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吆喝》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吆喝》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在外出遊玩時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2、知道幾種特殊的電話號碼及其作用。知道在外出遊玩時應該注意的事情。

3、瞭解使用這些特殊的電話號碼的具體情況。具備初步的自救意識。

活動準備:

1、視頻片段

2、寫有"110"、"119"、"120"等電話號碼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秋天來了,幼兒園準備帶小朋友們外出秋遊,高興嗎?但是小朋友出去秋遊老師有些擔心呢,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二、基本部分

1、觀看錄像,看完一片段就暫停,讓幼兒說說。

(1)第一片段:外出遊玩怎樣乘車呢?外出遊玩乘車時,不要把頭、手伸到窗外,不能打開車窗,坐在車座上身子做穩,背靠車座,上下車時不要擁擠,互相謙讓。

(2)外出遊玩怎樣排隊?遊玩時要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走緊跟老師,不離開老師所指定的範圍,有什麼需要或不舒服及時跟老師說,不做危險的事情。

(3)陌生人和你說話,請你吃東西你怎麼辦?不與陌生人說話或跟陌生人走,一切聽指揮。

2、教師總結:出遊時要緊跟隊伍,不能單獨行動,如果發生緊急情況要及時告訴老師。

3、教師指導幼兒認識幾種特殊的電話號碼,知道它們的用途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教師出示寫有"110"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

(2)依次出示"120"、"119"等電話號碼的圖片,指導幼兒瞭解它們的作用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及其活動,並知道這些人員的活動與人們關係。

三、結束部分

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進一步熟悉幾種特殊電話號碼,瞭解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

拓展延伸:

在表演區投放材料,引導幼兒進行自由扮演,進一步熟悉自我保護的方法。

大班社會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徵,知道筷子都是成雙使用的。

2、瞭解筷子的用途,學習掌握和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展小肌肉動作。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筷子,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筷子,幼兒觀看。

2、提問:

(1)這是什麼?

(2)它有什麼用處?

3、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4、師:這個是筷子,我們吃飯的時候會使用它來夾東西。

二、結合實物筷子,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感知筷子的不同特徵。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各種不同種類的。筷子,幼兒觀看。

2、提問:

(1)這些筷子是什麼形狀的?

(2)它們都是用什麼做成的?

(3)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嗎?

3、組織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自由討論回答。(重點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方面觀察發現它們的不同。)

4、小結:原來有的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筷子是木頭做的,有的筷子是塑料做的,它們都是長長的、直直的,摸起來是硬硬的,而且都是一頭粗一點,一頭細一點。

5、組織幼兒再次根據筷子的特徵進行感知、探索。

三、遊戲“夾夾樂”,幫助幼兒鞏固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展小肌肉動作。

1、提問:

(1)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

(2)你們是怎麼握筷子的呢?

2、組織幼兒展示自己握筷子的方法,教師糾正幼兒的錯誤姿勢。

3、教師介紹遊戲“夾夾樂”玩法,幼兒傾聽。(請幼兒練習分組用筷子夾彈珠、木珠或泡沫板,看誰在指定時間內夾得又快又好。)

4。教師示範用筷子夾東西,幼兒觀看。

5、請個別幼兒上前示範,教師及時進行筷子握姿的指導。

6、組織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比賽,教師巡迴指導。

【活動延伸】

1、請家長在家督促幼兒使用筷子吃飯。

2、宣傳使用筷子時的注意事項,引導幼兒注意安全,學會安全、正確使用筷子,如不把筷子打到別人,不把筷子放在嘴裏咬……

《吆喝》的教學設計 篇三

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八課《吆喝》下面,我將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和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材分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民間文化爲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繪聲繪色地介紹了民風民俗和民間藝人軼事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民俗,從學校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吆喝》是本單元的第3篇課文,體裁是散文作者蕭乾用緩緩的語調追憶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流露出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文章語言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蘊含着濃郁的生活情趣

八年級的學生對回憶性散文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是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和對主題理解的深度還有待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內容、情感(重點)

2. 揣摩語言,感受作者富有地方特色的語言(難點)

3.體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根據本節課目標和文本特點,我採用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朗讀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收到到與文本與作者交流的效果,便於理解作者的情感,獲得美的體驗

