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新版多篇】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新版多篇】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一

【課文分析】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其突出的藝術特徵是擬人手法和象徵手法。這首詩既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他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願。詩的風格是清新、歡愉,思想感情蘊藉而深厚。

【教學思路】

1、適當介紹這首詩寫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特殊的寫作背景,以幫助理解詩意。

2、引導學生加強朗讀體會,理解詩意,感受春雨的美好。

【教學設計】

一、導語設計

請學生背誦出描寫春雨的詩詞佳句,並說一說“春雨”這一意象在中國傳統詩文中有怎樣的內涵。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詩朗讀,營造詩歌氛圍,先感受後讀詩。

2、將自己聽詩、讀詩的感受說出來交流。(親切、喜悅、輕快、柔美……)

三、生成探究

將整體感知的內容整理歸類,教師分別就主題思想、藝術風格等方面引導學生生成問題,探究問題。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

1、詩歌的題目是《雨說》,那麼詩人筆下的雨都說了什麼?這些話集中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2、作者怎樣描寫春雨特點的?找出幾個詞、句說說你的體會。

3、這首詩的語言有什麼特色?

4、“我要教你們勇敢的笑”這句話中的“笑”的內涵是什麼?

(笑代表一種快樂幸福、樂觀向上的態度,是詩人鼓勵孩子們要樂觀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四、評價分析

教師對學生的探究、分析、鑑賞有重點地評價,鼓勵不同的見解。

五、課堂小結

從學生的研習中總結出鑑賞詩歌的方法:閱讀──找出意象──感悟內容──發掘主題。

六、拓展創新

根據自已的能力和興趣選做:

1、請學生以“雨”的身份對詩歌內容進行復述並評議。

2、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全詩,並把自己改寫的散文與原詩對比閱讀,說說詩歌在表現手法上有怎樣的特點。

3、體會如何用擬人化的語言去學寫一些簡短的小詩,從中感受寫詩的樂趣。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二

【教學依據】

《雨說》是鄭愁予先生的佳作,它清新活潑,明快耐讀,輕柔溫軟。作品出色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以一個愛的使者的形象,鼓勵孩子們自由歡笑、勇敢生活。在詩中,雨是那樣的溫柔,那樣的輕盈,那樣的善解人意!

因爲有了愛,世界因此而美麗;因爲春雨的到來,世界因此有了無限生機的活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極需勇氣,所以有了雨的叮嚀和鼓勵。

雨是笑着長大的,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孩子們,也應該笑着長大啊。雨來了,冰雪融化了,江河歌唱了,柳條兒舞動腰肢,小魚兒跳出水面呼吸空氣一切的困難都會過去,所有的憂傷都會化解,因爲,有了笑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當雨看到孩子們自由勇敢的笑了,它就快樂的安息,它爲愛而生,爲愛而死!它勇敢、善良、樂觀,它是這樣的可親可敬可愛!

帶領學生陪伴雨走過奉獻的生命歷程,便是一次愉快的、充滿愛意和笑容的精神之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詩歌語言的凝練性、思想的豐富性。作品意境優美,通過朗讀使學生感悟詩意、進入詩境,感受詩中塑造的雨的形象,並嘗試詩歌或散文詩的創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反覆練習朗讀,在讀中感知詩的內容、領悟詩歌的意境、品味詩的語言。鼓勵學生對是個內容表達自己的感悟所得,並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組競賽的形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人本對話,實現互動。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詩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培養學生勇敢、樂觀的生活態度。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感受是一、進入詩境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薰陶的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式】

詩歌是文學體裁之一,新課標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要求是欣賞。它應該包括領悟內涵、品味語言;體驗情景和形象、說出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三方面。因此,本詩作如下設想:

1、朗讀爲本:

《雨說》是詩,也是歌,輕柔歡快,活潑可愛,特別適合朗讀。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注意傳授學習方法:

本課應教給學生朗誦和欣賞詩歌的方法。要求學生讀要讀得有情味,品要品出詩的意蘊。從語言文學描繪的形象出發,通過現象和聯想,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從而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

4、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思想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構思】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朱自清的名篇《春》的片段引入課題。

