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圓的周長說課稿(精選2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0篇《圓的周長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圓的周長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圓的周長說課稿(精選20篇)

篇1:圓周長的說課稿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通過測量彙報得出其中一組數據是:直徑3釐米,周長9釐米多一些;直徑9釐米,周長27釐米多一些;直徑12釐米,周長36釐米多一些。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學生證明: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係。

第三層次:圓的直徑長,周長就大;圓的直徑短,周長就小。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與直徑到底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第四層次:比較數據,揭示規律

比較是一切真理的基礎。讓學生繼續實驗並算出每個圓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把商記錄下來,通過計算:學生又發現:這三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那麼是不是其他圓的周長也是它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呢?學生自己找身邊的一些圓形,分別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並算圓和周長與它直徑長度的商,向全班同學彙報。在彙報過程中難免有些同學因爲測量方法或測量誤差等原因,計算結果出現不到3倍或已接近4倍的現象,對以上得出的結論產生“負作用”。這時通過直觀、形象、精確的多媒體演示糾正學生認識上的偏差。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圓的周長應是它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概括: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從而得出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4、介紹圓周率

① 先介紹表示這個三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字母“兀”表示。

② 再介紹“兀”的讀寫法。

③ 最後,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無限不循環小數。國小階段取它的近似值3.14。

5、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圓周長與它直徑的關係,學生獨立推導出圓周長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爲C=兀d ,根據直徑與半徑的關係還可以寫成C=2兀r 。教師板書。探索新知部分結束。

三、初步運用新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圓的周長,現在能否根據所學的知識幫忙算一算這兩個動物誰跑的路線長?

四、新知總結

對上面學習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作一次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確要求圓周長時,必須設法求得圓的直徑或半徑。這樣使學生對求圓周長有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五、新知運用

新知運用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帶有一定模仿性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技能,強化重點;第二部分,通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強化難點。

六、迴歸評價

提問:同學們,你有什麼收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知識以及學習方法、情感體驗。

篇2:圓周長的說課稿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圓”的第二節,圓的周長概念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爲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我確立本節教學目標爲: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蹟,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是:對圓周率的認識。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利用實驗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方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在教學前需做的準備是:鐵絲圓、圓形紙片,學生準備大小不等的三個圓,線,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包括創設情境、引導探索新知、初步運用新知、新知總結、新知運用、迴歸評價六部分)

一、創設情境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一條狗沿着正方形路線跑,一匹馬沿着圓形路線跑,那麼這兩個動物所跑的路線相等嗎?先讓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狗跑的路程,實際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了正方形周長知識。接着提問:如果要求馬跑的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麼呢?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教師板書。正方形周長我們會求,那麼圓的周長怎樣求呢?利用這個問題設下認知障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引導探索新知

1、通過剛纔的動畫,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接着出示一個鐵絲圓,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麼線,這條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什麼?從而揭示圓周長的概念,教師板書(圍成圓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手中圓形紙片的周長,親身體驗一下圓周長的存在。然後,師生合作用線繞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要點。最後,學生同桌合作用兩種方法量出圓形紙片的周長,充分認識圓周長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我用生活中的時鐘,每過一小時,分針就轉一圈,也就形成一個圓,讓學生說一說它周長,很明顯剛纔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生了矛盾,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

3、操作實驗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三個圓。讓學生猜一猜:大圓、小圓誰的周長長?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呢?(要求學生標出圓的各部分名稱,以利於理解。)

第二層次:量一量,驗證猜想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生應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我讓學生分組做個小實驗,桌面上有3個圓,各人先觀察猜想,然後小組四人合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並把數據填入下表:

篇3:《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線圖形,上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爲本課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教學目標:

⒈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⒉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情感目標: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蹟,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取直觀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動手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培養“說”的能力。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啓發誘導法”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衝突,從而“逼着”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爲5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裏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麼,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着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麼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然後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麼線?學生回答“曲線”(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學生回答“圓的周長”(板書),最後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週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並演示“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着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並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纔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爲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

通過測量,指名學生彙報,並板書一組由學生測量、計算出的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比值”,並逐一把這些比值寫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書)讓學生觀察數據,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第三層次:演示課件

對於學生的發現,我並不急於表態,而是演示用“滾測法”測量圓的周長的動畫過程。進一步突出“3倍多一點。

得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通過以上這3個層次的教學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⒋介紹圓周率

①首先介紹“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並介紹π的讀寫法。

②其次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和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③最後指導看書P63頁第一自然段,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係,通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爲C=πd或C=2πr(板書)。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6.實踐運用: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爲了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我安排學生解決以下3個問題。

①第1個問題:你現在能求“摩天輪”的周長了嗎?

②第2個問題:你會求這個“圓”(演示)的周長了嗎?

③第3個問題:你能解決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爭議問題嗎?

學生利用周長公式很快就解決了課前所無法解決的3個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三)初步運用新知

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我又安排了3道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形成熟練技能。

1、判斷題。

(通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看圖題。

3、求半圓的周長

由於本課是“圓的周長”的第一課時,所以這3道題的安排以基礎練習爲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圓的周長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知識,使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五)課後作業

佈置了一道課後習題:過了一個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鴨又在公園裏見面了,這一次米老鼠沿着紅色的大圈跑,唐老鴨沿着藍色的兩個小圈跑,這一次到底是誰跑的路線長呢?要求同學們課後去思考完成。

圍繞米老鼠和唐老鴨再次跑步問題,進行課後討論,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首尾照應,並使整堂課在溫馨的故事中開始,在故事中結束。

篇4:《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因而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因爲六年級學生正在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自主探究、猜測驗證、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從而使學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來的。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的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教學準備

一套多媒體課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圓片、一把直尺、一根繩子、一個計算器。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我把上海世博會作爲一條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在創設情境時,我把城市地球館中的地球模型“藍色星球”介紹給學生,順其自然地提出本節課的數學問題: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藍色星球”最大的橫截面近似的看做一個圓,那麼對於這個巨大的圓,你怎樣求出它的周長呢?

