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推薦2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7篇《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推薦27篇)

篇1:《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課型:新授課

修改

本 課 題 教 時 數:    1

教學目標 :

1、通過實際擺放學具,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理解有餘數除法中餘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能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重點難點:

1、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理解餘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餘數除法的課件。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內容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啓發談話,複習近平均分。

啓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要舉行四輪驅動車比賽,每輛四輪驅動車需用3節電池才能讓它跑起來。現在老師這裏有6節電池可以使幾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有9節電池可以使幾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有28節電池又可以使幾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呢?通過今天的數學學習就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這個實際問題呢?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爲引探新知鋪墊。

(二)新授。

認識餘數

1、提出問題。

老師想把10枝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樣分?說一說。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 )個人。

(學生動手實際分一分後,用語言把分得的結果彙報給大家,用算式表示出來。)板書:

10÷2=5

3、每人分3枝,會怎麼樣?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課件顯示教材P1的表格)請同學們把分的不同情況記錄下來。

4、動手實踐。

(1)分小組動手操作學具,把10枝鉛筆按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的情況分一分。

(2)彙報分得的結果。隨着學生彙報用電腦顯示分的過程並填表。

(3)啓發學生把分的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

10÷3=3(人)……還剩1枝

………………………………

3、建立餘數概念。

(1)分小組觀察上面的除法算式。根據分的結果的情況觀察上面的算式可以分爲幾類?

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呢?分組討論後彙報。

我們把上面的算式分爲兩類:

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分完後有剩餘

10÷2=5(人)10÷3=3(人)還剩1枝

10÷5=2(人)10÷4=2(人)還剩2枝

10÷6=1(人)還剩4枝

小結:把上面的算式按正好分完,還有剩餘分完兩類,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還有剩餘枝數這樣的問題,我們把剩餘的枝數叫做餘數。今天我們主要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去掉“還剩”兩個字用6個圓點表示。1枝、2枝、4枝叫餘數。

例:10÷3=3(人)……1枝 讀作10除以3等於3餘1

10÷4=2(人)……2枝 讀作:……

10÷6=1(人)……4枝 讀作:……

指出1枝、2枝、3枝都是餘數。示範讀的方法。

(2)觀察比較。

同學們,在除法算式裏我們把要分的10枝鉛筆叫做被除數,每人分的.枝數叫除數,分給的人數叫做商,剩餘的枝數叫做餘數。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上面3個餘數的除法算式,這些算式的餘數和除數比較後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彙報:在上面算式裏通過觀察我發現餘數比除數小。

創設小組分鉛筆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完全平均分,並複習除法算式。在此基礎上拓展內容,讓學生進一步通過動手操作,多次經歷平均分,體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時有時還有剩餘。

結合具體的實例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讓學生經歷這一抽象的過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加深除法意義的理解,體會餘數產生的原因及其實際意義。從而較好地使學生建立餘數的概念。

(三)信息反饋,質疑。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試一試,你能把分鉛筆有剩餘的其他情況,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10÷4=□(人)……□(枝)

10÷6=□ (人)……□(枝)

2、說出每道算式中的商和餘數是多少,再讀一讀。

17÷3=5……2         25÷7=3……4

3、每輛四輪驅動車需裝3節電池,28節電池可以使( )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還剩( )節電池。28÷3=□……□

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反思知識,體會餘數的意義。

加深除法算式結構的掌握。

前呼後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興趣。

(四)數學超市。

1、二選一。

2、選做3題

3、選做一題

1、想想做做P1-P2。

2、先用小棍擺一擺,再填空。

8÷2=□           8÷3=□……□

9÷2=□……□     9÷3=□       10÷2=□

8÷5=□……□     10÷3=□……□

3、想一想餘數最大可填幾?

( )÷7=6……( )  ( )÷5=7……( )

加深餘數比除數要小。體會有時平均分後有剩餘。

開發思維,拓展知識。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板書設計

篇2:《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師領讀:這個算式讀作:23除以5商4餘3。請大家齊讀一遍。

5、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師隨機板書。

師:剛纔大家都表現得很好,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6、師:誰能用豎式來計算這道題嗎? 生:能。

教師抽一個學生上黑板列式,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巡視),(在此處,學生可能會不知道餘數該放在什麼位置,是引導學生:餘數就寫在豎式的個位上)。

板書接上:23÷5=4(組)……3(盆)

20

5

3…………餘數

7、師:同學們,你們會寫了嗎?(會) 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吧!

師出示小黑板:(抽生上講臺做,其他學生完成課本第51頁做一做)

做一做:

13÷3=□……□ 47÷6=□……□

師:大家做好了嗎?(做好了)誰來評一評,上面這2個同學做對了嗎?

生彙報,師:和他們做的一樣的同學把你們的右手舉起來好嗎?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列有餘數除法的算式,太棒了,把你們的掌聲送給你們自己吧!

㈡ 1、師(出示課件):接下來李老師還有問題想要請大家幫忙。你們願意嗎?生: (原意)

2、師:如果李老師買回來的鮮花是16盆,每組還是擺5盆,又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呢?生回答。師追問:如果是17盆、18盆…24盆呢?你們會計算嗎?現在請小組長拿出卡片,組長填寫,其他同學共同完成。

3、師巡視,指導:那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計算的結果?師多抽幾個小組彙報。教師在課件上一一出示答案。

4、看來,小組的力量真大啊!一下自己就幫李老師解決了問題。那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當中的餘數和除數,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如果學生說不到餘數和除數的大小關係上,教室可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看一看、比一比,餘數和除數他們的大小有什麼關係呢?)這樣或許學生就能夠說到點上。

5、師總結歸納:餘數和除數他們的關係就是餘數比除數小。即 餘數� 除數 。

6、師:同學們今天表現很棒,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嗎?翻到書上第52頁,完成做一做。開始吧!師巡視,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篇3:《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有餘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 42÷6 = 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佈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裏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麼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同時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並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餘數的含義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爲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1、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餘數要比除數小

篇4:《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的橫式、豎式寫法和試商的方法。

2)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3)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弄懂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讓學生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教學準備:

準備小棒卡片火車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發小棒,用小棒擺喜歡的圖形。

2、引導用小棒擺一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

二、探討新知

1、小組交流擺的情況:最多擺幾個,怎樣列式,爲什麼?

2、彙報:用12根小棒擺4個,123=4。用11根小棒擺,113

3、講解豎式寫法。思考:餘數表示什麼?

4、觀察比較:觀察這兩題,你發現了什麼?

5、小結:有餘數的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1、用13、47根小棒擺三角形,怎麼擺?列式計算(做一做)

2、坐車去旅遊。看你桌上的題卡,請你認真做對題,可別上錯車。(貼火車圖)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車需要租車,如果一輛車可以坐8人,需要租幾輛車?剩下幾個人怎麼辦?(列式計算)

4、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看誰最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卡片)這個大紅蘋果就送給你。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上有哪些收穫?

篇5:《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分蘋果和觀察、分類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認識餘數,瞭解帶餘除法的意義;知道“餘數比除數小”。

2、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帶餘除法。

3、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實際操作,引入新知

小朋友已經學過除法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有餘數除法。小朋友聽說過有餘數的除法嗎?你覺得什麼是有餘數的除法?(生介紹)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開門見山,請小朋友自己介紹對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揭示課題]

1、分糖果

師:有一天,媽媽買來一些糖,想分給到家裏來做客的小朋友們。她想分給每個人3塊,能分給幾個人呢?結果會怎麼樣呢?如果讓你分,你會嗎?看看你能有什麼新發現。(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些糖,但糖果數量可能不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生活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實踐活動入手,讓每一個小朋友動手分分寫寫,使他們都有自己的體驗過程,初步感知分後有剩餘的情況]

2、反饋結果,討論分類

(1)學生上臺彙報,逐一補充。師:小朋友很會動腦筋,你能根據分的結果分分類嗎?

