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微課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微課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微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背景:

在教學中,教學每一單元之前,就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單元的總主體、教學內容、學生學習這一單元的要求。本單元要。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學習作者展開想象和聯想來表達情意的方法;通過閱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藝術的魅力。

2、讓學生知道本組課文學習內容和要求。

3、告訴學生通過閱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通過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讓學生知道第八單元學習的內容、要求,瞭解俞伯牙和鍾子期這兩個人物及藝術的魅力。

教學過程:

1、說明總題:藝術的魅力;

2、課程內容總結:《伯牙絕弦》、《月光曲》、《蒙娜麗莎之約》、《我的舞臺》;

3、明確目標:

A、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美,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B、學習作者展開想象和聯想來表達情意的方法;

C、通過閱讀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藝術的魅力。

課程內容(第八單元總述、伯牙絕弦):

1、第八單元總述及《伯牙絕弦(xián)》的簡介;

2、介紹俞伯牙;

3、介紹鍾子期教學總結伯牙絕弦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內容,會讀得更好。

微課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背景

《園林設計》課程是培養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專業核心課,是一門藝術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授課對象爲大二學生,即將進入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已具備繪製和識讀園林設計方案圖的能力和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對專業課程學習渴求欲較強、學習態度認真、思維活躍充滿熱情。本次微課設計屬於園林構圖形式美法則中的一個知識點,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對園林節奏與韻律實例進行準確辨析,在園林設計方案中靈活運用節奏與韻律構圖,爲後續的園林設計方案構思表達及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設計思路

爲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節奏與韻律的知識點,按照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教學環節實施中採用音樂情境導入,案例分析引導,概括提升、即時測試和實踐應用等循序漸進的設計思路,構建互動式學習文化體驗,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及學做一體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節奏與韻律的定義;節奏與韻律的類型及特徵。

(二)能力目標。能夠對園林構圖節奏與韻律實例進行準確辨析(重點);在園林設計方案中靈活運用節奏與韻律構圖(難點)。

(三)素質目標。提升學生園林方案設計構圖表現能力;提高學生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熱愛及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法

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 維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本次微課教學內容需要採用問題引導法、啓發式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法,合理運用音頻、視頻、微信等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促進學生知識運用及專業能力提高。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程導入

聆聽《ship and the globe》音樂視頻節選,節奏與韻律的概念來自於音樂,它是指音樂中音響節拍輕重緩急的變化和重複,有節奏的變化纔有韻律之美。自然界中許多事物或現象,往往也會呈現出這種規律的重複或有秩序的變化,給人一種節奏感和韻律感。如大海的波浪,一浪高於一浪;把一顆石子投入水中,就會激起一圈圈的波紋。春來,草長鶯飛、夏至,繁花似錦、秋天,落葉繽紛、寒冬,大雪紛至,時光匆匆的腳步,更迭着四季的風景,呈現出明顯的季相韻律之美。人作爲大自然中的一分子,節奏感與韻律感是自然植入人類心底的審美感受。園林中的節奏與韻律上是指某種景觀要素有規律連續重複出現時所產生的具有條理性、重複性和連續性爲特徵的美感。從音樂、自然中的節奏與韻律引入園林設計中,引申出園林節奏與韻律的概念及類型。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恰當的課程導入,猶如音樂的前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儘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案例觀察,概況提升

園林中常見的韻律有:簡單韻律、交替韻律、交錯韻律、漸變韻律、起伏韻律、旋轉韻律。

1、簡單韻律。簡單韻律是同種景觀元素等距反覆出現的連續構圖韻律。園林中常見的簡單韻律有臺階、長廊的柱子、行列式栽植的樹木,大小相同,等距離佈置的種植池等。簡單韻律表達了簡潔純粹之美,也驗證了道家名言——大道至簡,簡單到極致便是大美。

2、交替韻律。交替韻律是兩種以上景觀元素等距離交替反覆出現的連續構圖韻律。被列爲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便是採用垂柳與碧桃的交替種植,每當春風吹拂,楊柳吐翠,豔桃灼灼,呈現出桃紅柳綠的交替景觀,成爲西湖上一道嫵媚的風景線。

