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教育案例分析範文(共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6篇《國中教育案例分析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教育案例分析範文》相關的範文。

國中教育案例分析範文(共6篇)

篇1:國中教育案例分析

張某,八年級五班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興趣和求知慾,缺乏進取心,放任自流,貪圖玩樂,迷戀電腦遊戲。性格倔強、固執,但又有惰性心理。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自由散漫,喜好標新立異,日常行爲習慣欠佳。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經過多次與他交談,以及從其他學生處瞭解到他的後進問題來源於內因和外因國中問題學生轉化案例百科

之所以成爲後進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時候,父母經常爭吵,後父母離婚,他被判給了父親,父親不太管他,因此導致他形成了種種惡習。由於他一直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自己的行爲、學習成績得不到改進,久而久之產生了自卑心理。內因是,雖然接受能力並不弱,但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不感興趣,基礎較差,怕苦畏難,缺乏進取心,貪玩難以自控,形成了學習成績差。

我認爲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是會從“問題學生”的行列中走出來的。因此,我想方設法開導他,引導他,使他儘快走出“問題學生”這一行列。

篇2:國中教育案例分析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

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教學反思。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爲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國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篇3:國中教育案例

謝莎莎,這是我們班典型的“問題學生”。非常單瘦的女生,平時衣冠不整,11歲,父母離異,現和外婆住在一起。她在整個班級學生羣中顯得特別醒目,大部分同學是不願跟她交往,還有幾個調皮的男生喜歡捉弄,欺負她,所以她給人感覺較孤僻、不合羣,學習上反應偏慢,興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學習習慣差且比較懶惰,作業馬虎潦草,常有抄襲現象。

通過觀察和了解,我對謝莎莎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心中有了數:謝莎莎的孤僻、不合羣,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開始主要來自她的父母已經離異,現在這種與其她同學不協調的地位,使她極想回避這個事實而又無法擺脫,這種困惑時時伴隨着她,加上週圍人不良暗示的反覆作用。而當她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挫折時,她就不敢求助於她人了。長此以往,她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足夠的信心,自然出現反應偏慢這種狀態。反過來,學習上的不如意又加劇了其自卑感,並使其不斷內化。

針對謝莎莎的情況,用常規的談話、批評、表揚顯然收效不大。謝莎莎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須先幫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開展。在徵得家長、任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理解支持幫助下,我準備一步一步的幫助她。

通過謝莎莎的轉變,使我感到,在當前“問題學生”轉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們對於她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誠和寬容,還特別需要我們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們的方法是什麼。注重培養“後進生”的心理優勢,讓她們都感到自己的重要。總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堅定信心,科學教育,把轉化後進生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遲開的花朵將開得更加絢麗,更加燦爛.

篇4:國中教育案例

周某男,1997年10月出生,家住安遠街上,八年級(1)班學生。爲了解問題學生周某的具體情況,我找到班主任池老師詢問這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表現情況、家庭情況。當找周某同學談話時觀察該生,發現該生在說話、行爲上都帶有社會上那些流氣的表現,站、坐沒有規矩,說話耍貧嘴,據班主任介紹,該生父母離異,文化素質不高,對孩子寵愛、袒護,管理不利,致使孩子不愛學習,曠課、看黃色光盤,交異性朋友,公開講下流話,在校內抽菸、結夥打架。

以上是問題學生轉化的第一階段:摸底排查建檔階段。針對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建立問題。只有對問題學生有了深入的瞭解,才能爲下一階段的問題學生對症下藥進行轉化。

鑑於周某以上的嚴重違紀情況和一貫表現,我針對該生研究制定了幫教計劃u>

通過教育工作,家長認識到了該生問題的嚴重性,坦誠自己原來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不足,願意與學校配合,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一段時間後,該生有了一定好轉,不在學校內吸菸、準時到校上課,與原來的女生斷絕了聯繫,減少了與問題學生的接觸,並開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子下學一些基礎的文化知識。

