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說屏人教版的課文教學設計(推薦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說屏人教版的課文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說屏人教版的課文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說屏人教版的課文教學設計(推薦16篇)

篇1:課文《說“屏”》教學設計

課文《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相關知識。

2. 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3.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過程

一、走入“屏世界”

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導語 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自由誦讀了解“屏”

積累詞語、感知文意

三、深情美讀說說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合作討論回答

1、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3、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4、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爲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5、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四、發揮想象設計屏

請發揮你的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併爲它寫一段說明文字。

五、拓展延伸尋找屏

拋磚引玉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篇2:《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註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爲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學生拿着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爲‘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

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篇3:說屏-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與藝術裝飾功能,作者的着眼點在於對屏風的使用和設置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感知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感知文中古詩句的意境美。 情感目標:以屏風爲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重難點分析:

這個教學重難點的提出,是基於學生語文底子薄,對屏風的瞭解甚少提出的,側重於學生審美情趣的激發和語言感悟力的培養。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在生活中碰到了一個難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我的臥室也是我的書房。可是把學習的地方和休息的地方安排在一間房子裏有很多的不便,而且也很不雅觀。大家能不能想個辦法將我這間小房子裏的學習和休息的地方處理一下,以便讓我的生活空間更舒心更方便呢。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對於學生提出的解決方案予以評說,從而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屏”)

3、教師課件展示幾幅屏風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進作者

陳從周 (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著有《說園》等。

2、背景資料介紹

由於受到古詩詞古畫的感染和影響,陳從周從小就對屏風產生了喜愛和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認識更深,也就“更覺得它實在微妙。”作者寫此文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3、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流螢yíng 牡丹mǔ 錦屏jǐn 閨房guī 帷幕wéi

休憩qì 忒 :口語中讀tei,書面讀tuī

傖俗:粗俗、鄙淺。 納涼:享受涼爽。納:享受。

緩衝:使衝突緩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區別。 因地制宜:因:依據;制:制定;宜:適當的措施。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聽課文朗讀 思考下列問題

1、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該如何用自己的話給“屏”下個定義?

明確: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屏,就是用來遮擋的東西 。→下定義、作詮釋的說明方法

2、作者介紹了“屏” 的那些知識?採用了什麼順序進行說明的?

明確:屏的作用 屏的種類 屏的設置

邏輯順序

屏有哪些作用?①分隔作用②藝術點綴③可以擋風④緩衝視線 屏有哪些種類?①按屏的建造材料,裝飾的華麗程度: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②藝術上:雅俗之別。③外形上:大小之分。→分類別

屏的製作與放置要注意哪些問題? 得體 →造型精巧 色彩高雅 繪畫有詩意

3、作者對“屏”的感情如何?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確: 句子:“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1)把“屏”看作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表露了作者對屏風的情有獨鍾。

(2)受古詩詞古畫的影響,作者從小就對屏風產生了喜愛和嚮往之情。

(3)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也就“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喜愛 嚮往 讚賞

4、課文最後一段該如何理解?

希望建築師和傢俱師能在屏風的使用上推陳出新。

(二)理解文中詩句,體會語言

? 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詩詞並分析其作用

a.引用《秋夕》詩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秋夕》。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首詩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的圖景。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淒涼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b.《牡丹亭》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是“太”的意思。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 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幸福的熱望。 c “閒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出自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寫的是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應用古詩詞的作用:開頭→營造詩意氛圍,引起讀者興趣。 中間→作用,補充屏風定義,語言生動有趣

結尾→增添情趣,留有餘味。

四、知識拓展

中國傳統器物文化有哪些?

紙扇,剪紙、椅子,中國結、窗等。

篇4:說屏教學設計

《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說明文,學生學習時可以先結合現實生活、圖片及文學作品等了解認識屏風,明確屏風作爲一種歷史傳承而來的傢俱的作用──不僅僅是擋風、遮擋視線,更重要的是屏上有書有畫,具有美感,充分認識屏風的實用和藝術裝飾雙重功能,特別是屏風的藝術裝飾功能。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語言。