3、交錯韻律。交錯韻律利用某種景觀元素的按一定規律相互穿插交錯變化而產生的韻律感。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冰裂紋就是以穿插交錯的紋理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廣泛應用於鋪地和窗格中。在著名景觀設計師瑪莎舒瓦茨的作品都柏林大廣場景觀設計方案中也是運用到了交錯韻律構圖,令人耳目一新。

4、漸變韻律。漸變韻律是某種景觀元素在體積大小、色彩濃淡、質地粗細等方面作有規律的逐漸增加或逐漸減少所產生的韻律。鳳鳴山公園中的雕塑,體量自下而上逐漸減小,色彩有淡到濃,表現出漸變韻律。如頤和園中著名的十七孔橋的橋洞自中間向兩側由大變小,呈現出優雅的漸變景觀效果。

5、起伏韻律。起伏韻律是某種景觀元素呈現出有規律的起伏變化而產生的韻律感。蘇軾在《題西林壁》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生動地描寫了廬山起伏韻律所帶給我們的美感。中華紫薇園的主體雕塑高低錯落起伏變化,表現出起伏韻律感。園林中的起伏韻律源於對自然景觀曲線的模擬,營造崇尚自然的寫意氣息。園林中常見的起伏韻律有:羣植樹木的林冠線、假山的輪廓線和水岸線等。

6、旋轉韻律。旋轉韻律是某種景觀元素線條,按照螺旋狀方式反覆向上下或向左右發展而得到的旋轉韻律感。旋轉韻律在雕塑設計,景觀元素的花紋圖案設計中比較常見,如哈格里夫斯設計的辛辛那提校園廣場採用自然旋轉韻律構圖,產生了奇妙的韻律感,人行走其中,彷彿有一股巨大的張力將你吸入。

通過列舉園林節奏與韻律構圖典型實例,循序漸進對不同類型的節奏與韻律構圖特徵進行分析講解,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提升學習興趣。

(三)即時測試

教師提供節奏與韻律構圖設計視頻案例,要求學生進行準確辨析;然後教師公佈答案,總結講評。即時測試環節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四)設計實踐(課後作業)

教師提供小尺度空間設計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園林節奏與韻律構圖設計練習。課後作業讓學生獨立練習,舉一反三,將所學園林節奏與韻律知識在方案設計中實踐應用,促進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課堂教學與課後練習融會貫通。

六、結語

本節微課設計教師以獨特的方法導入課程,優化教學過程,增大信息量,遵循人的學習規律,使用音頻、視頻、動畫等創設情境,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聽覺、視覺上感悟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好學、樂學,學有所獲。教學理論聯繫實際,教學過程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精彩有趣,啓發引導性強,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高效地完成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基於教學設計,錄製了微課視頻,達到理想的教學預期效果,獲得黑龍省第四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二等獎。

微課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任務與對象

1、教學任務:什麼是文化強國

2、教學對象:20xx級人力資源管理、民政管理、園林藝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法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識目標:理解文化強國的內涵;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

技能目標:自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深刻理解當前世界文化強國的主要特徵,在情感上感覺我國目前離文化強國還有距離,認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學策略

1、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教學

2、教學方法:啓發式教學、案例教學。

3、學法指導:講授式指導

4、教學媒體: 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展示第一張PPT:設問: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呢?

講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這裏表達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殺人的是一種輿論,其本質就是一種文化。

2、展示第二張PPT:

春運的圖景。

講授:人們春節回家,按照經濟賬來算是很划不來的,經常是出現一票難求的境況,車票漲價,氣候寒冷,回家還得購買禮物年貨,散發壓歲錢等等,有很多人打工一年攢下的錢過一個年就花完了,但是,大家每到春節還是不厭其煩的奔回自己的家鄉,過團圓年,這是爲什麼呢,這就是春節文化所起的作用,可見文化

1 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這個問題上,文化起的作用比經濟要大。因此,建設文化強國意義非常重大

設問,那麼,什麼樣的國家纔是文化強國呢?

