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有餘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精選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有餘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有餘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有餘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精選7篇)

篇1:《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合肥市葛小許宏霞

如何用豎式計算是這個學期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餘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並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現它,並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定的理由。最後,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並掌握這種計算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一、初步理解計算過程,二、發現“餘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三、掌握試商方法,四、體會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價值。

一、初步理解計算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計算時,已經初步認識了簡單的除法豎式,知道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這是學習用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的重要基礎。此段教學,結合具體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個桃,每3個放一盤,放了2盤,讓學生列出算式並且用豎式計算,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接下來出示一共有7個桃,每3個放一盤,放了2盤,還剩下1個,讓學生獨立列出除法算式,並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並在直觀層面上初步感受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及“餘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

二、發現“餘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餘數要比除數小”是有餘數除法計算的一個規律,也是計算有餘數除法的法則之一。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是進一步探索和理解試商方法的邏輯基礎。此段教學中,利用試一試教學,在試商的過程中,提問可以商1、2、4嗎,讓學生結合操作以及比較初步理解“除數是5時,餘數要比5小”,再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和歸納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有利於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的合理性,並把握其實際意義。

三、掌握試商方法。學生計算有餘數除法時,一般會採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藉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餘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着眼乘、除法的關係進行的一種較爲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並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爲了達成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爲今後繼續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四、體會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價值。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能使學生體會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而對解決問題過程進一步深入的思考,則能使學生對有餘數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徹。

篇2: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具體物體的平均分,理解什麼叫有餘數的除法,再體會什麼情況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表示,瞭解餘數的含義,知道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餘數的除法, 通過合作交流探究除數和餘數的大小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下面對本節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在問題情境中理解意義本課的設計

我充分利用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數學眼光去發現生活裏的“有餘”現象。例如本節課讓學生通過“擺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兩個結果:一是剛好分完;一是餘下少許不能再平均分,並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討論、辨析,大家都參與了有餘數除法、餘數等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在情景體驗中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感受生活中的餘數問題需要用數學方法來解決。讓學生們獲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心理上驅動着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情感上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在動手操作中提升學生能力本課的通過教學“擺草莓”、“擺小棒”的操作活動

教師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幾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較中探索有餘數除法。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通過“擺一擺”、“猜一猜”等活動獨立地完成從表內除法到有餘除法的學習,自己發現餘數比除數小的規律。在活動中,學生還注意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探究、歸納,既提升了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在有趣遊戲中拓展學生思維課的開始

在“猜一猜”的遊戲中導入新課,既激起了同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輕鬆自然,直奔主題。最後,依然用“猜一猜”的遊戲結課,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答老師課前遊戲猜得準的奧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即做到了首尾呼應,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篇3: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本學期學校督導二年級教學,我執教了《有餘數的除法》這節課,這部分內容以前在三年級上冊教學,現在調整到了二年級下冊,對學生來說多少有一點難度。《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繫,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本課我認爲成功的地方有:

1.我對孩子們的表揚、鼓勵及調動比較到位,學生一整節課舉手發言積極,學得輕鬆、愉快,課堂氣氛愉悅,師生交流融洽。

2.通過直觀形象的學具操作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餘數,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把草莓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一種是有剩餘。學生從“草莓”開始初步感知了“剩餘”,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餘”的概念。

在認識餘數後引出除數比餘數大時,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正方形,並在小組內交流探討餘數與除數的關係,這個環節我還特意給每個小組打印了一份記錄表格,記錄同學們擺正方形的過程及算式,從算式中總結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餘數大的規律。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爲抽象出“餘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前面教學認識餘數時用的時間過多,分7個草莓時可以不用小組討論,學生自己動手擺,這樣就能省出時間探究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2.教學餘數與除數的關係時,表格中的內容過多,學生操作費時,多數學生不會填表格中的除法算式,可以把算式再細化一些,不在這些地方費時。

篇4:《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用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是學生對有餘數的除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會用小棒擺一擺得出結果,而這節課主要是關於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掌握試商的方法和懂得餘數比除數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本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繫。

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會表內除法以及會用豎式計算沒有餘數的除法,所以,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安排了2道除法計算題和4題括號裏最大能填幾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列豎式計算,和說一說幾乘幾最接近幾又小於幾來,這樣既鞏固舊知,又爲後面的學習做充分的鋪墊。