3.以屏風爲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走近屏風

1.由學生蒐集的屏風的圖片、文字知識、見聞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屏風的世界。

2.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總結出課文的結構思路,從文中概括出屏風的功能作用。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課文結構思路:課文一開始結合自己的經歷引出了屏風的特點,並指出設計屏風的關鍵之所在──在功能和美感上做文章,突出一個“巧”字。然後指出了室內、室外安置屏風的作用,並且不失時機地突出強調屏風的藝術裝飾功能。接着聯繫現在屏風只注重實用功能而忽視了美感,實際是造成屏風發展的退步,作者提出了在屏風設計方面的看法。最後,作者希望藉此引起建築師、傢俱師甚至使用者和後人的注意,使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和發展。

屏風的功能:作者主要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了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作者更強調藝術裝飾功能。

(二)揣摩語言──感受詩意

本文雖然是說明文,但不像一般說明文語言那樣平實,讓學生勾畫出文中富有詩意和韻味的語言,特別是引用的古詩詞,分析、揣摩作者對屏風的情感和看法。

預想學生可能勾畫揣摩的語句:

(1)“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

這裏“詩意”一詞,寫出了屏風在作者眼中的美好感覺和印象,將讀者引入美好的屏的氛圍。

(2)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繭”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後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

作者這裏用童年夏夜在庭院納涼,富有生活氣息和美感。“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繭”是唐代詩人杜牧《秋夕》中的詩句──秋夜,銀白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讓我們感受到屏風的美,的確,其情景讓作者感受到深宮孤單宮女的極度悲傷、愁苦,故而喜歡詠屏的詩句,喜歡古畫中的屏,從感性上讓我們體驗到屏的藝術美感。

(3)《牡丹亭》“遊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湯顯祖《牡丹亭》“遊園”裏的唱詞,“錦屏人”是指閨中女子,“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這句詞指的是閨中女子太過於惋惜這大好青春時光。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作者這裏引用,爲了突出屏風的藝術美感。

(4)屏也有大小之分。從宮殿、廳堂、院子、天井,直到書齋、閨房,皆可置之,因爲場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聯繫後文可見,這裏的“大小”應該指的不同的人對屏風的不同的使用。

(5)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閒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閒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閒倚畫屏”的意思是“閒着沒事幹,倚着畫屏相思”;“抱膝看屏山”出自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寫女主人公在小樓裏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這裏寫出了看屏、處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種休閒恬淡之感。

(四)把握形式──探求蹊徑

通過揣摩語言,會發現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表現形式上有區別,讓學生從表達方式的角度,揣摩本文的語言形式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本文與其他說明文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鑑別的能力。

本文是用散文筆法寫成的比較輕鬆、隨意的小品文,因此語言表達方式不同於一般平實的說明文。本文的表達方式除說明外,還有敘述、議論和抒情。作者陳從周是我國著名的古建築、古園林專家,對屏風很有研究,又有較深厚的文學底蘊,因此作者用濃郁的抒情筆調和諸多事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韻味,也是本文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

(五)總結評價──回顧展望

1.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學生回答,師生補充。)

2.教師激勵:陳從周以自己的責任心用飽含濃郁抒情的筆調,揭示了屏的文化韻味,也啓迪着我們要爲屏風乃至其他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說屏》課文原文

“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後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因爲研究古代建築,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着神祕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

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過去的院子或天井中,爲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爲“流動空間”。小時候廳上來了客人,就躲在屏後望一下。舊社會男女有別,雙方不能見面,只得藉助屏風了。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置屏,它與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牡丹亭》“遊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從宮殿、廳堂、院子、天井,直到書齋、閨房,皆可置之,因爲場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來我也注意到,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繪畫尚少詩意。這是因爲製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屏在建築美中應起的作用,僅僅把它當作活動門板來用的緣故。其實,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閒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閒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聰明的建築師、傢俱師們,以你們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誠如是,則我寫這篇小文章,也就不爲徒勞了。

篇5:《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2、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3、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爲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學情分析】

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七年級學習《口技》一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一人、一桌……”)

屏,就是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下面請看一下屏風的.圖片。屏風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2、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多媒體展示)

屏風納涼帷幕(驀地、墳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傖俗忒雅俗等

2、學生聽朗讀,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學生閱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討論明確: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1、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2、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體展示)

3、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二)文章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四、品味賞析增強語感

1、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這個句子,因爲它”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學生可能會提到的句子。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多媒體展示)

六、佈置作業

必做:

