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多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多篇

道德與法治 篇一

摘 要:本文簡要分析了情感教育的發展情況,重點分析了當今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現狀,闡述了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運用豐富的情感信息來撞擊國中生內心深處的情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

關鍵詞:情感教育;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策略

國中思想品德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學習,還要重點關注對學生人品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當前,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對情感教育的具體內容有了許多更新和變化,如何關注生命,如何聯繫生活,如何理解權利,怎樣培養責任意識,如何關注社會公正與維護世界和平,這些教學內容逐漸成爲道德法制學科的核心內容。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執教者應該以全新的視角,重點研究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達到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情感教育的概況

個體成熟的重要特徵就是情感發展。人的情感不是在自然條件下成熟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條件下發展併成熟的。情感教育關注的是生命機制組成要素之一――情緒機制,關注的是如何使情緒機制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等協調作用,發揮學習的最佳狀態。人教版新課標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中包含着許多生動多彩的事例,一篇篇優美又便於朗誦的課文,樹立了許許多多的鮮活榜樣……這些案例與故事都蘊含着美麗、高尚、淳樸、健康的情感要素,承載着對人性的基本尊重,表達了對學生無限的關愛。

二、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現狀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一直以來存在着許多問題,如從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及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勸導和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也無法替代的;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着教師難教和學生厭學的問題;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看教學質量也無法令人滿意;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着只重視分數不看重素質培養的現象,學生只爲分數而學,教師也只看重分數而教,有的學生甚至不學該課程。

這些怪象產生的原因就是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缺乏“情感因素”的教育,是沒有活力的死板的教條教育,很容易導致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邊緣化。第一,教學目標輕情感目標重認知目標。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有完整的人格。新課程改革下的情感教學目標主要表現爲三方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許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在教學中灌輸的理論知識就是紙和筆的結果,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德行上人格分離。第二,教條式的講解方式忽視了情感投入。教師滿堂灌式的課堂教學只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反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也許會出現這樣的場面: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卻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對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況的調查結果證明,許多國中學生認爲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值得學,這種情況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情感滲透,只是在講臺上一味地說教,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率。

三、情感教育在道德與法治n程教學中的必要性

第一,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決定了該課程需要滲透情感教育,因爲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目的既有品德的教育培養,又有傳授知識的雙重任務。因此,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應統一,做到“知、信、行”有機統一。“知”是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礎,“信”是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關鍵,“行”是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的。要想達到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的,關鍵問題是解決學生“信”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動之以情地參與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加強情感教育,滲透情感教育是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第二,《情感智力》一書中曾提到“情商”一詞,書中闡述了一個人在成才的過程中智商僅起20%的作用,而情商可以起80%的作用。一個人的情商包括興趣、性格和意志等因素,這些情感因素在人類的創造活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國中生的情感雖然很豐富但是又很不穩定,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使學生走向不利於自身發展的方向,所以教師要通過情感教育的引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四、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情感教育的優化策略

如何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這個問題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備課過程、導課過程、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同時將情感教育融入在課外活動中。

1.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備課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

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課程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念傳授給學生。學校中的道德教育工作都是依賴於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德育的實施,因而,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把情感教育充分體現在備課過程中,正確把握課堂講解目標,預設要表達的情感案例或情境。

2.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導課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

融入情感的導課很容易使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氛圍更加和諧,教學任務完成得更加輕鬆,教學效率會更高,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有利於提高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做更好的自己”一課時,教師通過影音等形式播放《我真的很不錯》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合唱。大部分學生都熟悉這一歌曲,在輕鬆、愉悅又放鬆的教學氛圍中專心學習,激發了他們很強的興趣和濃厚的好奇心。

3.在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

教師把情感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實現師生教學相長。例如,在教學國中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享受學習”一課時,教師可以大膽地突破課本條條框框的限制,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參加以“學習並不痛苦”或者“學習很快樂”爲主題的辯論賽。通過激烈的辯論和思維的碰撞,學生的情感融很快融入到教學中並達到了極致,實現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教學效果。

4.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

要想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任務,教師應該重視課外實踐活動,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情感教育,這也是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情感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主題班會、重要的報告會、有知識趣味性的演講比賽等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並進行才藝展示,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釋放,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課本內容的教學,又要關注學生將來的生活,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態度,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制素養,使學生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樑江濤。道德與法治,引領青少年走進生態文明[J].環境教育,2016(5).

