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美術說課稿(精選5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2篇《美術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美術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美術說課稿(精選52篇)

篇一: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石頭魚》是一節自編課,同時也是去年設計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續。我準備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一、學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標預設;四、材料準備;五、教學流程;六、教法學法;七,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

我校位於沙河邊,沙河現在很美麗,學生大多數都喜歡在沙河邊玩耍,對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們是沙河的一員,那麼孩子們能不能在讓我們的沙河更美麗更熱鬧呢?爲我們沙河的娃娃創造自己的理想中美麗的和諧的沙河呢?在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爲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髮展爲本,使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設計石頭魚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發揚團結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沙河的關注和熱愛,以體現新課程標準,我順應去年自編的沙河文化系列編了了這節課作爲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

在本節內容中通過用隨處可見的卵石製作石頭魚,激發孩子們作爲沙河的一員,隨時爲沙河的美麗動腦筋,並能用豐富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及團結合作的培訓,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在合作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在充分利用卵石製作石頭魚中加強環保意識。同時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有助於學生成爲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評價能力。通過學習使孩子們瞭解沙河關注沙河。基於我設計這節課的目的,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爲:

三、目標預設:

1.通過探索用卵石自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石頭魚,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創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養學生生活情感,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3.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實際創造潛能。

四、材料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卵石.水粉

五、教學流程圖:

主要通過5個環節進行:

(一)、激趣導課。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們對沙河產生關注

(二)、質疑探究。觀察分析卵石,小結出要關注身邊事物學會巧妙利用材料創作或再創造,培養小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學生分組在實踐中體驗自己做主並通過設計石頭魚,一起努力把沙河變得更加熱鬧的樂趣,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小組團結合作能力,激發創作潛力和學習激情。

(四)、欣賞評析別人和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美的感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擴展思維激發繼續探索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六、學法、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啓發——引導法”,圍繞小組合作展開學習,通過了對原材料的分析,工藝設計的構思,改變傳統的師生的教學方式,瞭解本校學生情況,聯繫實際生活,立足於新課程標準,把“感知”“欣賞”“創造或再創造”爲前提,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並把合作和探索想結合,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精神。無論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序中去。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激趣導課---質疑探究---嘗試創造---體驗成功----小結拓展,積極創設一種寬鬆的自由的情景,使學生對卵石工藝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併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製作慾望,緊接着展示製作技法與過程,然後引發其展開聯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動手製作石頭魚,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維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發展了其個性,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供創造性教學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美的韻律,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民主的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並自覺的探究製作技能技巧,對卵石工藝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感性認識,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眼,腦,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鍛鍊與培養,而且背景色彩營造的意境給學生提供很好的視覺效果,既培養了學生審美和創新意識,又增強了學生對工藝設計學習的興趣。總體來說,學生對於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學習過程中始終表現很積極很投入,對於在石頭上創作掌握的比較好,只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的原因,學生的經驗不足,底稿畫的不錯,在填色時有學生沒有把握好水分,導致魚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幾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體驗,得到了收穫,得到了快樂。

【【精品】美術說課稿錦集五篇】

篇二:美術說課稿

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的是浙美版第七冊第4課《戲曲人物》。根據說課的要求,我將從下面五大板塊進行今天的說課。

首先我來說說第一個板塊:對教材的理解。

我國的戲曲藝術品種繁多,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最富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戲曲遍及全國每一個城市,涉及到每一個民族,劇種有三百多種,劇目數以萬計。本課是從拓寬學生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國愛家鄉的情感角度來設置的,這是一個具有濃郁民間文化藝術特色的課題。現在的學生對於流行歌曲興趣濃厚,但對於戲曲卻是非常的陌生。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作爲華夏子孫,應深刻認識祖先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熱愛並宏揚祖國的戲曲藝術。所以本節課要培養學生對戲曲的瞭解和熱愛,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感情,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走進文本,我發現它是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美術課,通過欣賞、認識,引導學生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戲曲人物神態和動作,拓展他們的學習空間,豐富他們的觀察、記憶和想象力,培養表現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關於戲曲的知識是本課的.新知識,水墨畫學生在第六冊《我愛大熊貓》那課雖已接觸過,但由於平時學生很少運用水墨畫去作畫,因此技法的指導還很有必要的。

基於以上的解讀,根據教材特點,結合我們農村四年級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安排爲一課時完成。根據新課標對國小美術教學提出的“既重知識與技能,又重過程與方法,更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主張合作與探究”等方面的要求,並且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爲本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

1.通過收集資料和欣賞戲曲表演等活動,瞭解中國戲曲的藝術特色及戲曲人物的表演特徵。

2.運用水墨畫的基本技法表現學生喜愛的戲曲人物。

3.通過欣賞和表現戲曲人物,讓學生感受戲曲的魅力,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我認爲最能體現課題目標的部分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抓住重點就能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嘗試用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戲曲人物的動作、神態。

難點確定爲:對戲曲人物神情、動作的主要特徵的把握與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現。

下面,我來說說第二大板塊:教學策略。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美術課標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本堂課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多媒體輔助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錄像、音樂等傳統媒體;在學生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播放京劇的磁帶錄音,渲染氣氛,讓學生在學習戲曲人物創作的同時,瞭解戲曲。

2、自主探究學習法 :

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的欣賞,在自主參與、體驗、討論、交流的活動中,讓學生既學習了運用水墨形式表現戲曲人物的方法,又加深了對戲曲內容的理解。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運用了示範教學法、合作交流發、啓發法、練習法、評價激勵法等等方法進行教學。

第三大板塊是說說教學準備: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課能否順利地實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課前準備十分重要。在這節課前學生要收集戲曲人物圖片、戲曲人物有關故事等資料;準備水墨畫的相應工具。 而我要準備的是課件,水墨畫工具。

接下來,我來說說第四大板塊:教學程序。我分爲6個環節來說明。

第一個環節:遊戲激趣,觸碰戲劇。

隨着一陣激昂的鑼鼓聲,老師手持一根製作的馬鞭,踱着方步走進學生的視線。這樣,在一片濃濃的京劇味中,我們的美術課拉開了帷幕。這個開場,通過聽覺、視覺的雙重刺激,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課程主題上,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關於戲劇的最初知識。使學生先感受到濃郁的傳統藝術氛圍,並開始揣測本課的上課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比如,戲劇的伴奏形式,馬鞭等道具的含義,戲劇演員表演時身段的特點等。我會設計以下幾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是怎麼來的嗎?(聰明的學生會說是騎馬,這樣道具的含義就能拋給學生去討論去學習了。)

你覺得老師走進來這架勢如何?有沒有興趣也來騎騎馬?(寓教於樂,還能展現學生的能力)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戲劇的知識呢?(學生根據小組蒐集的資料進行交流,給學生展現的空間,並相機把我們身邊的戲劇形式介紹以下,滲透愛祖國,愛家鄉,愛傳統文化的教育)

第二個環節:欣賞探究,走進戲劇

有了第一個環節的鋪墊,第二個環節就能比較順利地開展了。多媒體在這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會播放經典的段子給學生欣賞,比如《三岔口》、《鬧天宮》,在欣賞前,用激情的語言講述這兩齣戲的精妙之處,讓學生有目的地觀看。學生在欣賞時讓學生從視聽上感受戲曲的一些形式美,結合學生平常對戲曲的瞭解,讓學生討論,分析出戲曲人物的獨特美,包括化妝、服飾、道具、動作造型等,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創作慾望。

篇三:美術說課稿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一)說 教 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啓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 學 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篇四:美術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布條,毛線、廢紙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廢舊材料,本活動以故事情境導入,利用這些廢舊材料與頭髮之間的物態相似性發散思維,採用教師講解示範與幼兒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幼兒嘗試製作各種美麗的假髮,從而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創意元素,體驗廢物利用的成功感。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布條、舊磁帶、毛線等各種廢舊材料,在浴帽上製作自己喜歡的假髮。

2、體驗利用廢物進行手工製作的樂趣和成功感。

三、重難點:

重點:能均勻、密集地將磁帶,毛線、紙條等貼在浴帽上做成假髮。

難點:發散思維,設計出不同的假髮髮型。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製作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我運用故事情節導入,充分調動幼兒的製作興趣。

2、欣賞自制假髮,瞭解製作材料和基本方法。

我出示了兩個假髮,分別是用綵帶和磁帶另種材料做的。其中彩帶是幼兒平時接觸過的材料,磁帶是他們平時沒接觸過的材料。意圖激發幼兒運用多種材料製作的慾望。同時,兩個假髮在髮型上頁有所區別,一個是長卷發,一個是短捲髮。引導幼兒創造出不同的髮型。

3、欣賞髮型圖片,探索討論各款假髮的製作方法。

我提供的圖片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幾種髮型。重點在於幫助幼兒分析各種髮型不同的方向性,以及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的髮型可以用什麼材料去表現。

4、幼兒製作假髮,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操作的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期間也有一些幼兒遇到了困難。比如,浴帽是軟的,所以不好掌握方向性。還有有些幼兒選擇了磁帶,用雙面膠不太好粘,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等等。

5、假髮秀。

最後我選擇了一段歡快的音樂,帶領幼兒集體跳舞秀假髮,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充分讓幼兒體驗製作帶來的成就感。

五、不足。

活動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

1、材料的交代方面不夠細緻,以至於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知道該用什麼替代品。

2、浴帽太軟了,幼兒不能準確把握方向性,要是能找個東西支撐一下會好一些。

篇五:美術說課稿

設計意圖:

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審美情感的培養的自我表達神創造的滿足。此次的指紋畫活動作爲藝術領域中美術活動的一種創作方式,需要幼兒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用指紋印畫、添畫來完成。大班幼兒的想象繪畫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們喜歡自己來創作畫面,並運用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自己對美的感受。在指紋畫活動中,教師針對幼兒的能力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使幼兒體驗創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學會指紋印畫,並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於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畫紙,印泥(水彩顏料),水彩筆,油畫棒,溼巾等。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做“手指遊戲”。讓幼兒說說平時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 事?

二、老師引導幼兒掌握繪畫的方法。

1、老師:小朋友,你們平時是用什麼來做畫的。

2、認識印泥。

3、老師用大拇指在紙上印一個手印,讓幼兒說說他是什麼形狀。

4、讓幼兒思考:根據這個形狀你能做個什麼圖案。

5、請一個幼兒上來根據自己說的圖案用筆把它給畫出來。

6、老師請不同的幼兒上黑板來自己用手指印一個圖形,在根據自己所印圖形來添畫。 7、老師用不同的兩個或三個手指印不同的圖形,讓幼兒看到這些形狀又能添畫出什麼圖案。

三、老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

老師:這幅畫是畫的是什麼?我們用手指畫的哪一部分?是由幾個圓組成 的? 老師以故事來講解其中的一幅範畫。

四、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大膽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觀察幼兒,及時 給予適宜的指導幫助。

1、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來畫一幅指紋畫,你想畫什麼?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幼兒獨立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幫助。

3、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及時評價幼兒的作品,給予積極的鼓勵。

篇六:美術說課稿

教材解讀:

《小扇子》一課是人美版國小二年級美術第三冊第十四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扇子各異的形象,魅力的圖案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選材等製作過程可以充分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教學中強調知識技能在美化學生生活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以現實生活中形象多變的扇子爲基礎,使學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製作出漂亮的扇子,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製作出形象各異,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來達到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好生活,提高學生手工製作的技能及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國小美術課程標準》第二段內容標準設計領域,嘗試使用不同工具,材料或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教學活動建議以觀察和觸摸各種實物進行感官體驗,並做簡單的組合造型,本課用動畫片引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記憶中扇子的各種形象,並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出來使學生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歷史,種類,以及不同材料的扇子等。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波可愛,思維獨特,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本課以現實生活中形象多變的扇子爲題材,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獨創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信,大膽,自由的通過美術形式表達想法和情感。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簡單瞭解有關扇子的文化、種類及欣賞價值,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嘗試用多種材料來製作形狀各異,圖案不同的小扇子。

2.隱性內容與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能力目標:能用各種不同的製作方法,製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異美觀的小扇子,作品體現出實用性,觀賞性。 情感目標:在學習和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種類及欣賞價值中激發學生的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習材料: 初步瞭解扇子的文化,學習小扇子的設計與製作。 小扇子的構思設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設計一把外形各異,圖案新穎美觀的小扇子。

課件、具有典型特徵的扇子實物、彩筆、各種卡紙、彩紙,膠棒等。 講授新課:

1.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不過動畫片不是無條件送給同學們的,一會老師有很多的問

題要同學們多動腦踊躍回答問題,同學們做的到嗎?(播放動畫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滅火焰山的片段)。2說說孫悟空大滅火焰山使用的是什麼扇子,誰能說說芭蕉扇的外形有什麼特點。3生活中你還見過或使用過什麼形狀的扇子。4今天老師就要帶領同學們認識更多的有特色的扇子,讓我們一起去學習第十四課《小扇子》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片引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講授新課:

1.要想對扇子有更多的瞭解,老師現在就帶領同學們去扇子博物館參觀,那裏會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參觀之前發給各小組同學幾個寫有問題的紙條,希望同學們認真觀察,認真聽講解,一會將你找到的答案分享給同學們。

2播放小扇子課件(學生行賞,教師講解)我國是扇子的發源地,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烈日下勞作便隨手摘些樹葉片進行簡單扎綁用來扇風取涼,這就是扇子的起源,我國的扇子有實物圖片記載的是遠在3000年至4000年前的商代,那時的扇子看起來有些像現代的雨傘,用於貴族高官出行時遮日避陽使用,多捆綁於馬車後座上,或者是隨從撐打給主人。這種扇子被稱爲扇汗。

3出示馬王堆時期出土的漢代長柄扇圖片,這個扇子圖片顯示的扇子看起來有些像現代的菜刀,但它已經相對於商代的扇子在外形和使用功能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革。這是有實物可以考證的資料。

4商代後期“扇汗”演變爲長柄的大扇,被稱爲障扇,這種扇子多用於皇族使用作用於皇族高官出行時儀仗隊裝飾使用。其實扇子發展至今扇子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家族,但歸結起來就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屏扇,一類是後面我們將要看到的摺扇,這種長柄扇也屬於屏扇家族中的一員。 5西漢以後扇子用於取涼使用,多由於名門貴族,這時期的扇子以羽扇居多,多用於禽雉飛鳥的翎毛製作而成,稀少而又貴重。

6東漢後期扇子廣泛使用,十分發達,這時期扇子的形狀也大有改觀,這樣圓圓的形如圓月的扇子叫做團扇,後將

形如葵花,方圓,梅花,六角,葵花等形狀的扇子都統稱爲團扇。團扇在東漢時期更是一些閨門名媛手中的最愛,有如畫中所示。

7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這種攜帶方便的摺扇,同時扇面文化也大放異彩,這時期最盛行的便是我們國家傳統的中國畫表現方法,集詩,書,畫 ,印於一體的完美結合,許多書法家,畫家都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摺扇上。使扇面藝術更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8扇子發展至今它的材料使用和形狀已經異常豐富了,我們常用到的有草編扇子,塑料扇子,布藝扇子,竹扇子,檀香木扇子等等,不勝枚舉。

9欣賞了這麼多的扇子誰來說說扇子有那幾部分結構組成(教師歸納總結扇子分爲扇面,扇柄,扇墜和扇架)

10.我們都知道扇子是用來扇風納涼使用的除此之外誰知道扇子還有什麼用途。(教師總結扇子還可以用作裝飾品和收藏品,同時還可以用來配合文藝表演和影視劇中人物形象手中的飾物等等)

設計意圖:本過程的講解避免了刻板的講解傳統文化總是容易使孩子喪失興趣的弊端。通過新穎的多媒體可以化解這一矛盾,保持興趣,聯繫到生活實際學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

11.欣賞各種扇子圖片及學生作品,觀察、分析、扇子有什麼特點。你喜歡哪把扇子,爲什麼? ①材料(塑料、絹布、羽毛等)。

②外形(多種多樣,主要由扇面、扇柄組成)。 ③圖案(風景、卡通圖案、動物、文什麼字等)。 ④色彩(鮮豔、諧調)。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通過回憶與觀察,讓學生感受到扇子材質與表現形態上的豐富多樣。

12.扇子博物館參觀完了,現在請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請各小組選派一名成員將小組的問題讀一下並把答案分享給全班同學。(問題1:扇子總體可以分爲哪兩大類。問題2:扇子由那幾部分結構組成。問題三:扇子的製作材料都有哪些。問題四:扇子有哪些用途。)

設計意圖: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的培養,鍛鍊學生的 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同學們對扇子的瞭解已經比較全面了,那麼怎樣才能製作一把新穎,獨特的扇子呢,老師展示自己製作的扇子,請學生說說老師製作的扇子使用了什麼材料,您能看懂我的製作方法嗎

14.評價學生的回答,教師現場示範扇子的設計步驟(講清製作要點)。

15.鼓勵學生創作出獨特新穎,又富有個性的扇子。(學生操作,教師巡迴輔導)

學生作業:設計一把精美的小扇子。

作業要求:扇子外形多樣,圖案新穎美觀。

16.學生作品展示、交流、點評, 總結。(隨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雖然我們現在使用了空調和風扇來取涼散熱,但是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 了小扇子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和藝術感染力,所以以後我們要繼承祖國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把我們的扇面文化推向世界。

(四)拓展階段

發放愛心卡,您想把扇子送給誰,(爸媽,還是長輩,同學還是老師,)在這張卡上寫上溫馨的話一起送給他吧. 設計意圖:讓孩子學會讚揚,學會欣賞,學會關心,這些正式孩子們應該從小就有的優良品質。

(五)宣佈下課。

篇七:美術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節美術造型課《蔬果總動員》,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蔬果總動員》本課是根據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科書第8冊第11課《蔬果造型》一課拓展而來,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內容。正如羅丹所說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把欣賞、表現的對象定位在蔬果的組合造型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美”——感受蔬果形狀和顏色之美;“表現美”——運用美術語言來表現蔬果的美,提高學生造型表現能力;“運用美”——瞭解蔬果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美術與人類生活的聯繫。整堂課的設計就是“感受美——表現美——運用美”的過程。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鑑於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1)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瞭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豔多彩的色澤。

2、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誇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設計製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情感性目標:體驗蔬果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並善於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並能用多種製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3、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4、教學準備:

教師:佈置場景、水果拼盤、百寶箱、課件、實物展示臺、蔬果、水果刀、菜板、牙籤、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5、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

二、說教法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國小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了摸百寶箱的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國小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這有一個百寶箱,誰來摸一摸,猜猜裏面藏着什麼寶貝?

2.你摸到的是什麼?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說說你是怎麼猜到的。

3、師:出示ppt水中各類水果的圖片,w w jxS

提問:a、你最喜歡哪樣蔬菜和水果,爲什麼?

b、多吃蔬菜水果的好處有哪些?

教師總結:蔬菜爲^人.體提供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有利促進消化,使我們更加的健康。

4、師:那麼你們知道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以外,還可以做什麼用呢?

師:其實我們平時吃的蔬果還可以做成很多可愛的造型。(看課件)板書《蔬果總動員》

(2)深入感知,巧妙聯想。

1、師:1)這個造型是哪幾種蔬果做成的?

2)這個蔬果造型運用了哪些方法,巧妙之處在哪裏?

2、師: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做呢?

3、師:再動手製作前,老師要先考考你們:用蔬果做一件藝術品,想一想都需要哪些步驟呢?

