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示兒教學設計(精選39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9篇《示兒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示兒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示兒教學設計(精選39篇)

篇一:《示兒》教學設計

(1)對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蹄之下,不能收復的悲痛。

(2)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親自殺敵的悲傷。

(3)對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故土的悲憤。

(4)對於中原遺民淪爲亡國奴的悲憫。

(板書:之切)

這濃濃的“悲”其實源於一個深情的字眼――愛。(板書:愛)

9、他愛什麼?指名反饋(板書:之深)

10、小結:陸游一直渴望王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爲之奮鬥的理想。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與盼望,讓他熬幹了心血!60年過去了,85歲的老人在最後一刻也未能見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爲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後,讀來仍令人潸然淚下!

11、讓我們牢記《示兒》,懷念永遠的陸游!一起讀!

四、讀寫結合,體驗情感

1、同學們,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親,他雖然形容枯槁,不久於人世,眼神裏卻滿含期待和信念,緩慢而深沉的對你交代遺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強調,無忘啊,無忘啊……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2、全班交流,評價。

3、老師小結:是的,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遺民,明知“死後萬事空”卻還是堅信“王師北定中原”。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又是何等的悲憤!全詩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書: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人高尚的情懷!

(回到文本,把積累的感情通過朗誦再次釋放。)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陸游,那就是――憂國憂民(板書:憂國憂民,至死不渝)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不屈不撓,因爲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大大的“愛”字!

(投影)

就讓我們在岳飛的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中結束本課吧!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板書:

示 兒

悲之切――愛之深

字字如血

句句如火

憂國憂民

至死不渝

篇二:示兒教學設計

教材和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學習《示兒》體會作者深厚的憂國之情。

2、啓發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意境,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自學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教學準備

1、蒐集查閱陸游的相關資料(時代背景和愛國詩篇)

2、舒緩深沉的樂曲。

3、寫古詩內容相關的課件(插圖、戰馬嘶鳴聲、古詩誦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詩,這首詩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堪稱“千古絕唱”。它就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示兒)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爲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調]

2、瞭解作者及背景

①[資料出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他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階級的屈辱求和,風格雄渾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六十六歲後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②瞭解背景,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爲官者貪圖榮華富貴,對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滅,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蹄之下,難以收復。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和背景,使學生養成蒐集資料的好習慣,爲體會古詩深刻的內涵,感受詩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礎]

3、揭示詩題

①“示兒”是什麼意思:“示”告訴,告之,“示兒”是寫給兒子看的詩。

②質疑:看了詩題,你有提出哪些問題?詩人想告訴兒子什麼?什麼時候告訴的?爲什麼告訴兒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關注書後註解,藉助註解嘗試理解詩意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4、過渡。陸游的詩有不少是專門寫給兒孫輩的。在詩中,他告誡兒孫如何讀書,如何做人,比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等。今天,他要告訴兒子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詩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正確,讀通順。

2、結合書中的註釋,試着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3、小組交流: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什麼?

[設計意圖:關注個體差異,注重學習過程,降低難度,給所有的學生學習的和參與的機會]

三、疏通詩意,理解內容

1、理解古詩的內容

①有人說這首詩是一份遺囑。你同意嗎?(理解“家祭無忘告乃翁”“祭”是什麼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託自己的哀思。說明這首詩正是他臨終的絕筆。在這首詩中,你是向兒孫交代身後之事啊)

②既然是遺囑,85歲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許多話要叮囑兒孫,肯定有許多事讓他牽腸掛肚,有許多美好事物讓他戀戀不捨,是這樣的嗎?(只牽掛一件事,只叮囑一件事,理解:王師北定中原日”)

③“傷別離,作者滿心的悲傷緣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能力,老師的點播,引導,是爲了引領學生透過文字,探索詩中深刻的內涵]

④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出示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68歲)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樂)師讀“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這是怎樣的淚呀,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淚,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淚……生靈塗炭,妻離子散,家不成家,國不成國,這是人民的血淚,陸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過去了.”南望王師又一年”,又一個10年過去了,“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已68歲了,“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85歲己到垂暮。還在“南望王師”!他盼來了自己的軍隊嗎?沒有(但悲不見九州同)是啊,從中原淪陷起,人們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軍隊能夠北上抗金,收復失地,可是,多少個日子過去了,中原淪陷,九州破碎,陸游等不到祖國統一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體會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孩子們,請你們再讀詩句,你能讀出一個什麼字?(悲!)爲什麼悲?(爲國土淪喪而悲,爲苦難百姓而悲……)

[設計意圖:把兩首詩進行整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詩人”的悲,拉近孩子們與詩人的距離,體驗感悟詩人的情感,把學生的感悟,體驗引向深入]

3、出示《題臨安邸》,追求:王師的軍隊到底在哪?尋些權貴、皇帝在哪?他們究竟在幹什麼?(讀)你們此時有什麼感受?(氣憤)北方已淪陷,南方還歌舞不休,權貴們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體會到陸游一顆怎樣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憤)陸游52歲那處竭力主張抗金,結果被罷官,他憂憤成疾,大病數十日,他曾寫下“位卑未敢忘憂國。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臨終未敢忘憂國。再有感情地讀詩。

[設計意圖:引出兩首古詩,與《示兒》互文解詩,使學生從對詩意的理解走向對詩人情懷的感受,通過對比,感受到詩人的憂國憂民]

五、創設情境,讀寫結合

“家祭無忘告翁”,雖然痛徹心扉,雖然死不瞑目,雖然萬念俱灰,但是詩人還渴望有一天祖國統一。希望有一天,兒孫能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囑咐自己的兒孫啊?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情景?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說些什麼?試着寫下來。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爲形象生動的畫面,豐富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對話,把讀、想寫相結合起來,加深感悟,使這首詩,這位偉人的詩人,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六、積累提升,總結全詩。

1、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是陸游的遺囑,如血,如火,如泣如作,悲在其中,恨在其中,其間還隱藏一個字-國。朱自清曾評價陸游和他的《示兒》(課件出示“朱自清的評價)生讀談感受。

“真正的愛國詩人,是後人對這位詩人最崇高的祭奠,讓我們帶着崇敬之情背誦這首詩,並把他刻進自己的心裏,永遠!

[設計意圖:引用朱自清的評價,目的是把詩人的情感濃縮成“真正的愛國詩人”這幾個字,全面感知詩人情感,激發學生對詩人的崇敬,引導正確的價值觀,把“國”放在心中,是崇高而偉大的。]

2、推薦讀詩。課後積累背誦陸游的愛國詩篇。

如:《病起抒懷》《訴衷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

[設計意圖:推薦學生讀詩,擴大積累,進行知識的延伸,目的是讓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下感受貫穿詩人一生的愛國情懷。對詩人的一生有一個全面的感知,也激發了學生學詩的興趣。]

[整體設計意圖]

《示兒》是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臨終之作,之所以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爲其間隱含着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爲了讓學生透過文字,與詩人進行心靈對話,通過多元的解讀,能觸摸到詩人的情感脈動,我在引導學生讀詩,斛意的基礎上,引用相關的幾首詩進行互文整合,加之背景穿插,語言渲染,情境創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正地被情感染,爲情所動,使這位偉大的詩人。這個成功的作品,這份深厚的真情,永遠駐足在孩子們的心中。

[示兒教學設計]

篇三:《示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爲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遺恨 不見九州同

示兒

遺願王師北

篇四:《示兒》教學設計

《示兒》教學設計之二

作者:蔡建雲

教材內容:六年制國小語文

學生視角: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裏有着極大的影響。這兩首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着豐富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教學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思考:本課中的兩首詩堪稱古代詩歌中的精品,兩首詩特有的寫作背景,賦予了詩句極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可以作爲兩位詩人創作風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動寫照。詩句雖語言通俗,但情感強烈。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結合背景資料,深刻領會詩歌反映出來的深厚愛國之情。同時應抓住詩句的語言特點,讓學生在受到愛國思想影響的同時,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教學重點: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設計特色:自主體悟想象創新

信息資料:1、蒐集查閱陸游、杜甫的相關資料,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2、錄音範讀磁帶和舒緩的樂曲。

教學要求: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5、學會4個生字。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學習《示兒》,體會作者深厚的憂國之情。

2、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意境。

3、學會2個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確定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麼?爲什麼要告訴?

2、結合蒐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註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啓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篇五:《示兒》教學設計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懷的千古絕唱。由於詩文內容的時跨度大,學生的閱讀體驗淺,學生很難同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去挖掘詩文的背後,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點嘗試教學,竟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

課堂需要感動。在本案中,我就打破時空的距離,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和描述<清明上河圖》、《金兵入侵圖》和《宋高宗等杭州玩樂圖》,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國破家亡的慘痛有了感性的認識,瞭解陸游的悲是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這樣的悲是凝聚了強大的力量,是能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

二、引導朗讀

課堂需要感動。在本堂課中,我設計讓學生既讀詩文,也讀詩人。通過有感染力的朗讀,讓學生的情感也能隨着陸游的悲而備、能隨着陸游的盼而盼,那麼詩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感才能真正融入學生心中,這份因語言文字而帶來的感動才能最終沉入學生的生命記憶。

有感情的朗讀,需要教師能很好的引導。上課開始,我很動情的做了範讀,爲學生的朗讀定下了感情基調,營造了氣氛;陸游對兒子的最後遺囑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引導學生對大兒子、小兒子的千叮萬囑,一邊又一遍的反覆吟誦。

因爲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一,陸游遺憾啊。

因爲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

因爲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苟延歲月的南宋權貴們,陸游悲憤啊。

有了這樣的教師語言,學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得到昇華。

有感情朗讀,我還藉助一定的朗讀設計。在本案中,我適當的改變了詩句的原有句式,採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這樣的朗讀,不但加深了本文,甚至還增強了學生朗讀時的氣勢。學生的心靈不受到震撼纔怪呢?

