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老人與海》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老人與海》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老人與海》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2、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藉助資料瞭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3、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⑴ 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⑵ 培養不屈服於命運,憑着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裏進行抗爭的精神。

2、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爲“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範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後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爲“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紮羅的雪》《喪鐘爲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着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爲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二、關於《老人與海》

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方面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後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着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課文節選部分情節:

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鬥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約佔全書的六分之一。從書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鯊魚的搏鬥共分五個回合。用魚叉殺死一條灰鯖鯊,魚叉被帶走,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殺死一條犁頭鯊,刀子折斷;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大馬林魚半個身子都被咬爛了;用短棍劈打成羣結隊的鯊魚,短棍丟掉又用舵把,大馬林魚再也沒什麼可吃的了,只剩下殘骸……五個回合的搏鬥結果卻是一無所有,“他知道他終於給打敗了,而且一點補救的辦法也沒有”。

三、教學過程

1、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裏,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鬥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展與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着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2、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有哪些體現?

⑴ 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鬥,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裏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麼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⑵ 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儘量採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彙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着迎戰,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後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遊得那麼快,什麼也不放在眼裏,一衝出藍色的水面就涌現在太陽光下。”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覆錘鍊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⑶ 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於從感覺、視覺、觸覺着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這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對象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⑷ 着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以冰山來比喻創作,說創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爲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藉助於象徵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

3、難點探究:

⑴ 老人爲什麼說:“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明確: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奮鬥,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也許這些挑戰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他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⑵ 文中的獨白有什麼特點?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着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爲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爲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高二語文《老人與海》教學設計(二)

【課型】

專題課──探尋《老人與海》的精神世界。

【學習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閱讀原著,查閱作者海明威的個人經歷以及他的文學創作理論。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知能力培養目標】

1、理解老漁夫桑地亞哥的硬漢性格,學習他堅強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2、提高學生對人生中成功與失敗的辨證關係的認識。

3、發現並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學生對人性的認知。

4、由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海明威的藝術手法“冰山原則”,發揮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小說的象徵含義。

5、培養學生探異創新的思維,激發想象的潛能,對小說進行情節續寫。

【重點】

品味語言,領悟內涵,感受人物內在精神世界,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恆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說創作原則。

【學習效果評價】

兩個標準,一是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合作性、創意性。二是作業質量。

【教具準備】

電影片斷、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以及海明威的個人經歷、文學創作理論。

2、學生自己給電影《老人與海》片斷配音。(注:電影片斷是英文獨白。)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首先實物展示,教師手拿《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相信在座的許多同學都已經對老師手中的這本書有所瞭解了。當然,有些令我們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它的體積與它的名氣居然成反比。僅三萬來字的中短篇小說卻能夠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歷程中烙上它的印記。讓我們不禁想問作者──這位被稱爲“現代英雄神話”的傳奇人物海明威究竟用什麼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遺憾的是斯人已逝,但我們今天還是依然可以從樸實無華的文字中去探尋《老人與海》的精神世界。”

二、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電影,也就是當老人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吃掉一半以後所發生的事情。接下來探究一個問題:閱讀了課本後,你在老人的身上發現了一些什麼?

通過電影片斷老人的內心獨白以及課文中形象的塑造,學生馬上可以分析出老人的一些性格特點,例如:勇敢、堅強、果斷、善良、幽默、樂觀……但是逐漸學生也會發覺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較矛盾,因爲他經常會自我否定,這是一個理解的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他們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積極與消極情緒鬥爭的時刻。所以我們可以說老人在大海中最大的敵人不是鯊魚而是他自己,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這是對人性自身的一個探求,也打開了一條通向小說內在世界的道路。

三、重難點的解決過程

1、引導學生由作者的文學創作原則來走進小說人物,加深前面的理解。展示課件中有關海明威《談創作》書中的一段文字:“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着許多東西。”感受作者筆下人物的特性──真實。所以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海明威塑造的“硬漢”並非聖人、神人,他們也會有意志動搖的時候,關鍵在於最後能否戰勝自我,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掙扎中更能體現自我的人格尊嚴、魅力。

2、從作者的創作藝術手法上來感知其精神世界,用圖片的方式,使學生對海明威的“冰山原則”有一個比較形象的感性理解。隨後引用其文字表述: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後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爲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提問學生,測試一下他們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特別是文中水面上的含義。

3、分小組討論:透過這篇文章老人的內心活動和命運遭遇,你能否感受到作者潛藏在文字下的巨大精神世界和象徵含義?開放探究題:續寫《老人與海》,老人和馬諾林出海捕魚又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你會大致怎樣設計小說情節。

4、課堂小結:

作爲一篇好的文學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一個無盡的想象空間,那樣纔有更永久的藝術生命力。我們今天對作品的探究也許只是《老人與海》這座“冰山”的一個小小部分,希望我們在老人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鼓舞下不斷向更高的文學巔峯攀登!

