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學體育優質課教案【精品多篇】

中學體育優質課教案【精品多篇】

中學體育籃球運球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籃球》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體前換手變向運球是籃球中應用最廣泛的運球變向技術。它簡單實用,經常練習可以提高運球突破能力,提高手控球能力和手腳協調配合程度。在本節教學中、手腳協調配合與保護球動作。

教學背景

籃球運動很普及,有着廣泛綜合性很強的健身娛樂遊戲。它能有效培養參與者的高度協作精神和默契配合意識,它是在規則約束下進行的,有利於養成遵規守紀的行爲習慣,有利於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因此,籃球運動是體育與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而我校經濟欠發達,校園場地十分有限的條件下實施新課程和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典型素材。

學生分析

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可塑性大、好奇心強。本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籃球基礎。但水平參差不齊,身體素質發展還不平衡。他們對籃球較感興趣,但自制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體育鍛煉習慣尚未形成小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有待培養。

設計理念

新課程中的體育教學應“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設計思路

1、情景導入。用cuba主題音樂《相信自己》烘托氣氛,使學生一到球場就精神振奮,躍躍欲試。充分利用有限的場地、合理的佈局,結學生儘可能大的空間,使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2、身心準備。通過遊戲“抓尾巴”體會身邊的變向,通過“跟我學”感悟運球的變向,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的準備,爲下一階段學生打下基礎。

3、技能學練。從原地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到行進間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從無人防守下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到消極防守下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再到一對一體前變向運球突破上籃,逐步鞏固技術,最後安排小組遊戲,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能力。循循善誘,環環相扣。

4、整理放鬆。聽音樂放鬆練習,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結束新課。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籃球運動的鍛鍊價值,培養學生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與愛好。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體前變向運球技術並能運用這一技術擺脫防守。

3、情感目標:有創新、敢於表現自我,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入,調動情緒。

師播放cuba主題音樂《相信自己》。

師:同學們知道課前音樂是什麼比賽的主題曲?

生:(大多數)cuba。

師:同學們能列舉幾個你喜歡的籃球明星嗎?

生:(七嘴八舌)姚明、巴特爾、劉玉棟……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本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項新的籃球技術——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科學訓練,將來一定能爲班隊、校隊的籃球隊員。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籃球明星,憧憬着美好的藍圖,達到了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

二、身心準備,誘發興趣。

1、“抓尾巴”遊戲。

師:在上籃球課之前,讓我們一起來玩一下“抓尾巴”遊戲,好不好?

生:好!

教師講解遊戲的方法、規則、要求及注意事項,特別強調安全。學生分四大組一對一分別在四個半場區域進行遊戲。

設計意圖:[學生區域散點盡情遊戲,一個個反應快速、靈活機敏、既激發了興趣,又爲有球變向做好了身心準備。]

2、“跟我學”。

師:下面請同學們隨着《灌籃高手》的音樂、節奏來做“跟我學”。學生很急切地拿起球跟着教師做動作。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指在讓學生熟悉球性,發展左手運球技巧,增強學生對球的控制能力,進一步爲變向運動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先做幾種主要的球性練習後,啓發學生自創球性練習,激發學生對籃球的興趣。]

三、循循善誘,掌握技能。

師:同學們能不能在原地左手運3次後換到右手3次。(師生示範原地體前換手變向運球。)

生:簡單了。(絕大部分學生能完成。)

師:很好,接下來,請同學試一試在行進中完成換手運球。(師先示範行進間體前換手變向運球。)

學生分成四個區域,由運球走逐漸過渡到運球跑來完成體前換手變向運球。

師:好!剛纔同學們都練習得很好,但是哪位同學能回答我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在什麼時候採用?