三、展開想象

古詩的內容雖然短小,但是情感卻不亞於抒情散文,這就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古詩的教學,忌諱的是過多的教師語言,死板的用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教學中,一開始我就用照片爲學生展示一幅陸游晚年蒼老、病躺在牀上的肖像,爲整堂課定好了基調:悲。

特別是學生對比觀察《清明上河圖》和《金兵入侵圖》之後,我引導學生:你想到了什麼或看到了什麼,學生即興想象那一幅幅悽慘的畫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聽到哭泣、呼喊着宋朝的名字、我彷彿看到了胡人騎着馬從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過去,這些百姓在喊叫着,權貴們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都讓我們的學生與愛國詩人陸游一樣,爲百姓的苦難生活感到悲痛,爲南宋王朝的荒淫生活感到悲憤。如此一來,豐富的想象,喚起了學生的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人情感的理解。詩句中的悲盼就豐滿起來,學生的感悟也豐富起來。

一課下來,讓我收穫頗多,也感動不已。我覺得:一首古詩就是一個故事,一首古詩就是一種情懷。感悟古詩,不要只停留在詩句的字面意思,最重要的是入境、入情去感受詩句背後的那份情、那段愛、那顆心、那種味。

課堂需要感動。

篇六:示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薰陶。

3、背誦並默寫全詩。

二、重難點: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陸游的《示兒》。

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陸游?

生:介紹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出示課件)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詩的題材極爲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1177年(中原淪陷50週年),陸游《關山月》一詩中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表達了對淪陷區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淪陷65週年),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表達了詩人一心向往報效祖國,英勇殺敵的情懷。

三、1193年(中原淪陷66週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寫道: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百姓的同情,對收復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淪陷83週年),85歲高齡的陸游,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候寫下了相當於遺囑的絕筆《示兒》。

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示兒》

(一)初讀詩文,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生:先自讀,再齊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給大家範讀一遍。

生:指名讀。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註釋,理解詩意。(課件出示相關釋義)。

課件出示:萬事空:什麼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阿日子。(多媒體出示,結合地圖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詩意。

師:指名解釋。詩裏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

生:“悲”。

師:爲什麼“悲”,用原詩回答?

生:齊答“不見九州同”。

師:介紹當時局面。出示課件:(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中原,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們苟且偷安,不思報國,這種狀況持續了95年。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

師:下面誰能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對祖國統一的牽掛。

生:指名讀。後齊讀。

(二)再讀詩文,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1、出示“悲涼”的意思:悲哀,淒涼

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爲收復失地而奮鬥終生,但臨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詩人死不瞑目,內心悲涼萬分。

篇七:示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瞭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準備:

原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佈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的資料,瞭解他生活年代的情況,收集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設想:注重朗讀指導,讀出“詩味”,讀出“情味”。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交流資料。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歌《示兒》,根據你們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

2.師:你們說的真不錯。這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看的一首詩,“示”,是告訴的意思。你們課前已經收集了詩人的有關資料,誰願意拿出自己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呢?

[學生大多會收集到這份資料:陸游(1125-1210),南宋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保存下來的有9000多首,內容極爲豐富。他的詩大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這首詩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3.師相機總結。如這時有學生願意讀收集到的詩歌,注意在“正確”“停頓”方面作些評價,不作高要求,正爲下面的初讀詩歌奠定基礎。

二、自由朗讀,自悟詩意。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結合課本上的註釋,把字音讀準,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相機評價。

3.詩歌讀了好幾遍,詩句意思懂了嗎?我們還是採取“由易而入”的學古詩方法,先說出你認爲最簡單的一句詩的意思,再擴大戰果,誰先搶?

4.相機指點。(大多會先說三四句,再說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點:同學們有說“宋朝”的,有說“南宋”的,這有區別嗎?(學生彙報)你的預習真全面啊,你爲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對,北宋被金兵滅亡,南宋建立後只守着半個江山,那個時候,陸游才兩歲,而今,他85歲高齡,從他記事起,盼祖國統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們一起隨着他的心願讀讀這句詩吧。

第四句的指點:詩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這是古今字意的變化。“乃”字該怎麼書寫?(橫折折折鉤,撇)

第一句的指點:詩中的“元”同“原”字,對,是通假字,理解爲“原本,本來”。

第二句的指點:調換語序作比較:只是悲傷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只是爲沒能看見祖國統一而感到悲傷。語序變換都讀得通順,祖國語言的內涵是豐富的。

5.指名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6.帶着對詩歌的理解讀詩。

7.體會詩人的感情:詩人臨終作詩,沒有說別的家常話,這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有了“國”這個大家,纔會有我們的小家,作者憂國憂民,短短四句詩,抒發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應麟稱此詩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

篇八:《示兒》教學設計

【整體設計意圖】:

1、以讀代講,追求潤物無聲。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緊緊抓住“悲”和“盼”,採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齊讀,教師引讀,熟讀成誦等形式,體會詩的內容,領會作者情感,促使學生的愛國之情得到昇華。

2、加強誦讀指導,追求多元共振。

對《示兒》這樣的詩,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會有不同的誦讀,所以在誦讀指導上我將盡量追求多元化,反覆引讀加強記憶;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感悟又會有其共同的基礎和共同的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們追求這樣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昇華。

古詩以凝練的語言敘事、寫景、抒情、構境,因其凝練而形成了許多極富美學張力的空白處。這種空白是需要讀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補、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的。這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爲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這種拓展,是鑑於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基礎上,通過對文本加以創造性的變式、擴充,對詩中的“悲”做了一個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儘量把詩意的解釋進行淡化處理,而着力於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直接的對話。

評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堪稱是愛國詩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夠準確把握詩的愛國情感,整個教學設計都體現了以“情”爲主線,將詩人的愛國情懷品味的淋漓盡致。

首先,開課的導入,以猜測一個生命將息的老人臨終的遺囑內容爲線索,使學生初步體會了詩人臨終前心中沒有家事唯有國事的情懷,爲體會全詩奠定了感情的基調。

接着,緊扣“悲”字,讓學生去體會詩人臨終前無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結。這既是對詩句理解的過程,對語言魅力品析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過程。學生在學詩,在學語言,也是在領悟情感。同時教者設計的幾處感情引讀,感情朗讀也很到位,學生通過反覆吟詠,來體會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情感。對於詩人的情感學生不是聽來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設計的環節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謂水到渠成,如泉眼無聲惜細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最後,教者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爲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實爲教者的聰明之舉,使愛國的情感得到昇華,此時“情”已不僅僅侷限於《示兒》這一首詩,“情”滿於課堂,“情”滿於語文,“情”滿於悠悠歷史……

篇九:《示兒》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理解遺囑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遺囑嗎?

遺囑一般都會寫些什麼內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遺囑,同學們來讀一讀。

出示魯迅、孫中山、周恩來的遺囑,讓學生讀讀

二、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教師:同學們,在1210年,有一位85歲的老人,即將離開人世,他也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是一首詩——《示兒》(板書):

2、讀題

3、引導說說題意。

○“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4、這位老人是誰?對陸游你知道些什麼?

○資料出示:

【陸游身世】

1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簪纓世家,少有才名。

2 孝宗即位,特賜進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張抗金而免職。

4、四十六歲入蜀,先後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軍務。

5、六十六歲後遭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5、過渡:85歲高齡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他什麼事都丟開了,惟獨爲一件事而死不瞑目,憂憤至極的他傷心地留下這首詩篇,與世長辭。

到底是哪件事讓陸游牽腸掛肚、臨死之前還要叮囑兒子呢?請大家讀兩遍詩後,告訴我。

三、體會詩意,理解情感

1、學生讀詩後,全班交流。

2、這首詩說了些什麼?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一。“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

□讓學生充分說說詩意。

□相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

(1)通假字元,通原;無,通勿。

(2)古今字義不同但,只是。

3、請你大聲地再讀一讀這份遺囑,你能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是懷着怎樣一份感情寫下這首詩的嗎?

4、學生讀詩,體會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憤、悲憫……)

(1、對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體之下,不能收復的悲痛。

2、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親自殺敵的悲傷。

3、對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故土的悲憤。

4、對於中原遺民淪爲亡國奴,苟且偷生的悲憫。)

出示材料:

【當時社會現實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京(開封)都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揚州,以揚州作臨時都城的宋高宗趙構匆忙逃竄。

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揚州淪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陸游的愛國精神.

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材料要點:

○“愛國主義精神,是陸游詩思想內容的核心”。

○陸游作爲時代的歌手,理所當然要把抗敵復國作爲最重要的主題。

○陸游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他一生中時刻盼望着有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機會,直到臨終前仍作絕筆詩《示兒》中諄諄囑咐兒孫。

陸游從小就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佔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後他親自上戰場參加抗金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陸游一生渴望的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他只有用他的詩歌來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憂慮。

出示下列材料:

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直到四十多歲時,他纔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1、“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他寫出了淪陷區人民對故國之師的期待.

2、“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

他寫出了南宋軍民不甘屈服的氣概.