師:課件出示(構思、選材、製作、裝飾)

1)構思:奇特新穎,富有趣味 2)選材:主題聯繫蔬果的造型

3)製作:切、刻、雕、挖、貼、組合、插接等4)裝飾:手工製作材料

4、想像思考:組長領蔬果材料,你準備用蔬果設計什麼形象?

採用什麼製作方法?

(3)嘗試表現,探究方法。

1、教師以章魚爲主題,在黑板上畫章魚,再以香蕉爲原型,問:你覺得這根香蕉怎麼設計製作成章魚?

2、邊示範邊講解,引出削、剪、刻、拼接等方法。中國sp; 3、小結:可以根據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尋找合適的蔬果,也可以根據現有的蔬果,通過想象進行加工創造。

(4)小組合作 課堂探究

第六屆蔬果藝術節現場大賽,作品要求:1、通過刻、切、拼接等方法,製作出2~5個蔬果造型作品。注意用刀安全。

2、由組內推薦出的那位蔬果男孩(女孩),向大家介紹本組作品(主題、表現方式、亮點等),最後評出最具創意大獎。

課堂練習,小組合作

1.小組分工合作,用各種蔬果製作雕塑作品。

2.學生隨意參觀,交流。

(5)作品展示,多種評價結合

1、學生自評、互評。

2、教師評價穿插其中。

(6)小結

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切面,被我們同學畫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正如羅丹 所說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蔬果總動員

製作方法:切、刻、雕、挖

蔬果特徵:形態、色彩、質感

製作步驟:構想、選材、製作、裝飾

篇八:美術說課稿

一、學生經驗

本課是國小三年級美術課上冊第五單元造型廣場中的第二課,學生在上一節課《小泥人》已經熟悉並掌握了泥工的基本技法本,本課主要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學會製作動物筆掛的方法和美化壁掛的技巧,鞏固學生所學的泥工技能。

二、相關知識背景

古代先民在對土壤的開墾和接觸中,逐漸認識並掌握粘土的可塑性能,在長期用火的實踐中懂得了土塊經過燒烤之後變的堅硬,於是人類嘗試將粘土製成泥胚,把它燒製成陶器。如果按陶質來分有紅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裝飾情況來劃分,則有素陶 、彩陶、引紋陶和擬形陶器。裝飾紋樣有動物、植物和人物。最初的陶器因爲受編制物的印象較大,在燒成的陶器上還保留着編織物的痕跡,像布紋、席紋和繩紋都成了簡單的裝飾。隨着輪制技術的發展製造出的器物胎壁厚薄均勻,造型規整勻稱,較之有手捏塑的器物,在裝飾上又出現了新的紋樣。如今,陶藝成爲一種修身養性、開發創造力的生活時尚,國內已有不少以陶藝爲休閒方式來經營的“陶吧”。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要求學生做一個泥工動物壁掛,學生在掌握壓、捏、搓、團等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泥團在動物泥板上添加一些花紋,或用小刀、直尺等工具刻畫一些圖案。教師應該對學生所做的各種動物造型進行分析,甚至可以提供學生一些他們喜愛的動物造型,並與學生一起探究、指導其製作方法,同時將好的作品供學生欣賞。教學中,教師對造型獨特、圖案新穎的作品應多加讚揚。

四、教學目標分析:

這一課是第19課《小泥人》延伸課,這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泥工的一些基本技法學會用泥條、泥團在動物泥板上添加一些花紋,或用小刀、直尺等工具刻畫一些圖案。圖案的添加與技巧的靈活運用是本課的關鍵。同時以啓發學生想象,刻畫出形態各異的動物爲難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泥工的基本製作方法,回憶各種動物的造型,並用

泥團製作出各種動物的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欣賞動物圖案裝飾美的趣味性,並通過泥工的各種技法的巧妙使用,製作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壁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壁掛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動物壁掛給我們帶來的美感,感受動物壁掛的造型,培養學生對陶藝的熱愛。

五、教法探析:

在課堂教學中我爲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資源,旨在增強學生的感觀欣賞,引領其積極參與課內的多種探究創作。同時,我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各種多媒體信息資源:從同齡人優秀作品到教師範例、欣賞資料以及多媒體中廣泛涉及的各類學生作品,使其在多元信息化的環境下能通過欣賞,觀察範例的材料、方法和製作特點,讓學生“學會學習”,並在多種嘗試實踐,多種體驗創作中,學會思考和自主探究。

六、學法指導:

課的引入部分,首先組織學生對二種由不同材質製作的壁掛進行比較探究,可以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進行對比。教師及時的告訴學生不同材質的壁掛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其用途也不同。然後小組探究壁掛還可以用哪些材質來製作,教師可以出示一些不同材質製作的壁掛供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並引出課題。

接下來的新授環節首先通過學生欣賞各種陶泥製作的動物壁掛,學生自主探究做動物壁掛所需的工具,從而讓學生認識一些新的製作工具。然後學生開始小組探究動物壁掛的製作方法,教師邊小結邊引導,並告訴學生製作動物壁掛時首先要擀泥板,並用竹泥刀切挖出動物的外形。這裏教師可以提供學生一些動物外形的剪影,以便學生製作出更多的動物壁掛,同時降低學生刻劃動物外形的難度。接着通過“猜一猜”的遊戲讓學生懂得切挖外形時一定要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徵,才能達做好到動物壁掛的第一步。此時學生開始嘗試作業練習一:製作動物泥板外形。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爲學生多次提供了幫助,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並以發展爲本,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與創作活動中自覺,主動,獨立地面對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供多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並進行思維發散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去,爲學生作業的創造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在嘗試製作動物泥板外形後爲開拓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欣賞陶泥製作的動物壁掛作品,同時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各種花紋排列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動物壁掛上的五官和花紋是怎麼做的?教師小結:壁掛上的花紋可以用各種小工具刻劃或搓一些細的泥條、小的泥團添加在上面。這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一些圖案排列的方法,以便學生更好地刻劃各種圖案。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自主地研究學習對象,達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並很好的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開展進一步持續的方式的過程。

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壁掛”展。然後請學生在組內介紹自己創作的壁掛作品。學生根據評價要求進行自評、互評,小組評。然後由小組推薦部分作品進行展示,並由組長進行介紹。在這裏,學生真正成爲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自評、互評中發現自我,瞭解他人,學生在參與中調動了自身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習,並在實踐活動中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信。

拓展部分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泥團除了製作成泥人、壁掛還可以製作哪些物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篇九:美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國中美術14冊第十課《活躍有趣的帽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 說教材

本課是人美版國中美術14冊第12課,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型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帽子是人們夏日出遊喜愛的裝束。帽子可以遮擋烈日,不同款式和花色的帽子還能起到很好的裝扮作用,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製作帽子,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動手才能、審美情趣、領會帽子除了適用功效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縱情施展想象力,增進發明力的發展。

二.說學情

依據國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制定本課教學方法。國中生兩級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佔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所以本課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合作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學目標分成三個維度來進行闡述

1. 知識目標:

(1) 適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

(2) 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2. 能力目的:培育學生的想象才能、發明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 感情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發明美、發明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通過帽子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造就學生的自負念,造就學生之間互相協作的精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爲

1.教學重點:顏色搭配、手工製造和個性化作風的表示。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合適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進步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涯的酷愛,造就他們創造美妙生涯的慾望和能力。

五.說教學方式

依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重要採用“領導—-自主探究”的方式,以文化衫爲線索,充足應用教具,採用展現,啓示、討論、歸納相聯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領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加入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應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致,進步課堂效力。學生分組運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啓示了學生思維。

六.說教學程序:

先用奧運會圖片導入新課,引出課題——活潑有趣的帽子。通過師生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出本課知識點:帽子的功能有哪些?以及明確本堂的對帽子的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即:遮陽、散熱、環保、輕便、美觀……

然後展示相關功能的帽子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市場上可以見到的各種不同功能的帽子的款式設計。

緊接着我給學生做示範,怎樣利用簡單的材料工具製作出大方美觀而且具有實用功能的帽子。

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我要給學生講述適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帽子上的應用,用自己愛好的適合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帽子。

然後講解要根據不同功能來設計出不同款式帽子時,可以從帽檐大小,寬窄,以及頭頂的遮蓋部分等細節部分來調整設計。

最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設計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後展示學生作品,並進行總結。

七.自我評價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

篇十: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這一課是北師大版《藝術》一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藍色的大海”的第三個課題,主要介紹海洋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彩等,是學生在學習《小貝殼》、《美麗的風帆》後,讓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海灘、海面走向更爲神奇的海底,從而使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零散”走向“整合”,從“單一”走向“豐富”,爲學生認識大自然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二、學情分析:

《藝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藝術學習只有與學生個人的成長環境聯繫起來,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因此,本課教學前,我着重調查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掌握了基本的學情信息:

1、閩南是一個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區,學生生活在海邊,對於大海本身並不陌生,他們聽過、見過、吃過甚至抓過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思維時期,思維運作以形象爲主體,對於“動作”和“形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3、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操作等學習習慣已初步養成,並且學生也初步學習了用肢體、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事物。

三、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

A、讓學生初步認識海底的奇異景觀

B、讓學生初步認識海底生物的形狀、花紋和色彩

2.能力領域:

A、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B、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海底生物的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領域:

A、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珍愛海洋生物。

B、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教學設計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

正確引導、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確實地發展學生的藝術能力?

藝術能力是藝術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藝術能力的發展不能寄希望於課外的輔導,只能落實於課堂教學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海洋是人類共同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聯繫學生的生活情感,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和關注環保的意識。

四、教學過程:

(一)變小魔術,揭示課題

好奇之心是學生的天性。因此,在課一開始,我就拿出一張白色的紙,告訴學生:老師可以五秒鐘之內把一張白紙變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這樣的引入,來極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好奇心,然後讓學生根據原有的生活經驗說說對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課題。

(二)探索海底的奧祕

1、讓學生模仿潛水員的潛水動作,在感覺中走入海底,產生親切感。動作表達能力不僅是藝術課程的內容,同時也是學生感受藝術、掌握藝術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動作來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動畫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3、讓學生說說還見到過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來豐富課堂資源的交流與互動。

4、讓學生隨機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動作,把握各種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養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時,也爲學生下面的創作打好形象的基礎,更爲主要的是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

(三)深入認識海底生物的特徵

課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組成的畫面,讓學生在形狀各異、色彩各異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組內交流,自主選擇喜歡的海生物進行比較:

a、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特徵,想想它們和哪些幾何圖形相類似。

b、讓學生欣賞海洋動物身上花紋特點。

c、認知色彩。通過課件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觀察各種不同生物的形狀、花紋、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個性的美;在比較各個生物時,滲透美的鑑賞。

2、作品欣賞。我特蒐集一些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感受用點、線、面等表現的海生物,增強學生創作的自信心。

(四)在創作中內化學生的藝術素養

1、方法滲透。讓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海底世界?在討論的基礎上,爲學生提供足夠充分的創作材料。

2、合作創作。讓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過觀察和學生個性的獨特把握,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合作創作,以豐富的色塊、線條等來表現海底生物。加強學生的交流、互動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創作呈現更爲豐富的表現力。在合作訓練中,主要做以下幾個步驟:

a、確定繪製對象、手法及對象大小。

b、根據生物的形象考慮裝飾的圖案。

c、進行具體的撕、貼、畫等。

3、作品展評。每組選一兩名小朋友展示作品,並將該組的構思、設計意圖,說說給大家聽。在品評學生作業時,對學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時重視生生之間的互評,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美的鑑賞能力。

(五)擴展延伸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小朋友們,海底世界是這麼的美麗多彩,你會去破壞它嗎?那麼咱們該怎麼做?”引發學生反思與交流,進一步認識海洋是人類的朋友, 是人類共同的財富、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能破壞的,有責任去保護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與昇華。

篇十一:美術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據新課標內容,確定《******》一課屬於“***”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國小階段學生已經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結合國小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確定了: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等。

六、 教法學法

衆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領導者。在新理念指導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多年,廣大教師經歷了“初步認識—初步實踐—課改反思—再認識—再實踐”的課改過程。國小美術作爲藝術教育必修學科之一,使國小美術教師有着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七、教學程序

(1)組織教學:

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況。

(2)創設情境 欣賞**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爲後面設計**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的意義,懂得珍惜**,引出本課課題—**(3)引導啓發 根據本課的

瞭解**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 瞭解**”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出示一組有錯誤的**,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自主探究

折制**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衆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5)大膽創作 製作**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6)展示欣賞 評價**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7)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 圍繞着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十二:美術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教材第三冊第四課《會變的小手套》。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並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這節課我將圍繞教什麼、怎麼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材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闡述我的說課內容。

一.首先來解讀一下教材。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型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目的是激發學生利用身邊常見的材料進行有趣的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本課以冬季人們常戴的手套作爲藝術再創造的原材料,使學生在對手套形象感受聯想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發散性獲得新的形象。這些形象經過簡單的添加、裝飾就會變成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植物、生動的人物或者其他物品。在製作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想辦法,製作出多種多樣的獨具個性的作品。比如在手套中添加一些填充物讓手套鼓起來,形象更加逼真。也可以將手套和其他簡單的輔助材料相組合,變化出生動有趣的物品。還可以利用多個手套組合起來,使作品更加複雜多樣。

教材中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手套變形形象,同時也展示了部分學生作品和創作的方法步驟,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手套的變化方法和變化形式,爲學生的創作提供參考。

二.下面說一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依據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在深入解讀新課程背景下教學三維目標的內涵後,我從學生角度出發,制定瞭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感受適型造物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對手套進行簡單的添加,能大膽地創作出某種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三.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主要有以下兩點:

豐富的想象力是藝術作品的加工與再創造主要依靠的源泉,一個人的想象力枯竭了他的創作也就終止了。因此,使學生了解適型造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學生思維,是本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與難點。

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但是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自己不會繫鞋帶,不會穿衣服,甚至吃飯的時候不會拿筷子。社會在進步,但是孩子的動手能力在退步,這是一種令人堪憂的狀況。因此,利用美術課堂有意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出比較生動的形象,是本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與難點。

四、學習材料的準備:

各種閒置不用的手套、剪刀、雙面膠、釦子、彩色卡紙、絲線、毛線等飾品。

我之所以把學習材料的準備單獨羅列出來,是想通過這一環節教育孩子學會“勤儉節約”和進行安全教育。在告訴學生準備手套時我着重強調“閒置不用”這四個字,培養學生從國小會節約的好習慣。在告訴學生準備剪刀的時候,我着重強調不要把剪刀當玩具,胡亂揮舞會傷人,注意安全最重要,以此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五、教法與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依據本課實際和學生特點,我採用體驗、問答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完成本課內容。另外以多媒體課件貫穿課堂,通過直觀、詳盡的演示,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依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

首先說一下時間的安排:①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3分鐘)——②講授新課 教師演示(10分鐘)——③學生練習教師指導(20分鐘)——④展示作業評價交流(5分鐘)——⑤課堂小結拓展提高(2分鐘)。

①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首先通過課件展示幾件小手套製作的作品,請學生猜猜它們是誰?你知道它們是用什麼做的嗎?來調動學生主動腦思考主動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講授新課 教師演示:學生了解到這幾件作品是利用平時廢棄不用的手套製作的之後,再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這些作品使用到的其他材料和工具:彩色卡紙、剪刀、毛線、絲線……學生對本節課製作的作品形式以及使用材料有所瞭解之後,緊接着爲學生演示“小金魚”的製作方法。接下來帶領學生做“排順序”的小遊戲,用你的小手套試一試,這隻小兔子是按什麼順序變出來的?你能排出正確的順序嗎?在遊戲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手套玩具的製作過程和步驟。討論並且動手試一試,這隻小兔子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和小金魚的做法比一比,有什麼不同?接下來請學生再欣賞幾件作品,體會這些作品中使用的製作方法。

③學生練習教師指導:下面,請同學們隨意擺弄一下你的小手套,看看它像什麼?你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想法!你們也來試一試吧!(小組合作練習,教師提出明確作業要求)

④展示作業 評價交流:將部分學生的作品在臺前進行展示,並進行自我評價,然後老師以尊重個體差異,鼓勵爲主的原則進行總結評價。

⑤課堂小結 拓展提高:本節學會了什麼? 體會是什麼?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你會用今天學習的內容去美化生活嗎?通過學生回顧本節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爲今後學習美術做鋪墊。

七、板書設計:

本節課板書共分兩大塊,左板塊楷書書寫手套玩具製作的步驟以及要領,將書法的魅力在每一節課點點滴滴之中滲透給學生。右板塊是學生的作品展示區域,讓每一個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時,再對比一下其他同學的作品的優劣。找到自己的不足爲以後的創作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交流,以愉悅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以上是我對於《會變的小手套》這一課的膚淺理解與設計,有不足之處請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篇十三:美術說課稿

一、基本理念:

在素質教育新思想的指導下,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在促使學生形成基本美術素養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促進學生的發展進行的合理評價。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決定了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三原色 紅、黃、藍;(教學中的重點)在遊戲中瞭解三原色的知識,觀察兩個原色調色之後產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個三原色調出後的第三個顏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同時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想一想、吹一吹、折一折,體驗三原色的神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說教材

接下來說一說教材:《魔幻的顏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三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課中的內容。它既是學生今後能否獨立畫好水粉畫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又能影響學生對水粉畫的興趣。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決定學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採用了遊戲法(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遊戲中,既有個別學生的參與,又有全體學生的參與,灌注了全體學生參與的重要性。)演示法(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轉化爲學生的感性經驗。)

四、說學習方法

在教學方法的牽引下,採用了探究式學習方法。(學生在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之後,探究式混合顏色,得出調色規律,有助於學生的紮實記憶。)合作式學習(通過多種思維的碰撞,使小組、全班的同學都獲得多種變“魔術”的方法。)

五、說教學手段

在課堂上運用電腦、實物投影儀、教學演示材料等教具,水粉顏料、水粉筆、調色盤等學具,學生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到色彩的巧妙變化。進入到教學的主要過程中。

六、說教學過程

首先,大約要用2~3分鐘時間來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如雨後的彩虹,五顏六色的花朵,豐富多彩的衣服,讓學生體會顏色可以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然後欣賞米羅的《夏日》,感受畫家是怎樣用顏色來表現生活的。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色彩進行關注,產生興趣。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初步感知紅、黃、藍是其它任何顏色所調配不出來的,稱爲原色。

教師出示色卡:紅、黃、藍,引出三原色——引出課題《魔幻的顏色》(板書)

接下來自然進入到——講授新課這個階段,約需要14~16分鐘時間。教師(以遊戲的形式)將盛有紅、黃、藍水粉色的三個玻璃杯,兩兩混合,進行演示實驗。“同學們,你們猜一猜,他會變成什麼顏色?”教師邊實驗邊講解,“請注意,如果我加入的水比例變化了,顏色又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先“看一看”進行調色活動,啓發學生仔細觀察原色調和後顏色發生的變化。這就引導學生通過遊戲感受顏色的變化:兩種原色相調和產生了橙、綠、紫三種顏色。

然後教師通過“畫一畫”用實物投影儀演示顏色在紙上流動產生的魔幻變化,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通過“想一想”思考“還可以用什麼方法產生魔幻的色彩?” 學生演示其它的方法(讓學生到講臺上)“除了教師演示的方法之外你還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讓顏色在紙面上發生變化?”學生通過“畫一畫” “吹一吹”“折一折”等方法感受調色時顏色在紙面上發生的變化。(其他的學生和講臺上的學生共同練習,教師將有創意的學生請到講臺上示範,並及時、適時的評價學生,鼓勵他們繼續思考,從而,提高其創新能力。)展示生活用品,引導學生將色彩運用到生活中,提出練習要求:下面就請你用手中的原色也來自己試着變變魔術好嗎?將學生所學的書本知識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提醒學生注意:你在調色時,顏色和水的比例變化和你在顏色變化中所感受到的新的收穫和發現,與小組中的同學交流!學生會發現蠟筆、水彩、水粉的不同,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者就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同年齡特徵的學生進行知識的碰撞,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播放鋼琴曲,給學生提供一種想象的氛圍。)

學生練習之後,進入到作品創作中,教師巡迴指導,大約用13~16分鐘。在巡迴指導中,教師要發現在創作過程中有特點的作品;發現學生作品中色彩流動和變化生動的作品;發現學生有創意的作品。與此同時,播放音樂,刺激學生的腦細胞,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

最後,進行師生評價,大約用4~5分鐘時間。學生將手中的小星星貼到滿意的作品上,(使全班學生都可以有機會欣賞繪畫作品,評價別人作品的優點。)

教師進行課堂小結。這節課,同學們創作這些作品的顏色豐富多彩,都是由三種顏色調配出來的,它們是紅、黃、藍,這三種顏色不但可以調出許許多多顏色,還可以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大膽的運用我們學過的色彩知識將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豐富多彩,好嗎?(鼓勵學生,形成一種師生的共鳴。)請同學們收拾好東西,檢查自己的地面有無垃圾,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在進行美術教育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篇十四:美術說課稿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學習用圓形連接的方法畫毛毛蟲,提高大膽繪畫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毛毛蟲

2、教師範畫,幼兒用紙和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照片

教師:(好奇的

口吻)哎呦,這是什麼呀?奧!是毛毛蟲呀。 小朋友,快給毛毛蟲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照片—幼蟲

請幼兒仔細觀察,瞭解毛毛蟲的外形特徵。

提問:

(1) 毛毛蟲的頭和身體是什麼形狀的?