1、美讀課文三遍。

2、想像屏風未來的用途,把你的所思所想寫在作業本上。

選做:學着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七、板書設計

說“屏”

陳從周

作用

↗↖

分類→設置

李青濤

篇6:《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相關知識。

3、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4、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5、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6、以屏爲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點難點】

2、3、4。

一、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2、回憶學過的課文中提到的“屏”,並說明其作用。

明確:

《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屏的作用:遮擋視線。

3、學生列舉生活中見到的屏,猜想它們的用途。也可以展示蒐集到的關於屏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

4、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5、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⑴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⑵配樂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⑶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自主回答:

①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②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合作討論回答:

③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6、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⑴理解詩意: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②“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③“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⑵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七、研讀賞析

1、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

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⑴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⑵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爲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二、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篇7:《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3、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正音

屏風()納涼()傖俗()忒()休憩()帷幕()擅長()

2、釋義

傖俗:粗俗鄙陋。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雅俗之別:高雅與粗俗的分別。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

(2)作者簡介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試用一句話歸納大意。

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特點、作用、種類和設置。

3、研討

(1)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先用文中語句回答什麼是“屏”?然後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3)根據課文,說一說“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樣分類?

(5)作者認爲“屏”的設置應注意些什麼?

4、賞析

(1)深入體會作者在介紹“屏”的時候,爲什麼用上了“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嚮往之情”等詞句?明確:體現了作者對屏的喜愛之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本文是介紹“屏”的說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記敘內容穿插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說說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詩詞句,你覺得這樣有什麼好處?

三、延伸遷移

完成語段閱讀

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之一。20世紀以來,全球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能源的需求。在各種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可採儲量,按1992年各國的產量計算,分別只能開採44年和60年;雖然可採儲量還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但社會需求也在增長,特別是考慮到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油氣燃料可供開採的時間不會很長。在化石燃料中,儘管煤炭的蘊藏量最豐富,但燃煤造成的嚴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爲世界範圍的主要能源。雖然核聚變反應可提供清潔的能源,在海洋中蘊藏着約42萬億噸核聚變的主要物質氘,但核聚變堆研究的難度很大,估計要到下一世紀後期核聚變電站纔有可能實現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紀能源問題的前景時,可能不得不面對油氣資源面臨枯竭、核聚變發電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時期。爲保證這一時期內人類有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太陽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種能源無不與之密切相關。事實上,太陽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類的發展中,起了無比重大的作用,也爲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能源。太陽內部不斷進行的高溫核聚變反應釋放着功率爲3.8×1026兆瓦的巨大輻射能,其中只有二十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高層;經過大氣層時,約30%被反射,23%被吸收,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達地球表面。儘管如此,只要能夠利用其萬分之幾,便可滿足今日人類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運用的兩種說明方法是什麼?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說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寫在下面。

4、結合選文說出太陽能發電的主要優勢。

篇8:《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相關知識。

2. 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3.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過程

一、走入“屏世界”

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導語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自由誦讀了解“屏”

積累詞語、感知文意

三、深情美讀說說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合作討論回答

1、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3、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4、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爲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5、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四、發揮想象設計屏

請發揮你的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併爲它寫一段說明文字。

篇9:《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再次比較小品式說明文與規範說明文的異同。

3、體會本文語言輕鬆自如、古香古色的風格。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式的閱讀,瞭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的語言風格。

2、通過查閱書籍、交流、討論等方式,爭取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有更廣泛的認識和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屏風知識的瞭解,激發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生動的語言,弄懂文中引用詩句的含義。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屏風在現代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了,但在古代,它在人們生活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古人爲什麼對屏風情有獨鍾呢?且看《說“屏”》一文是怎樣爲我們介紹的。

二、整體感知

1、播放古箏音樂磁帶,學生輕聲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分四人小組討論,思考下列問題。

(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採用什麼順序進行說明的?

(3)作者對屏風的感情如何?作者寫作此篇的用意何在?