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他老病僵臥之時在夢中親臨前線,斬將奪關,盡復漢唐故地。

4、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關山月》)

他寫出了對朝庭不想收復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

他寫了更多的是自抒報國壯志的憂國深思的作品。

7、讀了這些詩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讀讀全詩《示兒》

8、小結: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爲之奮鬥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傷悲,當他“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爲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

9、感情讀詩。

四、讀寫結合,體驗情感

1、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700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親,他雖然久病纏身,不久於人世,但心裏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復,祖國不能統一,他面容枯瘦,眼神裏卻滿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緩慢而深沉的語調錶達人死之後萬事皆了無牽掛的曠達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時候,要告訴他中原收復的消息。

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2、全班交流,評價。

3、老師小結:是的,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又是何等的悲憤!

4、同學們,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崇敬吧!

(回到文本,把積累的感情通過朗讀再次釋放。)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的希望離開了,他的遺願到底有沒有實現呢?

2、生討論回答。

2、出示材料:

○陸游死後24年,宋和蒙古會師滅金。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

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雜詩》之四)

○陸游死後66年,元師滅宋。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霽山先生集》卷三《書陸放翁書卷後》

○陸游死後79年,元兵敗宋於厓山,宋亡。

陸游孫子元廷聞厓山之變,憂憤而卒。

陸游曾孫傳義聞厓山之變,不食而卒。

陸游玄孫天騏於厓山抗元戰役中蹈海死。

……

這些都不負陸游愛國之詩教育的結果。

4、師述: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一位最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結課:

○設問:在今天,我們學習《示兒》這首詩有什麼意義?

○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啓超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附網友評:

我談談我的看法,不一定合適,僅供參考:

1.古代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是讀讀背背,即讀熟了,背會了,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因爲我們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靠什麼呢,靠的是誦讀,要做到熟讀稱誦,但是從你的設計來看你讓學生讀得不夠充分。

2.關於作者等相關資料可以提前佈置給學生,讓他們查資料,課內彙報即可,這樣效果更好。

3.你的拓展延伸到第三條即可,後面的我覺得就不必了。因爲遺囑是給家人的,和岳飛等恐怕沒有什麼直接關聯。你要反映的是家人遵照遺囑奮起抗金就可以了。

總之,你要把重點放在通過熟讀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讀得一定要充分,必須做到熟讀稱誦。

——新疆胡楊林

我覺得你讓學生讀得太少,因爲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是學詩,其它的內容只是爲了幫助學懂這首詩的,所以,不能把主次顛倒了。

昨天,外甥到我家來,說學了三首古詩,我讓他讀讀,可是《遊園不值》連作者一共才三十幾個字,他就讀錯了三個字,說明老師在上課時根本就沒有讓他們多讀,那講了那麼多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要使學生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讀來實現,當學生能滿含悲憤地讀出詩句時,你能說他們不懂嗎?

你的設計,背景材料介紹得太多了。當然,背景的介紹利於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有利於情境的設置,但這不是無限制的,教學的重點還是應該以詩句爲主。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

篇十:《示兒》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教科版第五冊 35頁。

二、 教材和學情分析。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藉助下面的註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範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師: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 你從中讀出什麼?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裏”“五千仞嶽”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師:帶着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着讀着,你終於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麼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啓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 兒

(宋)陸游

悲 盼

不見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愛國 不變

篇十一:陸游《示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薰陶。

3、背誦並默寫全詩。

二、重難點: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陸游的《示兒》。

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陸游?

生:介紹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出示課件)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詩的題材極爲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1177年,陸游《關山月》一詩中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表達了對淪陷區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表達了詩人一心向往報效祖國,英勇殺敵的情懷。

三、1193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寫道: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百姓的同情,對收復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85歲高齡的陸游,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候寫下了相當於遺囑的絕筆《示兒》。

(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示兒》

一)初讀詩文,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生:先自讀,再齊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給大家範讀一遍。

生:指名讀。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註釋,理解詩意。(課件出示相關釋義)。

課件出示:萬事空:什麼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阿日子。(多媒體出示,結合地圖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詩意。

師:指名解釋。詩裏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

生:“悲”。

師:爲什麼“悲”,用原詩回答?

生:齊答“不見九州同”。

師:介紹當時局面。出示課件:(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中原,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們苟且偷安,不思報國,這種狀況持續了95年。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

師:下面誰能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對祖國統一的牽掛。

生:指名讀。後齊讀。

二)再讀詩文,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出示“悲涼”的意思:悲哀,淒涼

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爲收復失地而奮鬥終生,但臨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詩人死不瞑目,內心悲涼萬分。

篇十二:陸游《示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爲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爲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爲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爲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篇十三:示兒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示兒》教案

導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教學過程

一、 初讀全詩 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

(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二、再讀全詩 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

(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個讀,齊讀)

三、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 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那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擬場景 感同身受

1、 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 朗讀表演對話。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無知萬事空, 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 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 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 收復失地

[示兒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十四:《示兒》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劉玉華

教材內容:六年制國小語文

學生視角: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裏有着極大的影響。這兩首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着豐富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教學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思考:本課中的兩首詩堪稱古代詩歌中的精品,兩首詩特有的寫作背景,賦予了詩句極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可以作爲兩位詩人創作風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動寫照。詩句雖語言通俗,但情感強烈。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結合背景資料,深刻領會詩歌反映出來的深厚愛國之情。同時應抓住詩句的語言特點,讓學生在受到愛國思想影響的同時,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教學重點: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設計特色:自主體悟 想象創新

信息資料:1、蒐集查閱陸游、杜甫的相關資料,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2、錄音範讀磁帶和舒緩的樂曲。

教學要求: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5、學會4個生字。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1、學習《示兒》,體會作者深厚的憂國之情。

2、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意境。

3、學會2個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確定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麼?爲什麼要告訴?

2、結合蒐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註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啓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作者郵箱:

[《示兒》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十五:《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作者背景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他的詩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最受人們推崇讚賞的,是他表現殺敵報國志願、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

注詞釋義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國。古代中國分爲九州。

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軍隊。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親。

古詩今譯

註釋1: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爸爸!

註釋2:我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只悲嘆看不到九州統一。大宋軍隊收復中原之日,家祭時別忘了告我亡靈。

名句賞析——“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南宋寧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臨終前留下來的最後一首絕筆詩。從他兩歲時北宋滅亡,到他85歲即將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終沒能收復。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後,萬事皆空,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國家統一。80多年來,驅除敵虜、統一河山的強烈願望,在他心裏始終沒有動搖過。所以在他臨終前,仍然叮囑孩子們,將來這一天到來時,一定不要忘記祭祀他的亡靈,把這勝利的喜訊告訴他。全詩文字質樸自然,情感沉痛真摯,催人淚下,表現了作者相信恢復中原大好河山的壯志一定能夠實現。導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教學過程

一、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

(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二、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

(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個讀,齊讀)

《示兒》導學案

比較探究:《示兒》自學指導

自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2、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學習方法:自學、討論法。

自學提示:

1.會讀並背誦這首詩。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4、簡介作者: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爲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爲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麼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卷之作。你知道什麼叫“壓卷之作”嗎

5、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6、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

7、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

8、課外延伸。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的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後》一詩的後幾句:牀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2)爲什麼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麼!

(3)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9、拓展總結:

推薦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

篇十六:古詩示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爲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七、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篇十七:古詩示兒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法:創設情景,以讀促講。

(二)學法:自學討論,合作探究。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麼。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並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暢談陸游。

1.(出示課件,激情導入)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想到金兵蹂躪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2.同學們,關於陸游你知道些什麼呢?(課件出示陸游簡介,看後引導學生交流彙報。)

3.小結:關於陸游,我們的確有太多的話要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陸游,傾聽他感人的心聲,感悟她偉大的人格。(課件出示全詩,齊讀詩題目,指明說題目意思。)

(二)、研讀《示兒》,感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初步體會詩人悲涼心境。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詩的前兩句。

(1)藉助文中註釋,自由朗讀理解詩的前兩句,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引導學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並找出詩人悲傷的原因。(板書:悲不見九州同)

(3)體驗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4、指導朗讀。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詩人一輩子都在期盼祖國的統一,如今,他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但他心中還有那麼多的遺憾,還有那麼多未完成的心願,那你在朗讀的時候,應帶着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來讀呢?(指導學生朗讀)

5、根據以上學法,自學詩的後兩句。

(1)導入:(出示課件)出示詩人臨終絕筆圖,引導學生看圖並展開想象:此時的陸游會對兒子說些什麼?(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意境。)

(2)回憶總結前兩句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詩的後兩句。

(3)彙報交流。

(3)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北定中原日)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小結:同學們,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訴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的時候一定要把收復失地的消息告訴他,從中你體會到什麼?(板書:愛國)

三、創設情境,昇華感情。

1、創設情景(點擊進入課件):假如你就是陸游的兒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親,聽到父親發自肺腑的叮嚀,你會對父親說些什麼呢?

2、讓學生放飛想象,展開討論並指名說一說。

3、總結:假如陸游能聽到你們的發言,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課外拓展。

1、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2、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裏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課件揭示網站)(下課)

3、根據你對本節課的學習,放飛想象,對該詩進行擴寫。

篇十八:古詩示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瞭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準備:

原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佈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的資料,瞭解他生活年代的情況,收集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設想:注重朗讀指導,讀出“詩味”,讀出“情味”。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交流資料。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歌《示兒》,根據你們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

2.師:你們說的真不錯。這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看的一首詩,“示”,是告訴的意思。你們課前已經收集了詩人的有關資料,誰願意拿出自己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呢?