【設計意圖:上海世博會這個情境的創設是爲了突破教材,以學生的興趣作爲出發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和渴望,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個別同學會想到以前學習周長的一些知識,以小見大,既然求大圓的周長沒有好辦法,那麼我們可以找一些較小的圓,來求他們的周長。這時,我會及時地對學生的想法給予肯定,“你的想法爲同學們打開了智慧之門,老師真爲你高興!”如果沒有同學想到這一層,我會幫助他們回想以前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不正是把長方形的操場聯想長方形的紙片,從而啓發學生用小圓代替大圓來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讓學生熟悉圓的周長的概念。

因爲有以前的知識做鋪墊,因此讓學生自己先指一指圓的周長,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

(2)測量圓的周長。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有幾種方法,再嘗試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解決問題。此時,我及時巡視,調查學情,如果有的學生沒有想出辦法,我會在這個環節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那就是有困難向書本請教。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無形中滲透了自學的方法——向書本請教。】

2、合作交流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方法,或者討論有疑問的地方。這時,我會作爲一個參與者融入到他們的交流中去。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旨在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此過程中,通過不斷的交流、質疑,實現思想的碰撞與思維方式的互補,也使學生逐漸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並在聆聽的過程中學會“取”和“舍”,即學會分析。】

3、彙報展示

(1)有的學生用一根繩子把圓片繞一圈,然後捏住兩端,把繩子撐直,用直尺量出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2)還有的學生在圓上的任意一個點做個記號,並對準直尺的零刻度,然後把原片沿着直尺滾動一週,直到這個點又和直尺重合,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教師點評:你們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測量周長不方便的情況下,化曲爲直,轉化成一條線段,再測量出這條線段長度的同時也得出了圓的周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個別學生的展示,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此時,教師質疑,這些小圓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那麼“藍色星球”最大橫截面的周長,再比如赤道的長度,還能用以上這些方法嗎?顯然不能。

【設計意圖:再次把學生帶回課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質疑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產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願望。】

4、猜想驗證

(1)觀察多媒體課件:分別以五條不同長度的線段作爲直徑,畫出了五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2)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①小組合作

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由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兩人合作測量直徑,一人用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第四個人把相關數據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後看看有什麼發現。

周長直徑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1號圓片

2號圓片

3號圓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提倡學生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猜想,然後再根據猜想進行驗證。】

②學習“圓周率”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由於各種原因,不同的圓計算出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實際上,這個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通常我們稱之爲“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爲了計算方便,一般我們只取它的近似數π≈3.14。(板書:圓周率,π≈3.14)

(3)滲透數學文化

教師介紹《周髀算經》中與圓的周長相關的內容以及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然後請學生談談想法。

【設計意圖:數學文化的滲透是爲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導公式

學生根據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爲C=πd,教師追問如果已知半徑呢,學生會想到C=2πr。(板書公式:C=πd,C=2πr)這時教師順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篇5:《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一課時。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爲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着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爲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把學生分成每組4—6人的學習小組若干組,每組配備直尺、繩、數據統計表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據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係,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三、教學所需材料:圓紙片、直尺、繩(繫有小球的繩)、數據統計表、多媒體電腦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發探究。

1、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想請你們觀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祕密?(課件顯示:運動員分別繞籃球場以及圓形大花壇跑步的情景)

2、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讓他們思考並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要求運動員繞籃球場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3)要求運動員繞圓形大花壇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從而順勢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聊天和創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爲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輕鬆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爲教學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蔘與,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啓發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圓周長的含義。

接着,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各有什麼不同。

然後,讓學生根據電腦屏幕上的動態演示,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

最後,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後,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首先讓學生商討:怎麼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麼工具?

然後,指導他們合作測量,並鼓勵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

其次,用課件演示學生通常用的繩測法和滾動法。

最後,設疑激趣:繞動一條繫有重物的繩子形成一個虛圓,引出矛盾。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認知衝突,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思維進入新課所要解決問題的發展區,爲後繼教學埋下伏筆。

活動二: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爲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並將數據填入下表。

周長(分米)直徑(分米)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後,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看書自學後,交流彙報圓周率的含義。

5、引導學生讀、寫“π”並進一步瞭解圓周率的歷史和趣聞。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彙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爲我國古代數學家傑出成就而驕傲,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1、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如果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該怎樣求周長?

2、推導出求圓周長公式

C=πdC=2πr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和自己的夥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說出這兩題用哪個公式比較好?

設計意圖: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組練習使學生明白雖然數據相同,但計算出的答案不同,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第二層次:判斷題

(1)π=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3、第三層次:發展題

(1)求黑板上畫的圓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這組題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既要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要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梳理)

2、你是怎麼學到的?(指出這些方法還可以用到今後的學習中)

3、以你的經驗,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圓的周長的實際問題?

篇6:《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圓的周長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曲線圖形的周長。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的鋪墊,更爲下學期學習圓柱圓錐這樣的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圓的周長和直徑關係的探究過程,體驗發現――驗證――應用的學習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含義

4、教具學具:

教具:,圓形物體、圓形圖片。

學具:直徑不同的三個圓、圓形物體、線、直尺、紙條。

二、說學情

高年級學生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遷移探索發現新的知識,並能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在小組合作的學習環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積極性較高。

學生已經認識了圓,知道了圓的半徑和直徑決定圓的大小,理解了在同一個圓中直徑和半徑的關係,這些都爲學生學習圓的周長做了知識鋪墊。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本節課採用了“四環節”課堂教學法,即“學生預課――小組討論――問題展示――教師答疑”。

2、說學法:本節課是通過測量、計算、猜想、驗證、討論、自學等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設計了一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遊戲導入

採用推鐵環進教室的遊戲導入新課。問:大家玩過這個遊戲嗎?你們知道圓的周長嗎?(板書課題:圓的周長C)用手摸一摸自己帶的圓形物體。誰能從老師帶的圓形物體或圓形圖片中挑一個說說圓的周長?

師總結: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叫圓的周長。(板書:圓的周長的含義)讓學生先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初步感知周長是一週的長度,再動口說一說,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的能力。

(二)課堂預習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設計了三個預習問題:

什麼是圓周率?圓的周長公式如何推導?如何用圓的周長公式解例1?讓學生帶着問題逐字逐句通讀教材,做好筆記,以便在小組討論中有的放矢。讓學生自主探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成功的愉悅。

(三)小組討論

學生6人爲一組討論預習時各人遇到的困惑,並由一名值日生將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因爲每小組的6人都是老師精心挑選的,是優,中、學困生的有機組合。這樣兵教兵,兵學兵,解決了小組內一些問題。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優等生的引導作用,積極促進了中等生,也沒有冷落學困生。

(四)問題展示

各小組把本組未解決的問題展示出來,由其他小組幫助解答。

一組問題是:“圓周長公式如何推導?”

一組答:“因爲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是圓周率,根據被除數等於商乘除數,所以圓的周長公式是圓周率乘以直徑,又因爲直徑是半徑的二倍,所以圓的周長公式也可以是2乘以圓周率乘以半徑”(板書:公式)

另一組答:“因爲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即直徑乘以圓周率,所以圓周長公式是這樣的。”

一組問:“爲什麼在例1中,圓周率是近似數,而結果用等於號?”

