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及教育初探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國中,隨着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我們身邊出現了一羣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 這羣兒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關愛,情感缺乏因而出現心理問題,這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湖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嚴梅福認爲,農村留守兒童是一羣“情感飢餓”的孩子。從心理學講,小孩在幼年時期如果沒父母的教育、撫養和親情,他的性格、個性會受到影響,除了遺傳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會使他們的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產生不良影響,因爲這些影響是潛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覺,其實造成了很多無形的損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擊性、抑鬱性和協調性上差異顯著。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業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這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我在農村中學任教,接觸了這類兒童,親身感受到教育這類兒童的複雜性、艱鉅性與重要性。我將結合兩個具體案例,淺談一點,我在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經歷和體會。
案例1
一、案例學校表現介紹
劉彬,男,十六歲,2008年9月進入我校。九年級時,我擔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這個班不久,我就瞭解到他不僅是個留守兒童,還是個問題學生,他身上的問題頗多。該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和其他同學玩撲克牌或睡覺,會經常遲到或曠課。壞習慣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會上問題青年有交往;不講衛生,衣服很髒頭髮亂蓬蓬;愛吃零食,還有點小偷小摸。犯錯後不敢承擔就選擇離家出走,或與親人頂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師的批評和同學關係緊張。
二、案例家庭背景調查
該生在一次違紀後,我電話通知他的監護人來校溝通,同時我也想了解一些該生在家的表現,便於更好地開展工作。在通過與其監護人的談話中,我知道了該生特殊的身世。劉彬的父親在他年僅四歲時就病故,後來他母親也改嫁他鄉,孤苦無依的他就寄養在大伯、大媽家。大伯家已有倆閨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愛,但他總覺得捱打捱罵的只是自己,覺得大伯大媽不愛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覺得自己可憐沒人疼愛,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棄。他任性,愛發脾氣愛吃零食。他從家中偷錢花,最多的時候偷過兩千元錢,買了一部手機。事情暴露後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單一,不是拳打就是腳踢,而且緊抓不放,一犯錯就老賬新賬一起算,讓該生既害怕又心中充滿仇恨,親情關係非常緊張。
三、個案處理
在輔導前,我認真地綜合該生在校內外的表現,分析了形成這種局面和這些不良行爲的最關鍵的原因——情感飢餓,教育粗暴。因此,我決定從該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環境入手,對該生進行充分的心理溝通、交流與指導,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給孩子愛的陽光和溫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做孩子監護人的工作,要求他大伯改變教育模式、方法,讓孩子敬重他而不是畏懼他,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我採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1、進行理解性的溝通、談話。
我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平等的姿態,與他進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談話,從而知道他的心裏正在想些什麼,一開始他還不願意說,在我的鼓勵和勸導下,他還是告訴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況,對友誼、對理解的渴望,對學習進步的渴望等。談話中我體會到他內心的孤獨與不滿,尤其是對大伯的不滿與仇視。他認爲,在他大伯大媽的眼裏他只有缺點、毛病。在家庭中沒人關心他、愛他,都嫌他成績差不是讀書的料,因此,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幹很多體力活,幹不好了偷懶了就捱打。他還說大伯怕他亂花錢,每天只給很少的生活費,有時會餓肚子,還落下了胃病。他說得聲淚俱下,我的心也被揪得很緊,說真的我內心很同情他,但我相信關愛比同情更有效,於是我想用愛來喚醒他。
2、給予集體的溫暖,找到體驗幸福的方法。
有人說過:“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喚醒人,喚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是像這樣特殊的孩子,要教育他喚醒他,還得依靠集體的力量。良好的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集體的溫暖、感化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讓他主動參與進來。他很能幹很負責,我讓他當勞動委員,每天早晨爲同學擺放自行車是他最開心的事,我總是適時地肯定表揚,同學們也漸漸地喜歡上他並關心他。元旦聯歡會上,同學們拉他表演節目,竟引來掌聲陣陣,他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既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後來他告訴我,這是他這些年來最幸福快樂的時刻!我進一步鞏固成果,繼續發揮集體的力量,我組織結對幫扶活動,給他學習上的幫助,生活上的資助。我鼓勵學生收集校園內的飲料瓶,賣的錢資助他,解決他生活上的困難。這樣既幫助了他,讓他融入了集體,不再感到孤獨,又找到了幸福。漸漸地他身上的小毛病少了,也注意起了形象,頭髮不亂衣服也整潔乾淨多了,同學主動找他玩。
3、關愛、教育、鼓勵,引導他健康成長。