周某的這些變化政教處及時抓住契機,先由年級進行表揚,政教處老師找其談話,鼓勵進步,提出希望,並在適當的時機在全校大會上點名表揚。

篇5:國中教育案例

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

預備鈴響之後,我拿着書本走進教室,看到黑板上還留着上節課的內容,眉毛便擰在了一起,大聲地問道:“今天誰值日?爲什麼不擦黑板?”班上鴉雀無聲。我見沒人答應,火上來了,生氣地又問了一遍。這時,這時,坐在最後的王鵬同學跑上來,迅速擦了起來。這是一個學習較差的學生,老師們都不喜歡他。他認真而大力在擦着黑板的每一個角落,弄得課室內塵土飛揚。這時,我說:“同學們,都瞧見了吧,這就是由於一個人的不負責任造成的。”不知是誰小聲嘟囔了一聲:“今天不是他值日。”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慢騰騰的站了起來,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乾咳一聲,說:“你先坐下,下回注意。”這時,王鵬同學擦完黑板,默默的回去了。課後,我無意中聽到學生的私語:“×××同學就好了,不做值日,老師都不會責罰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罰了。”“誰叫你的成績不好?”“老師就是偏心”„„

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從這件事中,使我體會頗深,也爲今後能更好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奠下了基礎。下面就談談我從此事中得到的一些個人體會:

一、平等對待優生和差生。不少教師認爲只有學習好的學生纔是人才,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平時的態度和評價也是較爲積極的,而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則打心眼裏看不上認爲他們根本不是念書的材料,將來也不會有大出息,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是認識上的偏見。當前,從校內到校外、從教師到家長,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擔憂。社會上的人聽說是差生,就搖頭;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裏面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班主任聽說是差生,就不願接受。對於我自己在這件事中,也因帶了有色眼鏡對待優生和差生,才導致引起學生的私語的;也影響了自己的教師形象。作爲教育者既要培養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纔是正確的教育。

二、應儘量發掘差生的閃光點。和中等生或“優生”一樣,後進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經常深入班級,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每個後進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因爲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尋找並及時發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案例中的差生樑榮,他的閃光點很明顯:熱愛老師,關心集體,愛護同學,有責任感。如果今後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閃光點,給以重任,深信樑榮同學定能發揮所長,爲班集體作出貢獻,也定能轉差爲優的;也達到了我們要紅花盛開,也要綠葉鬱蔥的教育效果。

三、應尊重愛護差生。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因此,尊重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在學習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尤其是對差生的尊重更是對他們的一種最大的激勵,也是給了他們一種向上的動力。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會使學生感到溫暖。只要我們教育者多給他們一份愛,每個人都來關心差生,愛護差生,促差生向積極方向轉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沒有做到尊重樑榮同學的一片苦心,及時給以表揚;讓其他學生誤認爲“差生無論做什麼有益於集體的事,都是不會得到老師的讚賞的。”從而更自步自棄了。這是我需要補救的工作。

四、應加強老師的自身修養。韓愈先生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實踐證明,一個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從德、智、體、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陶冶、感染、示範,將他們集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教育之目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1、爲人師表。首先必須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備崇高的思想品德,堅定的信念。要像蠟燭一樣,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熱獻給光明;要像粉筆一樣,爲播種文明獻出自己潔白樸素的一生。2、熱愛學生。這是班主任教育必須具備的教育素養之一,是教育素養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品質。原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曾經指出:“教師所專門接觸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輕和最富於敏感的人才”。他們是未來的建設者、創造者。因此,我們不僅要愛那些思品天賦較好的學生,也要對那些缺少天賦而自卑的學生以理解和尊重,對那些“有毛病”的學生以愛護和嚴格要求,熱情地期待。總之,要爲人師表、誨人不倦、知識淵博,處事公道、儀態大方、獎懲得當、有領導藝術,學生纔信任,教師纔有威信。

篇6:國中教育案例

本班學生xx,男,xx歲,平時不善言談,孤獨冷漠,不喜歡集體生活,不會關心別人,不善於與他人相處,各種活動不願意參加。

評析:

在現在的家庭裏,一般來說都是家長圍着孩子轉,孩子成了家裏的

方法:

1.要讓學生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意義,體驗與人和睦相處的喜悅。

要讓學生知道人總是要長大的,只有在與人不斷地交往過程中,才能增長知識,積累經驗、認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再者,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處能使自己身心愉悅,真正是衆人拾柴火焰高。

2.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感情是純真的,我就讓他擔任小組長,培養孩子關心他人,與人和睦相處的感情,孩子有了這種感情基礎,就可能產生髮自內心的愛,自覺地爲別人着想,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放在心上,使他感到關心別人,爲別人服務是一種愉快的事。

3.引導孩子逐步擴大與人和睦相處的範圍。

在孩子的意識中養成

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案例

養成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而又十分具體的工作。培養學生任何一種良好習行爲慣,都需要做長期的、細緻的工作。

