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試卷考卷

歷史試卷分析

【導語】

歷史試卷分析

歷史試卷分析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lmd987fd”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歷史試卷分析篇2:歷史試卷分析篇3:歷史試卷分析篇4:歷史試卷分析篇5:歷史試卷分析篇6:歷史試卷分析篇7:歷史試卷分析篇8:歷史試卷分析篇9:歷史試卷分析篇10:歷史試卷分析篇11:歷史試卷分析篇12:歷史試卷分析篇13:歷史試卷分析篇14:歷史試卷分析篇15:歷史試卷分析篇16:歷史試卷分析篇17:歷史試卷分析篇18:歷史試卷分析篇19:歷史試卷分析篇20:歷史試卷分析

【正文】

篇1: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總體結構與特點

1、試卷結構

本卷爲開卷試卷,共兩大題29個小題,總分100分,題型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分值比爲50:50。1—25題爲單項選擇題,其中1—6小題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題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題是考查中國近代史,26—29小題爲材料分析綜合題,其中26小題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題10分,28小題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題14分,考查中國近代史,世界史與中國史的分值比爲70:30.

2、試卷的主要特點

(1)立足基礎,設計靈活

命題能緊緊圍繞教材,以新課程歷史課標爲指導,沒有出現偏題和怪題,試題立足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着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整套試卷能夠從書上直接翻閱到的題目很少,絕大部分的題目都需要學生經過必須的分析、比較、演繹、概括才能解答出來,試題資料來源於課本,但設計上顯得靈活多變。

(2)時代感強,凸現時政熱點

試題時代感在選擇題第2、3、7、12、18、20、23、25題及綜合題第28、29題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其分值爲47分,約佔總分的一半。資料聯繫到近期各地召開的兩會及上海世博會,關鍵時期應對的改革,中日關係,兩岸關係,中國的崛起等資料,尤其是是第29題,以中國的屈辱與崛起爲線索,激起學生思考中國在當今世界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用,不得不保經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實現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發人深省,引人深思。這些題目緊扣時事,卻又未脫離學生學習、知識及本事範圍。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本事

概括性大,突出表此刻選擇題5、7、8、11、18和四個材料分析題上。其中綜合題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題。第29題一個題目考了整個中國近現史的發展過程,可謂高度濃縮。這些題目充分考查了學生分析,歸納,綜合本事和實際運用本事。

(4)做到學科滲透,注重課程合作

在新課改中,每一個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閉地學習,他們相互滲透,相互整合。這份試卷也很好地貫徹了這個精神。如第28題,要求學生根據圖表,說明問題,表達理解。這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知識,又考查了學生語言運用本事。

二、考試質量及試題評價

1、成績分析

參考人數99人,不及格人數22人,及格人數77人,優秀人數25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68.3,優秀率25.3%,及格率77.8%。

2、從上述數據可看出,本卷試題總體偏易,能照顧大多數同學,異常是能夠充分激起中下層水平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且試題區分度適中,較能看出優秀與中層生的差別。

三、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知識問題:儘管開卷,但還是有不少學生表現出對歷史基本知識掌握薄弱、混亂,甚至是無知。主要是某些學生對歷史重視不夠,缺乏興趣,致使最基本的歷史知識都不願瞭解。

2、未充分理解題意,盲目答題。不少學生不注意審題,或審題馬虎,出現不應的錯誤。比如第20題,學生對關鍵詞“繼之”忽視,走馬觀花,以致出錯。

3、學生答題心切,麻痹大意。因試題不難,造成部分學生因審題不清導致失誤佔總失誤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學生知識思維和實際運用本事仍然較低,語言表達本事不強。突出表此刻材料題的解答方面,有的學生知識不清,思維模糊。這些以後在平時歷史教學中要加以訓練和指導。

四、對今後教學的啓示

1、教學中要善於聯繫時政要點,要把歷史與現實,過去,此刻和未來聯繫起來。歷史教學絕不是對過去的簡單再現和複述,而是和現實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我們的歷史教學必須和現實緊緊聯繫起來,在感受歷史事件和歷史氛圍時,找準和現實的切入點,以史爲鏡,以史爲鑑,理論聯繫實際,在歷史中比較現實,在現實中學習畫史,從而將較爲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歷史知識學習變得較爲簡便活潑,貼近生活,這也是新課改的重大內涵所在。在教學中,對於週年大事記,要高度重視,要將週年大事相關的材料,紀念活動和週年大事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從而提高歷史的現實借鑑意義。

2、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本事和實際運用本事,異常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等本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注意並注重培養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避免因開卷而帶來輕視歷史基本知識、片面重視本事的問題。知識是本事之源。

3、必須注意歷史與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比如和地理、語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滲透。這不僅僅在於拓展知識面,還有助於歷史教學本身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增強。在教學中要滲透教育意識,真正把歷史課堂變成國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4、加強學生應試本事的訓練,諸如審題意識,細心程度,對關鍵詞的把握,答題書寫端正清楚,有條理分點答題的習慣,答題時間的把握等,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構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篇2: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題分析:[由本站網友投稿]

本套試題考查範圍、試題難度、考點分佈、試題類型都接近大學聯考。試題分爲選擇題(24--35題爲歷史,12×4=48分)和非選擇題(3個小題,41,42題是必做題,分別爲25分、12分;45-47是選做題,3選1,15分;共計52分)兩部分資料,合計100分。選擇題部分,24-31題考查中國史,包括4箇中國古代史,4箇中國近現代史,共計8個。32-35題考查世界史,共8個題,由1個古代史和7個世界近現代史構成。非選擇題部分,41題以清代民法和新時期民法建設爲切入點,進行縱向比較,考查了熱點民法典。42題開放性試題,屬於提取信息說明型,考查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45題考查唐宋時期的城市治理。47題考查人物李大釗的歷史貢獻和體現的時代精神。整個試題注重歷史解釋、歷史理解、時空觀等歷史學科素養的考查,圍繞歷史學科主幹知識,是一份難易、梯度合理,區分度較高的試題,與去年的市二模題相比,稍難!

