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試卷考卷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多篇)

八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多篇)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一

(一)基本情況

今年的期會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學生考試的成績還比較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5小題,北宋與南宋的關係相似於哪一組?應該是西晉與東晉;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6小題,唐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突出原因?應該是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願。第二題考查的是連線題,學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都做過很多遍了,因此學生答得都比較好。

第四題是材料分析題,都是基本知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措施等重要知識點,這部分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識圖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是探究題,也比較簡單,學生答題情況也比較好。

(三)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材料分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二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第一題選取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佔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透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潛力。第二題爲簡答題,共15分,佔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潛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務必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潛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佔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潛力,歷史的空間思維潛力,知識遷移潛力。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取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啓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潛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係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潛力,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佔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佔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爲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兩點推薦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潛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潛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爲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複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務必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複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複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潛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後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務必的指導性。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三

一、試卷分析

本次期會考試爲閉卷考,試卷共兩大題,分爲選擇題和非選擇題。試卷總分100分。涵蓋了歷史與社會第一、二單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單元的主要內容,其中第一大題是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題非選擇題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試卷注重基礎,考察全面;重視應用,凸顯能力。整套試卷對教材各單元知識點的考查分配較均勻,涵蓋較全面,部分選擇題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試卷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本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整個試卷難易適中。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351人,年級平均分62.46分,優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主幹知識記憶理解不夠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題的“靈魂”,導致學生答不到點上,不審題,題目中要求選錯誤的,可學生一眼看過去只選了一個正確的。

2、錯別字較多,對一些常見常用的地名、人名寫錯,知識系統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較差。隨着能力考查的不斷加強,取自於課外的史料也不斷增多,閱讀理解史料是解題的關鍵。但在本次考試的材料分析題中發現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4、對歷史史實聯繫和分析概括能力還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題,很多學生知識掌握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對熱點不夠關心。部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與把握存在欠缺導致出現審題不清、答非所問現象。分析問題、提取信息能力不強,題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問,不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學習方法簡單滯後,以死記硬背爲主,忽略學習過程。

例如:歷史與社會第11題第1小題考的是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徵,要求從圖1《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和圖2《戰國時期:各國變法運動》中歸納概括,學生基本能答到“戰亂、變法”等相關知識點,答到“分裂割據、思想解放”的學生較少。

第2小題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張這一基本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德、禮”,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復禮、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的學生較少,這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多加記憶,另外一小部分學生回答“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張,這說明學生不會審題。

第3小題學生基本能答出“商鞅變法”但是有部分學生“鞅”字寫成了“秧”導致扣分,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強調錯別字問題,商鞅變法影響這一點學生能回答出來個大概,但是語言不夠規範,說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也沒有對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記憶。

社:13.(1)部分學生寫成基督教(2)圖5羅馬廣場石上的文字的解說詞大部分學生不會寫,平時不做重點知識點要求。(3)學生審題不清,要求結合相關史實,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材料的閱讀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題 對知識點不清晰,記憶不夠,導致學生評價理由不會分析,純屬在散講。核心知識點的記憶還需加強。

思想品德第12題第3小題和第4小題都是讓學生講述如此做的理由,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沒有結合書本知識點,沒有講到“對集體負責”與“與人爲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些。

思品第13題 本題從一個新聞事件爲情景,考察學生對誠信、責任和善良的理解。難度值預估在0.7左右。材料新,問法明確,提示清晰。

學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問題明確要求從誠信和責任角度講,學生很多隻寫了其中一個方面。

2、談談看法,首先要求學生做出判斷,很多學生此類題目答題不規範。

3、企業家的 作法是屬於善良的考察內容,學生無法從材料中分析出這個知識點,很多人還是從責任角度回答,缺乏對題目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教學改進:

1. 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如對善良、誠信、平等、責任等不能很好的區分。

2. 答題的規範性(如答題格式,提示語的解讀等)需加強。

3. 語言不規範,出現了很多口語的表達。

三、對今後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強化基礎,努力創新,強調對知識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能力,做到知識與能力並重,過程與結果並重;

2、強化訓練,要明確答題的一般步驟,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審題。

3、注重學生書面表達的訓練,運用規範的語言進行表述。

4、加強對學生在材料分析題中獲取,解讀有效信息,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答題技巧,向工整、規範答題要分,杜絕卷面髒亂差現象。