(4)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點撥:

(1)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2)作者採用邏輯順序,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①屏風的作用:室外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②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③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3)作者喜愛屏風,對屏風充滿讚美之情。作者寫作此篇是希望今天的人們能很好地吸收古代文化藝術的精華,並使之在新社會有更好的發展。

(4)文中用了引用、作詮釋、舉例子、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例如:

引用:“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作詮釋:“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舉例子:“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分類別:“按屏的建築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理解文中詩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古樸

學生活動: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教後反思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使我們瞭解了有關屏風的知識,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無窮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篇10:《說“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掌握重點字詞。

(2)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屏風的有關知識

(3)理解文中古詩詞的含義,體會文本詩情畫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字典、找資料,掌握字詞,瞭解作者。

(2)通過多種方式的閱讀,瞭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的語言風格。

(3)通過查閱書籍、交流、討論等方式,爭取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有更廣泛的認識和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屏風知識的瞭解,激發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難點

體會文章生動的語言,弄懂文中引用詩句的含義。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教師出示一面屏風,由此導入:1.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誰能說明一下?2.大家回憶一下,那篇課文中提到過這東西?3.除老師提到的外,你還見到過什麼樣的屏風?

二、介紹屏風歷史、作者,講解生字詞

1、屏風歷史

早在商周時候就有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和裝飾都已經相當精美。

2、走近陳從周

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著有《說園》等學術專著。

3、指導學生積累生詞

流螢(yíng)擅(shàn)長忒(tui)傖(cāng)俗

帷(wéi)幕休憩(qì)

傖俗:粗俗鄙陋。休憩:休息。得體:恰當,恰如其分。

三、整體感知,課文分析

學生自讀課文,分四人小組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是屏?請同學們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明確:“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2、作者介紹了屏的哪些知識呢?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體展示)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3、作者對屏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在文中劃出關鍵句子。

關鍵語句:“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四、研讀課文,探究合作: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1、理解詩意:

①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③ “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3、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

文中用了引用、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引用:“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下定義:“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舉例子:“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牡丹亭》‘遊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分類別:“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4、作爲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上有哪些特點?

明確:準確、科學、嚴密、有文學色彩。

語言不乏說明文的準確,簡明。既有語言平實的一面,又有富有詩意的活潑的一面。如“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華麗程度,分爲金屏等。”這就是平實的語言。再如詩句典籍的應用,就是富有詩意的,語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屏風的詩句嗎?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六、小結: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七、佈置作業

1、想象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

2、完成【一課一練】相應練習。

篇11:《說“屏”》教學設計

本課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3單元。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爲現代中國的建築師、傢俱師們所寫,希望他們“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特別強調屏風的文化價值。編者在課文前所作的“閱讀提示”有準確的引導,重點放在屏風“總是能牽動我們幽微的情思”,這“情思”二字確實十分緊要。作者和編者都在告訴我們,本文是一篇說明性的小品文,有較強的抒情性,又富有文化內涵,談的是器物文化,就是“先人善於在功能與美感上做文章”,這正是本文的藝術個性所在。因此,應引導學生了解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感受文章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初步接觸並積累了一些說明文知識,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憑藉自身的知識經驗走進文本上,讓他們在逐步深入的閱讀體驗中,瞭解屏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概括、篩選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並通過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小品文優美的語言,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瞭解屏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3)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

(2)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討論交流等方法積累屏的有關知識,感受屏文化的內涵;

(3)通過賞析研讀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說明性小品文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屏爲媒介,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語言;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及作用。

【教學方法】

自讀與點撥相結合。

【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和詩詞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走進“屏”

導語: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成就輝煌。故宮就是傑出的代表,從它的整體到局部,無不顯出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古人爲了追求室內的審美效果,還創造了一種叫“屏”的器具。古樸典雅的屏往往會給人無限的遐想,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留下各種優美的身影。屏爲什麼總能牽動人們幽微的情思呢?我們今天就共同走進陳從周先生的《說“屏”》,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

二、欣賞圖片,初識“屏”

課件展示5幅屏風的精品畫面,每幅依次出示,並輔以簡單介紹。學生欣賞屏風,初步認識這種古老的傳統器具。

(介紹:屏風有插屏和圍屏之分。插屏多是單扇的,圍屏由多扇組成,少則二扇,多則十二扇,能隨意摺疊,可寬可窄,使用方便。製作屏風,一般採用木板或以木料爲骨,蒙上絲織品作爲屏面,用石、陶、金屬或其他材料做柱基。屏面飾以各種彩繪,或鑲嵌不同題材的圖畫,也有全素的屏風。在我國,屏風的使用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留存的實物甚少。不過在古詩文中卻有很多的詠屏佳句。)