(五)教師答疑

圓周率取3.14,已作爲一般的數值處理,所以今後的計算結果應該用等於號。同時把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如周長的單位是長度單位、計算圓的周長時可以不寫公式…及時的加以提醒。

探究圓周率,理解圓周率是個難點,因此在這個環節重點是答疑“什麼事圓周率?”。

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最傑出的貢獻者祖沖之。

(六)解決問題

1、判斷題

2、圓周長公式的應用

3、解決實際問題

(七)交流收穫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說板書設計

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篇7:《圓的周長》說課稿

今天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本節課的設計: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隨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並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也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今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的基礎,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的含義,並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爲直的方法進行教學。並且知道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可通過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爲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

4、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想方法。

5、教學重難點:

爲了使學生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6、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發和學法:

(一)教學中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多借助實物演示,並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獨立探討知識形成過程。

(二)本節課主要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積極參與猜想。討論。驗證,在合作與交流中分析,推理從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三)本節課圍繞教學重難點運用了多媒體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願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識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釋運用,深化知識;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這一環節主要分爲三個部分:1、激發興趣。2、認識圓的周長。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激發興趣。“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廣泛”,根據本節知識認識新概念抽象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多媒體顯示小灰驢和小花驢賽跑激趣引入,揭示課題。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不僅複習到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同時,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2、認識圓的周長。讓學生拿出圓形物體看一看,摸一摸 ,說一說圓周長指的是那部分?通過圖畫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標誌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麼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

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在揭示了圓周長概念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圓形物品,並彙報結果,再說說自己測量的方法。線繞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這就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化難爲易,便於學生的理解。

師甩動繫着繩的瓶蓋,形成一個圓,讓學生觀察,並說說自己的發現。很明顯用剛纔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這就引起了認知的衝突,也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這部分分爲四個環節:1、猜測。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1、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呢?幫助學生掌握了“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精神得到培養。

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爲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並把數據填入書中表格中。通過測量,彙報。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係,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並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

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板書。再介紹π的讀寫法。最後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闊學生的認識視野,增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國小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爲3.14。

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推導圓周長公式 C=πd 、C=2πr,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解釋運用,深化知識。

這一程序我主要從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及解決課始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在小結中,不僅關注了本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隨想

本節課設計以我校的教研主題爲導向,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按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理念,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引出學生數學思考,促進學生主動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繫,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深刻起來。

篇8:《圓的周長》說課稿

今天,我對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內容,學生是在三上冊已經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等直邊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點之一,爲下節圓的面積以及下冊圓柱表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學中受到啓發受有教育。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學習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一個高度,知識的累積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與歸納等方面的能力較強。但是思維深度不夠,個性差異較大。所以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精心操作、細心觀察、準確歸納、同時多關注個性化思維展示。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本節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認識圓周率,並通過測量與計算理解圓周率,最後討論歸納,推導園的周長公式。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2、通過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充足的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合作、操作、觀察等方面能力,從而體現教學課堂是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

3、在合作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集體力量的偉大、個性魅力的獨特,以及科學知識無窮的奧妙與吸引力。從而做到教學課堂育人的實質。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一節教學是否成功的知識基礎,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難點,突出了重點。學習圓的周長,就要先讓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然後由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再推導圓周長的公式。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圓周率的理解,重點是圓周長公式的推導,並能計算圓的周長。

五、說教學方法

要突破這個難點,突出這個重點,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去操作、去感受,讓學生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測量、計算、總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關係。所以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教師引導爲輔,學生合作實踐爲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操作去理解圓周率,再歸納推導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教學課堂就是: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這一本質。

六、說學法

由於本節知識可操作性強,而且高段學生也有較強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就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就要齊心、觀察就要細心、測量儘量準確、總結力求完整。

七、說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的一切理念與方法,都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而教學過程是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以我們設計儘量做到新穎、合理、符合學生實際。

1、組織教學

組織教學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它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所以一上課我先讓學生觀察並比較,今天的課堂有什麼不同,接着再讓學生檢查自己書和學具是否準備好,以告訴學生教學課堂必須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比較,而且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創設情景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關於圓的`知識,而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就採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課件出示:一輪滿月高掛夜空,靜靜的水面沒有一波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展開無限的想象,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間煩躁的心情得以慢慢平靜,思維回到課堂。一輪圓月讓學生想到了教學上的“圓”,從而引出新知。數學用於生活源於生活。

接着課件出示一組直邊平面圖形曲線圖形,讓學生觀察“圓”的與衆不同即複習了舊知,同時又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3、新知識探索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安排4個主要環節

(1)、認識圓的周長

周長學生已有了解,但是圓是曲線圖形,它的周長到底是什麼?在圓的什麼位置?這個概念較抽象。所以我先用課件出示:烏龜賽跑,並演示跑一圈就是圓的周長。

再讓學生摸手中的圓形紙片一週,就是圓的周長,從而得出周長的概念。

(2)、思考圓周長與什麼有關係

要突破難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認識圓周率。所以我先讓學生結合上節內容來猜想。圓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給學生一個思維空間合作的空間,爲下一個操作環節做知識與思維的輔墊。

(3)實踐操作(認識圓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實踐來驗證猜想並在驗證過程發現新的規律。本節課如果抓難點,重點也就是不攻自破。圓周率是我們祖先幾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與驗證得來的。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操作、討論、分析,學生勢在必行的,於是我安排讓學生測量周長,接着再計算,得出數據,並觀察、比較、歸納,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在測量圓周長時我安排了一個先獨立猜想,再討論,最後展示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圓的周長可以測量得到,但是測量很麻煩,而且有侷限性,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個規律能很快、很準確得到圓周長的方法,讓知識牽引着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去發揮去創新、去思考、去總結。最後在教師提供的學具下,學生通過測量與計算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然後教師課件出示:“祖沖之”,讓學生自學閱讀,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流程的重點,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

(4)、總結公式

當學生理解了圓周率,知道了圓周率實際上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一個比值,我便及時安排學生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接着便設計2道例題與3道鞏固練習,以加強對新知識鞏固和理解,最後做全堂總結,整個教學流程我把握住讓學生先觀察再體驗、先猜測、後實踐、最後總結、歸納,學生全程參與、全程體驗,完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的體現,展示了一節課關鍵詞,重點和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先板書了圓周長的概念,加強學生記意,接着板書了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式,以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加強學生的理解,最後板書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整個板書簡練、有序、重難點突出,爲學生知識積累做了一直觀的補充。