(2) 毛毛蟲的頭上有什麼?

觀看毛毛蟲

(3) 毛毛蟲的身上長滿了什麼?

(4) 毛毛蟲是怎樣走路的?

2.教師示範畫法。

(1) 先畫圓圓的頭,在頭上畫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觸角。

(2) 在頭的後面,依次畫出4、5個圓形。

(3) 給毛毛蟲塗上好看的顏色。

(4) 畫完後適當的添畫太陽、小草等。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三、 結束

教師講評:重點從幼兒所畫的毛毛蟲的形狀方面進行評價。

篇十五:美術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 ,在新課改理念下,我明確了本課課型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地位與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國中生兩極分化已形成,個體差異明顯,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然佔主體地位,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

三、教學目標

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與科技的特色,我把傳統的三個教學目標整合而成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愛美和學會創造四個目標來闡述。

學會學習:

學會做人:

學會愛美:

學會創造:

四、割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爲:

教學難點爲:

教學興趣點爲: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六、我以體驗、問答、小組組合制來完成我的教學方法

目的在於 ,另以多媒體課件貫穿全課,通過直觀、詳盡的視頻學習,從而達到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發展的需要。

學法:讀圖討論互動

七、根據我以人爲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

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練習-作業點評-小結-板書設計-拓展

其中導入和講授新課15分鐘,學生練習20分鐘,其他安排10分鐘。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教師示範

讀圖學生說步驟,教師示範, 目的在於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練習,播放輕音樂,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合作及提出明確的作業要求

目的是學科落實新課標的整合,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而且又爲學生創設輕鬆創作的氛圍。

作業點評

自評互評和師評,尊重個體差異,以鼓勵爲主

目的是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獲得成功體驗,同時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從而使學生變得更加自信。

課堂小結

我的小結不是簡單的總結,爲此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你學會了什麼?

你的體會是什麼?

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板書設計

詳見課件

目的是再現過程,突出重點

課外作業

預習下節課內容及收集資料,備好畫具。

拓展

根據我以人爲本,應用賞識教育法的教學特色,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貫穿愉快成功教育體驗,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美術素養,故拓展爲舉辦 畫展。使學生更深層次得體驗成功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篇十六: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是聯繫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對教材的正確理解有助於更好的開展實際教學。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美版高中美術繪畫第6課。本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水彩畫的特點、水彩畫與中國畫的聯繫和區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水彩的表現技法,並表現出一幅水色交融的水彩畫作品,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欣賞能力。

二、說學情

合理的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面對的是高中的學生,他們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同時高中生之前已經接觸了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爲本節課學習水彩畫這種繪畫形式奠定了基礎。因此我會用展示水彩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不同類型的水彩作品,感受水彩這一繪畫形式的魅力。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於學生實際情況的掌握,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我將設計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水彩畫的特點,並能通過對比發現水彩畫與傳統繪畫的聯繫和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欣賞和討論掌握水彩的表現技法,並表現出一幅水色交融的水彩畫作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水彩畫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欣賞能力,並能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和美的現象。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我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瞭解水彩畫的特點,並能掌握水彩畫的基礎知識。

難點:學生能把握水彩畫的表現技法,並準確的表現出一幅透明輕快的水彩作品。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法、小組討論法和示範教學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水彩紙、水彩顏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教學過程,也是說課的核心環節。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談話互動,導入新課

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水彩作品,讓學生感受水彩的魅力。並提問:同學們瞭解水彩畫嗎?學生回答:水彩畫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英國水彩畫興起,到了18世紀後半葉已經盛譽世界。教師補充:在18世紀,由於英國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溼潤的氣候條件以及對風景繪畫的熱衷,使水彩畫真正成爲一種獨立的畫種。所以,英國被稱爲“水彩畫的故鄉”。隨着背景的介紹,引出課題《水彩畫》。

通過多媒體出示圖片和談話互動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環節二:觀看作品,感受魅力

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在本環節我將藉助多媒體出示素描作品向學生提問:

1.在多媒體上出示不同題材的水彩作品,並提問:水彩畫可以表現的哪些題材呢?

學生回答:水彩靜物、水彩風景和水彩人物等。

2.引導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提問:水彩畫的表現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學生觀察後得出答案:水彩畫主要有幹畫法和溼畫法兩種表現方法。

教師補充:除此之外,留白、洗滌、水分的控制和用筆都是需要畫水彩畫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3.出示劉文甫的水彩作品《葡萄》和徐渭國畫作品《墨葡萄》等一系列水彩畫和中國畫,讓學生對比分析,積極討論:水彩畫和中國傳統繪畫的聯繫和區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得出:水彩畫與中國傳統畫都是以水爲媒介和顏料繪製在紙本上的圖畫,在繪畫工具、材料和表現技巧上,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水彩畫起源歐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展起來的。中國畫屬於東方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紙不同,水彩畫是水彩紙,中國畫是宣紙或帛絹。

教師補充:風格和造型語言也不同,中國畫的傳統造型語言是勾勒點染,線條是獨立的繪畫構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爲表現體積的手段。水彩畫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寫實性。

4.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提出問題:水彩畫的特點是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水彩畫畫面效果透明輕快、流暢滋潤、水色交融。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趁水未乾時,畫出迷濛縹緲的感覺,也可以在水色乾透後層層疊加,畫出豐富厚重的感覺。

通過這樣環環相扣的問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水彩畫的魅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究慾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播放視頻,講解技法

爲了凸顯美術課堂的直觀性,我將在多媒體上播放,水彩靜物寫生的視頻和水彩風景寫生的視頻。隨後,根據提前擺放好的靜物,示範水彩靜物基本技法及步驟,演示如何用筆和加水。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明確靜物寫生和風景寫生的作畫步驟及基本技法。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繪畫的方法,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確如何呈現出一幅水彩作品,爲接下來的實踐環節打基礎。

環節四:學生實踐,作品展評

1.佈置活動練習:選取其中一種題材,運用水彩的基本技法表現出一幅的水色交融的水彩作品。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注意乾溼畫法的運用,要畫出水彩透明輕快的感覺。

2.組織水彩畫展覽會,鼓勵學生展示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可從用筆、造型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

活動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並昇華情感,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美的現象。

2.課後蒐集更多水彩大師的作品,下節課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分享。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最後的蒐集資料的作業是爲了讓學生以課堂爲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不斷提高美術素養。

八、說板書設計

爲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篇十七:美術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廢舊物造型——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我將從教材與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六個方面說一說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處理,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教。

一、說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課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美術下冊第五章第三節。本節是在學習了第一、二節之後編排的。本節的學習既可以對廢舊物造型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爲後面第六章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其它廢舊物造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着藝術源於生活,根據季節的變化,結合《其它廢舊物造型》的知識,把春天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使學生在廢舊物造型中體驗藝術造型的樂趣,提高審美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由於廢舊物造型極爲靈活,又要創新把春天的元素加入進來,所以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和造型能力,思維活躍,有較強的表現X望。他們對廢舊物造型的方法非常熟悉,多數學生能自主設計製作,少數的學生習慣於模仿,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二、說學習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對廢舊物品大膽創作,回收利用。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材質的廢舊物進行藝術造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藝術表現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巧用資源的良好習慣和利用廢舊物的環保意識。 激發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複習運用學過的廢舊物造型的表現形式和製作方法創作以春天爲主題的藝術作品。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藝術表現力。

突破重、難點:

1、採用多媒體課件、音響設備、投影儀及幕布等教學用具,創設生活意境。

2、在教學的環節中,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有序地啓發引導學生探索、思考、提升。

3、通過分小組合作,每位學生運用各種材質的廢舊物進行藝術造型,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藝術表現力。

四、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法學法中設計了:

1、範例欣賞教學法:運用圖片欣賞營造教學情境,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2、 舉一反三教學法:教師針對一種材料進行分析它的用途,導出知識點,讓學生順利接受。並使學生開拓思維,舉一反三。

3、 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地表達,鍛鍊合作能力,活躍課堂氣氛。

4、自主探究法: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給定條件,讓學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作品。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了“激趣引入——知識探究——課堂示範——設計製作——評價延展”五個環節。下面我將具體說明。

1、創境激趣 尋找春天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將利用課件展示各地的春景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通過看春景圖片猜校園地點的小遊戲調動課堂氣氛並啓示學生要善於發現美。最後教師提問:“我們能用什麼辦法把春天美好的印跡留下來?”通過這個問題迴歸課堂,巧妙的引入課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把學生導入到情景中來。

2、深入教學 思考春天

通過欣賞春天,引出課題。接下來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探究環節。首先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廢舊物圖片,讓學生觀察。爲後面用廢舊物進行設計做好鋪墊。接着我將讓學生通過課件再自主學習廢舊物的基本表現方法,理解“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藝術創作的方法,從而打開學生創作的思路。這樣來突出本課重點,達到認知目標。然後我將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圍繞完成表格的任務來拓展學生思維。在學生討論之後,教師再分析欣賞示範作品以此給學生靈感。讓學生在“猜-學-思-變”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製作方法的同時感受到創作的樂趣。同時拓展學生思維、開放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創作X望。

3、設計製作 創作春天

通過思考探究、分析比較的環節層層深入,學生的學習由知識向能力轉化。在製作環節,我將放輕音樂和巡迴指導。鼓勵學生團結合作,提醒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使用。在良好的環境中,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地表達,鍛鍊合作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本節課的難點就在這突破。

4、交流評價 欣賞春天

爲搭建一個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提供交流的機會,我設計了展示評價環節。我將用開放式的評價方式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①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進行自評,從作品的構思、有哪些收穫、製作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的等方面進行。②請學生互評,爲同學的作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③教師簡評,教師的評價一鼓勵爲主。讓學生學會評價美、分析美,教師鼓勵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培養了學生想說、敢說,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5、課後延展 春暖花開

以讓學生嘗試用不同材質的廢舊物製作其他藝術品爲契機,讓學生關注生活,節約資源,用一雙藝術的眼睛去發現美,創造美。從而落實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上五個環節我遵循的思路是課堂賞圖帶領學生欣賞美;課堂講解和討論讓學生理解美;動手實踐讓學生學會創造美;作業品評中讓學生學會評價美;課後的延伸讓學生學會探究美。教學重難點從中得到了體現和突破。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設計環節新穎,學習目標明確。活動效果好,教學環節採用讓學生眼、耳、手、腦全身心參與活動的方式,循序漸進的突破重點和難點。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三維目標。使美術教學水到渠成。整節課以學生活動爲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用小遊戲開場,活躍氣氛,在分組操作時放輕音樂,建立安靜的學習氛圍。整節課動靜相宜,師生實現了良好的互動,教育效果顯著。

當然課堂是動態生成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做出相應的調整,讓課堂教學因預設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十八: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爲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爲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於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徵以及它的象徵。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爲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麼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後,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後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徵及作用和象徵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

活動幫助幼兒瞭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瞭解凡高的作畫特點、瞭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爲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誇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豔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誇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瞭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並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瞭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

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爲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2)是能力目標,我認爲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爲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

經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於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環境創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活動環節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環節一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爲什麼?”(見附圖1)

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爲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節二

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爲主、其他色爲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着生命的力量。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爲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

構圖的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通過和幼兒的對話: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爲什麼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通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纔會漂亮。

教師通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活動環節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環節三

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區別。這一環節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節四

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最後通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篇十九: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爲1課時。

根據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學生的學習目標:

1、充分利用聯想與比較,鍛鍊敢於衝破常規、自由大膽想象的精神。

2、在繪畫中感受美術學習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靈活的比較,啓發多種奇妙的聯想,力求創新。

教學難點是:畫面的佈局和形象的對比。

二、學情分析

國小二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是最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孩子們快樂的想象會象小小的火山一樣噴涌不止,若引導得當,就會有大量充滿情趣的作品出現在我們面前,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想象我想成爲什麼樣的巨人,變成了巨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在教學中,我立足於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童話故事導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想象,大膽誇張地進行表現,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過程

(一)、角色轉變做導入

一堂課能否成功,導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變成大巨人格列佛,並結合圖片給學生講述了我的一段有趣的經歷。引出格列佛是一個既勇敢又善良、聰明、威力無窮的巨人。利用圖片再加上我的講述,同學們可以很直觀很生動的瞭解故事內容,並可以引出課題:巨人真了不起,可以做常人不能做的事,同學們,你們想成爲像格列佛這樣勇敢、善良、威力無窮的巨人嗎?那就跟着我一起走進巨人的世界,我們一起學習《假如我是巨人》。(板書課題)

巧妙的點出課題,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的滲透,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

(二)、創設情景,豐富想象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靈活的比較,啓發多種奇妙的聯想,力求創新。爲了更好的解決本課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假如你是一個巨人,遇到以下情況怎麼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一:小朋友們到一個神祕的大森林裏去旅行,會遇到哪些困難?險境?假如你是巨人,你會怎麼幫助他們?先是學生討論交流再以圖片形式展示學生作品,看一看更多更好的想法,這樣可以更好的打開學生的思路,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生的畫法。第二個問題:假如你是巨人, 在愉快的節日裏,你會爲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呢?解決的辦法也是如此。

(三)、化靜爲動,突破難點

畫面中形象的對比是本課解決的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事物的大小是通過對比來表現的呢?我是這樣解決本課的難點的:我先出示兩個相同大小的小朋友,並告訴學生老師要用魔術把其中的女孩變成巨人,通過圖片的切換,很快,其中的女孩變大了,幾乎是頭頂天腳立地,但男孩不變;緊接着我又提問,你有辦法把這女孩變得更大嗎?有的學生就會說出:把男孩縮小!我再次切換圖片,這時,男孩縮小了,女孩就顯得更加龐大了。這樣,輕鬆的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即要突出巨人的大,不但要把巨人畫大,還要把周圍的景物縮小。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創設情景 大膽創作

課件出示:小人國舉行優秀巨人故事繪畫大賽的宣傳海報,並提出參賽要求,即本課的作業要求。利用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繪畫興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並播放輕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表現,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提高教學質量。

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五)、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最後教師將課堂作業製作成動感相冊,師生共同努力,一本聲情並茂的童話書就誕生了,通過這樣的展示,更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四、課後反思

幻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思維,尤其是孩子們,這是孩子最快樂的事情。他們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神知以往。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講述了學生們都很喜歡的傳奇人物——《格列佛遊記》故事讓學生欣賞。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想變成“巨人”的強烈願望。

在教學課件中融入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元素,不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課中以直觀圖片欣賞,問題由淺入深講故事,引領學生走入一個新奇的世界—巨人與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讓學生說格列佛是什麼樣的人,讓學生從能力品格上使學生了解巨人的無比威力和巨人寬厚、樂於助人、愛和平的優良品質,進行了德育教育。利用圖片,從形象上使學生看到巨人與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異。

在本節教學中,我還存在很多問題。由於我講得太多,沒有把握好時間,使得最後學生展示的機會不多。今後我會注意在課堂語言的精煉上繼續努力追求,從而節省時間,使課堂效果更好。

篇二十:美術說課稿

我將本課設計爲以美術爲切入點的綜合性藝術課,藉助實物遊戲、線條遊戲、美術作品欣賞表演等手段,將藝術領域裏的繪畫和實物等進行自然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獲得藝術課的教學實踐經驗。

一、說 教 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着學生塗鴉的開始,便陪伴着學生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學生的潛能和智力能力。《體會線的韻律》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爲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

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 教學 方 法

(一)說 教 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啓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 學 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篇二十一:美術說課稿

《奇妙的水族世界》是一節集繪畫、手工等綜合的基礎內容課程。原名爲《水族箱》,是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編審部、北京市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合編;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由於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突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重創新性,並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因此我對於本課的設計形式與環節做了相應調整。故而,我對於本課程的內容分析和理解是:雖然本課程是利用繪畫、手工等綜合形式製作各種水族生物,但製作的形式與手法、運用的材料可以靈活多樣,儘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發揮、尊重學生的想象、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從而使其在學習、製作中感受美、發現美、探求美、創造美的樂趣,達到寓教於樂的自然統一。這是我對於該課程理解與分析之一,更是要在教學中達到的目標。我對於該課程理解的第二點是教師與學生。即每個學生只要在本課上努力地發揮想象、動手實踐,將會有對《奇妙的水族世界》課程內容的一個新理解和再創造及呈現方式。教學是一種創造,是一門藝術,我們都認爲無論哪個課程內容,每個班級因爲教學設計因素的不同(目標、策略、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師等)都會創造出與其他班級不同的教學效果,即使是同一位老師上同樣的內容,也應根據班級授課對象不同調整授課思路,這也就是我在本課程中對教師與學生的理解與認識,這也是本次課程改革又一新的理念,將課程與教師整合。

對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這個階段正處於二維平面再造思維向三維立體形體空間意識的重要轉折時期。他們學習過《海底世界》一課,也親手創造過各式海洋生物,但由於當時特定的課程限制及當時他們的思維發展意識,只侷限於平面創作,可以說是隻有形而沒有體。再者,用的具體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思考與創意,因此,我在本課中在完成形的基礎上有意強化體的塑造意識,使其達到形與體的整合意識。

基於以上分析,我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有如下確定: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水族世界製作的學習,達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熱愛自然的情感。

2. 使學生了解海底世界。學習運用不同質地材料,創造海底景物、動植物,並予以組合。

3. 體驗想怎樣創作就怎樣創作的快樂。在作業中體現視覺創造能力和視覺創造的自由及個性。體驗只要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就會有新的視覺形象誕生的成功感,從而培養他們的動手創造能力及自信心。