3. 討論點拔法:當學生討論探究中遇到了阻礙,教師再適時點撥啓發

學法指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點批註的的學習方法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廣告可以說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廣告那麼,在信息技術還很不發達的年代,廣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樣的呢?那就是“口頭廣告”,通俗地說,就是——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廣告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那麼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韻味呢?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這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投影出示作者簡介,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通過投影“讀一讀,寫一寫”讓學生給生字注音教師訂正字詞的讀音、釋義

2. 聽讀課文錄音.學生邊聽讀,邊勾畫圈點重要語句,出示思考: ①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吆喝聲?這些吆喝聲是按什麼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②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撥;順序要抓住標誌性的詞語,比如:時間的詞語歸納最後明確:吆喝聲首先是按從早到晚的順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介紹

追問:課文思路清晰,請找出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比如①“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 從“一日”轉到“一年”②“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②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愉悅和懷念的感情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朗讀思考,可以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便於梳理文章的思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完成目標1、2)

我們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的基礎上進行研讀賞析,這是講讀本文的難點,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品味語言

三、品味語言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你認爲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找出來讀一品一

品吆喝詞(重點品讀2處)誇張:“蘿蔔賽過梨兒”一個“賽”字,比梨還好吃,寫出了蘿蔔的多汁、味兒甜、口感脆“蘿蔔好似梨兒”

比喻:“葫蘆兒——冰塔兒“比喻生動,形大,色亮,口感脆教師進行品析語言指導

這是口語活動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讀,其他學生起來評價教師在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上應該做些指導帶領學生體驗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風情 這一環節,應趣味盎然的但是單純的笑一笑還是不夠的

教師適時的加以追問:從這些吆喝聲中,他們的生活處境是怎麼樣的呢?吆喝人如此辛勞,能賺幾個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小結:他們從大清早到深夜,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滴水成冰的冬日,走街串巷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賣兩個蘿蔔,多收入一個銅板呀吆喝就是他們苦樂生計的承載從一句吆喝詞中,就讀出他們的忙碌艱辛的生活狀況

繼續追問: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吆喝人,面對生活又是怎樣的一種態度呢?可以第六段“餛飩挑子”的特寫鏡頭——,走進吆喝人的心靈世界

這些吆喝人生活如此艱辛,從動作到聲音,把這忙碌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兒,你又從中看到了什麼樣的吆喝人?——樂觀、達觀的人生態度

教師小結昇華:所以讀吆喝,我們不僅讀出了聲樂之美,讀出了苦樂生計,更讀出了北京人熱情樂觀的生活態度,自信豁達的人生境界這境界就是吆喝最動人的美麗,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

(通過對語言的品讀賞析,意在體驗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風情,培養學生對語言的賞析能力,學會閱讀欣賞)

四、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請寫一段30字左右的話說說你曾聽到過的叫賣聲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設置這個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從身邊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增強對生活的觀察、體驗

五、課堂小結:一聲吆喝,市井生活酸甜苦辣釀百味,萬種風情,民族傳統春夏秋冬呈現五彩讓我們像珍藏老照片一樣,去珍藏吆喝所傳遞給我們的藝術之美,讓我們像品味陳年老酒一樣,去品味吆喝裏的生活滋味,讓我們像珍視無價瑰寶一樣去珍視吆喝人,以及所有的像他們一樣的,普通老百姓身上那種質樸誠信、樂觀熱情、認真豁達的生命姿態!(這個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1.聽相聲《賣布頭》

2.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語言特點請寫一篇介紹自己家鄉語言的文章,300字左右,和其它同學交流一下 (作業的設置,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感情)

《吆喝》的教學設計 篇四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2、合作調查能力、蒐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過程與方法

1、上集市蒐集、調查、整理如今當地的種種“吆喝”,研究其規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自學討論法、行動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熱愛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爲搶救工作做一點貢獻。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後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重點:帶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以小組爲單位,深入調查: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或舊時生意人調查過去人們吆喝的內容和聲調,做好記錄或錄音

2、每人模仿一兩句舊時的吆喝聲

1、交流學生調查或蒐集到的舊時各種吆喝,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學習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及作者情感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先模仿一句舊時本地的吆喝。

2、請同學們模仿昨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舊時商人處學到的吆喝(教師可適時組織評點)

3、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我們這兒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這種商販叫賣的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要不是你們爺爺奶奶們還健在的話,它們就可能永遠地消逝了。知道嗎?你們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啊!你們昨天做的,是搶救我們本土的文化遺產事啊!只不過我們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將採集到的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來,那纔是大功一件呢。(討論如何動筆?)