[學生大多會收集到這份資料:陸游(1125-1210),南宋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保存下來的有9000多首,內容極爲豐富。他的詩大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這首詩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3.師相機總結。如這時有學生願意讀收集到的詩歌,注意在“正確”“停頓”方面作些評價,不作高要求,正爲下面的初讀詩歌奠定基礎。

二、自由朗讀,自悟詩意。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結合課本上的註釋,把字音讀準,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相機評價。

3.詩歌讀了好幾遍,詩句意思懂了嗎?我們還是採取“由易而入”的學古詩方法,先說出你認爲最簡單的一句詩的意思,再擴大戰果,誰先搶?

4.相機指點。(大多會先說三四句,再說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點:同學們有說“宋朝”的,有說“南宋”的,這有區別嗎?(學生彙報)你的預習真全面啊,你爲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對,北宋被金兵滅亡,南宋建立後只守着半個江山,那個時候,陸游才兩歲,而今,他85歲高齡,從他記事起,盼祖國統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們一起隨着他的心願讀讀這句詩吧。

第四句的指點:詩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這是古今字意的變化。“乃”字該怎麼書寫?(橫折折折鉤,撇)

第一句的指點:詩中的“元”同“原”字,對,是通假字,理解爲“原本,本來”。

第二句的指點:調換語序作比較:只是悲傷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只是爲沒能看見祖國統一而感到悲傷。語序變換都讀得通順,祖國語言的內涵是豐富的。

5.指名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6.帶着對詩歌的理解讀詩。

7.體會詩人的感情:詩人臨終作詩,沒有說別的家常話,這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有了“國”這個大家,纔會有我們的小家,作者憂國憂民,短短四句詩,抒發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應麟稱此詩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

三、設置情境,深情讀詩。

1.老師提議自己讀詩。

2.引導學生設置情境:爲了讓老師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哪位同學願意想象並描述陸游當時寫詩的情景。算是給我提個醒爲我讀詩先設個引子,誰願意來?

3.老師爲學生設情境:陸放翁已高齡85歲了,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時日不多,不免回想這一生:在他才兩歲時金兵擄走皇帝滅北宋,北方人民從此流離失所,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算算有83年了,祖國仍未統一,亡國之恨長在啊,而今年歲雖大,然而滿腔熱血猶在奔騰,於是他告訴兒子們四句話——(指名學生讀詩)

4.或以陸詩激情:(課件展示)陸游在52歲時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他67歲時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68歲時寫的是“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人85歲時,他知道生命即將終止,可憾的是祖國仍未統一,於是,他寫道——(學生讀詩)

四、揣摩表情,沉重讀詩。

1.設置懸念:我也感悟到詩人的感情基礎了。接着這份情,我來讀詩吧。大家對詩已很熟了,可以不看書,用心聽:示——兒!陸——遊——(突然停下)

2.引導揣摩表情:你們沒有看書,都在看我嗎?這麼一看,倒讓我想了起來,讀這首詩應該是個怎樣的表情呢……咱們一起來揣摩揣摩,你們就互相對讀吧,找準表情的就示範一遍,幫幫老師,好嗎?

3.學生相互讀詩、交流。

4.指名讀詩。相機評價。鼓勵學生讀出悲憤、期盼等情感,鼓勵讀出詩人心中強烈的愛國情感。

5.提出“四遺”,範讀全詩。

①這是一份心頭裝着“祖國”的遺書啊,有人針對四句詩分別用四個帶“遺”的詞語加以概括,如果讓你來概括,你用哪四個詞語呢?

②老師想以這四個“遺”字詞語所揭示出的詩歌情感,來讀一讀這首詩。(讀詩)

6.總結,齊讀(背)全詩。

篇十九:古詩示兒教學設計

一、讀通順、背誦全詩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示兒》這篇課文,我相信大家讀背這首充滿深切愛國之情的小詩不成問題。賽一賽。

要求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不順口的多讀幾遍。

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停頓和重音提示。

2.背誦、默寫。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二、自學課文,質疑問難

1.給出註解,自讀課文粗知詩意。

結合註釋,默讀《示兒》,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充,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國。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疑。

三、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四、感悟詩情

1.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去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爲什麼還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2.讀後集體交流。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3.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五、擴寫練習

1.出示遺囑範例,引導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寫一篇遺囑。

2.根據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六、閱讀拓展

介紹陸游的兩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課外閱讀。

篇二十:《示兒》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示兒》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學懂〈示兒) 的詩意,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2、體會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3、感受〈示兒) 詩中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

吟誦古詩 , 通過自主學習,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像詩歌民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

一、溫故知新 , 明確目標;

1. 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

過渡語 : 對於陸游,大家並不陌生,他 85 歲臨逝世前夕,作了他一生中最後一首詩,也是最感人的詩,這是他名垂千百的遺囑。我們今天學習他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 ( 板書課題 : 示 兒)

2. 提問:我們在以前學習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

引導學生回答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等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 讀題質疑 : ①說說 “ 示 ” 的意思 ; ( 告訴、告知 ) ②問 : 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 : 誰告訴兒子 ? 告訴什麼給兒子 ? 爲什麼告訴兒子 ?

2. 瞭解背景

3. 引導自學。

(1) 低聲自由吟誦。

(2) 以小組爲單位議論詩中不懂之處。

(3) 教師點撥,課件出示 :

元:通 “ 原 ” 本來 , 只。定:平定、收復。同 : 統一。王師 : 皇上的軍隊。九州 : 全中國。 無 : 匆 , 不要。

乃 : 你的。 翁 :父親。

(4) 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5) 學生試解釋詩句的意思,再瞭解詩的大意。 ( 6) 思考 : 讀了《示 兒》,想想詩人晚年關心的是什麼,這說明了什麼。 ( 統一祖國是詩人畢生的心事,直到臨終不忘。由此表現出他的強烈愛國熱情)板書 : 渴望收一失地盼望祖國統一(7) 學生質疑。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 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三、再現 畫面 .吟誦玩味

1. 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 學生閉目想像 : 陸游病危,日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 ②學生邊瀆邊想。 ①學生看多媒體屏幕 , 邊聽邊想眩 , 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 :我病的很重 , 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 , 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 , 金兵強盜爲非作歹 , 濫殺無辜 , 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堵軍 , 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問了 .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 , 看不到祖國統我死不眩目哇 !

②先聽老師範讀 , 再點名讀 , 最後用自己喜玫的方式讀 .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2. 畫。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 學生自由瀆 , 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 ④看屏幕上老 ; 即選出的較好圖畫 , 聽錄音機期讀詩歌 : ⑤全班齊讀 , 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應熱情。 ( 板書 : 愛國 )

3. 背。在前熟讀的基礎上試背。

四、練習延伸 , 落實目標

1. 完成課後思考練習。

2. 用詩填空。

臺灣小朋友 :

中秋節好嗎 ? 昨天傍晚 , 我和爸爸在湖邊散步 , 夕陽斜照在湖面 , 多美呀 ! 此時此境 , 我想起了自居易的兩句詩

( ) 。夜晚 , 清幽的月光照、進我的小屋 , 我在上牀輾轉反側 , 聯想到了李白寫的一首詩 ( ) 。

今天是中秋節 , 家家戶戶團團錦飲 .我想到了香港、澳門小朋友 , 又想起了王維的一句詩 ( ) 。香港、澳門回到

了祖國懷抱 , 可你們遠離祖**親 , 我們多麼盼望你早日回到祖留媽媽身邊 ! 這裏 , 我只好用陸游的一 -首詩 ( 卜來表

達我這時的感受。我深信 : 以後的中秋節我們會回國的 , 這也是我們全體大陸小朋友的願望 !

3 再有感情的讀陸游的詩《示兒》_ 。

篇二十一:《示兒》的教學設計

(二) 合作學習

師:經過剛纔的自學,你一定有許多收穫或許還有一些疑問吧!沒關心,我們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開始討論理解詩意。(要求一是相互交流你剛纔自學時體會到的詩意。二是小組成員間相互討論不懂的問題。)

(三) 彙報成果

1、師讓孩子分句交流:你讀懂了哪句詩就說哪句詩的意思,說的不確切的其它同學可以補充糾正。(生舉手師指名回答)

2、師讓孩子交流整首詩的意思:現在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生回答(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來理解詩意)

3、師概括全詩的意思。

五、拓展交流,昇華情感

(一)師:你們現在已經瞭解了陸游臨終遺作的內容了,誰願意告訴老師詩人臨終時最悲的是什麼?生回答(板書:悲但悲不見九州同)最盼的是什麼? 生回答(板書:盼王師北定中原日)

師小結:一悲一盼表現了詩人濃烈的愛國之情

(二)是啊!陸游一直渴望王師北定以統一祖國,可他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整整六十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仍舊沒有傳來好消息,詩人只能臨終作詩。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悲痛何等的悲憤。愛國之情又是何等的深厚啊!此時此刻還有誰不爲之感動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體會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吧!

A自由讀

B齊讀(讀出悲憤

C指導背誦(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之上並抓住關鍵詞背)

D指名背誦

E全班集體背誦

(三)師: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可他渴望南宋統一的願望實現了嗎?(生回答)沒有!歷史的事實是南宋被金兵滅了。

1、師:爲什麼南宋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

(生討論)

師小結:統治者只知道在宮廷裏飲酒作樂,不關心百姓的疾苦;只知道苟且偷安,不思富國強兵,這樣的王朝怎麼不會滅亡呢?