重點:水族類(尤其是魚類)的創造性製作。

難點:水族的佈局與安排及要把握的原則(也就是要求與評價標準)。

教學準備:各類各種可以運用的材料、與本課相關的可以找到的資源。

學具準備:已裝飾好背景的紙箱的各式彩紙、膠帶、彩筆、繪畫顏料、填充物以及相關用具(剪刀、橡皮泥等)。

基於以上分析和教學因素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如下:

對教學的導入是:以上節課完成的海底背景圖爲導入點,提問學生:“只有這空空的海洋背景會使這個水族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嗎?”學生回答:“不會”。故而繼續提問:“那我們如何才能使它豐富起來?” 學生回答:“可以添加一些各種各樣的水族生物,像魚、螃蟹、蝦……”根據學生的回答象徵式地出示幾件水族生物的圖片(意圖1、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他們能夠聯想到許多不同的水族生物;2、給學生以適當的視覺化刺激,爲接下來的新授階段分析魚的外形埋下伏筆)

在新授階段,要完成如下教學任務:魚的創造性製作及佈局安排分兩個環節來進行。第一個環節是在導入基礎上,讓學生先進行分析、歸納,內容包括:

1. 魚都有什麼樣的外形?根據外形的不同,學生可以創造性地進行色彩搭配。

2. 如何能使平面的魚變成立體的魚?以及創造、設計超現實世界的水族生物(魚類)。

學習行爲:將平面魚創造成立體魚,魚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可以是現實世界的,也可以是非現實世界的。無論選擇哪一種,只要肯動腦筋,同樣可以出現好視覺的效果(演示),教師啓發(教的行爲)出示各種不同魚類的製作模型加以介紹,拓寬思路。

第二個環節是講授水族生物佈局的方法及評價標準。問學生要想使水族世界變得更加漂亮,在擺放各種海洋生物時應注意哪幾點?學生可能會答出若干點,教師予以歸納、總結,並告訴學生:大家說得都很好,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管什麼樣的水族生物,在擺放時,只要能夠達到“疏密得當”、“前後遮擋”、“方向不同”這三點,就會使你的作品佈局達到完美、和諧。在學生明確要求之後,提出評價作業的標準及獎項。(意圖:使之能夠明確如何才能將自己的作品設計好?好的標準是什麼?如果做到了,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等等,使學生有了奮鬥努力的目標和動力)

另外,在學生分組製作之前,簡單地讓他們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圖:不束縛他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拓寬思路)

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參與的原則是教師不束縛,只引導,不隨意評價他們和打擊積極性,只欣賞讚美他們,發現優秀作品,可以全班臨時欣賞,臨時讓學生捧起作品,呈現各個角度以展示。(意圖: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能增強自信心)

在評價階段,讓學生根據事先已經制定好的評價標準進行組內自評、互評,教師只是贊同或反提出一點建議,以公平、民主的原則進行評選。其中“最佳合作獎”是留給全體學生的。(意圖:1、要使學生明白只要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美好的、個性化的視覺形象。2、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

篇二十二:美術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有趣的鞋》是綜合製作、遊戲的學習活動課。本課教學以遊戲來營造美術學習的情境,切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有趣的鞋》一課是以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鞋”爲題材,通過學生參與欣賞(感知)製作(實踐)展示(評價)遊戲等環節,引導學牛對生活中的“美”進行體驗、認識和再創造,激發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熱情,提高手腦協調並用的創造能力和造型能力。

本課教材雖簡單,卻給教師極大的發揮空間,包括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用具的選擇。重點要突出“認識鞋、製作鞋”這主要內容。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對鞋的形狀、外觀、實用等方面的觀察和理解,讓學生體會美術與生活的聯繫。

本課的教學活動力圖在一個自由、輕鬆、愉快、合作、交流的氛圍中進行,在賞+賞,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中,使學生從視覺、觸覺卜感受實用美術的作用,激發學生創作表現的慾望,積極投入到學習、製作之中,同時起到美術學習的情感教育作用。

設計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裏,鞋與國小生好象相距甚遠,其實不然,鞋的設計不僅涉及成人的領域,而且還涉及到兒童領域。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習內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課讓學生把熟悉的鞋作爲創作的重點,是將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緊密聯繫,強調學生把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通過情境的設置,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能力,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體現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體現“以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想。

(一)導入階段

1、謎語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設計意圖:運用謎語導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2、鞋的欣賞,豐富視覺形象,注重素材積累

設計意圖:教師課件展示鞋的發展演變,讓學生仔細地欣賞、觀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民族,不同功能的鞋。

(二)發展階段

1、分析鞋子的組成與作品欣賞

教學意圖:通過欣賞教師親身製作的大鞋子,能更進一步地維持學生的興趣。在欣賞教師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無形地掌握了一些製作的方法和材料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欣賞同齡學生不同風格的作品,點播了創新的火花,消除了創作的畏懼心理,產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學習動力。

(三)實踐階段

教學意圖:師生轉化角色,淡化課堂環境,以兩人一小組爲單位開展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採用大膽的表現形式,獨立完成一隻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四)作業展評:(觀摩欣賞,表演購買鞋的情景)

1、推銷鞋:

教學意圖: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紹,得到他們的青睞和讚賞,是孩子們的願望,作業交流提高表達能力。

2、鞋的展示:

教學意圖:創設生活情境已是美術課改實驗中普遍採用的教學方式,新課程綱要從以人爲本的思想出發,就是要創造一個理想的適合學生髮展的學習情境,創設有新奇感,能吸引學生的生活情境,爲學生的創作奠定基礎,本環節還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注重了協作精神的培養。

3、購買鞋,並說明購買的理由

教學意圖:將課常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的聯繫起來。爲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均等級的評價,即注重教育過程的情感體驗,又注重學生個體的傾向性比較,不評等級,用簡單的描述性語言的形式給經適當的評定,激勵學生小斷努力,不斷進步。

(五)課後拓展,加強學科輻射,注重學習延伸。

篇二十三:美術說課稿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打破學生美術神祕的觀念,瞭解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達了某種意圖的。

[教學重點]

藝術作品都表現了藝術家的某種創作意圖,不同的美術類型表現意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要分清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與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教師總結: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要打破美術神祕的觀念,我們要認識到,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達了藝術家的某種意圖,這種意圖可能是針對現實的,也可能是針對藝術的。總之,它們都與藝術家所生存的社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關係。

[教學方法]

這節課採用講授法、探討法、展示法等與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此結合提問教學法,可以採用分目標、分層次的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不管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在適當修正和更改的同時,主要給予正面的啓發引導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要簡單灌輸、指責。這樣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都會獲得一種成就感。讓全體同學的水平都有提高。

學法:

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觀察,學生自己用本節課所學內容主動去分析、鑑賞、評價作品,在運動參與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自己的主動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羅丹的雕塑作品《巴爾扎克》導入。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

1.你心中的巴爾扎克形象是這樣的嗎?

2.羅丹爲什麼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可以互相之間討論,得到較準確的答案,從而提高成就感。

老師總結:對這幅作品作介紹,引出藝術家的創作意圖。

二、探究新知識

(一)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來自哪裏?

學生活動:可自由回答問題

老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作指導型的點撥,讓學生把思維放寬。

老師總結: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都必然受到現實和藝術兩個方面因素的觸動後有感而發的。針對現實藝術,藝術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針對藝術問題,藝術家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藝術創作並不神祕,藝術家也是普通的勞動者,只不過他們的產品是藝術,他們使用的手段是視覺語言。

以畢加索的《牛頭》爲例分析藝術家的意圖來自哪裏。然後讓學生自己分析幾幅作品。

(二)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有哪些?

在這一部分中,要注意讓學生聯繫生活,結合時代背景與地域來分析鑑賞。影響因素有:

1.現實

2.藝術

3.特定的社會和文化情景

因爲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情景下,藝術家創作所針對的問題也就不同,因而其創作意圖也就會大相徑庭。在同一社會和文化條件下,藝術家的成長過程、成長環境、家庭、個性、知識水平也是造成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差異的原因。

老師以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西斯廷教堂天頂畫》與《叢竹圖》分析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其中運用講解與展示圖片結合,提問與學生主動探究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

(三)藝術家的意圖是如何體現的?

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在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三大類中呈現出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多化時間與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讓學生思路清晰。同時複習部分具象藝術、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內容,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藝術家的意圖是如何體現的。老師結合大量的相關作品來加深講解,並讓學生也主動參與中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1、具象藝術: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通過收集形象(國家領導人),創造出典型的藝術形象(毛澤東),然後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開國大典),並營造出故事的典型環境(喜慶的民族特色),使畫面更具有真實性和可讀性。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是要表達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表現了中國人民擺脫三座大山的壓迫,從此翻身解放的豪邁精神風貌。

色彩上借鑑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和中國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法,強調色彩的單純與強烈的對比,從而增強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氣氛。

2、意象藝術:可以通過整體氣氛的渲染來傳達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如漢畫像石《荊軻刺秦王》並沒有刻畫人物形象,而是通過荊軻的“追”、秦王的“逃”,並輔以刺進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衛等形象,使畫面傳達出一種緊張、危險的氛圍。意象藝術也可以通過對藝術家感覺的表現來傳達創作意圖。如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盧昂大教堂》,主要營造不同時刻太陽照射在教堂上獨特美麗的光色氛圍。

3、抽象藝術:是通過形式語言本身及構成關係來傳遞藝術家對事物的認識。分析《第三國際紀念碑模型》。用直線和曲線兩種語言元素構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線將直線連接起來,從而把人的視線引向無限的天空,表現升騰飛翔的空間效果。

(四)學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創作意圖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國》李樺

三、歸納總結本課三個知識點。

四、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來自哪裏?影響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因素?藝術家的意圖是如何體現的?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

篇二十四:美術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是山東版國小美術第五冊第20課內容。屬於欣賞、評述,即通過欣賞圖片,評述,繪畫等方法,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大膽、自由地把動畫形象表現出來,體驗欣賞和創作的樂趣。

這節課要面對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年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們那童真、童趣、不受限制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結合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創造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欣賞動畫片,使學生髮解動畫片的不同類型。

2. 在欣賞各種動畫片的同時,使學生髮解誇張與變形,是動畫片藝術表現上最主要的特徵。

3. 在欣賞動畫片的同時,還使學生了解動畫片的製作過程。

教學重點:

啓發學生思維、分析想象,力求創新。

教學難點:

發揮小組合作才幹,創作獨具特色的動畫片。

教學用具準備:

媒體課件、彩紙、彩筆、橡皮泥、剪刀、膠水等,課前也可要求學生收集一些動畫片的圖片資料,供上課時討論、欣賞。

二、 說教法

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及教學方式的優化原則,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便無意注意爲有意注意,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促景生情,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入到媒體欣賞,把學生帶入到動畫的世界。

2、 啓發引導法:

這是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導”的教學原則進行的,引導學生從欣賞動畫形象出發,主動參與討論,瞭解動畫造型的特點,激發學生創作慾望。臨摹或創作一個動畫形象。

三、 說學法。

本課以“活躍學生想象思維”爲主要目的,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裏自由翱翔,因此,我採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學法指導。

1、 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思考“怎樣創作動畫形象”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瞭解構圖的多種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 說教學過程

(一)、利用動畫,激趣導課

1、播放動畫,激發興趣

每一個孩子都愛幻想,不受時空約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說,幻想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是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神之以往;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更可以爲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學生們都熟知和喜愛的動畫片段,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願望。

2、引出本課課題——《迷人的動畫片》。

3、討論、交流。

一部部動作連冠、形象逼真的動畫片,你知道是怎樣會製成的嗎?

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爲什麼?它有什麼典型特點?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動畫形象?(學生出示自己蒐集的動畫形象)

(二)、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三)、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

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儀上展示,說說自己的畫面內容,覺得自己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2、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文學與藝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評選“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等。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求學生回去後把畫給家人看看,並把自己變成巨人後的故事說給他們聽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親情溝通的情感意識。最後,收拾整理周圍環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篇二十五:美術說課稿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上的是一節大班的美術欣賞活動《紅色中的和諧》。

從本學期開始,新教材裏有了多了名畫欣賞活動,讓孩子們從小接觸經典繪畫作品,直接與大師作品對話,更好的促進幼兒欣賞能力的發展,孩子們對活動也很感興趣。於是在感受名畫構圖、色彩、線條的同時,我又爲孩子們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畫,本次活動我們以“紅色中的和諧”作爲欣賞內容,《紅色中的和諧》是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畫中描繪了一個室內的場景,其中有精心佈置的桌子、衣着整潔的女傭、鮮豔的桌布和牆紙、兩把椅子和一扇窗戶;通過窗戶,畫家還描繪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綠色的草地、黃色的花朵、幾棵樹和一所房子。作品非常符合大班幼兒思維和認知的特點,活動中試圖打破幼兒的視覺習慣,讓他們感受冷暖色的對比,從而通過欣賞活動豐富幼兒的創作經驗和創作水平。

但對於大班第一學期的幼兒來說冷暖色的對比稍有困難,因此,我把此活動的目標制定爲:

1、通過欣賞名畫,感受作品中冷暖對比色和直線、曲線的動靜對比,幷能嘗試把冷暖對比色運用到幼兒繪畫中去。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藝術表現力。

準備的材料有“課件馬蒂斯的作品”、“空白的畫——《家》”。課件製作巧妙、顏色鮮豔,冷暖對比強烈,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體驗了美感,提高了觀察興趣。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法並按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讓幼兒看名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畫面中所運用的冷暖對比色以及動靜對比等內容。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本着“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幼兒自由欣賞、集體交流、教師小結,讓幼兒理解作品的特點。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幼兒進一步理解作品冷暖色的運用,並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作。

在本次活動中,我依據大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感知與講述。

二、分析與解釋。

三、幼兒作畫。

四、結束活動。

在第一個環節感知與講述中,我直接出示名畫讓幼兒觀察,通過幾個簡單的提問讓幼兒說說畫裏有些什麼,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索的動機,建立幼兒已有經驗與新學習內容的聯繫。讓幼兒初步與大師作品直接主動對話,他們潛在的藝術潛能被調動了。這些問題比較簡單,可讓幼兒自由講述,我不做任何評價,只要孩子能說出就可以。本環節中發現孩子們還是比較積極去觀察的。(上課過程中發現的積極還是不足)

在第二個環節分析與解釋中,重點引導幼兒通過欣賞名畫,感受作品中冷暖對比色和直線、曲線的動靜對比。首先讓幼兒說說看到畫中很多紅色的感覺,然後在再通過提問“畫畫的人除了用紅色還用了什麼顏色?”引出冷暖對比色在作品中的運用。接着讓幼兒找找畫中哪些地方用了對比色?在幼兒充分講述後,我做了一下總結,幫助幼兒理清思路,使幼兒加深印象。動靜對比環節中,我請幼兒通過觀察,找出哪裏用了直線,哪裏用了曲線。然後再談談看直線和曲線的不同感受。

爲了加深幼兒對直線和曲線動靜對比的認識,我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一下。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了。(上課過程中發現的積極還是不足)欣賞活動不能只注重對一件作品的欣賞,還必須加強知識間的聯繫和運用,從而使幼兒獲取豐富的知識和欣賞經驗。因此,我在介紹畫家的同時,又請幼兒欣賞了馬蒂斯的其他作品,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畫家大量運用強烈對比色彩的風格。

第三個環節是幼兒作畫,我設計的是,出示一副未塗顏色的畫——《家》,並問幼兒“小朋友你自己的家漂亮嗎?”以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再通過欣賞色相環,引導幼兒把對作品中冷暖色調的理解運用到自己的塗色作品中,培養幼兒的藝術表達力。從幼兒的作品來看,多數孩子顏色塗的還是很有創意的。

第四環節結束活動,我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客人老師,既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過程中發現的積極還是不足)

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篇二十六:美術說課稿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美版教材第6課《裝飾色彩》。(板書)

下面我將從 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裝飾色彩,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在教學體驗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寫實性,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上突出古拙、簡練、誇張、變形的特點,用色方法上體現鮮豔、對比強和誇張的特點。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美術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與表現中的階段目標,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①、使學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②、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③、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學生初步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及表現方法。

2.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學習和掌握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3.在教學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點,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

二、學情分析:

⑴、說學生現有階段的水平和能力

接下來我對學情進行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在前段的學習中掌握了關於裝飾畫的學習方法(如裝飾畫的特點等)此階段的學生對色彩具有了極強的興趣,關注的注意力增強,能夠準確地對作品進行分析並且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於色彩的感受。

⑵、說課標確定本階段學生應達到的能力

在美術課標中確定本階段學生在造型與表現領域中應達到的能力是: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線條、形狀、色彩等造型元素以描繪的形式,運用裝飾色彩創作生活中的裝飾畫。

三、說教與學的方法

1、教學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明確 “學生爲本”的教育設計理念,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通過一個簡單的生活圖片對比、大量的裝飾色彩圖片的欣賞,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腦中對本課時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接着我再利用講述法導入正題,引出裝飾色彩的概念,並引導學生觀察、運用。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以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突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2、學法分析:

遵循“學爲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讓學生先認真觀察、總結,再操作,將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融合到創作的要點和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各環節時間安排:

本課我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圖片引入導新課(2-3分鐘)

(二)講授新課 (10-12分鐘)

(三)完成作業(20分鐘)

(四)評價(3分鐘)

(五)課後拓展(1-2分鐘)

(一)課堂導入: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展示)

引出本課課題: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有貼近生活化的圖片對比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爲下一步的講授打下基礎。

(二)講授新課

1.學習裝飾色彩。

結合民間裝飾畫作品講授裝飾色彩找出其特點:色澤鮮明、豔麗、明快、簡單。(板書),引出裝飾色彩的含義。

設計意圖:雖然面對的是心理日趨成熟的高年級學生,但是不能忽略了任何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環節,就興趣而言單純的講授含義並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抓住學生的興趣來初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分析裝飾色彩的運用方法

利用收集的民間裝飾畫作品,組織學生交流。

教師的有效提問和學生交流活動來完成怎樣運用裝飾色彩來體現誇張變形的裝飾畫。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環節之一。我在這一節課中將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提出——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來攻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3.介紹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

觀看教學。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有效地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將書本中美術帶到了學生們的身邊,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

使學生們瞭解民間裝飾色彩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道理。

4.教師演示

(1)展示並分析學生的優秀作品。

(2)教師示範作品。

設計意圖:在美術教學中,示範與演示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發,通過教師的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書本與實踐的聯繫,更好的理解用色和用線有效地解決繪畫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

5.佈置作業要求。()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制定。

(三)、完成作業,教師進行輔導。在輔導過程中體現分層、分類輔導,注意培養學生個性作品,體現學生差異。

(四)、評價

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與評價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示和評價。

在評價中以學生的客觀表現爲主要依據,突出教學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過程中加強評價的互動與反饋,重過程、輕結論。

(五)、課後拓展

請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表現生活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去找尋生活中的裝飾就可以將美術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

篇二十七:美術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一冊第9課——《誰畫的魚最大》(課件)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孩子們對魚有着特殊的感情,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爲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現的對象,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等多種材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衆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本課內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

2、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訓練學生敢於充滿畫面大膽作畫的習慣,認識魚的形狀和特點,瞭解自然界的魚與美術作品所表現的魚的異同,初步瞭解藝術源於生活。

知識目標: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能大膽作畫、充滿畫面,畫一條大魚。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充滿畫面的大魚。

教學難點:自然界是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有什麼區別,如何突出特徵把魚畫大。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魚的圖片作品、畫紙、筆、小海星貼紙、作品展板等。

學生:油畫棒、勾線筆、水彩筆等。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而《誰畫的魚最大》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教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1、師:今天有一位神祕的朋友要到我們班做客,它要我們先猜一個謎語,猜出來了才和我們見面,小朋友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五顏六色穿花衣,鱗光閃閃真美麗;

祖祖輩輩不離水, 整天搖頭又擺尾。

2、師表揚猜出的孩子:“你真聰明!”。 送給你一顆“海底之星”,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

師:茫茫的海洋,居住着各種各樣的魚兒。大家快來看一看!(課件出示一幅海底各種魚兒在水藻間游來游去的情景,可配以海浪聲)咦!是誰向我們游過來了?師出示小丑魚實物。

教師小結,比如說:大家說的非常好,魚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美麗的家,讓我們每個人都來保護魚類,愛護這個美麗的家園。

師:小丑魚妮妮今天來我們班有一項特殊的任務,原來妮妮現在是海洋形象公司的宣傳員,她聽說小朋友非常善於觀察、畫畫的特別好,就想請大家幫她一個忙:找一找海洋裏最大最美的魚,妮妮的公司想請她來做海洋的代言人,你們願意幫她這個忙嗎?學生應答

【評析】引出動物做代言人這樣的導入來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又充滿互動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有聲有色,富有童趣。

二、欣賞:美麗的海洋世界

1、師: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小丑魚妮妮一起到美麗的海洋世界去做一次奇妙的旅行吧。要求:大家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放課件:欣賞“海底世界”錄像)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看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生:看到了瑤魚,清潔魚、石斑魚、蝴蝶魚……

師:你還知道哪些魚?學生應答

【評析】歡快的音樂,美麗的圖片將學生帶進了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使學生自然的進入課堂的學習氛圍。在設計的情境中,經過小丑魚的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着海底世界的美、魚兒的美,之後老師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魚兒來通過自己形象的展示參加競選,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學生就樂於嘗試,在不知不覺中願意去學習美術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2、師:魚之所以能在水裏自由自在的遊玩,就因爲它有着特殊的身體結構,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吧。

(1)提問:魚的身體有哪幾個部分組成?學生說,教師利用小丑魚講解魚身體各部位的特點。(魚=魚身+魚鰭+魚嘴+魚眼+魚鱗)

(2)師:是不是所有的魚都跟小丑魚長得一樣呢?你還知道哪些形狀的魚?