案例:

xxx、男、xx歲、x年級學生。主要表現:經常不交作業或不按時交作業,甚至不做作業;謊稱作業做了落在家裏忘帶了;課堂作業拖拉,星期天作業十次九次來不及完成;他的課桌和書包常是雜亂無章;書和本子也是

措施:

針對該生的習慣,我採取優等生每人輪流一週,逐漸培養各方面的習慣.使他週週或月月有進步。

評析:

這樣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問題,注意力和自控力有問題的孩子行爲隨意、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差,常容易把作業放錯地方、把鉛筆和其他學習用品丟棄,在家裏和學校都不能有條不紊的學習。爲此我特別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孩子的課堂學習產生影響。

方法:

1.讓孩子與附近的同學一起做作業或加入一個學習小組,家長和學習小組成員隨時提醒孩子做作業,在他需要時還可以給他幫助。

2.使用積極而及時的強化,老師、家長相互簽字當天的作業。

3.在家裏規定一個位置做作業,並把學習用品擺放好。

試論中學生行爲養成教育

玉琳中學劉峯斌

在中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內容,是形成良好校風、學風的關鍵。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是學生從事其他活動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則是優良品德形成的標誌。因此,在中學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養成教育的基本原則

1.注重實踐的原則

養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實踐的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僅是要讓他們明理,而且要重在導行,引導學生從尊師愛幼、樂於助人、刻苦學習、不怕困難、勤儉節約等做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做人,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邊學邊做,達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則

養成教育是非常複雜的教育,不盡涉及到每個學生各個體,還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各個方面,由於社會情況非常複雜,客觀環境千變萬化,學生的心理、生理、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狀況等千差萬別,而國家和社會對下一代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養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異,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爲主的原則

倫理道德的核心是講是非、辨正惡。正面教育就是從提高道德認識入手,擺事實、講道理,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特別是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要注意引導疏通、正面說明。青少年可塑性強,要善於抓住教育的有力時機,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讓真、善、美在他們的心中牢牢紮根。

4.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針對這一現實,道德教育必須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因爲社會經濟形態的不同,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水準,人們的道德水準不可能超越現階段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們的思想實際;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覺悟水平上,應該本着從實際出發,面向未來,逐步提高。

二、養成教育的途經

1.加強實踐鍛鍊

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最簡要的方法就是將道德教育與現實教育結合起來。如要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開展

2.通過榜樣感召

中國小生具有善於模仿,可朔性強,富於幻想,主動活潑,追求高尚道德的特點。我們應充分運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徵,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他們。科學家、革命領袖、英雄模範人物事蹟能有效地激勵青少年學生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爲祖國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貢獻自己的一切。五六十年代作爲傳統思想教育重要標誌的

3.加強教師身教

在學校裏,教師每天都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便被無形的大,以爲教師講的、做的都是對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薰陶和教育,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深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這無聲的語言,事最有說服力的,他將對學生的道德行爲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育人作用

學生日常行爲的影響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的力量使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學校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逐步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爲。同時還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繫,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根據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學校、家庭、社會敬愛哦於的同步性。

5.加強檢查評比工作

學校建立健全值周檢查和班級評比考覈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爲監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爲進行檢查評比並定期通報、講評,增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

6.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

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如果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肅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養良好的班風作爲班級工作的重點,認真實施。

7.不斷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力度

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是班級,學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爲都是通過班主任的教學和班級集體的影響而形成。因此,學校必須抓好班主任這一環節,培養建立一支過硬的班主任隊伍。

三、注重過程,確保落實

1.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一是製作大型宣傳牌,將學校校訓、培養目標等內容書寫其上,時時警示學生。二是將各階段學校重點工作凝練成標語書寫張掛於教學樓前;三是更新文化閱覽櫥窗,同時展出多種報紙;四是對寢室、飲食文化實施規範管理,有機滲透精神文明建設;五是組建校園廣播站,開闢校園新聞、學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語角等專向播音,使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薰陶,從而使學生達到對自身行爲進行自我抑制和約束。

2.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團隊活動、週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專題演講會、討論會、辯論會,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矯正其不良習慣。

3.利用每週星期一的升旗儀式、晨會和週會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說理教育,使學生的行爲習慣始終不脫離學校要求。

4.以早操、課間操爲突破口,加強學生的紀律教育。

5.每年新學期對新生進行軍訓,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