[讓學生根據分的結果分分類,正好分完和還有剩餘。這樣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形成正遷移,從而能夠開展有效學習。]

(2)結果分類,並用算式表示

師:正好分完是以前學的。我們一起用算式來表示。

那麼這些分後有剩餘的,怎麼用算式表示呢?試一試。

[自己想辦法寫一寫如果分後有剩餘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鼓勵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在數學中,我們習慣上這樣表示:14÷3=4…2(舉例)用三個小圓點來幫助,讀作14除以3商4餘2。(齊讀)下面幾種情況你能照樣子寫寫算式嗎?請你選一種寫算式,再讀給同桌聽。(師板書反饋情況)你知道3、4、2分別表示什麼?(個別說)說得真好!象2這樣分後還有剩餘的數,我們給它取個名字---餘數。

[把概念當作學生學習的生成點,讓學生在探索中自然習得,讓學生從模仿、識記水平達到理解和領悟的水平。]

二、學習實踐,探索新知

1、學會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師:剛纔小朋友通過分一分,寫一寫,認識了餘數,那麼有餘數的除法怎麼計算呢?7÷3,你能列豎式嗎?試一試(生板演)

[學生已經學過了怎樣列豎式解沒有餘數的除法算式。因此老師可根據他們已有的認知結構,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地去解決這一新問題,發揮學習主動性。]

(1)列豎式計算

(2)互相議一議計算方法

(3)教師點撥

(4)練一練:17÷320÷6(師:先請小朋友自己做一做,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做的。)

[試商對有些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安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有困難的小朋友能在小夥伴的'幫助下,共同探索計算方法。]

(4)反饋情況:你們是怎麼做的?(展示,評價)

[通過學生的討論與評價,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方法,在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使學生在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的同時對自己下一階段的學習更充滿信心]

2、知道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1)師:小朋友非常能幹,那麼我們算了這麼多題,你能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有什麼關係?(餘數要比除數小)真的是這樣的嗎?你能舉個例子嗎?來老師這裏也有幾道題,我們一起算一算。(板書:11÷214÷324÷618÷5)

(2)說一說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師:如果餘數比除數大,可以嗎?

[用多媒體實物演示,使爲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這一較難理解的道理變得形象、清晰,幫助孩子獲取信息、明確道理。]

3、判斷下面各題計算正確嗎?用手勢表示,並指出錯在哪裏?

19÷6=2…725÷5=4…520÷3=7…117÷5=3…0

三、學習反思,自我體驗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麼本領?

四、綜合練習,鞏固提高

1、口算(搶答)

10÷511÷57÷523÷519÷5

這些算式裏藏着一個小祕密,你發現沒有?如果除數是6,餘數可能是哪幾個?爲什麼?

2、找一找,小房子裏可能住的是誰?

師:聽說我們在學帶餘除法,很多小動物都趕來了,請你根據他們身上的號碼及剛纔學的知識,猜一猜,藍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動物的家?綠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動物的家?你是怎麼猜出來的?找你的小夥伴商量商量!

[讓學生置身與喜聞樂見的情境中,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再次體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並讓學生自由充分地交流、探索,興趣盎然,主動參與到了數學學習之中。]

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有餘數的除法》。從內容來看有餘數的除法,無論在算理上,還是在求商上,橫式、豎式的書寫格式都比表內除法複雜,並且有部分學生在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時也會一定的困難。但由於學生先前已經初步理解表內除法的含義以及除法的橫式、豎式書寫方法,因此我考慮在這節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嘗試及同學間的合作交流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在課堂中我首先開門見山,請孩子自己說說對帶餘除法的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揭示課題。然後安排分蘋果的實踐活動。一般老師都會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的確當學生有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或需資源共享時,要小組合作,但我認爲在這一分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個體體驗的深刻感受,並通過自己的活動將動作、語言、符號相對應。因此我安排每位學生自己圈圈寫寫,初步感知分後有剩餘的情況。

接着,讓學生根據分的結果分分類,正好分完和還有剩餘。這樣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形成正遷移,從而能夠開展有效學習。考慮到學生年齡偏小,在理解“餘數比除數小”時,還是有較大困難的。因此在通過觀察板書的習題,發現這一規律後,我在啓發學生自己舉例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篇6:《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有餘數的除法含義,初步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按照例1製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盤子圖片、磁性黑板;每個學生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出示教科書第1頁上的複習題.

(1)()裏最大能填幾?(學生填後共同訂正。)

(2)用豎式計算除法。(出示兩道除法豎式)

訂正筆算除法時提問:除法豎式裏,哪個數是被除數?哪個數是除數?哪個是商?並指名學生說一說筆算的計算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圖,說明題意:要把這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裏,應該怎樣分?(指名學生實際分一分,分兩次恰好分完.)

教師;誰會列式計算?(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先列橫式,然後用豎式計算.)

計算後,教師指着豎式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的6表示什麼?(表示分掉的6個梨。)在橫線下面爲什麼寫0?(因爲6個梨都分完了,一個也不剩。)

(2)教師又出6個梨和7個盤子圖,說明:要把這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裏,誰會分?(指一名學生分實際分一分,分兩次後,還剩一個。)

教師:剩下的一個梨,如果繼續分,每個盤子還能再分到1個梨嗎?(不能。)這說明7個梨要平均放到3個盤子裏,每盤分到2個,還剩1個。

教師;怎樣計算呢?因爲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板書:73=)

(3)豎式的寫法。(指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被除法是幾?寫在什麼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麼地方?剛纔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麼商是幾?寫在什麼地方?

教師進一步提問: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那麼在被除數7的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6。)

7個梨,分掉6個,有沒有剩餘?在豎式裏應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着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要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餘數。(板書:餘數)

(4)橫式得數的寫法。

教師:經過計算知道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在等號後面寫2。還剩1個,就是餘數1;爲了分清商和餘數,在商的後面先點六個點,再寫餘數1,讀作商2餘1,大家一齊讀一啓遍商2餘1。

像這樣的除法,求出商後還有餘數,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在課桌上,指名學生說每份分得幾根,還剩幾根。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邏指導。

訂正時,着重提問:商2以後,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怎樣算出來的?表示什麼?橫式應該怎樣寫?怎樣讀?