道德與法治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教學目的: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知識技能目標:

讓學生更瞭解法律,並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遇到某些情況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重難點

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逐步成爲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還要通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不可能時時刻刻呵護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長本事,纔能有效防範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所以,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保護的同時,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學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觀看法制教育視頻)

二、小組討論,並用氣泡圖等各種形式記錄,小組派**發言,各組參與討論。

(一)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隨着年齡的增長,未成年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未成年學生的**自主的意識是很可貴的,有些未成年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態度。如認爲父母“趕不上潮流”。對父母的話聽不進去,甚至動不動就與父母頂撞,耍態度,發脾氣;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很反感,認爲是和自己過意不去。如果連教師,家長的正確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

(二)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應該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

(三)中學生預防侵害的基本原則與基本方法:

原則:

1、依靠法律,預防違法**對自己的侵害

中國小生要明確,依靠法律是預防侵害的首要原則是自我保護的必備武器。依靠法律,必須學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要弄清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無罪,什麼是**;什麼是自己的義務,**和合法權益,什麼是受到侵害。還要弄清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內容和法律責任。要**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行使**,並在違法**行爲對自己形成侵害時,能夠依靠法律**進行自我保護。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對方報復,乾脆自認倒黴”的錯誤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報復”的錯誤做法。總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自我保護,而不能用個人感情代替**、法律。

2、依靠**,預防違法**對自己的侵害

這裏所說的**,一般是指侵害發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居委會、村委會、學校等部門。

3、依靠羣衆,預防違法**行爲對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國小生家長在內的廣大羣衆,對破壞社會治安,危及中國小生人身安全合法權益的違法**活動深惡痛絕,盼望通過綜合治理和“嚴打”使社會穩定,中國小生受到保護而健康成長。羣衆的眼睛雪亮,智慧豐富,威力無窮,不斷涌現出保護少年兒童,見義勇爲的好市民,好青年,好**。所以當中國小生受到違法**分子的侵害時,要千方百計地求助身邊的羣衆,共同來對付壞人。當羣衆勇敢而義無反顧地和違法**分子做**時,違法**分子將成爲過街老鼠,無藏身之地,遭滅頂之災。

4、依靠智慧,預防違法**行爲對自己的侵害勇於**,相信正義必將戰勝**;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斃,不能讓壞人爲所欲爲,這是中國小生預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國小生年齡較小,身單力薄,在面對違法**分子時,要強調善於**。要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機智巧妙地戰勝敵人,保存自己。電影《*原***》中的***長李向陽說:“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雞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雞毛信藏在羊羣頭羊的尾巴下,躲過****的搜查,勝利地完成了送重要**的任務;小兵張嘎也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招數中,戰勝愚蠢的敵人。

道德與法治 篇三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教學;感悟;建議

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基礎教育又一次面臨着新形式和新要求,所以,教育部辦公廳特地了《關於2016年中國小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就是要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國小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加以貫徹落實,將“思想品德”、“品德c生活”等教材在國中階段統一更名爲“道德與法制”。歷時四年來,教育部組織編寫中央思想審覈小組審查通過,《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已經正式發行使用。我作爲一名鄉鎮最基層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去年也有幸如期參加了《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的解讀和人教版、粵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此培訓感悟極爲深刻。通過上學期新教材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教學感悟。

一、教者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勤於研究學習

如果要做一個合格的教者,應該和學生們一起成長,否則,就會像我一樣感到力不從心,教學中感到迷茫,無計可施。作爲思想品德這門學科,我們隨時面臨這三變:一是教材變得快。二是學生的新思想、新觀念變得快。三是檢測形式、內容、難度在變。就這三變我覺得應對措施有以下四點:一是抓住課標解讀不放鬆。課標是施教者的靈魂,是指揮棒,無論教材體系如何改變,只要吃透、吃準了課標,就不會偏離學科的方向。二是加強教材研究和增加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的厚度、深度、廣度,這樣我們纔有能力幫助學生釋疑解惑。三是着力自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力求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徹底改變單純的說教,儘可能在課堂開展一些務實的討論、辯論等活動。四是及時收集整理教學資源和信息資料,包括鮮活事例、時政熱點、焦點,教材中提供材料必定有限而且有些滯後,學生也不很熟悉,如果單純依靠教材,教學起來學生感到吃力。