二、試卷的總體特點:

1、中國史的考查佔絕對優勢。選擇題中中國史有8個,佔32分;非選擇題中,41題的25分,45和47題選修題也都考查了中國史,全卷100分中,中國史的考查就有72分。同時中國古代史與近代史平分秋色,經濟史和政治史佔比重大。

2、試卷緊扣歷史學科主幹知識,注重歷史階段特徵、熱點知識的考查。試卷中每一個題都圍繞學科主幹知識和學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識與本事相互依存、互爲體現。對"主幹知識"的考查,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階段特徵的把握,對重大歷史事件和現象的本質認識,以及對歷史發展過程的規律性總結。設置新情境新視角考查主幹知識,對熱點—黨史,建設史,民法從新角度進行考查,注重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解析本事,部分選擇題較難。

3、試卷在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主幹知識的同時,異常注重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本事。異常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歸納比較概括本事、知識有效遷移的本事,把歷史事件、觀點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理解的本事,題目思路開闊,把握大學聯考方向,並體現了對學生歷史學科本事、學科素養的考查。

三、學生答卷反映出來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選擇題部分:

得分率較低的有:24、29、30、33、34題,這幾題全縣得分率不足40%,主要考查從題幹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和對歷史階段特徵的準確把握本事,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準確理解、核心考點的掌握運用本事。得分率較高的26、28、32題,也只佔比80%左右,總體上選擇題失分較高,拉開了總分的差距。

失分原因:主要是由於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歷史階段特徵把握不準確,審題本事差,從題幹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和透過現象分析本質的本事不足,解題無技巧,對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徹,知識的遷移本事不足,對一些歷史事件、歷史概念識記不清。

2、主觀題部分(材料解析題)失分主要原因:

41題總分25分,基本在18-22分,15分以下很少,本題得分率相對高。

存在問題主要有:一是對材料概括歸納本事不夠,以照抄原文爲主;二是時空觀念及階段特徵掌握不準確,不能正確定位和聯繫所學知識;三是答題技巧、模板有待強化訓練。

42題總分12分,基本得分6-7分,優秀在8-11分,極少數3分以下。

存在問題:一是歷史基礎知識不紮實;二是開放性試題做題方法不到位,不能準確審題。

選修題選47題的最多,其次是45題,總分15分,平均分爲10分左右。

存在問題:一是審題不清,不能把材料和所學知識有效結合;二是作答語言不能使用學科術語,一個逗號到底;三是書寫過於潦草,缺乏答題模板,抄原文現象仍有。

失分原因:

(1)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對基本概念、結論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

(2)審題本事不足,42題出現所答非所問和草草答題現象,反映在平時複習中訓練度不夠,知識的靈活運用本事不足。

(3)缺乏學科術語,異常是41、選做題有照抄原材料的現象,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4)時空觀念模糊,忽視階段特徵及特定背景。

四、今後教學提議:

1、在後面一段時間的複習中,要重視在對基主幹知識的複習並緊密結合熱點,夯實基礎。

不能投機取巧,要學會以不變應萬變。試卷不論怎樣出,考查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的原則不會變,大學聯考異常注重對基礎知識、主幹知識的靈活運用的考查。基礎知識不僅僅包括具體的史實,也包括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要以教材爲本,掌握得全面,記準記牢,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提議加強階段特徵的理解掌握和鞏固,讓學生把陌生的歷史事件放在熟悉的歷史背景下理解。練習開放性試題及選擇題。

2、強化訓練,把本事培養落在實處。

(1)根據歷史階段特徵,精選大學聯考題進行訓練。

選擇習題要精,必須要選擇一些典型的大學聯考試題並進行變通訓練,並能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景加以整合,對一些重點知識和學生在練習考試過程中常犯的錯誤,要不厭其煩地練,變換多個角度編制題目加以強化。要把解題技巧與本事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訓練中要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評。

(2)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答題方法和答題規範的指導。

此刻考試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設置新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的遷移本事。在教學中要強調理解記憶,但不能只滿足於"是什麼?",還必須搞清楚"爲什麼?"、"還有什麼"?把握歷史史實要從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和評價(性質、影響)等方面去把握。要讓學生養成一種學習的習慣,歸納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同時進行橫向、縱向聯繫。

對於材料解析題,先審清題意,看答案出自材料還是所學知識,把題目"肢解"清楚,抓住解題要求和條件,明確答題方向;其次閱讀材料,注意材料來源,應當結合問題看材料,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因爲有些答案大多數能夠從材料中找,但要注意提煉歸納,變換說法。對於學生從未見過的新材料,必須要依據材料回答問題,把教材知識作爲理解材料的參考背景。行文規範,語言簡潔精煉,用歷史學科語言(包括術語)作答,禁絕文學描述類文字。做到四化,標題化、段落化、層次化、序號化。材料題中書寫規範、卷面整潔最重要!