3.教學例2。

出示橫式385=後,指名學生口述怎樣寫豎式,教師板書。

寫出豎式後,着重教學怎樣試商。

教師:先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於38,商6行不行?(不行,因爲5乘6的積是30,38減30還剩8,每份還可以再分到1,說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爲5乘8的積是40,40比38大,說明商8大了,只能商7。)實際教學時,只要發現商小了或商大了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能夠找到恰當的商就可以了。最後,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豎式和正確的橫式。

教師小結: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看圖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題意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後,還有餘數的,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1、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速度,使計算教學變得枯燥無味,這是與新課標理念相違背的,作爲教師要努力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要重視學生的記憶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重視計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從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餘數的意義,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自主溝通有餘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的聯繫,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要加強觀察、操作活動的數學。

有餘數的除法意義是指導計算的基礎知識,爲了突出意義的教學,教材有意識地安排了一些擺一擺圈一圈等觀察和操作活動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表象,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相互交流、比較、吸引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數學知識,形成學生的認知。在觀察、操作活動中,要注意訓練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操作規則,做到活潑、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學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資源。

教材中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要敢於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充分利用教學中生成的這些資源,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自覺地訂正錯誤。如在寫豎式時學生可能會把一位數的商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可能會把除數和商的位置寫反了等,教學時可把這些現象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判斷和分析,在互相幫助中,達到糾正錯誤,鞏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感受教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自覺地關注身邊的生活現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對收集到的各種教據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煉,從而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並加以綜合運用。在數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進行探索和解答,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情感。

5.在教學過程中,既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又鼓勵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經過學生獨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後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好教學評價這一手段,讓學生在互動中進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優化算法、把握實質,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好所學知識。

篇7:《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

(二)引導觀察,交流信息。

(三)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纔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下表。 分的物品 6個草莓 7個草莓 幾個一份

每2個一盤 每2個一盤 分的結果 分了3盤,正好分完 算式表達 6÷2=3(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三)理解商與餘數名數的確定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後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現兩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一步理解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

三、觀察比較,發現關係

(一)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觀察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

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2)餘數可能是4、5、6嗎?爲什麼?

(3)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並板書:餘數<除數>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教材第61頁“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餘,可能是幾根?

3.爲什麼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餘幾根?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講評。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體會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方法。

(二)填一填:( )÷6=7

1.思考:裏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餘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餘數。

五、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二)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篇8:《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① 在具體情景中,明確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

② 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③ 是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操作、思維等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學數學,用數學得的快樂。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感知餘數的意義,展開想象與思考,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自主溝通有餘數的除法豎試和表內除法豎式的聯繫。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餘數比除數小。

三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小棒。

四 教學過程

㈠ 知識鋪墊

1、引入: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學校即將開展“慶元旦校園歌曲演唱比賽”,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嗎? 生:高興!那麼作爲學校的小主人,你們想不想爲學校盡一份力呢?生:想 。

2、(出示課件)師:爲了使我們的學校變得更美麗,李老師買回來了20盆鮮花,裝扮我們的校園。李老師想將這20盆花分組進行擺放,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呢?(學生回答分4組)師:你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20÷5=4(組)

3、教師追問:你能根據算式,列出豎式嗎?(抽一個學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部分都表示什麼嗎?再讓全班一起說一說。

4、看來,大家把上節課的內容都掌握得很好了。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看誰學得更棒。

二 新授課

㈠質疑引入

1、師:(出示課件)如果,現在李老師買回的鮮花不是20盆,而是23盆,同樣每組也擺5盆,又該怎麼擺呢?現在我們用手中的23根小棒來代替這23盆花,自己擺一擺,擺好了再同桌說一說。

2、師巡視。學生提前擺好的,請一位上黑板進行演示,擺一擺,再說一說。(此處也許有學生出現粉白不正確的,師引導:大家要注意。我們分是要做到平均分配,每組看看是不是分了5盆)

師:大家分好了嗎?請看黑板:邱怡同學,你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分的嗎?

(生彙報)

師:那麼大家和她分得一樣嗎?生:一樣。師:每5根分一組,能平均分完嗎?生:不能。

3、師總結歸納:那麼,我們就把平均分了4組之後,剩下的這3根小棒,叫做“餘數”。

4、師:你們能列出算式嗎?生:能。

師抽生回答,(隨機板書)師:寫除法得數時,和原來一樣先寫商4,再在商的後面答4組……寫上餘數3。

23÷5=4(組)……3(盆)

(餘數)

篇9:《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藉助用小棒擺圖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通過觀察、比較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點 :

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 :

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

教具、小棒、主題圖、PPT課件。

五、教學方法 :

啓發式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聽說咱們二年級(8)班的小朋友計算能力特別棒,所以今天老師想考考咱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信心跟老師挑戰一下。師隨機出示“做一做”。

25÷5﹦ 24÷4﹦ 36÷9﹦ 72÷9﹦ 81÷9﹦ 63÷7﹦ 學生口算出結果,師訂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1)師:老師買了6顆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可以擺幾盤?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餘)

師:怎麼列式呢?請學生代表說老師列式:6÷2=3(盤)

(師小結:①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幾,用除法計算。②把一個數按每幾個爲一份,求可以分幾份,用除法計算。)(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餘。(學生動手操作後,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師:平均分後還有剩餘怎麼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麼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學生代表說老師列式:7÷2=3(盤)??1(個)

說明:7裏面最多有3個2,這餘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餘數。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餘數。

師: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師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師小結:爲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

師: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把沒有分完的部分或數叫做餘數)

2、動手操作:擺一擺

學生分組用11跟小棒擺出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看看各能擺幾個?

並列出算式進行觀察得出結論:餘數要比除數小。

(師小結: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數叫餘數。②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1、智力大比拼,(男女生PK)第一關:

(1)、計算有餘數的除法,()一定要比()小。(2)、46÷9=5 ??1中,被除數是(),除數是(),商 是(),餘數是()。(3)、一個數除以8,餘數可能是()。(4)、13 ÷4,商是(),餘數是()第二關:

(1)、17個五角星,2個2個圈,圈了幾組,剩下幾個?

(2)、23個圓,3個3個圈,圈了幾組,剩下幾個? 第三關:

(1)、除數一定比餘數大。()(2)、24 ÷ 5 的商是 4,餘數是 4。()(3)、35 ÷ 8 的餘數一定是 7。()(4)、除數是 9 的除法算式,餘數有8種可能。()第四關:

(1).有18個釦子,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衣服,還剩幾個? 第五關:

(1)看圖列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剩下不能再分的數叫做餘數。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五)作業:

1、數學書P60做一做第2題。

2、編一道有餘數除法的應用題。

篇10:《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二)引導觀察,交流信息。

(三)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纔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下表。分的物品6個草莓7個草莓幾個一份

每2個一盤每2個一盤分的結果分了3盤,正好分完算式表達6÷2=3(盤)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三)理解商與餘數名數的確定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後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現兩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一步理解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

三、觀察比較,發現關係

(一)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觀察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2)餘數可能是4、5、6??嗎?爲什麼?

(3)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並板書:餘數<除數>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教材第61頁“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餘,可能是幾根?

3.爲什麼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餘幾根?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講評。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體會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裏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餘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餘數。

五、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二)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篇11: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目標:1.通過分糖的活動,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在分糖過程中,明白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試商)。

教學重、難點:1.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教師:糖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包糖(14塊),彩筆,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餘數。

1、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是什麼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好,我們倒出來看看,是什麼?喜歡嗎?(老師倒出袋子裏的糖)

生:是糖。喜歡!

[評析: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兒童喜歡吃糖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2、師:老師爲每個小組都準備了14塊糖,如果每人分一塊,這些糖最多能分給多少人?

生:可以分給14個人。

師:對嗎?好,咱們一起分一分。(課件演示:14塊糖,一人一塊,我們就一塊一塊的圈起來,最後分給了多少人?)

生:14個人!

師:如果每人分2塊呢?能分給幾個人?

生:如果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你想的真快!咱們來看,(課件演示:14塊糖,每人分2塊,一起數!)

生:分給了1個人,2個人,3個人……

師:誰來說說分的結果?

生:有14塊糖,每人分兩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回答的真完整!