4、看看著名的作家、記者、翻譯家簫乾是如何動筆寫《吆喝》的。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着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及音韻節奏等。介紹時充滿了美好的懷念之情和濃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相互交流,體會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獨到之處?

(全文從兩個方面人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後,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爲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質疑解疑

1、爲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對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

3、爲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馬趴?(自然寫實、幽默調侃)

4………(學生自己提出)

四、作業佈置:

1、將昨天採集的本地舊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擬題目、教師指導)

2、以小組爲單位,上集市蒐集錄音現時的吆喝,並將其排成簡單的節目。

第二課時

交流小作文,各小組調查彙報表演

一、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小作文(舊時的各種吆喝整理)

每小組推薦出一至兩位代表

二、班級交流,教師組織評點

三、以小組爲單位彙報集市吆喝調查,教師組織評價打分

四、作業佈置

1、以“吆喝”爲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可以是調查報告,可以是散文小品,也可以是相聲等其他形式)

2、以小組爲單位將作品整理裝訂成冊,選優送給政府負責文化的領導。

大班社會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2、瞭解剝玉米的工具,大膽嘗試,如何使用這些工具。

3、通過觀察勞動,進一步瞭解玉米的外形特徵及功用。

重點難點

1、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加深對玉米的瞭解

2、懂得珍惜糧食,願意與他人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積累:師生在親自種植、管理,收穫玉米的過程中共同積累有關玉米的知識經驗。

2、材料收集:師生共同收集有關的圖書、錄像,成熟的玉米棒,各種剝玉米的工具。

3、學具用具:幼兒種植、管理,收穫玉米過程的錄像帶、電視機、各種剝玉米工具、大小竹編,小板凳,布,簸箕,等,各種玉米棒,玉米籽,調料,碗,微波爐。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觀看錄像,激發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玉米棒是什麼樣子的嗎?我們來看看錄像裏的玉米棒是不是跟我們平時見到的一樣呢?

2、瞭解玉米的生長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玉米嗎?你們知道玉米是怎麼種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個別幼兒講述

(2)出示課件

教師:原來玉米是在春天播種,種子慢慢發芽,農民伯伯開始捉蟲、施肥,玉米長高、抽節,然後長出玉米棒,吐出玉米鬚。到了秋天就收穫了金黃黃的玉米棒。

3、觀察發現——教師出示玉米棒引導幼兒觀察,瞭解玉米棒的外形特徵。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禮物,我們來看看它是誰?(引出玉米棒)

(1)自由觀察:幼兒觀察,教師個別指導。

(2)互相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3)共同小結:師生共同小結玉米棒的外形特徵。

教師小結:玉米棒長得圓圓的,長長的,上面細下面粗。

玉米的外面有一層層的苞葉,像筍皮一樣,剝葉,有的是黃的叫黃玉米,有的是白的叫白玉米,還有的是紫玉米。玉米籽長得一排排,剝下玉米籽最裏面的是玉米芯。

4、嘗試操作——瞭解剝玉米工具,嘗試操作。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大人是怎麼剝玉米的嗎?你們會嗎?我們一起來嘗試着剝玉米吧!

(1) 交流剝玉米的已有經驗及工具的初步印象。

(2) 提出嘗試操作的要求。

(3) 幼兒操作,嘗試使用各種材料。

5、觀察與指導

(1)是否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操作活動,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與鼓勵。

(2)觀察幼兒碰到哪些困難,鼓勵幼兒互相合作,共同解決。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剝的累不累,手上是不是有點疼(是啊,農民伯伯從種玉米開始,施肥澆水,捉蟲,到長成玉米棒,不知要花多少心血呢,你說辛苦不辛苦?)

(3)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剝法。

(4)交流操作活動的感覺。

(5)引導幼兒相互檢查,對幼兒間合作好的加以表揚。

6、瞭解功用:引導幼兒根據看到的、聽到的、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講述。

(1)教師:剛纔小朋友講得真多,有的說玉米可以煮着吃,有的說可以爆玉米吃,可以做玉米飯、玉米粥吃,甜玉米可以炒菜吃,剛纔一個小朋友又想到把玉米放在火裏烤着吃,玉米的營養可豐富啦,來,我們看看玉米寶寶是怎麼長大的,它還有什麼用途?