3、展示第三張PPT:什麼叫文化強國

講授:所謂文化強國,是指這個國傢俱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爲:

A、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

B、發達的文化產業。

C、理念與價值觀的海外輸出。

4、展示第四張 PPT:,較高的國民素質

講授:案例,比如日本國是一個較高國民素質的國家,很講究公共秩序和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不邊走邊吃 ,垃圾分類盛放,公共場所不隨地丟垃圾,待人彬彬有禮等等。

5、展示第五張PPT:發達的文化產業。 美國、英國、日本。

講授:美國是世界公認的文化強國,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30%左右。美國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音像業僅次於航天工業,居於出口貿易的第二位,佔據了40%的國際市場份額, 美國的圖書市場爲世界之最,每年出書4萬種,年收入超過50億美元。美國影視業是全美國居於前列的創匯產業,可與其航空航天業和現代電子業並駕齊驅。

英國文化產業年產值近600億英鎊,平均發展速度幾乎是本土經濟的兩倍,即使是在好萊塢的陰影下,鞏固的電影業依舊很發達。

日本娛樂業的年產值早在1993年就超過了汽車工業,日本漫畫暢銷到歐洲美國及亞洲國家,除了漫畫,日本的動畫片也風靡全球,如《鐵臂阿童木》、《聰明一休》、《花仙子》、《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等都是中國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區許多兒童和成人熟知並喜愛的對象。 據日本政府統計,目前日本文化產業總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2%左右,已成爲國民經濟中第一大支柱產業。

6、展示第六張PPT:世界文化市場各國所佔份額。

講授:從圖中可看出,美國所佔份額爲43%,歐盟34%,日本10%,澳大利亞5%,中國所佔的份額非常少,只有3%,我國文化產業與我國大國地位非常不適合。

2近年來,韓國文化產業異軍突起。 20 世紀90 年代末,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韓國影視劇、韓國流行音樂、韓國明星登陸中國大陸,一股強勁的“韓流” 一夜之間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衆人的眼球,更讓年輕人變得如癡如醉、瘋狂前衛。年輕人紛紛把韓國影視劇明星當成偶像來崇拜。

7、展示第七張PPT:韓國原文化觀光部長官南宮鎮說:“19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的世紀;20世紀是經濟發展的世紀;21世紀是以文化建立新時代的世紀。”

8、展示第八張PPT:理念與價值觀的海外輸出。

講授:設問,我們現在有哪些理念和價值觀受西方影響呢?

吃飯等集體開銷採取AA制;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愚人節等 用玫瑰花來表達愛情也是源於西方文化。

9、展示第九張PPT:2016年5 月 9 日上午,在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東區,一名男生送女友千朵玫瑰花,引來了衆多學生的火熱圍觀。 講授:設問:中國傳統文化中表達愛情的花是什麼花呢?

10、展示第十張PPT:並蒂蓮。

講授:中國傳統文化中表達愛情的花朵是並蒂蓮,通常人們畫或者繡的鴛鴦鳥是在荷塘裏成雙成對的遊玩嬉戲的,表現一種幸福祥和輕鬆的畫面意境,而荷花表達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見中華傳統文化中表達愛情的花朵所蘊含的理念和價值觀是非常美好和強大的。但是這種表達愛情的理念和價值觀並沒有走出國門。

從前面講的文化強國的特徵來看,我國還不是一個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任務。

討論,當前中國在理念與價值觀輸出中存在哪些問題?

五、教學設計與自我評價

教學設計:內容與圖片展示相結合,設問與講解相結合,案例與歸納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啓發式教學。

自我評價:教學內容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邏輯嚴謹,觀點明確,學生通過本微課的學習可以達到深刻理解什麼是文化強國的教學目標,增強對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微課教學設計 篇四

一、設計思路

1、教學內容(任務)分析

溶液滲透壓是化學教材中與臨牀醫學聯繫極爲密切的一節,臨牀護理上輸液及電解質紊亂、水鹽平衡失調、水腫等患者的護理處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滲透壓知識。該教材着重介紹了溶液滲透的概念、滲透壓與溶液濃度的關係、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較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舊教材相比適當降低了難度,知識面加寬了,密切了和醫學聯繫。

2、學情分析

(1)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自我努力,自我獲取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提高。如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引導學生帶着疑問進行閱讀、討論解疑,學生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提高了,漸漸變成會學的人。

(2)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知識掌握是由厚到薄、由表及裏的過程,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溶液產生滲透現象的原因及溶液滲透壓之所以產生的關鍵是膜兩側單位體積內水分子數不同造成的,而理解這一點,就能較好掌握了本課的內容。