生a:在突破時。

生b:在上籃時。

生c:在運球時。

生d:在遇到防守擺脫時。

師: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嘗試一下在消極防守時運球體前變向突破。

學生兩人一組,分別在四個半場區域進行練習。

師: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掛圖。

師講解答疑,出示圖解並進行示範,指出並糾正學生的錯誤,改進技術動作,學生認真聽講、觀察、相互討論,指出相互間存在的不足,小組練習。(變向運球時動作要快,運球高度要降低,蹬跨、轉體探肩要迅速,注意保護球。運球隊員欲從左側突破時,先用右手運球,吸引對手向右移動,這時運球隊員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側上方,向左側變向運球,同時右腳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護球,接着迅速換左手按拍球的後上方,運球超越對手。)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基本掌握了體前換手變向運球的技術,有些小組體前換手變向運球成功突破後上籃,而有些小組練習一定次數後興趣有下降趨勢。

四、鞏固技術,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想一想,除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以外,還有沒有其他變向運球方式?看誰用變向運球成功突破上籃次數多。

學生開始練習,有些小組自動地相互挑戰和比賽。

五、整理放鬆,恢復身心。

師:同學們,讓我們隨着“拍手歌”的音樂節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學生們圍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悅,模仿動作,完全放鬆。教師小結,點評。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佈置課後內容,安排器材回收。學生有序歸還器材。

中學體育籃球運球教案 篇二

隊情分析:

參加過20xx年學區籃球賽,基本功比較紮實。

訓練時間:

20xx7月1日——23日,周1、3、5早上8時至9點30,周2、4下午3點30至5時。

每天必練:

1、大操場5圈或球場20圈,跑前做簡單熱身

2、熱身操:壓腿、膝、踝關節是重點。

4、三步上籃:左、中、右和0度上籃各進10球,其中0度擦板與空心各進5球,所有隊員都完成投籃後纔可以輪換到下個點,先完成的隊員仍需陪練。

週一

1、運球計時:低運球、“V”型運球×100次(側、前單手和雙手)

2、全場10次計時上籃×3組,必須投進。

3、踝關節柔韌和力量:臺階踮腳50×5、盤腿。

4、“搶斷球”遊戲。

週二

1、雙人行進間傳接球×10:進球少於1個或中途掉球需重新開始。

2、“8”字傳球×10:後5次在傳球隊員回來時需上去兩個防守隊員。

3、俯臥撐15×6。

4、1分鐘繞球比賽。

週三

1、聽指揮做動作:各種步法+原地快速跑。

2、一對一攻防練習。

3、快速往返跑30×6。

週四

1、觀看籃球視頻。

2、小型比賽。

3、踝關節力量:臺階踮腳50×5。

週五

1、運球過障礙上籃:變向、轉身、急停起×5

2、戰術練習:傳切、掩護、突破傳球。

3、仰臥起坐30×6。

4、懸掛。

中學體育教學設計 篇三

九年級級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4-16歲之間,正處在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模仿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學內容枯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練習,他們就不怎麼樂意學了,不過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遊戲)就不一樣了,他們就很樂意去做,樂意去學,去鍛鍊。只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才符合他們的年齡待徵和接受能力,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教材是立定跳遠和競技小遊戲,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基本掌握立定跳遠動作要領。立定跳遠是跳躍動作的重要內容,它是在跳躍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雙腳起跳的練習,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量,以及提高學生協調靈敏素質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教材要求學生學會兩腿用力蹬地跳起,上下肢的配合,平穩落地的動作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跳躍。立定跳遠又是體育會考項目之一。於是在課中我分別安排縱跳摸高,立定跳遠加衝刺跑,立定跳遠加俯臥撐的遊戲等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練、在學練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昇華。

運動技能目標

掌握正確立定跳遠動作。身體健康目標:通過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增強下肢力量及爆發力,提高身體協調靈敏素質。並達到“跑跳結合及上下肢均衡發展”運動生理目標。社會適應目標:通過採用遊戲的方法不怕挫折,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以及相互合作團隊的精神。

教學重點

擺臂與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緩衝。蹬地有力,落地輕巧,動作乾淨利索,毫不猶豫並充滿自信。教學難點則是:身體協調用力,起跳的角度,騰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時的收腹等。

四課時

如下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立定跳遠》,主要包括:

一、說教材分析;

二、說學情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的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六、說教學特點;

七、說教學效果;

八、說場地器材;九、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立定跳遠和競技小遊戲,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基本掌握立定跳遠動作要領。立定跳遠是跳躍動作的重要內容,它是在跳躍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雙腳起跳的練習,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量,以及提高學生協調靈敏素質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教材要求學生學會兩腿用力蹬地跳起,上下肢的配合,平穩落地的動作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跳躍。立定跳遠又是體育會考項目之一。於是在課中我分別安排縱跳摸高,立定跳遠加衝刺跑,立定跳遠加俯臥撐的遊戲等教學,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練、在學練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昇華。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級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4-16歲之間,正處在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模仿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學內容枯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練習,他們就不怎麼樂意學了,不過如果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遊戲)就不一樣了,他們就很樂意去做,樂意去學,去鍛鍊。只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才符合他們的年齡待徵和接受能力,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掌握正確立定跳遠動作。