(2)看下載的玉米生長過程及用途資料。

7、燒製玉米食品。

(1)幼兒分組,選擇調料,商量烹調方法。

(2)幼兒合作燒製玉米。

8、品嚐

(1)品嚐自制的玉米食品,體驗成功的樂趣。

(2)願意與人分享,注意衛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小朋友們很喜歡動手操作,通過本次活動我覺得教學內容一定要適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難度要適宜,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能落到實處,教學內容的選擇纔是科學的、合理的。

《吆喝》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從文學的角度來了解北京叫賣口頭藝術的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們自覺地注意周圍的藝術文化。

2.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寫作思路,能將內容較多的東西有序地組織。

3.培養學生對口頭廣告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本文是以地方語言“京白”來寫的,和現代漢語有些差異,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及作者對北京的感情是重點之一。

2.文章的內容繁多而雜,指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感悟。

3.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注意收集身邊的口頭吆喝藝術,讓學生髮揮自我創造能力,創造有新意的口頭廣告。

課前準備

學生

課前對課文要有充分的預習,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及作者的生平。

教師

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時期生活情景的VCD電影片段(其中包括叫賣吆喝聲),以此作爲導入課文的材料,使學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認識。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電影,注意裏面的小商販是如何叫賣自己的貨物的?他們的吆喝聲有什麼特點?你聽了有什麼感想?

(用多媒體投影儀器播放VCD,播放後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學生大致回答的是兩個特點:聲音清脆響亮或吸引人,彷彿在唱歌似的;叫賣的內容合乎自己貨物的特點。(教師針對影片中叫賣聲的特點對學生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評價)

師:同學們可知道,這些吆喝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能夠聽見了,其實在當時,它就是一種宣傳,一種廣告,也是一種藝術。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蕭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個時代,感受這種藝術!

(教師簡介蕭乾的生平,主要介紹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學、居住的階段)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吆喝聲?這些吆喝聲是按什麼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學生默讀,自我思索)

a.文章中的吆喝聲林林總總,多而且雜,但作者卻介紹得有條有理。總的來說,文章寫了作者在北京聽到的大多數吆喝聲,從“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裏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材料的。首先從早到晚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到了晚上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吆喝聲。

b.課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紹敘述”(4~10)、“評論”(11~14)來安排結構的,脈絡清晰。

(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導的方法,導的`藝術,把問題留給學生解決,及時總結,切勿包辦)

2.問題研討、質疑:

a.爲什麼作者要大量運用“京白”口語?羅列這麼多的吆喝聲,是不是繁冗了些?(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後落實情感目標)

要點:作者運用“京白”的藝術語言,一是因爲他對北京家鄉的熱愛,二是因爲寫的“吆喝”都是當地的口語,用當地語言來寫更真實,更有表現力。

b.北京街頭賣東西的有很多,爲什麼作者只介紹了其中的幾種吆喝,其餘的只簡單說他們賣什麼?

要點:因爲各種的吆喝聲實在太多,沒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寫其中的幾種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點、有目的地介紹,主題更突出。

c.括號裏的句子或詞語有什麼用?

要點:裏面的句子、詞語是解釋前面的方言或起補充說明的,如:“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這裏是解釋;

“過好一會兒(好像餓得接不上氣兒啦)”,這裏是補充說明,方便了讀者對課文的理解。

賞析

1.“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此句

2.“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這句話也是一句過渡句,用淺顯的比喻把街頭吆喝聲之多巧妙地寫出來,又順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聲。

拓展

教師佈置作業:學生分小組到市場或街道、商店等收集有特點的吆喝並記錄下來,每一條要註明賣的是什麼,有何特點。

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2.課後自己編一頁《吆喝集》。

3.自己爲一種商品創造一則吆喝廣告。

《吆喝》優秀教學設計 篇七

活動目標:

1、熱愛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體會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在活動中能友好地與同伴分工合作,並大膽地與人交往。

3、善於捕捉周圍的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並能運用恰當的語言大膽地表現。

4、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吆喝的特點,並能自己創編吆喝。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帶幼兒到市場中觀察商販買賣物品。

物品準備:冰糖葫蘆、各種水果、羊肉串、臭豆腐、涼粉、玉米、燒餅等。

情景創設:美食街。

活動過程:

一、引導探索——讓幼兒明白什麼是吆喝?爲什麼要吆喝?