3、設計理念

聯繫臨牀和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編寫的意圖,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和班級學生特點,本課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溶液的滲透的定義及產生的條件;熟悉滲透壓與溶液濃度的關係;瞭解滲透濃度的計算;熟悉醫學上的常用的等滲液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現象的能力、綜合思維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富有愛心的良好情操。

教學重點:溶液的滲透概念、滲透壓與濃度關係、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 教學難點:滲透濃度的計算。

三、教學方法

引導啓發式、討論法、講解、實驗分析、對比。

四、教學媒體(教具)的選擇和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案、教材、實驗器材等。

五、教學組織方法及課時安排

在教學過程設計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引導啓發式教學方式爲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滲透現象、滲透壓及在醫學上的應用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知識,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可以分小組以搶答形式來回答問題。

教學以滲透現象的演示實驗爲切入口,通過學生觀察實驗,逐步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得出溶液的滲透概念、滲透產生的條件及溶液的滲透壓概念,然後闡述滲透壓與溶液濃度的關係、及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應用。

六、教學過程

(1)創造情境,設疑引趣(2min)

創造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設疑 “將海水魚和淡水魚交換生活環境後,魚兒還會自由自在生活嗎? ” 學生馬上回答說 “不行”。“爲什麼不行? ” 學生不知,表現出極大興趣。 “同學們今天學習溶液滲透壓後就可以知道答案。 而且還可以知道鹹鴨蛋爲什麼是半空的等生活中的現象。 ”

(2)觀察實驗,誘導提問(10min)

做好溶液擴散和溶液滲透的實驗,給學生以直觀、鮮明的印象,實驗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現象,並引導分析半透膜液麪上升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和爲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誘導提問導出溶液滲透和溶液滲透壓的概念。

(3)課件演示,比較討論(10min)

課件演示同演示實驗相比更節省課堂時間,更細微展示了半透膜內不同葡萄糖溶液時的液麪高度,及紅細胞在不同NaCl溶液濃度時的形狀變化。課件展示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各液麪的高度,不同濃度時紅細胞的形狀,從而討論得出滲透壓與濃度關係的結論,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 難點講授,練習鞏固(8min)滲透濃度和溶液濃度較易混淆,滲透濃度是指溶液中能產生滲透現象的各種溶質粒子的總濃度,可明確指出對於非電解質是用溶液濃度mmol/L來表示,對於電解質是用各離子濃度之和mmol/L來表示,舉例題供學生練習鞏固。例1:計算ρB=50g/L 葡萄糖溶液的滲透濃度是多少? 例2:計算ρNaCl=9g/L氯化鈉溶液的滲透濃度是多少?

(5)自學解疑,舉例講評(8min)

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指導實踐,並能與護理專業相結合, 是護理人員應具備素質之一。 可通過自學解疑來加強這方面的鍛鍊。 教師設疑引導學生自學“例1中的50g/L葡萄糖溶液和例2中的9g/L氯化鈉溶液爲什麼在護理上被稱爲等滲液? 如果大量輸液不是等滲液會有什麼結果? ”帶着疑問在學習溶液滲透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學、閱讀、討論及分析得出:大量輸入低滲液紅細胞會出現 “破裂” ,大量輸入高滲液紅細胞會出現 “皺縮” 的嚴重後果。爲加深學生理解,可再舉例講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滲透壓在臨牀醫學上的重要性, 從中使學生感受到護士的責任重大, 在護理治療中要多爲病人着想 。

(6) 歸納總結,佈置作業(2min)

根據教學目標指導歸納總結出本節的學習內容、知識要點,並對本次課教學情況作一評價。

(7)板書設計

第三節 溶液的滲透壓

一、滲透現象和滲透壓

1、半透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2、滲透現象:溶劑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由純溶劑進入溶液(或由稀溶液進入濃溶液)的現象稱爲滲透現象。

注:①移動的是溶劑水分子。

②滲透方向:純水→溶液。稀溶液→濃溶液。

3、滲透平衡:動態平衡。

4、滲透現象發生條件:

①半透膜

②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

5、滲透壓

七、課後拓展

1、列舉生活中溶液滲透現象兩例,並解釋原因;

2、教材課後習題。

八、教學反思

學生操作不夠熟練,課後仍需進一步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訓練。情景模擬時,學生經驗的不足導致在角色表演過程中不夠深入,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探索思考,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微課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背景