[評析:分東西是孩子們經常做的事情,教師創設數學原形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這兩次老師帶領學生分,一是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二是給下面的活動做一個示範,以便於讓學生明確活動的方式。]

3、師:按這樣分法,每人還能分3塊,4塊,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幾塊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塊。

生b:我想每人分7塊。……

4、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一個機會,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這些糖,看最多能分給幾個人,然後在圖上圈一圈表示出來,好嗎?比比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開始吧!

5、學生小組活動分糖,並在圖中畫圈兒表示。

6、學生分小組彙報:

(1)、師:分完了嗎,同學們?哪個小組願意到前面展示你們組分的情況?

組1:我們小組有14塊糖,

第一種分法是,每人分3塊,一共分給了4個人,還多着兩塊。

第二種分法是,每人分5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最後還多4塊。

第三種分法是,每人分7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正好分完了!

(2)、師:聽了他的彙報,你有什麼問題嗎?

生1:我有點不明白,爲什麼第一種分法還多着2塊?

生答:因爲,每人分3塊,剩下的2塊不夠分給一個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問的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生2:那你第二種,還剩4塊呢,怎麼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塊啊,所以剩下的4塊也不夠給一個人,否則就不公平了!

師:有道理嗎?老師把你們分的情況展示出來。

(在黑板上貼出他們組的分法)

(3)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說說你不同的那種。

組2:我們組是這樣分的,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2塊。還有一種,是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也剩下2塊不能再分了!

師:他這兩種分法都剩了2塊,是不能再分了嗎?

生:是,因爲第一次每人分4塊,第二次每人分6塊,都比2塊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同意嗎?你解釋的真清楚!

7、師:剛纔老師還分了兩種,(貼上)你們看,同樣是分14塊糖,大家想出了這麼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過分,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有的分法有多餘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師:你們發現了嗎?就按你說的把它們分成兩類可以嗎?(師生共同分)這樣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評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在小組內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後,展示不同的分法,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爲下面充分理解餘數的含義作好鋪墊]

二、探究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師:這些正好分完的,我們以前學過了,會列算式嗎?以它爲例,怎麼列?

生1:14÷2=7(人)(師板書)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2:有14塊糖,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這個怎麼列?(指最後一種分法)

生3:14÷7=2(人)

師:說說什麼意思?

生3:有14塊糖,每人分7塊,可以分給2個人。

2、師:看來這些沒剩餘的,難不倒大家,那這邊有剩餘的分法,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種,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分給了4個人,還剩2塊,你能試着寫寫嗎?在本子上試試!

3、學生試寫。

4、展示學生的寫法:

a、(14—2)÷3=4  b、14÷3=

c、14÷3=4餘2  d、14÷3=4……2

師: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

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什麼意思?

生a:我先從14塊糖裏去掉2塊多餘的,再用12÷3=4(人)。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爲什麼這樣寫?

生b:因爲有14塊糖,每人分3塊,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係,咱們來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麼解決了,它什麼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餘着2塊,他在後面寫了個餘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c: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麼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餘”。

5、師:對啊,他發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餘,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爲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餘,看老師寫一遍:14÷3=4……2,讀作:14除以3商4餘2。(齊讀一遍)

6、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餘着2塊。

師:4在這兒表示4(人),2表示2(塊),(板書單位名稱)指的哪兩塊?生:指圖中餘下的2塊。

師:大家會寫了嗎?下面這些,請你任選一種寫出來!

7、學生練習,然後彙報。( 教師板書)

生1:14÷4=3(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餘2塊。

生2:14÷5=2(人)……4(塊)

有14塊糖,每人分5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餘4塊。

生3:14÷6=2(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餘2塊。

8、師:大家仔細觀察,我們今天學的除法跟以前學的有什麼不同?

生:今天學的除法有餘數,以前的除法沒有!

師:他剛纔用了一個詞,什麼?

生:餘數!

師:什麼是餘數?

生:分完後,剩下不能再分的數!

師:在這兒,哪些是餘數?

生:2、4。(學生邊說教師邊指)

師:這個詞用的好,我們就把這些數稱爲餘數!象這樣的除法,我們叫它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知識的遷移,數型結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創造,去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後面練習幾次讓學生寫算式,說含義,整個環節處理的比較紮實,到位。]

三、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1、師:大家真厲害,通過分糖,又認識了一種新的除法,爲了獎勵大家,老師又帶來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塊?

生:16塊。

師:如果每人分5塊,最多能分給幾個人?餘幾塊呢?怎麼列式?

生:16÷5=3……1

師:咱們看是這樣嗎?(課件驗證)和你想的一樣嗎?

2、師: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塊,變17塊了,如果還是每人分5塊,現在能分幾人餘幾塊?怎麼列?

生:17÷5=3……2

3、師:仔細看,“啪、啪”又添了兩塊,變成多少了?

生:19塊。

師:這次能分幾人?餘幾塊呢?

生:19÷5=3……4

4、師:都添了那麼多糖了,怎麼還是隻分給3個人啊?

生:剩下的不夠5塊。

師:好,再添一塊,現在夠了嗎?能分幾個人了?

生:能分給4個人了。

師:我是這樣列的:20÷5=3……5,餘5塊行不行?爲什麼?

生:因爲剩下的5塊還能分給一個人。

師:同意嗎?仔細看算式,(演示課件)餘下的5塊又分給了一人,剛纔3人變成了4人,這樣對了嗎?

5、師:剛纔餘5塊不行,還能再分,那6塊呢?7塊呢?

生:更不行了,還能再分。

師:看來當每人分5塊時,最後可能會餘幾塊?

生:可能會餘1、2、3、4塊。

師:也就是說只要餘下的比5塊少就行,是嗎?你能說說,餘數和除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餘數不能超過除數!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比除數小)

[評析:藉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讓學生明白剩下的不夠每人分的塊數所以出現了餘數。並且餘數一定比除數小,否則,還能再分。整個推導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只是在巡視時,對於學生的疑難問題,及時地引導,點撥,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真正的當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研究試商方法:

1、師:你看,通過分糖,咱們進一步認識了有餘數的除法,現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題,你會做嗎?試一試:

(1)13÷5=?可以結合剛纔分糖的過程想想!再來一道。

(2)17÷4=?算的不錯,下面可要搶答了,想好就舉手,瞪大眼睛,準備好了嗎?

(3)22÷7=?  28÷5=?  34÷6=?

2、師:我出的題越來越難了,你怎麼算的越來越快?有什麼竅門嗎?比如最後一道,怎麼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訣,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後用34-30得4是餘數。

師:你想的口訣,五六三十,你怎麼不想四六二十四啊?

生:因爲24離34太遠了。

師:哦,要想得數最接近34還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訣,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咱們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大量的口算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在快速運轉,最後想出試商的捷徑。然後反饋,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真正明白試商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兩道自己試試!

23÷4=  32÷5=

師:第一題是怎麼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餘數3。

2、判斷:

師:大家學的那麼帶勁,把小動物們也吸引來了,瞧,他們還帶來了自己做的題,幫他檢查一下好嗎?(判斷並改正)

3、實踐題:

師:咱們班同學可真棒,幫小動物們改正了錯誤,哎,今天咱們班來了多少人?

生:30人。

師:幾個人一組?

生:5個人一組。

師:分了幾組?怎麼知道的?

生:30÷5=6(組)

師:如果4人分一組,能分幾組呢?這個問題,咱們留到課下解決好嗎?