二、根據新教材的特點,教學中應着力培養學生以下幾項能力

(1)學生對教材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和疑惑去解讀、整理、提煉教材。(這也就是我們教學中所要解決的是什麼)

(2)學生對問題的思辨能力。我在教學中感覺最難受的就是學生思考的習慣、思辨能力極差。如果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得到充分的思辨,學生就很難從內心深處自覺的形成清晰認知、意識、觀念。爲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引導,採用情景分析、訪談、討論、項目研究等方法,把社會現實和學生自我成長結合起來,加以主動探索和研究,在快樂學習中增加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們的思辨能力。(這恰恰是我們在教學中要解決的爲什麼)

(3)學生的踐行能力。我們教學的最終落腳點就是要把學科認知和情感轉化爲行動、而學生踐行能力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也是考查重點之一。爲了解決此問題,儘可能選取典型事例、儘可能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教育實踐活動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體驗(仿着做),這樣,學生的踐行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這正是我們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學生怎麼辦,這也是我們這學科最終落腳點)

(4)培養學生收集、處理教學信息資源的能力。鄉村學生與城裏學生相比視野不開闊,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要差許多,學生能自覺去獲取教學資源和相關的教學信息的習慣很差,所以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與學生一起參與,讓學生慢慢的養成這方面的好習慣。提高學生收集、處理教學信息資源的能力。

(5)有效提升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開卷考試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他們思考、探究、合作、創新,爲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打基礎。所以,法制與道德課的老師必須千方百計採取措施,把開卷考試的方法和要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有應對考試的方法和能力。

首先,書寫工整、條理清楚、答題規範。其次,要求學生認真審題,讀懂題意。思路要清楚,緊扣主題,分層回答,不能東拉西扯;書寫要分段落,不要一句到底,不能亂寫出亂劃。只有平時嚴格要求和嚴格訓練學生的應考能力纔有所提高。

總之,教育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我作爲來自鄉鎮最基層的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較強的法制意識,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合格公民。我想:只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真正做到言傳身教,只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加強專業上學習、教學上不斷地創新夯實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教學能力。只有這樣纔不愧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稱。

參考文獻:

[1]李淑梅。國中思想品德課整合人文教學資源的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01):188-189+192.

[2]馬鳳英。思想品德課教學感悟[J].教育科學論壇,2014,(10):37.

[3]姚波。淺析“智慧教室”的思想品德課教學[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2):97-99.

作者簡介:

道德與法制 篇四

一、要整體把握課程的內容特色

要形成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國中道德與法治課,首先必須對國中新版教材要有整體的把握和深刻的瞭解。依據《道德與法治》所編教材,大致可以將其分成三個漸進的教育過程:七年級階段主要注重學生自身的成長教育,着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情趣;估計八年級階段學習內容將有所深化,逐漸深入到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和構建;九年級階段在國中二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愛國情操,力求初步確定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國中《道德與法治》三個漸進的教育過程基本上與國中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相適應,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與規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據教材的特點,靈活地、科學地選擇授課的方法和技巧。

二、要做好“導演”與“演員”角色的定位

要想讓中學《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活躍起來,就必須做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向交流與溝通。最根本的方法是用活教材,根據教材的基本觀點、鏈接學生社會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給學生以充分討論與研判的機會,並通過學生的展示,同學互動,教點評的方式,使學生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對課程和知識的好奇與求知慾增強。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好的《道德與法治》課。“要想讓道德與法制課真正地生動、鮮活起來,教師如何作好導演,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都找到自己的角色,並扮演好角色,確實需要課前精心預設”。在國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定位好自己與學生的角色關係:老師導演,主要負責引導啓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認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注意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精神,在生動真實的案例中辨識真善美,逐步完善現實中的“自我”。在這個過程中關鍵要做好兩點:首先要教師不失時機地捕捉學生靈光一現的智慧火花,並給予科學合理評價,從而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更加積極地投入所應扮演的角色,強化課堂的愉悅氛圍:其次要教師時刻注意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想象、探索和創造,哪怕是在學生出現標新立異式的觀念時也不要去打擊。因爲學生在課堂上“星星點點的智慧之花”總會產生的,這就要求教師時刻注意發現、引導、創造。如果說“發現閃光點”是教師課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的話,那麼“創造閃光點”更是評價一個教師能否教活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標準,也是教師應該密切注意提高自身能力與方法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要善於把握課堂活躍度