2、師:那麼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啓超的《中國少年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課件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中國少年,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A師包含激情範讀

(師:是的正如先生所言,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全在於少年只有中國少年奮發圖強,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讓我們懷着陸游那腔愛國之心,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B全班大聲齊讀

3、師: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陸游那樣胸懷祖國,報效祖國,我提議全體起立再次誦讀他的絕筆之作―――示兒吧!

全班齊讀詩歌

(四) 學習反饋

師:今天學習了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有那些收穫呢!

生交流學習收穫

老師想做點小測驗。教師分發準備好的填空測試題

板書設計:

示 兒

悲 但悲不見九州同

喜 王師北定中原日

1.《示兒》教學設計

2.字的教學設計

3.賣油翁的教學設計

4.小溪拍照的教學設計

5.測量的教學設計

6.關於中彩那天的教學設計

7.《我選我》的教學設計

8.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9.課文《新型玻璃》的教學設計

10.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學設計

篇二十二:《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第五冊35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

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藉助下面的註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範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師: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你從中讀出什麼?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裏”“五千仞嶽”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師:帶着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着讀着,你終於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麼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啓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篇二十三:古詩詞《示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寫“祭、乃”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感受這首詩中詩人的愛國情感,激發愛國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陸游是宋朝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寫過很多首愛國詩篇,其中《示兒》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書:陸游 ? 示兒

2.作者簡介及背景

①(出示課件2)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六十六歲後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②(出示課件3)瞭解背景,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爲官者貪圖榮華富貴,對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滅,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蹄之下,難以收復。《示兒》爲陸游的絕筆,作於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3.揭示詩題(出示課件4)

①“示兒”是什麼意思:“示”告訴,告之,“示兒”是寫給兒子看的詩。

(出示課件5)

②質疑:看了詩題,你又提出哪些問題?詩人想告訴兒子什麼?什麼時候告訴的?爲什麼告訴兒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出示課件6)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正確,讀通順。

2.結合書中的註釋,試着說一說詩的大意。

3.小組交流: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什麼?

三、弄懂詩意,理解內容(出示課件7)

1.朗讀古詩,並劃分節奏。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2.理解古詩的內容。

①默讀古詩,找出不懂的字詞,藉助工具書或和同學交流。

②試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師總結:這首詩之所以成爲千古傳誦的名篇,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爲其間隱含着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

板書:真摯、深沉的愛國情意

四、把握重點

朗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兩句詩,思考下列問題:

①這兩句詩中,最讓你深刻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的是什麼?

②在這兩句詩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還能感受到詩人的什麼情感?

生思考,並回答

師總結: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愛國情感,即使死去,也會惦記收復失地。從“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句中,我們能看到詩人對於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無奈。

五、創設情境,讀寫結合

認真朗讀這首詩,體會詩的意境,並試着想象,詩人在病榻上會想些什麼?會對兒子說些什麼?兒子是怎樣回答的?然後說一說。

六、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課下讀這幾首詩,感悟詩中的愛國情感。

1.(出示課件12)《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出示課件13)《病起抒懷》《訴衷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篇二十四:《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說說“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爲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說說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說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爲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篇二十五:《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重點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

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結合學詩,培養學生自學、表達、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讀進去,聯繫實際想開來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解,以讀促感悟;通過創設情境,拓展閱讀,感悟內涵。

(四)情感目標:體會偉大詩人陸游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麼。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二)難點:

1、體會這首詩詞句簡單明瞭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設計特色:

以讀爲主,積澱語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解題

1、課件出試“陸游臨終”圖(配樂),教師深情訴說導入,板書課題:

《示兒》。

2、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整體通讀,品悟詩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句,並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然後四人小組夥伴交流

,共享學習收穫。(教師可見出示自學建議)

2、彙報交流:

(1)多種形式朗讀彙報,引導學生展開評議。

(2)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適時鼓勵、點撥讀詩方法,指導朗讀。

預設點:元知、但悲、王師、乃翁。

(3) 說說整首古詩的意思;齊讀。

三、拓展研讀,領悟詩心

1、臨終前,陸游有許多的話想說,他最大的牽掛不是他自己,也不是自

己的家人,而是――(板書:但悲不見九州同)

2、你們看,出示(臨終圖)師介紹當時歷史背景,出示《秋夜將曉出籬

門迎涼有感》

3、拓展閱讀1,悲“淚”

(1)自由朗讀,靜心體會,你彷彿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

(2)指生讀――師:遺民淚盡胡塵裏,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學生想象後言說)是呀,老人在流淚,小孩在流淚,婦女在流淚,北宋

的遺民在流淚啊!(板書:淚)他們爲什麼流淚?(痛失親人、家破人亡

、流離失所、充滿仇恨、苦苦期盼……)

(3)壯美的山河已經落入了金兵之手,老百姓以淚洗面,苦不堪言。看

到這一些,想到這一些,陸游就感到無比揪心的悲痛啊!直至臨死前,他

念念不忘的還是――但悲不見九州同。

4、拓展閱讀2,恨“醉”

過渡:那麼,那些令人心涼的南宋王師、南宋權貴和皇帝又幹什麼去了?

――出示《題臨安邸》,師深情朗讀。

引導想象說話:他們在幹什麼?――他們到底在幹什麼?――他們只知道

幹什麼?――

5、對比參讀,深化感悟

引讀:北方的壯麗河山淪陷了,1年過去了――,10年過去了――,65年

過去了――(誦讀:遺民……)王師們呢?――(誦讀:暖風……)他們

早已忘記了北定中原,早已忘記了收復失地。可是,陸游呢?他有沒有忘

記?他一心期盼着祖國統一!於是,一直到臨終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

――但悲不見九州同。

同學們,“但悲不見九州同”的背後,我們感受到的分明是詩人那顆至死

不渝的愛國心啊!(板書:愛國憂民)師生共同背誦古詩(播放舒緩低沉

的'音樂)。

四、自由寫話,提升情感

1、教師出示課件並朗讀:

上面的三首古詩爲我們勾勒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浮華的臨安邸、蕭條的村

莊、衣衫襤褸的中原百姓……請你發揮想象,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一番

具體的描述,也可以結合抒發自己的感想。

2、學生寫作片段;指名朗讀交流。

3、出示學生習作:

所見

陸游已去永安息,南宋仍是火燒心。

達官貴權花天地,百姓憂愁累不止。

篇二十六:《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 瞭解示兒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 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進行背誦和默寫。

4、 感悟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簡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

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教學準備: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

《滿江紅》一詩及譯文

教學過程:

一、 溫故而知新,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二、 開展文學常識競賽,瞭解作者概況及時代背景。

三、 學習新詩《示兒》

1、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請同學自由讀一讀,說說是什麼意思。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 教師導語過渡,出示《示兒》

4、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熟練。

5、 結合註釋和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

6、 學生逐句理解體會,教師指導朗讀。

7、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然是“萬事空”,爲什麼臨死還要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8、 讀課外短文《示兒》。

9、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

10、練習在綜合本上寫一寫。

11、 在聽寫本上默寫,同位互相檢查,統計全對人數。

四、 課外延伸

朗讀岳飛的《滿江紅》

五、 佈置作業

1、 賞讀另外一首陸游的愛國詩,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2、 學習歌曲《滿江紅》。

篇二十七: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背景分析:

《示兒》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的一首詩歌。本單元以“愛國”爲主線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愛國者的形象。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爲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爲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學情分析: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裏有着極大的影響。這兩首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背誦並默寫《示兒》。

2、明白詩文大意,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並學會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3、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感,樹立愛國思想。

教學重難點:

1、明白詩文大意,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屏幕出示):

1、愛國,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巍巍中華,悠悠歷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自己的國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長河,今天,我們彷彿依然能夠聽見他們鏗鏘有力的話語,看見他們堅貞不屈的身影!

2、讓我們穿越近千年的時空,來到偉大愛國詩人陸游的家中,聽聽這位85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的最後遺言吧!(板書:示兒)

通過題目我們知道,這是陸游留給誰的遺言?對,示兒就是告訴兒子!

範讀

3、瞭解陸游,檢查預習

4、(大屏幕出示)

過渡:85歲高齡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臨終之際,他獨獨爲一件事而死不瞑目,憂憤至極的他傷心地留下這首絕筆,溘然長逝。到底是哪件事讓陸游牽腸掛肚呢?請大家讀兩遍詩後,告訴我。

二、初讀

自由朗讀,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來讀

1、交流,檢查

指名讀(讀得字正腔圓,真好)

再指名讀——讀一讀《示兒》。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麼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聽清楚了嗎?

2、指導朗讀:大家注意到,他在讀“死去元知萬事空”的時候在哪停頓了嗎?

齊讀

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自己再試着讀一讀,爭取讀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覺

3、指名讀,反饋,齊讀

三、體會詩意,理解情感

1、幾遍讀下來,知道老詩人爲什麼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嗎?