[這個環節的練習分爲3個梯度。 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 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餘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小結:

師:這節課,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40分鐘,希望大家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總評:本節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爲基本活動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爲基本活動組織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注意創設情境,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本課爲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創設了以分糖爲主的學習情境。而分糖是學生平常經常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於他們的身邊,這樣就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

2、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分糖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分糖、畫圖、列算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幫助學生理解餘數的含義,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體課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理解餘數比除數小這一環節,藉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爲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數型結合,形象,生動。

5、分層練習,實際應用,提高應用意識:

練習設計有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餘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篇12: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有餘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 42÷6 = 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佈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裏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麼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同時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並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餘數的含義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爲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篇13: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

(二)引導觀察,交流信息。

(三)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挖掘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感悟,爲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纔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下表。

篇14: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15個編成號碼的蘋果,按紅、黃、綠的順序排列。

談話:同學們愛吃蘋果嗎?愛吃什麼顏色的蘋果?別直接告訴我,讓我來猜一猜好不好?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蘋果的號碼,我馬上就能猜出你愛吃什麼蘋果,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同學出題,教師回答)

激趣:怎麼樣?我很厲害吧!想不想像我一樣厲害?我是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猜出你們心裏的想法的。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繼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

二、新課部分對比觀察,理解關係

(一)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出示主題圖

提問:圖上的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你願意自己來擺一擺嗎?

2、同桌相互配合動手擺正方形並填好記錄表。

3、觀察擺的圖形以及除法算式,找到除數與餘數的關係。

(二)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1、生隨意出題驗證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2、做一做:用一堆小棒擺 。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問題:

a. 讀一讀,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

b. 你是怎麼想的?和同伴說一說,也可以擺一擺

證明自己的想法。

c.如果用這些小棒擺呢?

三、課堂練習

1、針對性練習:舉牌搶答

A、下面算式中,如果有餘數,可能是(  )

☆÷6=△……(  ?)

☆÷8=△……(  ?)

B、下面的算式中,除數可能是(  )

☆÷( ?)=△……5

☆÷( ?)=△……7

C、下面算式中,餘數最大是(  )

☆÷7=△……(?)

D、下面算式中,除數最小是(  )

☆÷( ?)=△……9

2、解決課始情境中的問題。

談話:現在你們知道老師爲什麼能很快猜出你喜歡吃的蘋果的顏色嗎?(引導同學體會這些綵球按紅、黃、綠3種顏色爲一組排列,我們只要將綵球的號碼除以3,餘數是幾,就是一組中的第幾種顏色)

同學在小組內嘗試進行猜蘋果顏色的遊戲。

提問:假如綵球的顏色再增加一種橙色,同學們會猜嗎?試一試。

3、摘卡片遊戲。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篇15: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使學生經歷餘數的形成過程,及把平均分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準備:實物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除法的含義。

1、有12顆櫻桃,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顆。

你是怎樣列式計算的?(12÷3=4(顆))――說說你想法?或這就是求什麼數學問題?(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2、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盤。

你又是怎樣列式計算的?(6÷2=3(盤))――展示,強調:剛好擺完。板書:6÷2=3(盤)――說說你想法?或這就是求什麼數學問題?(就是求6裏面有幾個2?)

3、師:實際上分櫻桃和分草莓相當於我們前面學習的兩種平均分,出示:平均分的意義:

①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幾?

明確:都用除法計算。

二、探究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出示例1: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想一想:這實際上是求什麼?

2、找兩個學生上臺擺草莓。提示全體學生:請看看兩個同學分的結果?

3、(我們再來一起分一分)演示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還剩1個。

(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3盤,還剩1個。)

問:還剩1個還能擺1盤嗎?(不能,因爲剩下1個不夠擺1盤,題目中要求每2個擺一盤。)

4、問:那“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怎樣列式呢?(板書:7÷2=)問:分了幾盤?(3盤)分完了嗎?(還沒有)還沒有分完,還夠分嗎?(不夠)明確數學規定:(平均分時,沒有分完,不夠再分了的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爲了和商區別開來,中間用……把餘數隔開,板書:……1(個))

5、指導讀算式:7除以2等於3盤餘1個。

追問:“1個”表示什麼?(還沒有分完,還剩下1個。我們把它叫做餘數。)板書:餘數。

6、歸納比較:

我們剛纔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不同點:一個是平均分後剛好分完,沒有剩餘;另一個是平均分後沒有分完,有餘數。)

7、揭題:在平均分時,沒有分完,有剩餘的,像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8、強調:有餘數的除法也是平均分,只是沒有分完,還有餘數。

三、鞏固練習。

1、我會圈。

17個,2個2個地圈。23個,3個3個地圈。

圈了()組,圈了()組,

剩下()個。剩下()個。

17÷2=□(組)……□(個)23÷3=□(組)……□(個)

2、我會分。

(1)9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9÷2=□(人)……□(支)

(2)9支鉛筆,平均分給4人。分一分。每人分()支,還剩()支。

9÷4=□(支)……□(支)

師明確:請觀察一下餘數和除數的單位名稱,有時相同,有時不同。我們需要在實際問題中來確定單位名稱。

3、我會擺。

用小棒擺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和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

操作要求:

(1)小組先思考交流一下:這些問題實際上是求什麼數學問題?

(2)各小組做好分工:1人說,1人看,1人擺,1人寫。

(3)合作交流,展示。

篇16: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並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果,並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餘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餘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餘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餘。板書:剩餘。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並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餘。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餘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裏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用省略號表示剩餘。剩餘的個數叫餘數。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果。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籀籀�

被除數除數商

篇17:三年級數學有餘數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教師出示6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

2.誰能列式解答。

3.學生彙報。

4.說說6÷3=2(支),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5.小結:這是我們學過的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等分,用除法解答。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出示7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

(2)請三位同學上臺分一分。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支彩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纔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3=2(支)……1(支)。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分別叫什麼,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彩筆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出示8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怎樣列式?餘數是幾?

4.出示9支彩筆:把這些彩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幾支?怎樣列式?餘數是幾?

5.對比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幾次分彩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結:像這樣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叫有餘數的除法。生活中像這樣不能正好分完的`情況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分彩筆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係

(一)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屏幕上。

(三)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觀察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

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2)餘數可能是4、5、6……嗎?爲什麼?

(3)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並板書:餘數<除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引導學生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利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通過練習,深化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理解商與餘數名數的確定

1.剛纔分彩筆是否也是餘數小於除數呢?

2.對比分彩筆和擺正方形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3.小結:分彩筆是平均分中的等分,單位一致。擺正方形是平均分中的包含,單位不一致。但都必須餘數小於除數。

(五)思考提升:

1.提問:爲什麼餘數不能等於或大於除數?

2.學生思考彙報。

3.舉例驗證。

4.小結:如果餘數和除數相等,說明還可以再分一份;如果餘數大於除數,說明再分一份後,還有剩餘。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第61頁“做一做”

1.出示“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餘,可能是幾根?

3.爲什麼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餘幾根?爲什麼?