6、反覆複習、當堂訓練、當堂記憶,體現有效教學。

四、教學建議: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後的講學稿中,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經過期會考試我認識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本着提高成績的目的,從各個角度對學生加強管理、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歷史試卷分析 篇四

一、文綜試卷中歷史試題總體評價

1、題型基本穩定,知識佈局合理,難易度把握較好:選取題以史料形式出現,非選取題的考查資料以小專題知識爲主線進行綜合整合、採用層層遞進的小問題設置,注重新情境下的問題解決潛力的考查。知識佈局合理:考查範圍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試卷難易度把握較好,問題設置有梯度。

2、體現大學聯考的方向:從知識立意向潛力立意轉化。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知識的靈活運用與遷移;材料分析題注重材料的鮮活性,有圖片資源的運用;問題設計有務必的開放性(如40題第4小問)。

3、較好地把握宏觀與微觀、理性與感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如意識形態與客觀存在的關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等。

4、注意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資料與提法(如30題)

二、教學推薦

1、加強歷史概念的辨析與運用訓練。

2、加強知識的梳理、探究、變通與整合,加強高三最終階段複習教學的有效性。

3、認真研究“2013年大學聯考考試說明”與“高中新課程標準”,把握考改方向。

(1)認真研究“2013年考試說明”,務必要吃透考綱,對照2012年說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2013年新教材大學聯考模擬試題”,領悟大學聯考動向與潛力要求。

(3)嘗試以新課標模塊爲指導方向的專題複習,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與新提法。

4、加強對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更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每一次測試後,對學生答題狀況作一統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知識網絡是否構成、分析問題是否較窄、新情境下運用知識潛力是否較弱、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否停留在微觀表面、主幹知識是否宏觀把握等,爾後教師對教學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最大程度上發展思維。

5、繼續加強解題方法、審題角度分析的講解與滲透,講與練相結合。

6、加強備課組的分工與協作。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五

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實效,務必先從自身的工作計劃開始。有了計劃,纔不致於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爲您準備了七年級期中歷史試卷分析。

一、參考人數:

參加此次月考的兩個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績統計:

兩個班的及格人數62人,及格率61.76%,優秀率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總體來說,此次考試成績比第一次月考有所進步。

三、試卷分析

1、試卷類型:本次考試爲閉卷,其中單選題25題,分值爲50分;問答題4題,分值爲50分。

2、試題特點:試卷題目中,容易題約佔75%,中檔題20%,稍難題佔5%,總體偏易。根據本校七年級年級的總體教學進度和學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試卷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鑑於農村中學七年級學生知識面較窄的狀況,材料均直接從教材上選取,主要是考學生對課本的熟悉程度和歸納概括能力,適當地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較小,涉及知識點較少,主要以七年級歷史下冊1-14課的內容爲主。

3、暴露問題:

(1)基本概念記憶不準確。學生基本歷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點區分不清。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素之一,無數個概念、知識點構成了我們所學的一本歷史書。試題對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問直答,沒有設太多難點。對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後也歸於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較淺的層面上提問。整張試卷有80%都屬於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許多同學做錯,說明在記憶方面學生仍沒有下足功夫,僅憑大致的印象和常識難以應付全部題目。

(2)歷史思維能力欠缺問答題是學生的弱項,考試時失分很多。歷史學習要求學生能用辯證的歷史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分析歷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大部分七年級年級學生缺乏歷史思維能力,且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表現爲凌亂、囉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憑主觀意向隨意答題。

四、教學反思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新課時注意細化知識點,複習時則要突出重難點,加強對學生記憶能力的訓練。

2、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充分利用圖書室的課外讀物,擴充學生知識面,課上也可適當將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

3、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完成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要創造各種機會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題時分析歸納,組織語言的能力。

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篇六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爲60分鐘,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能力題。

2、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基於目前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偏題、怪題。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比較適中。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瞭,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三個班,平均67.2分,在十二家學校聯考中居第一,較期會考試有較大進步。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增強;部分學生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公正、不規範,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

(3)讀圖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綜合分析題34題,對材料一的兩幅圖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不能由漢陽鐵廠想到洋務運動。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如34題第二問,戊戌變法起到的作用?很多學生回答的是內容,這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5)複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特別是6、8、11、13、21錯誤率高、材料題31(4),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複習過程中不紮實,沒有真正地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四、改進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2、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3、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4、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5、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