同學們,讀到這兒爲止,你的腦海裏留下了什麼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2、帶着這種感覺,再讀這首詩,讀進詩的字裏行間

3、示兒,就是告訴兒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際,到底有什麼要告訴兒子的?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然後試着去理解這首詩。

4、理解“通假字”——元,、無

理解古今字義不同——但

5、請你大聲地再讀一讀這份遺囑,你能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是懷着怎樣一份感情寫下這首絕筆詩的嗎?(板書:悲)

6、詩人在“悲”什麼?讓我們隨着陸游一起,走進他的生活

7、出示材料:

20歲時,他激情高誦:“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何等的壯懷激烈!(《觀大散關圖有感》)

68歲時,他悲痛於北方人民在敵人的鐵蹄下苦苦掙扎,一句“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道盡多少辛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英雄空有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眼看青絲變白髮,只能將滿腹淒涼化爲一句:“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訴衷情》)

對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復失地的悲憤,讓他痛呼:“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關山月》)

老病僵臥之時他仍在夢中親臨前線,殺敵報國,收復北方失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是他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的`悲傷寫照!(《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8、讀了這些詩句你明白了陸游的“悲”從何而來了嗎?四人小組討論並指名反饋

篇二十八:陸游詩作《示兒》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108頁

教材和學情分析:

《示兒》是南宋詩人陸游臨終前寫的,是絕筆,也是遺囑。全詩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這首詩,作爲一首絕筆,無愧詩人創作的一生;作爲一份遺囑,無愧於詩人愛國的一生。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表現詩人深厚真誠的愛國之情。六年級學生已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能夠藉助註釋及蒐集的背景資料理解古詩內容。能夠了解詩歌表達出作者的愛國感情。但是,孩子們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如何讓學生透過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詩中深刻的內涵,使其與詩中的情感產生共嗚,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結合時代背景和相關知識的拓展,以情擊情,引領學生在“動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欣賞水平。

教學目標:

1、學習《示兒》體會作者深厚的憂國之情。

2、啓發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意境,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自學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教學準備:

1、蒐集查閱陸游的相關資料。

2、舒緩深沉的樂曲。

3、寫古詩內容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詩,這首詩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堪稱“千古絕唱”。它就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示兒)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爲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調。

2、瞭解作者及背景

①資料出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他的詩有九千多首留存下來,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階級的屈辱求和,風格雄渾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六十六歲後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②瞭解背景,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爲官者貪圖榮華富貴,對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滅,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蹄之下,難以收復。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和背景,使學生養成蒐集資料的好習慣,爲體會古詩深刻的內涵,感受詩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礎。

3、揭示詩題

①“示兒”是什麼意思:“示”告訴,告之,“示兒”是寫給兒子看的詩。

②質疑:看了詩題,你有提出哪些問題?詩人想告訴兒子什麼?什麼時候告訴的?爲什麼告訴兒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關注書後註解,藉助註解嘗試理解詩意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4、過渡。陸游的詩有不少是專門寫給兒孫輩的。在詩中,他告誡兒孫如何讀書,如何做人,比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等。今天,他要告訴兒子什麼?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詩句,激發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正確,讀通順。

2、結合書中的註釋,試着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3、小組交流: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什麼。

篇二十九:《示兒》賞析 教案教學設計

《示兒》賞析

《示兒》(六年制第十二冊)寫於嘉定三年(1210年)春。當時陸游已是89歲高齡了,是重病在牀時寫給兒子看的一首絕筆詩,也是遺囑。這首詩,意境高遠,情感濃郁,至今仍放射着燭照天地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這兩句寫詩人臨終前的心情。人死之後,形神俱無,萬事皆空,無牽無掛了,但詩人偏有一樁橫亙心頭留於死後的悲事:“但悲不見九州同”。這句表明,詩人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不悲;在即將與家人永別的時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見九州同”。中原淪落敵手,祖國山河破碎,淪陷區人民慘遭蹂躪,纔是他心中唯一悲傷的事情。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誰使它“不同”的?又爲何至今仍然不見它“同”的跡象?悲中含憤,悲憤之情,溢於言表。其中既充滿對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對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滿和譴責。這種拳拳愛國之心,殷殷愛民之情,感動天地,蕩人心懷。在濤人的眼裏和心裏,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親的,外敵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個“但”字,突出了詩人完全以國事爲念,而置家事於九霄的寬廣高潔的情懷,悲中見壯,既催人淚下,又令人振奮。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於今這種期盼收復中原的心情更加強烈。詩人知道,收復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總有一天會收復的。因此,他披肝瀝膽地囑咐着兒子:宋朝軍隊收復中原的那一天,你們在家祭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把這一勝利的消息告訴給你們在九泉之下的父親!一個“定”字,表明他對收復中原的堅信不疑,對九州統一滿懷信心,並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見九州同”,遺恨終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復了中原,九州統一了,洗盡了國恥,纔會含笑於九泉之下。詩人對祖國對人民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何等之真,何等之濃,已經到了“死而不已”的程度廠!家祭本來是家庭一般的祭祖習俗,但在詩人的筆下,卻把它變成收復中原的祝捷活動,這實在是一個異乎尋常而又別開生面的具有積極

意義的家庭祭奠。它感人至深地反映了詩人熾熱、深沉的愛國真情。

[《示兒》賞析(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篇三十: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示兒》(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二冊)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詩的前兩句寫詩人臨終時感到悲哀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見不到祖國的統一;後兩句寫詩人相信失去的家園一定會被收復的堅定信念。這首詩言辭悲壯深沉,巧妙地運用詩人臨終前這一特殊情況下的特殊心理設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詩人渴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學會“祭、乃”兩個生字;理解詩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3、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4、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2、理解詩意,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作業練習卡、板書設計材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隨意背誦一首古詩讓學生猜題、作者及朝代。師:同學們,古詩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是傳統文化的奇麗瑰寶,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背背,看誰背得又多又好,師:剛纔幾位同學都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首古詩,它就是陸游的《示兒》。

1、板書課題:15課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課件展示),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知道《示兒》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麼,你對陸游有多少了解呢?請你把收集到的關於作者及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師課件展示補充資料及陸游圖像。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這麼好的詩,同學們願意把它讀懂嗎?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麼,還應該怎樣學習呢?

說說以往我們學習古詩有什麼要求?提示學法: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文。

4、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並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註、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纔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穫,或許也有一定的疑問吧?沒關係,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彙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哪些內容(結合課後註釋或工具書,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說得不準確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1)“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是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是什麼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同”是統一。“九洲同”是指全國統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爲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麼?體會到了詩人唯一牽掛的是祖國的統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後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裏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裏是指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一祖國的消息。

剛纔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後報效祖國。最後,讓我們全班同學帶着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篇三十一: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爲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遺恨 不見九州同

示兒

遺願王師北定

教學後記:

《示兒》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一、初讀詩文,介紹背景,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後,教師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陸游生活的時代時局動盪,金人南侵,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導致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詩人陸游無比悲憤。直至他臨終時,已經85歲高齡了,但“北定中原”、“還我河山”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仍有增無減。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勝利和祖國的統一,對光復中原,洗雪國恥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堅定的信念。在此基礎上,確定朗讀基調:要求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爲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讀詩文,琢磨首句,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指導學生再讀詩文後,琢磨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讓學生了解這一句表明作者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着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爲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讀詩文,瞭解遺憾,弄清詩人的“悲愴”心境

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麼?哪句詩寫明瞭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見”字後要停頓長一些,然後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

四、研讀詩文,理解信念,感受詩人的“悲壯”心願

對本詩的最後兩句,應引導學生進行研讀。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應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後的勝利懷着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朗讀此句時,在重音讀了“王師”二字後,即以流暢而充滿信心的語調,以及較快的速度朗讀完全句,句尾的“日”應稍微上揚延長,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應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朗讀時,“無忘”要讀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強力度,適當延長,以表達詩人不忘中原光復的強烈感情。“乃翁”要讀得莊重沉穩。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篇三十二: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爲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繫、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話愛國

師:古往今來,愛國是永恆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着心中的愛國情。抗金將領岳飛精忠報國,寫下了鏗鏘有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著名歌手張明敏身在異鄉,用歌聲唱出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詩篇,歌曲?(生交流),導入古詩《示兒》。

二、初讀感知,讀出韻律,解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示兒”是什麼意思?臨終前寫給兒子的叫什麼?人們在臨終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麼?(生看屏幕解詩題。)那陸游寫了什麼?

1.生自讀,抽讀,師指導讀,讀出節奏。

2.師:通過初讀,你從陸游的遺囑中大概讀出了他想告訴兒子什麼?(生交流初讀感知。)

師:讀詩,僅讀出大概意思還是不夠的,詩中又孕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反覆品讀,感悟詩情。

三、走進歷史,抓住詩眼,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生交流)板書:悲

2.探“悲”因

①一探“悲”

詩人悲什麼?(生說)你從哪看出來的?(生談看法)

師:元——原來、本來,詩人本來就知道死去了什麼都是空的,想一想,在詩人心中哪些東西是空的?(生說。)

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生交流)

師:面對死詩人都如此豁達,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念念不忘,放心不下,感到很悲,是什麼?

(生回答)師:從哪知道的?(生齊第二句。)九州------全國,同-----統一。

師:當時詩人的國家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生說,然後讀大屏幕上的資料,瞭解歷史上的宋朝。)

師:讀了這段歷史,你知道作者爲什麼而悲了嗎?指名說。

板書:外敵侵,祖國分

你能把這種痛讀出來嗎?指名讀詩

②二探“悲”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時的詩人又在做什麼?

出示陸游的生平簡介,瞭解詩人。出示其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自讀,抽題。

師範讀前句,(生談一談這是一幅怎樣的山河?)

師:“三萬裏”“五千仞嶽”這是何等的氣魄!指名讀。

師:可是這麼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佔領着,你的心情怎樣?你知道詩人爲何而悲了嗎?