五、佈置作業

閱讀海明威的文學作品《喪鐘爲誰而鳴》,對比一下主人公喬丹與本文中老人桑地亞哥的異同。嘗試寫一篇有關海明威“硬漢系列形象”的研究小論文。

高二語文《老人與海》教學設計(三)

【活動目標】

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老人的頑強與睿智。

2、欣賞與鯊魚搏鬥的場面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

3、在閱讀中“迅速捕捉閱讀信息”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激情·導入

鯊魚這種兇猛的動物,在人們都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人們談“鯊”色變。可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一位老人與幾十條鯊魚作戰。是什麼促使老人與之戰鬥?是精神!是頑強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者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硬漢”形象之一。老人所說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便是海明威“硬漢精神”的一種標誌。多少腳步聲來,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聆聽調動積累·資訊共享

1 談談自己對海明威的印象或感受:

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6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意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爲“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鉅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的和無的》。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並創作了以美國人蔘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爲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爲誰而鳴》(1940)。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鬥爭。1941年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持我國抗日戰爭。後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鬥。戰後客居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斯特羅掌權後,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海明威去世後發表的遺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島嶼》(1970)和《伊甸園》(1986)。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交流、記錄

2 瞭解《老人與海》的故事梗概:

漁民桑提阿果老了,運氣也糟透了。84天以來,他天天出海,卻又天天空船而歸,連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標誌着老打敗仗的旗子”。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魚的小孩曼諾林也在父母的強迫下,到其他船幫忙去了。但曼諾林很尊重老人,每見老頭回來,總要走下岸去,幫他收拾釣絲、魚鉤、魚叉什麼的。

老人的陋屋空空如也,老人與小孩說着晚上的飯菜(其實並不存在),談着喜愛的棒球隊,將對話日復一日繼續下去。曼諾林照顧着老人,爲他買來便餐,準備好明日用的魚餌。老人睡了,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老夢見狂風巨浪、大魚、搏鬥之類的事,而是夢見異域他鄉和沙灘上的頑皮可愛的獅子。

這是老人沒打到魚以來的第85天出海了。天氣晴朗,海面平靜。他向遠海劃去,決心衝破黴運,捕一條大魚。他一面划船,一面與大海、魚、海鳥交談,自孩子曼諾林離開他以後,他便養成了這種自言自語的習慣。他感到釣竿動了。他覺得在下面100尋深處,一條馬林魚正吃着鉤尖上的沙丁魚。他拉拉釣絲,知道魚很大。魚很聰明,上鉤後並不驚惶失措猛拉猛扯,它只是拉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緩緩游去。整個白天在奇怪的旅行中度過了。老人拉着釣絲的肩痠痛異常。此時,他多渴望孩子仍舊留在他身邊,那就能搭一把手了。同時,他對魚也產生了奇怪的感情,他欣賞魚的勇氣和聰明。夜裏,老人很疲乏,他希望自己能睡上一會兒。第二天,老人除了深深的疲憊外,左手又開始抽筋,而且痛得厲害。他終於看見了浮出海面的魚,它比小船還長,非常漂亮。午後,抽筋停止了,老人吃了點生魚,爲即將到來的抗衡積蓄能量。夜裏,老人的手在魚的又拉又跳中,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第三天,魚開始打轉兒,這是較量即將結束的跡象。魚露出水面,老人努力將它拽近些,再拽近些。他忍住一切疼痛,使出全身力氣,將魚叉乾淨利落地扎進魚腰。大魚很快在掙扎中死去,老人將它捆在船邊,開始返航。可是,老人的麻煩並未結束。死魚的血招來了鯊魚。它們循着航線游來,大口大口地咬掉魚肉。老人成功地殺死了一條鯊魚,但鯊魚下沉時也帶走了魚叉,不得已,老人只好湊合着用刀子、棍子、船舵與鯊魚們搏鬥。當半夜小船駛進港時,晝夜的搏鬥已使老人筋疲力竭了。那條大魚也已殘缺不全,它的美麗和它那貴重的魚肉都已不復存在。

老人悲哀而寂寞地放下桅杆,收拾起損壞了漁具,神情恍惚、踉踉蹌蹌地走回自己的陋屋。他已疲憊不堪,趴着身子便沉沉睡去。

孩子曼諾林先是爲老人的遭遇哭泣,然後給他送來熱咖啡,他表示無論父母怎麼反對,他也要跟老頭兒一起打魚。

大魚只剩下一根粗大的魚骨,被扔在垃圾堆裏。茅棚裏,喝過咖啡的老頭兒又睡着了,他正夢見獅子。孩子曼諾林陪在他的身邊。

閱讀、理解朗讀·感知

1有感情誦讀節選文段。誦讀

2 找出文中搏鬥場面的描寫和心理活動的描寫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勾畫、討論、交流

3 《老人與海》描述了一個發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人們認爲它確實是一部好書,一本讓人受益終身的好書,因爲它給予人們太多太多的人生啓示。那麼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啓示呢?