二、充分朗讀,初步感受詩意

通過自由朗讀、教師範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意境及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品味詩意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分別從語言、內容、思想感情等方面進行個性化閱讀。

四、遷移練習

春雨引進對你說了這麼多話,現在,請你也對春雨說說心裏話吧。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它採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爲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在教學這首擬人化的詩時,我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用心體味,揣摩詩句,體驗詩人蘊含的真情,達到背誦這首情詩的目的。

【教學建議】

1、《雨說》的敘述主腳是“雨”,它象徵着爲大地帶來春天,爲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注意體會這首詩的擬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徵意味。

2、這首詩清新明朗,節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於一體,特別適合於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3、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掌握好句中的重音。下面是這首詩的兩部分,供朗讀教學時參考:

(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

等待久了的/魚塘和小溪

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着種子

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當魚塘寒淺/留滯着游魚

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教學目標】

1、朗讀這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

3、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

3、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歌《燭光裏的媽媽》。聽完歌曲,師總結:這首歌是兒女對母愛的高度深情讚頌,同時我認爲這首歌也是每一位炎黃子孫對祖**親的熱愛所作的真情告白。可是,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的訴說嗎?(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一首《雨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二、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鼠標點擊:

讀一讀、寫一寫:

田圃 寒淺 留滯 喑啞 洗禮 襁褓 溫聲細語 禁錮

2、點擊典型例讀:

師範讀、生跟讀,注意詩句的節奏和停頓,注意把握語氣和語調。

例段如下: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3、喜悅、輕快地朗讀這首詩:

⑴ 生用喜悅、輕快地語調朗讀這首詩三遍;

⑵ 生交流朗讀效果,以四人小組互讀互查,推選優勝者;

⑶ 各組優勝者全班交流朗讀,其他組可點評優劣(評時可對節奏語調點評)。

⑷ 推選班內最優勝者,領讀全詩;

⑸ 生配樂朗讀全詩(可選喜悅輕快的曲子,生自選)。

第二課時

一、複習

上節課同學們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同學們再速讀一遍全詩,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點擊思考題):

1、雨“說”了什麼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副標題爲什麼取做“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志。)

對於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

點擊明確:

1、這首詩通篇都是“雨”說的話。雨首先說她到來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說要“探訪四月的大地……”;雨說她是到大地上來親近孩子們的……;雨說自己“來的很遙遠”,她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雨說“來了就不再回去。”這些話主要表達了一個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了,“雨”這位愛的使者要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孩子們勇敢地歡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師要點撥背景引導得出答案。

點擊背景資料:欣賞《雨說》,解讀《雨說》(王景山)。

點擊明確:副標題點明這首詩特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概括了詩的內容,表明詩人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願,有利於理解詩的主旨,同時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蘊涵着另外一層深意,即這首詩寫於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束“一”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關注着中國大陸,看到她的變化所展現的希望,而兒童是中國的未來,因此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願。

二、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點擊: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

學生通過找擬人化的語言,會總結出大多好處,師誘導學生理解。這種手法不是擬人手法,點擊二者的區別是:前者用於整體藝術形象的塑造,後者僅僅用於語句的修飾。

點擊明確: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爲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繼續點擊:擬人手法是文學作品一種藝術表現手法,除此以外,這首詩語言還有什麼特色?

學生可繼續合作討論並互相交流,小組內選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間談體驗。師生共同明確:(點擊)鄭愁予的詩往往透出中國古典詩的修養和一種動人的江南文化氣息,這首詩也是這樣,它的一些用語和詩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詩人還善於針對詩的接受對象運用一些適合少年兒童讀者的口語,令人感到無比親切,詩人還善於在事物之間進行一種奇特的詩意的轉化。

三、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四、作業 以“‘雨’的自述”爲題

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體會這兩種題裁在語言表達上的區別。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的理解來完成這道題,鼓勵學生創造性發揮。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四

一、導入

“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澆灌了禾苗,盪滌了灰塵,也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請同學們猜猜這是什麼東西?

──雨。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鄭愁予的詩《雨說》,看看這位天空的淚水是如何給田野帶來微笑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

2、標題爲“雨說”,那麼,雨說了些什麼呢?

