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單元教學設計範本【精品多篇】

單元教學設計範本【精品多篇】

新課標理念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案例 篇一

一、研究背景

統編教材全面推廣使用以來,“語文要素”“學科核心素養”成爲語文教學關鍵詞。教學重心轉向幫助學生掌握在特定情境中解決問題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學設計也應該從具體的知識點走向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爲學生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緊扣語文要素設計合理的學習任務,以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知識與技能,提升語文素養。

在此背景下,白楊坡國小語文教研組積極進行“大單元教學”研究,自2019年4月起,依次完成了“國小語文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四年級下冊大單元教學實施建議”編寫,兩次大單元教學案例分享,一次市級大單元教學研究課例展示等研究工作,初步釐清了“大單元教學”的基本含義:“大單元教學”體現的是一種教學思路,主張用語文的方式學習和生活,主張“在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與技能”。“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體現的是“學”的落地。

《鳥的天堂》一課的教學,就是筆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積極嘗試,試圖以“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思路,整體建構單元內容,爲學生創設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在充分、自主的學習實踐中發展學生能力,並進一步探索“大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二、研究過程

“大單元教學”是一個大概念,需要藉助具體的情境、任務和活動的支持,才能具化爲可操作性強的教與學的模式。

研究思考一如何創設真實的學習大情境

在“大單元教學”中,貫穿整個單元學習的大情境尤爲重要。然而,最初的情境建構並不順利。

《鳥的天堂》是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一篇精讀課文。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四時景物皆成趣”,語文要素是“1。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2。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依據單元導語,將單元情境定爲“感受四時景物之趣”,教學目標定爲“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表面看來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可是,進一步完成活動設計時就有問題了:問題一,指向不明,“感受四時景物之趣”具體指什麼,重點學什麼?很模糊;問題二,“學”的吸引力不足,情境的主體實質上還是教師,是“指導學生感受四時景物之趣”。

那麼,如何創設真正有益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真實情境呢?再次思考上述問題,可以明確:一,需要進一步釐清本單元課文表現“四時景物之趣”的寫作手法,確認核心要素,這一點可以通過深度解讀教材解決;二,情境的主體是學生,落點是學生的實踐活動,聯繫“在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與技能”這一觀點,情境的描述應該包含或者直接表述單元核心要素。

接下來再次通讀整個單元,可以發現這樣幾個特點:1。所有的課文都是“大家”之作;2。所有的文本中動態和靜態的描寫都很突出,其中,《古詩三首》和《鳥的天堂》是動靜結合,《四季之美》和《月跡》中的動態描寫更加明顯;3。本單元習作指導重點是景物的動態描寫。

由此,基本可以確認本單元核心要素爲初步瞭解並運用動態描寫表現景物之美,文質兼美的大家之作更有助於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審美能力。這些隱藏在文字裏的寫作祕密等待着學生去發現、獲取。

就這樣,在對文本的深入比較和聚焦中,新的單元情境逐漸清晰——“探祕作家筆下的‘動’‘靜’之美”。單元學習成爲了“探祕”之旅,“發現動靜之美”是貫穿單元文本的大任務,在真實的語文學習情境中充分、自主進行學習實踐也有了實現的基礎。

研究思考二如何構建真實的大單元學習課堂

有了適宜的單元情境,如何讓“學”真正落地,成爲了亟待思考、解決的重要問題。

[教學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七單元。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什麼?請快速閱讀單元導語頁,抓住關鍵詞回答。

生: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二是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

師:是的,前者是閱讀能力的要求,後者是表達的要求。(板書:動態、靜態景物變化)

師:在剛學完的古詩三首中,你們關注到了動態和靜態描寫嗎?來,我們試着用朗讀表現詩中的動態美和靜態美。

生朗讀相應詩句。

師:詩詞,凝結着古代大詩人的才情,寥寥幾句,就勾勒出四時景物的動靜之美,讓人心動。這個單元的課文,還收錄了三位大作家的作品。請讀課題和作者名字。(課件出示巴金、清少納言、賈平凹頭像和課題。)

他們又是怎樣描寫景物的動靜之美,寫出變化的呢?這節課,我們先走進“人民作家”巴金爺爺的作品——《鳥的天堂》。

常規的課堂導入一般關注單篇課文,大單元教學的課堂導入,關注的是整個單元。短短三兩分鐘,實施了“聚焦單元要素——勾連已學課文——比較單元課文”三個步驟,主張讓學生明明白白學習,帶着目的進入文本。

[教學片段二]

師:披文入情,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熱愛,有沒有想過,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寫出靜態、動態之美?仔細比較兩次的描寫,想想在句式、用詞和節奏上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學生反饋:句式有長句、短句之別,用詞有形色、動作之別,節奏有舒緩和輕快之別。