篇3:歷史試卷分析

後面還有多篇歷史試卷分析!

xx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檢測考試及閱卷已結束了,爲了能及時總結自我教學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能更好的搞好自我的本質工作,對學生的試題試卷,認真進行了詳細的試卷分析。

具體情景如下:

一、基本情景

本次參加考試的九年級學生有145人,總分:3877分,均分:26.74分,及格人數:56人,及格率:38.62%,優秀:10人,優秀率:6.9%。

參加考試的八年級兩個班人數爲102人,總分:3191分,均分:31.28分,及格人數:47人,及格率:46.1%,優秀:20人,優秀率:19.61%。

參加考試的七年級1班人數54人,總分:1467分,均分:27.17分,及格人數:29人,及格率:53.7%,優秀:5人,優秀率:9.26%。

本次考試九年級試卷單選20個,共20分,材料分析兩道題佔16分,簡答題兩道共14分。本套試卷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本事的考查,異常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本事。八年級試卷選擇題20分,簡答題兩道題共12分,材料分析題8分,最終一道綜合題,佔10分。本套試卷主要是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試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本事,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本事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本事的考查,對分析本事的考查比較以前試題略有加深。七年級試卷同樣選擇20分,兩道材料分析題各佔10分,簡答題兩道各5分。本套試卷也主要是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本事的考查,更多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三套試卷題型差不多,就是順序排列的差異。三套試題的特點都是容易題約佔6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10%。

二、試題解題情景

1、所學歷史知識把握不準確。

這個問題主要體此刻三套試卷的單項選擇題上,有不少同學失分,大多是九年級和七年級學生。主要是因爲沒能準確掌握有關歷史的概念。

2、平時不注意一點一滴的積累歷史知識。

歷史學科需要平時的積累,上課要認真聽講,還需學生自我長期積累歷史知

識,增強學歷史的興趣,學生要明白歷史的三要素,時間,人物,事件,學好歷史,所學知識聯繫起來,善於總結方法,最主要的還是歷史學了必須背會掌握了。很多學生並沒有這樣做,在做簡答題時,學生丟三忘四,不能完整的做完。主要是沒有識記,只是沒有把握的去猜。

3、思維本事、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本事、概括歸納本事差。

從學生卷面情景看出三套試卷的材料分析題問題不難,但在這些題上失分也比較多,在答題時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學生失分較多,一是學生看到題目長就已經在心裏打算棄做。二是不能準確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材料分析不到位。這就是平時思維本事訓練太少、分析綜合本事欠缺影響所致。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學生沒有構成良好的習慣,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本事、概括歸納本事較差,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審題本事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選擇題,材料分析題有的學生審題不仔細,很多學生沒能按照原材料出發準確分析題目的要求,好多學生課堂上對這部分資料掌握了,但由於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所以答案簡直讓人不能理解,所以這部分題學生失分十分嚴重。

三、今後教學工作的改善方法和具體措施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

(1)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緊緊依據大綱,以教材爲載體,對在重點的資料,要重點突出,採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取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不要侷限於記住幾個零散知識點,如果意義不明,完全機器記憶,很快就會遺忘,知識學習不深入,容易造成學生急功近利,學習不踏實,心態浮躁。

(2)注重知識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2、注重本事培養

新課標要求:國中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

本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本事。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本事的培養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潛移默化,徹底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

3、加強技巧性訓練

一是加強學生的審題本事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擇題怎樣做,材料題怎樣做,問答題怎樣做,從哪裏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計劃地用相關試題進行鍼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回答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本事和應試本事。二是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4.讓學生在簡便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在平時的課堂上給學生創造一個簡便愉快的學習氛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個體的見解。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理念,重視學生自我對教材資料的理解、體驗、感悟,強調學生對過程的認知,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我去思考;學有困難的那部分學習學生要多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平時和他們多交談,和他們交朋友式的師生關係,必要時多和家長取得聯繫,讓他們儘快趕上來。另外,九年級學生面臨會考,所以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加進去強化訓練,讓他們正確掌握今後應當怎樣去應對考試,怎樣才能檢測出自我的真正水平和本事。

篇4:歷史試卷分析

從總體上說,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潛力,滲透德育。以新課標爲準繩,學科的重點資料爲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潛力並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一、基本狀況

1、本次參考人:252及格人數:93人

2、試題特點

本試題共兩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的考查,個性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潛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潛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潛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對分析潛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狀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11小題:關於“隨唐”的相關敘述,部分學生誤選a,就是對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資料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務必困難。如2、4、8、12、14、20等,部分學生之所以選錯,顯然是由於相關學科知識缺乏造成的。

3、歷史思維潛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潛力、概括歸納潛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善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潛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題第三問,部分學生失分較多,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潛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潛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23小題: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們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

列強有力的措施,鞏固統治政權。完成下表。此題對學生潛力要求較高,造成很多學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亂,失分極其嚴重。

5、審題潛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7、21小題,有的學生審題不仔細,把“不正確”看成“正確”,張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對今後教學推薦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要緊緊依據新課標,以教材爲載體,對在整個歷史長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顯的資料,我們要重點突出,講清來籠去脈,濃墨重彩,豐富資料,補充材料,採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用心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職責感。不要侷限於記住幾個零散知識點,如果好處不明,完全機器記憶,很快就會遺忘,構成記憶殘缺,知識學習不深入,容易造成學生急功近利,學習不踏實,心態浮躁。教學中我們務必要一環緊扣一環,吃不得夾生飯。

2、加強技巧性訓練

一是加強學生的審題潛力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取題怎樣做,材料題怎樣做,問答題怎樣做,從哪裏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計劃地用相關試題進行鍼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回答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潛力和應試潛力。二是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3、注重潛力培養

新課標要求:國中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的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的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潛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潛力。

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計算曆史年代;閱讀歷史教科書及有關的歷史讀物;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等。

同時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方位去發掘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繫,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繫;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繫;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繫;中國史和世界史之間的聯繫;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繫;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地認識歷史。

歷史潛力的培養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潛移默化,徹底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主角,設置

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透過精心設置的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創設新情境,組織精當的材料,引領學生去探究、去實踐、去創新。惟有如此,才能發展學生的不一樣才能,也才能爲學生今後的繼續學習積蓄能量和潛力。

4、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實現與歷史學科教學的聯繫。

總之,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平等善待各類學生,抓好查漏補缺,學會科學的記憶歷史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後果、影響、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注意學習潛力培養,適當延伸、遷移,讓學生感知歷史、積累歷史。抓好單元內的綜合過關練習。注重克服負面積累,防止兩極分化,爭取不讓每位學生掉隊。