1、老師出示冰糖葫蘆,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其特點。

2、老師示範簡單的吆喝,讓幼兒進行判斷這樣的吆喝好聽嗎?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創編吆喝,並進行個別表演。

3、幼兒自由結伴向客人老師吆喝冰糖葫蘆。

4、請幼兒說自己吆喝冰糖葫蘆的過程,讓客人老師給出評價。(由一名客人老師到幼兒面前根據剛纔幼兒吆喝的情況,總結幼兒吆喝的缺點,比如聲音要大一點,語言要更生動,語言應更豐富,將你的東西說得更好,讓別人一聽就想買。)

5、老師小結:吆喝是生意人在出售商品時,對自己的商品的一種宣傳,目的是把自己的商品說得棒棒的,讓自己的商品賣出去。

二、回憶觀察比較,探詢吆喝的形式與特點

1、提問: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吆喝?

2、幼兒回憶模仿各種形式的吆喝。

3、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在吆喝的形式上進行觀察比較,逐步歸納出吆喝的特點。

(在這一層次裏,先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聽到過的吆喝,然後教師向幼兒展現三種吆喝:普通話的,方言的,唱的。讓幼兒比較覺得哪一種更有趣,然後以鞋子爲例讓幼兒選擇三種方式的一種自由吆喝,最後選擇三個幼兒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上臺吆喝,幼兒評價你聽了以後想買誰的鞋子。)

三、創編展示:幼兒根據所學知識,自由創編吆喝

1、給幼兒一個想像中的物品,引導幼兒從物品的特點入手,邀請同伴進行討論、創編。

2、老師引導幼兒對比,讓幼兒發現哪種吆喝更有趣,更有創意。

3、展示創編結果,評價小結。

(在這一層次裏,主要讓幼兒感受一個人吆喝和結伴吆喝的不同。可設計這樣的遊戲:同樣賣一種東西比如玉米,一個幼兒在一邊獨自吆喝,另幾個幼兒結伴吆喝,其它幼兒當顧客。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感覺)

四、自由表現

1、介紹美食街。

2、請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攤位,分工討論怎樣吆喝。

3、美食街開張,吸引顧客,吆喝美食。

4、小結、結束活動。

大班社會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人與動物的生態關係,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瞭解一些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保護動物。

4、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受傷的照片。

2、動物受傷原因介紹的課件。

3、環境佈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動物頭飾、小樹苗、小草、標牌、透明膠等。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

難點:通過看照片能自已總結出動物求救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老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去旅遊,導入活動。師:小朋友,今天呀咱們要開着小火車去旅遊。你們準備好了嗎?火車要出發了。嗚————(放課件音樂《火車開了》)。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經過草原。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那裏了?幼:大草原。師:咦?你是誰呀?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師:是嗎?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還有那些動物朋友?幼:羚羊、牛、馬、兔子……師:有這麼多動物朋友呀!它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真高興呀!我們請梅花鹿坐上旅遊車好不好?火車繼續出發,嗚——

2、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來到森林。師:現在,我們到哪兒了?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裏,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是:森林裏除了有老虎,還有那些動物朋友呢?幼:獅子、豹、棕熊、野豬……師:我們請老虎坐上旅遊車好不好?

3、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來到大海邊。師:現在,我們又到哪兒了?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師:是嗎?大海里還有哪些動物呢?幼:鯊魚、鯨魚、海星、海龜、海馬、海豹……師:大海里的動物們可真多,我們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時間不多了,我們該回家了,請小海豚到我們家去做客吧!

4、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回到座位上。師:剛纔,我們旅遊了這麼多的地方,見到了可愛的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你們喜歡動物朋友嗎?你喜歡哪種動物?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討論: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師:可是,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小結:動物給我們帶來快樂。有的動物可以幫助人類勞動,像牛和馬。有的動物是有益動物,可以保護莊稼,消滅害蟲。像啄木鳥、貓頭鷹、壁虎等。有些人類飼養的動物可以提供給我們肉、蛋、奶,供給我們人類食用。

總之,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和動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

小百科: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佈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爲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