三、初讀課文,瞭解“屏”

(一)走近作者(多媒體展示)。通過預習讓學生說說對作者感興趣的地方。

(二)積累生字詞。

帷幕傖俗忒:太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韶光:美麗的春光,韶:美。誠:這裏是“果真”的意思。

根據所給的意思,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無益地耗費勞力。

2.恰當,恰如其分。

3.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

4.果真如此。

(設計意圖: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識字辨形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習慣。)

(三)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整體感知課文。

1.以古箏曲爲背景,教師範讀,配精美的屏風圖片。

2.學生聽讀、賞讀並勾畫介紹屏知識的句子或段落。

3.教師出示問題,啓發學生思考。[多媒體展示:(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2)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了關於屏的知識?]

學生自讀完成後,4人一小組,討論後明確:A.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B.本文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介紹了相關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課文。)

四、精讀課文,介紹“屏”

情境創設:根據文中關於屏的知識,結合以下情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表演。(多媒體展示:假如時光倒流500年,你是一家屏風店的老闆。

1.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2.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時應注意的問題?

3.你將購進什麼特點的屏風,能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4人一小組分析討論,明確要點,共同表演。

明確要點:

1.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2.向顧客介紹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3.向顧客介紹屏的主要特點:功能與美感相結合,造型輕巧,色彩不傖俗,繪畫富有詩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篩選、歸納和概括關鍵信息的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小組分工合作的能力。)

五、研讀賞析,走進“屏”

設問一: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屏這種造型精巧,用途廣泛,歷史悠久且有深刻文化底蘊的工藝品,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屏的感情如何?

學生思考、明確:喜愛和嚮往。

引導學生繼續深入理解:這種喜愛和嚮往之情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關鍵語句: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作者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感性認識);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理性認識)。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設問二:這些句子自然流露出作者對屏那種喜愛和讚賞之情,那作者還借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呢?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這個句子,因爲它”的句式回答問題。

全班討論明確:作者巧妙地引用了不少古詩詞,表達自己的感情。

引導學生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學生可能會提到的句子: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中“冷”、“輕”、“小”等字,體會詩歌中幽婉悽清的意境。

提問:爲什麼作者在這裏會引用這樣的一句詩歌呢?

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予以明確:作者開篇的引用給我們營造俊逸清雅的藝術氛圍,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予以明確: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企盼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小結:我們體會到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中最吸引人之處的就是引用,那作者巧妙的構思、優美的語言展現出文章有怎樣的特色呢?

教師簡介說明文的特點,學生討論本文與一般說明文的區別。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說明性的小品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文章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爲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點撥: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屏的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使行文中盪漾着詩情畫意,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文中古詩詞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古詩詞,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感受濃濃的詩意,進一步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同時瞭解說明性的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六、拓展延伸,積累“屏”

1.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關屏風的詩詞,共賞佳句,並說明理由。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2.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提示:紙扇、桌椅、門窗、茶壺、文房四寶、中國結、陶器、瓷器、剪紙等。(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

小組討論,推薦學生代表發言。教師點評並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課本,走進生活,更多積累詩詞,更好地感悟作品的魅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七、思維遷移,書寫“屏”

佈置作業。(多媒體展示。)

1.妙筆生花。請發揮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併爲它取一個合適的名字,送給你的親朋好友。

例:錦上添花、胸有成竹、鵬程萬里、歲寒三友、松鶴延年……

2.跨越時空,走近名家。假如你是個電視臺記者,準備採訪陳從周教授,做一個有關“屏”文化的專題談話節目,你打算設計哪些話題來請教?

①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問題可結合課文,也可來自課外。)

②集體交流、整理話題。

③現場就這些話題採訪學生,要求能結合課文和資料作答。

④指定幾位學生做記錄,整理成一篇訪談錄,與課文比較,體會本文語言以詩入文的典雅,行文穿插敘述的靈巧,用詞濃郁的抒情色彩。

3.小器物,大文化。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物品、器具,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還有審美價值。請以《漫話________》爲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暢談它們的文化內涵。

例:紙扇、陶瓷、盆景、剪紙、刺繡、篆刻、木雕……

篇12:教學設計:說屏

教學設計:說屏

下面大家要到的是中國聞名的著名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所作的《說屏》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欣賞下吧。

1.準備:

如果要蒐集關於某方面的知識,有哪幾種方法?