明確: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萬物的;我是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的;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

逐一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既然“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那麼,“雨”爲什麼要來探訪四月的大地?第一節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注:齊讀第一節詩後,討論板書如下:

田圃 禁錮 種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魚塘 滯留 游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啞 調子 (暗示了社會生活的艱辛)

2、“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你們”是指什麼?說說“雨”怎樣來親近它們的?作者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揭示了怎樣的思想意義?

重點探討:第5、7、8這三節詩。

踩──田圃──潤如油膏

看──牧場──抽發新苗

繞──池塘──說聲好

聽──溪水──練習洗衣謠 物──大地復甦的景象

柳條──笑彎腰

石獅子──笑出淚

小燕子──笑斜翅膀 教──愛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嘩啦啦響 人──兒童

注:

⑴ 聯繫上面的內容,說清對比手法的運用。

⑵ 聯繫寫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提示: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社會背景;雨的作用見板書。

⑶ 認真體會第五節詩中採用擬人手法的運用並充分的聯想,說說牧場是如何的抽發出怎樣的新苗?雨是如何對魚兒說聲好?溪水是如何的練習怎樣的洗衣謠?

由學生說,教師評價。

⑷ 想象第七節詩所描繪的畫面。

注:採用讀的形式來完成。

⑸ 第八節詩中的“旗子”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春天”僅指季節嗎?爲什麼?

提示:紅旗──雙關語意。紅旗是國家的象徵。春天──雙關語意。春天是萬物的開始,是青少年的象徵。

⑹ 討論以下的問題3。

3、爲什麼說雨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它所說的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

提示:

⑴ 白雲──自由的象徵。

⑵ A、雨具有返老還童之心;即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B、雨是帶給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C、雨希望萬物都像它一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所以這句詩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

4、雨爲什麼說“來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們吃着蘋果擦着嘴”句中的“蘋果”的含義是什麼?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注:A、見書中句子;

B、引導學生體驗吃蘋果時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態後。點明:“蘋果”的深刻含義具有雙關語意:一是指真正的蘋果;一是指作者帶給少年兒童的自由、快樂、幸福就像甜美的“蘋果”一樣。

C、表明了“雨”的真正來意。

(點明中心,照應標題。)

四、作業

1、說出描寫春雨的詩句:(至少兩句)

《初春小雨》(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五。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處處……夜……花……”

2、以“雨的自述”爲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詩歌語言的凝練性、思想的豐富性。充分朗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礎上嘗試詩歌的創作。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反覆誦讀,在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領悟詩歌的意境。通過學生對話,師生對話以及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實現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感受詩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詩歌明麗清新的風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題,感受真情。

【教學難點】

品析詩歌語言,理解詩意。

【教學方式】

1、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充分入境。

2、運用聯想想象法,指導學生把握詩歌意象。

3、運用探究學習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讓他們暢所欲言。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朗讀教學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背誦出描寫春雨的詩詞佳句,由傳統詩歌引入到現代詩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充分朗讀,初步感知

1、聽配樂詩歌朗讀,營造氛圍。

2、學生邊聽邊讀,熟悉詩歌內容。

3、學生齊讀,教師指導。(節奏、重音、語調、情感等)

4、引導學生理清詩歌內容之間的聯繫,把握思路。

5、運用想象,理解詩中“雨”的形象。

6、教師簡介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

三、合作探究,具體研習,品味詩意

1、請學生找出每節詩中的意象,通過聯想和相象,把這些意象所在詩節描繪成一幅圖畫。

2、聯繫詩句,說說詩歌中“雨”的形象。

3、齊讀七、八兩節,品味其中的“笑”。

問題探究:這些動人的笑有什麼含義嗎?試品析。

從兩個“勇敢地笑”中,你獲得了些什麼啓示呢?