篇5:歷史試卷分析

總體上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本事,滲透德育。以課標準爲準繩,學科的重點資料爲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本事並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1、今年試題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避免了考查的知識點相對密集、覆蓋面較窄的問題,可謂立意高遠。

2、卷1爲選擇題,共計35分。本卷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景。選擇題得分率爲70%左右,這充分說明師生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異常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把握,這對於我們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新的課改方案供給了優良的傳統和良好的前提保證。

3、卷2爲非選擇題,共計65分。本卷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本事、分析本事、思考本事等,學生的水平不一,結果丟分較多。這充分反映了考生歷史學習與考試的各項基本技能和綜合本事有待提高。其主要表此刻:

⑴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錯別字現象、字跡模糊不清現象、語言表達不通順現象等依然存在。說明學生的基本功不紮實。基礎打的不牢。

⑵考生理解題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事不強。答卷中答非所問,文字表達不切要點等現象也很嚴重。有許多同學做題不認真,沒有認真審題,對題意理解不深,研究問題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丟分。

⑶考生綜合本事較差,如第38小題學生都能寫出孫中山來,可是綜合孫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做出的貢獻卻不能概括全面。說明學生的綜合本事較差,不能從整體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考生的應試本事不強。如:第41小題,很多學生在回答第二小問時思路還停留在第一小問上,不能展開回答,造成失分。這就證明考生如何選擇有效信息作答的應試本事有待提高。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表象,爲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供給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綜合本事的提高。

篇6:歷史試卷分析

一、文綜試卷中歷史試題總體評價

1、題型基本穩定,知識佈局合理,難易度把握較好:選取題以史料形式出現,非選取題的考查資料以小專題知識爲主線進行綜合整合、採用層層遞進的小問題設置,注重新情境下的問題解決潛力的考查。知識佈局合理:考查範圍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試卷難易度把握較好,問題設置有梯度。

2、體現大學聯考的方向:從知識立意向潛力立意轉化。注重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知識的靈活運用與遷移;材料分析題注重材料的鮮活性,有圖片資源的運用;問題設計有務必的開放性(如40題第4小問)。

3、較好地把握宏觀與微觀、理性與感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如意識形態與客觀存在的關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等。

4、注意史學研究的新成果、注意教材新增加的資料與提法(如30題)

二、教學推薦

1、加強歷史概念的辨析與運用訓練。

2、加強知識的梳理、探究、變通與整合,加強高三最終階段複習教學的有效性。

3、認真研究“2013年大學聯考考試說明”與“高中新課程標準”,把握考改方向。

(1)認真研究“2013年考試說明”,務必要吃透考綱,對照2012年說明,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2013年新教材大學聯考模擬試題”,領悟大學聯考動向與潛力要求。

(3)嘗試以新課標模塊爲指導方向的專題複習,尤其是一些新的思想與新提法。

4、加強對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更大程度提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每一次測試後,對學生答題狀況作一統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知識網絡是否構成、分析問題是否較窄、新情境下運用知識潛力是否較弱、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否停留在微觀表面、主幹知識是否宏觀把握等,爾後教師對教學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最大程度上發展思維。

5、繼續加強解題方法、審題角度分析的講解與滲透,講與練相結合。

6、加強備課組的分工與協作。

篇7: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第一題選取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佔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透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潛力。第二題爲簡答題,共15分,佔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潛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務必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潛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佔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潛力,歷史的空間思維潛力,知識遷移潛力。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取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啓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潛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係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潛力,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佔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佔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爲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兩點推薦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潛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潛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爲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複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務必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複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複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潛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後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務必的指導性。

篇8: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分析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質量較高的試卷。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答題狀況總體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現爲尚未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基礎知識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問題的潛力等。下頭就各題狀況做一簡單分析:

第一大題選取題滿分40分,學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題錯的學生最多。

第二大題簡答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總體上較好。

第五大題探究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題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學生的答題狀況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其中,1、3問聯繫最爲密切且分值均較大,學生要答對基本上兩題都對,要錯都錯。這是造成兩級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註重問題導學,逐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潛力。

第二,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入手,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第三,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幫忙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以方便學生梳理知識。

篇9: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說明

從總體看試卷,試題覆蓋面廣,能緊扣知識點,注重在試題類型和敘述方式上緊扣書本、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側重於對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題源於教材,試題難度適宜。

二、答題狀況分析

1.從試卷中反映出以下問題:選取題滿分20分。出錯較多的是基本史實錯誤、歷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記憶的小題。造成這些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不注重對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等等。如4.日本人在杭州設廠--考查的是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的資料,如最能反映五四運動資料和性質的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2.第二題:非選取題,本試題總分30分,依舊考察的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1)一些同學審題潛力差不會審題甚至不仔細審題。如21題問1919年以前中國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許多同學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顯時間上不對(2)一些學生態度不端正,答題用心性不高,試卷存在超多空白,只做選取題,甚至無試卷。(3)一些同學基礎知識不牢固,甚至沒有記憶,如長征的起止點等。

三、推薦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平時教學中應以課本爲主。在考試中,基礎知識部分是佔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在教學中務必要加強對知識點的鞏固,反覆訓練,以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爲前提,尤其是對於學困生,務必要讓他們掌握最基礎的知識。

2.注重答題技巧的傳授

在平時的教學中,務必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傳授解題方法,尤其是材料題,務必要多訓練多指導,力爭使學生能夠從容答卷,減少失誤。

3.注意審題潛力的培養

這次考試中,導致失分嚴重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不認真審題。在以後的教學中,多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題,審清題,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

沒有看題就放棄了。所以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告訴他們學習歷史的簡便方法,是他們學習歷史歡樂起來。