九、說教後反思

教後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一個自查,查漏補缺,然後進行總結和反思:本節課教學中,在學生的測量時教師意識重要的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測量方法否則就會導致誤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結果,另一個就是在學生通過操作計算得出圓周率後,一定要及時引導後學生仔細觀察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我了計算簡單計算是方便取近似值3.14,它實際比3.14要大。

篇9:《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爲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雖然有計算直線圖形周長的基礎,但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概念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理解圓周率的含義會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②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繫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爲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中學生的層次不同,並要求學生配備直尺、繩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據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係,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在教學中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交互運用,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實際操作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三、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我所準備的教具有直尺、圓形硬紙板、繩子、剪刀,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的學具有直尺、圓形硬紙板(大中小各一個)、繩子、剪刀。

四、課堂結構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這樣設計課堂結構:先讓學生回憶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麼?用什麼計量單位?再啓發學生說出圓周長的含義,然後組織學生通過三個活動理解圓周長的含義、認識圓周率、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接着安排練習鞏固知識並引導學生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最後進行評價,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我的設計意圖是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學生易於接受,並通過親身實踐掌握知識加深理解,隨後安排的基礎題和實踐題,及時地鞏固新知識,有利於學生形成技能。

五、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我用生動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既複習了舊知,又自然引出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歸納測量圓周長的方法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啓發學生進行觀察,然後,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最後,讓學生合作交流,用學具試一試量出圓的周長,教師引導總結測量圓周長的基本方法:繩測法和滾動法

2、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疑問一:用滾動法幫小兔出跑道的長嗎?那繩測法呢?

疑問二: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關係,那圓的周長我什麼有關係呢?

層層設疑,利用學具(大、中、小三個圓)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將課本63頁的表格填完整。圓的周長(cm)圓的直徑(cm)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通過認真觀察,學生不難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係,並且是直徑越長,周長越長。通過計算、彙報,討論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3倍多一些”。最後利用課件演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比較數據,學生就會自主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係,倍感合作探究的樂趣

3、自學圓周率,引導推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在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我順便昇華本課的教學難點,利用課件介紹圓周率,並利用匯報的形式得出本課的重、難點:圓周率的概念和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等活動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加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實三個教學目標。】

(三)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幫助小兔計算直徑是100米的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

2、第二層次:判斷題地球赤道半徑約爲6378千米,繞赤道走一圈大約是多少千米?(得數保留整數)

3、第三層次:拓展題老師想知道文峯中路那棵老槐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麼好的辦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形成一條較完整的知識鏈,同時又能把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之於生活。】

(四)歸納總結,共同提高老師問:能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答:我知道了……我學會了……

六、說板書:設計意圖:我的板書簡單明瞭,這樣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七、設計理念:課前,我用一個生動的故事貫穿始終,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爲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筆。課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習的多樣化 郭沫若曾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篇10:《圓的周長》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9頁至13頁《圓的周長》,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首先我對教材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第三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線圖形,上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爲本課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爲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前已經理解了周長的意義,掌握了關於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半徑,直徑的關係並且會畫圓,能測量出圓的直徑。這節課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前面的知識爲這節課的學習活動做好了鋪墊。但是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爲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但學生對各項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非常感興趣,老師只要充分發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他們還是樂意做課堂的主人的!

那麼,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三、說教學目標:

⒈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⒉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情感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蹟,瞭解圓周率的發展史,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取直觀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動手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培養“說”的能力。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啓發誘導法”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衝突,從而“逼着”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六、說教具和學具

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我所準備的教具是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的學具是:每個小組都準備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板、直尺、軟尺、繩子、合作記錄單等。

七、說教學流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爲5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入新課時,我先利用學生了解的圓形的特點,讓他們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在找的過程中,引入“圓形的車輪”,學生非常熟悉,趁機我讓學生大膽提問:看到圓形的車輪,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興趣高漲,趕緊問出他生活中都有得疑惑:車輪向前轉動一週能走多遠?一語激起我們這節課探索的焦點問題:車輪的周長,也就是圓的周長。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⒈自主學習,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來,摸一摸,指一指圓的周長並用自己的話說說到底什麼叫圓的周長。然後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結對學習,探究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爲例,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將你的方法與同桌交流。孩子們想到了用毛線繞一週來測量,想到了把圓在尺子上滾動一週測量,還想到了用皮尺測量等。我在學生彙報的時候,特意讓他們嘗試給自己的方法起個名字,像“繞繩法”、“滾圓法”、“軟尺法”等方法,目的是讓他們便於記憶和理解。最後啓發學生們總結這幾種方法的共同點就是“化曲爲直”,並滲透了這樣的一種思想。

學生們會測量圓了,這時,我讓同桌合作測量手中圓片的周長並記錄下來。3、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快速掄起的小球,讓學生說說用以上的方法如何測量這個圓的周長?顯然,用剛纔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爲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4、合作交流,猜測驗證發現圓周率。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圍繞導學記錄單,共同學習:

通過彙報測量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彙報,並板書一組由學生測量、計算出的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並逐一把這些商寫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書)讓學生觀察數據,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第三層次:演示課件

對於學生的發現,我並不急於表態,而是演示用“滾動法”測量圓的周長的動畫過程。進一步突出“3倍多一點。”

得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通過以上這3個層次的教學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⒋介紹圓周率

①首先介紹“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並介紹π的讀寫法。

②其次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和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③最後指導看書,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係,通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所以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爲C=πd或C=2πr(板書)。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6、實踐運用: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爲了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我安排學生解決以下3個問題。

①第1個問題:你現在能求“車輪”的周長了嗎?

②第2個問題:你能解決快速掄起的小球旋轉一週的周長嗎?

學生利用周長公式很快就解決了課前所無法解決的2個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㈢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我又安排了3道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形成熟練技能。這一程序我主要從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及解決課始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基礎練習。基礎練習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綜合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本領。通過圓周長公式的應用,使得學生內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並充分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的思想。

3、開放練習。通過有一定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的親身體驗思維的樂趣,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

1、判斷題。

(通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看圖題。

3、求半圓的周長

由於本課是“圓的周長”的第一課時,所以這3道題的安排以基礎練習爲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圓的周長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知識,使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篇11:《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一課時。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爲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着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爲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把學生分成每組4—6人的學習小組若干組,每組配備直尺、繩、數據統計表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據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係,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臺。

三、教學所需材料:圓紙片、直尺、繩(繫有小球的繩)、數據統計表、多媒體電腦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發探究。

1、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想請你們觀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祕密?(課件顯示:運動員分別繞籃球場以及圓形大花壇跑步的情景)

2、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讓他們思考並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要求運動員繞籃球場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3)要求運動員繞圓形大花壇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從而順勢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聊天和創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爲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輕鬆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爲教學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蔘與,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啓發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圓周長的含義。

接着,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各有什麼不同。

然後,讓學生根據電腦屏幕上的動態演示,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

最後,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後,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首先讓學生商討:怎麼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麼工具?