(二)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後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現兩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一步理解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

【設計意圖:藉助練習,溝通不同表徵方式間的聯繫,在多種表徵形式相互映襯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並學會確定商與餘數的名數。】

(三)填一填:A÷6=B……□

1.思考:□裏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餘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餘數。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練習爲主,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鞏固對有餘數除法的含義及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二)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6÷3=2(支)

7÷3=2(支)……1(支)

8÷3=2(支)……2(支)

9÷3=3(支)

餘數<除數>

篇18:二年級《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60有關餘數的除法。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裏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籀籀�

被除數除數商餘數

篇19:二年級《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1~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及餘數的含義;能根據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寫出相應的算式,能正確讀、寫有餘數除法的算式。

2.使學生在認識有餘數除法的活動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小組交流,全班討論等形式經歷知識產生過程,體驗思維過程。

教學過程

一、突破思維定勢,引出有餘數除法

1.基於經驗,動手操作。

談話:這兒有10枝鉛筆,如果要把這些鉛筆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麼分?請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和同學交流。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擺法:

(1)每份2根,分成5根;每份5枝,分成2份;每份1根,分成10份……

組織反饋,並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應的直觀圖:

[說明:前面學習中學生對於平均分的認識都侷限於把物體正好分完。這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也是本課學習的起點。本環節教師精準地調用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展開教學,爲有剩餘現象的學習孕造了學習氛圍。]

2.突破定勢,感受新知。

談話:把10枝鉛筆平均分,可以每人分2枝,分給5個小朋友,也可以每人分5枝,分給2個小朋友……可爲什麼不每人分3枝呢?(因爲每人分3枝,還有剩餘的,分不完。)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結果會怎樣呢?請大家動手分一分,看會出現怎樣的現象。

完成操作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分法。

對於學生中出現的不同分法,分別進行如下引導:

第一種:

提問:說一說你是怎麼樣分的?(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下1枝。)

第二種:

提問:你是這樣分的?

再問:其他小朋友對這種分法有什麼想法?(剩下的4枝還可以再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分出3根的1份。

3.比較交流,感受不同。

比較:請同學們把這種分法和前面的兩種分法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課件出示三種分法的直觀圖)

小結: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時,都是正好分完,也就是沒有剩餘;而今天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時,遇到了分不完的情況,也就是有剩餘。怎樣用數學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說明:很多時候,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往往是由於認知水平的侷限性而導致思維斷層。本課中從正好分完到有剩餘就是學生的思維斷層。要觸摸真實的學情,就要站在學生思維的斷層處想問題,“爲什麼不每人分3枝鉛筆呢?”如果“每人分3枝,結果會怎樣呢?”看似簡單的問題問出的是學生的困惑,同時也問出了研究的起點。]

二、操作比較,認識有餘數除法

1.體驗不同情況的平均分現象。

談話:10枝鉛筆,每份分得同樣多,除了我們剛纔分的這三種情況,你還能怎麼分?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再動手分一分並完成練習紙的填空。

2.嘗試書寫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談話:(指表格)像這樣正好分完沒有剩餘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揭示相應的算式,並板書“除法”。)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餘的情況,也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比如,“10枝鉛筆,每人分3枝”這一情況,可以怎樣表示呢?自己先試一試。

指名回答並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板書:10÷3=3(人)……1(枝)。

提問:上面的算式中,等號後面的“3人”表示什麼?省略號後面的“1枝”表示?

指出:像這樣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餘時,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這樣的除法算式叫做有餘數的除法。上面算式中的“1枝”叫做餘數,表示分剩下的“1枝”。

老師帶着學生讀一讀算式,並讓學生指着算式說一說各部分的名稱。

[說明:放手讓學生嘗試用算式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結果有剩餘的過程,爲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再創造”有餘數除法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進一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4.再次體悟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提問:10÷3=3(人)……1(枝)表示什麼意思?(表示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3人,還剩1枝。)

談話:剛纔我們發現在把10枝鉛筆平均分時,每人分4枝和每人分6枝……結果也有剩餘,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你任選一種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並說一說算式的意義,以及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餘數。

三、藉助事理,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

1.擺一擺、填一填。

談話:(出示11個三角形圖)如果要把這11個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個,還剩幾個?請同學們先用學具擺一擺,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11個△平均分成2個,每份()個,還剩()個。

篇20:二年級《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設計主要理論依據:

《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主要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表內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餘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這個單元中共有 4 個例題,例 1 的教學是爲了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學會用豎式計算除法,這也是進一步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例 2 是對有餘數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讓學生着重理解餘數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的適合學生的學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我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的思維規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分爲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而表內除法應是學生們已熟練掌握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除法豎式計算和“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這個知識點來進行教學,這對學生們來說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

教學目標:

1 )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表內除法的橫式、豎式寫法和試商的方法。

2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和筆算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3 )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弄懂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 )讓學生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

教學準備: 準備小棒 卡片 火車頭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發小棒,用小棒擺喜歡的圖形。

2 、引導用小棒擺一個一個獨立的三角形。

二探討新知

1 、小組交流擺的情況:最多擺幾個,怎樣列式,爲什麼?

2 、彙報:用 12 根小棒擺 4 個, 12 3 = 4 。用 11 根小棒擺, 11 3

3 、講解豎式寫法。思考:餘數表示什麼?

4 、觀察比較:觀察這兩題,你發現了什麼?

5 、小結: 有餘數的的除法(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1 用 13 、47 根小棒擺三角形,怎麼擺?列式計算(做一做)

2 坐車去旅遊 。 看你桌上的題卡,請你認真做對題,可別上錯車。(貼火車圖)

生做題按餘數多少上前站好。

3 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車需要租車,如果一輛車可以坐 8 人,需要租幾輛車?剩下幾個人怎麼辦?(列式計算)

4 老師還要再考考你們,看誰最快,最先到達目的地。(卡片)這個大紅蘋果就送給你。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上有哪些收穫?

篇21:二年級《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標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p5 2(例3)~~p53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2、在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4、通 過探究過程,使 學 生 感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

5、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

2、探究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課件、多媒體設備

學具準備: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鮮花卡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過的找規律的知識,用學具設計一個規律,然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擺的,接下來你想讓老師猜幾號學具,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麼。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2、學生擺、問老師、老師答。

二、探究新知

1、觀察圖意,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的校園情景,認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來解決問題的?(課件展示)

學生提出問題

2、實際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a.利用課件演示例1:國慶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將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b.動手操作:

c.提問思考:

d.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e.你能說說列豎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嗎?

(2).教學例題2。

a.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b.仿照例一的方法進行探究,發現有什麼不同?

c.認識餘數:23裏面最多有幾個5?這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餘數)

d.嘗試列式:23÷5=4(組)……3(盆)

e.適時小結:爲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f.小組討論:如何列豎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g.列出豎式:

(3).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觀察比較

觀察一組列式,你能發現什麼?

a.課件展示

b.小組討論

c.全班交流

d.小結: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數叫餘數;

2、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四、鞏固拓展

1、猜猜看 : 課件展示,學生猜

2、拓展題:

現在你們能想出老師爲什麼會很快猜出你們前面所擺的學具是什麼了嗎?

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餘數的除法”知識,很快地猜出第24個、第30個圖形是什麼嗎?

五、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你體驗最深的是什麼?

篇22:二年級《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一.激情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小遊戲吧?請看屏幕,這裏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們可以任意說出其中一個五角星的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麼顏色?不信,誰來試試?

生:………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學到這個本領?

(生齊答:想。)

師: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就學到這個本領了。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有餘數的除法》。

我們先從分東西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看這裏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可以擺3盤。

1.質疑: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6÷2=3(盤)

2.質疑: 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

看來大家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非常不錯,我來出一道稍難一點的:(出示課件)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比剛纔多了1個草莓,是7個草莓。

(1)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帶着問題請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1. 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你發現了什麼?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過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麼表示?