篇10: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分析

本試題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大,面向全體學生,試題難度適中,試題依據新教材、課標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聯繫實際爲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試卷結構:滿分100分,時間是60分鐘。考查資料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試題分兩種類型題型。選取題,50分非選取題值50分。滿分100分。

二、學生答題存在問題及原因

問題一:選取題共20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每單元的“之最累”“人物類”“文化類”。

問題二:非選取題21—24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偏難。“商業經濟”“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權特點”“和同爲一家—民族祖先、與唐往來史實、對西藏管轄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時間歸類”“對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評價”。

1、學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有待提高。與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爲歷史學平時不用學,考試之前看練習冊或單元過關題就能夠了。還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學的方法,對歷史學知識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時達標檢測反饋不及時有關,與平時訓練和鞏固練習少都有關係。

2、應用歷史學知識遷移的潛力差,不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對基礎知識在新課標下不能正確應用,對問題不善於分析。

3、審題潛力差,不能提取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能依據題目帶給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對題意一知半解就憑經驗或印象答題。與學生閱讀理解潛力較差有關,不會找關鍵詞,不會總結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師要轉變歷史學教學觀念,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明確歷史學教學的功能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的興趣,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下去並轉化爲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研究課標和新教材,充分認識學生的差異,有效開展分層次教學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認真鑽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擴展教材的廣度,整合課程資源,認真備好每節課,提高自我駕馭教材的潛力。

2、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搞笑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按課標的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紮紮實實落實好基礎知識,方法靈活多樣,要啓發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記硬背,要引導,不要代替,要讓學生思考,不要一講到底,要因學論教,而不要因教論學,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變注重學習結果爲注重學習過程。

3、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再背下來。

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一些生產實際,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尊重學生,與時俱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6、恰當選取和組合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自制教具,充分運用實物、標本、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重點、難點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爲學生帶給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7、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教學過程,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重視知識的構成和發展的過程,啓發學生透過學習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學會應用。

篇11:歷史試卷分析

一、選取理由:七年級學生是剛從國小升入國中學習的頭一年,他們在國小時沒有接觸過歷史課,所以歷史課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事物,因而對於他們來說培養學科興趣就尤顯重要,並且七年級又是國中三年的基礎一年,所以選取七年級做試卷分析就具有務必的基礎性和典型性。

二、試卷說明:

1、命題意圖:歷史學業考試試題本着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和發展性的原則,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透過考試不僅僅僅能夠喜歡歷史課程,並且能夠透過考試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改善學生學習歷史課的方式,增強其學習歷史課的興趣和信心,提高其學習質量和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2、命題範圍:七年級歷史下冊1――11課資料。

4、試題預期難度:0.70―0.80左右。

5、考試方式:閉卷

6、試卷結構:試卷分選取題和非選取題兩部分。

三、試題結構:

1、試題數量及結構:

2、試題類型及分佈:

從上表能夠看出:①預期難度與實際考試難度基本吻合。說明本次試題的信度和效度是適宜的。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學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於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歷史學科地位的穩固。③千渭國中的優秀率到達了將近45%,說明該校對歷史學科教學重視,且該校教師基本上以區級以上教學能手或新秀爲主,教師素質高也是重要原因。

2、試題優點

就7年級試題來說,優點是:①出題人能緊扣課本,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導平時的教學和學習;②重難點突出,考查全面,準確,提問準確,並能聯繫現實,且題型多樣;③注重培養情感,試卷中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資料;④試卷呈現方式出現新變化,出現了辨析題。就整體而言這套試卷,有助於對學生今後學習的努力方向帶給指導,有利於增進7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歷史思維的發展。

3、存在問題

當然本套試題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①試題存在互相提示現象;②專業味道太濃;③地方史知識滲透不夠;④識圖題圖印得不夠清楚等。這將在以後命題中加以改善。

五、學生答題分析及今後教學方向:

1、學生基本功較差。書寫不工整、不規範,錯別字較多。應加大對學生文字基本功的訓練。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張冠李戴現象較普遍。應利用圖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記各種知識點,避免混淆。

3、時間類知識點的掌握不到位。應利用編歌謠等多種記憶方法,強化對這些重要時間知識點的記憶訓練。

4、缺乏答題技巧,不能學以致用。這個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指導,幫忙學生掌握務必的答題技巧,慢慢養成良好的邏輯分析潛力。

5、答題缺乏條理,知識點不明確。要引導學生培養條理清楚的答題習慣。

6、審題不明,歸納總結潛力差,分析問題潛力欠缺,導致答題不夢想。還需在日常教學中,依照課程標準,加強歷史學科潛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篇12: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基本狀況:歷史考試時間爲:90分鐘

卷面總分爲:100分,

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

單項選取題、填空題、材料題、在思維鏈接中運用歷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列舉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資料: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佈於七年級下前八課教材資料。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據七年級歷史教科書的資料,沒有超出規定的範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狀況。

(3)標高適度,前國中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僅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就應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瞭,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學生考試成績狀況分析:

透過本次考試能夠看出,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基本上能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並按質按量完成考試。從試題的得分率能夠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潛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潛力均有相當大提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繫,個性是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繫和綜合。但透過本次考試仍暴露出一些問題:

1.審題不認真。①、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有對材料資料及設問進行認真閱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了得分。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取題的第5,6、8小題,小字部分的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

3.學生的學習潛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潛力、材料的閱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潛力、歷史知識的遷移潛力、分析和比較潛力。個性是學生獨立思考潛力、歷史思維潛力和創新潛力的養成,應足夠的重視。

三、改善措施。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虛心理解學生提出的有益推薦,使教與學兩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學質量。

2、每個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後,及時進行單元測試,測試題目應做到難度適中,知識覆蓋面廣,以良好的導向督促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3、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潛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潛力。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6、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潛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潛力的基本資料,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篇13:歷史試卷分析