示例一:老人筋疲力盡地回到岸上,什麼都沒有得到,相反,連漁網、魚叉都沒有了。是的,他的確輸了,可是同時他也贏了,因爲精神是世上唯一無法戰勝的!即便一無所獲,仍堅持不懈地爲自己的目標奮鬥,這不正是《老人與海》想要給人們的啓示嗎?一個人一旦有了這樣的精神,他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不可戰勝的人!

示例二:人生誰能沒有失敗?就像人學走路,也得有過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人才能學會走路。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有人因爲害怕失敗不敢追求成功,這就是弱者。那麼作爲一位強者,就不應該面對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爲沮喪而停止追求!

示例三:做人應該這樣,不要一副貪生怕死的樣子,要對自己有信心。即便我們遇到重重困難,也絕不應該讓它們給打倒,應該勇敢地去消滅它。人無論怎樣,最怕的就是沒有信心。信心好比是汽車的馬達,是人前進的動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這本書中主人公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正是我們所要取的。

討論、交流誦讀·品味

1 《老人與海》有博大的思想內容和精湛的語言藝術,請你瀏覽選取的三個片段,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有感情朗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或喜歡的理由。 誦讀、交流

2 “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結合《老人與海》的故事說說你對“失敗”的認識。

這是老人的內心獨白,也是一個強者直麪人生的宣言。老人戰勝了大海,捕獲了大魚,殺死了鯊魚,雖然最後只剩下了一副魚骨架,從一個漁夫的角度,從人的與自然的角度看,他似乎是一個失敗者,白乾了一場;但是,從精神上看,他是一位勝利者,因爲他的意志仍舊是那樣頑強,根本就沒有被打垮。

思索、交流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桑地亞哥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一條“硬漢”形象,他的人生信條就是“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種堅定的信念,敢於挑戰生活、戰勝自我的強者。你能列舉這樣的典型事例嗎?

1、巴蜀漢子金家貴走馬上任47醫院院長不到一年,醫院面貌便令人刮目相看。醫院向社會招聘藥師、技師和合同制護士。消息一出,打招呼的、遞條子的、送票子的、求情說情的絡繹不絕,把金家貴層層圍住。經過深思熟慮,金家貴寫了一份招聘方案,主張實行招聘條件、程序、結果“三公開”,成立招聘評審委員會,對應招人員進行嚴格的篩選、考覈。爲了不給搞不正之風的人留空子,他還提出“公佈招聘結果不過夜”的辦法。結果,招聘一結束,金家貴得罪了一批人。一些事先給金家貴打過招呼的領導和親友,氣得罵他“死腦筋”,說他不給自己留後路。金家貴卻坦然地說:“我給自己留後路,誰給醫院找出路呀?”

2、一名在美國的中國女留學生,飽受了房東在肉體、精神上非人的折磨,爲替自己討回公道,她在十年內上告了無數次,最終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打贏了這場官司。我記得在最後,這名女留學生只要求房東誠懇地對她說一句:“對不起”,她當着所有法官的面將那張給予她賠償的支票撕得粉碎。當時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10的努力,要爲尋求正義!

3、一名美國戰士,在被槍決之前,向衆人豎起了兩個手指,展示在人們眼前的是代表單詞 victory 的字頭“V”,那是美國人民表示勝利的方式,他以此來表示自己無法用聲音來傳達的那句“正義戰勝一切”,劊子手見狀,殘酷地砍下了他的手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這名美國戰士又舉起了自己的雙臂——那是一個巨大的“V”字,彷彿不斷地向空中延伸、延伸、再延伸……這是怎樣的震撼力啊! 交流發言

賞讀·抒懷 《老人與海》可以說是一部寓言色彩很濃的小說,書中人物少,情節簡單,但寓義豐富而深刻。閱讀它可以領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請寫一篇讀後感,記下自己讀書的收穫。

看了<高二語文《老人與海》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

1.高中語文必修三《老人與海》教學設計

2.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進賈府》教學設計

3.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秦腔》教案

4.高二上冊語文長安晚秋教學設計

5.高二語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6.高二語文《報任安書》教學設計

7.高中語文《氓》優秀教案設計

8.高二上冊語文春意掛上了樹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