(2)接下來,咱們就小組討論一下,用你們的學具按要求來擺一擺,看哪個組的同學擺得快又對。

我們請一個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下你們組是怎樣擺的?

用老師的草莓擺 (課件出示7個草莓,擺好的圖)

(3)質疑: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兩次擺的有什麼不同?

(生:上面的6個草莓正好擺完,7個的草莓沒有擺完,有剩餘。)

師:我們把這種有剩餘的除法就叫有餘數的除法,那剩餘的這個數就是----餘數。

師:剩下的這1個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麼表示呢?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算式的?

課件出示------7÷2=3(盤)……1(個)我們通常把商和餘數之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

1. 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

2. 你知道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 誰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擺正方形:

過度:其實,有餘數的除法裏邊蘊藏着許多數學知識,同學們請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9÷4=2(個)……1(根)

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餘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會出現什麼情況?

請看今天的第二個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二:

1.小組合作接着邊擺邊列出算式。

2.觀察每道題的除數和餘數,你發現了什麼?

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記錄單上。

2.觀察對比,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1)現在,王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2)質疑:爲什麼餘數總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數?

(3)猜想並驗證:餘數可能是4或5嗎?爲什麼?

生2:餘數按照1、2、3出現,它們都比除數4小。

師:你真善於觀察。餘數總比除數小,誰能說說這是爲什麼?

生:如果餘數等於除數,那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教師板書:

餘數<除數

(4)歸納小結:

餘數既不能比除數大,也不能和除數相等,也就是餘數必須比除數怎麼樣?

餘數<除數

(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餘數的除法,你會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我來考考你們,請同學們翻到課本60頁,完成做一做第1題圈一圈,填一填。)

6.隨例練習。圈一圈,填一填。

(1)17個☆,2個2個地圈。…………

四.猜想運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誰來猜一猜?

(2)質疑:爲什麼只有這幾種可能性?說說你的理由?

(3)如果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

五、前後照應,釋疑解惑:

師:現在可以揭開猜彩星星的祕密了。老師就是根據這些星星的顏色和餘數多少的規律猜的,任意選一個球的號碼數,除以3,如果餘數是1,就是紅色。如果餘數是2,就是黃色。如果沒有餘數,就是藍色。

孩子們,今天的數學課堂你的收穫是什麼?

篇23:國小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2、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4、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感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探究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具、學具】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考考老師:請同學們利用已經學過的找規律的知識,用學具設計一個規律,然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擺的,接下來你想讓老師猜幾號學具,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麼。不信,誰來考考老師?(可以請不同的學生試一試,學生很驚奇。)

2、適時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師爲什麼能很快猜出來的?等你們學會了今天的知識,就知道老師爲什麼能很快猜出來的了。

[評析: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用學生考老師的形式引入新課,這樣做,既爲學生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一)明確圖意,展開思維

利用課件呈現主題圖:通過創設校園裏學生課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計算。(如插旗子時按4面爲一組的;跳繩時分成4人一組;打籃球的學生爲5人一組;板報下面的花爲3盆一組等。)

[評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題圖,引導學生展開觀察、交流和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應用意識,爲下面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奠定基礎。]

(二)實際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國慶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將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你們願意嗎?

(2)動手操作:請小朋友拿出學具,用15個學具表示15盆花來擺一擺。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裏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明確寫法:(結合操作思考)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並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時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評析:引導學生在已具備的表內除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學習。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但還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題,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擺學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義,同時通過理解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空間。]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動手操作:你們是不是也能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3)認識餘數:23裏面最多有幾個5?這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餘數)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適時小結:爲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小組討論:如何列豎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7)學生彙報。

(8)列出豎式:

3、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

4、嘗試練習:選擇兩個算式用豎式計算。(一個正好分完,另一個不能正好分完。)

[評析:本環節教學,教師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對新知識的學習進行準確定位,既爲學生創設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臺,又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會到探索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三、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探究關係:出示例3,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導學生討論:觀察餘數與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

15÷5=3(組)

17÷5=3(組)……2(盆)

19÷5=3(組)……4(盆)

21÷5=4(組)……1(盆)

23÷5=4(組)……3(盆)

25÷5=5(組)

16÷5=3(組)……1(盆)

18÷5=3(組)……3(盆)

20÷5=4(組)

22÷5=4(組)……2(盆)

24÷5=4(組)……4(盆)

2、歸納總結: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餘數;

(2)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評析:本環節是在前兩個例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餘數與除數的關係。教學中如果讓每一個學生都來計算這一組題,勢必花費學生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也會產生厭煩情緒;而採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通過團隊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

四、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鞏固題:第52頁的“做一做”。(判斷題,進一步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

2、開放題:想一想在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8,餘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餘數是6,除數有可能是什麼數?

3、遊戲題:“猜猜看”。

(課件呈現:一組有規律的圖形,猜一猜第10個是什麼圖形、第18個是什麼圖形,運用課件驗證。)

4、拓展題:現在你們能想出老師爲什麼會很快猜出你們前面所擺的學具是什麼了嗎?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餘數的除法”知識,很快地猜出第24個、第30個圖形是什麼嗎?

[評析:練習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層次性、開放性、靈活性、啓發性和挑戰性。通過讓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練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尤其是最後一個練習,給學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整節課前後呼應,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五、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你體驗最深的是什麼?

篇24:國小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郊遊嗎?願意參加些什麼樣的活動呢?二年級一班的同學一起去郊遊。看看他們都帶了些什麼?

9個蛋糕、10碗方便麪……

2、猜一猜他們接下來要做些什麼?是怎樣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來大家急着想把這些好吃的來分一分,那就趕快行動吧!你打算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師:看來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列算式算出來的,說一說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教師邊小結邊板書:9;4=2(個)……(個)讀作:9除以4商2餘1。師:和同位說一說9個麪包平均分的結果是怎樣算出的。

學生回答(一般情況都會列算式來表示)我1個1個地來分……我2個2個地分……9個麪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2個,還餘1個。用算式表示:9;4=2(個)……(個)學生說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樣進行計算的

2、其他食品怎樣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組裏一起分一分,看看結果是怎樣的?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師小結。

生:那麼多好吃的,咱們4個人來分一分吧。

學生同位討論,加深理解。學生在小組中學習,把算式寫在本子上。(討論時要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動手操作算出結果)

方便麪:10;4=2(碗)……2(碗)

礦泉水:11;4=2(瓶)……3(瓶)

香腸:12;4=3(根)

生:我發現有餘數的除法真多……

3、18塊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給幾個人?你能說出來嗎?師:還需要知道些什麼呢?你打算每人分幾塊?師:假如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幾人呢?3塊呢?還可以每人分幾塊?根據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師:觀察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結果,你又有什麼發現?爲什麼那麼多的算式都有餘數,爲什麼產生餘數?