一、學生考試情景分析

本次素質檢測是西昌市統考,總分100分,七年級平均分64.3分,及格線爲52.5,優秀線爲75.1。七(4)班班平均分爲66.31,優生率爲37.1%,八年級平均分73.3分,及格線爲63.0,優秀線爲82.2。八(1)班班平均分爲68.79,優生率爲31.2%。歷史試卷,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感到試題變得更靈活了,更務實了,一切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了。

二、試題結構特點

試卷共分兩大部分:選擇題部分,非選擇題部分

試卷難易程度基本適中,本次考試試卷突出顯示了以人爲本,迴歸歷史學科的特點。以課本爲載體,輻射相應的訓練項目。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歷史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歷史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本事及課內外閱讀本事。經過試卷我們不難看出:命題人員期望經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提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試卷力求經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我夢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本事。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本事(寫字本事、閱讀本事、積累運用本事),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學生答題情景

1、答卷情景

經過學生答卷情景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景大致可分爲三個層次: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基礎知識”中的非選擇題部分第、二題,學生的`得分情景很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失分。若根據史實結合所學知識答題,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難,這說明學生平時課外閱讀不是很豐富,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練習。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對於靈活性強的題,學生回答更差。比如針對某一事件談自我的看法或提提議,有學生就不能動筆。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適中,貼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能夠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學生記憶方法不當,多數靠死記硬背,到考場上一緊張就混淆了。

(2)綜合本事薄弱。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資料不僅僅涉及基礎歷史知識,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史料資料準確理解本事。由於平時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本事,失分較多。

(3)書寫不規範。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景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字體潦草不規範。

四、教學反思

1、要繼續重基礎知識。從本次考試能夠看出,基礎知識得分率較高,學生掌握較好,所以在今後教學中必須繼續重視這方面教學。

2、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本事。“方法比知識更爲重要”。學生養成好的讀書方法,掌握“活”的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閱讀與習作的效能。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充分發揮“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多教怎樣學,少教怎樣做。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創新精神。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更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進取主動的思維狀態,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鬆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考的創新本事。這樣學生就不至於對於開放性的試題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4、要樹立大歷史觀,拓展思維。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注重課內外知識點交融滲透,融會貫通。首先教師要多讀書,不僅僅自我能讀懂,並且有所感悟,有所積澱;其次要求教師能多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史料。這樣,學生平時就有了充實的閱讀素材,增加了對語言的悟性,提升了歷史綜合素養。

總之,要教好歷史,讓學生真正學好歷史,必須靠廣大歷史教師本着一顆進取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行。

篇14: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概況

二、試卷特點

1、從試卷資料上看,貼合新課標規定的知識點及潛力層次要求,立足課本,注意考察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重點知識與主幹知識。如秦的統一,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三國鼎立,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試題角度新穎,表此刻選取題上,很多題都有一個題引,引導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歷史,進而考察學生再認歷史,理解歷史的潛力。

3、試題體現了生活化色彩,從生活中的習俗或節日切入,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是過去的此刻,此刻是將來的歷史,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這種切入點貼合學生認知水平,易於激起學生的興趣。

4、試題體現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延伸,要求談認識,體會,啓示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些潤物無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試題體現了較強的時代性特點。關注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回顧歷史,聯繫這天,史爲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本次試題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6、試題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注重學科內主幹知識的交叉滲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如材料第24題:既以時間爲經,考察了臺灣的.歷史與現實,又以地域爲緯,考察了四川地區的工程與三國時期的政權名稱,爲學生勾勒出一個縱橫交錯的歷史網絡,並且還與鄉土歷史相結合,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第29題以孔子文化節與奧運會開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貢獻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時還考察了文字與造紙術的知識點,涉及知識點多達數十個,綜合性特點十分突出。

7、試題體現了鄉土特色。注意在鄉土歷史與中國歷史之間尋求結合點,引導學生將愛國與愛家結合起來,這也是近幾年來,各地會考的一個趨勢。

8、試題圖文並茂,涉及文物、圖表、地圖、新聞圖片,且形象直觀,信息量大,可讀性強,注意考察學生的讀圖潛力,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習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我校實行的是開卷考試,從考試結果上看來,整體狀況正常,單選題及格率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識點還是能夠掌握,但由於知識面大且容量多,學生對各課知識點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識點易混淆。

2、材料題失分較爲嚴重,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1)閱讀材料不仔細,丟三落四。

2)在審題上還存在務必的問題。

3)歷史基礎知識欠缺,學科基本素養不夠。

4)閱讀面狹窄,相關知識太少。

3、材料題與問答題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語言運用、組織可是關,書寫潦草,語文素養較差。從卷面上看,東拉西扯、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字跡潦草、文不對題、前言不搭後語、錯別字連篇等問題十分突出,這些非歷史素養問題所反映出的是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差,基本素養欠缺。

四、關於應對措施的思考

1、知識與潛力並重。在實施新課程的今日,有一種傾向,即認爲只要強調基礎知識就是守舊,就是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於是一些課堂過於求新,過於追求學生的所謂活動,爲活動而活動,顯得花哨熱鬧,而學生的收穫甚少。其實,教學的內涵依然是傳道授業解惑,知識與潛力是一個不能割裂的統一體,潛力的獲得總是伴隨着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到務必程度也必然帶來潛力的飛躍。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其他的培養目標只能是空談。

2、建立知識網絡,給學生整體化的歷史。近來的考試越來越綜合化,專題化。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強調微觀的知識點,而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

3、關注現實熱點,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近年來,各種考試總也免不了用現實問題切入,考察學生學過的歷史知識,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師要多學習多交流關注現實,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關注國家統一與發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思考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需要什麼精神品質。