師:這樣的發現是不是個例呢?請默讀下面的文段,判斷是靜態還是動態描寫。(課件出示文段)

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動態描寫)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裏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靜態描寫)

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着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動態描寫)

師:學習了動態、靜態描寫,能給我們的寫作帶來哪些幫助呢?請從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中任選一個句子,嘗試運用動態或靜態描寫把畫面寫具體。

本節課的教學依舊遵循“在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與技能”這一思路,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的深入文本,經過充分的朗讀實踐,已經能發現動、靜態描寫在句式、用詞、節奏上的不同。在此基礎上聯繫前面已學的課文和本單元未學的同類型課文,運用新掌握的知識比較、判斷文段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感知表達的祕奧,並嘗試運用。

在“大單元教學”的課堂上,課文是實踐的材料,遵循單元編排的特點,但不侷限於單個單元,可以根據學習的目的多次使用。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實踐運用,在更廣闊、更豐盈、更真實的語文生活裏自主發展能力。

三、研究結論

實施“大單元教學”的真正意義,是將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真實的生活,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有血有肉的語文”。“大情境”雖然來源於單元主題,但實質上是學生的學習需求被激發後形成的一種學習氛圍,所有的閱讀都源於達成目標的自我需要。學習有了具體的目的,有了對象,整個單元的學習纔會真正成爲習得技能的過程。

按照這個思路,“整合”“勾連”是“大單元教學”過程中處理學習材料的一種策略,可以很好地幫助教師聚焦“教什麼”。不過,要做成功的“大單元教學”,還要進一步以學生的學爲立足點,聚焦“怎麼學”,並且賦予合適的學習場景,這樣,學習纔會成爲一次事件,才能真正有益於核心素養髮展。因此,除了“整合”“勾連”,“聯結”也是一種策略,從單元主題出發,按照“綜合性學習”的思路,將語文學習置於更大的區域。本着一個單元解決一個問題(或是培養一種能力)的態度,在真實的學習環境裏,針對具體的人與事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激發出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從而實現真正的語文學習。

四、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於“大單元教學”,困惑也是一直有的,例如:

“大單元教學”強調大情境的營造,在具體操作中,如何確認自己是“大單元教學”,而非“情境教學”?

“大單元教學”重視活動實踐,與“語文綜合性學習”“綜合實踐”有很多相通之處,區別在於“大單元教學”更強調整體情境和大任務的設置。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很容易踏入“有充分的學習活動就是大單元教學”的誤區,忽視大任務的設計,忽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落地,把語文課上成了綜合實踐,或者是活動彙報。

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形成有效的評判標準,將成爲我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新課標理念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案例 篇二

難忘國小生活

單元目標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爲綜合性學習單元,主題爲“難忘的國小生活”。

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珍藏記憶、表達情感、祝福未來的同時,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促進語文素養的發展。

教材圍繞“難忘國小生活”的主題,編排了“回憶往事”和“依依惜別”兩個活動板塊,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帶動整個單元的學習。每個板塊都編排了“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其中“活動建議”是綜合性學習的主體,提供了具體的活動任務、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閱讀材料”屬於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資源參考,可以根據活動的需要選擇使用這些材料。

本單元的第一項活動是“運用學過的方法整理資料”,用“填寫時間軸”“分享難忘回憶”的活動指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地回憶往事,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操作練習,發展學生整理資料與使用資料的能力。本單元的第二項活動是“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學寫策劃書”。

二、課標要求: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2、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

3、運用學過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如畢業聯歡會,學寫策劃書。

5、設計並製作成長紀念冊。

三、學情分析:

這個單元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學生即將告別生活六年的國小校園,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兒童成長爲意氣風發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也凝聚着學校老師的心血。

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語文活動,依託語文學習,讓學生在珍藏記憶、表達情感、祝福未來的同時,梳理或令人激動、喜悅,或令人傷心、遺憾的事,使得本單元學習時光成爲人生道路上永遠難忘的歲月,在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

單元學業

質量標準

1、圍繞單元及板塊主題,與同學交流、協商,制定階段活動計劃。

2、收集和篩選反映國小生活的資料,填寫時間軸,與同學分享難忘的回憶。

3、自主整理成長資料,設計製作成長紀念冊。

4、策劃畢業聯歡會,寫出策劃書。

5、與人合作,籌備並舉辦畢業聯歡會,表達對師友、母校的惜別之情。

6、用書信等形式表達情感,與人交流。

單元

結構化

活動設計

(大概念、大主題、大情境下的分問題一:回憶往事)