然後,指導他們合作測量,並鼓勵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

其次,用課件演示學生通常用的繩測法和滾動法。

最後,設疑激趣:繞動一條繫有重物的繩子形成一個虛圓,引出矛盾。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認知衝突,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思維進入新課所要解決問題的發展區,爲後繼教學埋下伏筆。

活動二: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爲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並將數據填入下表。

周長(分米)直徑(分米)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後,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看書自學後,交流彙報圓周率的含義。

5、引導學生讀、寫“π”並進一步瞭解圓周率的歷史和趣聞。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彙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爲我國古代數學家傑出成就而驕傲,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1、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如果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該怎樣求周長?

2、推導出求圓周長公式

C=πdC=2πr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和自己的夥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說出這兩題用哪個公式比較好?

設計意圖: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組練習使學生明白雖然數據相同,但計算出的答案不同,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第二層次:判斷題

(1)π=3.14。()(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3、第三層次:發展題

(1)求黑板上畫的圓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這組題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既要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要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梳理)

2、你是怎麼學到的?(指出這些方法還可以用到今後的學習中)

3、以你的經驗,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圓的周長的實際問題?

五: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π

圓周長公式:C=πdC=2πr

板書目的:能反映出全課內容的重、難點,形成知識網絡,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篇12:《圓的周長》的說課稿

《圓的周長》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三節。本課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爲認知基礎的,是對前面所學“圓的認識”的深化,也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本課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確立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會初步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思想目標:通過祖沖之與圓周率故事的介紹,激發學生作爲中華兒女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探究並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運用圓的周長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首先採取課件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然後利用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後運用自學輔導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和半徑的關係,從而學生提高自學水平。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小組交流,交互運用各種學習形式,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⒈多媒體課件。

⒉每個學生都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直徑爲整數的圓片,一根線條,一把直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課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驢與國王的小花驢賽跑的故事。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要求小花驢所走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麼?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觀感知,結合認知認識圓的周長。

(學生獨立實驗,用繞線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a。量一量、記一記:學生測量圓的周長、圓的直徑,然後記下數據,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較數據,揭示關係。

學生繼續實驗並算出每個圓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把商記錄下來。通過計算學生髮現:這三個圓中,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結論:所測量的其他圓的周長也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紹圓周率。

①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

②介紹π的讀寫方法。

③最後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激發學生作爲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國小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爲3。14。

④學生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爲C=π×d。

課件顯示直徑50米的圓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圖。請學生觀察思考圓的直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然後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這兩個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看看國王和阿凡提的比賽到底是不是公平。

4。課件出示:已知圓形草地的半徑25米,計算圓形草地的周長。引發學生思考,得出用半徑求周長的公式:C=2πR。

(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能使課堂信息量加大,使學生易於接受所學知識,並主動參與教學,在愉快的氣氛、交互討論中掌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效果非常好。)

5。實踐應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圓形驢欄有點鬆動了,就決定用些粗鐵絲把驢柵欄圍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請你們幫忙,計算這個半徑是4米的柵欄需用多長的鐵絲?

學生快速計算並交流:先求出圓的周長,也就是圍一週需多少鐵絲,然後再乘以3,就求出圍3圈共需用多少鐵絲。

(通過柵欄圍鐵絲的實例體現進行圓周長計算公式的實踐應用價值。)

(三)強化訓練,形成能力

課件出示必做題、選做題、拓展題。

必做題(找學困生彙報):

1.選擇填空

a.車輪滾動一週,前進的距離是求車輪的()

A.半徑B.直徑C.周長

b.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倍。

A.3.14B.πC.3

c.大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小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A.大於B.小於C.等於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d=8dm;r=5cm;d=6m;r=3dm。

選做題(找中等生彙報):

(1)汽車車輪的半徑爲0.3米,它滾動1圈前進多少米?滾動1000圈前進多少米?

(2)花壇的周長是62.8米,你能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直徑嗎?

拓展題(找優等生彙報):

從一張邊長爲6釐米的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釐米?

(課件出示必做題、選做題、拓展題,針對性強,效果好:必做題有利於學困生消化所學知識,使之學有所得;選做題有利於學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題有利於優等生思維的拓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四)總結提高,指導實踐

學生彙報本節課的收穫。(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所學知識、學習方法及獲得的情感體驗。)

四、點評

這節課,教師通過數學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整合,使課堂信息量加大,教學過程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在教學中,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教學效率。

篇13:《圓的周長》的說課稿

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π

圓周長公式:C=πdC=2πr

板書目的:能反映出全課內容的重、難點,形成知識網絡,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

篇14:人教版圓的周長說課稿

人教版圓的周長說課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的。由於圓的周長有別於其它線段圖形的周長,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得出,體會“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從生活實際入手,利用學生掌握的有關圓的知識,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爲下節課學習圓的面積和後續相關內容的學習奠定知識和方法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第一部分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繫。前期的學習和認識都爲學生學習研究“圓的周長”奠定了良好的知識、方法基礎和鋪墊。“圓的周長”教學部分,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啓發性和探索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交流、思考來探究,逐步導出和掌握計算公式。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半徑的關係,驗證猜測等過程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三、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和技能: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過程和方法: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公式的探討,培養學生的觀察、猜測、比較、分析、綜合和主動研究、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想方法,滲透“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學生實驗報告表。

學生:圓片、直尺、線繩、計算器、練習紙。

四、學法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在初步感知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時候,我準備讓學生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去思索,自己去發現,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在驗證結論時,我準備讓學生採用“操作法”和“合作學習”的方法,採用操作法是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並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啓發,發現多種方法,找到最佳方案,有效突破難點。

五、教法分析

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執教本節課時,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談話法。這一方法應用在課堂的導入部分,這樣有利於形成寬鬆的學習氛圍,並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直觀演示法。一是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圓周長的含義,突出重點 ;二是有利於強化知識,幫助學生有效驗證圓的周長與圓周率的關係,爲今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閱讀法。本節課共有兩次閱讀,第一次閱讀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旨在提高他們邊閱讀邊思考的能力;第二次閱讀爲了檢驗學習的效果,也可以藉此查缺補漏。