(生談感受)板書:山河破

生帶着這種心情齊讀這兩句。師:僅僅是爲這個悲痛嗎?還爲什麼悲?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指名說)

師配樂旁白:一片大好河山就這樣被踏在了敵人的鐵騎下,老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你就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自由交流。

師:你覺得詩人還爲什麼悲?(生說)板書:遺民淚

師:帶着這種哀痛你再讀讀這兩句,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指名讀,齊讀。

師: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統治者都在幹什麼?我們一起去臨安看一看。

③三探“悲”

出示:南宋的歷史資料,古詩《題臨安邸》。(生自己讀。)

師:遊人:這裏指誰?他們在幹什麼?(生交流。)

師:哪個字體現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生說)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從中你又感受到詩人爲什麼還悲?(生交流)板書:朝臣昏驕奢淫

帶着理解再讀詩句。

3.悟“盼”情

詩人就是帶着這麼多的悲傷離開人世的嗎?還有什麼?讀後兩句詩,指名說。

師:儘管金兵入侵恨,儘管山河破碎痛,儘管遺民淚盡哀,儘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生答。板書:盼

是呀,一切皆源於一個字——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着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着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願讀出來。生齊讀。

四、課外延伸,豐富積累,品佳句

歲月的跌宕,這位老人沒有忘記受苦受難的人民,沒有忘記飽經憂患的祖國。還有許多仁人志士他們也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行動來寄託自己的未抒的胸懷。你還知道這個時期的愛國人士?出示愛國詩句。

歷史已去,但愛國情道不盡,讓我們在讀史中背點詩,在學詩中讀點史,做到詩史結合。最後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大聲吟誦這些詩句。

篇三十三: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爲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豐富內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着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澱成爲學生語感的過程。

設計特色:

以讀爲主,積澱語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學流程:

一、《示兒》一詩引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3、想象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悟詩語精煉美。

1、利用手頭資料,採用釋(註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詞語)、調(適當調換語序)的方法,用現代語言表現古詩意思。

2、質疑問難,填空訓練。

作者的遺憾是()。

作者的遺恨是()。

作者的遺願是()。

作者的遺囑是()。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二、拓展閱讀,體會詩語意蘊美。

(一)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閱讀。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裏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

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

④廄(jiu):馬房。

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築。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築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

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爲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臥:躺着不活動。

②輪臺: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嶽:與上句誇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誇張西嶽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爲仞。嶽,高大的山。

(二)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後開展詩歌朗讀比賽。

(三)簡介:

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後50年、65年、66年、67年寫的,從這些具體數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三、延伸課外,激發再研讀的興趣。

陸游生平簡介:(詳見資料)

四、世人評價陸游,紀念陸游。

1、梁啓超《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2、陸游遺址(圖片與文字結合,詳見資料)

3、學生編集電腦小報。

篇三十四: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教科版第五冊 35頁。

二、 教材和學情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示兒》教學設計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

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藉助下面的註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範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師: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 你從中讀出什麼?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裏”“五千仞嶽”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師:帶着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着讀着,你終於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麼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啓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篇三十五:課文《示兒》的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古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之作:“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短的幾句話,飽含着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這樣的詩,讓我們真切的感受一位愛國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二)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設計特色:

自主體悟,想象創新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交流資料

師:看老師寫個名字(板書:陸游)你對他了解多少?

生1: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創作詩作九千三百首之多。

生2: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1125年,卒於1210年。

生3: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師:他在你心中是個怎麼樣的人?

(媒體播放詩人晚年畫面)讓我們再來看看,你又看到了一個怎麼樣的陸游?

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在臨終前作了一首傳誦千古的名詩《示兒》。(板書:示兒)這也是他臨終前的絕筆詩。

師:“示兒”是什麼意思?

生:“示兒”就是給兒子看

師:臨死前寫給兒子的叫什麼?

生:叫遺書

師:人們在臨死時給兒子的遺書一般都是寫些什麼?

生:寫財產的分配等……

師;那陸游寫了什麼?

請看……大屏幕出示《示兒》配樂放錄音

二、自由朗讀,自悟詩情

1、自讀古詩。

請你藉助書後的註釋或你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瞭解詩意,體會詩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再來讀讀全詩,要求從題目開始,一行一行往下讀,同時思師:這次你讀懂了什麼?

(生自由回答)問:你怎麼讀懂的?(看註釋,結合自己的理解)

你很會學以致用,看註釋的確是很好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看屏幕上的全詩,一起疏通詩意)

2、合作學習。

(生合作學習,師巡視指導)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註,在圈劃,在思考。咱們古人就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纔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收穫,或許也有一些疑問吧。沒關係,我們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

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與同學共享你的學習收穫;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纔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3、彙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那些內容。(結合課後的註釋,說說自己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4、剛纔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的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着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爲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6、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願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師給學生配樂朗讀。

②生練習背誦詩句,師配樂。

三、設置情境,深情讀詩

1、彌留之際的陸游,因爲見不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時常浮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註釋]

1)五千仞嶽:與上句誇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誇張西嶽華山之高。

2)仞:古時八尺爲仞。嶽:高大的山。

3)遺民:淪陷區的人民;

4)胡塵:胡人騎馬時揚起的灰塵,比喻金兵佔領的領土

2、師:讀着這樣的詩句,你能看到陸游眼前浮現的那畫面嗎?

(播放影象資料)

生1: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

師:哪裏讓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讀讀;還有嗎?

生2:我的眼前是那些居無定所的百姓,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而我們的大人也沒有吃的好給。冷不防,胡人的鞭子狠狠地落在了婦女的身上,隨即穿來淒涼的哭聲……

生3:我彷彿看到了胡人騎着馬從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過去,這些百姓在喊叫着。

師:真是血淋淋的場面啊。你是從哪句詩浮現這樣的畫面?讀讀

師:受盡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軍隊來解救。還他們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這一盼,盼了幾年啊?

生A:一年

生B:兩年,十年?

師:整整六十五年啊,同學們,六十五年中我們的百姓要受多少折磨啊!讀――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苦痛啊――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血淚啊――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3、陸游的眼前出現這樣的畫面,一想到這些百姓,陸游的心情你懂嗎?你能用什麼詞來形容?

生:悲傷

師:看到百姓受到這樣的折磨,陸游還僅僅是悲傷嗎?

生:悲痛

師:是啊,陸游這時的心情那是悲痛啊。讀到這,我們看到了陸游那顆憂國憂民的心,不光是爲自己看不到國家統一而悲哀,還有爲這些百姓而悲痛,誰來讀讀這句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指名學生朗讀,學生的朗讀,由原來的遺憾轉化爲悲痛,表情、音量上有很大進步。

師過渡:因爲見不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淪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麼當他腦海中出現這樣的片段時,他的“悲”,又該怎麼去理解呢?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註釋]

1)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棧、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四、揣摩表情,沉重讀詩

師:王師北定中原日,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一天?或許幾年,或許幾十年,再或許更長的時間。不管多少年,我們的陸游,我們的愛國詩人會在地下一直等着這喜訊。――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指一名學生讀

評價:這是陸游最後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囑兒子,一再叮囑!你來讀!

再指一名讀

評價:讀出了陸游當時的那份急切!我們一起來

――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又一年,非只一年,蹉跎一年,更須幾年?華夏幾回嘆!

(課件播放)齊讀

師:看着全詩,如果讓你把全詩濃縮成一個字的話,你會選擇哪個?讀了古詩,你的眼裏你的心中也冰冷的沉重地停留着一個字,那又會是什麼?(悲)

(課件着重)悲從何來?(不見九州同)

師:在詩人彌留之際,”不見九州同”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遺憾,對朝廷不思收復失地也充滿憤恨,充滿了失望,可詩人心中還心存一絲希望,他在希望――(生讀:王師……)

1210年初,這位85歲高齡的愛國老人,懷着“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和無限憂國憂民的悲憤與世長辭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頑強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發直抒胸臆的吟唱,這就是傳誦千古的名詩,《示兒》。

五、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2、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一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3、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裏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課件揭示網站)(下課)

六、整合點診斷:

1、展示一幅陸游晚年的蒼老肖像,爲整堂課奠定一種基調―悲涼。

借學生彙報的資料,把一個才華橫溢、熱情豪邁、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愛國詩人留在學生腦中,然後出示陸游晚年的蒼老肖像,與剛纔的感覺衝擊,震撼學生的心靈,把一份悲涼沉積在學生心中。

2、課件着重“悲”,並選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作爲補充材料,喚起學生內心的體驗,理解詩人的――悲憤。

我以這一個“悲”,把詩串起來,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把我們的課堂串起來。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師引導語言,抓住學生已有的情感,來提升感悟,並借用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作爲補充材料,對詩中一個“悲”字進行了拓展。這幾首詩同屬一個背景,一首描寫望眼欲穿的淪陷百姓,一首則描寫花天酒地的南宋權貴。兩首詩的內容做《示兒》的情感鋪墊,再合適不過。有了這樣的詩境,去體察詩人的心情,對於那一個“悲”字,學生所能體會到的“悲哀”“遺憾”之餘,還能體會到的是詩人的“悲痛”、“悲憤”,這一“悲”字,顯得愈發的豐滿。

3、延伸,結合歷史,告慰陸游,昇華詩人的――愛國之情。

在本課尾聲,我借用了陸游子孫世代抗擊金兵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陸游愛國精神的傳承,並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現代人的身份出現在陸游的病榻前,說自己所想所悟,來昇華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

篇三十六:《示兒》優秀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爲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爲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爲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爲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爲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篇三十七: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能力:

1、收集、交流這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瞭解詩句的內容,並能從詩的內容想開去。

2、通過自學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師、家祭”等詞語的意思。

3、在理解古詩中字詞含義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古漢語中通假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依據學法自學掌握生字,理解詞意,瞭解詩作的內容