活動1:填寫時間軸

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寫在相應的時間點上,還可以把照片貼在旁邊。

活動2:分享難忘回憶

選取時間軸上有代表性的內容於同學分享。

活動3:製作成長紀念冊

(大概念、大主題、大情境下的分問題二:依依惜別)

活動1:畢業演講

活動2:舉辦畢業聯歡會

活動3:給老師或同學寫一封信

新課標理念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案例 篇三

《花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留心、豔麗、蘇。醒、溼度、嬌嫩、適宜、需要、昆蟲、傳播、植物學家、修建、陸續、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師生合作學習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課文講讀與生活情境相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個別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花鐘。

三、教學策略

《花鐘》是以“觀察與發現”爲主題的一篇課文。作者細心觀察,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並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將不同的花開放時獨有的姿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作者懷着一顆好奇心,進一步探索了開花的時間爲什麼不同,又在文章最後寫出了花鐘是怎樣做成的,全文結構清晰,敘述精當。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還要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態度,激發學生觀察、記錄的熱情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緊扣不同花朵姿態、開放特點來進行擬人化描寫的。

四、教學過程

(一)梳理預習成果,引發學生質疑

1、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花鐘的組成、花開的原因、花鐘的製造。

2、引出質疑:花鐘是什麼樣子的?花鐘又是怎麼工作的?

(二)走進文本、深入探究

1、品讀第一段,瞭解花鐘的組成。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花鐘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看第一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三句。我請三位同學來讀一讀。

(3)第一段三句話之間有着怎樣的關係,你發現了嗎?

預設:學生沒有關注到中心句。

教師追問:第二句話在第一段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預設:學生關注到了第二句是中心句。

教師小結:第一自然段都是圍繞着第二句話寫的。

(4)教師引導:文中說不同的花開放時間不同,請你在文中用橫線畫出花的名稱。

學生從文中畫出:牽牛花,薔薇,睡蓮,午時花,萬壽菊,菸草花,月光花,夜來香,曇花。

(5)教師提問:請你讀讀這句話,和書上相比你喜歡哪種表達?

課件出示:所有花都是“開放了”的句子。

預設:學生說不好,因爲沒有原文美。

教師引導:原文是怎樣寫,就寫出了美呢?看看圖,再看看書上的原文,有想法了嗎?

預設:都是寫開花,但是用不同的方法來寫。

教師引導:牽牛花是什麼樣的?薔薇呢?再結合圖片上花朵的姿態想一想。

預設:牽牛花就像喇叭,所以寫它開花時就寫了“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教師總結:把花當做人來寫,抓住了花的特點,這樣語句就更生動了。

(6)自由朗讀描寫花的語句,和同學交流你最喜歡哪種花?

①當學生談到“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在學生談完喜歡這句話的原因後,隨機問:做做吹喇叭的動作?牽牛花吹起小喇叭在說什麼呢?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②當學生談到“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引導學生理解“豔麗”“綻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薔薇的嫵媚風姿讀出來。

③當學生談到“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引導學生關注“從夢中醒來”,問:我們每天早上都從夢中醒來,在這裏,作者把睡蓮當成誰來寫了?指導朗讀。

④當學生談到“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看圖,加上自己的形容,說說:午時花怎麼樣地開花了?或什麼樣的午時花開花了?想象着它開花時的樣子再來讀這個句子。

⑤當學生談到“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重點指導對“欣然怒放”一詞的理解。

師:看到這幅圖,看到它的花開得這麼美是什麼心情?“欣然”就是心裏很快樂。那“怒”是什麼意思呢?在不明白字的意思的時候,可以查字典。出示課件:怒:①生氣,氣憤:怒容滿面。②氣勢盛:草木怒生。

師:氣勢很盛,萬壽菊盡情地開放,快樂地開放,就可以稱爲欣然怒放。指導讀出花開的氣勢。

⑥當學生談到“傍晚六點,菸草花在暮色中甦醒”理解“甦醒”後,指導朗讀這句。

⑦當學生談到“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做動作表演“舒展”,想象月光花“舒展花瓣”時的樣子。指導讀出花兒的嬌嫩。

⑧當學生談到“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看圖說一說,它會怎樣地開花?指導朗讀。

⑨當學生談到“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提問:“什麼叫‘含笑一現’?”隨機出示一組曇花從開到謝的圖片:曇花從開花到花謝僅僅三個小時的時間,在這三小時中,經歷了開花到花謝的全過程。雖然短暫,但卻把它最美的笑臉展現給我們,這就是——含笑一現。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的表達,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姿態,體會作者用詞精準、生動。

(7)教師引導:師生配合着朗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要讀出不同花的姿態美)

師引讀:凌晨四點,牽牛花五點左右,薔薇——

提問:老師讀的部分你們有什麼發現嗎?(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表述的準確)