六、教學設計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有效的數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和已有數學知識經驗之上。本着此理念,在課堂開始的部分,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兩隻小狗比賽的生活情境,並邊談話邊導入。如:“有沒有興趣”,“你有什麼看法”。隨着學生的回答,我告訴他們,這節課與周長有關,這樣就較自然的導入新課。隨着問題的深入,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出現了,這也就爲下面的學習提供了契機。我認爲,這樣設計的好處,一是親切自然,二是有利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我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就是本着這一理念來設計的。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初步感知圓周長的相關知識;並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有效思考習慣,也爲下面的學習找準方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最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的環節。我先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測出圓片的周長,課件的演示很好的彌補了同學們方法中的不足,並進一步體會了“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由於這兩種方法具有侷限性,我接下來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左右,並再次通過課件直觀演示,讓學生清晰的看到:不管圓多大多小,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由此,在學生自主與合作的兩種學習方式的幫助下,他們有效建構了關於圓周率的知識體系;接下來的關於圓周率知識的補充,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研究的嚴謹性。

3、應用知識、鞏固知識。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應用,檢驗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情況,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本節課,我精心準備了一組練習題。有口頭列式、利用公式計算、靈活應用公式、驗證結論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用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如第一組練習的目的是爲了鞏固學生對於公式的理解;第二組練習的目的是爲了檢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主要練習算法靈活性;第三組練習的目的是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靈活應用;驗證結論是爲了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也是爲了培養他們自覺運用知識的意識。

4、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回顧這節課所學知識之後,出示第二次比賽的題目,作爲本節知識的拓展。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博大,進一步激發他們研究數學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化曲爲直”

圓周率:圓的周長÷直徑=π≈3.14

C=πd

C=2πr

篇15:《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節,圓的周長這一節的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爲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說目標

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確立瞭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圓周率意義,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說重點和難點

根據以上擬定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本節課研究的教學重點應是理解並掌握 圓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確定爲對圓周率的認識和如何測量圓的周長。

四、說教具和學具

教具和學具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工具和橋樑,課前準備合適的教具也關係到了一節課的成敗與否。因此,這節課,課前師生共同準備好:課件、直尺、小皮尺、圓盒蓋、圓紙片、圓形小鏡等圓形物體、繩(繫有口袋的繩)、實驗報告單等教具和學具。

五、說教法與學法

爲了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本節課我運用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發現規律――推導應用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系列活動,去探究新知。讓學生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使學生既學到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數學技能。”

六、說教學流程:

依據教材內容和課件設計,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我製作了符合本課教學導入所需的課件:兩隻米老鼠賽跑,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件顯示:有一天,米老鼠小藍和小黃在草地上用同樣的速度跑步,小黃是沿着正方形路線跑,小藍沿着圓形路線跑。正方形的邊長是5米,圓的直也是5米。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它們跑步的路線,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⑴、米老鼠小黃是沿着正方形路線跑的,實際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麼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他們會這樣回答:米老鼠小黃是沿着正方形路線跑的,實際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是它邊長的4倍,也就是C=4a。 (2)、米老鼠小藍呢?他是沿圓形路線跑的,實際就是求圓的周長,怎麼求呢?這也是本節課要研究的教學內容(3)米老鼠小黃爲什麼跑的時間長些呢?各位同學,你們能幫幫他們嗎?下面,讓我們帶着這兩個問題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好嗎?利用問題設下認知障礙,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引導探索,探究新知

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標誌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因此,我設計了活動1:認識圓的周長。先讓學生摸一摸手中圓片的周長,通過學生動手摸,初步感知領悟圓周長是一條封閉的曲線。再借助課件動態演示圓的周長,讓學生直觀理解,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這樣,手眼的並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後,引導學生用語言敘述什麼是圓周長,使學生的認知觀念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爲了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的作用,設計了活動2:測量圓的周長。我先利用課件演示用滾動法、繩繞法來量出圓的周長,同時指導操作要點,滲透“化曲爲直”的思想。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用這兩種方法量出圓盒蓋、圓紙片的周長,在充分認識圓周長的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當學生沉浸在獲取知識的喜悅中時,我又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我們在電視武打片中經常能看到流星錘,一舞動就會形成一個圓,如何求它的周長呢?很明顯用剛纔的線繞法、滾動法都無法測量,用“化曲爲直”思想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產生了矛盾,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怎麼辦?巧妙地設置懸念,使學生重新意識到測量圓的周長還有其它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俗話說: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就在學生的'認知發生衝突時,設計了活動3: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利用課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三個圓,讓學生猜一猜A。三個圓誰的周長長?B。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呢?通過認真觀察,學生不難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係,並且是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爲了探究“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究竟有着怎樣的關係”,分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實驗報告單。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計算、彙報,總結髮現“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3倍多一些”。同時,爲了驗證學生的發現是正確的,我利用課件演示10cm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係,比較數據,學生就會自主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係,倍感合作探究的樂趣。

在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我順便昇華本課的教學難點,介紹圓周率: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比值是個固定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同時介紹,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國小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爲3。14。從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師生共同討論推導出:圓周長公式 C=πd 或 C=2πr通過這一步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讓學生獲得“再創造”的成功體驗。利用課件簡介祖沖之的突出貢獻和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此環節的創設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積極性。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計算圓的周長也有了理論上的依據,C=∏d或C=2∏r。學生應用新知安排是這樣的:

1、課件出示判斷題,通過判斷,來強化圓周率概念,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解決問題2:“爲什麼米老鼠小黃跑的時間長些呢”?解決問題3:流星錘舞動形成的圓的周長是多少?(繩子長大約40cm,相等於圓的半徑,錘子長忽略不計,以手爲圓心)師生共同完成以上習題,這樣巧妙設計,幫助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技能,強化重難點。既是鞏固運用,又是前有設問,後有解答,讓學生體驗自我成就感。

2、自學例題。

3、鞏固練習,利用課件出示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進一步加深對圓的周長的認識與應用。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這節課自己的表現怎麼樣?引導學生做一次這樣的歸納總結,會使學生對求圓的周長有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同時,爲了更好的拓展本課所學得知識:又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學習了圓的周長計算,又多了一項解決問題的本領。下面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後思考,下節課我們再交流。課件出示:“神七飛天”的偉大壯舉。師介紹:2008年9月25日是全國人民爲之驕傲的日子,因爲航天英雄翟志剛駕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於25日晚在中國西北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共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繞地球飛行45圈。你們能計算出神州七號繞地球行了多少千米?通過這一開放性的題目的創設,讓學生的親身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七、教學效果預測