生自由說,拓展認識。直接課件演示“不同形狀的魚”

三、比較:認識大小

1、師:魚的形狀真是千奇百怪啊!看,妮妮已經先挑中了兩條她認爲最美的魚,還給她畫了兩張像,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學生:一大一小)好,這兩條魚放在一樣大的紙上,我們仔細比較,哪條魚放在畫面上更合適?更好看?(出示作品)生分析。結果:充滿畫面的大魚好看。

【評析】教師用這樣互動、充滿探究性的語言,用貼近兒童心理特點的語言進行教學,通過對感受色彩、體驗形態等教學活動,誘導學生進入有效的學習狀態。利用一年級國小生天真活潑的天性,鼓舞他們通過自我發現掌握教材中簡單、直接的知識。這樣設計不但擺脫了傳統的教師教的模式,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會了學習,並覺得學習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你也能用筆畫出自己喜歡的魚的外形嗎?和妮妮比一比誰畫的魚纔是最大,好嗎?

3、出示課題

4、學生畫出大魚,然後集體找出畫的最大的魚。(師進行表揚)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大小,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作畫時敢於充滿畫面並畫大。

5、小丑魚妮妮說:我們挑選海洋形象代言人,看光長的個大還不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漂亮。剛纔看了那麼多的魚兒,色彩斑斕我們都挑花眼了,那就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些“多姿多彩的魚”吧。(課件出示)(課件出示一些海洋魚,尤其是一些花紋各異,色彩鮮豔的熱帶魚,讓學生欣賞。)

可加旁白講解如:瞧,我的圓點花紋吧,簡單大方。我身上的花紋像不像斑馬身上的花紋,夠帥吧!(用點、線、塊加深直觀的印象和理解)。

四、欣賞藝術作品

1、師:讓我們看看農民畫家眼中最美的魚吧?

(出示藝術作品《戲魚》,讓學生比較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學生欣賞討論。師: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

3、引導學生說出魚的“變、加、色”三方面的變化。(點、線、面的添加)

找畫中的祕密,農民畫家是如何把魚畫大的?你們知道嗎?(生說一說)

4、教師總結:農民畫家真是太有創造性了,他把魚變得更美了。〈課件演示:將魚變小再復原〉

我們要學習農民畫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畫出與衆不同的畫。

[評析]自然界的魚與藝術作品中的魚進行多次對比,初步瞭解藝術源於生活的道理並由此獲得了豐富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表現活動的多樣性,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了釋放。

五、欣賞學生及教師優秀作品,啓發學生創作思維

1、課件欣賞範例中的魚(裝飾紋樣簡單帶過)

六、作業要求:

今天請同學們畫出你心目中最大、最漂亮的魚,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來幫助小丑魚妮妮完成她的使命,一起來加油!

【評析】教師的引導、鼓舞,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學生大膽的、有創意的想象。不難看出學生的潛在能力是很寬泛的。只要我們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善於發現、善於引導、善於鼓舞學生,學生的潛能就將得到充分的發揮。

七、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背景音樂《潛海姑娘》)

【評析】提出要求,可以使學生有的放失,明確目標。教師的巡迴指導,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配以歡快、愉悅的音樂。爲學生創設了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也拉進了師生之間的關係,跟好的促進了學生的表現熱情。

八、展評

將畫貼到前面的海底世界展板上評講。先請小朋友評,師再總評,最好的送海底之星。

【評析】學生帶上已畫好的畫參加競選,學生和教師對魚兒的形象加以講評。在課堂上,教師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學生幼稚、天真的作品,使課堂變得輕鬆而活躍。無論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同學對自己及自己對自己的點評,都使學生輕鬆的接受並使其在讚美和鼓勵聲中得到了成功的。教師對學生鼓勵的話語,滿意的微笑,讚許的眼神,默許的點頭,都使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器重,關切和敬佩,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就像春天的細雨,冬日的暖陽,和諧而愉悅。

九、延伸

回去以後我們還可以用剪紙、橡皮泥等製作魚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

篇二十八:美術說課稿

說教材

《蔬果總動員》本課是根據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科書第8冊第11課《蔬果造型》一課拓展而來,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內容。正如羅丹所說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把欣賞、表現的對象定位在蔬果的組合造型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美”——感受蔬果形狀和顏色之美;“表現美”——運用美術語言來表現蔬果的美,提高學生造型表現能力;“運用美”——瞭解蔬果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美術與人類生活的聯繫。整堂課的設計就是“感受美——表現美——運用美”的過程。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鑑於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瞭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豔多彩的色澤。

2、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誇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設計製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情感性目標:體驗蔬果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並善於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並能用多種製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3、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4、教學準備:

教師:佈置場景、水果拼盤、百寶箱、課件、實物展示臺、蔬果、水果刀、菜板、牙籤、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5、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

二、說教法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國小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了摸百寶箱的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國小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這有一個百寶箱,誰來摸一摸,猜猜裏面藏着什麼寶貝?

2.你摸到的是什麼?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說說你是怎麼猜到的。

3、師:出示ppt水中各類水果的圖片。

提問:a、你最喜歡哪樣蔬菜和水果,爲什麼?

b、多吃蔬菜水果的好處有哪些?

教師總結:蔬菜爲人體提供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有利促進消化,使我們更加的健康。

4、師:那麼你們知道蔬果除了可以食用以外,還可以做什麼用呢?

師:其實我們平時吃的蔬果還可以做成很多可愛的造型。

二、深入感知,巧妙聯想。

1、師:

1)這個造型是哪幾種蔬果做成的?

2)這個蔬果造型運用了哪些方法,巧妙之處在哪裏?

2、師: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做呢?

3、師:再動手製作前,老師要先考考你們:用蔬果做一件藝術品,想一想都需要哪些步驟呢?

師:課件出示(構思、選材、製作、裝飾)

1)構思:奇特新穎,富有趣味

2)選材:主題聯繫蔬果的造型

3)製作:切、刻、雕、挖、貼、組合、插接等

4)裝飾:手工製作材料

4、想像思考:組長領蔬果材料,你準備用蔬果設計什麼形象?

採用什麼製作方法?

三、嘗試表現,探究方法。

1、教師以章魚爲主題,在黑板上畫章魚,再以香蕉爲原型,問:你覺得這根香蕉怎麼設計製作成章魚?

2、邊示範邊講解,引出削、剪、刻、拼接等方法。

3、小結:可以根據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尋找合適的蔬果,也可以根據現有的蔬果,通過想象進行加工創造。

四、小組合作,課堂探究

第六屆蔬果藝術節現場大賽,作品要求:

1、通過刻、切、拼接等方法,製作出2~5個蔬果造型作品。注意用刀安全。

2、由組內推薦出的那位蔬果男孩(女孩),向大家介紹本組作品(主題、表現方式、亮點等),最後評出最具創意大獎。

課堂練習,小組合作

1.小組分工合作,用各種蔬果製作雕塑作品。

2.學生隨意參觀,交流。

五、作品展示,多種評價結合

1、學生自評、互評。

2、教師評價穿插其中。

六、小結

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切面,被我們同學畫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正如羅丹 所說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蔬果總動員

製作方法:切、刻、雕、挖

蔬果特徵:形態、色彩、質感

製作步驟:構想、選材、製作、裝飾

篇二十九:美術說課稿

一、明確內容,說教材

【課題】《賀卡製作》

【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選自國小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設計應用第六課《賀卡製作》,通過設計製作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學會立體賀卡的製作方法,讓學生體驗“學”和“用”的直接關係,培養學生初步的設計意識,感受美術學科的實用性,用凝聚着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誼賀卡,送出自己的祝福。

【教學目的】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製作立體賀卡,掌握立體賀卡的製作步驟和方法,瞭解不同種類賀卡的含義和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收集手頭的材料,設計製作立體賀卡,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及設計製作、造型表現等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交流評價,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並充分發揮想象力,製作有自己特色的賀卡,體驗成功的快樂。

4、創新目標:通過讓學生動手來設計、製作賀卡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立體賀卡的製作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製作形式新穎、構思巧妙的立體賀卡。

二、形式多樣,說教學方法

國小四年級學生處於形象思維活躍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他們還多以感性表象來掌握概念,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興趣愛好仍然是學習最好的動力。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性格上表現得好奇、大膽,追求自己的個性,比較喜歡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主觀意識較強。綜上所述,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識規律和教學的啓發性、直觀性、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爲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髮展爲立足點,以自主探究主爲線,以求異創新爲宗旨,本節課主要採用“看、想、做、說、改”等教學形式以及任務驅動法、講述法、指導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勇於發現創新的思維習慣。

三、自主探究,說過程

1、激趣引入,實施任務。

這個環節,注重製作興趣的激發,以談話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任務驅動的實施。

以談話的形式來引入本課的內容,讓學生認識賀卡及賀卡的作用。在激發興趣後,繼續深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賀卡的組成要素,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2、引導鋪設,獨立探索。

這個環節,注重製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明白製作的方法及相關的步驟。

根據學生形象思維仍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思維方式這一特點,教師在頁面設置、圖畫使用和插入、插入藝術字等方面進行示範操作,並明確製作的要求(如:講究賀詞的針對性、版面設計、洋溢着自己的情感,注意佈局等),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美術學科相整合。讓學生自行探究賀卡製作的技巧,並在此基礎上創新,注重對學生主體探究的訓練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現代教學家葉聖陶先生把“教授法”變爲“教學法”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根據這一方法在佈置任務時,突出以“學生設計”、“學生做”爲本,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其自由發揮,給他們插上想象、自由的翅膀,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師生之間互動學習。

3、激勵評價,合作探究。

激勵性的評價貫穿於整節課,有利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拓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評價,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同時,又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合作者。

評價表使學生和老師進行評價時有“理”可循。讓學生互相提出對賀卡的修改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們進行相互指導,相互修改,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學習、提高。從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爲了使學生能嚐到成功的喜悅,最後,引出送出賀卡,將自己的愛心送給自己感謝的人,讓學生們感受到一份成就感,成爲幸福傳遞的使者,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努力創新。

4、精心設計,拓展思維。

在作業的練習上,本節課主要採用的是創造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相結合。如:讓學生寫一寫製作賀卡的感受、讓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製作賀卡時得到了些什麼新知,還可以將你的賀卡送給你想送的人,然後寫一寫感受。

讓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的空間,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鼓勵學生努力創新,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板書設計】本課採用突出“賀卡”形式的板書,賀卡式的標題以直觀爲主,起到引領和點題的作用。照顧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板書設計比較簡單,卡賀內容的板書沒有按照賀卡的格式套上去,其原因是不想學生受到板書設計的影響設計賀卡,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篇三十: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綠洲》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課。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主要是利用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結合體現環保意識的招貼畫藝術構思對應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保主題有機結合起來。

通過向中外不同類型的優秀藝術作品的學習與借鑑,學生應當學習掌握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認識並體驗新奇視覺形象產生的特殊藝術效果,積極拓展個體的異構思維及其藝術視野。教學中有意圖地結合環保主題,可以引發學生對人類生存環境與發展的積極關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本課預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現在我主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欣賞、評述、比較,通過此活動首先讓學生找出超現實主義繪畫與現實主義繪畫的共異性,然後得出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基本藝術特徵,最後初步嘗試用超現實主義繪畫(時空重組)的表現手法來重新拼貼一幅環保主題作品。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欣賞作品,初步感受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給人們帶來的新奇視覺效果。 2、通過對比作品(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與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總結出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的基本藝術特徵,並初步嘗試運用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時空重組)來拼貼一幅作品。

②過程和方法目標:1、通過欣賞作品,共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我總結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學生在參與賞析作品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並在此過程中掌握表現的方法與技能。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更加關注我們的生活環境,加強學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考,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慾望。

(4)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我認爲國中美術的教學應該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及審美觀念。我中學的學生對美術的理解較膚淺,對超現實主義繪畫缺乏瞭解,理解起來有一點難度。所以爲了更好地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重點定爲:欣賞和討論超現實主義繪畫與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及藝術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

2、教學難點:因爲七年級學生對於現實主義作品認識較多,而對新奇視覺形象的繪畫方式較難掌握,所以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爲:學習掌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基本會用這種方法。

二、說學情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任教七年級的美術。七年級班上的男女生分佈不均勻,學生美術知識方面差異較大,對美術的認識比較膚淺,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較缺乏,但對美術課很感興趣。我認爲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些“造型·表現”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堂課主要是對作品的原型進行藝術的再現,學生會有濃厚的興趣。學生知識、能力的增長和情感態度的培養,都是在學習活動的參與和探究中實現的。

三、說教法學法

整堂課我以提問題爲主,展示作品,學生欣賞,不斷的設問,通過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用學生的回答來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如這幅畫有什麼特點?表達了畫傢什麼樣的情感?誰能幫老師回答這個問題呢?主要運用師生互動型教學方法,藉助師生對話,共同思考,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具體方法涉及到觀察法、討論法、發現法,這樣就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到知識。

在作業呈現方式、技巧方面,學生在理解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後,動手對繪畫作品的原型進行再創造,繪畫形式可以多樣化,甚至可以直接運用圖形剪貼、組拼等方法。

四、說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第一個環節是新課的導入部分,作爲導入部分,我以提問爲主,提了三個問題:1、每年的三月十二號是我國的植樹節,那植樹的目的是什麼呢?2、綠色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心情呢?3、那麼綠色又有什麼寓意?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引導學生關注到了綠色,因爲看到綠色我們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由此可見,綠色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學生回答:環保!)這樣課堂的開頭不僅引出了“綠色”這一主題,更重要的是爲了將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關注環保,關注生活環境引入。

(二)觀賞圖片:

接下來第二個環節是觀賞圖片資料,我將出示兩組圖片,一組是九寨溝優美的綠色生態圖片,另一組是被破壞被污染的圖片。(目的:使學生在對比後產生強烈的心理反差,並讓學生談觀後的感受,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接着老師可以再舉例引導)最後向學生提問: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你會畫成什麼樣?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創作思路。(這樣的問題設計是爲了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慾望,引導學生帶着這個情懷進入下一個環節—思考與討論。

(三)思考與討論: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綠洲》,讓學生自讀教材中的“前言”,並思考畫家馬格里特是怎樣表現這一主題的,學生分組討論思考:畫家他怎樣不同尋常?畫家表達了什麼樣的真實的豐富情感?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欣賞《綠洲》這一幅油畫作品,感受超現實主義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新奇的視覺效果,將知識與技能目標體現出來。

(四)作品欣賞:

在與學生互動欣賞評述完《綠洲》後,同時展示作品《綠洲》與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這也是我的第四個環節—作品欣賞,對比這兩幅作品,師生共同欣賞分析超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共異性,在此過程中能達到過程和方法目標中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我總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最關鍵的一點是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必須通過發現然後得到結論或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不用直接呈現知識要點就能體現了本堂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即重點、難點)。這樣操作的優越性在於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增強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我們可以作一個課堂小結,總結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基本特徵。

(五)活動開展:

第五個環節是活動開展:重新拼貼作品。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先展示教材中的廣告海報作品讓學生欣賞並閱讀相關內容,想想這些畫家是怎樣表達他們的豐富的情感的?他們的繪畫思維又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內容結束後再出示一幅環保主題作品,讓學生運用超現實主義繪畫表現技法(時空重組)進行再創作,這個環節可以瞭解學生是否已學習掌握了超現實主義繪畫的表現技法,在繪畫過程中注意用學生中好的想法去啓發其他學生。

(六)課堂小結:

第六個環節是課堂小結—學生作品評價。我採用師生互評,我選了幾幅比較有創意的學生作品,首先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欣賞的地方或不足之處,我再補充評價,對學生的創作作品用欣賞的眼光對待,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

五、教學評價

在這課中我緊緊抓住與社會生活環境相關的資料,講解有關新奇視覺形象的知識,讓學生在驚奇與愉快的學習生活中不僅學到知識、培養能力,而且還受到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環保教育。對學生作品予以肯定評價,採用開放評價,目的是讓學生不斷嚐到美術學習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讓學生多一點成就感,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

篇三十一: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爲高中整個美術鑑賞教學的開篇,對後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徵,以及學習美術鑑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二)重點:

培養學生送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鑑賞對於個人未來人生髮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理由:審美應是一種主動地行爲,因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有具備了一雙審美的眼睛,才能會看和主動。)

(三)難點

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鑑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理由:由於學生原有知識基礎的制約,對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

(四)內容結構

本課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學習美術鑑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說明什麼是美術鑑賞,第三部分爲美術作品的分門別類,第四部分是美術鑑賞的意義。

二、教法:

本課涉及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爲主,所以我採用了講授法、對於相關的作品採用演示法。

三、學法:

記錄、觀察、理解、記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要之後,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量衆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如何認識和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方法,作品的意義,對作品的價值的判斷以及會從內心產生喜歡或厭惡等的情緒反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鑑賞問題。

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張萱的《搗練圖》米勒的《拾穗》達利的《內戰的預感》康定斯基的《即興之31》

提出問題:A、你喜歡哪幅或者哪幾幅作品,爲什麼?