預設:學生關注到了時間的不同。

教師反饋:正是因爲這樣,才能讓這些花組成“花鐘”。

預設:學生關注到了“凌晨”“中午”“傍晚”等時間詞和“左右”這樣表示不確定意思的詞。

教師小結:這些詞語讓我們明確了不同花大概在何時綻放,這些詞語表示的時間看似模糊,但用詞準確。有些句子沒有“左右”這個詞,也不代表就是準時準點開,但都加這個詞就會顯得重複過多了。看來作者的遣詞造句是很嚴謹的。

(8)同桌兩人合作讀第一段,練習背誦。

(9)教師出示課件:

下午五點,紫茉莉綠色作文網_________。

半支蓮,在早上十點_______。

___的芍藥花在早上七點____。

教師引導:請你仔細觀察,想象它們開花時獨特的風姿,把句子補充完整吧。學生補充句子。

預設:學生語言單調。

教師引導:如果你是花朵,當你開放時,會希望大家怎樣誇讚你呢?想象一下,再來補充這個句子吧。

預設:學生依據花朵特點寫出了不同的開放姿態。

教師評價:你善於觀察,抓住了花朵的特點把它綻放的瞬間說得活靈活現。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要把觀察到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一些表達方法及恰當的語言寫出來。

2、細讀第二段,瞭解花開不同時間的原因。

(1)請兩位同學讀課文,一位讀第一句,一位讀剩下的部分。其他同學思考,有什麼新的發現。

預設:前邊是問題,後邊是回答。

(2)師小結:像這樣前邊提問、後邊回答的自然段,我們叫它因果段式。這樣的段落可以讓我們獲得問題的答案。

(3)請你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爲什麼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開放時間?用直線畫出原因。學生默讀畫線。

小結:與溫度、溼度、光照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和昆蟲活動時間相吻合。

教師引導:曇花的開放是文中舉的例子,文中概括地說了影響花開時間的原因,你能找到嗎?

(4)教師提問:請你讀讀描寫曇花開花的句子,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它爲什麼只在九點左右開放。

[設計意圖]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因果段式並練習提取關鍵信息,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明“曇花一現”的原因,實現能力的提升。

3、略讀第三段,花鐘的製造。

教師提問:請大家自己讀這一段,有一些詞語如果去掉了,表達的意思就與原文完全不同,產生科學性錯誤,快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來吧。

生反饋:陸續、剛剛、大致。陸續,表示先後出現;剛剛,表示觀察時間要恰當;大致,表示不是非常精確的時間。

小結:這些詞語讓文章的表述更具有科學性,現在用朗讀讓我們知道花鐘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設計意圖]通過自學、發現,體會科普文的用詞準確和精確表述,再通過讀的形式展示,讓學生在心裏留下痕跡。

(三)總結學法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花鐘,瞭解了花鐘是怎樣爲我們大致報時的,還知道它是怎樣被做出來的。其實只要你認真觀察、積極探索,就會發現身邊的事物有着無窮的奧祕正等着我們去發現。今天我們還練習了抓住花朵特點,寫出不同花開放時用不同的語言去形容它的獨特美,在今後的寫作中我們要學以致用。

(四)佈置作業

1、摘抄第一自然段中描寫花朵開放的語句。

2、抓住花朵的特點,寫一寫自己喜歡的花開放時是怎樣的。

3、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花鐘》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以下這幾個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運用和整合語文課程資源。我們明白,語文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花鐘》時,學生除了從教材上獲取信息之外,我有意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帶給了有關花鐘和有關各種花的信息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體驗、感悟教學資料,尤其是課前,我要學生去查找有關不一樣的花在不一樣時間開放的資料在課中交流,使課內外相結合,使語文學習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閱讀期盼,從最搞笑的段落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並對文中的資料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二是突出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用心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潛力,因此,我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潛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述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閱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閱讀。

從學生的角度去看教師的教學效果,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在本節課的40分鐘,學生對學習始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欣賞了花鐘畫面,讓學生感受到了花鐘的美,科學家做法的奇妙,並透過兩個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透過讀、辨,感受到了平常說的口頭語,是那樣單調、枯燥,更爲重要的是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搞笑的語言激起美的願望。

2、學生經歷了可貴的情感體驗。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展示了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是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課上,我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更加產生了對花鐘、對各種花的喜愛,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讓學生充分的語言實踐。國家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主戰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等綜合感知的潛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合作交流、處理信息的潛力。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各種不一樣形式的讀,對各種花開放的樣貌的想象,省略號的揣摩以及師生共同合作的讀寫結合,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

不足之處:剛剛接任的班級,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培養還不夠到位,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對字詞的教學所用的時間較多,出現了前鬆後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