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國小語文人教版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國小語文人教版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教案 篇一

《親人》也是看圖學文的課文。圖畫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樹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掛着溼漉漉的牀單和衣服。顯然,這些是剛剛洗過晾上去的。圖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裝,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漢族人。老奶奶雙手捧着小姑娘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着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些什麼。屋子的旁邊立着一根柺棍,說明老奶奶的手腳不靈便。

課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寫是圖上的內容。前面四個自然段交代了在一個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漢族人。有一位漢族人的鄰居是一位快80歲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女兒在縣城教書,家中無人照顧。漢族母女倆盡心照顧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說: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

1、瞭解我國各族人民友好相處,親如一家人,“我”和媽媽尊敬老人、助人爲樂的品德。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樣用詞句表達圖意的。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麼樣的人叫親人?

2、教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講誰把誰當作親人呢?

二、指導看圖。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苗族村寨)

2、樹杈上有什麼?(溼衣服和牀單)

3、圖上畫的有誰?

(引導學生從牆邊立着的柺棍,來判斷她們的不同年齡;從觀察她們穿着什麼服裝,來判斷她們的不同民族。)

4、她們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聯繫圖上的景物想一想)會說些什麼?

5、把這幾個問題聯起來說說,這幅圖反映了——件什麼事?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分組查字典。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難點。

朗:左半部分不要寫成“良”。

縣:裏面是兩橫。

替:上下結構。第八筆是“乙”,不要寫成“、”。

顧:左右結構。第四筆是“l”,不要寫成“l”。

(3)理解詞語。

硬朗:指老人健壯。

靈便:靈活。

畢竟:到底,究竟。

及時:指需要的時候就立刻去做。

照顧:照料。

替換:把原來使用着的衣物調換下來。·

四、試讀課文。

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容,找出來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出示掛圖。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圖,讀第五自然段,說說“我’’在做什麼?

(我正在晾幫助老奶奶洗的牀單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麼表現呢?

(1)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

(2)出示這段話。

老奶奶高興地從屋裏走出來,把柺棍立在一旁,雙手捧着我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着我的臉,竿呼呼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麼謝你們呢!”

分組討論思考題。

a、老奶奶爲什麼會這樣做?這麼說?

(表示對“我”這樣照顧她十分感激,對我非常喜愛。把“我’’和媽媽當作她的親人,甚至超過了她的女兒。)

b、說說用上帶點的詞語好在哪裏?

(這三個詞把人物高興、疼愛、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更加具體,使語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強烈。)

集體彙報討論結果。

(3)指導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採取生練讀、評讀、師生配合讀的形式。

過渡:老奶奶說“你們這樣照顧我”,這裏的“你們”還指誰?媽媽是怎樣照顧老奶奶的7、

三、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說說媽媽是怎樣照顧老奶奶的?

(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裏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時給她縫縫洗洗,有時替她買米買鹽。)

2、比較句子,說說用上括號裏的詞語好在哪裏。

(1)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裏勞動回來,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裏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總要”說明媽媽一直、一貫地幫助老奶奶。)

3、媽媽是怎樣教育我的?

(放學回來,你也該幫助老奶奶做點事。少先隊員應該懂得尊敬老人,照顧老人。)

4、小結:“我”主動地爲老奶奶做事,是因爲“我”一直記着媽媽的教誨。

過渡;媽媽和“我”爲什麼像親人一樣照顧老奶奶?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組讀課文,討論:媽媽和“我”爲什麼像親人一樣照顧老奶奶?

(討論歸納爲:

①老奶奶年紀大了,手腳都不靈便,女兒又在縣城工作,需要人照顧。

②尊敬老人,照顧老人是一種美德,人人都應該做到。

③鄰里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④各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團結幫助,友好相處。)

2、比較句子,說說用上括號裏的詞語好在哪裏。

(1)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做。

(2)她(畢竟)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及時)做。

(用上“畢竟”說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歲了;用上“及時”說明該做的不能馬上、立刻做。)

(3)指導朗讀。五、讀課文,說說哪些內容是根據圖想象出來的?根據什麼想象?(老奶奶的困難,是通過立在牆邊的柺棍和老奶奶一頭白髮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斷出”我“這樣做的原因)

五、總結全文,想想課文爲什麼用“親人”做題目

(“我”和媽媽對老人的照顧,不僅體現了鄰居之間的關懷和對老人的尊敬,而且體現了在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各民族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課內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給下面宇加偏旁組新字,再組詞。

齊( ) 更( ) 其一( )

爭( ) 奐( ) 董一( )

三、寫出下列字的筆畫。

“朗”字共筆,第六筆是——。

“換”字共筆,第九筆是——。

“及”字共筆,第二筆是——。

“顧”字共筆,第四筆是——。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並按要求回答問題。

老奶奶——從屋裏走出來,把柺棍立在一旁,雙手捧着我的頭,把——的臉緊貼着我的臉,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麼謝你們呢

1、給短文中缺標點的地方加上標點符號。

2、填上的詞語表達了老、奶奶怎樣的心情?老奶奶爲什麼把臉緊貼着“我’’的臉?老奶奶爲什麼說你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國還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人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二

《可貴的沉默》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學習如何去關心和愛護別人,從而使學生懂得做子女的也應當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體會爲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可貴的沉默。

2、引導學生說說什麼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說話)

3、齊讀課題,質疑。師:看到題目你有哪些問題?(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呢?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他們沉默時的神態怎樣?沉默之後是一種什麼情景呢?……)

二、學生自學,解決疑惑。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通讀課文。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

(2)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3)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記號。