運用剛纔掌握的方法蒐集關於“屏”的有關知識或詩詞。

讀課文二到三遍,理解本文大意。

自、詞典,弄清本文生字詞。

導入:多媒體展示《口技》一文文意圖片(口技人在屏障中表演)

問:這是關於哪一課的圖片?表演人坐在哪裏?爲什麼要設一道八尺屏障?

(《口技》,坐在廳事之東北角屏障中,遮擋人們視線)

師: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請大家展示收集的有關屏的知識或圖片資料。

文字資料主要在組內交流,圖片資料課前由老師做成PPT文件分類展示(標明收集人或組),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屏的魅力,由收集人同步解說。

師評價略。

2、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A、正音釋義,積累詞語。遇到讀不準的字,並註上音。

(多媒體展示)

屏風 納涼 傖俗 忒 雅俗 美感 史詩 駐足

帷幕(驀地、墳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

B、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你瞭解了屏的哪些知識?

學生閱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討論明確: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屏的特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等。

答案:略 (訓練學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C、活動:屏風推銷會: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該注意的問題”三個角度分組合作準備推銷詞,三分鐘後,屏風推銷會正式開始。

師評價略

2、研讀課文,體會感情與方法。

A、文中作者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直嘆“寧人消魂”,作者的這一感情在哪些地方得到體現?細心品讀這些句子。

你認爲作者對屏是怎樣的感情,請在文中找出依據。同桌交流解決。

B、多媒體展示:

①你能判斷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並說出其作用嗎?

(1)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置屏,它與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2)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等。

(4)“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生答略)

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運用作引用說明方法的句子。

問:主要引用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作用?

老師指導: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爲說明對象服務,且使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裏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盪漾着詩情畫意。

②教師多媒體展示杜牧《秋夕》全詩,請學生結合全詩理解文中的這兩句詩句。

秋 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學生猜讀,教師點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天氣、心情)。

作者開篇的引用給我們營造俊逸清雅的藝術氛圍,流露出自己對屏的喜愛和嚮往之情,同時也引出被說明的事物,引起讀者的興趣。

三、延伸遷移

1、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國的屏風之所以富於文化內蘊,就因爲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並重,這反映了中國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視生活的藝術化”。列舉生活中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物品。

明確:紙扇、茶具、、刺繡、景泰藍等。(注意區別純藝術品)

2、受到陋俗文化的衝擊,屏的藝術性在流失,屏的吸引力有所減弱,,我們怎樣使周圍的屏能起到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出示畫面,學生髮揮想象力改進)

篇13:《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說明語言 。

3、以屏風爲媒介,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1、導入:

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有一種名叫屏風的傢俱嗎?”學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後,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風的圖片,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多媒體展示)

師:“那這種傢俱有什麼作用呢?”(聯繫同學學過的課文《口技》引導學生回答出兩點,美觀和起遮擋視線的作用)

師:大家剛纔說的都很好,屏風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逐漸由單純的傢俱演變成爲了一種工藝品,古樸典雅的屏風往往會給人無限的遐想,難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留下各種優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爲什麼總能牽動人們悠悠的情思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陳同洲先生的《說“屏”》。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導入課文。

2、檢查預習情況,弄清重點詞語的讀音。(多媒體展示)

3、學生自讀課文,多媒體播放幽雅的樂曲,配合學生的朗讀,佈置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第一,弄清楚什麼是屏,課文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第二,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多媒體展示思考的問題)

4、師提問:“什麼是屏?”學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並且解說。然後請學生找出,作者還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學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體展示)

5、接着梳理文章,繼續要求學生尋找文章所介紹的關於屏的知識。

學生髮言後,老師明確:屏的分類和屏設置時的注意事項,如:造型要輕巧,色彩不要傖俗,繪畫要有詩意,屏的設置要注意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等方面要做到得體。總之作者用一個字來形容屏的結構功用---“巧”。

6、師:“作者給我們介紹的這種造型精巧,用途廣泛,歷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蘊的工藝品,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它的感情如何?”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喜愛和嚮往。”,師引導學生繼續深入理解“這種喜愛和嚮往之情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呢?”學生首先會在原文中尋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老師繼續引導:“只有這個地方可以體現出作者的感情嗎?”要求學生找出直接能書法出這種感情的句子。

7、學生繼續深入體會,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語句。“ 這是很有詩意的名詞”,“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結合的文章”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對屏 那種喜愛和嚮往之情,那作者還借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呢?