根據以上的教學設計,我預測教學效果如下:

1、本課注重了學生參與探究活動並結合課件的應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高漲,教學目標會得到充分的落實。

2、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可能會耽誤時間,這要求教師注意把握節奏,加強個別指導。

篇16:六年級《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和學習了圓的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學好這節課,既豐富了學生對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又爲第二課時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課中所探究出的圓周率也是學習圓的面積的必需知識。

對於學生來說,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不像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容易得出,爲此,教材在編寫上更加註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作了一些靈活的調整,把周長不同圓形笑臉的貫穿整個課堂,既作爲獎品,又作爲學具供學生學習圓的周長。

依據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經歷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的探究過程,進一步建立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評價目標: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三、說教學重、難點

圓的周長的計算,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及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計算能力,因此,我大膽放手,採用設疑激趣法、操作發現法、引經據典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億,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爲此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觀察發現法。讓學生在繞一繞、量一量、算一算、議一議、看一看中自主得出新知。

五、說教具和學具

而幾個周長不同的圓形笑臉,圓形紙板、尺子,軟尺,絲帶和計算器是本節課的教具和學具

六、說教學過程。

(一)實物激趣,導入新課

我會問:同學們,看,這是什麼?笑臉!

如果老師把它反過來,是我們學習過的一個平面圖形,叫圓形!

那孩子們,你都知道圓形的哪些知識?(同學們會說出圓形的一些基本知識)

這時候我因勢利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請同學們各自指指自己的圓形紙板的周長在哪?並問學生:那到底什麼叫圓的周長?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叫圓的周長。(並板書)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圓的周長,那圓的周長的長短和什麼有關係呢?並用演示。驗證圓的半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也就是圓的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二)動手操作,探索比值

1、操作階段

(1)給出工具測量。那如果老師給你一些工具,絲帶、尺子、軟尺,你能用這些工具想辦法測量出你手中圓形紙板的周長嗎?(我把探索的空間充分交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在探索之後,讓學生彙報是怎樣測量圓的周長的。孩子們會說出多種方法。我及時點評:孩子們,你們的方法真有創意!老師獎勵你們每組一個圓形笑臉。

(設計意圖:一是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二是將圓形笑臉作爲後面發現周長和直徑關係的學具。)並說明剛纔這些方法都是把曲線轉化爲直線。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方法,叫“化曲爲直”。(並板書)

(2)繼續設疑。我接着提出問題:如果圓形較大時,怎樣求周長?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

讓我們回憶一下,在學習正方形的周長時,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四倍,那圓的周長和直徑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倍數關係呢?(板書: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也可以說成周長與直徑的比值。c/d=)

(3)探究比值。請大家把老師給你們的笑臉反過來,用學具袋裏的學具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和直徑,並計算出它的比值。並把結果填在記錄單上。活動之前,我讓學生認真看活動要求。

(設計意圖:真正實現小組合作的價值,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彙報比較階段:在學生充分地探索後,我讓鄰近的小組先比較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一列,是接近還是相差很遠。(因爲我發給每組的圓形笑臉的周長不同,這樣做是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初步認識到時圓的周長不同,直徑也不同,但兩者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然後讓全班每一個小組都彙報,觀察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這一列,都是哪兩個整數之間。(再次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全班第一小組的圓的周長不同,圓的直徑也不同,但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

3、延伸深化理解階段

介紹劉徽和祖沖之的偉大成就

這時候我着重強調:在計算中,雖然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它們不可能全部參與計算,所以我們只取兩位小數3、14參與計算。(板書着重號標出3、14)

(三)練習鞏固 加深理解

1、說一說。要計算出圓的周長,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分別用什麼公式。

2、判一判。

3、算一算。

(1)給出黑板上圓的直徑,算出圓的周長。

(2)圓形花壇的周長。

(四)全課小結,自評互評。

設計意圖:這張評價表既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瞭解,也是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合作精神的評價。

七、說板書

篇17:數學《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62—63頁。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通過圓的周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並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圓周長的知識在幾何初步教學中是很重要的。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在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髮現、總結和運用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爲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對有關資料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學生以合作實踐,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圓周率的含義。

關鍵: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具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

爲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運用啓發式的教學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爲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巧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在學習探索圓的'周長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滾動法”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爲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3)小組合作、實驗發現法。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我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教法爲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鑑於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動手操作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爲5大環節。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裏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麼,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着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麼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㈡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然後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麼線?學生回答“曲線”(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學生回答“圓的周長”(板書),最後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週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並演示“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着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並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纔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爲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篇18:《圓的周長》國小數學說課稿

《圓的周長》國小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62—63頁。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通過圓的周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並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圓周長的知識在幾何初步教學中是很重要的。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在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髮現、總結和運用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爲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對有關資料的瞭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學生以合作實踐,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圓周率的含義。

關鍵: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具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

爲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運用啓發式的教學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爲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在學習探索圓的周長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滾動法”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爲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3)小組合作、實驗發現法。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我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教法爲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鑑於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 動手操作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爲5大環節。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裏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麼,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着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麼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㈡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然後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麼線?學生回答“曲線” (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學生回答“圓的周長” (板書),最後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爲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週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並演示 “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着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並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纔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爲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篇19: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62頁至64頁的《圓的周長》。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研究幾何圖形的教學內容。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驗證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爲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前,多數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圓周率已經有所瞭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怎樣讓學生驗證並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是個難點。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驗證並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二)能力目標:通過測量、驗證、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爲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介紹圓周率的歷史材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通過測量、計算、驗證圓周長和直徑的關係,理解並掌握圓周長計算方法。

難點:驗證並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驗記錄表。

學具準備:圓形物品、光盤、圓形紙片、畫有一個圓的白紙、直尺、繩子、計算器。

五、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和啓發教學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法上,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課教學中,我給學生創造自由寬闊的空間。

(1)、自主探究法,通過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入新課時我利用課件顯示小黃狗和小灰狗比賽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線跑,小黃狗沿着圓形路線跑,結果小黃狗獲勝。小灰狗看到小黃狗得了第一名,心理很不服氣,它說這樣的比賽不公平,同學們,你們認爲這樣的比賽公平嗎?同學們一定會爭先恐後地說出自己的發現,接着引導學生觀察:小灰狗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那小黃狗跑的路程呢?實際是求圓的什麼呢?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板書: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不僅複習到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同時,進行知識遷移,感知到圓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激發學生的興趣。】