在充分發揮集體力量的同時,我也給予他愛的陽光,引導教育他健康成長。首先我肯定他是個好孩子,難免會犯錯誤。因爲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與交流,對於這位學生的這種行爲,我們不應該粗暴地指責訓斥,而是耐心地告訴他:每個人都可能犯錯,關鍵是要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當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這一不良行爲,並因此受到來自家長、同學的指責而感到痛苦時。以此,來消除他的對抗、逆反心理,引導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錯誤。我想:此時幫助他樹立戰勝自我的信心是最關鍵的。第二,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誠的言語激勵他,及時瞭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我把他當朋友、親人,給他講我自己艱辛的成長經歷和不幸的往事,以及我如何自尊自強,努力學習的故事,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召他。又常常給他講些中外科學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爲人類文明和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事例,使他逐漸明白應該從國小好本領,還給他講述有許多中外聞名的名人,在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也是不理想,但經過努力最終成爲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時告訴他: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充滿信心,努力奮鬥,就能實現目標。退一步來說即使成績暫時落後了,也要有一顆健康向上的心,因爲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4、家校結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家長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均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態最有效的方法。該生情況特殊,由於監護人不是親生父母,沒什麼文化,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對其關心和指導就更少,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溫暖。我首先讓該生明白,“打是親,罵是愛,不聞不問要變壞”,家長的教育方式雖有不當之處,但家長的出發點是爲了子女成材,作爲子女要體諒大伯的苦心,讓他明白大伯把他拉扯大不容易,這其實就是愛。另外,我通過與其伯父母溝通,讓他們明白,“打是親,罵是愛,一味打罵難成材”,並向他們介紹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讓他們降低對這位學生的要求,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給予理解,使其感受到伯父母的支持與鼓勵,甚至愛心,幫助改善家庭氣氛,改善教育方法。其次,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不能因爲怕他犯點小毛病就餓他肚子,家庭經濟實在困難,我會幫你們申請特困補助。第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學習,讓他乾點力所能及的農活。要求監護人經常與校方聯繫,共同監督教育孩子。通過與家長配合,經常互相溝通,對該生在學校或家裏表現好的地方都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爲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態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出辦法如何教育學生,如何才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尤其是對有一些問題的學生,更需要我們的關愛。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教師的愛心能換取學生的信任,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才能從新喚起學生的自信,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尊,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使他們走出不良習慣的束縛,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往往能影響他的品質、性格,乃至影響他的一生。我們不僅要教育他們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們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溫情,這些學生就會少一點失落,多一點收穫。讓我們努力從孩子們身上發現亮點,毫不吝嗇地用語言、目光、體態表達出我們發自內心的欣賞,充滿愛心地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找回自信的鑰匙,重燃希望的火花!讓每個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愛和被愛的幸福!
案例2
一、案例學校表現介紹
徐露,女,14歲 ,七年級。父母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學習,所以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是她語文老師,開學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徐露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行爲方面
(1)具有我行我素、自負、嫉妒心強、攻擊性強等不好的品行。
(2)和同學交往時特別要強,一點點小虧都吃不得,有一點小小的矛盾和摩擦就會對同學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腳踢。
2、學習方面
(1)學習成績差,做事懶散,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習慣差,常因貪玩而耽誤學習,經常欠交作業。
(2)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持久性,組織紀律差。
3、性格方面
同學都嫌棄她,不願與她交朋友,導致她的性格越變越鬱悶、也越來越暴躁。逐步成了班級活動的邊緣人。
二、案例家庭背景調查
徐露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固定收入,長期在廣東打工,基本上很少過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只留下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而爺爺奶奶文化很低,重養輕教,對於她的任何要求不管有理還是無理的都滿足,卻從未指導孩子的學習。在爺爺奶奶的嬌生慣養下,徐露養成了我行我素、自負、嫉妒心強、攻擊性強等不好的品行。她的學習成績非常的差,性格越變越鬱悶、也越來越暴躁,逐步成爲了班級活動的邊緣人。
三、個案分析、處理
(一)原因分析:徐露是一名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重養輕教、嬌生慣養下,正處於認識人生關鍵時期的她由於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以及在隔代教育下出現了以上症狀,通過我的觀察和談話,我發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是監護人不力。作爲徐露的監護人——爺爺奶奶,他們大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爲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監護職責淺層化,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認爲孩子只要吃飽穿暖了就行了,所以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尤其是祖輩教育孩子,由於觀念和方法滯後,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一方面,作爲徐露的監護人,他們文化素質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等方面的教育,致使她學習成績非常差,另一方面,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他們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縱容她,使她逐步養成了愛撒謊、我行我素、自負、嫉妒心強、攻擊性強等不好的品行,所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受教育狀況,致使孩子在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