4、找出詩歌中你認爲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一些詩句,反覆吟詠,細細品味。

四、學生齊讀全詩,師生共同總結詩歌藝術特點

五、遷移練習

春雨對孩子們說了這麼多,現在,你想對春雨說些什麼呢?幾行詩幾句話都行。

六、課堂小結

誦讀全詩,詩人爲我們描繪了一位溫柔可親,勇敢樂觀的愛的使者形象。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詩人對中國兒童的熱愛與祝福。希望同學們也如詩人一樣,做生活的有心人,積極觀察生活,以引發我們的藝術情感。

七、作業設計

1、熟讀全詩,感受詩意。

2、請用幾行詩或幾句話對春雨作一番描繪。

【板書設計】

雨說

鄭愁予

探訪四月的大地

親近孩子

來自遙遠的地方

教孩子們勇敢的笑

快樂的安息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六

一、導入新課

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猜一個謎語:“我是大海的嘆息,我是天空的淚水,我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澆灌禾苗,還能盪滌灰塵。”,這是什麼東西呢?(學生還沒等老師說完就紛紛說出:雨)。對,是雨。古往今來,人們都愛詠雨,尤其是春雨,寫出了大量詠春雨的詩,誰能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積累的雨的詩句?(學生爭先恐後背出:“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等等。是啊,春雨有其獨特的魅力:來時不張揚,既沒有電閃雷鳴,也沒有風狂雨橫,來時總腳步輕輕、細語微聲。因此,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特別鍾愛春雨,而春雨也是那樣的喜愛人類,你聽,它正低語着它對人類的愛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春雨的述說吧(師板書課文題目)。

二、朗讀課文

1、學生用心傾聽課文錄音,注意字音和朗讀者的語氣、語調:

師:聽了剛纔的錄音,大家覺得這篇文章需要用什麼樣的語調來讀呢?

生:喜悅的、高興的、輕快的語調。還有的說:蓬勃向上、充滿活力的語調。教師給以肯定,而後讓學生讀中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生自由朗讀。剛纔已經達到共識,學生都在儘量讓自己的語調充滿喜悅之情、輕快。

3、人小組朗讀品評,看誰讀得最流暢、最有感情。

4、學生舉手朗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最有把握讀好的地方。其他同學可以對朗讀進行點評。

(由於條件比較寬,所以學生朗讀的興致都很高,就是朗讀不好的學生都想讀那麼幾句、幾段,課堂氣氛很熱烈,點評的學生也很認真。最後基本把握住了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部分學生朗讀的聲情並茂,得到了熱烈的掌聲。)

三、整體感悟

師:剛纔大家反覆朗讀了課文,那麼春雨都“說”了什麼話?聽完春雨的話後你覺得“雨”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呢?

學生紛紛發言:“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我來的地方很遙遠”“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師:那麼同學們感覺“雨”在詩中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大家用“的春雨”來概括一下。

學生馬上說出:親切的春雨,溫柔的春雨、無私奉獻的春雨、樂觀的春雨、愛笑的春雨、充滿愛心的春雨、像媽媽一樣的春雨……

師:由此可見,雨是春天的使者,是愛的化身。她來是要給孩子們一些東西的,那她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禮物?誰能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學生尋找、勾畫、回答。

師:那麼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春雨的禮物是什麼呢?

生1:對少年兒童的熱愛,期望他們能快樂自由地生活。

生2:希望孩子們能永遠笑對人生。

生3:希望孩子們能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對人生的挑戰。

師:雨會說話嗎?(生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教師引導學生這首詩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了雨人的靈性,使雨的形象更加生動、活潑,使雨能直接和孩子對話交流,更親切,充滿清新的人情味。從而引導學生寫作文時恰當運用這種寫法。

四、品味語言

師:文中詩人賦予“雨”人的思維和行爲,她時而溫聲細語,時而歡呼雀躍。這渾身散發的靈氣和展現的真情體現在詩的字裏行間,下面我們就來品味這首詩的語言,體會優美語言的魅力。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最喜歡、最欣賞的詩句品味,然後談談你喜歡的原因。

(這個環節讓學生自由暢談,教師適當點撥即可,目的是調動學生都動腦、動口,學會品味語言,能發現語言的魅力。)

師:用詩的語言描述春天,用詩的語言描述生活是多麼令人快樂,它使萬物充滿了生機和靈氣,我們也要學習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萬事萬物,來表達我們的情感。雨,給我們帶來了溫馨,帶來了快樂,帶來了甜蜜,她教我們樂觀的生活,她爲我們奉獻了一切。此時此刻,我們在感動之餘,對雨能說點什麼呢?幾句話、幾行詩都可以。