8、體會“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體展示全詩)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中“冷”,“輕”,“小”等字,體會詩歌中幽婉悽清的意境,師問:“爲什麼作者在這裏會引用這樣的一句詩歌呢?”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作者開篇的引用給我們營造俊逸清雅的藝術氛圍,流露出自己對屏的喜愛和嚮往之情。

9、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體會其作用。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引用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間,又使文章更加流光異彩。生齊讀文章最後一段,體會最後一段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願望?“希望那些建築師和傢俱師能夠還屏豐富的文化內涵。”作者結尾引用詩句來表達這個願望有什麼好處呢?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提倡屏的文化內涵,是平實的說明中流動着詩歌的韻律,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文采。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更好表達作者希望人們更好的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10、體會文章語言的特色。

剛剛我們體會到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運用,展現出文章語言有什麼特色呢?

明確: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裏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盪漾着詩情畫意。

11、屏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多少文人騷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關屏風的詩詞,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多媒體展示,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並簡單的說明理由)。其實古老的中國像這樣的有教高的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不計其數,他們漫漫演變成物一種器物文化,你能再給我們說出一些嗎?”學生各抒己見,例如中國的茶具,

12、總結:

剛纔大家都說的很精彩,我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驕傲,更有責任把這種文化發揚光大。佈置作業(多媒體展示)

篇14:《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體會本文生動的說明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知識,激發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與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體會文章生動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引用詩句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小屏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走入“屏”:

欣賞小屏風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屏”:

1、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2、文中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怎樣?

三、再讀,探究“屏”:

1、圈點勾畫出文章引用的句子,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2、探究:課文裏多處引用古詩句有什麼好處?

四、拓展,走出“屏”:

五、佈置作業

片斷作文:說“扇”。要求:1、寫一個片斷,說清特徵。2、字數2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屏的作用 感情 :嚮往、欣賞

說“屏” 屏的種類

屏的設置 語言:生動

七,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活動佔到了百分之六十。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羣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整個課堂精彩不斷,高潮迭起。我認爲自讀課只要設計合理,學生就會喜歡上,而且總是期待着表現自己的才華的機會,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愛動是國中學生的天性。課前的精心預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課堂機智靈活的駕馭課堂,利用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生命的涌動,那麼語文自讀課教學必定會事半功倍。

篇15:八年級上冊課文《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屏”的相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品味課文生動的說明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喜愛,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屏”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品味本文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教學方法:導讀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在古代有一種叫“屏風”的傢俱嗎?

2、在我們學過的哪一篇古文中提到過“屏風”?

(《口技》於廳室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在這場口技表揚中,屏起什麼作用?(阻隔作用)

3、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屏,你們看看這些屏在色彩、造型還有畫面方面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學生答)

4、可見,屏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藝術性的一面。大家知道嗎?在我國,屏的使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並且在歷代的詩詞歌賦中留下了各種優美的身影。爲什麼屏總能牽動人的情思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陳從周先生筆下那富有詩意的“屏”,聽一聽作者是怎麼說“屏”的?(師板書課題《說“屏”》)

二、明確學習目標

1、這是一篇輕鬆、隨意的科學小品文。作爲說明文的一種,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屏)

2、我們今天的學習任務是什麼?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出示幻燈:學習目標)

3、請大家讀一讀學習目標

a.閱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b.品味本文生動的說明語言。

c.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老師想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可以嗎?幻燈出示詞語

2、指名學生讀詞。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現在讓我們打開課本,讀一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並思考這些問題:

1、什麼是屏?文中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2、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讀書時要求自由朗讀,大聲地讀。

(二)、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問題

(三)、指名學生回答

1、什麼是“屏”?