2、是情感關愛明顯缺乏。由於父母外出打工,長期不歸,使徐露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加之父母由於繁忙很少與家人聯繫,使孩子出現了情感飢餓綜合症。在學校裏,由於得不到老師過多的關注,她的各種不良品行又使同學們對她很疏遠,這些情感的缺失導致她缺乏對外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出現性格缺陷,嚴重影響了她與同學的正常交往。
(二)處理策略
1、拿出熱情,奉獻愛心。面對留守兒童的諸多難題,有的教育工作者乾脆就產生這樣的想法:沒有家教的孩子我們管不了,做父母的不嚴加管教,光靠我們老師有什麼辦法?其實,留守兒童並不是天生的調皮搗蛋,不是天生的冷漠無情,他們是缺少成人的正確引導,做老師的決不能推卸責任,對問題學生要有熱情,要有愛心,要一視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們不放棄,肯定會有收穫。作爲徐露的語文老師,對她的問題我不能坐視不管。課堂上我重視關注她,經常給她創造不同的表現機會,只要她在學習上獲得點滴進步,我就會對她表揚和獎勵。課下,我和她做朋友談心,給她指導學習方法。我認爲能轉化一個問題學生,看到她健康茁壯地成長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
2、發現學生閃光點,幫她找回自信。的確,留守孩兒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我們要會,捕捉兒童興趣和行爲的閃光點。有些留守孩兒雖然孤僻、不善言談,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愛畫畫,有的愛寫字,有的愛參加體育活動等。如果我們老師能及時地發現他們的愛好,爲他們的興趣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特長,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教學中,我發現徐露喜歡畫畫、剪紙,我就鼓勵她出牆報,活動課時讓她牽頭策劃,聯歡會上讓她表演。她非常積極做得很出色,我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並在班裏爲她作宣傳,她有了成就感,開朗自信起來,笑容寫在了臉上,性格也溫和起來了。對待這一類學生,我們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要正確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3、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我利用課餘時間和徐露的爺爺、奶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和他們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給予他們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孩子,並真誠地向他們提出建議:
(1)不能無原則地溺愛孩子,對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全力滿足她,會讓她以爲什麼東西都能輕易得到,這樣必然會在她的頭腦裏形成一種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的不良意識,並且也不能培養她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對於孩子的不良習慣和缺點錯誤,爺爺奶奶不要一味姑息遷就,也不能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因爲一味遷就只會使孩子養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而應該耐心教導,給她分析原因,幫助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鼓勵她改正。
(2)當徐露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她如何去解決,先讓孩子自己思考,藉助字典、詞典這些必備的工具書解決,實在不懂的可以讓他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成不做作業和抄襲他人作業的壞習慣。
(3)我還與她的父母取得了聯繫,希望他們經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並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增強自信心,不斷改正自我,做個好孩子。
四、案例反思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徐露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她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她活潑開朗有上進心,人緣關係也徹底改變了。孩子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受到,給孩子愛和自信就是給了孩子一把成功的鑰匙。但是我要提醒家長,應該懂得如何去愛,愛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孩子家長的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爾基說過的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學校、家長要齊心協力,把這一偉大的事業做精緻!我想我有信心轉變更多情感上、心理上有障礙的留守孩子。因爲我愛學生,因爲我還喜歡探索教育他們的方法。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發現許多留守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有很多種,關鍵是我們老師一定要對症下藥。“事出有因”這句老話其實涵蓋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教育,更離不開愛,一定要切記無論我們教育哪類學生,都別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細流,河中流淌的應是愛心、細心、恆心。
總結: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對家庭、學校而且對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目前各項教育遠未完善,學校教育還沒有條件深入到留守兒童學校生活之外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而道遠。要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區以及政府之間的協調合作。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共同協作,讓雙方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學校情況,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留守兒童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愛,讓學生體會愛——這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師愛是教育的基礎!”讓我們用愛去灌溉教育吧!別讓這些留守兒童成爲“情感飢餓”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