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本的第二單元以“觀察”和“發現”爲主題展開教學,在單元園地的習作中,要求四年級的學生對某樣事物進行連續觀察,並學習寫觀察日記。

觀察日記和學生以往熟悉的日記格式有一定的聯繫,但又不盡相同,因此,如何指導學生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內對某樣事物進行連續觀察,併成功寫出多則觀察日記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新課標要求語文的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學習語文,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嘗試以“觀察綠豆發芽”爲主題指導學生展開歷時一週的實驗,學生在實驗中藉助表格和照片,收穫了觀察帶給他們的快樂體驗。但這不是我的最終教學目的,在觀察週記結束後,我又收集了學生拍攝的有趣照片,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路,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日記的寫作。

觀察日記的寫作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是個全新的知識點,尤其是日記格式的掌握是個難點,因此,我錄製了這次的微課《作文指導——學寫觀察日記》,力求讓更多的學生通過我的微課堂,瞭解觀察日記,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興趣,並能用正確的格式寫觀察日記。這就是我教學此次微課的背景。

二、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觀察日記的基本格式,並能用正確的格式寫作。

2、瞭解觀察事物的步驟與方法,並詳細記錄觀察所得。

3、瞭解描寫事物的基本方法,並能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二) 過程與方法:

1、能製作表格,並利用表格對觀察的過程做詳細記錄。

2、能拍攝觀察照片,利用照片進行寫作。

3、初步掌握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有效開展實驗。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觀察,樹立熱愛科學的精神。

2、通過學寫觀察日記,逐步培養寫作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

1、實驗法:指導學生進行泡綠豆的實驗,並進行爲期一週的連續觀察,實驗過程中能利用表格、照片進行有效記錄。

2、電教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視頻、音頻以及PPT的文字與圖片展示,再結合WORD文檔的佳作展示,爲學生詳解如何寫觀察日記。

3、講授法: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生動的講授,爲學生講解寫作的基本要點,並通過範文的講評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4、閱讀法: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會通過朗讀學生佳作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

四、教學總結與微課反思

總的來說,這次錄製微課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最終呈現的教學效果也基本符合我設定的三維度教學目標。我認爲我的微課《作文指導——學寫觀察日記》亮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爲了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觀察日記,我設計了“講解日記基本格式——回顧觀察過程——學做觀察表格——學寫觀察心得——佳作展示——寫作錦囊提醒”這樣幾個環節,環節設計合理,銜接無縫,能夠較完整展現寫作的基本思路。

(二) 教學語言生動活潑。我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心智年齡還比較小,因此我在錄製微課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用語呈現活潑生動的風格,能較大程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 教學形式多樣新穎。四年級的學生腦部思維以直觀思維爲主,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較多地呈現出實驗過程中的所拍攝的各種有趣圖片,力求給學生以直觀、感性的印象。但另一方面,寫作的教學又離不開文字的表達,因此我還設計了“佳作展示”這樣一種教學環節,通過文字、修改符合以及教師的語言講解,爲學生詳細介紹觀察日記的寫作方法。

(四) 教學方法合理。我在講授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最顯著的就是設計一個與學生年齡相符的卡通人物“小蘭”,由“小蘭”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能夠較大程度拉近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另外,爲了方便學生做觀察記錄,我還設計了“觀察表格”以及“拍攝照片”這兩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記錄中有效回顧實驗過程。

當然,由於這是我第一次錄製微課,我的微課還存在着較多的缺點與不足,我認爲不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微課時間把握不合理。一般而言,微課的錄製時間應該控制在十分鐘內,但我這次的微課錄製卻超出了幾十秒,因此我對授課時間的把握還不夠精準。

(二) 個別教學用語出現語病。由於錄製的過程稍顯緊張,因此有個別詞語的發音還不夠準確,另外,還出現個別用詞不當的現象,這是我要注意的第二個問題。

(三) PPT中展示的照片還不夠美觀。這次的課件,我選用的是現實教學中我的學生所拍攝的真實圖片,由於學生年齡小,拍攝水平還不夠高,所以最終呈現的照片還比較粗糙。

以上就是我在錄製微課的過程中所顯現出的不足,當然,我的缺點還有很多,這就有待各位專家老師爲我一一指正,謝謝!