2、感悟圓的周長

每個同學桌上都有硬幣、圓環、筆筒、易拉罐等物品,找出一個圓形來,摸一摸、指一指圓的周長並用自己的話說說到底什麼叫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學生結合實物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使學生較爲牢固地掌握圓周長的概念】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測量圓的周長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我爲學生準備了學具袋,光盤(每組光盤一樣)、圓形紙片(每組大小不一)、畫有一個圓的白紙(圓的周長一樣)、直尺、繩子。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想辦法求得所備三個圓的周長。這裏提供三種不同的圓讓學生測量周長,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求圓的周長。光盤圓的周長,學生可能會用“繞繩法”和“滾動法”求得向學生滲透“化曲爲直”;圓形紙片的周長,可用把圓形紙片對摺量出其1/4(或1/8,或1/16,……)是多少的方法求得(分得越細,所得的結果越接近)。而長方形紙上所畫圓的周長,因爲對於它實際操作較爲困難,以求引起學生進一步思考――是否可用計算的方法求得它的周長。

【設計意圖:以小組學習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去探求圓的周長,目的是體現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教學思想,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對於這三種不同的方法,我們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讓學生的思維不停留在同一個層面上,讓每個學生“探究”的能力,都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2、驗證並理解圓周率

活動二:驗證並理解圓周率

通過一些相關資料的瞭解以及在我們學校六年級9個班進行的調查,關於圓周率有多數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在教學前就已經有所認識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也有少數學生有所瞭解。所以我直接問學生你打算怎麼計算這個圓的周長呢?你都瞭解哪些有關圓周率的知識?學生可能會說出我準備用圓的直徑乘圓周率算出這個圓的周長,你都瞭解哪些有關圓周率的知識?學生可能會說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π≈3.14。此時老師對學生課外知識瞭解提出表揚。接着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填寫下表然後進行全班交流。

(1)、量出光盤和圓形紙片的周長和直徑並填表

測量

對象圓的周長

(釐米)圓的直徑

(釐米)周長÷直徑

(保留兩位小數)

光盤

圓形紙片

(2)、彙報

表一:光盤

序號12345

周長(釐米)

直徑(釐米)1211.7121212

周長÷直徑

表二:圓形紙片

序號12345

周長(釐米)1419.52038.531.4

直徑(釐米)4.56.261210

周長÷直徑3。

觀察表一,你發現了什麼?把表一和表二放在一起比較,你又有什麼發現?通過觀察、比較同一種光盤的不同數據,學生感悟到在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時取的是近似值,這是商不一樣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測量時有誤差。有了這樣的活動經驗,學生由簡單的類比就可以想到其他圓形實物的數據肯定也有誤差。然後,再讓學生觀察這一系列商的特點,便會發現商雖然多數不一樣,但是彼此相差很少。在推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全面而理性地思考:如果沒有誤差的因素,圓的周長除以直徑得到的商應該是一樣的,從而深刻地理解、體驗圓周率是個固定的數。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切實體會誤差,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誤差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巧妙地利用實驗的誤差“變錯爲寶”深刻理解了圓周率的固定不變是“理想化”的結果,思維得以建構與提升】

3、介紹圓周率的研究史

課件出示:

幾千年以來,無數著名的數學家對圓周率π的研究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你知道嗎?我國數學家在計算圓周率方面取得過傑出成就。

約2000年前,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這項偉大成就比歐洲數學家的計算結果至少要早1000年。現在人們已經能用計算機算出小數點後面上億位。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彙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爲我國古代數學家傑出成就而驕傲,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通過對圓周率的驗證與每組展示的結果,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提煉出圓周長公式,並用字母表示爲C=πd(板書)再根據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推導出C=2πr(板書)

現在你能計算出我們紙上圓形的周長嗎?已知圓的半徑是3釐米。學生計算並彙報【設計意圖: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5、自主學習例1

因爲學生已經推倒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所以例1的學習我放手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課件出示例1:

孩子們請你和自己的小夥伴一起解答例1,並說說你的思考過程。學生自主解決教師巡視,然後找學生板演並講一講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我是計算小能手

d=5cm,c=?r=14dm,c=?C=94.2m,r=?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今天所學的新知識。】

2、我是小法官

(1)π=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

(3)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4)半徑相等的兩個圓的周長也相等。()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3、我是小裁判

小黃狗和小灰狗比賽跑,小灰狗沿着正方形路線跑,小黃狗沿着圓形路線跑,結果小黃狗獲勝。你們認爲這樣的比賽公平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解決課開始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

4、生活中的數學

(1)、一隻掛鐘的分針長20釐米,經過30分鐘,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數釐米?經過45分鐘呢?

(2)、一塊美麗的半圓形地墊,它的直邊長80釐米,它一週的長度是多少?

【設計意圖:將基礎知識進行拓展提高應用能力,讓學生有思維的發展空間,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麼?

2、你是怎麼學到的?

3、以你的經驗,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圓的周長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這樣用談話的方式進行總結,不僅對所學知識進行了總結、梳理,還體現了對學法的指導,增強了情感體驗。】

七、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周率π≈314例1:

C=πd

C=2πr

篇20:數學六年級上冊《圓周長》說課稿

數學六年級上冊《圓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三節。本課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爲認知基礎的,是對前面所學“圓的認識”的深化,也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本課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確立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會初步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思想目標:通過祖沖之與圓周率故事的介紹,激發學生作爲中華兒女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探究並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運用圓的周長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首先採取課件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然後利用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後運用自學輔導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和半徑的關係,從而學生提高自學水平。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小組交流,交互運用各種學習形式,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⒈多媒體課件。

⒉每個學生都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直徑爲整數的圓片,一根線條,一把直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課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驢與國王的小花驢賽跑的故事。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要求小花驢所走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麼?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觀感知,結合認知認識圓的周長。

(學生獨立實驗,用繞線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a.量一量、記一記:學生測量圓的周長、圓的直徑,然後記下數據,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較數據,揭示關係。

學生繼續實驗並算出每個圓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把商記錄下來。通過計算學生髮現:這三個圓中,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結論:所測量的其他圓的周長也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紹圓周率。

①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爲圓周率。用式子表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

②介紹π的讀寫方法。

③最後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激發學生作爲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國小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爲3.14。

④學生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爲C=π×d。

課件顯示直徑50米的圓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圖。請學生觀察思考圓的直徑和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然後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這兩個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看看國王和阿凡提的比賽到底是不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