(屏者,障也。這是一個判斷句,屏,是遮擋的東西。)

文中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作用:室外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

(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纔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2、從作者對屏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喜愛、嚮往)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屏,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還有“心生嚮往之情” 抓住以生:“更覺得它實在微妙”。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

五、再讀課文,研讀賞析

1、本文把“屏”的知識介紹的這麼詳細,感情又這麼的真摯,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呢?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a.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怎樣的表達作用?結合具體語句說一說。

b.作爲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方面有什麼特點?請舉例說明

(下定義:具體介紹,使說明更通俗易懂,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舉例子:說明屏的作用,避免乏味枯燥的介紹,使文章生動有趣。

引用:增加了文章的詩意和韻味。

分類別:說明屏的種類多。)

(可以看出,說明方法的使用讓屏這種說明對象的特點更加突出鮮明。我們在寫作當中也要根據說明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說明方法。)

(本文把屏這種古典的傢俱介紹的這麼典雅、古樸,不僅是因爲運用了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而且語言也很有特點。作爲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方面有什麼特點?)

學生找句子。

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些優美的原因,感知屏的美。

(既有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又有富有詩情畫意的一面)

六、課堂小結及課外拓展

作者用準確、周密而又富有詩意的語言爲我們介紹了屏的相關知識,並且抒發了對屏的喜愛之情。也期待在今後的生活中,屏能重新大放異彩。今天老師爲大家帶來了另外兩種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事物,請選擇其中的一種爲它寫一段說明文字。

七、作業佈置

課文裏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查找資料,大致瞭解這些詩句的意思。並蒐集整理有關屏的古詩句。

八、板書設計:略

篇16:八年級上冊課文《說“屏”》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課文《說“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2、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瞭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課型設計:賞析探究課

學情分析:

1、很多學生對屏這一具體事物缺少直觀性的瞭解,因此,教學開始,教師可通過出示小屏風並用多媒體展示屏風的圖片,增進學生直觀性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對於屏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2、文中幾處關於屏的古詩詞,學生不易理解,可在課前佈置學生查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分三步

1、展示一件屏風: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

明確:這是一件貝雕的屏風。

2、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屏風,在哪裏見過的?然後投影屏風畫片。

學生自由討論,然後簡單評述。

3、導入: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自古以來它就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於一體,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着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起來說“屏”。

作者簡介: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分四步驟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令人銷魂齊聲稱道帷幕因地制宜傖俗得體

休憩擅長忒駐足雅俗之分

3、用一句話歸結本文大意?

討論後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作用、種類和設置,流露出對屏的喜愛之情。

4、用文中語句回答什麼是“屏”?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討論後明確: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是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三)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分五步驟

1、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

討論後明確:總寫—分說—總寫

第一部分(1)充滿深情引出“屏”

第二部分(2—4)介紹“屏”的作用、種類和設置

第三部分(5)再說“屏”的作用,點明寫作意圖

板書設計:

2、對屏的感情怎樣?用文中語句說。

討論後明確: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嚮往之情,實在微妙,齊聲稱道

3、根據課文,說一說屏風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①分隔作用②藝術點綴③可以擋風

4、屏風可以怎樣分類?

討論後明確:按其建造材料和裝飾的華麗程度,屏風可以分爲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5、作者認爲屏風的設置應注意些什麼?

討論後明確:因場合不同,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風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都要做到得體。

(四)賞析語言,感受詩意:分爲兩步驟

1、本文是一篇介紹屏風的說明性小品文,但文中也有些記敘和旁引穿插於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說說其作用。

如:①記得童年與家人……②後來每次……

③小時侯……④近來我也注意到了……

⑤古代的畫中……⑥舊社會男女有別……

⑦從前女子的房中……

作用:①作者與屏相關的親身經歷穿插其中,給讀者真切的實感。

②有意無意的旁引,向讀者展現了舊時人們獨有的文化現象和生活情景,有一種動人的溫馨的情韻。

2、藉助詩詞賞析工具書,瞭解文中引用古詩詞的.意思,說一說引用這些古詩詞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們寂寞悽清的生活圖景,烘托人物內心的孤寂。

②“錦屏人忒看得這韻光賤”。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杜麗娘,她爲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③“抱膝看屏山”。

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

好處:1、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2、和展示屏風之美是相稱的。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分三步驟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希望引起建築師和傢俱師們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後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寫“屏”的古詩詞,寫出來交流。

如: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方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鳥啼楚女眠。”

3、想象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