4、擴大學生閱讀面,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學生大多數綜合素質相當差,有的孩子的智力還在混沌狀態,由於缺乏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些孩子普遍基礎知識差,還不具備相應的學科潛力。不談生源是不可能的。應對這樣的生源,我們只能放平心態,降低教學難度,重視基礎知識的過手。

6、繼續做好培優輔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試中及格的人數相對其他學科來說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這學期要更加重視培優輔差工作,關注學困生,避免兩極分化的加大。

篇15: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第一題選擇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佔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經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本事。第二題爲簡答題,共15分,佔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本事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必須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本事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佔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本事,歷史的空間思維本事,知識遷移本事。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擇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啓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本事。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係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本事,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情景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佔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佔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爲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兩點提議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本事,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本事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爲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複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必須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複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複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本事,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後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必須的指導性。

篇16:歷史試卷分析

一、基本狀況

本次考試: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優秀人數7人,及格人數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優秀人數6人,及格人數26人,差生9人,均分63.24

二、試題特點

試題滿分100分,分爲選取題和非選取題兩大部分。

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和基本潛力的考查,個性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潛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問題潛力的考查。

三、答題狀況

1、選取題完成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選取題填空題完成較好,幾乎都能得滿分。

2、選取題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題,非選取題中四題(30),五題(3)失分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準確。如選取題2題,對隋朝特點的描述中,哪一項最貼切?A、經濟繁榮B、短暫而繁榮C、二世而亡D、國家統統一大部分學生選A或C,第二課的課題就是繁盛一時的隋朝。

(2)部分學生對課本知識掌握不紮實,書寫不工整,有錯別字,很多基礎題也會失分。部分學生對於圖片的識讀潛力不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圖片的分析,點名相關知識

(3)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潛力差和概括歸納潛力差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教學推薦

1、落實好基礎知識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必須要紮紮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準確無誤。

2、培養基本潛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潛力;培養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潛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潛力。

3、提高答題技巧

加強審題潛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範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潛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必須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進而能掌握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必須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必須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潛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來源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篇17:歷史試卷分析

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了,爲了在以後的教學和考試中取的提高特對本次考試做如分析:

1.本次試題緊扣教材,沒有偏題、怪題和似是而非的題目,把歷史知識和歷史本事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本事,還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

2.試題圖文並茂、形象直觀。例如材料解析題,不是單純的材料,而是圖文材料,並融合新課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學生的讀圖本事,有利於引導國中教師重視圖文教學,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和習慣。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比較新穎別緻,一返過去題目枯燥、單一、死板的特點。

3.試題資料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廣而淺的歷史知識。

4.具體試卷分析概況:

選擇題題型特點:(1)、覆蓋面廣:20道選擇題涉及範圍比較廣。

(2)、注重基礎知識和本事的考查。每道選擇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本事。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後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齊,訓練學生的聯繫、比較和分析本事。如第34610141720等題。

原因分析:本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景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幹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義,題幹所提示的資料學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6題、第14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對教師要求的記憶知識點沒有記憶牢固。

第二大題第一小題,學生答的不是很準確,說明學生對所問問題不是加以思考,而是把所背過來的資料硬搬過來寫下來,答案不是很準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對第一冊資料沒有跟好的複習。第三小題的第2小題中的有關“第二次科技革命史人類進入什麼時代”做的不是很好,學生把“電氣”寫成“電器”學生對所答資料沒有很好的理解。追其原因是平時對所學歷史死記硬背,只背表面,不看資料,不善於對所學知識理解,不善於比較比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這一題能夠看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資料的本事不怎樣樣。

總體來說,其它填圖題、材料題做得還能夠,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還是比較熟悉的,準確率較高。部分學生的卷面不整潔

5、提議及構思:

(1)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再多滲透一些本事考查題,多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開卷考試儘量避免學生直接翻書抄書,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

(2)本次試卷涉及範圍也比較廣,多側重近代史;重點不太明顯: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兩次工業革命等涉及的比例太少。

(3)在學習中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多問、多探討,強化口頭表達本事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表達自我的意思。使學習變被動爲主動,從而到達愛學、樂學,力求全面培養學生。

(4)加大閱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答題技巧,平時注意糾正錯別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篇18: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題特點

這次期末考試試題由教育局統一命題,滿分100分。從總體上以基礎知識爲主,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是一份質量很高的試卷。其突出有以下四個特點。

1、題型全面,貼合考試要求,

本套試題有五種題型:單項選擇題(1—30題);填空題(31-35題);材料解析題(第36題);讀圖題(第37題);簡答題(第38題)五種題型。知識點考察全面,既有基礎知識的再現,又有基本本事的提升,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能夠說題型命制思想貼近會考試題。

2,注重雙基,突出重點問題考查。

試題所考知識都是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歷史方法,緊緊圍繞重點問題進行重點考查,資料涉及古代文化成就(31題,34題,35題);改革或變法(36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及措施(37題2,3小題);少數民族的問題及邊疆問題(38題);秦始皇、漢武帝對待儒家學派的態度(32題)等。

3,考查全面,覆蓋面廣。

試題依據《課程標準》,緊扣教材,考點多,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廣泛,包含了政治制度史、中外交往、文化史、邊疆諸領域,試題覆蓋面廣,注意考查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的程度。

4,試題角度新穎,貼近學生認知

本套試題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時代性、科學性的特點。這一特點突出表此刻試題的情景創設上。試題設置的情景,或是取材於現實生活、時政、名人名言、影視作品、文獻資料等,體現了命題者以學生爲中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帶考的人文思想,又體現了命題者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反映了歷史學科注重史料、史實,講究科學性的特點。

二、考生答題情景分析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1302人,60分以上有1144人,80分以上者有838人

從表格中看出不及格人數相對較多,反映出我們平時的教學側重於培優而沒有關注到全體學生,忽略了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