很榮幸能夠參與此次微課堂比賽,通過製作課件,錄製課程,後期製作,文字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的技能,包括教學技能以及信息處理技能,這對我個人綜合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俗話說“學無止境”,作爲一名年輕的教師,在微課探索的這條道路上,我還要鍥而不捨地學習,期待自己的進步!

微課教學設計 篇六

設計思想:

初步掌握擬人的知識,能判斷擬人句,嘗試寫擬人句。

教學分析:

擬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經常需要運用,它可以使文章變得生動形象,學生對於富有人格特徵的事物以及動植物都十分喜愛,易於接受。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關春天的文章,就大量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動植物人的特點,學生特別喜愛。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掌握擬人句的寫作手法。

教學目標:

1、理解什麼是擬人修辭手法。

2、知道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形式有三種:把植物擬人化、把動物擬人化、把一般事物擬人化。

3、能夠區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4、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句子、寫片段。

教學策略:

自主、合作學習法。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區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句子、寫片段。

2、教學難點: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句子、寫片段。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微視頻教學

1、理解擬人修辭手法的概念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要教給大家一種修辭手法——擬人。我們學會了它,就可以使我們的文章寫得生動有趣了。那什麼是擬人手法呢?讓我們來讀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着樂曲。

桃花笑紅了臉。

筍芽兒高興地說:“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長大!”。

師:你有什麼發現呢?——對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筍芽兒當作我們人來寫了,給它們賦予了人的動作、神態、語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麗的姑娘,還會彈樂曲;桃花擁有了人一樣紅潤的臉龐;筍芽兒也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地開口說話了。我們讀到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覺得很生動,很有趣呢?這樣的句子就是擬人句了。

定義:擬人,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擬人手法的三種運用形式

師:那什麼事物都可以進行擬人化呢?擬人手法的運用形式主要有三種:

1)把植物擬人化

2)把動物擬人化

3)把一般事物擬人化

師: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擬人化

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從這句,我們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筍芽兒渴望快快長大的迫切心情。

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

師:柳樹怎麼會有辮子呢?哦,原來是嫩綠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長辮子呀。這裏就把柳樹擬人化了。

2)把動物擬人化

百靈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叢中跳起舞來。

師:這裏把百靈鳥的叫聲形容爲在歌唱,頓時讓我們覺得百靈鳥不僅僅是小鳥,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優秀的舞者,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將蝴蝶的歡樂、美麗生動、鮮活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給我們留下了美的享受。

3)把一般事物擬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來。

春雨姑娘愛撫着她,滋潤着她。

師:從這裏,我們是不是可以讀到大嗓門的雷公公和溫柔的春雨姑娘呢?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動多了吧?

師:所以,假如我們給了這些動、植物以鮮活的生命,我們的語句就不會單調乏味,我們的文章將更加清新,鮮活。這就是擬人句的作用。但是我們不光要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現在,老師就教大家怎樣將一個簡單的句子變成形象生動的擬人句。

例:天空中有許多星星。

師:首先,我們要將“星星”人格化,可以叫它“星寶寶”,因爲星星給我們的印象是可愛的。然後,我們還要給星星賦予人的動作、神態或感情。我們先想一想,星星的特點是什麼?嗯,很亮,還一閃一閃的,就像我們亮晶晶的眼睛一樣,一眨一眨的,是嗎?那我們可以這樣寫:

星寶寶們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向我問好。

這樣一改,是不是可愛的小星星形象立刻出現在我們眼前了?擬人句是不是很棒呢?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那請你也來改一個句子吧!

練:牽牛花開了。

提示:首先將牽牛花人格化。然後,想想牽牛花有什麼特點?,它的花朵像。

改:牽牛花(弟弟)吹起了(小喇叭)。

牽牛花(小姐)穿上了(喇叭裙)。

3、區分比喻句和擬人句

師:相信聰明的你們已經學會了,那老師要考考你們,判斷一下這個句子是不是擬人句?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師:可能有些同學犯糊塗了,覺得這句是把春天當人來寫,你看春天都是小姑娘了,應該是擬人句吧?那可就錯了,因爲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詞——“像”。“什麼像什麼一樣。”這是什麼句子?經過老師的提示,你就知道了,對,這是一個比喻句“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那我們可以把這個比喻句改成擬人句,怎麼改呢?我們不能用“像”這個比喻詞,所以我們直接叫她“春姑娘”,她的擬人化的動作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不變。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改成:害羞的春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4、回顧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好,讓我們再回顧一遍:擬人,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擬人的運用形式有三種:把植物擬人化,把動物擬人化和把一般事物擬人化。最後,在擬人手法的運用中我們要注意:

