。又如第41題選取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的不同文獻,要求學生比較三方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的態度和實質差異,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主張全面反攻、力爭受降權是對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成果的鞏固,對於保證戰後國內和平、民主、團結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引導學生從中增強道路自信,築牢信仰的根基,在新時代發揚黨的光榮傳統,身體力行。

歷史試題通過選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典型史實,引導學生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增強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第30題呈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藝術家將現代藝術形式與民族風格相結合的影視文化創作成就,不僅是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現代藝術形式與民族底蘊的融合,啓發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文化新的精神內涵。

二、發揮學科育人價值,凸顯民族文化認同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是23年全國乙卷的另一大特點。命題人通過選取我國五千年文明演進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史實,分別以“詩歌唱和”、“傳統戲曲”、“詩畫”、“民德”、“桃花扇”等爲史料載體,以唯物史觀爲指導,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第25題以唐代中後期詩歌唱和之風的盛行,第26題南宋書籍流行啓發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試題將家國情懷與時空觀念相融合,啓發學生爭做中華文明的擁護者和傳承者。

三、強調基礎識記,引導學生迴歸教材但也增強開放靈活和深度思考

23年全國乙卷以《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爲依據,通過創設新的情境應用來考查基本概念、基礎知識。選擇題依次考查了春秋戰國的農業發展、唐代詩歌、宋代書籍、明朝政治、近代經濟結構變動、新文化運動、新中國藝術、城市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英國君主立憲制、美國經濟大危機、戰後世界經濟等核心知識;非選擇題考查了近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思想與民德變化等知識。

試題也注重增強試題的開放性來促進學生在新的情境中調動所學始終來解決問題。如既是迴歸教材主幹知識,但是個別題又有所延伸和拓展,需要學生學會在新的情境中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選擇25題,以唐中後期文人詩歌唱和之風爲情境,引出“江南”、南方地區地名等關鍵詞,實際考查唐中後期藩鎮割據,南方地區則相對安定的相關知識。

四、選取材料豐富,重視融入時政、緊扣熱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試題材料來源廣泛,類型多樣,並不拘泥於教材。不僅選取文字史料,也在第30題圖片史料、第42題曲線圖史料。注重多種史料形式的考查。重在考查學生研讀史料、分析史料、知識遷移、運用史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命制結合時代熱點,引入新素材,創設新情境,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助於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歷史發展基本脈絡的掌握程度,更有助於考查學生通過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如24題考查社會大變革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25、27題分別考查唐後期、明初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方治理問題,34題,考查美國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影響,迴應1933年羅斯福新政週年紀念大事。

五、融合課程標準和學科素養,突出能力和方法的考查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凝練表述,意在鼓勵學生對歷史與現實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

如第24題通過戰國時期農業發展考查學生的唯物史觀。第24、26、29、31、32、33、34題都考查學生準確運用時空觀念的能力。

在問題設計上,不僅考查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和本質,而且比較側重考查對歷史現象和觀點的評價、認識,如非選擇題41題,以三則材料,分別引出中共、國民黨政府、美國對日本對華投降的不同態度與措施,強調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此題不僅考查學生對材料的閱讀與提取能力,也要求學生聯繫知識背景,知道階級立場、國家利益的不同導致三方做法的不同。非選擇題42題以梁啓超“民德”爲主題,構建多視角問題任務,學生既可以肯定或否定觀點,也可以另提補充,具有很強的思維力度與啓發意識,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探究與觀點創新,對學生的史學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

六、命題方式角度靈活、多元,注重考查歷史思維品質

大學聯考歷史學科通過設置開放性試題,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或從多種途徑解決問題,對論證結果進行反證、探索和創新,凸顯思維的個性和潛力。如第42題依託梁啓超的《飲冰室合集》爲史料載體,以“民德”的觀點爲主題,構建多視角問題任務,要求考生選擇中國古代史中某個朝代或時期進行論述。考生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觀點,也可以對觀點進行商榷補充。命題人爲考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知識、學科優勢預留了空間,既體現宏觀把控,又凸顯微觀分析。試題具有較強的思維力度,對啓發考生獨立探究和進行觀點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歷史學科通過呈現多維度、多角度、立體化和具有思辨特徵的多元材料,加強對信息加工、邏輯推理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透過現象看本質。如第34題圍繞20世紀30年代美國法西斯組織活動猖獗的史實創設情境,考查學生在找準題幹關鍵信息的基礎上調動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又如第45題,對陳時政、黃曾源、嚴復三人主張的評價,命題人更多鼓勵學生更加全面、正確地認識歷史,彰顯了鮮明素養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