(4)小組合作學習,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詞句與大家

交流、討論。

2、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

3、教師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三、檢查自學情況,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

1.讀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2.理解詞義。

異口同聲: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驕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氣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樣子。

左顧右盼:向左右兩邊看。

情緒:人從事各種活動時產生的興奮的心理狀態。

索性:直截了當,乾脆。

阻止:使停止行動。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掘。

依然:依舊。

寂然無聲:非常安靜,沒有聲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趕。

沉默不語:不說話。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減輕或免除對罪犯的刑罰。

四面八方:泛指周圍各個方面。

繼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一節課上,老師詢問家長給學生們過生日的情況,大家情緒熱烈,滔滔不絕,可當老師問誰知道家長的生日時,教室裏立刻沉默無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懂得了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2)哪些自然段是寫課上發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寫了課下發生的事?(小組合作學習,得出以下結論。)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以分爲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寫課上老師教育我們不能只會感受愛,還要知道回報父母的愛。

第二段:(17自然段):寫家長會上,家長們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寫“我”的感受。

4、學習內容,理解重難點。

(1)請學生把課文中孩子們在敘說父母給自己過生日的情景時的表現,用筆畫下來,再讀讀,體會一下當時孩子們的心情。(也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過生日的情景)

從“驕傲地舉起了手”,“神氣十足地左盼右顧”,“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索性站起來”,“快樂地交談”等體現了孩子們得到父母的愛的幸福。

(2)“我想去尋找蘊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東西。”

(“極爲珍貴的東西”在這裏就是指要回報父母的愛。這句話是說“我”要讓孩子們不光感受到愛,還要讓他們懂得回報父母的愛。)

(3)老師後來提了什麼問題,使這熱烈的場面一下子變得沉默無聲?完成下面練習,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什麼?

課件出示:

“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着,他們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鐘”,表明“沉默”的時間很長。孩子們面對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這個話題,一下子從“十分熱鬧”變得“沉默不語”,“所有的人”都不說話了,並且臉上流露出犯了錯誤的神色,這恰恰是他們可愛的地方。說他們可愛,是因爲他們在覺察到自己錯了之後,毫不掩飾,坦誠地流露在他們的神色之中。)

(5)“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這句話是“我”輕輕問“怎樣才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後孩子們的最初反應。“像獲得赦免一樣”,形容孩子們的錯得到老師的原諒,心情輕鬆了許多;“躲躲閃閃的目光”,形容孩子們追問時表現出來的迴避的神色;“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說明孩子們的目光慢慢地從各個角度轉向老師,敢於看老師了。)

(6)老師提示了大家回報父母愛的方法,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到底哪兒不一樣?

(前面是說父母如何愛自己的而熱鬧,後面是爲回報父母的愛想辦法而熱鬧。)

(7)有感情地朗讀,體現兩種不同的熱鬧。

(8)“啊,我真快活!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這堂課成功了,小傢伙們在沉默中終於懂得要回報父母的愛了,後來他們用各種方式回報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我”聽到家長會上爸爸媽媽說他們的孩子在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這正是孩子們在那節課上沉默不語“反省”自己的結果,這也正是爲師的快樂。)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提示:朗讀時,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緒變化。開始要讀出孩子們歡樂、自信的情緒和熱鬧的氣氛;在孩子們沉默時要讀出內疚、後悔的心情;在孩子們明白了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要讀出歡快、欣喜的語氣。

五、總結。

師:我們自學、合作學習了課文內容,並且有語氣地朗讀了全文,現在誰能說說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呢?

(孩子們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很多很多;孩子們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孩子們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孩子們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更要回報愛的道理。)

師歸納小結:沉默是因爲孩子們知道他們錯了,沉默是對錯誤的承認,是對錯誤的反思。如果錯了不承認,反而振振有詞,強詞奪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後有補救錯誤的辦法,有改正錯誤的行動,並且受到媽媽爸爸的表揚,得到老師的認可。所以這個沉默是可貴的……

國小三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要求: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自學法、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學習

1、:童年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特別懷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們有什麼童年趣事和嗎?

2、出示課題:有一羣孩子和大家一樣也有着快樂的童年,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注意“卻、命、喪“的寫法。

4、詞語解釋。

憧憬:嚮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後讀讀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師出示。

(1)。我們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我們快活地喊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3)我們都哭了……

(4)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師引導:你發現了什麼?

(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時是挺高興,放風箏時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創造比素氛圍,讀好第二自然段。

A.在讀、評、賽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寫什麼?課文中的小夥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

C.感情朗讀:讓學生自己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讀好課文。

2、想象入境學習第三自然段

A.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麼?

B.誰想放風箏?大家是怎樣放風箏的?

C.出示課文的填空題,填進有關的'字和詞,然後把怎樣放的告訴同桌。

D.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着什麼?說聽聽。

3、感情朗讀,帶着高興、喜悅的心情朗讀課文。

4、齊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體會放風箏時的高興和找風箏時的難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風箏》,誰能說說這風箏是怎麼製作的呢?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4—8自然段。

1、教師引述: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風箏帶着我們的憧憬和希望。突然,發生了一件事,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2、教師引導:此時,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請畫出我們心情難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師出示。

A.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一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B.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4、朗讀這些句子。

5、教師引導: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6、學生彙報。

7、“小小的風箏,你寄託了孩子們多少歡樂,多少嚮往。”大家能讀出這份情懷嗎?

8、指導朗讀。

三、談感受

1、放風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很着急,你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

2、學生交流。

四、拓展練習

1、親手製作風箏。

2、寫一寫製作風箏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1、繼續製作風箏,到公園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2、收集有關風箏資料、圖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