隨着學生們創新自覺性的提高和創新自信心的增強,活躍的課堂氣氛顯然並不難營造。但是,課堂氣氛的活躍只說明學生們擺脫了枯燥無味的被動學習狀態,並不等同於學生們完成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求的學習任務,掌握了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和精髓。所以作爲一名優秀的國中政治老師,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氣氛的活躍。爲了提高課堂活躍度,教師可以對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式的觀念不予打壓。但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既要表揚學生思想中的閃光點與個性,又要善意地指出其思想中的不足,避免因爲一些調皮孩子的起鬨而造成課堂本身的混亂。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的內容和要求以後,能夠做到“收放自如”,既要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又要符合學習的整體教學計劃,從而使課堂活躍度保持在一個科學合理的範疇之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四、要理論聯繫實際

有時候道德與法治課之所以讓人感覺枯燥乏味,與有的國中老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只是一味地採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思路有着很大的關係。其實,國中道德與法治課本身除了一些基礎性的理論知識以外,大多數知識都是可以和學生們的現實生活相聯繫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了理論聯繫實際,每堂課也都注意講解範例,但是課堂氣氛並沒有多少好轉,這是爲什麼?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即理論聯繫實際。比如《友誼與成長同行》,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舉好人好事,這樣時間一長反而會遭到同學們的反感。教師可以就近舉學生們身邊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掃衛生,可以具體到某個學生,講解假如這天該同學不打掃衛生,那麼學生們就要在又髒又亂的條件下上課。而正是因爲該學生“個人”認真地打掃了教室,才使得班級這個“集體”有了乾淨的環境上課。所以整個“班集體” 應該爲該學生辛勤勞動鼓掌致謝。反過來,再反問該學生,在聽完同學們的鼓掌後是否因爲自己的勞動得到了班集體的認可而內心裏感覺到了尊重和滿足。這樣,通過學生們身邊的小事情就可以講解“個人的貢獻和付出,可以得到社會的尊重”這樣一個價值觀的道理,同時還可以收穫同學之間的真誠友誼。

五、要善於動腦動手,做到課堂內外密切配合

實踐創新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素,而且是教活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一劑良藥。第一、要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力爭讓課堂生活顯得多姿多彩。具體可以分爲以下幾個方面:1.組成興趣小組,要求學生們根據《教材》要求。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並派代表發言,然後由教師點評,確定優秀髮言代表並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2.開展辯論賽,由各個組的學生選派代表就某個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要求儘可能的用上課本中的理論進行論證,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3.綜合知識搶答。可以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選擇課本理論進行問答。各個小組的學生舉手搶答,可以制定分值來評定優秀小組與個人並予以鼓勵。4.即興演講,可以穿插到實際的課堂學習中進行,要求給予每個同學機會,就某個課堂問題或理論進行即興演講,既可純化學生的心靈又可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第二、要開創課外活動,充分引導和鼓勵學生們關心國家大事,參與社會實踐。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着手:1.教師帶隊,進行戶外探索與體驗。如在教學《綻放生命之花》一課時,可以帶領同學們到周邊河流、綠樹、工廠地帶等進行現場參觀、接觸相關的人和事,加深同學們對知識和事物的認識和深化。2.課餘時間引導學生們關注國家大事,認真閱讀報刊,觀看新聞,感受典型人物的先進事例,並讓他們展開思考和討論,進而激發學生們對祖國的關心和熱愛,對生命價值意義的判定。3.學寫政治小論文,引導學生就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發表評論,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並把學生們好的文章推薦到校廣播站或其他報紙等媒體發表,進而激發同學們的生活熱情和價值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