2、運用創設情境、激活想象、朗誦體味等形式去體會作者寫下這份遺囑時深沉豐富的感情。

3、學生在情境中以陸游子孫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話;聯繫今天祖國還沒統一,深化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深入瞭解作者字裏行間的愛國悲情,深情,產生對陸游的敬佩之情。

2、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示兒》是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雪洗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深入瞭解作者字裏行間悲之切的愛國深情,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教學準備:

1、音樂《悲魂曲》

2、資料準備:教師收集陸游的生平資料、《題臨安邸》詩文背景資料;陸游詩《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裏,燭光閃爍,忽明忽暗。牀上躺着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也。於是,他把兒子叫到牀前,用微弱的聲音交待遺囑。這遺囑就是《示兒》,這位老人就是陸游。

(二)讀詩,讀出節奏。

1、自由朗讀《示兒》,把這首詩反覆讀,讀反覆,一直把詩讀順口、讀清爽。

2、學生個別讀,老師指出節奏。

3、師生合作讀,老師後三字,學生前四字。反之亦然。

4、學生齊讀,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

(三)再讀《示兒》,理解詩意。

1、讀詩不但要讀出詩的節奏,詩的味道,更要去體會詩句帶給我們的那份情緒和那種感覺。假如現在老師請你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2、誰來用“悲”字組詞。

3、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4、我們知道,作者面對生死大限極其豁達,他告訴兒子:人死之後,萬事皆空,再無牽掛。然而,即使豁達如斯的出遊,也仍然難以斬斷最後一根情絲。

5、師過渡:詩人能對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獨對國家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在即將離開這個戰亂頻仍、山河破碎的世界時,詩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留戀,而是中原的恢復、祖國的統一,他什麼都放得下,唯獨放不下流血流淚的故土和故土裏那望眼欲穿的遺民。

(四)品讀詩句,感悟詩情。

老師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1、學生自由讀詩,用心去讀,注意詩的節奏,體會詩帶給我們的那份情緒和那種感覺。

2、讀着這樣的詩句,此時此刻,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展開想象,閉上眼睛,伴着音樂,用心感受那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把感覺到的畫面用筆寫下來並與同學交流。

4、受盡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軍隊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可這一盼就是……

5、百姓盼啊,望啊,等啊,一等就是65年,整整65年啊,同學們,

65年中,我們的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

65年中,我們的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

65年中,我們的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淚啊——

6、此時,陸游的心情你懂嗎?你能用什麼詞來形容這份心情呢?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的心情。

7、學生讀“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過渡:中原的恢復、祖國的統一,靠誰呢?(王師)那些受苦受難、欲哭無淚的百姓需要誰去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呢?(王師)可此時的王師在做什麼呢?老師出示《題臨安邸》。

8、學生結合註釋自由讀詩,理解詩意並思考:這時的王權在做什麼?

9、學生個別談對詩的理解。

10、老師出示當時的背景資料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昇華學生的情感。

11、就知道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權貴們,西湖歌舞幾時休?讀到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12,學生個別質問王權:西湖歌舞幾時休?

13、一起指着鼻子罵醒這羣尋歡作樂的權貴們?西湖歌舞幾時休?

14、帶着這份憤怒讀好:但悲不見九州同。

15、生命即將結束,作者始終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是悲傷,是悲痛,是悲憤。

生讀: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但悲不見九州同。

師過渡: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放不下這件事。因此,他告訴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6、並且一再叮囑,一再叮囑,一再叮囑……

生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家祭無忘,家祭無忘告乃翁,告乃翁……

(五)教師小結,昇華感情。

陸游去了,他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兒子再也聽不到父親的聲音了,一切的一切都伴着陸游長眠於地下,唯獨留下一腔遺恨和滿懷“悲”意的《示兒》。

學生再讀《示兒》,昇華感情。

詩人的一腔遺恨化作不死的精氣充盈天地,詩人的滿懷信念,激勵着後來的仁人志士爲民族、爲正義前赴後繼,九死而不悔。一個民族總會有興亡,總會有盛衰,然而只要這個民族的主體精神不滅,這個民族就不可戰勝。陸游身後66年,南宋終於滅亡,我們不知道陸游的後人該怎樣去告慰先人,中國歷史有太多的無法源說,然而即使八百餘年後,當我們再讀陸游的《示兒》,卻仍然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先人對神聖事業的堅定信念、超越生死的精神意志和不畏犧牲的壯懷激烈。

學生再讀《示兒》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懷。

(六)作業佈置

1、積累有關愛國的名言警句或詩句。

2、試想:當陸游後人得知南宋終於滅亡時,在家裏舉行祭祀的時候會怎樣告訴陸游?

篇三十八: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裏有着極大的影響。這兩首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着豐富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教學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思考:本課中的兩首詩堪稱古代詩歌中的精品,兩首詩特有的寫作背景,賦予了詩句極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可以作爲兩位詩人創作風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動寫照。詩句雖語言通俗,但情感強烈。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結合背景資料,深刻領會詩歌反映出來的深厚愛國之情。同時應抓住詩句的語言特點,讓學生在受到愛國思想影響的同時,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教學重點: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設計特色:自主體悟,想象創新。

信息資料:

1、蒐集查閱陸游、杜甫的相關資料,瞭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2、錄音範讀磁帶和舒緩的樂曲。

教學要求: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5、學會4個生字。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示兒》,體會作者深厚的憂國之情。

2、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意境。

3、學會2個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示兒》

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確定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麼?爲什麼要告訴?

2、結合蒐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註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啓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篇三十九:陸游《示兒》優秀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理解遺囑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遺囑嗎?

遺囑一般都會寫些什麼內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遺囑,同學們來讀一讀。

出示魯迅、孫中山、xxx的遺囑,讓學生讀讀

二、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教師:同學們,在1210年,有一位85歲的老人,即將離開人世,他也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是一首詩《示兒》(板書):

2、讀題

3、引導說說題意。

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4、這位老人是誰?對陸游你知道些什麼?

資料出示:

「陸游身世」

1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身簪纓世家,少有才名。

2孝宗即位,特賜進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張抗金而免職。

4、四十六歲入蜀,先後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軍務。

5、六十六歲後遭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

5、過渡:85歲高齡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他什麼事都丟開了,惟獨爲一件事而死不瞑目,憂憤至極的他傷心地留下這首詩篇,與世長辭。

到底是哪件事讓陸游牽腸掛肚、臨死之前還要叮囑兒子呢?請大家讀兩遍詩後,告訴我。

三、體會詩意,理解情感

1、學生讀詩後,全班交流。

2、這首詩說了些什麼?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一。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

□讓學生充分說說詩意。

□相機進行古詩知識點的教學

(1)通假字元,通原;無,通勿。

(2)古今字義不同但,只是。

3、請你大聲地再讀一讀這份遺囑,你能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是懷着怎樣一份感情寫下這首詩的嗎?

4、學生讀詩,體會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憤、悲憫)

(1、對大好河山落於金兵鐵體之下,不能收復的悲痛。

2、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親自殺敵的悲傷。

3、對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故土的悲憤。

4、對於中原遺民淪爲亡國奴,苟且偷生的悲憫。)

出示材料:

「當時社會現實」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京(開封)都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揚州,以揚州作臨時都城的宋高宗趙構匆忙逃竄。

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揚州淪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陸游的愛國精神。

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材料要點:

愛國主義精神,是陸游詩思想內容的核心。

陸游作爲時代的歌手,理所當然要把抗敵復國作爲最重要的主題。

陸游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他一生中時刻盼望着有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機會,直到臨終前仍作絕筆詩《示兒》中諄諄囑咐兒孫。

陸游從小就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佔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後他親自上戰場參加抗金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陸游一生渴望的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始終沒有實現。他只有用他的詩歌來表達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的憂慮。

出示下列材料:

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直到四十多歲時,他纔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

1、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他寫出了淪陷區人民對故國之師的期待。

2、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

他寫出了南宋軍民不甘屈服的氣概。

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他老病僵臥之時在夢中親臨前線,斬將奪關,盡復漢唐故地。

4、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關山月》)

他寫出了對朝庭不想收復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

他寫了更多的是自抒報國壯志的憂國深思的作品。

7、讀了這些詩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讀讀全詩《示兒》

8、小結: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爲之奮鬥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傷悲,當他最後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爲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

9、感情讀詩。

四、讀寫結合,體驗情感

1、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700多年前這位偉大詩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親,他雖然久病纏身,不久於人世,但心裏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復,祖國不能統一,他面容枯瘦,眼神裏卻滿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緩慢而深沉的語調錶達人死之後萬事皆了無牽掛的曠達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時候,要告訴他中原收復的消息。

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請寫下來!

2、全班交流,評價。

3、老師小結:是的,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着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着祖國的重新統一,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着、深沉、熱烈、真摯,又是何等的悲憤!

4、同學們,讓我們通過讀來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崇敬吧!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1、一位懷着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着他的希望離開了,他的遺願到底有沒有實現呢?

2、生討論回答。

2、出示材料:

陸游死後24年,宋和蒙古會師滅金。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

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雜詩》之四)

陸游死後66年,元師滅宋。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霽山先生集》卷三《書陸放翁書卷後》

陸游死後79年,元兵敗宋於厓山,宋亡。

陸游孫子元廷聞厓山之變,憂憤而卒。

陸游曾孫傳義聞厓山之變,不食而卒。

陸游玄孫天騏於厓山抗元戰役中蹈海死。

這些都不負陸游愛國之詩教育的結果。

4、師述: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結課:

設問:在今天,我們學習《示兒》這首詩有什麼意義?

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啓超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們的國家纔有前途,陸游的悲劇纔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着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