B以上有你感到厭惡或不解的作品嗎?爲什麼?

C你能說說其中有關作品的表現有哪些獨到之處嗎?

學生活動:帶着問題觀察展示的作品,踊躍的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大家對美術作品的這些疑問或者觀點,都涉及到了美術鑑賞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作品是怎樣分類的以及學習美術鑑賞的意義是什麼?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理由: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在看畫的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而然的引出美術鑑賞的概念,比單純由老師來講述要直觀和具有樂趣。)

2、什麼是美術鑑賞?

基本內容:先從對天安門廣場的感受和對天安門的審美認知中,說明鑑賞並不神祕,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後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以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來介紹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闡明什麼是美術鑑賞及其對象、過程、目的和本質特徵等。

通過對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三幅國畫的欣賞以及對各自相關知識的查證,得出他們的內涵是不同的。所以美術鑑賞是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綜合的審美活動。

美術作品的直觀和相關知識是美術鑑賞的基礎,這就要求鑑賞者必須首先具備美術的基本知識,識別美術的基本類型和一般表現方法,然後才能進行實質的鑑賞活動。

那麼美術作品有哪些類型呢?這就涉及到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

教師活動:(1)、分別展示天安門的圖片、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

(2)、提出問題:A、看到天安門我們聯想到什麼?(提示:造型的、歷史的、情感的)

B、《搗練圖》和《拾穗者》兩幅作品有什麼區別?(提示:畫種、服裝、國家、貧富、)

C、《奔馬》《太白行吟圖》《根扎南國》都是中國畫嗎?

(3)、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有關理論和觀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探究問題,回答提問。

(設計理由:1、在欣賞圖片中,逐步訓練學生區分不同美術形式的能力,2、培養學生勤勞善良的美好情感)

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3、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總體而言,美術作品都被歸爲空間藝術的範疇,在這下面,美術根據其藝術門類劃分爲: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書法、攝影。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緻的劃分。

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徵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爲主的“具象藝術”。

篇三十二: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爲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爲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傳統藝術。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爲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誇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錶現新奇的思維。除此以外,臉譜中明顯的對稱裝飾,對幼兒創作思路中的邏輯性作了進一步的要求。將臉譜進行裝飾能夠從臉譜的選色中逐步讓幼兒感受主色與配色的映襯效果,爲幼兒在今後作畫中有選擇地安排色彩表現主題情感作了一個鋪墊。因此,活動設計《五彩臉譜》是一個較綜合性的活動,它將美術目標中對色彩、線條、裝飾等多個要求較自然的揉進一個內容中,使幼兒通過一個主題內容獲得了較好的發展。

2、目標定位:

新《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幼兒與衆不同的表現方式,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體驗。”因此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我指出了以下目標:

(1)、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誇大表現臉譜特徵。

(3)、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願望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力和創作力。

3、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對對稱圖案特點的感知與理解。

(2)指導幼兒以鼻子爲中心,左右畫上對稱的線條、圖案或色彩。

(3)探索臉譜配色的有效方法。

4、活動準備:

(1)家長工作:跟幼兒一起欣賞京劇演唱的VCD或錄音,如:《京劇聯唱》,收集臉譜工藝品、掛飾等。

(2)資料收集:收集與中國戲曲相關的資料,京劇文化素材的整理。

(3)環境創設:在教室裏佈置各種京劇臉譜的畫面,小圖片、掛飾供幼兒欣賞,加深幼兒對京劇的認識。

(4)物質準備:提供多種形象的京劇臉譜、面具供幼兒欣賞製作。

(5)心理準備:體驗京劇臉譜藝術美,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說教育對象:

大班幼兒曾經接觸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如:人物畫《我的自畫像》、《我的好夥伴》、折剪畫《魚的一家》、《美麗的大公雞》、拓印畫《秋天的水果》、《樹葉寶貝》等,但對於對稱圖案畫涉及較淺,最近在開展的《中國娃》主題活動中,我們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感受我國的國粹——京劇,其中京劇臉譜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引起了幼兒的關注,因此,我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求,展開了以下一系列的活動。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在引起興趣後操作,主要是對京劇臉譜的輪廓描繪,幼兒在此活動中能夠對京劇臉譜有更感性的認識。第二次操作是對京劇臉譜的構線畫,瞭解臉譜的部分對稱特點。

2、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觀看京劇花旦的表演錄像與圖片,讓幼兒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下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並真實的感受這一國粹藝術。

3、情境教學法:在活動中適時的加入幼兒表演的過程,幼兒充分的欣賞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教師對幼兒賞識的激勵,使幼兒對此活動有了更快樂的體驗,活動《京劇花旦戲》讓幼兒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4、互動法:讓每個幼兒都動起手來,有師幼兒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索活動,選擇方法很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對京劇演出錄像及臉譜圖片的觀察,提高了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想象思維的發展。

2、操作法:讓幼兒通過構線畫了解京劇臉譜的輪廓描繪過程及臉譜的對稱特點。

3、展示法:讓幼兒在展示自己的作品過程中真正體驗京劇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使幼兒在表現、交流中分享探索繪畫的過程和結果。

五、說活動程序

(一)觀察討論導入:

你們知道以前的臉譜可以分幾種?(4種)哪4種?(黑臉、白臉、紅臉、藍臉)臉譜是一種神奇的化妝,你們知道臉譜是什麼時候化的妝?(唱京劇的時候)討論:

1、臉譜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畫家把它做成藝術品掛在家裏,所以現在的臉譜有非常多的顏色。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你們根據它的顏色給臉譜取個名字。

2、教師逐一出示紅臉、藍臉、綠臉、黃臉。臉譜是一種化在臉上的妝,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左右對稱,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塊面,五官有了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如何變,五官有些什麼變化,臉上的塊面是如何分的,爲什麼要這樣分?)

(二)聯想創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提示:

1、心裏先想好,今天你要畫一張什麼顏色的臉。

2、化妝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要把臉畫得兩邊對稱。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麼地方要塗眼影,什麼地方要塗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麼?(相互欣賞幼兒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三)引導評價

教師隨機抽取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你畫的是什麼臉,請其他幼兒說說同不同意,爲什麼同意,爲什麼不同意?(從主要顏色上進行講評)

(四)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運用設計的各種京劇臉譜進行戲曲表演,體驗中國戲曲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

2、舉行京劇臉譜化妝會。

篇三十三: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兒童的世界裏怪獸是他們比較喜歡錶現的對象,通過動畫片、想一想、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等多種材料繪製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怪獸;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衆不同的怪獸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怪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面具》、《機器人》、《民間麪塑》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怪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彩筆繪畫來表現畫面,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說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怪獸的分析,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

說教學難點:怪獸的設計和表現。

說教學準備:有關怪獸的資料,彩紙,教師範畫、作品。

二、說本課的指導思想

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三、說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爲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怪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四、說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的怪獸,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怪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合作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說教學法分析

1、觀察範作激發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六、說教學過程

1、出示幾種動物圖片:鹿、馬、魚、鱷魚、蛇、老鷹等,着重觀察它們的一個重要部位,最後出示龍的圖片。並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嗎?

龍是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中國人也稱爲龍的傳人、龍的子孫。

2、想一想,龍本來不存在,勞動人民是怎樣創造出它的樣子來的?

(把許多動物身上的特點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龍身上有哪些動物的特點? 討論後得出結論:(結合圖片進行對比)

龍的角是鹿的角; 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 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 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 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

4 、下面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到怪獸世界裏去參觀一下{怪獸欣賞}:中國古代的怪獸、外國的怪獸、卡通裏的怪獸。

5、學生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如何表現了怪獸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6、學生思考,“你想怎樣表現你心目中的怪獸?”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的語言交流爲繪畫打下基礎。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8、評價。

七、說課堂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怪獸,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個怪獸最吸引你?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八、說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作品中表現了很多怪獸,實際上這些怪獸並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幻想神話中的“靈物”,雖不足爲信,但它卻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我們都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今天你們讓老師也看到了你們的智慧。你們都是好樣的。

篇三十四: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爲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爲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於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徵以及它的象徵。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爲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麼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後,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觀察認識:向日葵

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於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認識凡高

生活經驗

美術經驗

種植向日葵

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後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徵及作用和象徵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

活動幫助幼兒瞭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瞭解凡高的作畫特點、瞭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爲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誇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豔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誇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瞭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

(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並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瞭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爲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

(2)是能力目標,我認爲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爲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

經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於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環境創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具體流程見圖:

環節一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爲什麼?”(見附圖1)

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爲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節二

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爲主、其他色爲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着生命的力量。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爲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

構圖的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通過和幼兒的對話: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爲什麼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通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纔會漂亮。

教師通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環節三

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區別。這一環節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節四

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最後通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篇三十五: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爲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整體感知要達到的』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讀賞析要掌握的』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

因爲(學生的一些實際),我。。。。。。難。。。。: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 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爲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範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 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 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三十六: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設計學生服裝,它既是可以徒手繪畫,也可是一堂手工課。學生在設計服裝時,不要單純地追求服裝設計的局部。而要他們努力做到整件的效果爲佳,設計出服裝的新穎、可愛。體現出學生的天真與浪漫的童趣。

服裝的設計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技能領域、情感領域和創造領域。具體內容爲:

1.技能領域:能抓住服裝的結構,設計出漂亮的學生裝。

2.認識領域:瞭解不同季節的服裝

3.情意領域:①。通過服裝設計,使學生懂得要設計一件漂亮的學生裝,一定要仔細觀察欣賞,才能使服裝結構合理舒適得體。②。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審美創造能力。

4.創造領域:在認識與技能掌握的基礎上,運用豐富的想象力,設計出美麗大方的學生裝。

我根據本科教學的特點,制定一下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生服裝的設計製作方法:我之所以把這個作爲重點,是因爲我覺得既然是服裝設計,那麼設計的方法和步驟是重要的,該掌握好,才能設計出舒適得體的衣服。 2.難點:學生服裝的整體和局部之間和諧質樸的美。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和上課內容特點,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演示練習法。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只要能夠達到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認爲並無一定之規,根據教和學需要,除了這四種教學方法外,我還交替綜合運用了局部探求法、講授法、談話法、觀賞法、名作等常用教學方法。學生學起來也較輕鬆,在輕鬆中獲取知識。

2.學法:着重指導學生通過“找、說、演、畫、剪”的方法,弄懂服裝的結構和設計的步驟,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漂亮的學生裝。

三、說教學流程:

⑴。審美激趣。

①。創設情境:

1.學生在優美歡樂的樂曲聲中進入教室。

2.操作媒體,屏幕上出現許多學生穿着各式服裝。

3.教師提問,同學們剛纔我們看到的學生裝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套漂亮的服裝呢?

②。板書課題:活潑的學生裝

⑵。技法理解,掌握技能。

1.教師出示服裝範作的各個部分。①。找一找,你能把上面各個部分組成一套漂亮的服裝嗎?②。說一說:說說自己服裝的特點,在讓學生談談不同季節的服裝有什麼不同。③。演一演:請一位同學學着走秀,怎樣才能更好地展現能讓大家看得清楚服裝的美和它的不同風格。

2.教師演示畫法:①服裝的上衣和裙面大部分。②。深加上衣領、口袋。③。裝飾、花紋圖案。④。色彩的搭配鮮豔,悅目的顏色爲主,進行適當的組合。

3.學生練習

4.巡迴指導

5.小結

教學反思:本節課,視聽結合,聲圖並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大膽嘗試,讓學生“演一演”學着走秀,走秀方面平時活動較少,可能組織不夠好。

篇三十七:美術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節美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身的童年時,總是充溢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生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只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爲我們發明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爲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示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啓迪。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身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別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示形式,體會不同表示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和自身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同學的知識儲藏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同學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考慮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同學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同學主動探究,自身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身解決問題,教師作爲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同學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身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同學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爲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同學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同學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同學根據自身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爲了讓同學抓住第一感覺,爲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扮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生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孩子》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爲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方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和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同學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同學通過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方,國畫、年畫、油畫和雕塑的不同特點,爲了加深同學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生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同學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化。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同學一起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示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同學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生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同學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同學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化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身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同學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同學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學設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篇三十八:美術說課稿

各位評爲老師好:

今天我說的是浙美版第五冊第2 課《我們愛勞動》根據說課的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準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部分進行說科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於“造型、表現’的內容。按課標的要求,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通過本課的教學,要着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開發。生活中的人物動態千變萬化,在勞動時則會按一定的規律重複動作。本課通過對不同的勞動的認識,逐步對其解析,瞭解勞作時的基本動態、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基於對教材的分析,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操作目標:瞭解勞動時的動態規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的方法。

本課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和創造力活躍,而且該年齡段的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得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人物動態的畫法

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

課前準備

前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課可否成功的實施成功美術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準備美術的工具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

二、教法學法

都說好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學上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實踐炒作爲主線”的教育思想,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國小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情景創設法,觀察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啓發式引導教學法爲主,結合學生的心理,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交替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學法上,我本着活動性,自主性的原則,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空間,並放手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讓學生用討論、觀察,思考,比較等學習方法,來體驗學習的樂趣。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會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序中。

三、教學過程

課程標準提出: “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是學生思維流暢性、靈活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創造潛能,並重視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功的能力”因此,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看,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思,培養個性。

爲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情境引入。

教師用課件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秋天辛勤農民伯伯在田裏收割、背穀子的的畫面。啓發學生: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當時的心情怎樣?請學生回憶並交流。讓學生對勞動產生興趣,爲學生下一環節學習做鋪墊。並引出了課題。(板書我們愛勞動)

2.師生探究,擴散思維

接着展示一段視頻是關於教師本人在家抹地板的內容,通過這段視屏讓學生也感受到老師也是熱愛勞動的,並且能體現勞動特徵和動態的特點。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請同學到講臺前模仿一種勞動的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在幹什麼活。

教師總結:人在勞動時產生了有規律、有節奏的優美動態。

教師設問:人在勞動時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學生體驗:小組內同學表演一個動作,其他同學觀察並用動態線表現人物動作。

比如一個小組的活動:

一個學生來模仿曬魚乾的動作。

觀察:這位同學在曬魚乾的時候,他的身體有哪些變化?

頭怎樣變化?(看魚乾。)

身體怎樣變化?(有點彎曲。)

手怎樣變化?(一隻拿着筐一隻拿着魚。)

腳如何變化?(前後分開了。)

小組成員用簡筆畫畫出人的基本動態,把握動態線。

展示教師利用課件演示人體勞動時的動作和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平衡關係。並欣賞米勒的《拾穗》不僅讓學生分析人物的動態,也讓學生欣賞、交流整個勞作場景的美感。

教師在學生討論分析後予以總結各項勞動都有各自的運動規律,身體各部分之間爲保持平衡也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時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

3.注重動態,感受勞動美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已經能夠理解勞動中的動態美,和平衡關係。勞動的環境也能達到畫面傳神的效果。在這一環節我在屏幕上,滾動着同齡人的作品,請學生嘗試練習一張關於大掃除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勞動場景。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造型美觀。在創作的過程中,並播放《勞動最光榮》營造輕鬆的氛圍,讓學生在優美歡快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並體驗在課堂中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中,遇到各種問題,我會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解決問題,進行更好的創作。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成爲學習的主人。

4.激發潛能,表現評價。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完成作品後評價以勞動中動態爲最基本的標準,兼顧勞動場景。我在這個教學中採用(1)學生互評(2)小組互評 在這基礎上在做教師的點評,肯定表揚一些好的作品,對一些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充分尊重學生的創作成果。此環節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作品的展示,讓學生感受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們去創造的道理。

5.總結歸納,課後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在課將結束時注重課上的總結,和課後的延伸。如:這堂課同學們的表現的讓老師很滿意,同學們是個勤勞的孩子。多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讓爸爸媽媽也知道我們的同學是不僅聰明,而且愛勞動。通過課程,達到了學生在情操上的教育,這就是美育的目的。

五、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設計必須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文字表述不宜過多,設計要簡明概括,圖文並茂。

我們愛勞動

身體

勞動動態 手

勞動場景

總之,本課的設計,我從美術課程課標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力求做到:導課“趣”

授課“活”創作“新,結課“巧”。 我的說課完畢,結束

篇三十九:美術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號參賽選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和文化價值》,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我首先分析一下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屬於欣賞評述領域。包括三組學習活動,可用3-5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講解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這一領域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知識目標:初步瞭解美術作品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與美術的發展及其藝術特色之間的關係。能力目標:讓學生自己收集中國美術作品圖片和文獻資料摘錄,並引導學生瀏覽和初步欣賞美術作品。選擇一些作品進行深入欣賞和評價。情感目標:能從社會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認識美術的社會價值和審美特徵。

3, 通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爲:結合歷史課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回顧先秦至兩漢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狀況。

針對九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爲:引導學生能夠利用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歷史文化資料和美術史料,和美術作品相互印證與對照,進行探究學習。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性質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啓發引導”及討論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開發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並且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師範的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從而能夠主動地掌握知識,已解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鑑於以上分析以及學生特點,在這節課,我運用了講授法,談話法, 演示法和師生互動相結合的方法。 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達成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簡短評述的目標。

四教學過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以下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一環節我通過展示所選先秦至兩漢時期的美術作品圖片和其他歷史資料圖片圖表,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提出史前或上古時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表現了什麼樣的含義或思想內容?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和文化價值。這種導入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收到“一石衝開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環節 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這一環節我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獨立思考 互相討論 組織學生對一些重點作品進行欣賞並對作品中的視覺形象,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進行初步的描述。引導學生瀏覽和初步欣賞美術作品,並對一些作品進行一一介紹

第二層次 選擇方法 小組合作 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如“史前或上古時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表現了什麼樣的含義或思想內容?”。“這些作品的藝術形式與深層意蘊和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思想感情與審美理想有什麼時候樣的關係?”等等。歸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然後圍繞本課的中心議題-不同時期美術作品的時代審美特徵及其社會文化價值,進行深入的欣賞和分析討論。

第三層次 互相交流 進行小結 根據學生或小組準備的材料,分別對其他一些優秀作品進行欣賞和評述。讓學生更深層的瞭解中國繪畫的發生發展過程。

這樣的設計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爲落腳點,讓學生從事主動地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受到薰陶和感染,從而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得能力。

第三環節 總結提煉 帶領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要點,鼓勵學生多關注美術的發展動態。

通過總結,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並把學習的觸角向外擴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整堂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體現美術與社會,生活,人文。自然,科學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表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2注重美術思想方法的滲(shen)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3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美術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美術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提高審美情趣。

4始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注重評價。

各位評委,以上所說是我對這一單元第二課時的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着學生和老師的靈性而隨機生成。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結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教!