(2)身體健康目標:通過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增強下肢力量及爆發力,提高身體協調靈敏素質。並達到“跑跳結合及上下肢均衡發展”運動生理目標。

(3)社會適應目標:通過採用遊戲的方法不怕挫折,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和勇氣,以及相互合作團隊的精神。

2、教學重點爲:擺臂與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緩衝。蹬地有力,落地輕巧,動作乾淨利索,毫不猶豫並充滿自信。

3、教學難點則是:身體協調用力,起跳的角度,騰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時的收腹等。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的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採用了示範法,以準確的動作示範激發學生“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1)講解示範法:通過精練適度語言講解,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以準確的示範,利於模仿正確技術。

(2)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間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不同,通過糾正獲得正確的動作,提高學習信心。

(3)評價法:通過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嘗試想象跳躍動作,然後小組討論悟出動作要領、最後通過“小組協作探究”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

五、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結構採用“收心熱身—育心強體、增智促技——穩定情緒、恢復心身”。

1、熱身:繞操場慢跑600m,關節操,徒手操。(6分鐘)

規則: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跑並帶學生做操。

要求:秩序井然,做操認真。

2、小遊戲:叫號起跳(2分鐘)

規則:學生分男女各兩隊共4隊體操隊形站立,教師叫“1”時,1隊縱跳一次;叫“2”時,二隊縱跳一次;叫“3”時,三隊跳一次;叫“4”時四隊縱跳一次;叫“5”時,1和3隊縱跳一次;叫“6”時,2和4隊縱跳一次;叫“7”時,全體縱跳一次。反應不及時者或錯誤者罰高擡腿10個。

要求:遵守遊戲規則。遵守遊戲規則。

3、導入啓發:夏季池塘荷葉上的青蛙在受到驚嚇時起跳落水的動 baihuawen.c n作。(4分鐘)

規則:請學生代表發言並模仿動作,詢問其它學生意見並請其做動作。教師由此展開立定跳遠的概念。

4、教師講授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3分鐘)

動作組成:預擺-蹬地起跳-騰空-落地

注意事項:擺臂與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緩衝。蹬地有力,落地輕巧,動作乾淨利索,毫不猶豫並充滿自信。身體協調用力,起跳的角度,騰空中的展腹及落地時的收腹等。

5、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練習。(2分鐘)

6、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指導並糾錯。(5分鐘)

7、競技遊戲:立定跳遠加衝刺跑,立定跳遠加俯臥撐。(要求:遵守遊戲規則。目的:符合跑跳結合,上下肢均衡發展的鍛鍊原則及運動生理)(9分鐘)

8、個人練習,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助(結對子)。(9分鐘)

9、學生放鬆,教師表彰學習優秀者,小結、作業,師生道別。(5分鐘)

六、教學特點

本課圍繞《立定跳遠》的主題,在課堂教學中創造—種自然、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的氛圍中,建立—種真誠、信任、友好、融洽的人際關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掌握學習”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既重視羣體教學,又注意學生個體化,限度的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真正體現教學的平等,讓每個學生享受體育成功的快樂。

七、教學效果

1、運動技能:學生基本掌握立定跳遠動作和遊戲的方法、規則。

2、運動量:達到鍛鍊效果。

3、心育意向:基本上能達到真誠,友好、相互合作的鍛鍊、有較好的團隊精神及集體榮譽感。樹立自信,發揚勇於克服障礙,戰勝困難的精神。

八、場地器材

運動場粉筆捲尺。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遵循精講多練,以學生爲主體,講究課堂效率的原則,儘可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練習與提高,在課堂上加入遊戲和競賽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練、在學練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使情感得以昇華。

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注重發揮能力較強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學有榜樣,趕有方向。

不足之處:競賽的組織嚴密性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對於體質偏胖及能力偏弱的學生多采用鼓勵的方法,關注過程與發展,使他們樹立信心,增強興趣;部分學生依賴性依然存在。