學生思考後踊躍回答:“雨,你是春的使者,你是愛的化身,你犧牲自己,奉獻給我們甘露。”“雨,您就像媽媽一樣給我們關愛,謝謝您!”……

(在學生抒發對春雨的感情中這節課結束了。)

【教學反思】

這節課結束了,但學生的激情還在,所以我就讓同學們把還想說的話寫到本子上。看着學生興奮的樣子,我感覺把課堂交給學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宰,因此學的就開心、學的效果就好,尤其語文課堂一定要讓學生暢所欲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充分感受現代詩歌的自由特質和美感。

2.培養學生解讀現代詩歌意象和意境的基本能力。

3.遷移運用,鞏固知識,提高學生閱讀詩歌的技能。

二、教學重難點

1.朗誦理解詩意,感受春雨的愛心和美好。

2.理解意象意境,感受作者飽含的深情。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多種形式的反覆誦讀,步步爲營,掌握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

2.遷移運用法。指導學生開展知識遷移,運用提高的方法,以體會詩的魅力。

四、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引入課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舟的傷感不能阻止千帆競發的豪情,病樹的不幸無法遮掩萬木春天的'欣喜。作者在萬分欣喜之餘,借雨這個精靈的深情傾訴,表達了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的關心和祝福。

2.作者簡介,解義釋題

鄭愁予,童年時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抗戰期間,他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被稱爲浪子詩人。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雨說》寫於20 世紀 70 年代末。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繫祖國。他的這首愛之歌,既是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福。

3.反覆誦讀,感知理解

⑴自由朗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指定學生在黑板上給詞語中的加點字正音:田圃、禁錮、喑啞、襁褓。

學生解釋詞語:喧嚷、洗禮、蓑衣、溫聲細語、潤如油膏。

⑵聽讀這首詩,要求學生注意詩句的節奏和停頓,注意把握語氣和語調,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和節奏美。請學生模仿朗讀,其他學生試做點評。

示例:只要旗子笑,

春天的聲音 / 就有了,

只要你們笑,

大地的希望 / 就有了

⑶默讀這首詩,讀懂內容,學會概括。

學生各用一句話概括每節詩的具體內容。例如:

第一節:雨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第二節:雨帶着愛心輕輕地來。

⑷速讀這首詩,理清結構層次。

學生小組內討論,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做好小結,以利於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明確的認識。

(第 1 節春雨到來前大地的情景;第 2 節春雨的特點;第 3-5 節春雨親近孩子們,帶孩子們去迎接春天;第 6-8 節春雨的使命;第 9 節讚頌春雨的奉獻精神,祝福孩子們有幸福的生活。)

⑸自由朗讀質疑,學生增強閱讀體驗,教師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用讀我(不)知道我想說的方式質疑。

⑹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進一步感知詩意、詩情。

朗讀指導:如第 1 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企盼之情;第 2 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關愛;第 5 節可讀得歡快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 8 節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 9 節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4.分析意象,揣摩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學習詩歌不得不提的兩個術語,那究竟什麼是意象和意境呢?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意象通常是指取自大自然的藉以寄託情思的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

意境就是作者在作品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通過具體可感的意象來實現。比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就是意象,通過這些意象表達出的寂寥悲涼的氣氛就是意境了。

引導學生分析《雨說》的意象:大地企盼的春雨;親切溫柔充滿愛心的春雨;與孩子一起嬉戲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樂觀、愛笑的雨

感知、明確《雨說》的意境:全詩抓住雨的特點,讚頌人間永恆的愛,雨成了春的腳步,愛的使者,她給孩子們帶來笑聲,給世界帶來希望。一首《雨說》,就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

5.課外延伸,知識運用

學生利用所學到的關於意象和意境的知識,閱讀鄭愁予的現代詩《錯誤》。

⑴學生熟讀詩歌,自己分析意象和意境,教師指導。

①學生找出詩中的意象 (自然物象):蓮花、東風、柳絮、跫音、春帷、馬蹄。

②教師指導分析詩中意象所表現出的意境:

蓮花女子倦守空閨,嬌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東風、柳絮她的等待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寂寞孤獨,如同枯木。

跫音、春帷她的等待的心是小小的窗戾緊掩,心扉緊掩,好像死水。

馬蹄深深的思念和無期的等待。

③學生總結體會本詩的意境(境界情調):

女子日夜的思念,癡癡的深情換來了漫長的、寂寞的又百般無聊的、欲說還休的等待。

⑵思考:爲什麼我的馬蹄是美麗的,又是錯誤的?(聯繫背景:詩人父親從軍,母親帶着他流浪江南,母親對父親的思念和牽掛是顯而易見的。這首詩的主角就是以鄭愁予母親爲原型的)

歸人該歸,達達的馬蹄聲是希望所在,對她而言是無限美麗的,然而,歸人

沒歸,只不過是過路罷了,對她而言自然是無言的錯誤。

⑶學生誦讀此詩,加深理解。

6.知識鞏固,鍛鍊技能

魯迅的散文詩《雪》,江南雪 特點 ;北方雪 特徵 ,各自象徵 。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雪的名句:1. ; 2 ;渲染的感情是 。

張岱《湖心亭看雪》,雪景名段是 ,特點 ,表達感情是 。

7.課堂整理,增強能力

⑴有感情的背誦全詩。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以致全班共同背誦。

⑵積累。

表現無私奉獻精神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落紅不是無情

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

與春雨有關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雨說》教學課件設計 篇八

【學習目標】

1、學習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2、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3、通過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4、通過學習詩作,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

【學習重點】

賞析詩歌意象意境,把握詩歌內涵,體會作者感情,提高審美情趣。

【學習難點】

學習和運用生動形象、凝練精美的詩歌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澆灌了禾苗,盪滌了灰塵,也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請同學們猜猜這是什麼東西?

——雨。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鄭愁予的詩《雨說》,看看這位天空的淚水是如何給田野帶來微笑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

2、標題爲“雨說”,那麼,雨說了些什麼呢?

(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萬物的;我是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的;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逐一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既然“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那麼,“雨”爲什麼要來探訪四月的大地?第一節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注:齊讀第一節詩後,討論板書如下)

田圃

禁錮

種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魚塘

滯留

游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啞

調子

(暗示了社會生活的艱辛)

2、“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你們”是指什麼?說說“雨”怎樣來親近它們的?作者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揭示了怎樣的思想意義?(重點探討:第5、7、8這三節詩。)

踩——田圃——潤如油膏

看——牧場——抽發新苗

繞——池塘——說聲好

聽——溪水——練習洗衣謠

柳條——笑彎腰

石獅子——笑出淚

小燕子——笑斜翅膀

大地復甦的景象

愛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嘩啦啦響

人(兒童)

注:(1)、聯繫上面的內容,說清對比手法的運用。

(2)、聯繫寫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3)、認真體會第五節詩中採用擬人手法的運用並充分的聯想,說說牧場是如何的抽發出怎樣的新苗?雨是如何對魚兒說聲好?溪水是如何的練習怎樣的洗衣謠?

(4)、想象第七節詩所描繪的畫面。

(注:採用讀的形式來完成。)

(5)、第八節詩中的“旗子”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春天”僅指季節嗎?爲什麼?

(6)、討論以下的問題3。

3、爲什麼說雨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它所說的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

提示:A、白雲——自由的象徵。

B、(1)、雨具有返老還童之心;即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2)、雨是帶給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3)、雨希望萬物都像它一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所以這句詩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

4、雨爲什麼說“來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們吃着蘋果擦着嘴”句中的“蘋果”的含義是什麼?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注:A、見書中句子;B、引導學生體驗吃蘋果時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態後。點明:“蘋果”的深刻含義具有雙關語意:一是指真正的蘋果;一是指作者帶給少年兒童的自由、快樂、幸福就像甜美的“蘋果”一樣。C、表明了“雨”的真正來意。

四、作業:

1、說出描寫春雨的詩句。(至少兩句)

《初春小雨》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五。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處處…夜…花…”

2、以“雨的自述”爲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