篇四十:美術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蝴蝶》。

一、 說教材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激發興趣;賦予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

蝴蝶是幼兒常見的、喜愛的一種昆蟲,許多幼兒都有過抓蝴蝶的經歷。美麗的蝴蝶能讓幼兒感受到美,體驗到美,能激發幼兒產生表現美的慾望。此內容非常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教學內容來教學。

通過欣賞範畫中美麗的蝴蝶,激發幼兒畫蝴蝶的慾望。

二、說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3個目標:

1、引導幼兒學畫正面蝴蝶的基本外形特徵,並用對稱圖案裝飾蝴蝶的翅膀。

2、嘗試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塗色裝飾。

3、通過繪畫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學習畫正面蝴蝶和用對稱圖案裝飾蝴蝶的翅膀上,活動的難點是:要求幼兒嘗試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給蝴蝶翅膀上的圖案塗色。

四、說活動準備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範畫一幅。畫蝴蝶的步驟圖2、油畫棒、勾線筆、素描紙幼兒每人一份3、《交遊》的音樂磁帶一盒,錄音機一臺。

五、 說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比較法,直觀法,講解示範法。

1、觀察、比較法,直觀法:()因爲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來看,以看掛圖,聽教師講解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講解示範法:講解演示是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的重要步驟六、說教學流程1、導入。在導入環節中,我利用“郊外的花叢引來了許多蝴蝶在飛舞,進行導入,激發了幼兒想看蝴蝶的慾望。

2、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外型特徵,對稱的花紋,比較花紋的顏色。第二個環節讓幼兒隨着音樂節奏去看蝴蝶,引出範畫,引導幼兒對蝴蝶進行觀察,比較。通過觀察,幼兒能夠對蝴蝶的翅膀產生直接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擁有感性認識,在老師的講解下,幼兒瞭解了蝴蝶的基本外型特徵,知道蝴蝶有兩對翅膀,一般靠近頭部的這對長得更寬大,而靠尾部這對長得更窄小。蝴蝶翅膀上的花紋是對稱長的,也就上說兩邊的花紋是一樣的。頭上有一對觸角,腹部有6條細細的腿。通過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圖案的顏色,引出冷暖色。告訴幼兒紅色、黃色是暖色,藍色、綠色是冷色,像這樣一個暖色花紋,一個冷色花紋放在一起,看上去非常鮮豔,對比很明顯,也很漂亮。像這種塗色方法叫冷暖色對比塗法。

3、出示畫蝴蝶的步驟圖,激發幼兒的繪畫慾望。

4、幼兒繪畫,老師巡迴指導,啓發幼兒設計出與衆不同的花紋。

5、評價並展示幼兒作品。

6、告訴幼兒有機會要跟父母一起去看蝴蝶展。

活動延伸:給畫面添畫。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指正。

篇四十一: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閃光的名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課的內容。本課以學生自己的名字爲設計題材,是學生熟悉和喜歡的表現對象。在課堂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變一變,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手法,設計、裝飾自己的名字,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展現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表現出別有新意的名字來,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美術字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範圍極廣泛,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閃光的名字》這節課爲第11課的《用畫來寫信》和以後一些裝飾性的設計表現奠定了基礎,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美化字體的能力。難點:能運用獨特的表現手法設計、裝飾自己的名字。

二.學情分析低年級學生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現畫面。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本課以學生親切、熟悉的名字爲題材,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獨創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信、大膽、自由地通過美術形式表達想法與感情。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圖片,初步認識美術字。

2.引導學生選用與衆不同的材料書寫、裝飾自己的名字,讓名字閃光起來。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併產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和探究心理。

四.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興趣是學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名字的來歷,然後通過欣賞各種裝飾美術字的圖片,調動學生的表現慾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本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中來,最後,欣賞教材上的一些範畫,讓學生認識到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和感受各種表現風格的美妙,並進行選擇、創作。

2.學法分析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爲主,做到學與練相結合,讓學生抒發情感,再大膽的想象創作。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

(二)交流引入,激發興趣

1.師生相互介紹自己的名字。

2.簡介漢字的演變知識:“我們的名字都是用漢字來表現的,你們知道漢字是怎樣變化來的嗎?”(通過一些漢字的動化演變,讓學生感受到漢字變化的奇妙。)“原來我們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是用圖畫來代替的,今天我們也要當一回古人,將自己的名字進行變化,變得有趣的圖畫。

3.板書課題——閃光的名字

篇四十二:美術說課稿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山水畫的知識和基本技法。

2、通過指導練習和臨摹、創作活動,使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方法步驟進行中國山水畫的創作。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中國山水畫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中國山水畫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靜物的幹畫法和溼畫法。

難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及運用。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範畫、靜物、中國山水畫繪畫工具。

學生:教材、水彩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1、欣賞。

(1)展示課件中各個畫種的圖片,如:中國畫、水彩、油畫。

(2)教師選擇其中一幅畫,介紹中國山水畫的概念、特點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學生提問,如:同學們能覺察出這些中國山水畫都有哪些特點。

2、講解。

(1)欣賞兩幅中國山水畫的作品,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對中國山水畫形成感性的認識。

(2)思考練習。設置一道配圖選擇題:從油畫、中國山水畫、中國畫中選擇出中國山水畫。

3、分析。

(1)給學生欣賞幾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這些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2)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結束。

4、示範。

(1)教師運用準備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範創作步驟。

(2)讓學生欣賞範作,體會中國山水畫的創作過程。

5、實踐。

(1)同學生用已準備好的水彩繪畫材料,對中國山水畫技法進行實踐練習。

(2)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也可以之間相互評價。

6、拓展。

(1)瞭解中國山水畫的其他技法,如:撒鹽法、壓印法等。

(2)希望學生們在中國山水畫表現技法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篇四十三: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石頭魚》是一節自編課,同時也是去年設計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續。我準備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一、學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標預設;四、材料準備;五、教學流程;六、教法學法;七,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我校位於沙河邊,沙河現在很美麗,學生大多數都喜歡在沙河邊玩耍,對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們是沙河的一員,那麼孩子們能不能在讓我們的沙河更美麗更熱鬧呢?爲我們沙河的娃娃創造自己的理想中美麗的和諧的沙河呢?在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爲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髮展爲本,使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設計石頭魚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發揚團結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沙河的關注和熱愛,以體現新課程標準,我順應去年自編的沙河文化系列編了了這節課作爲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在本節內容中通過用隨處可見的卵石製作石頭魚,激發孩子們作爲沙河的一員,隨時爲沙河的美麗動腦筋,並能用豐富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及團結合作的培訓,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在合作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在充分利用卵石製作石頭魚中加強環保意識。同時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有助於學生成爲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評價能力。通過學習使孩子們瞭解沙河關注沙河。基於我設計這節課的目的,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爲:

三、目標預設:1.通過探索用卵石自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石頭魚,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創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養學生生活情感,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3.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實際創造潛能。

四、材料準備:1、教具學具準備:卵石.水粉

五、教學流程圖:主要通過5個環節進行:(一)、激趣導課。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們對沙河產生關注(二)、質疑探究。觀察分析卵石,小結出要關注身邊事物學會巧妙利用材料創作或再創造,培養小組共同探究能力。(三)、學生分組在實踐中體驗自己做主並通過設計石頭魚,一起努力把沙河變得更加熱鬧的樂趣,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小組團結合作能力,激發創作潛力和學習激情。(四)、欣賞評析別人和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美的感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五)、擴展思維激發繼續探索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六、學法、教法,依據本課的性質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啓發----引導法”,圍繞小組合作展開學習,通過了對原材料的分析,工藝設計的構思,改變傳統的師生的教學方式,瞭解本校 學生情況,聯繫實際生活,立足於新課程標準,把“感知”“欣賞”“創造或再創造”爲前提,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並把合作和探索想結合,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精神。無論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序中去。

七.教 學 反 思: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激趣導課---質疑探究---嘗試創造---體驗成功----小結拓展,積極創設一種寬鬆的自由的情景,使學生對卵石工藝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併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製作慾望,緊接着展示製作技法與過程,然後引發其展開聯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動手製作石頭魚,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維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發展了其個性,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供創造性教學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美的韻律,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民主的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並自覺的探究製作技能技巧,對卵石工藝有一個比較明確的 感性認識,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眼,腦,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鍛鍊與培養,而且背景色彩營造的意境給學生提供很好的視覺效果,既培養了學生審美和創新意識,又增強了學生對工藝設計學習的興趣。總體來說,學生對於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學習過程中始終表現很積極很投入,對於在石頭上創作掌握的比較好,只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的原因,學生的經驗不足,底稿畫的不錯,在填色時有學生沒有把握好水分,導致魚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幾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體驗,得到了收穫,得到了快樂。

篇四十四: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X冊第X課《XXXXX》一課(課件),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XXXXXX》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X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思想目標:體會XX的意義,形成XXXX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XX,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教學重點是:XXXXXX.

教學難點是:XXXX合理性和協調性。(將XX巧妙的設計在造型中)。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欣賞X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X“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X,爲後面設計X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XX的意義,懂得珍惜XX,引出本課課題—XX。

(二)引導啓發 瞭解X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啓發 瞭解X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衆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 製作XX 爲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XX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XX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篇四十五: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畫扇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六年級下冊第4課的內容。本課爲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內容。本課以學生熟知的扇子藝術作爲課程資源,把中國古代傳統的扇面工藝美術精華作爲教學內容。通過欣賞,製作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扇面文化知識,掌握運用水墨形式創作扇面畫的方法。這一教學內容是以前面兩個學段中學習的水墨繪畫方法爲基礎所進行的綜合運用。學習具有中國傳統扇面藝術形式作品——扇面畫創作方法的教學活動,是對以前學段中水墨畫知識分類學習的延續性總結。

2、學情分析:

水墨畫教學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神的重要方式。通過在以前幾個學段中對以下幾個課題《水墨遊戲》《鳥語花香》《畫山水畫》《畫水墨動物》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國畫方面的知識儲備,掌握了一定的筆墨技巧和構圖佈局的方法,並能夠創作一些簡單的中國畫作品。設計這一課題就是讓學生在國小最後一個學段中運用所學過的知識,與有趣的扇面畫工藝設計教學活動結合,綜合運用各種技能創作完整的國畫作品。感悟國畫的魅力和扇面藝術的實用性與裝飾性價值。

3、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要求: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的具體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1。欣賞扇面作品,瞭解扇面文化,感受扇面藝術形式美的特點。這一目標是從對傳統扇面藝術知識的瞭解與掌握的.的角度出發,體現了美術課程的人文性特點。2。運用中國畫水墨形式的表現方法,巧妙構圖,構思創作山水,花鳥等形式的扇面作品。這一目標從學生掌握一定的表現技能出發,體現了美術課程技能性學習的特點。3。培養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熱愛的思想情感。從學生的情感出發,體現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要求。因此以上目標的制定是基於三維目標的要求而制定的,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的理念。

經過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爲利於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以下幾個部分作爲教學重點:

1、欣賞扇面作品,瞭解其歷史文化及扇面的不同藝術形式。

2、理解扇面畫的構圖佈局的方法,創作扇面畫作品。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爲更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體現課程的人文性和技能掌握並重的特點,注重學生體驗過程。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中利用情境創設,多媒體演示,示範演示,啓發探究,評價激勵等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互動中參與,創作實踐中體驗,欣賞評述中感悟,思考探究中創造。

根據教學需要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教師準備各種有扇面畫的扇子和獨幅的扇面畫作品(圓形,芭蕉形、摺疊形)及圖片資料,教師自制的扇面作品。多媒體課件,中國畫繪畫工具和材料。學生蒐集的各種扇子,中國畫繪畫工具和材料。

三、說教學流程。

爲能夠使學生在視、聽、說、做、思等學習行爲的環節中能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以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爲四個環節,既:激趣導入,啓發思考——欣賞作品,理解知識——學習技能,創作體驗——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一)激趣導入,啓發思考。

《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本課開始的導入階段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教學情景。老師手持一把摺扇,瀟灑甩開扇子。在講臺上來回走動吟誦古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老師用頗具情趣的表演激起學生的興趣,並跟着老師朗誦古詩。讓一位學生到前臺體驗一下持扇吟詩的感受。這時提出問題:思考手中沒有扇子吟詩和持有扇子吟詩會有什麼不同?說說扇子此時的作用是什麼。通過對比思考總結出扇子不僅僅是納涼工具,而且是一種極具裝飾性的藝術作品。老師展示手中的扇子,讓學生觀察這把扇子與普通的扇子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欣賞扇子上的繪畫作品,導入本課課題。

(二)欣賞作品,理解知識。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一些扇面作品,瞭解有關扇面文化發展的知識,扇面的各種形式和體會扇面的實用價值與工藝裝飾的藝術價值。

先讓學生思考:在哪些情景中見過執扇人物形象,分析扇子在不同形象人物手中起的作用?見過哪些用扇子形狀做的裝飾物品?電影電視,古代繪畫,舞蹈表演,休閒娛樂,居室裝飾,掛飾圖案……課件展示不同情景中持扇人物的形象和扇面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現象。通過這一問題啓發學生思考扇子在不同環境下的廣泛應用和對烘托環境和人物形象的作用。總結:基本功能—納涼,附加功能—裝飾。進一步提出問題:你見過哪些形式的扇子?介紹扇子的分類(從樣式和材質方面的不同分類)和扇面畫形式的分類(團扇和摺扇)。

古代的文人,藝術家往往在扇面上畫畫、寫字,既起到美化,裝飾的作用,又可以抒發自己的情感。課件展示:《洛神賦》顧愷之 (東晉)、《簪花仕女圖》周昉(唐)、《瑤宮秋扇圖》任熊(清)三幅圖講述我國扇文化的淵源。講述《題扇橋》的故事。提問:爲什麼開始扇子賣不出去,而被王羲之題過字的扇子卻能高價買出?說明扇面被賦予一定的書法字跡或畫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此設計是爲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理解扇面畫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三)學習技能,創作體驗。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欣賞名家作品,對作品進行分析,分析作品的構圖佈局的方式。分析課本上的作品《櫻桃與小雞》(唐雲),內容取材於日常生活所見,充滿生活情趣。運用墨色和紅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構圖與題款根據扇面的形狀進行取勢安排成弧線形。畫面佈局兩端緊密,中間疏鬆。有疏有密,變化而統一,活潑而均衡。經過對作品的分析,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掌握了扇面構圖佈局的知識。展示幾個扇面作品讓學生自由分析,把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

我通過演示扇面畫的創作過程,讓學生直觀地進行觀察,易於掌握基本的創作步驟和方法。

1、摺紙剪裁。做出扇面的形狀。

2、構圖佈局。對畫面結構作精心安排。

3、落墨繪製。畫出畫面中的形象。

4、題款蓋章。根據扇面的形式選擇題款方式:(依斜線寫或依曲線寫),加蓋名章,完成作品。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繪畫詩書畫印和諧統一的形式美感。

學生創作實踐時教師提出一定的要求:嘗試用國畫中的山水或花鳥形式畫扇面畫。 着重指導學生在繪製過程中注意扇面的構圖與佈局,題字的方式。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欣賞作品在已有所悟的基礎上,自己動手作畫做到學有所得。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這一環節,通過設計一次扇面藝術作品展示和捐贈會,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的能力和用藝術作品美化生活和幫助別人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昇華。

首先讓學生把自己創作的作品,張貼到展板上,作介紹和推介。同學之間相互欣賞和評價作品。選出自己喜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課件展示鄉村國小的“留守兒童之家”和那裏的孩子,建議大家捐贈自己的作品裝飾美化他們的大家庭的環境。對捐贈的同學頒發捐贈紀念證書。鼓勵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注意觀察,創作更好的美術作品去幫助別人。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內容的安排,板書設計分爲三部分:課題,主要知識點,示範作品。要求目標明確,條理清晰。

(一)畫扇面。

1、基本功能——扇風納涼。

2、製作步驟:

(1)摺紙剪裁。(扇子功能)

(2)構圖佈局。(附加功能——工藝裝飾)

(3)落墨繪製。

(4)題款蓋章。

(二)扇子分類:

1、材質: 紙扇、羽毛扇、木扇 芭蕉扇等。

2、示範範作。

(三)形式: 摺扇、團扇。

五、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注重興趣培養。不僅關注課程的人文性,讓學生了解一定的扇面文化知識。而且關注學生表現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通過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扇面的知識和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發揮了美術課程的育人功能,達到了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教師的示範教學,使學生能直觀的學習繪畫的表現技巧。使學生能順利完成作品。使學生的學習真正達到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和諧發展。

篇四十六:美術說課稿

《洗澡》是國小美術人美版的一課內容,內容豐富,可發揮的空間較大。學生可大膽的發揮想象,充分利用身邊的素材作畫。本次交流課我所面對的是二年級學生,根據具體的學情和教學內容,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方面

1、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內容,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洗澡時的情景,體會愛清潔,講衛生的快樂。通過洗澡這一課題,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動物、汽車、樓房和地球也愛清潔、愛洗澡,還有什麼也需要洗澡,把他們畫出來;利用學生熟悉的表現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想象、表現能力。

2、教學目標

通過回憶生活場景,抓住洗澡的特點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有相同特點的場景。

表現生活趣事,體驗繪畫活動的趣味性。

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

3、重點:抓住洗澡的特點創造性的表現。

難點:引導學生運用誇張和想象的方法,突出平凡事件的趣

二、學情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在美術教學上,學生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活躍,而且更有趣味的美術活動形式,他們敢動手、好奇心強,樂於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表現慾望。

三、教法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認識規律,我採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創設法:上課初,我利用聽兒歌《我愛洗澡》做動作的形式引出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受洗澡時的特徵,渲染課堂氣氛。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問答法:在本課教學中,多問學生,讓學生談一談、說一說,啓發學生思考,這樣做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

(3)欣賞觀察法:利用電腦演示洗澡的動作,從而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大膽想象,解放學生的手,使他們放手畫畫。

四、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激情導入(聽兒歌做動作)——展現學習目標——談談洗澡趣事——欣賞作品——交談感受——自由創作並評價——課堂小結(給地球媽媽洗澡)

五、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利用聽兒歌《我愛洗澡》做動作的形式引出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受洗澡時的特徵,渲染課堂氣氛。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展現學習目標

洗澡真舒服呀,孩子們你們喜歡洗澡嗎?我們今天就來上洗澡這一課。讓學生看本課的任務,讓學習更有針對性。

3、教師放映兒童洗澡的錄像短片。學生觀看,分析不同洗澡動態,手、腳、身體的動作特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回憶,爲下一步作業打基礎)

啓發學生回憶、議論洗澡的趣事,鼓勵學生上臺表演。

教師放映動物洗澡錄像短片,學生觀看不同動物們洗澡時的樣子,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4、學生談一談自己生活中的洗澡趣事。爲動手畫打下基礎。

5、欣賞範畫,拓寬思路

①教師出示範畫,學生欣賞談感受。

a、你喜歡哪副作品,爲什麼?

b、這副畫表現的是給誰洗澡?怎麼洗?

c、你覺得這副畫什麼地方畫得最好?

②師:還有哪些東西需要洗澡?學生分小組討論 (汽車、房子、地球……)(啓發學生多角度地表現“洗澡”情節)

6、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自由、快樂、創造性地進行表現。

六、課堂小結

出示圖片《給地球媽媽洗澡》 通過讓學生談感受激勵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篇四十七:美術說課稿

一、 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目標能從學生角度出發,結合教材把目標分成三個進行教學。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公益招貼畫的概念,設計方法、設計要素、形式美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思維方式。

2、技能目標:學生能用簡潔的造型語言設計主題招貼畫,初步學會合理選擇圖形,控制畫面的構圖及色彩等知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加強學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考。

二 、依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招貼畫圖形的選擇與主題的關係。

難點:招貼畫圖形大小位置的處理與主題的關係。

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美伊戰爭圖片、和平鴿圖片資料、表現和平主題的招貼畫。

學生準備:圖畫本、彩色筆、油畫棒等。

四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內容,我以欣賞,提問,分析引導,啓發,交流討論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公益招貼畫的設計方法及設計意識的形成。本課以多媒體課件貫穿課堂,通過直觀的圖片及優秀作品,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五 、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活動——作業評價——課後小結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以和平爲主題,聯繫事實,用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並思索如何表達自己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感情,從而引入和平鴿這一標誌性形象。

(2)講授新課:教師講述 和平鴿的由來小故事,通過欣賞和平鴿的繪畫形式的作品,啓發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現和平題材,表達你對和平的熱愛。展示和平題材招貼畫,介紹招貼畫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招貼畫,招貼畫的要素及特點,注意圖形選擇和主題表達之間的必然聯繫,構圖與主題表現、形式美感之間的聯繫,具體到圖形的大小,位置,色彩的處理。

(3)學生活動:由和平題材的招貼畫拓展到其他公益招貼畫,讓學生多個角度去思考,關注社會,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愛和思考,選擇合適的主題,運用富有創意的構思,設計一幅公益招貼畫.(教師提出作業要求)

(4)展示作業 評價交流 (自評互評和教師評相結合,尊重學生,以鼓勵爲主)

(5)課堂小結:本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體會?