1、要有真情實感,做到自然逼真,不要生拉硬扯;

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點和其要表達的心情;

3、要符合其身份和表達的環境;

4、要與比喻句區分開來。在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分中,我們主要看是否有“像、好像……”這些比喻詞。

好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裏。

微習題

第一關

下列句子,哪些是擬人句?請在後面打“√”。

小樹向我招手,小花向我點頭。

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

泉水唱着歌跑下山去。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擡起它們的頭。

大雨打落了嬌嫩的薔薇花。

第二關

請寫出下列句子是什麼形式的擬人化。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讓孩子曬在太陽底下,“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洪水咆哮着向村莊襲來。

螢火蟲點着燈籠在夜間散步。

春風給柳樹梳頭。

太陽花向着太陽微笑。

第三關

用擬人的手法改寫下列句子。

泉水流下山去。

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微反思

本次設計思路還是比較清晰,以遞進形式讓學生逐步瞭解什麼是擬人句,擬人句的運用形式。以邊講解邊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學會如何判斷擬人句。最後進行回顧總結使學生加深印象。

微課的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3-54頁。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意義及計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學的,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也喜歡探索發現新知識。學生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應用題,爲了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特點,我製作了微課件,幫助學生有序地思維,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

教學目標:

1、微課能引導學生有序地思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明白每步求出的是表示什麼意思,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尋找題目中隱含的中間問題來解決問題。

3、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能寫出綜合算式。難點:能通過已知條件和問題找出其中隱含的中間問題。

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

例:

1、學生討論自學。(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情景圖:從圖中你知道什麼信息?這些信息有什麼聯繫?(2)找到所給信息中所隱含的信息。要求的問題和隱含的信息有什麼聯繫?(3)把計算過程寫在練習本上,說一說每步爲什麼這麼做。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學,把討論的結果整理在練習本上,對個別情況進行指導。

2、小組彙報,點撥思考方法。

師:你們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麪包師傅一共要烤90個麪包,已經烤好了36個,每次能烤9個,問題是剩下的麪包還要烤幾次?

師:你能從中間找到隱含的信息嗎?也就是解決問題必須先求什麼?生:隱含的信息是還剩下多少個麪包沒有烤?

師:通過已知信息,我們知道還有多少個麪包沒有烤,知道這個有什麼作用呢?

生:要求剩下的麪包烤幾次,就要先求出有多少個麪包沒有烤。師:現在我們用圖示把它們的關係都表示出來。(課件)

一共90個麪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師:誰能幫麪包師傅解決這個問題?

生1:90-36=54(個)表示:還剩下54個麪包

生2:54÷9=6(次)表示:54個麪包每次烤9個,需要6次烤完。

3、學習列綜合算式

同學們做的很好,爲了書寫方便,把這兩道算式綜合成一道算式嗎?找三位同學來黑板書寫。

引導學生明白:在寫綜合算式時,爲了先計算90-36,要把它加上括號,再除以9。正確的算式是:(90-36)÷9板書:(90-36)÷9 =54 ÷9 =6(次)

學生把正確的算式重新整理到練習本上,並口答。

二、總結

1、收穫:學生掌握了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列綜合算式時應注意什麼。

2、學生在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注意什麼。

五、板書設計

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一共有90個麪包

已經烤了36個

還剩下()個

90-36=54(個)

每次烤9個,()次能烤完

54÷9=6(次)

綜合:(90-36)÷9=6(次)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設計思路與意圖: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學習方法上採用了:(1)運用遷移的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啓發誘導式教學。(2)藉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學生能積極活躍地投入到問題中,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總結出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的話,那就要想好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自己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產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微課使用建議:本節微課所講的知識點爲“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在微課件中我把重要的信息以及所隱含的信息做了一些提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一些提示,根據學生彙總的信息利用圖示把題目中的所有的數量關係列出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能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