在學習11÷3之後,又及時利用課件將其與12÷3進行比較,讓學生自主溝通有餘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在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明確各注意點,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速度,使計算教學變得枯燥無味,爲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計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二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創設了“分鉛筆”和“做遊戲”的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餘數的意義,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並聯系平均分東西時最後剩下的“不夠再分”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規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三、在教學中要合理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把握生成資源。

計算教學中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學中我敢於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如在寫豎式時學生可能會看到被除數是幾,下面就寫幾;可能會把餘數直接寫成0,也可能會由於商試小了導致餘數比除數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中生成的這些資源,並安排了“小小醫生“這一環節,展示各種錯誤現象,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在互相幫助中,糾正錯誤,鞏固新知。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良好。但是僅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就能保證每個孩子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接下來的練習就是逐步修整的過程,針對個別孩子要做單獨輔導。

篇5:《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蘇教版《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如何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是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餘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並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現它,並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定的理由。最後,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並掌握這種計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題,並讓學生擺一擺並列出算式,在擺的過程中我通過問答的形式將13、4、12、3、1各表示什麼使學生清楚的理解,並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列豎式計算這個除法算式。

在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將豎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學生列的很準確,讓他們將式子呈現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的形式比較出優缺點,知道豎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這麼表示缺步驟。並將每個數表示什麼弄清楚。

學生計算有餘數除法時,一般會採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藉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餘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着眼乘、除法的關係進行的一種較爲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並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爲了達成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爲今後繼續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篇6: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學習例3,即除法的豎式計算,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知道除法有兩種:

1、沒有餘數的除法;

2、有餘數的除法。

例3的第(1)題講的是沒有餘數的除法,在學生讀題後首先判斷這題是不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如果是,又是什麼樣的平均分,由題目的第2條信息“每4個放一盤”,明確這一題的確是解決平均分,說詳細點就是知道總數和每份數,要求份數,應該用除法解決。確定了方法,學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後藉由學生列出的橫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介紹豎式的知識,首先,豎式的運算步驟,第二,確認被除數、除數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豎式中第2個12是怎麼來的,具體表示的.是怎樣的數量。第四,0是怎樣得來的?它有表示什麼?結合題意,豎式中第2個12不是總數,而是在每盤放4個蘋果的情況下得出3(商)盤可以放12個。0則是總共的12個蘋果與分掉的12個蘋果的差,表示12個蘋果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有了第(1)題做鋪墊,我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第(2)題,讓學生自己探求的豎式,再想一想豎式中每個數的意思。學生彙報後,比較(1)(2)兩題的豎式,看看沒有餘數的除法算式和有餘數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其中第(2)題小蘿蔔的話給出了一種求商的方法,思考12裏最多有2個5,所以商2。這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算式中商和餘數的單位不一樣,具體說說爲什麼不一樣。

做練習時,學生剛學習除法的豎式,還不太熟練,尤其在做完第1題,緊接着做第2題時,有很多同學不知道4÷2的豎式怎麼算,是因爲過於死板的記憶知識,將沒有餘數的豎式當做有餘數的豎式計算。通過第2題可以知道在有餘數的除法豎式中求商的第二個方法――看除數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數最接近的積,再和總數相減求餘數。第4、5兩題先明確題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問題,能列出算式和豎式,知道豎式中每一個數的是怎麼得來的,根據情境說一說數量關係式。

這堂課豎式對於學生比較複雜,一堂課過後發現很多同學仍不能明確豎式的寫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和理解。

篇7: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了表內除法“正好分完”的情況,再學習這部分“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繫,也很容易混淆,學生在學習時存在一定困難。

在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創設了學生喜歡的分小棒的問題情境,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我對學情的把握還不夠,以爲學生能通過表內除法的學習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學生還是很難找到。而且在教除法列豎式環節,由自己板演,學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討,對於豎式的認識,過分注重名稱的認識,忽略了重難點的突破,特別是商的寫法,要對着被除數的個位,在學生的練習中出錯較多。同時對於學生的練習講解過分重視過程,而忽略了學生的常見錯誤,應該把學生練習錯誤處板書於黑板,請全體學生一起糾正,避免學生在以後犯同樣錯誤,以達到書寫與答案的準確性。總而言之,我對本課重難的各個環節沒有處理好,以至於在練習時出現種種錯誤。在今後應對於重難點多加研究,通過自主探索講明重難點,進行相應練習突破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