通過學習回顧本節課的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爲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本課依據以人爲本的教學新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交流,以愉快的心情體驗課堂,培養學習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美術。

篇四十八:美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樹的故事》,選自人美版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三冊第八課。

我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來談談我對這一課的認識與設計。

一、說教材內容:

大樹的故事是一節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通過回憶、觀察,瞭解大樹的基本結構,並在作業中呈現出來,同時通過再創作,用繪畫的手法引導學生表現大樹上、大樹洞裏小動物的生活,大樹下小朋友做遊戲、老爺爺下棋,樹根下面小螞蟻辛勤的勞動等情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

二、說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圖片欣賞,遊戲繪畫等方法,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刻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說教學目標:

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給本課定位的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通過回憶、觀察,瞭解大樹的基本結構;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是本課的重點。

2.難點是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和構圖的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在這堂課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景、講授、觀察、故事創編等方法進行教與學。

這節課我本着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的原則,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①激趣導入引出課題(用時1分鐘)

孩子們是最喜歡看動畫片的,我就精心選擇了一段動畫片《大樹傘》讓同學們觀看,激發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大樹的故事》。並板書課題。

②講引觀察巧畫大樹(用時13分鐘)

大樹對我們的學生們來說並不陌生,爲了讓他們進一步瞭解大樹的外形特徵。我準備了一些外貌特點突出的大樹讓學生們進行對比欣賞。通過欣賞了解大樹的外形不同、樹枝伸展的方向不同、樹葉的顏色不同。接着我提問大樹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瞭解大樹是由樹葉、樹幹、樹枝、樹根等結構組成。此環節是讓學生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爲下一個環節作鋪墊。

根據學生愛做遊戲的特點,我用做遊戲的方式教學生們畫大樹。結合我們手掌張開後,猶如一棵樹的外形特點,我在黑板上範畫。描出手指的外輪廓,形成樹枝的效果,再向下延伸至手臂形成樹幹,接着再添加樹杈,樹葉和樹根,一棵完整的大樹就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的方法簡單有趣。讓學生們在玩中學會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學畫大樹。

爲了突破本課的難點,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能力。並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然後又展示一些具有故事情節的大樹圖片,並讓學生講一講,你覺得大樹上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者嘗試創編小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爲了培養學生的構圖意識,我把兩幅不同構圖的作品放在一起,通過對比讓學生了解到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來表現大樹。

③大膽創作藝術實踐。(用時20分鐘)

學的目的是爲了用,美術課堂中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創作過程,這一環節中,我的作業要求是:首先完成一棵完整的樹或樹的局部,其次,用課前畫或剪好的昆蟲、動物圖片拼貼到大樹上,形成故事情節。最後,在小組內能夠互相講述這個故事。

在學生創作的同時,我還選擇了《森林狂想曲》作爲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輕鬆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④作業展評,感受成功(用時5分鐘)

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快樂,我從作業的完成、作品的構圖效果、語言的表達等方面,讓學生自評、互評,同時給予指導。力求讓每個學生在這節課中都有收穫,獲得成功的喜悅。

⑤課堂拓展,情感延伸(用時1分鐘)

展示一幅關於環保的宣傳畫,讓學生們從宣傳畫中體會到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愛護樹木,愛護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家園。

六、板書設計:

現在顯示的就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瞭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助作用。

篇四十九:美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會飛的玩具》。是一節手工製作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等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玩具是兒童生活中最熟知的事物,種類、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本課即以會飛的玩具爲內容題材,開展綜合性的探索學習。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欣賞不同類型、不同材料所製作出的會飛的玩具,使學生自覺、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本課教學內容偏重於瞭解會飛玩具的特點,並通過不同造型的會飛玩具作品和自然界及科學界中會飛物體的欣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材料設計製作出不同造型的會飛玩具,感受美術、自然、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學情分析

雖然是三年的級的學生,但是每個孩子對玩具的喜歡還是非常強烈的,讓孩子自己動手製作會飛的玩具更有意義。這個年級的學生在動手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情緒高漲,感悟知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進步。通過學習,感悟到了藝術美和生活美的有機結合。

三、說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以學生髮展爲本,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通過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繫,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說教學目標

1、瞭解會飛玩具的特點。

2、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製作方法,運用各種材料進行造型表現,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3、讓學生感受美術、自然、科學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五、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會飛玩具的特點,掌握製作方法,用各種材料進行造型表現。

2、、教學難點:用各種材料進行大膽、誇張的造型表現。

六、說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爲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談話法、引導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欣賞法。

七、說教學資源:

爲了使學生能成功的製作出各種會飛的玩具,我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及會飛的玩具、材料等教學資源。

八、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八個環節設計實施本課教學。

(一)組織教學

通過檢查學生的學具、用具準備情況,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引入新課

1、出示會滾、會轉、會搖和會飛的玩具。通過複習已製做過的玩具,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玩具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揭示課題——會飛的玩具

(三)探索研究

1、啓發學生回憶會飛的玩具及物體,並說說:你在哪裏見過或玩過哪些會飛的玩具?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出示各種不同的會飛玩具,引導學生分組觀察、分析、討論、瞭解會飛玩具會飛的特點和基本的製作方法。

①會飛的玩具有什麼特點呢?他們爲什麼會飛?是根據什麼原理製作的?

②它們的製作過程有哪些方法?

本環節引導學生不斷觀察、討論、分析,使學生懂得會飛玩具會飛的特點和基本的製作方法。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③讓每個小組的學生討論說一說他們收集的材料可以製作成什麼樣的會飛玩具?

3、嘗試造型設計與製作,抓住典型,讓各組學生介紹自組的玩具及製作方法。

這一環節我用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學習,團結合作。

4、播放多媒體欣賞各種會飛的玩具和自然、科學中會飛的物體。

通過欣賞,讓學生觀察瞭解不同的材料都可以進行想象創造設計,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美術、自然、科學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5、出示設計製作的基本步驟:確定主題——構思構圖——充實完善。

(四)學生設計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1、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帶的材料,製作會飛的玩具。

2、引導學生給自己的玩具取名。

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活動。

(五)作品展評

1、分組展示作品,學生參觀欣賞,各談創作思路和感受。

2、通過比賽評選出最會飛的、最有創意的作品。

此環節讓學生體會創作的樂趣與成就感,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收拾整理

做好作品的同學,將剩餘的材料收拾乾淨,保持教室地面清潔。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體現美育潛移默化的教學思想。

(七)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通過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個整體認識。

(八)課後拓展

在操場上組織主題爲“小小飛行員”的科技比賽,比比誰的作品最會飛,飛得最高,最有創意。

篇五十:美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字的聯想》是蘇少版美術第七冊第15課的內容。本課由文字的演變入手,以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了不同的聯想方式,是關於美術字設計基礎的訓練體驗課。這一課與純美術字教學有很大的區別,在教學中教師應緊扣的是“聯想”這兩個字,突出的是教材學習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通過學生的聯想,不但讓學生掌握變體美術字的一些設計方法,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理解生活與美術的關係,更懂得觀察生活,體會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設計理念: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顯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在美術教學中,我們的課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通過教師的引領,發揮學生作爲主體的作用,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並創造性地創作一系列有獨特性的作品。本課就是基於這些理念,通過教師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再通過課堂上的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意,引發聯想。感受美術字的造型美感,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設計理念,我初步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欣賞、瞭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

2、技能目標:體驗各種不同形態的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繪畫製作的表現形式進行文字的聯想設計。

3、情感目標:發掘學生的創造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用新奇的聯想裝飾一個或幾個字。

教學難點:

如何發掘學生的創造力,能對同一字有不同的聯想,並使學生創作設計出與衆不同的充滿畫意的字的聯想作品。

教學準備:

(1)、蠟筆或水彩筆等會繪畫工具,彩色紙。

(2)、教師準備電子白板課件,及便於學生展示交流作品的照相機。

說媒體:

隨着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入,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逐漸進入我們的普通課堂。它的拖放、聚光燈、隱藏、拉幕等功能模塊,擴展、豐富了傳統計算機多媒體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視聽效果,這些精彩的視覺及聽覺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能更加熱情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下面我把我的媒體流程簡單說一說:導入部分我利用拖放功能讓學生猜字、比較古今漢字瞭解文字演變及造字規律;探究部分我利用聚光燈功能聚焦“秋”的幾種聯想方法,並利用動畫形式更形象生動地展示聯想的幾種常見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聯想的方法,接着利用白板的書畫功能示範火字的聯想過程;展示部分我運用了照相、拖放等功能把學生的作品直接放在大屏幕上,改變了平時的展示方法,使學生作品更美觀。拓展部分利用媒體的播放功能讓學生聯繫生活中的字的聯想,潛移默化生活與美術的緊密聯繫。

三、教學流程:

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教育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與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與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我把整個教學流程設計成了“猜字導入、揭示課題——‘秋’字爲例、探索方法——創意指導、作品構思——自由創作、多維評價——聯繫生活、延伸拓展”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爲線索,活潑生動地串聯起課堂教學。

(一)猜字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標中提出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課我通過猜字遊戲,使孩子們初步認識瞭解中國的象形文字,再通過觀察字的古今變化,使學生充分認識中國文字的歷史與特色,併爲祖國文化感到自豪,使學生的情感價值有一定取向。從字的起源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有聯想裝飾的文字很有趣,很自然地導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揭示了課題。

(二)“秋”字爲例,探索方法: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在這一環節,我按照三種不同的聯想方法逐個解決本課的學習重難點。

1、根據字意字形聯想。

①出示“秋”字,“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些什麼?”,嘗試引發字意與相關事物的聯想。

②出示六個不同的“秋”字,印證學生剛纔的設想,讓學生初步體驗字的聯想。

③進一步展示“油”“甜”,讓學生充分交流,鞏固這一方法。

④ 小結並進一步揭示“把和字有關的事物裝飾到字體上,可以把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誇張變形聯想。

利用動畫出示“風、胖、香蕉、汽車”,在變化過程中瞭解誇張變形的方法。

3、色彩聯想。

設計理念:這三個聯想的方法主次分明,用了不同的媒體呈現方式,直觀有趣,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分解了重難點。

(三)創意指導,作品構思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一要解決學生如何完整地完成字的聯想作品這一問題,二是要進一步開拓學生思維,發展創新意識,讓他們在設計時能夠從多角度進行聯想,從而設計出更有趣、更有創意的作品。

我先用“看了這麼多作品,好朋友孫悟空想考考我們“火字你打算怎麼變?”這樣的過渡語言,很自然地導入到了作業演示的步驟中。在這一步驟中,我選用了較爲簡單的“火”,分三步具體指導:一寫單線字定結構;二寫雙線字,在白板上把學生聯想到的事物進行選擇性的組合添加完成構圖;三進行聯想填色,這三個步驟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學生一目瞭然,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再出示學生“母、弟、魚……”字,讓學生充分交流後嘗試動手設計,教師指導。欣賞一些較好的設計,獲得一些啓發,扶着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聯想設計。

(四)、自由創作,多維評價。

前幾個環節下來,學生已經欣賞到了大量有趣的聯想文字,並且已經基本掌握了文字聯想的設計方法,早就迫不及待想動手來創作了,這時我順勢利導,提供一些學生熟悉的便於聯想設計的文字如“雨”“魚”等,讓學生來體驗設計的樂趣,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與個性化發展,鼓勵學生想一個自己喜歡的字來進行設計。爲了讓孩子們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評價時我努力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孩子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在優秀作業上我寫下 “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孩子成功的喜悅;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孩子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最後再欣賞一些有創意的作業,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完善。

展示環節利用照相功能把學生作品拍照展示在白板上,充分激發學生成就感,連孫悟空都不由連連稱讚。

(五)聯繫生活、延伸拓展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些經過聯想裝飾後的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了,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字?請你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觀察並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生動有趣。

篇五十一:美術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地位。

本課爲浙人版美術第二冊第十二課,課型爲[設計應用]。根據《新課程標準》一年級對這一學習領域的要求是讓學生了解對比與和諧,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紙拎袋》這一課就把這一要求融入了本課的教學中,以全新的面貌呈現於課堂。

由於本教材的編排體系呈螺旋形上升,學生在前幾課的教學中以初步掌握了有關設計的知識,所以本課在學生掌握設計技能的基礎上,緊密融合生活,大膽設計製作各種各樣的紙拎袋。拎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隨着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拎袋的品種和式樣也越來越多。《紙拎袋》讓學生了解到現代的拎袋不僅僅是爲實用而設計,對其外形、色彩、材質、圖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利用一年級小朋友好學、好問,有強烈表現*望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美,運用各種材質用撕、剪、折、捲曲、插接、粘連等基本技法,進行立體和半立體紙工製作,參與看一看、議一議、做一做、評一評等活動來體驗造型設計活動的樂趣。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拎袋的設計製作方法,運用各種美術元素,設計製作出富有個性與創意的拎袋。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提示,在本課中我將實現以下三個領域的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認識和了解各種式樣和材質的拎袋,以審美的眼光發現拎袋的美。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拎袋的製作方法,運用畫畫、剪剪、撕撕等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彩紙、廢舊材料進行拎袋的設計製作。

情感目標:領悟生活中的美,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表現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分析、表現拎袋的造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啓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創造能力,設計製作新穎有趣的拎袋。

二、說學法。

一年級學生好問、好學、好奇心強,他們有着強烈的表現*望,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追求有趣味的課堂形式,嚮往嘗試各種能表達自己情感的表現方法,所以,本課着重於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感悟、創造,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引導學生各種體驗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展創新能力。

三、說教學原理及方法。

1、本課的設計我以皮亞傑、布魯納的“構建”“發現”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通過看看、拆拆、議議等活動自主探究拎袋的構造和製作方法。以體驗性學習貫穿始終,在教學中充滿對生活的體驗、審美體驗、創作體驗、挫折體驗和成功體驗等,各種體驗學習既獨立又相互聯繫,在體驗性學習中滲透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2、杜威的“從做中學”的主張,在沒有教師示範的情況下,學生觀察拎袋作品、嘗試製作拎袋,在探索製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開創的情境教學法。語言情境: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嘗試與探索*望。生活情境: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爲生活服務,本課教學緊緊圍繞生活這一主題,創設生活情境,以旅行這一導線,從準備旅行——欣賞拎袋——設計製作拎袋——推銷介紹拎袋——遊戲模擬旅行這一系列和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

四、說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對話激趣。

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國慶長假馬上到來了,同學們有什麼打算嗎?很多同學會說打算全家外出旅遊。

師:旅遊要作哪些準備呢?

生:準備食物、日常用品、相機等,準備拎袋……

從而揭示課題:讓我們走進《紙拎袋》吧!

2、欣賞感知,審美體驗。

圖片展示各種款式、各種材質的拎袋,有云南白族的繡花拎袋、藍印花布拎袋、旅行拎袋等,初步認識拎袋的外形、色彩、材質、圖案及用途,感受拎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3、初步瞭解,嘗試製作。

發給各組一隻簡易的拎袋紙模型,各組所發到的拎袋爲不同的造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拆一拆,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瞭解拎袋的簡易的製作方法,各組派代表上臺示範製作方法,各小組互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怎樣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樣粘連會更牢固?……讓學生帶着問題嘗試製作一隻拎袋。

4、拓展思路,感悟設計。

出示幾隻新奇的拎袋:像房子造型的拎袋、蜘蛛造型的拎袋等,引導學生感受創造性設計的魅力,並在拎袋的形狀、色彩、圖案基礎上進行想象,以解決本課教學難點。再讓學生欣賞綜合使用卡紙、瓦楞紙等廢舊材料,用各種手法制作的拎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

5、動手動腦,小組合作。

小組討論設計怎樣的拎袋,發給學生作業設計單,在作業設計單上填好設計說明、創意、色彩、材質、設計師簽名。讓學生領悟設計的意義,並根據設計方案有目的地選取材料進行分工合作。

6、師生互動,“展銷”評價。

開個小小“展銷會”,看哪一組設計製作的拎袋最受歡迎,“推銷商”從拎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進行介紹,“顧客”爲國慶旅遊挑選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拎袋,教師以記者的身份用相機拍下“推銷”的場面,又以評委的身份頒發“心靈手巧”、“最佳創意”獎牌。

7、遊戲體驗,拓展延伸。

學生提上拎袋作品進行“我們去旅行”的遊戲,體驗成功的愉悅。

師:同學們設計製作的拎袋真是太精彩了,這些美麗的拎袋放入市場的話,將爲我們的旅遊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使我們的旅程更生動精彩!爲了讓生活更豐富多彩,希望你們能設計出更多更新穎的拎袋

篇五十二:美術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布條、毛線、廢紙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廢舊材料,本活動以故事情境導入,利用這些廢舊材料與頭髮之間的物態相似性發散幼兒思維,採用教師講解示範與幼兒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幼兒嘗試製作各種美麗的假髮,從而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創意元素,體驗廢物利用的成就感。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布條、舊磁帶、毛線等各種廢舊材料,在浴帽上造型。

2.體驗利用廢物進行手工製作的樂趣和成就感。

三、重難點

重點:能均勻、密集地將磁帶,毛線、紙條等貼在浴帽上做成假髮。

難點:發散思維,設計出不同的假髮髮型。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製作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我運用故事情節導入,充分調動幼兒的製作興趣。

2.欣賞自制假髮,瞭解製作材料和基本方法

我出示了兩個假髮,分別是用綵帶和磁帶另種材料做的。其中彩帶是幼兒平時接觸過的材料,磁帶是他們平時沒接觸過的材料。我試圖激發幼兒運用多種材料製作的慾望。同時,兩個假髮在髮型上也有所區別,一個是長卷發,一個是短捲髮,引導幼兒創造出不同的髮型。

3.欣賞髮型圖片,探索討論各款假髮的製作方法

我提供的圖片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幾種髮型,重點在於幫助幼兒分析各種髮型不同的方向性,以及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的髮型可以用什麼材料去表現。

4.幼兒製作假髮,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操作的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期間也有一些幼兒遇到了困難。比如,浴帽是軟的,所以不好掌握方向性;還有有些幼兒選擇了磁帶,用雙面膠不太好粘,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等等。

5.假髮秀

最後我選擇了一段歡快的音樂,帶領幼兒集體跳舞秀假髮,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充分讓幼兒體驗製作帶來的成就感。

五、不足

活動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1.材料的交代方面不夠細緻,以至於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知道該用什麼替代品;

2.浴帽太軟了,幼兒不能準確把握方向性,如果能找東西支撐一下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