抽查部分學生試卷發現不少學生書寫不夠工整,書寫潦草,個別學生亂塗亂劃,試卷卷面十分混亂;問題答語不規範,專業術語模糊不清。從得失分情景看選擇題70%的學生得分在50分左右,非選擇題失分的顯著特點在於錯別字現象嚴重,有的學生因爲錯別字失分在4分以上,出錯的字詞有:堰,羲,勰,桓,尉,御等,這些情景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起我們注意。

三、試卷具體分析

(一)選擇題

選擇題題幹設計巧妙,既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事的考查,所以學生需認真審題才能夠作出答案。如選擇題中的6、11、13、25、30小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由於學生的水平不等,結果丟分較多,選擇題中出錯率較高的是6,10,11,14,22,25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生的事情記憶不準,發生混淆,像11,14,25題;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導致出錯,像6,10題;個別同學審題不清,像22題沒有看清從東向西排列,而不是從西向東排列,從而造成失分。

(二)非選擇題

1,填空題大部分學生失分在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尤其是35小題,堰字寫錯;另外出現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像31題張陵和老子記混,33題古代的戰役發生混淆。

2,材料分析題失分的原因是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不夠,導致答非所問,出錯較多的(3)題由於對“北俗之語言”的理解不準確,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對於材料一中的第一個霸主出錯在於書寫錯誤。

3,讀圖分析失分嚴重的是(1)題,對於韓非的觀點記憶不準確,與其它學派的觀點發生混淆,對於歷史術語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描述不準確造成失分。(3)題對於加強統治在政治上採取的措施認識分析不到位。

4,簡答題出錯主要是(2)題,學生將漢武帝反擊匈奴與漢元帝時期的昭君出塞發生知識點混淆;安定邊疆的措施記憶不準確造成失分。

在分析錯因的基礎上,學生進取自查完善,彌補漏洞。

四、教學提議

1、加強團體備課研究,提升教師素質

充分利用好週四的教研活動,發揮團體的智慧,預先對下一週的教學活動進行深入的探討,結合教師的個人特色和學生實際,對教案進行個性化修改,製作出展現自我教學特色的多媒體課件,以期到達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多讀書,多聽課,多進行網絡教研,在學習中不斷反思自我的教學活動,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

2、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七年級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有些題目出現了空白試卷,且有的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佔參考人數的15,爲下一步教學埋下了隱患。能夠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景,教師要異常關注班級後二十名學生,從最終一名學生抓起,注重培優補差工作,擴大優秀面,把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3、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佔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所以必須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於課本一些重點知識必須要反覆落實,異常是關鍵詞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4、對文言材料要加以講解,加強學法指導

由於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於課本出現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蒐集相關素材給學生供給儘可能多的訓練機會。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計算曆史年代;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等;在教學中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於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加強答題技巧性訓練

一是加強學生的審題本事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擇題怎樣做,材料題怎樣做,問答題怎樣做,從哪裏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計劃地用相關試題進行鍼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回答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本事和應試本事。二是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篇19:歷史試卷分析

一、試題分析:

1、題型題量分析

本次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爲60分鐘,最大限度地與會考接軌。本次試卷共分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綜合探究題三種題型。分值分配合理,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

2、試題特點分析:

(1)本次試卷遵循中招考試的要求,按照7∶2∶1的原則。在單選題中,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學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僅有少數的幾道題有必須難度,學生須在掌握較好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分析才能作答,分析探究題的小題設計也是如此。

(2)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事的考查。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二、學生答題情景分析

學生答題的得失分情景分析

1、單選題得分率較高,其他兩個題型失分率較高。

2、失分情景:列舉題:蒸汽機車的發明者答瓦特的較多,蒸汽機與蒸汽機車混淆。

三、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知識問題:儘管開卷,但還是有不少學生表現出對歷史基本知識掌握薄弱、混亂。主要是某些學生對歷史重視不夠,缺乏興趣,致使最基本的歷史知識都不願瞭解。

2、學生答題心切,麻痹大意。部分學生因審題不清導致失誤佔總失誤的一半左右。

3、不少學生知識思維和實際運用本事仍然較低,語言表達本事不強。突出表此刻材料題的解答方面,有的學生知識不清,思維模糊。這些以後在平時歷史教學中要加以訓練和指導。

四、對今後教學的啓示

1、歷史教學在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思維本事和實際運用本事,異常是綜合、歸納、分析、比較以及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等本事,避免因開卷而帶來輕視歷史基本知識、片面重視本事的問題。知識是本事之源。

2、加強學生應試本事的訓練,諸如審題意識,細心程度,對關鍵詞的把握,答題書寫端正清楚,有條理分點答題的習慣,答題時間的把握等,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構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五、採取措施

1.夯實基礎知識

夯實基礎,從落實知識做起。對於課標要求的基本知識、重點知識,必須要重點落實,讓學生掌握準確無誤。重視檢查落實,必須不要忽視基礎,不要讓學生應得的分失去;

2.提高綜合本事

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提高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教師應訓練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本事;訓練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本事;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本事,從而起到提高學生的綜合本事的目的。

3.提高答題技巧

教學階段,應狠抓審題本事的培養、答題技巧與答題規範性訓練。加強審題本事的培養,認真審題、避免出現答錯題;加強答題規範性的訓練,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強學科語言組織本事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篇20:歷史試卷分析

(一)基本狀況

縱觀今年期會考試試題,就全卷資料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資料個性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可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夢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狀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取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務必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取題的潛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爲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就應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後。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麼?就應是科舉制,可是因爲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爲中國的第5大發明是什麼?就應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資料。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狀況,基本常識,可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取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揮題,學生答題狀況還能夠,最終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三)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善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取題的潛力,多做選取題。

2.務必注重學生的背誦狀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務必要記憶。

3.加大非選取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提高。

【小編簡評】

歷史試卷分析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歷史試卷分析範文。

【網友評價】

主旨分明。

標籤:試卷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