18塊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給幾個人?學生會有些疑惑。學生想出少了些什麼,這樣問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給幾個人。

學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塊,

我想……18;2=9(人)18;3=6(人)

學生獨立完成。

18;4=4(人)……2(塊)18;5=3(人)……3(塊)

生:我發現有餘數的除法真多

三、小結

1、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篇25:國小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60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具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感知餘數的意義。

2、藉助已有知識通過學具分擺,幫助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列式和計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知道什麼是餘數。理解“餘數”的含義和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希沃電子白板課件,小棒,草莓,盤子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先來玩一個“猜猜我是誰”的遊戲。看圖形寶寶都已經藏好了。你能根據你看到的一部分圖形猜出後面藏着哪一個圖形寶寶嗎?(生猜測後師展示圖形並提問:各有幾條邊)

二、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初步感知有剩餘的情況。

(1)仔細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擺小棒)他們是按照怎樣的要求在擺呢?你能從圖中找到重要信息嗎?(生彙報)

(2)如果讓你也擺一擺,你最想擺哪個圖形呢?(生彙報;師隨機根據生的彙報讓生猜測11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幾個你想要擺的圖形。並隨即抽取3位學生上臺用11根小棒分別擺一擺,驗證自己的猜測)

(3)展示三位學生作品:

師:3位同學用11根小棒分別擺了,擺得圖形雖不同,卻出現了相同的情況,你發現了麼?(都有剩下的小棒)

師:像這樣有剩餘的情況裏又藏着哪些新的數學知識,與之前已學的知識又有哪些聯繫呢?請隨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莓園,到那裏去探索這其中的奧祕!

2、學習例1,在對比中感知餘數的產生。

(1)認真讀題,你知道了什麼?(生彙報)

(2)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指名展示擺法,其餘生觀察)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幾盤?(3盤)擺完了嗎?(正好擺完)你能根據你的擺法列出算式嗎?(6÷2=3(盤)爲什麼要這樣列式,能說說你的想法嗎?(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6裏面有3個2)

(3)象6÷2=3這樣的除法算式咱們以前就學過,你還記得它各部分的名稱嗎?(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師:同學們真不錯,對已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

(4)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師:請同學們四人爲一小組,用學具擺一擺。(小組合作)

(5)誰願意來展示你們小組的擺法。(指名展示擺法,其餘生觀察)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幾盤?(3盤)擺完了沒有?這1個草莓怎麼不擺了?(不夠擺一盤)

師:這1個草莓就是多餘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識,試着把你的擺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後指名彙報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列式)

(7)老師也列好了算式7÷2=3(盤)……1(個),看看你們能看懂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引導理解算是含義)

(8)對比7÷2=3(盤)……1(個)和6÷2=3(盤)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重點強調剩餘的1個草莓)

師:這剩下的'一個草莓在算式中我們數字1表示,在數學上我們把表示剩餘的這個數叫做“餘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師: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我們該怎麼寫呢?

(9)爲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師邊範寫邊講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的書寫,生隨師書空)

師:你會寫了嗎?這樣的算式該怎麼讀呢?請同學認真聽!(師範讀生學習讀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P60做一做第一題

2、課本P60做一做第二題

(生獨立思考,指名彙報,集體訂正)

四、拓展練習。

課本P64練習十四第一題

五、全課小結

你有哪些收穫?(生談收穫)

師:這節課我們藉助已有的除法知識,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並利用新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其實關於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還有很多,咱們以後講繼續學習。

篇26:國小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60頁例1及第61頁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通過觀察、比較、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究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果盤、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首先我們先來做一個“你來說我來猜”的小遊戲。老師畫出紅黃藍三個顏色的氣球,並標上數字1、2、3,告訴同學們後面的數字依次輪迴紅黃藍顏色,現在你們可以任意說一個數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對應的氣球是什麼顏色,之後師生進行猜氣球顏色遊戲,師說,幾次我猜對了吧。爲什麼我會猜的這麼準呢,其實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祕了。

二、動手操作,探究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一)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裏的名稱及讀法。

(二)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5、練習:圈一圈,填一填。

三、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同學們,其實,有餘數的除法裏邊蘊藏着許多數學知識,下面請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9÷4=2(個)……1(根)。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餘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會出現什麼情況?

3、小組合作接着邊擺邊列出算式。

4、觀察每道題的除數和餘數,你發現了什麼?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小組討論:

(1)質疑:爲什麼餘數總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數?

(2)猜想並驗證:餘數可能是4或5嗎?爲什麼?

生:餘數按照1、2、3出現,它們都比除數4小。師:你真善於觀察。餘數總比除數小,誰能說說這是爲什麼?生:如果餘數等於除數,那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教師板書:餘數<除數

(3)歸納小結:

餘數既不能比除數大,也不能和除數相等,也就是餘數必須比除數怎麼樣?餘數<除數

教師小結:剛纔我們通過擺小棒的活動,寫出了這麼多有規律的算式,大家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了除數要比餘數小的規律。現在我們就用剛纔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

四、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並彙報。

1、搶答有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擺三角形呢?

2、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3、填一填:()÷6=7……裏可能會填幾。

五、課堂總結

剩下不能再分的數叫做餘數。

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3、談收穫。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2=3(盤)8÷4=2(個)

7÷2=3(盤)……1(個)9÷4=2(個)……1(根)

10÷4=2(個)……2(根)

11÷4=2(個)……3(根)

餘數小於除數12÷4=3(個)

篇27:國小數學《有餘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並通過觀察、比較、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藉助直觀操作和有趣的習題,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並喜歡數學。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能夠正確地運用表內乘除法進行計算,並且能夠熟練地解決有關乘除法問題。本節課課前已經讓學生準備學具和預習,已經對有餘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從總數分走了一些,還剩的不能繼續分,只能剩餘”,從而理解餘數的產生和意義。還要讓學生知道分後剩餘部分即餘數必須小於除數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究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2、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複習表內除法

表內除法口算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表內除法了,並且學的非常棒,老師這裏有幾道沒有寫得數的除法口算題,想請同學們一起來回答一下,讀算式並直接說出它的得數。(鼓勵)

2、複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教師:下面我們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同學們喜歡吃草莓嗎?兒童節到了,有一個班的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個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個草莓,可以擺幾盤呢?同學們可以用小棒代替,擺一擺。6根小棒,每兩根分一份,能分幾份?(巡視指導)

教師:同學們是不是像屏幕上這樣分的,那同學們能不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請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請兩名同學到黑板示範)

教師隨學生彙報板書,6÷2=3(盤)(強調單位的書寫、算式每個部分的名稱)

教師:你能說說爲什麼選擇用除法來列式呢?

生:因爲是平均分。

教師:6÷2=3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生:這個算式表示“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三盤”

(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教師:同學們在擺果盤的時候發現原來有7個草莓,現在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呢,請同學們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7根小棒,每兩根分一份,能分幾份呢?(巡視指導)

在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剩一個草莓。

教師:這一個草莓爲什麼不能擺到盤子裏?

生:因爲題目中要求每2個擺一盤,剩下1個不夠擺1盤。

師:我們把不能再分的數叫做餘數。(板書:餘數)

(2)平均分時有剩餘,引出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教師:你們能把剛纔擺的過程再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寫在練習本上。(請兩名同學到前面示範)

生:學生寫出除法算式。7÷2=3(盤)……1(個)

教師:省略號後的數字,我們把它叫餘數。爲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板書:有餘數的除法)

教師:誰來把剛纔寫出來的算式讀給大家呢。

生:學生彙報。(大家再一起讀一遍)

師:那這個算式表示的意義是什麼呢?

生: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三盤,剩餘一個”

(3)通過習題鞏固認知p60

(三)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1、觀察課件,找出規律

有的同學用小棒擺出了這樣的規律圖,請你接着寫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下問題:

(1)除數都是多少?

餘數都是多少?

餘數可能是4嗎?餘數可能比4大嗎?

爲什麼?說說你的想法。

(2)餘數和誰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板書:餘數小於除數

(3)拓展———擺五邊形,三角形

2、通過習題鞏固認知(課件)

(四)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標籤:餘數 除法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